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文化的管理思想包括治国学和治生学。治国学产生于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管理实践,包括对人口、田制、生产、市场、财赋、漕运、驿递、人事、行政和军事等方面的管理学问。治生学是在生产发展和经济运行的基础上,通过官民实践而逐步积累起来,包括管理农副业、工业、运输、建筑工程、市场经营等方面的学问。
这两大系统及其子系统积累的学问浩如烟海,灿若星辰,形成独特的中国管理文化。不同方面的管理知识各有其特殊性,作为基本的指导思想又有其共融、共通性。《南京大学经济研究丛书·管见录: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探析》试图将其中一些具有科学意义的共同要素做一细致的梳理和初步的探讨,这些可视为中国传统的管理哲学。
作者简介
蔡一,南京大学商学院离休老师,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理事,中国企协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理事。研究方向:政治经济学、哲学、市场学、中国经济思想史、华夏管理文化。
目录
代序
第一章 绪言
一、顺道
二、顺变
三、求实
四、得人
五、用人
六、求和
七、重器
八、重法
九、守信
十、运筹
十一、预谋
十二、运术
十三、勤俭
十四、重效
管理目标
第二章 求效
一、治求功效
二、治世之效
三、理财之效
四、治政之效
五、治军之效
六、治生之效
管理哲学
第三章 顺道
一、管理“道”为首
二、“惟道是从”
三、天道与管理
四、人道与管理
第四章 顺变
一、化变观
二、“日新”和“自强不息”
三、“惟变所适”
四、顺变与矛盾管理
五、顺变与动态管理
第五章 求实
一、求实观
二、求实与目标管理
三、求实与适度管理
四、求实与时空管理
用人方略
第六章 得人
一、民为邦本
二、“好士而荣”
三、德以合人
四、廉以聚人
第七章 取人
一、为政在人
二、人才标准
三、取人之道
第八章 用人
一、用人之道
二、人才激励
管理原则
第九章 和谐
一、成事三要素
二、人和
三、天人谐
第十章 重法
一、法与管理
二、法制原则
三、礼法结合
第十一章 重器
一、“善假于物”
二、科技兴业
三、中外科学技术交流
第十二章 诚信
一、法天贵真
二、诚信与管理
三、诚信四诫
第十三章 勤俭
一、勤俭传统
二、勤与管理
三、俭与管理
四、精兵简政和移风易俗
管理谋略
第十四章 运筹
一、谋略与管理
二、运筹帷幄
三、运筹要素
第十五章 预谋
一、“预则立,不预则废”
二、预测
三、预谋
四、预备
第十六章 运术
一、“以计为首”
二、合分之用
三、刚柔相济
四、合纵连横
五、忧患意识
六、正合奇胜
七、取予、擒纵之术
八、弛张、迂直之计
九、虚实、长短之用
十、速缓、先后之用
精彩书摘
《南京大学经济研究丛书·管见录: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探析》:
“乐观时变”是治生祖白圭的经营诀窍。“人弃我取,人取我予。夫岁熟取谷,予以丝漆。茧出取帛絮,予之食。”被史家誉为陶朱公的范蠡经商有术,也是“与时逐而不责于人”。他们都是“与时俯仰,获其盈利”的大师,被司马迁收入《货殖列传》,声誉卓著,今世研究市场营销的学者和企业家每每提及。其实,他们“时变”的概念极其狭隘,仅指季节交替而已。现代市场的“时变”概念要丰富得多,时装、时令食品、时令补品、时令家电……众多消费品和生产资料,供需都带有时的标志,“时变”仍需“乐观”,以便预作筹措。市场的新产品,一般都要经历投入、成长、成熟、衰退几个阶段,会被更新的产品取代。不同的市场生命期,要求经营者取不同的经营决策和艺术。
据《梦溪笔谈·器用》记载,古时用铜镜,工匠造的镜是平面的,大镜才能照见人的全面,小镜不能用。于是有工匠利用曲光原理做出微凸的镜面,“收人面令小”,镜虽小,却可“全视人面”。经过反复试验,使凸度适当,满足了人们对小镜子的需求。既小巧,又能全视人面,使两种在当时相矛盾的需求得到统一。据传媒介绍,20世纪末日本奈良有人适应中老年妇女的审美心理,发明了一种“模糊镜子”,能使人脸部皱纹在镜中隐蔽不显.女士们竞相争购。和上例相比,可谓异曲同工,设计改革角度不同,都是适应消费者的心理趋势。
明人刘伯温的寓言著作《郁离子》有《千里马》篇,说蜀地有三个药商,一个专营高档药材,进货成本高,价高利少,营业萧条,以致“日食不足”。另一人高低档兼营,顾客多些,两年富起来。第三人专营低档货,价廉又保证供应,顾客多拿一点也不计较,招来大量顾客,一年多成了大富翁。这个故事是说经商要适应顾客求廉趋势。当时购买力低,人民买药,只要能治病,唯廉是趋,故低档再加经营灵活,便成了致富之道。现代社会,社会购买力迅速提高,趋廉心理虽然存在,但对名、新、美、巧的需求在提高,经商不可单取廉的策略了。适应需求变化,依然古今同理。当代的适变即适应不同层次的需求,高中低档并举。又不可把购买力估计过高,以消费者求新的一时冲动为依据,否则决策失误。这些说明按中国国情,在反腐倡廉的情势下,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经营高中低档并举,以中低档为主,较为恰当,不宜片面追求高档化。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鲁国有对夫妻,夫善织履,妻善织缟,欲迁去越地经营。有人对他们说,越人习惯光脚行路、披发,你们的鞋子和用于制帽的缟不会有市场。“以子之所长,游于不用之国,欲使无穷,其可得乎?”这里告诉人们,经商要适应民俗,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传统造成不同的消费习惯,研究清楚了才能有的放矢,不至于闹出向习惯于光脚的人去推销鞋子这样的笑话。民俗学是市场营销必备的学问,尤其是开辟国际市场,研究各民族的消费偏好和消费禁忌,才能因地制宜,取得成功。
到了近代,列强入侵,外资外货充斥,加上官僚资本的控制,民族工商业纷纷破产。凡能立足并有所发展的民族企业,如荣氏家族企业、宋荣卿的东亚公司,都善于和外资和官僚资本周旋,灵活多变,在夹缝中保存自己,求得发展。荣氏家族趁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帝国主义国家一度放松对我国倾销和国际面粉紧缺的时机,大力发展了自己的面粉工业,“九一八”事变后,全国掀起抵制日货高潮,宋棐卿抓紧有利时机,及时推出国产毛线,挤掉外货,赢得市场。后因太平洋战争阻断了毛线的进口,又及时转产麻袋和药品,避开了形势的不利限制,继续得到发展。这些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的应变经营策略。它表明一个原理:市场营销需适应国际政治形势的变化。当代中国已是全球贸易大国,国际政治军事经济形势的每一变化,都会影响我国出口和进口。企业和有关管理部门必须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
前言/序言
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拟出版一套“经济研究丛书”,希望藉此展示南京大学经济学科建设和发展的部分成就,以就教于方家、切磋于同道,并藉此纪念南京大学经济学系恢复成立40周年。
南京大学经济学科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时期的商科教学,后来虽屡经中央大学商学院、中央大学经济学系等变更,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南京大学经济学科被调整至他校。直到1978年恢复,迄今已40年了。40年来,南京大学经济学系的历任老师们殚精竭虑、辛勤耕耘,凭着“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朴实工作作风和经邦济国、经世济民的耿耿爱国情怀,在南京大学经济学科空缺的白纸上描绘出了生动活泼、色彩缤纷的美丽画卷,在我国竞争激烈的经济学科中有了一席之地!
《南京大学经济研究丛书》选录了近40年来在南京大学经济学系工作过的老师们的部分研究成果,有的已经公开发表过,有的则是首次公开发表。虽然每位老师的研究方法、行文风格和研究的问题呈现很大的差异性,但这些研究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都是研究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不论是对经济发展历史的研究还是对现实经济问题的研究,不论是偏重于模型构建还是侧重于文字说理,本质上殊途同归,都是服务于现实经济,都是为了促进中国经济更好更快地发展。
根据领导人总书记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建设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从我国改革发展的实践中挖掘新材料、发现新问题、提出新观点、构建新理论。按此要求,对中国经济发展问题的研究,应该包含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之中,相应地解决三个方面的理论问题,由此形成中国特色的系统化经济发展新理论。第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需包含经济发展问题。第二,经济发展理论的话语体系须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学术规范。第三,亟待从学理上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丰富实践经验,回应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发展阶段面临的重大发展问题挑战。
一、要构建解放、发展和保护生产力的系统性经济发展理论
经济发展理论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明确地将生产力纳入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把生产力直接作为研究对象的必要性,存在诸多不容置疑的理由。
一是由社会主义的发展任务决定。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的根本任务,就是要通过社会改造“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②
二是由社会主义所处历史阶段决定。处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本质,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逐步达到共同富裕。
三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决定。中国用不太长的时间从贫穷落后的农业大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近14亿人口不仅摆脱了贫困,而且即将一个不落地全面进入小康社会;中国经济的增长率即使进入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也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动力源。对于如此成功的社会实践,离开了研究发展生产力为任务的经济学,是难以作出准确解释的。基于以上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应将研究对象明确为:在发展变化中,研究相互联系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这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经济学自身的发展要求。
南京大学经济研究丛书·管见录:中国传统文化管理思想探析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