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髯论词绝句》,是一代词宗夏承焘先生纵论千年词坛、品评历代词家的重要论作,以百首绝句浓缩一部词史,精义迭出,引人入胜。复经夏夫人吴无闻女士旁征博引,一一作注释和题解,更易读者和相关研究者阅读与参考。
本书初版于一九七九年,一九八三年增订再版,迄今已三十馀年未曾以单行本印行。本次再版,稍有校订,并据夏先生《月轮山词论集》(中华书局一九七九年版)收入《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论陆游词》、《姜夔的词风》三文作为附录,以方便读者更好地了解作者的词学观点。
夏承焘(1900-1986),字瞿禅,晚号瞿髯,浙江温州人。一九一八年毕业于温州师范学校。历任之江大学、浙江大学、杭州大学等校教授。夏承焘先生毕生致力于词学研究,被誉为“一代词宗”。撰有《唐宋词人年谱》、《唐宋词论丛》、《姜白石词编年笺校》、《词源注》、《瞿髯论词绝句》、《月轮山词论集》、《唐宋词欣赏》、《天风阁学词日记》等,另与友人选注《唐宋词选》、《域外词选》、《金元明清词选》等,并主编《天风阁丛书》。
吴无闻(1917-1988),又名吴闻,浙江乐清人。毕业于无锡国专,曾任上海《文汇报》驻北京记者。夏承焘先生挚友吴鹭山之妹,七十年代与夏先生结为伉俪。注《瞿髯论词绝句》、《夏承焘词集》、《天风阁诗集》、《天风阁词集》等,编有《夏承焘教授纪念集》等。
前言
唐教坊曲
填 词
李 白
张志和
温庭筠
李 珣 一
李 珣 二
李 煜 一
李 煜 二
北宋词风
林 逋
范仲淹
欧阳修、柳永
苏 轼 一
苏 轼 二
苏 轼 三
苏 轼 四
苏 轼 五
苏轼、蔡松年
秦 观
贺 铸
周邦彦 一
周邦彦 二
万俟雅言
张元幹
赵 佶
李清照 一
李清照 二
李清照 三
李清照 四
李清照 五
李清照 六
岳 飞 一
岳 飞 二
岳 飞 三
陆 游
张孝祥 一
张孝祥 二
辛弃疾 一
辛弃疾 二
辛弃疾 三
辛弃疾 四
陈亮、朱熹
陈 亮 一
陈 亮 二
陈 亮 三
张 抡
史达祖
张 镃
刘 过
姜 夔 一
姜 夔 二
姜 夔 三
姜 夔 四
姜 夔 五
刘克庄
元好问 一
元好问 二
吴文英 一
吴文英 二
刘辰翁
周密、王沂孙
周 密
文天祥
张 炎 一
张 炎 二
张 炎 三
张 炎 四
陈经国
《乐府补题》
金 堡
陈子龙
夏完淳
王夫之
陈维崧
朱彝尊 一
朱彝尊 二
顾贞观
纳兰成德
厉 鹗
洪亮吉
张惠言
周 济
龚自珍 一
龚自珍 二
龚自珍 三
陈亮、龚自珍
陈 澧
蒋春霖
谭 献
朱孝臧
况周颐
词坛新境
外编
日本嵯峨天皇
日本野村篁园
日本森槐南
日本高野竹隐
日本森槐南、高野竹隐
朝鲜李齐贤
越南阮绵审
附录
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
论陆游词
姜夔的词风
后记
唐教坊曲
乐府谁能作补亡,纷纷绮语学高唐。
民间哀怨敦煌曲,一脉真传出教坊。
【注释】
乐府——汉武帝时始立乐府。本是国立音乐机构,所以叫“府”。其后,朝廷、宗庙所用乐章和民间歌曲,凡被于管弦者,都叫乐府。唐、宋以后的词,金、元的南北曲,都是它的后裔或变体。 补亡——北宋晏幾道的《小山词》,又名《乐府补亡》。
绮语——凡文辞多藻饰的叫绮语。梁武帝文:“所言国美,皆非事实,不无绮语过也。”后世骚人积习,多喜用美人香草作比喻,凡涉及闺房者,都叫绮语。 高唐——宋玉有《高唐赋》。宋黄庭坚为晏幾道的《乐府补亡》作序,把《乐府补亡》比作宋玉的《高唐赋》。后代词家,喜学宋玉的《高唐赋》,描述男女爱情。
敦煌曲——晚清光绪年间,甘肃省敦煌石窟里发现了几百首写本曲子词。这些敦煌曲子词大都诉述民间疾苦,反映了人民的真实生活。
教坊——宋高承《事物纪原》:“唐明皇开元二年,于蓬莱宫侧始立教坊,以隶散乐倡优曼衍之戏。”敦煌曲是从唐教坊这条脉络上传下来的。
【题解】
这首诗是探索词的渊源。认为敦煌曲是词的初型,而敦煌曲又是从唐教坊出来的。词的前身是民间小调,见于唐朝崔令钦所著《教坊记·曲名表》里。从这些曲名来推测它的内容,如《舍麦子》、《挫碓子》等反映农民的劳动生活,《渔父引》、《拨棹子》等反映渔民的劳动生活,《破阵子》、《怨胡天》等反映军人的斗争生活。这些民间小调对社会现实生活有相当广泛的反映,这可说是唐代的《国风》。中唐时代的诗人李绅、元稹、白居易所作的《新题乐府》,有好些就和这些民间小调的内容相近似。晚唐以后,文人的香艳词多起来了,他们使词逐渐走上了歧路。例如《花间集》里的许多词,是为当时的豪门巨贾以及楚馆秦楼服务的。宋代一般大词人,都受花间派的影响,他们用华丽的辞藻和精巧的雕琢来描写男女爱情,制成了大量的宫词艳曲,即所谓“纷纷绮语学高唐”,它离开了词的正确发展的方向。
填 词
腕底银河落九天,文章放笔肯言“填”!
楼台七宝拳椎碎,谁是词家李谪仙。
【注释】
九天——在广漠的天宇间,分中央、东、南、西、北、东北、西北、东南、西南九天,其说见于《淮南子》。李白诗:“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
肯——哪肯意。 填——即填词之填。依词调的声律填入字句,使音节都与本调相合,所以叫填词。
楼台七宝——南宋末年张炎著《词源》,评吴文英词“如七宝楼台,眩人眼目,碎拆下来,不成片段”。.拳椎碎——李白诗“我且为君椎碎黄鹤楼”。
李谪仙——即李白。白于天宝初年游长安,贺知章看到他的作品,称他为谪仙。
【题解】
“填词”这个辞,始于北宋沈括的《梦溪笔谈》,说词初起,由依乐曲虚声填实字成长短句。宋徽宗崇宁四年(一一〇五)成立大晟府,选用词人及音律家,日制新曲。大晟府作家如万俟雅言,其所著《大声集》中的许多词,都严格地遵守宫律,其《春草碧》一阕,且上下片字字四声相对。这种过分重视阴阳四声的做法,却束缚住词家的笔。他自谓守律,实际上是把创作词的康庄大道变为荆棘小径了。词家作词,应不必过分受声律、包括四声阴阳等形式所束缚。“楼台七宝”句,借以比拟一些只讲究形式的作品,例如上引《春草碧》,徒有华美的形式而已,应用李白“我且为君椎碎黄鹤楼”的精神来椎碎它。
予年三十,谒朱彊村先生于上海。先生见予论辛词“青兕词坛一老兵”绝句,问:“何不多为之?”中心藏之,因循未能着笔。六十馀岁,禁足居西湖,乃陆续积稿得数十首,亦仓卒未写定。一九七三年春,无闻检箧得之,取以相玩,谓稍加理董,或可承教通学。爰以暇日,同斟酌疏释。近三年来,以宿疾来京治疗,出版单位诸同志时来督勉,乃随改随增,至一九七八年初春脱稿,共得八十馀首。上距初谒彊村先生时,将五十年矣。回溯初着笔时,予客钱塘江上之月轮楼,方在壮年。今蒇事于北京之天风阁,则垂垂老矣。并世方家,倘蒙指教,片辞之锡,拱璧承之。夏承焘一九七九年春书,时年八十。
时隔多年,再次捧起《瞿髯论词绝句》,已非当日的我,也非当年的心境。当年读它,或许更多的是被其“典藏本”的身份所吸引,期待着能从其中汲取些许“名家之言”。而今,我以一种更成熟的眼光去看待它,才发现,它所蕴含的,远比我想象的要丰富和深刻。瞿髯先生的论述,绝非是枯燥的理论堆砌,而是将深厚的学养与对词的真挚热爱融为一体。他笔下的词,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符号,而是跳动着的生命。我记得,他曾细致地分析过某首词在不同版本之间的细微差异,以及这些差异如何影响了词的意境,当时就让我大为惊叹。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与他对词背后情感的精准把握,相得益彰。他教会我,欣赏词,不仅要看它的形式美,更要感受它的灵魂美。这种“灵魂美”,有时是词人内心深处的呐喊,有时是历史洪流下的无奈,有时是刹那间的灵光乍现。每一次阅读,都能从中获得新的启示,让我对词的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探索和理解。
评分《瞿髯论词绝句》,在我心中,始终占据着一个特殊的位置。它并非一本让你瞬间成为“诗词达人”的速成手册,而是一本需要你静下心来,慢慢品味的“心灵鸡汤”。瞿髯先生的解读,有着一种独特的魅力,他能够将那些看似高深晦涩的词,变得生动有趣,充满人情味。我记得,他曾用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来解释某个词的韵味,当时就让我恍然大悟,原来还可以这样去理解。他并不局限于文字本身,而是深入到词人创作的那个时代,那个环境,甚至那个心境。这种全方位的解读,让我觉得,每一首词,都有它自己的故事,有它自己的生命。而且,他的语言风格,非常流畅自然,读起来毫不费力,但字里行间,却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和独到的见解。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词的另一种解读方式,它不是孤芳自赏的艺术,而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表达。它让我明白,学诗词,不仅仅是为了考试,更是为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升自己的审美情趣。
评分最近重新翻阅这本《瞿髯论词绝句》,才真正体会到“跟大师学诗词”这几个字的分量。不同于市面上那些泛泛而谈的诗词鉴赏,瞿髯先生的解读,简直就是一把解剖刀,精准而又温柔地剖开了词的肌理。他并非将词看作死的文字,而是视为有生命、有温度的艺术。我尤其喜欢他讨论某首词的情感变化时,那种细腻的笔触。他会从一个字、一个意象入手,层层递进,将词人复杂的情感世界,抽丝剥茧般地呈现在读者面前。很多时候,我看着看着,脑海中就会浮现出那个场景,那个表情,仿佛自己也置身其中,与词人一同感受那份喜怒哀乐。这种代入感,是其他很多诗词解读书籍所无法比拟的。而且,他的语言风格,不像某些学者那样高高在上,而是充满了亲切感,仿佛是长辈在娓娓道来,让你在不知不觉中,就领悟了词的真谛。这本书,让我看到了词的另一种可能,也让我对“学诗词”这件事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它不是简单的背诵和记忆,而是对情感、对人生、对世界的深刻体验和表达。
评分这本书的光影,在我的书架上已有数年,每一次拿起,都像推开了一扇尘封的窗,让我想起许多关于词的往事。初初接触《瞿髯论词绝句》,是还在那个对古诗词一知半解的年纪,被“典藏本”这几个字吸引,以为里面会是晦涩难懂的理论。然而,翻开扉页,瞿髯先生那温润而又带着几分洞见的文字,却如春风拂面,将原本冰冷的理论,化作了栩栩如生的意象。我至今仍清晰地记得,他论及某位词人某首名篇时,那种细致入微的剖析,仿佛将那字里行间的情感、场景、乃至词人当时的心绪,都一一呈现在我眼前。他并非是简单地罗列格律、技巧,而是从更深层次去挖掘词的灵魂。那时的我,虽然对词的理解依旧浅薄,却被这种“润物细无声”的引导深深打动,开始尝试去感受词的韵味,去体会那些婉转低回的句子背后,是如何勾勒出千古的哀愁与喜悦。这本书,在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词的读物,更是一段与古人对话,与自己内心对话的旅程。它开启了我对词的最初热爱,并在我后来漫长的学习过程中,始终是我心中一个温暖而坚实的坐标。
评分这本书,对我而言,更像是一扇窗,透过它,我得以窥见词的世界的广阔与深邃。瞿髯先生的文字,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向导,他并不直接告诉你答案,而是引导你去发现,去感受。他分析词时,那种对细微之处的捕捉,对情感脉络的梳理,都让我受益匪浅。我曾一度觉得,学诗词太难,那些格律、那些典故,都像一道道高墙,将我拒之门外。但这本书,却巧妙地拆解了这些障碍,让我看到了诗词的平易近人之处。他不是高高在上地讲授,而是邀请你一同去品味,去体味。我记得,他讲到某个词的意境时,会引申出当时的历史背景,甚至是词人所处的社会环境,这种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解读方式,让我一下子就明白了,原来一首词,承载了如此多的信息和情感。它不仅仅是文字,更是时代的缩影,是人生的写照。这本书,让我对诗词的兴趣,从最初的好奇,变成了更深沉的热爱,也让我明白,学习诗词,是一场漫长而又充满惊喜的旅行。
评分诗词曲格律讲话(典藏本)
评分活动购买很给力
评分很好很好,值得收藏!
评分夏老的大作,淡然要买了。
评分好书一本,值得购买,京东的活动特别给力,京东的物流是在是太快了!
评分京东活动很给力,书折后很便宜,质量好,颜色鲜,物流快,支持网上购书,不出门也能买到满意的书
评分内容深入浅出,喜欢诗词的人不可缺此书
评分京东买书优惠很多,质量好,送货快,很满意。阅读可以开阔视野,增长见识。
评分很好很快,中华书局的书都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