帝后传奇:风华绝代 慈禧太后

帝后传奇:风华绝代 慈禧太后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姜越 著
图书标签:
  • 慈禧太后
  • 清朝历史
  • 历史人物
  • 传记
  • 女性史
  • 帝后传奇
  • 风华绝代
  • 历史小说
  • 宫廷斗争
  • 晚清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辽宁人民出版社
ISBN:9787205088552
版次:1
商品编码:12143860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帝后传奇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遥想盛世,多少繁华付东流。一代天骄,功过是非任人评。

推荐您购买“帝后传奇”系列其他图书:










内容简介

  她是一个美丽的女性,但在美貌的背后是无限膨胀的野心。为了实现野心,她从普通宫女逐渐接近咸丰皇帝,触摸到了权力的核心。咸丰皇帝死后,她立刻发动政变,铲除政敌,实行垂帘听政,独掌大权。慈禧太后在政治上独裁、思想上守旧,阻碍新政,对内残酷镇压,大肆屠杀变法人士,对外软弱无能,在列强的威逼之下,签订了一个又一个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在慈禧长达48年的统治当中,不仅断送了大清江山,同时也给中国造成了极大的灾难。本书剖析了慈禧从一个普通宫女成长为女独裁者的心路历程。

作者简介

  姜越,当代女作家,文笔生动细腻、历史功底扎实。曾成功策划出版了“青春有约”“青少年心灵绿茶”“青春少年样样红”“青少年读史尝鲜”系列图书,著有《找对婆家嫁对郎》《正儿八经地生活》《顺势者昌》等作品。


精彩书评

  1905年为慈禧画像的美国画家华士胡博(HoberVos)在信中这样形容她的外貌:“太后的仪容将我深深地吸引住,真人跟照片绝不一样。”

  ——腾讯网

  事实证明,慈禧太后操办“油画外交”,颇为成功。

  ——人民网

  慈禧可能是自7世纪女皇武则天的周朝以来中国历*有权势的女人,事实上,慈禧可能比武则天更具权势,她是一个有野心的保守的领导者。

  ——未来网

目录

第一章 官宦世家

以一个出身官宦的满洲女子身份入宫,慈禧一步步地从兰贵人做到懿嫔,不仅仅是因为她为咸丰帝诞下一子,更是因为她睿智的头脑和好强的性格。她小心翼翼地扮演着自己的角色,不敢做出丝毫超越权限的事情,正因为她的贤淑和懂事,荣宠加身自然是情理之中的事了。

003 满洲镶蓝旗下

008 选秀入宫

014 赐号兰贵人

022?生下咸丰帝唯一的皇子

第二章 政治生涯

慈禧面对的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乱世,而偏偏她的丈夫,这个王朝的君主——咸丰皇帝,又实在算不上是一个明主,他对处理政务的兴趣远不及声色犬马。而慈禧在政坛上发挥的作用则越来越明显,她与大臣们一起谋划政事,以期解除或是至少减轻国家的内忧外患,但是,却困难重重……

029 代笔批阅奏章的秘书

037 与咸丰帝北逃热河

044 酝酿中的政变

051 与奕��共同发动辛酉政变

059 垂帘听政,改号“同治”

第三章 撤帘西归

慈禧俨然成了这个王朝真正的主人,她一面呕心沥血地培养着自己的儿子,也就是未来的君主,一面又唯恐自己手中的权力被剥夺去,她只能在暗地里将权力握得更紧,甚至有点乱了阵脚,对于已成年的儿子同治,一定要让他做到言听计从。形同傀儡的同治在母亲的强压下早亡,慈禧为了继续自己至高无上的权力,在众大臣的反对声中,硬生生地扶植了只有四岁的载湉……

071 修缮圆明园耗资甚巨

079 同治帝病逝

086 四岁的载湉登基

093 再度垂帘

第四章 一共独裁

慈禧将权力紧握于手中,通过各种方式实现着对国家的掌控。然而在她掌控之下的清王朝正在加速衰败,边疆问题、农民起义、列强渗透,堂堂大清已经是千疮百孔了,慈禧似乎没有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她耗巨资修颐和园,还是为了一己私欲,殊不知这巨资是北洋军阀的军费。慈禧挪用军费,间接为她的王朝带来了灭顶之灾。

101 收复新疆

108 慈安暴亡之谜

115 “甲申易枢”,掌控朝政

122 挪海军经费修缮颐和园

129 北洋水师遭重挫

138 报喜不报忧的生日庆典

144 签订《马关条约》

第五章 维新变法

固执的慈禧与她手中的权力一起进入了暮年,血气方刚的年轻人成了她最大的威胁,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被慈禧强硬地打压下去,连一国之君光绪也被软禁。显然,慈禧没有能力挽狂澜。大清朝在垂死挣扎之际,也为慈禧本人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她的一生是忙碌的,这些忙碌却并没有为她赢得荣耀,慈禧身后,是千古骂名。

153 公车上书

159 新政的敌人

166 幽禁光绪帝于瀛台

173 六君子血染菜市口

179 利用义和团

186 八国联军进北京

193 仓皇出逃

201 立宪的虚假姿态

210 光绪帝驾崩

217 溥仪登基

222 撒手西去


精彩书摘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个女人的名字几乎和“丧权辱国”画上了等号,她就是清朝末代的实际掌权者——慈禧太后。

  慈禧太后祖姓叶赫那拉,出身于满洲镶蓝旗一个官宦世家,入宫后受到了咸丰帝的宠爱,是同治帝的生母,以皇太后身份垂帘听政,自1861年至1908年间,她是大清王朝的“无冕女皇”。

  慈禧虽然登上了权力的巅峰,但她的一生也是命运多舛,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前,她随咸丰帝逃往热河。

  后来,咸丰帝在热河去世,当时皇子载淳只有六岁,顾命八大臣企图专权,于是慈禧联合恭亲王奕��,发动辛酉政变,设计逮捕了八大臣,铲除了八大臣的党羽。

  慈禧执掌朝政期间,并非乏善可陈,执政初期,她在议政王奕��的辅佐下,整饬吏治;重用汉臣,依靠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汉族地主武装,又在列强支持下,先后镇压了太平天国、捻军、苗民、回民起义,缓解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

  出于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目的,她又重用洋务派,以“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发展一些军用、民用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政权实力,客观上对中国近代的工业化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这一时期被称为“同治中兴”。在慈禧执政期间,沙俄出兵占领伊犁地区,慈禧采纳陕甘总督左宗棠的建议,出兵收复新疆,维护了领土的完整。

  但是,慈禧也有昏聩的一面。她为了追求享乐,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开工修缮颐和园,由于修葺颐和园占用了海军的军费,使得北洋水师无力补充战船,导致对日作战不利,北洋水师全军覆没,并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空前屈辱的条约《马关条约》。

  中日甲午战争失败后,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为了救亡图存,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对于变法,慈禧最初表示支持,当她听说光绪帝企图让袁世凯派兵包围颐和园杀死荣禄时,慈禧等人发动“戊戌政变”,拘禁光绪皇帝本人,并处死了谭嗣同等六君子,使得中国近代史上的一场变法图强运动胎死腹中。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因病而逝,葬于河北遵化定东陵。

  如果公正地评价历史,在慈禧执政时期,因为屡次割地赔款,慈禧成为千古罪人。其实,此时的大清国已经进入垂暮之年,彻底失去了与列强对抗的实力,所以,慈禧的命运与这艘即将沉没的大船一样,只能任其沉沦,无力回天。因此,慈禧的一生功过,只能留给后人评说。

  ……


帝阙浮沉:一位宫廷秘史学者的札记 作者: 景山观竹 出版社: 弘文精舍 装帧: 函装,仿宋版,附赠手绘宫廷舆图及人物关系图谱 定价: 188.00 元 字数: 约 70 万字 --- 内容简介: 本书并非一部传统意义上的帝王传记,而是一部以晚清宫廷为核心,深度剖析权力运作、礼仪制度、以及深藏于朱墙碧瓦之下的复杂人际网络的研究性札记。作者景山观竹,隐居京郊,毕生致力于搜集和整理清代内廷的非官方文献、地方志中的零星记载,以及流传于民间、鲜为人知的口述史料。全书以“时间碎片”与“空间剖面”相结合的叙事手法,试图还原一个多维度、去脸谱化的晚清宫廷图景。 全书共分七卷,层层递进,旨在揭示在宏大历史叙事背后,那些被忽略的日常、仪式与抉择是如何塑造了那个时代的走向。 第一卷:紫禁城的空间秩序与礼制藩篱 本卷聚焦于紫禁城的物理结构与无形的礼制框架。作者通过对故宫各宫殿的形制考证,结合《大清会典》及内务府档案中关于陈设、动用权限的记载,详细描绘了皇权如何通过空间布局实现对人身的约束与隔离。 重点探讨了“坤宁宫的祭祀功能如何与后宫的居住功能产生冲突与平衡”、“养心殿在特定历史时期成为实际权力中心的权力转移轨迹”以及“上谕房与奏折处理流程中的文书管理学”。书中特别收录了作者根据残存的工匠记录推演出的,乾隆朝后宫家具的年度更迭与损耗记录,展现出皇家生活的奢靡与制度的严苛。 第二卷:内廷机构的“隐形部门”:毓庆宫与长春宫的权力边缘 本书大胆地将目光投向了传统史书较少关注的次要宫邸及其附属机构。作者认为,决定皇室日常运作效率的,往往是那些不被载入正史的“边缘部门”。 本卷重点剖析了皇子、亲王在成年以前的教育体系,即“外朝”与“内廷”交接处的人才培养机制。同时,对长春宫(作为特定阶段的太妃、太嫔居所)的管理体系进行了细致梳理,探讨了这些“边缘”权力中心如何在皇权更迭时,成为关键的缓冲地带或潜在的暗流涌动之地。其中,关于内廷司房(如营造房、织造房)的经费核算与物资调配,揭示了宫廷日常开支的庞大与复杂,远超一般人对“皇家财政”的想象。 第三卷:乾清宫的文书流转与决策的“非线性”路径 不同于以往着重于皇帝批阅奏折的“点对点”叙事,本卷关注决策过程中的“信息中介”。作者通过对多份奏折底稿、朱批以及随附的内务府呈报单的交叉比对,重建了信息从地方上传至皇帝案头,再由皇帝旨意转化为可行政策的复杂流程。 书中提出了“三道门槛论”:即地方官员呈报的门槛、军机大臣摘要的门槛、以及皇帝临幸后妃时发生的非正式谈话对决策走向的潜在影响。大量篇幅用于分析奏折中“批语”的语气变化与用词习惯,试图从中解读决策者的心境与政治压力。 第四卷:宫廷生活中的“消费美学”与“仪式经济学” 本书的这一部分具有极强的民俗学和经济史色彩。作者跳出政治斗争的视角,从“物”的角度审视宫廷生活。 详细考证了清代寿辰、婚丧嫁娶等重大仪式中对玉器、瓷器、丝织品的具体需求量和样式要求。例如,对一次重大庆典中御膳房消耗的珍稀食材(如关东参、暹罗进贡的香料)的记录分析,揭示了这种消费行为如何反向拉动了全国范围内的物资流通与地方经济结构。作者认为,宫廷的“仪式经济”是一种国家层面的“奢侈品投资”,其意义远超其实用价值。 第五卷:后妃的“幕后支持系统”:司房与宫女群体的生态学研究 本书将“女性史”的研究深入至服务阶层。作者认为,后妃的日常起居、乃至她们的政治影响力,都高度依赖于身边的核心服务团队——以司房太监、贴身宫女为代表的服务群体。 本卷重现了这些无名氏群体的内部等级制度、晋升路径、以及他们如何充当信息传递的“管道”与“过滤器”。书中引用了数则关于宫女因擅自传信或偷窃物品而受惩处的记录,侧面反映了她们在信息流中的核心价值。此外,还探讨了“老宫女”群体在退休后的社会地位与资源重置问题。 第六卷:晚清的“危机公关”:祭祀、灾异与舆论的微妙平衡 本卷考察了在内忧外患加剧的晚清时期,宫廷如何运用传统的“天人感应”叙事体系来应对现实危机。作者分析了数次重要祭天、祭孔仪式中,礼部和内务府的准备细节,以及仪式结束后民间(尤其是士绅阶层)对仪式效果的议论记录。 书中详述了宫廷如何应对饥荒、瘟疫等“灾异”事件,以及在奏折中如何用特定的术语和修辞来“美化”或“淡化”灾情。这部分内容揭示了权力在面对不可抗力时,如何试图通过“仪式正当性”来巩固其统治合法性的挣扎过程。 第七卷:跨界交流的暗流:使馆、传教士与内廷的“非官方”接触记录 本书最后部分,着眼于清廷与外部世界的边界地带。作者挖掘了大量关于地方官员在接待西方使节或传教士时,如何向宫廷呈报“异闻异物”的档案。 重点研究了火器、钟表、照相技术等“奇巧淫技”进入宫廷后的流转轨迹,以及它们在内廷不同宫殿中的使用人群差异。作者认为,这种非官方、非外交层面的接触,往往比正式的“国书往来”更能真实地反映出统治阶层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偏差与好奇心。 --- 作者简介: 景山观竹,清史研究者,专注于宫廷制度与日常生活的交叉领域。学成后隐居于北京西郊,潜心治学数十年,极少公开发表文章,本次出版为其毕生心血的结集。其研究方法强调对“物的痕迹”与“制度的温度”的捕捉,力求以细微处见宏大。 推荐语: “这不是在讲述谁做了什么,而是在重构‘他们是如何做到的’。景山观竹的笔触,如同在尘封的宫墙上剥开一层层油漆,露出了木料本身的纹理与腐朽的细节。” —— 某著名历史学家(手稿摘录)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书名——《帝后传奇:风华绝代 慈禧太后》——单看名字就让我心潮澎湃,充满了好 H.O.P.E.。我一直对中国近代史,尤其是围绕着清末那段风云变幻的岁月,有着莫名的着迷。而慈禧太后,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神秘和传奇色彩,引发了无数的讨论和猜想。人们对她的评价从来没有统一过,有人认为她是导致清朝灭亡的罪魁祸首,也有人认为她在乱世中力挽狂澜。我非常好奇,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塑造了这位极具争议的女性?她又是如何在一个男性主导的宫廷和朝堂中,凭借自己的能力和手腕,掌握如此巨大的权力?“帝后传奇”四个字,暗示了这本书将不仅仅是冰冷的历史记录,而是一段充满了故事性、跌宕起伏的人生旅程。而“风华绝代”则让我联想到,在那个时代,她是否也曾有过作为女人的细腻情感和独特魅力?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揭示一个更真实、更立体、更 nuanced 的慈禧,让我们能够跳出固有的标签,去理解她在那段动荡岁月中,个人的奋斗、挣扎以及她所面临的困境。我渴望通过阅读这本书,更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以及在这个时代浪潮中,一位非凡女性的命运轨迹。

评分

不得不说,这本书的标题《帝后传奇:风华绝代 慈禧太后》瞬间抓住了我的眼球。作为一名历史爱好者,我一直对中国近代史,特别是晚清时期,充满了探究的欲望。而慈禧太后,这个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浓墨重彩一笔的人物,其一生跌宕起伏,争议不断,更是我关注的焦点。我迫切地想知道,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什么样的性格,让一个出身并不显赫的女子,能够一步步登上权力之巅,成为影响中国近代进程的关键人物。书名中的“传奇”二字,预示着这本书不会是平铺直叙的流水账,而是充满了故事性和戏剧性。我期望它能够深入挖掘慈禧的成长历程、情感纠葛、政治手腕,以及她在面对内忧外患时的权谋策略。同时,“风华绝代”又勾勒出她作为一位女性的魅力与光彩,这让我好奇,在那个保守而压抑的时代,她又是如何展现出自己的独特气质和非凡才能的。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打破以往对慈禧刻板的负面印象,呈现一个更真实、更鲜活、更复杂的慈禧太后,让我们能够站在一个更宏观的角度,去理解她个人的选择与历史的必然。

评分

《帝后传奇:风华绝代 慈禧太后》这个书名,简直就是为我这样的读者量身定做的!我一直对那些在历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女性人物情有独钟,而慈禧太后无疑是其中最令人瞩目、也最充满争议的一个。历史书上对她的描述往往集中在政治斗争和国家衰败上,很少有作品能够深入剖析她作为一个女性,如何在那个男权至上的时代,凭借自身的智慧和魄力,一步步走向权力的中心,甚至成为实际上的统治者。这本书的名字里,“传奇”二字让我充满了期待,我知道这一定是一段波澜壮阔、跌宕起伏的故事;而“风华绝代”则让我对这位太后的个人魅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想知道,她究竟是如何做到在那个时代,依然能够散发出独特的光彩。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跳出脸谱化的定论,带我走进慈禧的内心世界,去理解她的喜怒哀乐,她的权衡取舍,以及她在那段动荡岁月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责任。我期待它能描绘出一个立体而丰满的慈禧形象,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她的人生选择,以及她与那个时代之间的复杂关系。

评分

哇,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让我眼前一亮,那种古典而又不失大气的感觉,仿佛一下子就把我带回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书名《帝后传奇:风华绝代 慈禧太后》也足够吸引人,让我对这位历史上充满争议的人物充满了好奇。我一直对晚清那段历史很感兴趣,尤其是那些身居后宫却拥有巨大影响力的女性。慈禧太后无疑是其中最耀眼也最复杂的一个。我常常在想,她是如何一步步走到权力巅峰,又是在怎样的时代背景下做出那些影响国家命运的决定的?是她真的如传说中那般一手遮天,玩弄权术,还是被历史洪流裹挟,身不由己?这本书的出现,似乎给了我一个深入了解的机会。从书名来看,它应该会着重描绘慈禧的“传奇”一生,以及她如何“风华绝代”。我期待它能剥开历史的迷雾,展现一个更立体、更丰满的慈禧形象,不仅仅是标签化的“卖国贼”或“权欲熏心”,而是看到她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母亲,一个统治者,在那个特殊时期的挣扎、权衡与无奈。同时,“帝后传奇”这个词也暗示着这段故事的跌宕起伏,充满了戏剧性,想想就让人迫不及待地想翻开第一页,跟随作者的笔触,去探寻那段尘封的岁月。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瞬间,我就被它厚重的质感和精美的装帧所吸引。书页泛着淡淡的古纸香,仿佛承载着历史的重量。书名《帝后传奇:风华绝代 慈禧太后》勾起了我内心深处对那个遥远时代的想象。我一直对宫廷秘史、权力斗争有着浓厚的兴趣,而慈禧太后无疑是这场宏大史诗中最具代表性的角色之一。人们对她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视她为罪魁祸首,有人则认为她是乱世中的力挽狂澜者。我渴望在这本书中找到一个更 nuanced 的视角,去理解她作为女性在那个男性主导的封建社会中,如何凭借智慧和手段,打破重重阻碍,登上权力的顶峰。我特别好奇她是如何平衡后宫的繁琐事务与朝堂的政治博弈的,又是如何在国家内忧外患的巨大压力下,做出那些影响深远的决策。这本书的名字包含了“风华绝代”,这不禁让我思考,在那个风云变幻的时代,她是否也曾有过少女的情怀,有过作为女性的细腻情感?我期待这本书不仅仅是枯燥的历史叙述,更能通过生动的笔触,展现这位传奇女性在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交织下的复杂内心世界,让读者仿佛亲历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感受那份属于帝后的绝代风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