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者张明行万里路,读万卷书。在自身扎实的专业基础上,他走访各国,结交各国杰出经济学者,考察当地经济形势,将各国对中国经济改革的启示和影响精选成文;他饱读国内外畅销经济著作,如张五常的《中国的经济制度》、塔勒布的《黑天鹅》,书评深刻不同凡响,给读者以新的视角和启迪。这是一位身体和心灵同时上路的经济学人,他将所看所感真实地记录下来,读者在作者的引导下可以看到一个立体的、多面的经济世界。
在本书第二篇中,张明通过研读世界其他国家的经济作品,反思中国经济问题,如通过罗纳德?麦金农教授的新著《失宠的美元本位制——从布雷顿森林体系到中国崛起》反思人民币升值是对还是错?实际上,罗纳德?麦金农教授的这本作品销量并不好,一种可能是因为过于专业,读者望而生畏,第二种可能是因为他并没有刻意抓人眼球、追求热点,但好书不应这样被错过,通过张明的评析,使这本书展现了应有的价值,同时对中国经济提供了宝贵的指导意义。张明坚持阅读,不吝分享,对于广大阅读者来说,有这样一个专业的荐书人,大大提高了阅读质量。
作者简介
张明,经济学博士、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投资研究室主任,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精彩书评
写作是好的学习,也是人生轨迹的记录。说一个人在表达出来之前其实并不确切知道自己究竟想了些什么,或许有些夸张,但也确实有几分道理。行走的经济学人,记下对世界不同城市和各异作者的感受,结集出版与读者分享,可谓经济学人的一种基本生存方式。
——张宇燕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研究员
会议(旅行)、读书是张明的工作与爱好。我能够从这本随笔中深深体会到,他把研究当作兴趣的喜悦之情,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读这本书,重点不要在意观点的异同,而要享受思考的过程。
——管涛中国金融40人论坛成员、高级研究员
张明博士曾经获得2013年度的“中国青年金融学者奖”,而我则是当时的评奖委员会的主席,不仅我本人对张明博士在经济研究中表现出来的超乎常人的勤奋、灵气十分赞赏,而且从评委们的投票看,他们也有不少是与我持相近的态度。近年来,我看到他继续将这些优点持续发挥出来,形成了一系列的成果。收录在本书中的旅行观感与读书笔记,也算是他以实际行动体现“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古训,这也为我们动态观察经济理论提供了轻松阅读的机会。
——巴曙松中国银行业协会首席经济学家、香港交易所首席中国经济学家
经济学本来应该是一门不动声色、质朴无华的学问,但在我们这一代经济学人里,有那么一批痴心不改、一往情深的另类,于是,他们把经济学写成了我们这个时代的诗,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侠。张明博士的近作,能够让你感受到冷静经济学分析下的火热与激情。
——何帆北大汇丰商学院经济学教授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路行走,一路思考,一路写作。张明博士是我们这代经济学人里的佼佼者,他的学术研究之路也代表了这代人的一种状态。他的学术观点或引发争论,或影响决策,或发人深思,体现了我们这代人的学术责任。
——管清友民生证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
少年一梦乘风起,学海扬帆追梦人。张明研究员带着梦想去旅行、去读,探寻真实世界的经济学。本书展示了一名青年经济学家的学术素养和犀利视角,洒脱、率真、自由,既有诗和远方,也直击了很多重大社会经济问题。这是一种富有情怀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傅勇上海领军人才、复旦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
张明博士十年前已经成名,少年成名不难,难在成名后十余年研究一直精进深入。无论对中国经济有兴趣,还是希望了解中国青年学者对于世界经济大势的看法,张明都是不可错过的作者。
——徐瑾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财经版主编、《白银帝国》作者
目录
推荐序 余永定
推荐序 程实
上篇 带着经济学上路——我看世界经济
吉姆?罗杰斯对中国的期待与顾虑——布加勒斯特会议 //
泰国经济为中国提供何种启示? //
新加坡有何独到之处? //
迪拜为何能脱颖而出? //
碎片化与供应链 //
华盛顿行记 //
印度初印象 //
人民币国际化的巴黎站 //
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 //
新加坡诸国如何看“一带一路”? //
印度尼西亚的诉求 //
下篇 手倦抛书午梦长——我看金融风险
我们仍将深陷美元陷阱 //
真正靠谱的货币战争 //
资本账户全面开放还是大势所趋吗? //
人民币升值究竟是对是错? //
提高反脆弱性应对黑天鹅事件 //
美国为何纵容次级抵押贷款? //
中国有可能爆发金融危机吗? //
金融危机后一切未变 //
深化对杠杆率的认识
克鲁格曼对中国的评判准确吗? //
超复杂时代下的生存之道 //
日本为什么一蹶不振? //
如何应对债务水平的不断上升? //
国家和普通借款者有什么不同? //
发展中大国如何摆脱金融压抑的诅咒? //
斯蒂格利茨的“不务正业” //
从资本家手中拯救市场机制 //
伟大起源于混乱 //
透过经济看政治 //
为什么经济会增长? //
危机国各有各的不幸 //
如何走出创新与监管的“治乱循环”? //
谁是美国次贷危机的罪魁祸首? //
中国影子银行体系的风险何在? //
产能过剩率、杠杆与金融危机 //
研判国际石油价格变动的中国视角 //
记录经济大时代 //
中国的改革为什么会成功? //
天下主义真的能够实现吗? //
精彩书摘
吉姆·罗杰斯对中国的期待与顾虑——布加勒斯特会议
从布加勒斯特机场进入市区,在车上给我的第一感受,是这个城市在建筑风格上的明显混搭。一边是罗马尼亚的传统风格建筑——厚实的黑顶是其一大特色,另一边是苏联风格的住宅楼——和北京20世纪50—70年代的建筑非常类似,两者奇妙地交织在一起,也算相当有特色。城市建筑大多显得比较陈旧,但同行的一位来自捷克的经济学家却说,布加勒斯特算是欧洲最具活力的城市之一,经常会有很多新的建筑出现。
……
会议的最后一个议程,是美国著名投资家吉姆?罗杰斯的主题演讲,罗杰斯自然是以曾经与索罗斯共同创建量子基金而知名。但他在不到40岁时急流勇退,先后两次环游地球并打破吉尼斯世界纪录的壮举令人敬佩,尤其是第二次与妻子自驾的旅行,历时3年,他们游历了116个国家,累计里程24.5万公里。在旅行的过程中,他接触了不同的风土人情、考察了各国的资本市场,这成为他成功管理其个人资产的基础。当然,这几年,罗杰斯也因为一直唱多中国,而在国内外相当瞩目。
头天晚上在去罗马尼亚央行吃饭的路上,我就问过罗杰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国外普遍看空中国经济,你是否已经改变了对中国唱多的看法?这个和善的小老头回答道:“一点都没有,我现在已经从纽约搬家到新加坡,让我的两个小女儿学会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就是因为我长期看好中国。”在第二天的讲演中,他进一步论述了为什么看好中国的观点。
第一,他认为中国其实是世界上最好的“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在他接触的各国人中,中国人最为认同通过自身努力显著改善自身境遇的观点,并且一直身体力行;第二,从历史上来看,只有中国能够前后3至4次周期性地成为全球性大国,而其他国家基本上都只经历过一次辉煌。当然,他也提醒中国,保持对国内外人才的吸引力,对一个国家的竞争力至关重要。他举的两个反例是,1962年缅甸曾经是亚洲最富裕的国家,1957年加纳曾经是英国殖民地中最富裕的国家,而由于这两个国家相继上台了闭关自守的政府,从而导致它们衰落如斯。
在唱多中国的同时,罗杰斯也同时唱多农产品和矿产品。他认为从长周期来看,大宗商品已经进入一轮新的繁荣时期,这一时期可能持续10—20年。他甚至打趣说,未来只有农场主才有钱开兰博基尼。当听众问他的投资组合时,他回答道:第一,不购买具体的大宗商品,而应主要持有大宗商品指数;第二,黄金未来可能出现巨幅波动——如一年内下跌30%—40%,一旦黄金价格回落至1100—1200美元/盎司的水平上,就值得买入;第三,关于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投资价值,三个值得投资的地点是纽约、波士顿与爱荷华,前两个城市不难理解,而后一个地点的原因是爱荷华是美国的农业大省;第四,即使农产品价格未来显著上涨,最先受益的也未必是农场主与农民,而是农业批发企业,因此后者的股票值得买入;第五,具体到国家,缅甸未来具有巨大的投资潜力。
除了具体的投资组合外,罗杰斯介绍的几个人生经验也令人回味:其一,一个人要取得大的成功,必须对传统智慧保持足够的怀疑。具体到投资的问题上来,在一条船上,当大多数人都集中到船的一头时,你应该主动站到船的另一头。其二,一个人要善于学习并充满激情,当然前提是他应该找到自己真正感兴趣的领域,并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一旦你找到了自己真正热爱的事业,你就会“每天早上一起床就冲向幸福”。其三,一个人应该对自己的长处与短处有清晰的认识。例如他就认为自己只能做长期投资,他坦承自己的短线操作极其糟糕。
老先生还极其幽默。他一上场就表示要给大家带来一个终身获益的投资策略,结果是建议大家尽快生一个孩子,并表示“这只需要你请一天假”。当被问及自己这一辈子最糟糕的投资时,他居然说,现在让我们来讨论一下我的前妻吧。他还打趣在座的金融家们,未来20年将是金融业一无是处的时代,你们唯一的选择是转行当农场主或者矿主。实在不行,改嫁一个农场主或者矿主也是不错的选择。呵呵。
最后,尽管罗杰斯看好中国,但他并非一味维护中国。当有人提到稀土的问题时,他说道:“的确,目前中国占据了全球稀土市场90%以上的份额。但北美其实也有着丰富的稀土储藏,可是由于担心破坏环境,以及未来稀土可能有着更具价值的利用前景,美国和加拿大基本上没有开采自己的稀土资源。”但“中国人不在乎这个”。这句点评,实在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深思。
……
前言/序言
行走的经济学人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