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子孫

匈奴的子孫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雪漠 著
圖書標籤:
  • 曆史
  • 匈奴
  • 民族
  • 遊牧
  • 古代文明
  • 中亞
  • 考古
  • 戰爭
  • 文化
  • 遊牧民族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文學齣版社
ISBN:9787020129850
版次:1
商品編碼:12150333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590
字數:340000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雪漠Z新力作,首部非虛構作品,

90篇人文劄記,140幅實地攝影,

感受狂野西部的神秘脈動,追尋故鄉熱土的前世今生。

在路上,所有的旅途都是歸途;

在路上,所有的終點都是故鄉。

你也許遊遍世界,卻從未讀懂西部。

人的一生中,起碼要到沙漠裏走一趟。

跟隨大地的記憶、當下的腳步,與雪漠一起,再迴大漠——

用腳步丈量大地,用滾燙的心留住故鄉的容顔。

在路上,讀懂文化;
在路上,發現曆史;
在路上,見識人生;
在路上,追尋夢想;

在路上,成就自己。


內容簡介

《匈奴的子孫》係中國作傢協會2017年紀實文學類重點扶持作品。全書34萬字,分為“曆史的記憶”“當下的腳步”上下兩篇,以90篇人文劄記、140幅實地攝影,圖文並茂地記錄瞭他2014年夏自駕車橫跨半個中國,從嶺南到西部進行“一帶一路”文化考察的其中一段大漠之旅,見證瞭土地的苦樂、泥土的酸辛、文化的復雜、時代的變動,定格瞭一個變化的西部、變化的中國——

遠去的匈奴,祖先的背影,草原上的王者,駱駝客背後的女人,死而復生的青土湖,消失的鄧馬營,祁連山的雪綫、荒原上的夢幻小城,騰格裏沙漠的落日,綠雲上的聖城,遠去的西部生活,流傳韆年的野性力量,不死的文化基因,謎一樣的詩意……

大漠之子雪漠,以滾燙的心、敏銳的筆,感受狂野西部的神秘脈動,追尋故鄉熱土的前世今生。

在路上,所有的旅途都是歸途;在路上,所有的終點都是故鄉。


作者簡介

  ?雪漠,原名陳開紅,甘肅涼州人。國傢一級作傢,甘肅省作傢協會副主席,文化學者。著有長篇小說《野狐嶺》、“大漠三部麯”(《大漠祭》《獵原》《白虎關》)、“靈魂三部麯”(《西夏咒》《西夏的蒼狼》《無死的金剛心》),小說集《深夜的蠶豆聲》,自傳體長篇散文《一個人的西部》,文化隨筆《空空之外》《老子的心事》等。作品入選《中國文學年鑒》和《中國新文學大係》。曾獲“馮牧文學奬”“上海長中篇小說優秀作品大奬”“中國作傢大紅鷹文學奬”“中國作傢鄂爾多斯文學奬”等重要奬項,連續五次獲甘肅省委省政府頒發的“敦煌文藝奬”,連續三次獲甘肅省文聯省作協頒發的“黃河文學奬”,入圍第五屆“國傢圖書奬”,三次入圍“茅盾文學奬”。榮獲“甘肅省優秀專傢”“甘肅省領軍人纔”“甘肅省德藝雙馨文藝傢”“甘肅省拔尖創新人纔”“2015中國品牌文化十大人物”等稱號。


精彩書評

  現在大傢談得多的是莫言的東西、閻連科的東西,沒有多少人去談雪漠的《大漠祭》,因為西部在整個文化話語中處於邊緣化的狀態。正因為我深感到西部處於邊緣的位置,批評界很少有人把視綫投嚮西部,投到甘肅這樣的地方,所以我宣傳雪漠的《大漠祭》的確是不遺餘力的。我寫文章也好,講也好,與雪漠本人的關係已經並不很大。我講的是我們的西部文學。

   ——雷達《雪漠小說的意義》(《人民日報》)

  十年磨一劍隻是一個傳說,但卻是雪漠文學事業的真實寫照。以十幾年時間,反復錘煉一部小說,沒有內心深處的寜靜,沒有一番鍥而不捨的追求,沒有一種深遠的文學理想和赤誠,是難以想象的。我們今天的文壇,太需要這種專心緻誌的創作態度。我勸大傢讀一讀雪漠,你會被西部農民生存境遇的真實性深深打動,你會體會到它跟充斥圖書市場的文學快餐不同的品格,也會重溫文學給予我們的那種真正意義上的審美體驗。

     ——徐懷中《在“第三屆馮牧文學奬”頒奬會上的發言》

  雪漠稱得上是D一無二的作傢。他的獨特,不僅僅因為他是作傢中少有的大手印文化研究學者,也不僅僅因為他的小說是當代西部文學的標誌性作品。真正打動我的,是他的寫作狀態——他喜歡一遍一遍地寫東西。對於不滿意的作品,他會毫不猶豫地扔掉重寫,而不是去改。

  ――舒晉瑜《中華讀書報》

  雪漠對西部大自然,對西部生活於睏境中的人們,充滿瞭感情。對西部的天空、大地、沙漠、草木、鳥獸,他都非常熟悉,都跟他們建立瞭一種心照神交的親和關係。而對沙漠那種景象萬韆的、富於變化的景觀描寫,是建立在他豐富的生活體驗之上。雪漠還試圖寫齣在西部非常貧瘠的條件下,人們所承受的肉體摺磨和內心痛苦。這體現瞭一種寶貴的人道立場和人民立場及對苦難密切關注,呈現齣一種可貴的悲憫情感。 

   ――《小說選刊》

  雪漠無疑是一位實力派作傢,他的實力不僅錶現在對西部鄉土語言的熟練把握與運用上,對西部生活的透徹感悟和獨到的見解上,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拒絕來自外界的一切誘惑,自覺地一次次洗煉自己的靈魂,從狹隘的心靈中走齣來,貼近那些需要撫慰和扶助的農民,貼近那需要同情和關愛的底層人,甚至把他們的苦難當作自己的罪孽。 ――唐達天《一部用智慧與耐心解讀的書》(《文藝報》)

  要瞭解西部文化,不能不瞭解匈奴和匈奴文化。韆年來,古老的匈奴文化已經滲入瞭西部大地,韆年後,我們進入西部大漠,試圖尋找它的蹤跡,感受它的氣息,讓曆史的記憶和當下的腳步穿越時光隧道,定格在我的筆端,於是,有瞭這本書。——雪漠

  

  我覺得,人的一生中,起碼要到沙漠裏走一趟,人生纔算完整。而且,你不能隻去沙漠小城度假,因為,那時你仍然感受不到真正的沙漠。沙漠其實不僅僅是一道景觀,它是另一個生命,它需要你靜靜地跟它待一會兒,靜靜地感受它的存在。這時,你纔會明白它。大自然其實都是這樣,它也跟人一樣,有自己的故事。你或許不會懂得那些故事,因為它們沒法用你明白的語言告訴你,但它們會用自己的生命狀態,嚮你展示它們的一切。——雪漠

  

  我寫此書的用意其實很簡單,就是想把自己走過的地方、看到的存在寫齣來,讓大傢看一看很多不為人知的文化,它們有美好的一麵,也有不那麼美好的一麵,但它們都是獨有的存在。不管它們會存在多久,我隻想留住它們的當下。——雪漠


目錄

序:

定格文化曾經的“獨一個”1

上篇:

大地的記憶1

第一章河西大地3

這裏原本是匈奴的故鄉3

最早的時候,這裏有條河6

遊牧民族有瞭城郭13

西漢在移民17

韆年前的西部大開發20

祖先的背影25

第二章遠去的匈奴32

青齣於藍的弑父者32

務實的民族36

草原上的絕對王者41

那些泛黃的舊事52

鑄劍為犁57

漢武帝的宏圖大願64

霍去病為何能打敗匈奴69

匈奴信仰什麼73

草原地區的民主製80

流傳韆年的野性力量85

不死的文化基因91

第三章韆年的水聲98

山依舊,水已老98

破碎的水波106

盛唐的流水聲111

明朝的屯田119

清代治水風雲123

那些人,那些事128

流過亂世的石羊河132

下篇:

當下的腳步135

第一站民勤137

沙漠小城的新生137

愛心換來的改變143

故土在變化中146

為何“天下有民勤人”150

鄉村裏的小皇城153

大宅照齣瞭不平等159

尋找小說裏的場景163

遠去的西部生活174

聖人與槍眼181

他為啥被槍斃186

“王善人”的齣路190

這是一塊有力量的土地197

教育是最重要的事201

養駱駝與讀詩書206

作品如何傳世213

靈魂也需要“防沙小站”215

被遺忘的烽燧墩218

十九年不變節的故事221

夢想的“紅柳”232

駱駝客背後的女人234

走一遍她們走過的路241

沙漠最詩意的所在247

農業文明蒼老瞭253

人如何超越環境260

死而復生的青土湖266

曾經的濛古大草原274

走過無人的荒灘281

遇見跳跳和駱駝286

靈絲絲的白駱駝292

濛古大地的強悍與脆弱300

遊牧者的心303

第二站雅布賴309

荒原上的夢幻小城309

“70年代”之夜315

懷舊小鎮320

謎一樣的詩意326

留住逝去的美好329

《白虎關》裏的鹽池333

舊日的鹽麥交易341

在鹽池與“瑩兒”相遇345

三個人,三個世界349

小鎮的命運能改變嗎356

你會為瞭愛情留在這裏嗎359

第三站阿拉善右旗363

曾經的濛古文化重鎮363

戈壁上的篝火晚會368

貧瘠鑄就的強悍373

不太愉快的小插麯378

沙漠公園的無序經營384

這就是西部的現實388

第四站民勤396

小城的未來不可限量396

就要離開民勤瞭405

民勤的命脈411

第五站武威419

重遊海藏寺419

海藏寺的人和事424

纍瞭就讀讀書429

韆年漢墓,百年雷颱432

悄然而來的詩意441

騰格裏沙漠的落日449

歸途散記520

寶雞:陌生又熟悉的土地520

在關中遙想故鄉的黃土524

人在乎感受,曆史在乎價值528

十堰:會生活的工業小城530

他們為何不離開土地536

嶽陽:王夫之的湖南541

太過現實的城市545

湘潭:活在《瀏陽河》中的小城550

嶺南:夢的終點與開端555

後記:

在行走中讀懂文化560


精彩書摘

  上篇大地的記憶之

  青齣於藍的弑父者

  匈奴曆史上有兩個非常重要的人物。

  一個是開啓瞭匈奴帝國的頭曼單於,匈奴的第一大首領。《漢書·匈奴傳》說,頭曼單於姓攣鞮氏,匈奴人稱之為“撐犁孤塗單於”。“撐犁”意謂“天”,“孤塗”意謂“子”,“單於”意謂“廣大”。所以,“撐犁孤塗單於”就是“天之子”,也就是“天宇之下的偉大首領”的意思。可見,頭曼單於是匈奴帝國的開拓者。跟匈奴一樣,他齣生於何年何月,父母是誰,來自哪裏,全都成瞭無法考證的曆史之謎,曆史記錄的,僅僅是他的功績。我們隻知道,時勢造英雄,這個匈奴漢子就這樣成瞭王者,不可一世,將其勢力擴張到瞭現在的河套地區,讓整個中原嗅齣瞭一股不一樣的味道。當然,這不一定是好事。

  第二個是頭曼單於的大兒子冒頓,也是頭曼之後的匈奴單於。他帶領匈奴獨霸河西,讓整個漠北草原和大漢王朝都為之戰栗,他是匈奴最強大的首領,為匈奴開闢瞭一個輝煌的時代。但他有著一個不那麼光彩的過去:他是一個弑父者,他殺瞭自己的父親,篡奪瞭王位。用今天的說法,這是在挑戰人類的倫理底綫。

  關於那段曆史,《漢書·匈奴傳》說:“單於有太子,名曰冒頓。後有愛閼氏,生少子,頭曼欲廢冒頓而立少子。”意思是,根據匈奴的傳統,頭曼的大兒子冒頓理應繼承王位,在頭曼退位時成為新一任單於的,但頭曼偏愛閼氏,想廢掉冒頓的太子之位,讓他心愛的閼氏所生的小兒子當太子。

  所謂閼氏,就是頭曼單於的妾。當時的匈奴人過著一夫多妻的生活,無論平民、頭人還是首領,都是閼氏成群的。跟漢人不同的是,他們把妻和妾都叫閼氏,含有美麗的意思。但正妻一般叫大閼氏,妾則是閼氏,母親是母閼氏,公主為居次。在內政、外交、軍事上,閼氏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

  冒頓是頭曼單於的大閼氏生的兒子,是頭曼的長子,按匈奴的繼承製度,單於之位一般將由他來繼承。這一點跟漢人一樣。但如果單於的長子還小,沒有成年,王位就不能傳給長子,要傳給單於的弟弟——當然,前提是這個弟弟已經成年。意思是,匈奴的單於不能是未成年的孩子。少數民族都是這樣。因為,太小的孩子不可能領導整個部落,部落必須由一個有領導能力,至少能維持部落的顯赫與勢力的人來當單於;要是單於的年齡太小,不能帶領部落走嚮強盛,就會被其他部落滅掉。

  據說,趙匡胤的母親也曾對趙匡胤說過類似的話。她說:周世宗死的時候,他的兒子纔七歲,七歲的孩子繼承王位,誰都不會服他的。所以,大臣們都不幫他,反而欺負他,我們大宋不能這樣。將來你要是退位瞭,太子還小,就不要把王位傳給兒子,要讓你的弟弟來繼位。後來,趙匡胤果然把王位傳給瞭弟弟趙光義。當然,這個故事不一定是真的。

  不管從哪個角度看,頭曼想廢除成年勇猛的長子冒頓,改立年幼不懂事的少子為太子,都是不閤規矩的。一旦直接提齣,必然引起內亂。老謀深算的頭曼當然不會這麼做,於是他打算藉刀殺人,讓彆人替他把大兒子給殺掉,然後順理成章地改立少子為太子。

  關於這件事,曆史是這樣記載的:頭曼以與西鄰月氏和好為名,派冒頓到月氏做人質。當時,匈奴和月氏之間有個約定,假如雙方建立友好條約,就要派太子到對方的領地做人質,一旦毀約,受到損害的一方就有權殺掉人質。所以,頭曼的下一步,就是猛攻月氏,想激怒月氏的首領。結果這件事讓冒頓知道瞭,他馬上明白瞭父親的真實意圖,於是他盜得一匹好馬,在一個月黑風高的夜晚,連夜返迴匈奴。他錶麵看來也許沒什麼異常,所以頭曼在驚愕之餘,並沒有對他生起疑心,反而因為欣賞他的勇猛,打消瞭殺他的念頭,還撥齣一萬騎兵供他調遣。頭曼根本不知道,這等於自己把頭伸到殺手的刀下——冒頓被父親的狠心傷瞭心,已經下決心要弑父復仇。

  曆史牢牢地記住瞭冒頓接下來的行為:他發明瞭一種會響的箭,叫“鳴鏑”,還命令他手下的騎兵,聽到鳴鏑的聲音時,就要馬上嚮鳴鏑的目標射箭,否則就會被殺頭。最初,他用野豬為目標訓練士兵,將反應較慢、忘瞭此事的士兵都殺掉瞭;然後,他以愛馬為目標訓練士兵,將因為遲疑而沒有及時射箭的士兵給殺瞭;第三次,他以自己心愛的閼氏為目標訓練士兵,再一次殺瞭一批沒有達到要求的人;第四次,他以父親的愛馬為目標訓練士兵,又殺瞭一批達不到要求的人,這時,他手下所有的士兵都不敢違背他的命令瞭;最後,他纔將鳴鏑射嚮打獵中的父親,於是父親就死在瞭亂箭之下。也許,這正好應瞭那句話:崇尚暴力者,必為暴力所滅。

  一個連兒子都能算計謀害的人,被兒子殺掉也不足為奇瞭。這也是一種因果。

  奇怪的是,無論是殺兒子的父親,還是殺父親的兒子,都沒有招來匈奴人的反感。因為,在當時的匈奴之中,兒子殺老子、老子殺兒子、哥哥殺弟弟、親人之間互相殘殺,是司空見慣的。否則,頭曼和冒頓都不會輕易種下殺心。在匈奴的觀念中,誰的力量大,誰就是王。匈奴崇尚勇猛者和強壯者。這是匈奴獨有的文化,在這種文化的熏陶之下,你就算最初不想成為屠夫,最後也會給熏成屠夫的。不過,在曆朝曆代的漢人王朝之中,這樣的事情也不少見,但漢人比匈奴精明,漢人懂得掩飾,很少赤裸裸地挑戰人性底綫,總會為自己的殘忍和貪婪尋找藉口和理由,他們有無數的遮羞布。

  匈奴不用遮羞布。冒頓一旦即位,幾乎是立刻就開始瞭他的徵服之旅。當然,這裏麵也有一些被動的意味——在他還沒打算攻打東鬍時,強盛的東鬍就開始嚮他挑釁。東鬍首先提齣要頭曼生前的寶馬,冒頓給瞭;東鬍得寸進尺,又要冒頓心愛的閼氏,冒頓也送瞭;最後,東鬍更加猖狂,竟想吞掉匈奴和東鬍之間的無人區。這次冒頓就不能容忍瞭。匈奴非常重視地盤,誰的地盤就是誰的,不容侵犯,如有侵犯,定然會招來血腥。所以,東鬍既然動瞭嚮西擴張領土、吞掉匈奴的念頭,冒頓就再也不退讓瞭。他勃然大怒地說:“土地是國傢的根本,怎能拿來送人!”然後親自率領軍隊,鏇風般直襲東鬍,將毫無防備的東鬍打得一敗塗地。就這樣,囂張過度的東鬍被匈奴吞並,再無迴天之力。之後,冒頓一不做二不休,又將矛頭指嚮瞭月氏……

  下篇當下的腳步之

  沙漠最詩意的所在

  此刻的民勤很熱,但沒有嶺南的熱那麼難受,嶺南的空氣很濕,溫度一高,就有一種凝固的感覺,人就會發悶,似乎有一團無形的糨糊在擠壓自己,稍微動一下,身上就會滲齣一層黏糊糊的汗,讓人很不舒服。所以,在嶺南過鼕很好,但夏天,還是西部更舒服。西部的陽光很猛,紫外綫很強,曬在人的身上,有一種火辣辣的感覺,要是在陽光裏站久瞭,皮膚還會發紅、發黑,但西部的夏天總是有風,清風徐徐,就能給人帶來清涼。隻要避開陽光,躲進陰涼處,人就會覺得很愜意。同樣難熬的,還有成都的夏天,成都的一些街道上,總會飄著一種怪味,有海鮮味,還有各種肉類的味道,天氣一熱,各種味道混雜在一起,凝固的空氣裏,就充滿瞭讓人發悶的氣息。這是這次經過成都時,我最大的感觸之一。

  雖然很熱,我們還是進瞭沙漠。帶路的同學柴永賢告訴我:前麵是麻崗。

  麻崗是沙漠裏最詩意的存在,因為麻崗有水,有植物。我們眼前的,其實不是真正的麻崗,要是真正的麻崗,這裏就會有更多的植物,但這裏隻有一些黃毛柴、梭梭和沙拐棗——沙拐棗很好,西部人認為,用它泡水喝,能治療肝炎——還有一溜蘆葦。一看到蘆葦,我就想起瞭水源,就會感到清涼。因為,蘆葦隻會長在跟水有關的地方。在《白虎關》中,我寫過一種蘆芽,蘆芽就是蘆葦的根莖,它鮮嫩多汁,一咬一口水,是鎖陽和肉蓯蓉之外,沙漠裏最好的食物。蘭蘭和瑩兒找到蘆芽的時候,正是她們最艱難的時候,她們丟瞭僅有的駱駝,那駱駝馱著她們所有的水和饃饃,她們找不到水源,找不到食物,已經陷入瞭絕境,瑩兒想挖個坑,將自己活埋瞭,誰知,竟意外地找到瞭蘆芽。那小說裏說的,就是我們眼前的這些蘆葦。這塊蘆葦地雖然並不茂盛,但據說,也常有老百姓來鏟草。

  有同行者告訴我,他其實很想挖開蘆葦,看看什麼是蘆芽。“大漠三部麯”中的一切,他都很感興趣。於是我問瞭他一個問題,我說,你在“大漠三部麯”裏看到瞭什麼?

  他說,他看到瞭人在命運睏境中的尋覓。他說這句話時,臉上有一種孩子的天真,我不知道他是不是真的覺齣瞭命運。因為我發現,人總是被生命的慣性牽著走,固執於某種觀念,我不知道,他們是不是明白,命運其實是當下的觀念所構成的?但是我笑瞭笑,我望嚮不遠處的蘆葦。

  我喜歡蘆葦,因為,有蘆葦的地方,就有地下水,這麼荒蕪的土地下麵,竟有一條小河——蘆葦不多,所以水量很可能不大——暗自流淌著,說明瞭生命的奇妙。西部是一塊充滿瞭啓迪的大地,在這兒,你隨時可以發現讓你有所感悟的事物,所以,在西部,很多老百姓雖然沒有讀過書,卻是天然的哲人。他們的哲理,是生活中品齣來的,他們就是靠這些智慧,度過瞭許許多多艱辛的日子。當然,西部的隱文化——如涼州賢孝們,也是他們智慧的源頭,涼州賢孝就像地下流淌的大河,滋養著蘆葦般的西部人。因為,西部人也像蘆葦那樣樸實平凡,但他們的心也像蘆根,在文化的土壤中紮得很深。從文化深處汲取力量,是他們生命的需要,因為,淺薄的生命很難在這裏活得很好。每一塊土地,都在選擇跟它有緣的生靈,哪怕這塊土地多麼貧瘠。

  茫茫沙漠中,隨風搖擺的蘆葦顯得很美,這種總是跟水連在一起的植物,卻總是在沙地裏生存,既像大自然的惡作劇,也像大自然對沙漠生靈的恩賜。沙漠裏的植物很少,動物也很少。這次來,我們沒有見到黃羊、狼狐們,但我們見到瞭沙娃娃。沙娃娃是沙漠裏常見的動物,它是一種小蜥蜴,它的生存,就像是一個謎,因為你不知道它靠啥活著。它在哪兒喝水呢?它吃些什麼呢?——除瞭麻崗道,沙娃娃也可能在沙漠的任何一個角落齣現,當你看到一隻很小的生物在沙子上遊泳時,你哪怕看不清它,你也該猜到,那是沙娃娃。再沒有什麼生命能像它那樣,在這個看不到生機的地方生存瞭,它卻那麼自由,那麼逍遙,在正午暴熱的陽光中,也有一種毫不拘束、從容不迫的味道。它就像沙漠裏的精靈,它那跟沙一個顔色的身體,是不是能吮吸沙漠的精氣?一笑。沙漠充滿瞭神秘,沙娃娃的存在,也是一個奇跡。隻是,這種神秘的小動物,其實非常弱小,它的天敵很多,隨便哪種動物都能欺負它。它沒有保護自己的能力,被人抓住時,它隻能自斷其尾逃走。但你不能輕視它,因為,你在同樣的環境中生活時,你很難像它那樣活下去。所以,能在沙漠裏活得很好,就是它的本領。

  天氣很熱,麻崗的綠色就充滿瞭誘惑。要是在沙漠裏迷瞭路,在這樣的高溫下趕路,人看到真正的麻崗,會有一種看到瞭天堂的感覺。可惜,我們今天沒去麻崗,我們看到的隻是麻崗道,也就是通往麻崗的路,沿著那蘆葦叢,一直進去,就能見到麻崗,但我們沒有往裏走,倒不是沒有時間,隻是半路上攔瞭鐵絲網,人走過去沒問題,但太遠,費時間,如果小車直接開過去,車胎就可能被紮爆,而且沙漠裏的地貌都差不多,所以我們就退瞭齣來,不過去瞭。

  這無疑是一個遺憾,因為麻崗是沙漠裏的小綠洲,那裏有水、有植物,就會引來很多動物,除瞭沙漠裏的野生動物,還有牲口,還有狼狐,就會引來偷獵者,偷獵者如果濫殺狼狐,就會影響生態係統,麻崗的植被就會受到影響,水源也會受到影響,這時,牲口、牧人、狼狐、獵人的生存都會受到影響。所以,麻崗發生的諸多故事,還有麻崗本身,都有很濃的象徵意義,它摺射的,是人類的心靈世界:人是如何被欲望、念頭和情緒牽走的?命運是如何一步一步形成的?命運中的留難因何産生?外界的一切,都是人心的鏡子,它照齣的,是命運的秘密。但有些人可以發現,有些人卻發現不瞭。

  雖然沒到真正的麻崗去,但同行者還是下車拍瞭照片。沙風時常裹瞭沙子撲來,我就提醒兩個攝影師,要小心保護相機和攝影機的鏡頭。因為,如果沙子進到鏡頭裏麵,照相機和攝像機就用不成瞭,因為清理機器裏的沙子非常麻煩。所以,照相和攝影時,一定要把機器的繩子掛到脖子上,還要特彆小心。

  正在這時,有一股小小的沙鏇風鏇瞭來,捲起瞭很多很多的沙子,但風力其實不大,它倏忽間齣現,倏忽間又消失瞭,就像夢一樣,也像某種神秘存在用它獨有的方式,跟我們打瞭聲招呼。

  有趣的是,我每次帶學生進沙漠,都會遇到這種情況,當地人認為,這種沙鏇風代錶鬼神,我們那裏也有這種說法。小時候,隻要有鏇風朝我們捲來,我們就會叫:“鏇風鏇風你是鬼,三把鐮刀砍你腿。”所以,從我很小的時候起,沙鏇風就是鬼的意識,就深深地種進瞭我的心裏。我們那兒的孩子都是這樣,他們都認為,在這種神秘的自然現象背後,有一種詩意的存在,這種存在是有靈魂、有意識的,它並不是純粹的自然現象。因為有瞭信仰,西部的很多存在就有瞭另一種色彩。山川大河,植物動物,風雨雷電,在西部人眼裏,都不是純粹的、物質性的存在,都有著靈魂或另一種意義上的神秘。所以,西部人的世界,充滿瞭神話色彩。當然,西部有很多不同的說法,信仰不同,對自然萬物的說法就不一樣,沙鏇風被我們認為是鬼,但在另一些信仰之中,它就代錶瞭土地神,或是其他的一些神靈,不過,民間信仰所認為的神靈,本質上也屬於鬼類。

  沙漠本身就是一個神奇的存在,它有一種神秘的氣息。在這裏,你會感受到一種混沌的存在,還有無窮無盡的未知。你會覺得,這空蕩蕩的天地間,似乎充滿瞭某種看不見的東西,你會被一股滄桑的大氣所裹挾,你會遠離那些讓你浮躁的思緒。你會開始思考生命,思考人生的終極問題,思考世界,思考靈魂,思考生死。這時,你會發現,沙漠裏到處都是啓迪,到處都有很濃的象徵意義。你會在沙漠裏看到自己的人生,看到生命掙紮的過程,看到命運。你就會想起《白虎關》中,蘭蘭在沙漠裏說的那些話,你會發現,麵對沙漠的你,將會更加瞭解自己。因為,在極緻的靜中,你纔會真正地跟自己對話。

  (寫於2014年7月15日,去往鹽池途中)

  ……


前言/序言

  序:

  定格文化曾經的“獨一個”

  這本書記錄瞭2014年我和幾個學生從嶺南到西部進行“一帶一路”文化考察的後半段。當時,我們遊曆瞭甘肅武威周邊的幾個鄉鎮,包括民勤、雅布賴、阿拉善右旗、武威、天祝、天水等地。曆史上,這些地區都曾經是匈奴的居住地,而我過去對匈奴的關注和研究,也因為這次文化考察,被激活和點亮。所以,這本書的名字就叫“匈奴的子孫”。

  要瞭解西部文化,不能不瞭解匈奴和匈奴文化。韆年來,古老的匈奴文化已經滲入瞭西部大地,韆年後,我們進入西部大漠,試圖尋找它的蹤跡,感受它的氣息,讓曆史的記憶和當下的腳步穿越時光隧道,定格在我的筆端,於是,有瞭這本書。

  考察中,我們把重點放在瞭民勤,民勤又名鎮番,漢朝時是匈奴的地盤。今天的民勤,有一種跟這個時代很不一樣的、清涼而積極的文化,但很多人對它並不瞭解,我希望將這裏最獨特的東西挖掘齣來、定格下來。對於其他幾個地方,比如雅布賴、阿拉善右旗、武威、天祝、天水等,我也抱有這個念想,所以,在這本書中,你會看到很多你也許覺得陌生的、遙遠大地上的風景。

  但是,當我去到阿拉善右旗的時候,我發現,我過去在書中看到過的那個有著鮮明濛古族文化的小城已經消失瞭,取而代之的,是一個當代城市,那裏雖然仍叫阿拉善右旗,但已經沒有過去那種濃厚的濛古族文化氣息瞭。在那塊土地上,我們沒有找到自己想要探訪的東西,我們隻能欣賞它當下的存在。

  一切都在飛快地消逝著。

  我追不上我想定格的東西。

  我一嚮感興趣的,是一些有著鮮明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存在。在我眼中,它們有著獨特的價值,當我嚮世界展示它們的時候,世界就會得到某種啓迪和感悟。若實現不瞭這個目的,我的定格和展示就失去瞭意義。其實,人也是這樣。很多人都忙著迎閤世界,卻沒有意識到世界在乎什麼。世界其實不在乎他的迎閤,因為世界很忙,沒時間去顧及蕓蕓眾生,世界在乎的,是那些能為世界提供獨特價值、能為世界做齣貢獻的人和存在。可惜很多人都不明白這一點,因為,他們沒有主體意識。當一個人沒有主體意識,缺乏立場和主見時,就容易被變幻莫測的現象攪亂瞭心,丟失瞭心靈的自主,忘記瞭自己到底是個什麼樣的人,自己又在追求什麼。因為,他們的心變得浮躁瞭,聽不到靈魂的聲音瞭。他們不知道成長與迎閤之間的區彆,甚至會把迎閤當成瞭成長,這樣,他們隻可能更快地被世界吞噬,永遠都不可能成為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也不可能變得真正優秀。

  真正優秀的人,是像雄鷹一樣,能翱翔在高天之上的。當他麵對紛繁萬變的世界時,他對每一個細節都看得清清楚楚,他知道地麵正在發生什麼事情,他不會輕易被迷惑,也不會因為留戀一片浮雲、一陣清風,就迷失瞭自己的方嚮,更不會因為迎麵來瞭一股亂流,就驚慌失措,甚至找個山洞躲起來。雄鷹之所以是雄鷹,是因為它有一種境界和氣魄,它飛得高、看得遠,心中有遼闊的風景。它有銳利的眼眸,有強壯的翅膀,它會乘著亂流飛上更高的天空,而一旦年老體衰瞭,就忍受巨大的疼痛,拔掉舊毛、舊喙,為自己創造重生的機會,讓自己告彆已成負擔的、過大的喙和過長的毛。它不怕疼,就像真想重鑄靈魂的人不怕脫胎換骨的陣痛。

  城市也是這樣。城市發展到一定程度,本土文化定然會有不閤時宜的地方,這時,它需要與時俱進,將不適閤的東西毅然決然地剔除,但並不是要全然拋棄本土文化——鷹還是那鷹,文化也還是那文化,並不是要殺死老鷹,換一隻幼鷹。可惜很多城市不是這樣,新時代到來的時候,人們有太多的新的期待,人們呼喚的不是本土文化的與時俱進,而是拋棄傳統、遺忘本土的優秀文化,去迎閤時髦的新世界。他們忙著發展,卻丟掉瞭自己獨有的東西。

  我們這次經過的雅布賴,是一個古舊的小城,它就像被時光遺忘的魔幻秘境,還保留著不該存在於這個時代的文化,但它的獨特很快就會消失,因為,它在擁有足夠的能力去迎閤世界時,它就會毫不猶豫地改變自己。相對來說,民勤獨立多瞭,它有一種自強的氣息,它在積極發展的同時,也保持瞭自己的文化品格——比如,它一直沒有丟棄崇文的民俗。但是,那塊土地上,仍然有一些文化正在消亡,在這本書中,我迴溯瞭那些文化的前世今生。這也是不可避免的,因為時代發展瞭,有些生活方式,已不可能再延續下去瞭,這就是世界的無常。

  我並不想否認無常,也不想與無常對抗,但我總想在接受無常、正視無常的同時,延長一些大善文化的壽命。所以,我總是在奔走,我總是很忙,我總是在跟死亡賽跑,但我仍然追不上那些正在消失的東西。

  我們用瞭兩個月的時間,從嶺南走到西部,又從西部迴到嶺南,貫穿瞭大半個中國,我們觀察瞭沿途的許多角落,包括民情和地貌,還有那些土地上的信仰和生活,它們分彆代錶瞭形而下和形而上兩個層麵。我們也發現,隻有那些有著形而上追求的城市,纔可能保持自己獨特的個性,在全球化的浪潮席捲世界時,留住自己獨有的東西,也有一點遠離功利文化的清新。每一個丟棄瞭形而上追求的城市,都會被物質和欲望所吞沒,它們會迅速迷失自己,它們缺乏創造奇跡的力量和勇氣。

  人、土地和城市,雖然是三種不同的存在,但本質是一體的。就像人與人之間雖然有著細節上的諸多不同,但影響每個人命運的因素本質上其實是一樣的。

  我們走過這麼多土地,就像給自己買瞭無數鏡子,從每一麵鏡子中,我們都能照見自己的命運,多一份參照,就多一份成長、進步,多一份突破局限的可能。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發現瞭一個當下的中國。對許多的發現,我很珍惜,我抓緊相遇的分分秒秒,希望能定格更多東西,因為,我知道一切都會很快過去。我們經過的那些還有著農業文明印跡的鄉村和城市,用無數個細節告訴我們,它們已進入迴光返照,再過上十年,甚至幾年,就是完全不同的風貌瞭。當地人也許會驕傲地嚮我們展示他們全新的存在,卻不知道,他們丟棄的,其實正是我們欣賞的。不過,那是他們的生活,他們快樂就好,隻是,看到一些寶貴的東西被丟棄,我還是會覺得遺憾,總想長長地嘆息。

  不管什麼人,其實都在跟無常賽跑。明知這個世上沒有永恒,我也沒法改變什麼,所以我不想強求永恒,不想強迫什麼東西朝我希望的方嚮改變,但我沒有停下腳步,我總想說齣自己該說的話,那僅僅是盡我的心而已。如果有人能在讀這本書的時候,得到自己需要的營養,從此活得更好一點,甚至發現改善自己的秘密,那當然是我所感到欣慰、也會隨喜的。但這並不是我寫此書的用意。

  我寫此書的用意其實很簡單,就是想把自己走過的地方、看到的存在寫齣來,讓大傢看一看很多不為人知的文化,它們有美好的一麵,也有不那麼美好的一麵,但它們都是獨有的存在。不管它們會存在多久,我隻想留住它們的當下。

  我也希望,大傢能在讀這本書的時候,擁有一份好心情。



用戶評價

評分

先生看過後再評論。

評分

快遞小哥特彆好

評分

剛開始瀏覽,喜歡雪漠老師的書。古樸倉遠

評分

很好的,價格實惠,很不錯。

評分

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

不錯

評分

此書很不錯,活動購買很優惠。

評分

京東商城發貨快,正品,雪漠老師的書非常好,值得推薦!

評分

很好的書,非常滿意。下次繼續采購。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