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供应链模型为供应链优化管理提供定量依据,帮助管理者站在供应链整体的角度进行企业决策管理,以有效改进供应链结构、提高供应链运行效果。供应链建模是支持供应链管理决策以获得市场竞争优势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供应链建模/现代军事物流丛书》在简略分析供应链建模目的、原则、步骤及内容基础上,归纳总结了供应链建模基本方法,研究了供应链网络模型、供应链关系优化管理模型、供应链流程重组优化模型、供应链物流优化管理模型、快速反应供应链模型、供应链风险控制模型等主要供应链模型,并介绍了如何应用CAMS和SupplyChainGuru两种软件进行供应链建模。
《供应链建模/现代军事物流丛书》应用供应链管理、博弈论、BPR、风险管理、复杂系统等相关理论对供应链建模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论证,成果针对性较强,实用价值较高,既可作为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现代供应链管理从业人员的参考用书。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专题 供应链建模基本理论与方法
第1章 供应链管理及建模理论概述
1.1 供应链管理思想
1.1.1 供应链管理思想产生的必然性
1.1.2 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思想
1.2 供应链管理基本理论
1.2.1 供应链的定义及其特征
1.2.2 供应链管理定义
1.2.3 供应链管理原则
1.2.4 供应链管理内容
1.2.5 供应链管理实施的基本步骤
1.2.6 供应链管理中的“牛鞭效应”
1.3 供应链系统优化问题
1.3.1 供应链系统优化的目标
1.3.2 供应链系统优化的层次
1.4 供应链优化建模
1.4.1 供应链优化数学模型
1.4.2 供应链优化建模的原则
1.4.3 供应链优化建模的步骤
1.4.4 供应链优化建模的内容
第2章 供应链建模基本方法
2.1 数学规划方法
2.1.1 线性规划
2.1.2 非线性规划
2.1.3 整数规划
2.1.4 动态规划
2.2 仿真方法
2.2.1 基于方程的建模仿真方法
2.2.2 基于离散事件仿真的建模方法
2.2.3 基于多智能自主体仿真的建模方法
2.3 图形化建模方法
2.3.1 数据流图法
2.3.2 甘特图法
2.3.3 Petri网法
2.3.4 活动网络图
2.3.5 供应链运作参考模型(SCOR)
2.4 语义建模方法
2.5 人工智能优化方法
2.5.1 人工神经网络
2.5.2 禁忌搜索
2.5.3 遗传算法
2.5.4 模拟退火算法
2.5.5 群体智能方法
2.6 复杂网络建模方法
第二专题 主要供应链优化模型
第3章 供应链网络优化模型
3.1 供应链网络优化概述
3.1.1 网络的内涵
3.1.2 供应链网络的内涵
3.1.3 供应链网络的基本特征
3.2 供应链设施网络优化模型
3.2.1 供应链设施网络节点规模优化
3.2.2 供应链设施网络节点布局优化研究
3.3 供应链组织网络优化模型
3.3.1 供应链组织网络结构演化
3.3.2 供应链组织网络协同结构
3.3.3 供应链组织网络信息
3.3.4 单级供应链组织网络协同结构优化模型
3.3.5 多级供应链组织网络协同结构优化模型
3.4 供应链信息网络优化模型
3.4.1 供应链信息平台集成系统模型
3.4.2 供应链信息网络任务协调模型
第4章 供应链关系优化管理模型
4.1 供应链关系管理概述
4.1.1 供应链关系管理的重要性
4.1.2 供应链关系管理的特征
4.2 供应商关系管理模型
4.2.1 供应商关系管理概述
4.2.2 供应商评价与选择灰色模型
4.2.3 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博弈模型
4.2.4 供应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协调模型
4.3 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模型
4.3.1 供应链客户关系管理概述
4.3.2 动态客户关系管理的内涵
4.3.3 动态客户关系管理的建模技术及求解思路
4.3.4 动态客户关系管理的模型及应用
第5章 供应链流程重组优化模型
5.1 供应链流程重组概述
5.1.1 业务流程重组基本思想
5.1.2 供应链业务流程重组步骤
5.2 供应链参考模型(SCOR)简介
5.2.1 SCOR模型的结构框架
5.2.2 SCOR模型的层次结构
5.2.3 SCOR模型的供应链度量指标
5.2.4 SCOR模型的具体实施
5.3 基于SCOR模型的供应链流程重组建模(以A公司为例)
5.3.1 供应链流程重组的原则
5.3.2 内部供应链流程重组的思路
5.3.3 供应链流程顶层的重组构建
5.3.4 供应链流程配置层的重组构建
5.3.5 供应链流程的流程层和部分实施层重组构建
5.3.6 企业职能结构重组设计
5.3.7 供应链流程评价体系的重组
5.3.8 供应链流程重组前后比较
第6章 供应链物流优化管理模型
6.1 供应链物流过程
6.2 优化采购模型
6.2.1 采购物流的基本理论
6.2.2 供应链环境下基于第三方物流的采购优化模型
6.2.3 基于多品种物资的中心仓库联合订购模型
6.3 优化运输与配送模型
6.3.1 引言
6.3.2 不确定条件下多周期应急物流配送PVRP问题建模
6.3.3 不确定条件下多周期应急物流配送PVRP模型求解
6.4 优化库存管理模型
6.4.1 引言
6.4.2 基于服务水平约束的多级仓库协同库存模型
6.4.3 基于时效性目标的仓库协同库存模型
第三专题 供应链建模前沿成果分析
第7章 快速反应供应链模型
7.1 快速反应供应链研究背景
7.1.1 直接收益
7.1.2 间接收益
7.2 基于不确定需求的快速反应供应链设计
7.2.1 问题描述
7.2.2 符号说明
7.2.3 模型建立
7.2.4 实例分析
7.3 快速反应供应链物资配送模型及算法研究
7.3.1 问题描述
7.3.2 模型建立
7.3.3 模型求解
7.3.4 数值算例
7.3.5 结果分析
7.4 供应链快速反应的能力评价及模型研究
7.4.1 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影响因素
7.4.2 供应链快速反应能力三级评价指标的确立
7.4.3 模型建立
7.4.4 模型求解
第8章 供应链风险控制模型
8.1 供应链风险控制建模研究背景
8.1.1 供应链风险的概念
8.1.2 供应链风险管理的研究意义
8.2 供应链网络风险控制问题描述
8.3 供应链网络风险控制模型构建
8.3.1 符号说明
8.3.2 供应链网络的IIM框架
8.3.3 数学模型
8.4 算例分析
8.4.1 算例描述
8.4.2 不可运作性风险和经济损失评估
8.4.3 供应链网络风险的多指标评价
8.4.4 供应链网络风险削减策略
第四专题 供应链建模软件及应用
第9章 GAMS软件简介与建模应用
9.1 GAMS软件简介
9.1.1 GAMS软件简介
9.1.2 GAMS软件的特点
9.1.3 GAMS软件的操作界面
9.2 GAMS模型建立简介
9.2.1 GAMS软件模型的基本结构
9.2.2 利用CAMS软件求解简单运输问题的实例
9.3 车辆路径问题建模与求解
9.3.1 车辆路径问题描述
9.3.2 模型建立
9.3.3 GAMS程序编程
9.3.4 求解结果及分析
9.4 配送中心选址问题建模与求解
9.4.1 配送中心选择的问题描述
9.4.2 模型建立
9.4.3 GAMS编程
9.4.4 求解结果及分析
第10章 SupplyChainGuru软件供应链建模指南
10.1 SupplyChainGuru软件及建模方法简介
10.1.1 软件简介及基本概念
10.1.2 SupplyChainGuru模型建立及主要工具简介
10.2 模型建立实例
10.2.1 模型建立与节点可视
10.2.2 群组创建与可视窗建模
10.2.3 运输费用的添加和情景的新建
10.2.4 模型优化与结果分析
前言/序言
随着经济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企业间的竞争已经转变为协同运作的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的群体竞争,要求供应链管理必须能够准确地体现这种合作竞争关系,并予以精细化、定量化管理,以实现快速、高效、经济的市场竞争目标。供应链建模可以帮助企业科学分析供应链结构、运作流程、客户与供应商关系等,评价供应链整体性能和企业经营水平,发现供应链存在的问题,从而为供应链的改进完善提供解决方案。供应链建模是提升企业管理者供应链集成管理水平,增强企业供应链竞争能力的有效手段与方法。
本书紧贴供应链管理发展需求,应用系统论、博弈论、流程再造、风险管理、复杂系统等相关理论,对供应链管理的主要问题如供应链网络优化、供应链关系管理、供应链流程优化、供应链中的物流管理进行了建模分析,并对快速反应供应链和供应链风险控制等供应链建模的前沿研究成果进行了介绍,建立起供应链建模较完整的理论体系。为促进供应链建模的全面开展和深入实施,本书还对GAMS和SupplyChainGuru两种供应链建模软件进行了较详尽介绍,为供应链建模从理论走向实践奠定基础。
本书是后勤工程学院现代物流研究所多年供应链建模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具体撰写分工为:第1、第2章(姜大立、刘洪娟),第3章(刘洪娟、方海洋),第4、第5章(伍岳、刘洪娟),第6章(姜大立、林智崧),第7章(姜大立、漆磊),第8章(刘洪娟、江雨),第9、第10章(陈元文、姜大立)。全书由姜大立、刘洪娟、陈元文统稿。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石化出版社和作者所在单位领导和同事的大力支持与帮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在编写本书的过程中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作者已尽可能在参考文献中列出,在此对这些研究者表示真诚的感谢。同时也有可能因为多方面的原因而有疏漏,若有这样的情况发生,作者表示万分歉意,并愿意在得知具体情况后予以纠正,在此先行表示感谢。
因为我们的水平和经验有限,书中错误和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著者
兵行天下: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构建与运作 前言 在瞬息万变的全球局势下,任何军事行动的成功与否,早已不再仅仅取决于武器装备的先进程度,更深层次地,依赖于其背后强大而高效的后勤保障能力。军事物流,作为现代军事力量的“血脉”与“神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它贯穿于军事行动的始末,从物资的筹措、运输、储存,到人员的部署、医疗的保障、装备的维护,每一个环节都至关重要。本书旨在深入剖析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本质,探讨其核心要素、运作机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理解和优化军事行动的物质基础提供一个全面而深入的视角。 第一章:现代军事后勤的演进与战略地位 军事后勤的概念并非新鲜事物,但其在现代战争中的战略地位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古代战场上粗糙的粮草运输,到两次世界大战中大规模的工业化生产与铁路运输,再到信息时代下高度集成化、智能化、全球化的现代军事物流,其发展轨迹与战争形态的演进紧密相连。 从“支援”到“驱动”的转变: 过去,后勤被视为“支援”行动,是为前线作战服务的附属。而今,后勤已上升为影响战略决策、决定战役成败的关键因素,甚至能“驱动”军事行动的展开。新型作战理念、分布式作战、远海部署等都对后勤提出了前所未有的要求。 信息技术赋能的革命: 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前沿技术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渗透到军事物流的各个环节。从物资的实时追踪、需求的精准预测,到仓储的自动化管理、运输路线的智能优化,信息技术极大地提升了后勤的效率、透明度和响应速度。 全球化视野下的挑战: 现代军事行动往往是跨国界、跨区域的。这要求军事物流体系具备全球视野,能够应对复杂的国际环境、多变的政治关系、不同的法律法规以及多样化的地理气候条件。物资的采购、调拨、运输,以及人员的部署、医疗援助,都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协同。 国家战略与安全基石: 强大的军事后勤能力是国家安全的重要支撑。它不仅关系到军队的作战能力,更体现了国家动员能力、经济韧性和应对危机时的战略纵深。在和平时期,高效的军事物流体系也能为国家提供重要的灾害救援、人道主义援助等支持。 第二章:现代军事物流体系的核心要素 一个成熟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是由一系列相互关联、协同运作的要素构成的。这些要素共同构成了支撑军事行动的物质与服务保障的“骨骼”与“血肉”。 物资保障: 这是军事物流最基础的层面,包括各类武器装备、弹药、燃料、食品、服装、医疗用品、工程器材等。其核心在于“质”与“量”的平衡,以及“适时、适地、适量”的供给。 采购与生产: 建立稳定可靠的军事物资采购渠道和高效的国防生产能力,确保关键物资的自主可控和及时供应。 储备与库存管理: 合理规划战略物资储备,并采用先进的库存管理技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降低储存成本,防止物资损耗。 质量控制: 严格的质量检测和检验标准,确保提供的物资符合军事要求,不出现任何安全隐患。 运输与配送: 将物资和人员从生产地或储存地,高效、安全地送达指定地点。 多式联运: 整合海、陆、空、铁等多种运输方式,构建灵活高效的运输网络,应对不同距离、不同类型、不同紧急程度的运输需求。 路线优化与风险规避: 利用智能化技术规划最优运输路线,并考虑潜在的风险(如敌方攻击、自然灾害),制定应急预案。 专业化运输能力: 具备运输特殊物资(如危险品、大型装备)的专业化能力,以及快速部署运输力量的能力。 仓储与设施: 提供安全、高效的物资储存场所,并为人员提供必要的设施。 战略物资储备库: 建设分布合理、安全可靠的战略物资储备库,以应对长期作战或紧急情况。 前沿部署基地: 在作战区域附近设立前沿基地,缩短补给线,提高响应速度。 智能化仓储系统: 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机器人搬运等技术,提高仓储效率和作业准确性。 信息系统与指挥: 支撑整个物流体系高效运作的“大脑”和“神经”。 统一的物流信息平台: 构建集物资追踪、需求预测、库存管理、运输调度、态势感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信息平台。 指挥与控制能力: 具备强大的指挥与控制能力,能够实时掌握物流全局,进行快速决策和资源调配。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对物流运行数据进行深度挖掘,为指挥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人力资源与培训: 物流体系的执行者,其专业素质至关重要。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培养和引进具备现代物流管理、信息技术、外语、国际关系等复合型人才。 系统化培训与演练: 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定期组织模拟演练,提高官兵的实战化操作能力。 跨军种、跨部门协作: 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促进不同军种、不同部门之间的物流信息共享和协同作业。 第三章:现代军事物流的运作模式与挑战 现代军事物流的运作模式正朝着更加精益化、智能化、敏捷化的方向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严峻的挑战。 需求预测与响应机制: 挑战: 战争的瞬息万变使得需求预测成为一项极具挑战性的任务。预测不准可能导致物资积压或短缺,影响作战效率。 应对: 运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结合情报分析和历史数据,提高需求预测的精度。建立敏捷的响应机制,能够快速调整供给计划以适应不断变化的需求。 供应链的韧性与安全: 挑战: 现代军事物流高度依赖全球供应链。地缘政治风险、贸易保护主义、自然灾害、网络攻击等都可能导致供应链中断,威胁军事行动的连续性。 应对: 实施供应链多元化战略,建立替代供应渠道。加强供应链的安全管理,提升对网络攻击和物理破坏的防御能力。发展国内关键物资的生产能力,增强自主可控性。 成本控制与效率提升: 挑战: 军事物流涉及巨大的资金投入,如何在保证作战需求的同时,实现成本的有效控制和效率的持续提升,是永恒的课题。 应对: 引入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技术,优化资源配置,减少浪费。推进物流过程的数字化和智能化,降低运营成本。鼓励创新,寻找更经济高效的解决方案。 国际合作与协同: 挑战: 现代军事行动往往需要多国参与,军事物流的国际合作与协同变得日益重要,但也面临着标准不统一、信息不对称、文化差异等障碍。 应对: 推动建立统一的军事物流标准和协议。加强信息共享和技术交流,构建互信合作的平台。开展联合军事演习,检验和提升跨国物流协同能力。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 挑战: 军事物流活动,如运输、仓储等,可能产生环境污染。如何在保障军事需求的同时,履行环境保护的责任,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军事物流必须面对的议题。 应对: 推广绿色运输方式,使用清洁能源。优化物资包装,减少废弃物产生。加强对军事设施的环境影响评估和管理。 第四章:现代军事物流的未来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全球安全形势的变化,现代军事物流正朝着更加智能化、自主化、服务化的方向发展。 人工智能驱动的智能物流: AI将贯穿于物流的各个环节,实现自动化决策、自主调度、智能预测和风险预警,大幅提升物流的智能化水平。 无人化与自动化技术应用: 无人机、无人车、自主机器人等将在物资运输、仓储管理、战场侦察等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降低人力成本,提高作业效率和安全性。 大数据分析与预测性维护: 通过对海量物流数据的分析,实现对装备性能的预测性维护,提前发现潜在问题,避免因装备故障导致的补给中断。 区块链技术在供应链中的应用: 利用区块链的不可篡改、可追溯特性,提高供应链的透明度和安全性,确保物资的真实性和流转过程的合规性。 敏捷与韧性供应链的构建: 更加注重供应链的敏捷性和韧性,能够快速适应各种突发情况,保障军事行动的持续进行。 服务化与按需供给: 从单纯的物资供给,转向提供全方位的物流服务,根据作战需求实现按需供给,优化资源配置。 太空物流的可能性探索: 随着太空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甚至可能出现利用太空平台进行物资的快速部署和补给的可能性。 结语 现代军事物流,已不再是单纯的“运送”与“储存”,而是集信息、技术、管理、战略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工程。它承载着维护国家安全、保障军事行动胜利的重任。深刻理解其演进脉络、核心要素、运作模式和未来趋势,对于提升国家军事实力、应对复杂安全挑战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本书的探讨,希望能为读者提供一个认识现代军事物流的钥匙,并启发更多关于如何构建和优化这一关键能力的思考。唯有建立起一支“行如流水,密不透风”的现代军事物流体系,才能真正做到“兵行天下,无往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