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铝合金材料组织与金相图谱

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铝合金材料组织与金相图谱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学朝 著,周江,赵世庆 编
图书标签:
  • 铝合金
  • 材料组织
  • 金相图谱
  • 现代铝加工
  • 生产技术
  • 金属材料
  • 材料科学
  • 工程技术
  • 工业技术
  • 冶金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冶金工业出版社
ISBN:9787502452636
版次:1
商品编码:12160069
包装:精装
丛书名: 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0-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87
字数:38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节约资源、节省能源、改善环境越来越成为人类生活与社会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们正竭力开辟新途径,寻求新的发展方向和有效的发展模式。轻量化显然是有效的发展途径之一,其中铝合金是轻量化第1选择的金属材料。因此,进入21世纪以来,世界铝及铝加工业获得了迅猛的发展,铝及铝加工技术也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同时我国的铝及铝加工产业也掀起了第三次发展高潮。2007年,世界原铝产量达3880万吨(其中:废铝产量1700万吨),铝消费总量达4275万吨,创历史新高;铝加工材年产达3200万吨,仍以5%~6%的年增长率递增;我国原铝年产量已达1260万吨(其中:废铝产量250万吨),连续五年位居世界首位;铝加工材年产量达1176万吨,一举超过美国成为世界铝加工材产量大的国家。与此同时,我国铝加工材的出口量也大幅增加,我国已真正成为世界铝业大国、铝加工业大国。但是,我们应清楚地看到,我国铝加工材在品种、质量以及综合经济技术指标等方面还相对落后,生产装备也不甚先进,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内页插图

目录

1 总论
1.1 变形铝及其合金的分类和状态
1.2 变形铝合金中的主要元素及相组成和力学性能
1.3 变形铝合金铸锭(DC)及其加工制品在各种状态下的组织与性质
1.3.1 半连续铸造铸锭(DC)的组织和均匀化
1.3.2 变形铝及其合金的塑性变形和半成品的恢复与再结晶
1.3.3 变形铝及其合金的动态恢复和动态再结晶及制品热加工状态的组织和性质
1.4 冷压延、冷拉伸及冷拔、冷轧状态的组织
1.5 变形铝合金热处理状态的组织和性质
1.5.1 退火状态的组织和性质
1.5.2 淬火及时效状态的组织和性质
1.5.3 淬火及时效状态组织的电子显微镜观察和电子衍衬金相分析
1.6 变形铝合金制品缺陷金相分析和对制品性能的影响
1.6.1 氧化膜
1.6.2 小亮点
1.6.3 光亮晶粒
1.6.4 羽毛状晶(花边状组织)
1.6.5 铜扩散
1.6.6 缩尾
1.6.7 粗晶环
1.6.8 过烧

2 1×××系(工业纯铝)
2.1 杂质含量及相组成
2.2 热处理特性
2.3铸锭(DC)及加工制品的组织和性能

3 2×××系(铝-铜系)合金
3.1 2×××系合金之一——铝-铜-镁系合金
3.1.1 化学成分及相组成
3.1.2 热处理特性
3.1.3 铸锭(DC)及加工制品的组织和性能
3.2 2×××系合金之二一一铝-铜-镁-铁-镍系合金
3.2.1 化学成分及相组成
3.2.2 热处理特性
3.2.3 铸锭(DC)及加工制品的组织和性能
3.3 2×××系合金之三——铝-铜-锰系合金
3.3.1 化学成分及相组成
3.3.2 热处理特性
3.3.3 铸锭(DC)及加工制品的组织和性能

4 3×××系(铝-锰系)合金
4.1 3×××系合金之一——3A21合金
4.1.1 化学成分及相组成
4.1.2 热处理特性
4.1.3 铸锭(DC)及加工制品的组织和性能
4.2 3×××系合金之二——3102合金
4.2.1 化学成分及相组成
4.2.2 热处理特性
4.2.3 铸轧料及各状态的组织和性能
4.3 3×××系合金之三——易拉罐体用AA3004/3104合金
4.3.1 化学成分及相组成
4.3.2 合金的热处理
4.3.3 铸锭与加工状态组织

5 4×××系(铝-硅系)合金
5.1 化学成分、变质处理与相组成
5.2 热处理特性
5.3 铸锭(DC)及加工制品的组织和性能

6 5×××系(铝-镁系)合金
6.1 化学成分及相组成
6.2 热处理特性
6.3 铸锭(Dc)及加工制品的组织和性能

7 6×××系(铝-镁-硅系)合金
7.1 6x××系合金之一——铝-镁-硅-铜系合金
7.1.1 化学成分及相组成
7.1.2 热处理特性
7.1.3 铸锭(Dc)及加工制品的组织和性能
7.2 6×××系合金之二——铝-镁-硅系合金
7.2.1 化学成分及相组成
7.2.2 热处理特性
7.2.3 铸锭(Dc)及加工制品的组织和性能

8 7×××系(铝-锌-镁-铜系)铝合金
8.1 化学成分及相组成
8.1.1 A1-Zn-Mg合金
8.1.2 A1-zn-Mg-Cu合金
8.2 热处理特性
8.2.1 均匀化处理
8.2.2 固溶处理
8.2.3 时效
8.2.4 退火
8.3 铸锭(DC)及加工制品的组织和性能

9 8×××系(以铝-铜-锂系为主)合金
9.1 化学成分和相组成
9.1.1 化学成分
9.1.2 相组成
9.2 热处理特性
9.3 铸锭(DC)及加工制品的组织和性能

10 粉末冶金铝合金
10.1 铝合金粉末
10.2 锭坯及加工制品特性
10.3 锭坯及加工制品的组织和性能

11 铝合金双金属复合板
11.1 铝合金双金属复合板
11.2 热轧复合

附录
附录1 变形铝合金化学成分
附录2 变形铝合金主要相晶体结构及浸蚀前后的特征
附录3 变形铝合金部分制品的力学性能参考数据
附录4 铝合金制品的表示方法
附录5 铝合金制品的状态代号
参考文献
部分照片彩图

前言/序言

  迄今,我国铝及铝合金材料与加工业已走过近60年的历程,在这几十年里,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铝加工业有了飞速的发展。从2005年起,我国成为世界第一大铝加工材生产国,并连续几年雄踞世界之首,2009年我国铝加工材产量达1620万吨/年,成为名副其实的铝加工材产销大国、出口大国和贸易大国。但应看到,我国还不是一个铝加工强国,特别是在铝合金材料方面,尚未形成完整的合金体系和热处理状态体系;在生产效益与质量方面,仍远远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许多高档的、高质量铝材仍然依赖进口;在产品质量检测与控制方面,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很大差距。这些都大大制约了我国铝加工业的发展。因此,积极总结我国长期积累的科研成果与生产实践经验,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努力提高我国铝加工业技术水平已成为必然,也是人们的迫切希望。
  本书是、《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之一,是按照《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的统一规划和要求进行编写的。早在20世纪70年代,由原冶金工业部委托冶金工业出版社和东北轻合金加工厂,由变形铝合金金相学专家、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李学朝先生主持,组织编写了《变形铝合金金相图谱》一书,该书于1975年8月由冶金工业出版社出版,对我国铝合金加工业的发展曾经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该书至今已过去30多年,我国的铝合金及其加工技术有了很大的变化,就连合金牌号和状态也修改过几次,技术和设备也有了很大的发展,其内容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铝加工业发展的需要。鉴于此,《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编委会决定编写本书,基本思路是在1975年8月出版的《变形铝合金金相图谱》的基础上,本着吸取有用的,删除过时的,有选择地增加新的、较为先进和成熟的技术内容为原则编写。
  本书由原《变形铝合金金相图谱》的组织者和编者之一,原东北轻合金加工厂金相室主任李学朝先生主持编写,并联合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西南铝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铝西北铝加工分公司、上海瑞尔实业有限公司等企业的有关专家共同编撰完成。
铝的奥秘:从微观结构到宏观应用 铝,这种轻盈而坚韧的金属,已然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航空航天的精良部件,到日常消费品的包装,再到新能源领域的创新设计,无不闪耀着铝材的身影。然而,赋予铝合金卓越性能的关键,往往隐藏在其微观世界的精密构造之中。深入理解铝合金的组织结构,揭示其金相特征,是实现高性能材料设计与精准加工生产的基石。 本套丛书,以“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为总揽,聚焦于铝合金材料的核心——材料组织与金相图谱。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图谱,而是致力于构建一套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引领读者深入探索铝合金微观世界的奥秘,并将其与宏观性能及加工应用紧密连接。 深入剖析材料组织:性能的微观根源 铝合金并非单一纯净的元素,而是通过巧妙的合金化,融入各种元素,从而获得比纯铝更优异的力学性能、耐腐蚀性、加工性等。这些合金元素在铝基体中如何分布,形成何种相,以及这些相的形态、尺寸、数量、取向等,构成了铝合金的微观组织。 本丛书将系统阐述不同种类铝合金(如铝-铜系、铝-镁系、铝-硅系、铝-锌系以及铝-锂系等)的相组成、相变过程及其组织演变规律。我们将深入探讨固溶体、析出相(如GP区、β'、θ'、T1相、S'相等)、层状相、化合物相、晶界、亚晶界、位错等微观结构要素的形成机理、演变路径以及它们对材料宏观性能(如强度、塑性、韧性、疲劳性能、耐热性、抗蚀性等)产生的直接影响。 例如,通过对析出相尺寸、分布均匀性及形貌的精准调控,可以实现对材料强度的显著提升;而晶粒的细化以及晶界结构的优化,则能有效提高材料的韧性和抗疲劳性能。本书将提供丰富的实例,说明不同组织特征如何转化为具体的材料性能,为材料的设计和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金相图谱的绘制与解读:微观世界的精美“地图” 金相图谱,是铝合金微观组织的直观呈现。通过显微镜观察,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晶粒的形态、大小,相的分布、尺寸,以及夹杂物、孔隙等缺陷。然而,一张简单的金相照片远不足以全面展现铝合金的内在精髓。 本丛书将详细介绍金相显微镜的原理、操作及制样技术,包括试样的切割、镶嵌、打磨、抛光、腐蚀等关键步骤,并提供针对不同铝合金体系的优化制样方案。更重要的是,我们将深入讲解如何解读金相图谱。这不仅仅是识别“点、线、面”那么简单,而是需要结合材料的成分、热处理工艺,来推断观察到的组织形态背后的物理化学过程。 我们将提供大量高质量的铝合金金相图谱,涵盖各种典型组织形态,并配以详细的文字描述,解释每种组织特征的含义,以及它们可能对应的材料状态和加工历史。读者可以通过对照图谱,快速准确地判断铝合金的显微组织,进而评估其性能。此外,本书还将介绍一些先进的表征技术,如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及其能谱分析(EDS),以揭示更精细的微观结构信息。 组织与加工的联动:从实验室到生产线 理解铝合金的组织与金相图谱,最终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指导生产实践,实现高性能铝合金产品的稳定、高效生产。本丛书将着重强调组织与加工工艺之间的紧密联系。 我们将探讨固溶处理、时效处理(自然时效、人工时效)、均匀化处理、再结晶退火等热处理工艺对铝合金组织和性能的影响。理解不同热处理制度下析出相的形成、粗化、溶解等过程,以及它们对材料强度的动态变化,对于制定合理的生产工艺至关重要。 同时,我们将深入分析塑性加工(如轧制、锻造、挤压、拉伸)过程中,变形机制、应变累积、动态回复、动态再结晶等对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理解这些动态过程,有助于我们控制加工过程中的组织演变,避免产生不利的组织缺陷,并最终获得具有预期性能的加工产品。 此外,本书还将涵盖铸造铝合金的凝固组织、晶粒细化、偏析等问题,以及焊接过程中的热影响区组织变化等内容,全面展示组织控制在不同加工环节中的重要性。 面向未来:新材料与新技术的探索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新型铝合金材料和加工技术层出不穷。本丛书也将在相关章节中,适时引入一些前沿的研究方向和技术进展,例如: 高性能变形铝合金: 高强度、高韧性、耐高温等新型变形铝合金的组织设计理念和典型应用。 铸造铝合金的先进技术: 变质处理、晶粒细化技术、定向凝固技术等在提升铸件性能方面的应用。 铝基复合材料: 铝基体与陶瓷、金属颗粒或纤维的复合,以及其独特的组织结构和性能优势。 增材制造(3D打印)中的铝合金: 激光熔覆、选择性激光熔化等增材制造工艺对铝合金组织的影响及性能调控。 本套丛书旨在为从事铝合金研发、生产、质量检测、工程应用等领域的科研人员、工程师、技术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学生提供一本全面、深入、实用的参考书。通过掌握书中的知识,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铝合金材料的内在本质,更精准地控制其微观组织,从而开发出性能更优越、应用更广泛的铝合金产品,为现代工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铝合金材料组织与金相图谱》这本书,绝对是铝合金领域的一部“圣经”!我从事铝合金研发工作多年,深切体会到微观组织研究对于新材料开发和性能优化的关键作用。这本书,正是以其严谨的科学态度、海量的珍贵图谱,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面、深入了解铝合金微观世界的窗口。我非常欣赏书中对不同铝合金相变过程的细致描绘。例如,在介绍沉淀强化型铝合金时,书中不仅展示了不同时效处理阶段的沉淀相形态,还结合了电子显微镜图像,揭示了这些沉淀相的晶体结构和生长机制。这对于我理解材料的强化原理,以及开发新型时效工艺,提供了宝贵的理论指导。书中的图谱覆盖了从铸态、变形态到热处理态的各种组织状态,并且对每一类组织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包括其形成原因、演变规律以及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这使得我能够通过查阅图谱,快速定位并分析材料的组织问题,从而有效地解决生产和研发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此外,书中还介绍了各种金相分析技术,如显微硬度测试、X射线衍射分析、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等,并且提供了相应的典型图谱和数据。这为我进行更深入的材料表征和性能评估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我特别对书中关于“应变诱导沉淀”的讨论印象深刻,它揭示了在变形过程中,位错等缺陷对溶质原子聚集和沉淀相形核生长的影响。这为我理解复杂形变工艺对材料性能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总之,这本书的深度和广度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它不仅是一本图谱,更是一份关于铝合金微观世界的详实记录。

评分

读完《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铝合金材料组织与金相图谱》这本书,我感觉自己仿佛打开了一扇通往微观世界的大门。之前对铝合金的认知,更多停留在其轻质、高强等宏观特性上,对于其内部的结构之美、之复杂,一直所知甚少。这本书的出现,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图谱,更是一本教科书,一本百科全书。我最喜欢的部分是书中关于不同铝合金系列(如1xxx、2xxx、5xxx、6xxx、7xxx系列等)的微观组织特征的详细介绍。通过高清的金相照片,我能清晰地看到不同合金元素在铝基体中形成的固溶体、析出相、强化相等等。例如,在介绍7xxx系列铝合金时,书中详细展示了锌、镁、铜等元素形成的Al2Mg3Zn3(MgZn2)等沉淀相,以及这些相在固溶处理和时效处理过程中的形态、尺寸和分布变化。这让我深刻理解到,正是这些微观结构的细微差异,最终决定了铝合金的强度、塑性、韧性等关键性能。书中的金相图谱分类清晰,标注明确,无论是初学者还是资深工程师,都能从中找到所需的信息。更令人赞叹的是,书中还涉及了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组织演变,比如轧制、挤压、锻造等工艺对晶粒细化、织构形成的影响,以及这些微观结构变化如何反过来影响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成形性。这对于从事铝合金加工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来说,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工艺参数的设定,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过时效”和“欠时效”组织形态的图谱印象深刻,这些细微的差别,往往是导致产品性能不合格的关键,而书中却能精确地展示出这些“瑕疵”,并给出相应的解释和规避建议。这充分体现了作者在铝合金材料组织研究方面的深厚功底。

评分

我是一名铝合金焊接工程师,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深入讲解焊接过程中铝合金组织变化的专业书籍。《铝合金材料组织与金相图谱》这本书,让我惊喜地发现,它不仅包含了基础的金相组织知识,还对焊接接头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书中对铝合金焊接接头的显微组织特征,如焊缝区的晶粒粗大、热影响区(HAZ)的粗大晶粒和晶界沉淀、母材区的组织等,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配以高质量的金相图谱。这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焊接过程中的高温和冷却速率对铝合金微观组织产生的复杂影响。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焊缝区晶粒粗大”的成因分析,它详细解释了焊缝区在高温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晶粒如何生长,以及这种粗大晶粒对焊缝强度的影响。书中还提供了抑制焊缝区晶粒粗大的方法,例如通过加入细化剂或优化焊接工艺参数。这对我改进铝合金焊接工艺,提高焊缝质量,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此外,书中对热影响区(HAZ)组织变化的阐述也让我受益匪浅。我能够通过图谱,清晰地看到HAZ中的过时效、欠时效等组织特征,以及它们对材料性能的影响。这为我理解和解决焊接接头的性能下降问题,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书中还介绍了各种焊接缺陷(如气孔、裂纹、夹渣等)在金相组织中的形态和成因,并提供了相应的检测和预防措施。这对于我进行焊接质量控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总而言之,这本书为我深入理解铝合金焊接接头的微观结构,以及如何通过优化焊接工艺来改善接头性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

评分

这本《铝合金材料组织与金相图谱》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从事铝合金模具开发多年的技术人员,我经常需要在材料选择、热处理工艺制定以及失效分析等方面,对铝合金的微观组织有深入的了解。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如虎添翼。书中对各种变形铝合金(如轧制板材、挤压型材)的织构分析和晶粒形态的描述,非常贴合我的实际需求。我能够通过图谱,清晰地看到不同加工方向上的织构特征,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材料的各项异性。这对于我选择合适的材料方向、优化模具设计,以应对复杂的受力情况,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书中还详细介绍了铝合金在变形过程中发生的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等组织演变现象,并提供了相应的金相照片。这为我理解材料在加工过程中的塑性变形行为,以及如何通过工艺控制来改善材料的加工性能,提供了有力的支持。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晶粒细化”和“织构控制”的章节印象深刻。书中通过大量的实例,展示了如何通过合理的变形和热处理工艺,来获得细小、均匀的晶粒以及特定的织构,从而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塑性和疲劳性能。这对于我开发高性能的铝合金模具材料,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此外,书中对铝合金热处理过程中析出相的形态、尺寸和分布的详细描述,也为我精准控制固溶和时效工艺,以获得最佳的力学性能,提供了重要的指导。总而言之,这本书的实用性和专业性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它为我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评分

这套《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整体来看,内容覆盖面广,而且都聚焦于实际生产和技术应用,而其中的《铝合金材料组织与金相图谱》这一分册,更是让我眼前一亮。我一直觉得,铝合金的性能表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内部的“基因”,也就是微观组织。这本书正是从这个最根本的层面,去揭示铝合金的奥秘。书中对不同加工工艺对铝合金微观组织的影响进行了详尽的阐述,这一点对我而言价值非凡。举例来说,在介绍铸造铝合金时,书中不仅展示了不同铸造方法(如砂铸、压铸、金属型铸造)所形成的晶粒粗细、缩孔、气孔的分布情况,还深入分析了这些组织特征与铸件性能之间的内在联系。例如,压铸件中细小的晶粒和均匀的析出相分布,能够赋予其优异的力学性能和表面光洁度,而砂铸件中可能存在的粗大晶粒和疏松组织,则需要通过后续的热处理来改善。书中的金相图谱,不仅仅是静态的图片,更是动态的“故事”。它讲述了材料从熔炼、凝固、加工到热处理的全过程中的组织演变。对于从事铸造和焊接铝合金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来说,这本书提供的金相分析方法和图谱,无疑是解决生产难题、提升产品质量的重要参考。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晶粒细化”这一章节的讲解,它从微观结构的角度,阐述了各种晶粒细化技术(如加入晶粒细化剂、变形诱导的晶粒细化等)的原理和效果,并通过大量的金相照片,直观地展示了不同细化措施下晶粒形态的变化。这让我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如何通过精确控制微观组织,来获得具有优异综合性能的铝合金材料。这本书的科学性和实用性,使得它成为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参考工具,也是我向同行推荐的首选书籍。

评分

我是一名在航空航天领域工作的工程师,对材料的可靠性和性能有着极其严苛的要求。因此,我一直致力于深入研究高性能铝合金的组织结构。《铝合金材料组织与金相图谱》这本书,对于我来说,简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书中对航空航天领域常用的高强度铝合金(如2xxx系列、7xxx系列)的微观组织特征,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描述。我特别欣赏书中对“析出强化”机理的深入剖析,以及如何通过控制析出相的尺寸、形貌和分布来优化材料的力学性能。例如,书中详细展示了2xxx系列铝合金中Al2Cu沉淀相的形成过程,以及不同时效处理对沉淀相形态和尺寸的影响,这为我设计和优化材料的热处理工艺,以获得最佳的强度和韧性,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而且,书中还涉及了铝合金的疲劳性能、断裂韧性等关键性能与微观组织之间的关系。我能够通过金相图谱,直观地看到不同组织特征(如晶粒大小、夹杂物、晶界特征等)对材料疲劳寿命和断裂韧性的影响。这对于我评估材料的可靠性,以及开发具有更高可靠性的航空铝合金材料,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书中还介绍了铝合金在极端环境下的组织变化,如高温、低温、腐蚀等,并提供了相应的金相分析结果。这为我理解材料在实际应用中的服役行为,以及如何提高材料的抗环境侵蚀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总而言之,这本书的专业性和权威性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它为我深入研究高性能铝合金的组织结构,以及开发更先进的航空铝合金材料,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指导。

评分

这套《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真是内容翔实,引人入胜!我尤其对其中《铝合金材料组织与金相图谱》这本深感震撼。从我个人接触到的铝合金材料来说,一直以来都觉得它的内部结构是个神秘莫测的领域,虽然知道它很重要,但具体到如何观察、如何解读,总感觉隔着一层纱。这本书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一点点地揭开了这层神秘的面纱。它不仅仅是简单地展示金相照片,更重要的是,它深入浅出地讲解了不同铝合金成分、不同热处理工艺、不同加工方式对材料微观组织的影响。当我看到那些精美的金相图谱,比如晶粒的形态、析出相的分布、夹杂物的类型等等,再对照书中详细的文字说明,立刻就明白了为什么同一款铝材在性能上会有如此显著的差异。书中对各种常见和特种铝合金的组织结构进行了系统的梳理,从基础的固溶体、沉淀相,到更复杂的第二相粒子、晶界特征,都做了非常详尽的描绘。而且,金相图谱的质量非常高,细节清晰可见,仿佛能直接触摸到材料内部的脉络。这对于我这种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接触和使用铝合金材料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过去,我更多地依靠经验来判断材料的优劣,现在有了这本书,我有了更科学、更直观的依据。它教会我如何“读懂”材料,而不是仅仅“看懂”它。书中的案例分析也十分贴切,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起来,让我能够迅速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工作中去,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工作效率。这套丛书的整体编排也十分用心,内容的逻辑性很强,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得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较快地掌握其中的精髓。我特别欣赏它在金相组织描述上所使用的精准术语,以及对不同显微组织特征与宏观性能之间关系的深入阐释。这使得我对铝合金材料的理解,从宏观层面的“知道有那么回事”,提升到了微观层面的“知其所以然”,这是一种质的飞跃,也让我对铝合金材料本身产生了更浓厚的兴趣和敬畏之情。

评分

这本《铝合金材料组织与金相图谱》简直是铝加工领域的一部里程碑式的著作!作为一个常年与铝材打交道的工程师,我深知理解材料内部微观结构的重要性,但过去往往依赖于经验和有限的资料。这本书的出版,填补了我知识体系中的一个巨大空白。它所收录的金相图谱种类之齐全,图像质量之精良,是我前所未见的。从常见的铝铜合金,到高性能的铝锂合金,书中都提供了详尽的组织描述和对应的金相照片。我特别欣赏书中对各种缺陷,如缩孔、气孔、夹杂物、裂纹等在金相组织中的形态和成因的分析。这些缺陷往往是影响铝合金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重要因素,书中对此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并提供了相应的检测和控制方法。例如,书中详细展示了不同来源的氧化夹杂物(如Al2O3)在金相组织中的形态,以及它们对材料力学性能的负面影响,这对我改进熔炼和铸造工艺提供了极大的指导。此外,本书在介绍不同强化机制时,也做得非常出色。对于沉淀强化型铝合金,书中通过金相照片和相关的图示,清晰地展示了不同时效阶段(如过饱和固溶体、GP区、β’相、β相)的微观结构特征,以及它们与材料屈服强度、抗拉强度等性能的关系。这让我能够更精准地控制热处理工艺,以获得最佳的材料性能。书中还涉及了晶界、晶内组织的分析,以及这些结构特征与断裂韧性、疲劳寿命等性能之间的关联。这些内容对于开发高可靠性、高性能的铝合金产品至关重要。总而言之,这本书不仅是研究人员的案头必备,更是生产技术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利器。它所提供的知识和信息,能够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铝合金材料,从而更好地服务于铝加工行业的发展。

评分

我是一位初入铝加工行业的毕业生,看到这套《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中的《铝合金材料组织与金相图谱》时,简直如获至宝!之前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感觉总是有些缥缈,无法与实际生产中的材料建立直接联系。这本书,就像一座连接理论与实践的桥梁。书中那些清晰、精美的金相图谱,对我来说,就像是为我打开了一个全新的世界。我以前只知道铝合金有不同的牌号,但不知道为什么它们会有不同的性能。这本书用图谱和详实的文字,解释了不同合金成分、不同热处理工艺如何导致微观组织的不同,而正是这些微观组织的不同,才造就了铝合金千差万别的性能。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晶体结构”和“相”的概念的解释,以及它们在金相图谱中的具体体现。例如,书中展示了铝基固溶体、金属间化合物等不同相在微观尺度下的形态,以及它们如何影响材料的强度、塑性和韧性。这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为什么某些铝合金在高温下容易软化,而另一些则能保持良好的强度。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各种显微组织特征,如位错、晶界、孪晶、析出相等等,并且对它们在铝合金中的作用进行了阐述。这对于我理解材料的变形机理、断裂机制等至关重要。我还在书中学习到了如何通过金相观察来判断材料的质量,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工艺参数来改善材料的微观组织,从而提高产品性能。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图文并茂,非常适合我这样的初学者。它不仅教会了我如何“看懂”铝合金的微观组织,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铝合金材料研究的浓厚兴趣,让我愿意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深入学习和探索。

评分

我一直对材料科学充满热情,尤其对铝合金这种兼具轻质和高强特性的神奇材料情有独钟。这套《现代铝加工生产技术丛书》中的《铝合金材料组织与金相图谱》一书,无疑是我近期阅读中最具启发性的一本。书中的金相图谱,如同微观世界的艺术品,每一张都诉说着铝合金在不同状态下的“故事”。我特别喜欢书中对“相图”和“相变”原理的讲解,以及它们如何在金相图谱中得到直观的体现。例如,书中通过图谱和相图,清晰地展示了铝合金在不同温度下的固溶度变化,以及如何通过固溶处理来溶解强化相,为后续的时效强化打下基础。这让我能够从更宏观的层面,理解铝合金的热处理过程。而且,书中对各种析出相的形态、尺寸、分布以及晶体结构都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并且提供了相应的金相和电子显微镜图像。这让我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为什么不同的析出相会对铝合金的性能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我还在书中学习到了如何通过金相组织来判断铝合金的加工性能和成形性。例如,书中展示了在塑性变形过程中,晶粒的取向、滑移带的形成以及动态再结晶等现象,这些都直接影响着铝合金的延展性和加工难度。这本书的理论深度和实践指导性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它不仅让我更深入地理解了铝合金材料的微观世界,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对铝合金材料科学研究的更大兴趣,让我渴望在这个领域做出更多贡献。

评分

真是神奇,一箱子书居然丢了,幸亏都是好心人,要不这个大锅怎么背?

评分

价格有点高

评分

不错,满意

评分

不错,满意

评分

价格有点高

评分

价格有点高

评分

不错,满意

评分

不错,满意

评分

价格有点高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