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推荐:
她对人物的把握准确。“准确”这个词在我这里是较高的赞扬……无论用什么语言、用什么样的方式,准确永远是一个作家的目标。
—— 余 华
真正能捕捉到人的骨缝幽深处的情感冷暖并在灵魂裂隙中丈量深浅的,怕也就是悦然的这些小说了。
—— 阎连科
读者评论:
这本书写得像是把锋利短刀,切口不一、刀力各异。缠绵温存,转眼跌落;老旧腐朽,继续滑落;冷漠疏离,扬起温柔调…精彩的转折,哪怕是料想到的,也会有就此止笔,故事却依然在发生。这是吊着一口气的短篇集,无法放心的去享受,倒是被带入进去一起跌宕了。
—— 豆瓣读者:就酱丫几_粥
从郁郁寡欢深沉如湖底的净水到潺潺流过幽暗丛林的小溪,再到布满璀璨日光却依然彻寒的冰川水,悦悦的文字保持着她初始的魅力,愈加精炼、丰富和动人。阔别十多年,这本短篇集中体现出的转变,所有书迷都可清楚感觉到。那个独自说着好听而梦幻的呓语的悦悦长大了,她的故事不再发生的山巅,而是眼前。
—— 豆瓣读者:Rose
一口气读到大乔小乔。非常好看。悦然还是悦然,每次看她的书 ,都是迫不及待看完 ,又舍不得看完。
—— 豆瓣读者:明魅_虫宝贝
我是张悦然粉,以前特别喜欢那句“很多年以后,我们长大了,好像终于走出了那场大雾,看清了眼前的世界,其实没有,我们不过是把雾穿在了身上,结成了一个个茧。” 这部短篇集子也很棒!必须收!
—— 读者:kfc012
相对别的故事,我更喜欢这里面的《湖》这一篇,“许多双脚在地板上移动,小心翼翼地绕开当中的一块阴影。深李子色的阴影,她眼睛的余光里都是。她抱住膝盖,把脸埋了起来。 ”张悦然的描写每次都能让人带入进去,让我以为自己是那个抱住膝盖的少女。
—— 读者:快乐的妞子
这本书收录了我很喜欢的一个短篇《大乔小乔》,看的时候哭了好几次,大乔小乔两个人物都塑造的非常好,小乔的愿望最后成真了,但是茫然四顾,她周围也什么都没有了。
—— 读者:小100
我循着火光而来,给我一种炙热扑面而来的感觉,在社会中挣扎的各个阶层的人,是不是也像书名一样飞蛾扑火?
—— 读者:无昵称用户
媒体评价:
“记忆如此之美,值得灵魂为之粉身碎骨。”
“我笑了,我的笑容掉出来,没有地方盛开。”
“那个男孩我爱着,将他嵌进骨头里,甚至为每一个疼出的裂缝而骄傲。”
当热心的年轻读者们还热衷于传唱着这些华丽丽的青春语句,它们的作者,张悦然,这个14岁就开始发表作品的天才少女,已然长大了,成熟了。表现在她的作品里,是“空中楼阁”般的青春与天马行空的想象逐渐褪去,直面当下、书写现实的意味日渐浓厚。这一成长与转型,起始于张悦然去年推出的畅销长篇小说《茧》,而在新近推出的中短篇小说集《我循着火光而来》里,愈发明显、成型。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依佳 略有经验的写作者,迟早都会到达下面这个阶段:模仿、练习,写出习作,尝试新风格,玩遍各种技巧,然后厌倦,质疑自己的真诚度;与好友彼此讨论时遮遮掩掩,不好意思谈论近期读的书、写的东西;让熟人读自己写的东西时有种近于羞赧又惴惴不安的心情:因为知道朋友能读得出自己的某些用心、技巧与渊源,仿佛自己变戏法哄人时被熟人目睹了。到最后,往往彼此赞美的不是“技巧用得多好”,而是“沉得住气”。
因为熟练的读者兼作者,找到自己有叙述激情的题材并不易;写出,结尾,能始终不动声色,不张扬,不变戏法,不洒狗血,而且保持纯粹原创的味道,更不易。读这样的小说,乐趣已不在小说本身,而在于想象作者是如何写这部小说的——就像看一个长跑者呼吸停匀地跑完里程,既不显疲态,又不显兴奋。这种姿态中间蕴藏着多深的积累与修为,才是乐趣所在。
《我循着火光而来》,前几篇与后几篇,节奏不同。《怪阿姨》轻俏诡异,当然,可以更璀璨妖艳一点;《沼泽》的开头紧致细密,有金属的璀璨与涩感,紧绷到最后,情绪宣泄出来了;《嫁衣》则是类似小说的一篇:保持着惊人的紧凑,密密麻麻,风雨不透,旋律环绕,让读者随时绷直脊椎,简直可以想象张悦然在写这部时,保持着怎样匀整的呼吸,一口都不松,文气如旋律一以贯之,从头到尾。
这种紧张感,在本文的前三篇中并没出现。
这是本书有趣的所在。
如上所述,熟练的读者与作者知道如何写出一个故事,但难在从头到尾,不要显出用力过猛之势。《嫁衣》是篇紧致的小说,从头到尾;《沼泽》是篇节奏松紧得宜的小说,几乎能感觉到作者在某处绷紧了弦,在某处放松了,到结尾,意象如组合拳打了出来。
但本书的前三篇小说,又不同些。
《动物形状的烟火》的开头让人想到张爱玲,想到马尔克斯,但都不显,只是意象涂抹过,便悄然过去;中间的叙述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沉稳,淡雅,精确,一点痕迹都不露。小说的情绪被无声无息引导着,在客厅里的情景描写似乎毫无陷阱。因为主角的情绪如此平稳地主导着情节,你几乎感受不到故事有用力的地方。然而在中途,当主角的情绪开始放逸时,文本忽然顺理成章地变得绚烂;回头看,会发现先前所叙述的笑声与情景,都若合符节地符合他的情绪;到结尾处,随着思绪与意象一起放飞,我有一点想到《捕捉香蕉鱼的季节》,那种用语言(思绪)描绘一个情景,使得整个情节忽然灿然生光。
相比起来,《湖》的技法更明白些:依然是平整的叙述,但可能激发情绪冲突的矛盾像分摆的点心似的,看似漫不经心地随意放置,但最后扭结在一起,光芒四射。比起《烟火》篇的情绪主导,《湖》更像是由时间在推动;不动声色到了最后,忽然由回忆、被回忆赋予意义的道具以及冲突,激发了一个有力的结尾。
《大乔小乔》则冒了更多的险。依然是生活情景开头,陡然插叙的过去,文体的变化体现在字体上。不断的插话仿佛插入的镜头,暗示或明示着各色过去,仿佛以一个镜头开始,扇面般在我们面前铺开主角们的生活。与前两篇气质类似的,是一以贯之的沉静。节奏始终平整,情绪的爆发来得精确而隐蔽。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前三篇的沉稳与斑斓,以及,前三篇与之后篇目的对比,清晰地显露出一个作者的轨迹。前三篇是收束干净、点染轻妙的成型文本,很容易让人感叹;但因为保留了后面那些更有情绪的篇目,才显出一条明显的路途。用书名的说法就是,循火光而来——比起一个作者业已完成的作品,愿意给出一条前行的轨迹,才是作为作者的读者,感兴趣的所在——也的确,没有令我失望。
作家 张佳玮
——读张悦然《我循着火光而来》
仔细想想,这是头一回读张悦然。
按理说不应该的,张悦然及同期作家在“新概念”崭露头角时,我正在念中学,本该对青春文学热烈追捧的时期,但那时候我在看武侠小说。读完《我循着火光而来》,感觉自己错过了本不该错过的故事。
仔细回想,似乎当年青春作家的作品名字我几乎都能说个大概,但内容却几乎都没看过。究其原因,是我不但读书比较晚,起点比较低,而且我还是囤积症患者,先读了作品名,日后再慢慢读作品。然后就拖到了现在。
大略搜了一下张悦然的履历,觉得相较于那些整日里盲目逐利的人,她是比较安稳地走在自己的路上。
不太了解如今的学生市场如何,总觉得疼痛青春是我们那个年代才流行的,总觉得现在学生圈里流行的应该是盛行一时的“治愈系”文字,但是偶尔翻看念中学的外甥女的空间,发现她写的状态每一条都像极了当年矫情的我。而我自从成长起来,极少回忆起那些“少女情怀总是诗”的年代。
我想每个作者都不想被打上固化的标签,他们想尝试新的故事。一个阅历逐渐丰富起来的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不再仅仅着眼于青春文学,他在成长,他故事里的人也在成长。他有更多需要关心的事情,或许这就导致很多作者到一定阶段开始转型。他们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革新,所以表达欲也随之改变。
所以我想,张悦然从青春文学转型到严肃文学上来,或许就是这个心路历程。
九个故事,我都认真读完了。她的故事不是很常规的,并不会按小说三要素这样逐个交代清楚,整体偏意识流。尤其她思维跳脱,每篇故事的结局都出乎意料,甚至根本没有结局。
《浒苔》里,越到最后,越让我以为女孩梦梦最后会拉着“我”去殉情,因为她约了前四个一起殉情的男朋友都失约了,而“我”却准时赴约了。
《怪阿姨》中,想令苏槐产生嫉妒心,并继承她大笔遗产的我,最终却因为她换了男友嫉妒得七窍流血。
《家》中,同时离家的男女主人公,对现实生活充满不满,却不约而同的去了四川救灾。而同样对生活不满的保姆小菊,却在雇主家里找到了渴望的生活状态,并在这个家里等待着老公的到来。人生互换,你的诗和远方,就是我眼前的苟且。
《大乔小乔》,属于整个故事中偏写实的,故事结局也并没有前面提到的那种奇诡。不过作者依旧使用了她一贯的写法,让整个故事变得充满流动感。
末篇与书名相同,叫《我循着火光而来》,故事依旧巧妙,“我”遭遇婚姻背叛后,得到大笔赡养费,而前夫没有迎娶第三者,反而转投他人怀抱。第三者与我都成输家,但是第三者的感情更加热烈,于是“我”作为倾听者,企图把她留在痛苦的回忆里,以此偿还这段背叛里她对“我”的亏欠。当“我”决定爱上别人,并且给他事业上的帮助时,也终于放开对第三者的禁锢。可随之而来的是前夫被第三者杀死的消息,而“我”即将失去眼前所拥有的优渥,以及对男朋友的帮助。那么他还会爱“我”吗?
张悦然的文字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故事中的人,不论生活在水泥森林,还是逃往田园牧歌,他们如同生存在茧里的蛹,不断挣扎,企图突破,渴望救赎。而他们所表现出敏感又坚韧的、纯真又世故的等等性格,其实就是一个正常人内心与外表的写照,站在阳光下的,必然有影子。几个故事都恰好停在这样一个未知的状态,并且总带着一种宿命式的因缘际会。
纵观全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频繁对人生的感悟,她就只把故事呈现给你,其余的全由你自己。
知乎 宋染青
《我循着火光而来》是张悦然的全新中短篇小说集。九个故事,一群孤独男女,背负着难以言说的过往,执着寻找生命中的火光。这些人物纯真又世故,冷漠又热烈,敏感又坚韧,他们因为惩罚自己而作恶,因为相信而多疑,因为爱而背叛。张悦然笔锋如炬,以丰沛的诗意,书写出关于爱与孤独、金钱与才华、文化偏见与阶层隔膜的当代寓言,我们这个时代的光辉与暗影也由此跃然纸上。
张悦然,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讲师,知名艺文主题书系《鲤》的创办者及主编。
著有长篇小说《茧》《誓鸟》《水仙已乘鲤鱼去》《樱桃之远》,短篇小说集《十爱》《葵花走失在1890》。作品已被翻译成英、法、德、西、意、日、韩等多国文字,曾获得“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小说家等奖项,也是入围“弗兰克·奥康纳”国际短篇小说奖的华语作家(《十爱》,Jeremy Tiang译)。
名家推荐:
她对人物的把握准确。“准确”这个词在我这里是较高的赞扬……无论用什么语言、用什么样的方式,准确永远是一个作家的目标。
—— 余 华
真正能捕捉到人的骨缝幽深处的情感冷暖并在灵魂裂隙中丈量深浅的,怕也就是悦然的这些小说了。
—— 阎连科
读者评论:
这本书写得像是把锋利短刀,切口不一、刀力各异。缠绵温存,转眼跌落;老旧腐朽,继续滑落;冷漠疏离,扬起温柔调…精彩的转折,哪怕是料想到的,也会有就此止笔,故事却依然在发生。这是吊着一口气的短篇集,无法放心的去享受,倒是被带入进去一起跌宕了。
—— 豆瓣读者:就酱丫几_粥
从郁郁寡欢深沉如湖底的净水到潺潺流过幽暗丛林的小溪,再到布满璀璨日光却依然彻寒的冰川水,悦悦的文字保持着她初始的魅力,愈加精炼、丰富和动人。阔别十多年,这本短篇集中体现出的转变,所有书迷都可清楚感觉到。那个独自说着好听而梦幻的呓语的悦悦长大了,她的故事不再发生的山巅,而是眼前。
—— 豆瓣读者:Rose
一口气读到大乔小乔。非常好看。悦然还是悦然,每次看她的书 ,都是迫不及待看完 ,又舍不得看完。
—— 豆瓣读者:明魅_虫宝贝
我是张悦然粉,以前特别喜欢那句“很多年以后,我们长大了,好像终于走出了那场大雾,看清了眼前的世界,其实没有,我们不过是把雾穿在了身上,结成了一个个茧。” 这部短篇集子也很棒!必须收!
—— 读者:kfc012
相对别的故事,我更喜欢这里面的《湖》这一篇,“许多双脚在地板上移动,小心翼翼地绕开当中的一块阴影。深李子色的阴影,她眼睛的余光里都是。她抱住膝盖,把脸埋了起来。 ”张悦然的描写每次都能让人带入进去,让我以为自己是那个抱住膝盖的少女。
—— 读者:快乐的妞子
这本书收录了我很喜欢的一个短篇《大乔小乔》,看的时候哭了好几次,大乔小乔两个人物都塑造的非常好,小乔的愿望最后成真了,但是茫然四顾,她周围也什么都没有了。
—— 读者:小100
我循着火光而来,给我一种炙热扑面而来的感觉,在社会中挣扎的各个阶层的人,是不是也像书名一样飞蛾扑火?
—— 读者:无昵称用户
媒体评价:
“记忆如此之美,值得灵魂为之粉身碎骨。”
“我笑了,我的笑容掉出来,没有地方盛开。”
“那个男孩我爱着,将他嵌进骨头里,甚至为每一个疼出的裂缝而骄傲。”
当热心的年轻读者们还热衷于传唱着这些华丽丽的青春语句,它们的作者,张悦然,这个14岁就开始发表作品的天才少女,已然长大了,成熟了。表现在她的作品里,是“空中楼阁”般的青春与天马行空的想象逐渐褪去,直面当下、书写现实的意味日渐浓厚。这一成长与转型,起始于张悦然去年推出的畅销长篇小说《茧》,而在新近推出的中短篇小说集《我循着火光而来》里,愈发明显、成型。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依佳 略有经验的写作者,迟早都会到达下面这个阶段:模仿、练习,写出习作,尝试新风格,玩遍各种技巧,然后厌倦,质疑自己的真诚度;与好友彼此讨论时遮遮掩掩,不好意思谈论近期读的书、写的东西;让熟人读自己写的东西时有种近于羞赧又惴惴不安的心情:因为知道朋友能读得出自己的某些用心、技巧与渊源,仿佛自己变戏法哄人时被熟人目睹了。到最后,往往彼此赞美的不是“技巧用得多好”,而是“沉得住气”。
因为熟练的读者兼作者,找到自己有叙述激情的题材并不易;写出,结尾,能始终不动声色,不张扬,不变戏法,不洒狗血,而且保持纯粹原创的味道,更不易。读这样的小说,乐趣已不在小说本身,而在于想象作者是如何写这部小说的——就像看一个长跑者呼吸停匀地跑完里程,既不显疲态,又不显兴奋。这种姿态中间蕴藏着多深的积累与修为,才是乐趣所在。
《我循着火光而来》,前几篇与后几篇,节奏不同。《怪阿姨》轻俏诡异,当然,可以更璀璨妖艳一点;《沼泽》的开头紧致细密,有金属的璀璨与涩感,紧绷到最后,情绪宣泄出来了;《嫁衣》则是类似小说的一篇:保持着惊人的紧凑,密密麻麻,风雨不透,旋律环绕,让读者随时绷直脊椎,简直可以想象张悦然在写这部时,保持着怎样匀整的呼吸,一口都不松,文气如旋律一以贯之,从头到尾。
这种紧张感,在本文的前三篇中并没出现。
这是本书有趣的所在。
如上所述,熟练的读者与作者知道如何写出一个故事,但难在从头到尾,不要显出用力过猛之势。《嫁衣》是篇紧致的小说,从头到尾;《沼泽》是篇节奏松紧得宜的小说,几乎能感觉到作者在某处绷紧了弦,在某处放松了,到结尾,意象如组合拳打了出来。
但本书的前三篇小说,又不同些。
《动物形状的烟火》的开头让人想到张爱玲,想到马尔克斯,但都不显,只是意象涂抹过,便悄然过去;中间的叙述具有一定的迷惑性,沉稳,淡雅,精确,一点痕迹都不露。小说的情绪被无声无息引导着,在客厅里的情景描写似乎毫无陷阱。因为主角的情绪如此平稳地主导着情节,你几乎感受不到故事有用力的地方。然而在中途,当主角的情绪开始放逸时,文本忽然顺理成章地变得绚烂;回头看,会发现先前所叙述的笑声与情景,都若合符节地符合他的情绪;到结尾处,随着思绪与意象一起放飞,我有一点想到《捕捉香蕉鱼的季节》,那种用语言(思绪)描绘一个情景,使得整个情节忽然灿然生光。
相比起来,《湖》的技法更明白些:依然是平整的叙述,但可能激发情绪冲突的矛盾像分摆的点心似的,看似漫不经心地随意放置,但最后扭结在一起,光芒四射。比起《烟火》篇的情绪主导,《湖》更像是由时间在推动;不动声色到了最后,忽然由回忆、被回忆赋予意义的道具以及冲突,激发了一个有力的结尾。
《大乔小乔》则冒了更多的险。依然是生活情景开头,陡然插叙的过去,文体的变化体现在字体上。不断的插话仿佛插入的镜头,暗示或明示着各色过去,仿佛以一个镜头开始,扇面般在我们面前铺开主角们的生活。与前两篇气质类似的,是一以贯之的沉静。节奏始终平整,情绪的爆发来得精确而隐蔽。
我喜欢这本书,是因为前三篇的沉稳与斑斓,以及,前三篇与之后篇目的对比,清晰地显露出一个作者的轨迹。前三篇是收束干净、点染轻妙的成型文本,很容易让人感叹;但因为保留了后面那些更有情绪的篇目,才显出一条明显的路途。用书名的说法就是,循火光而来——比起一个作者业已完成的作品,愿意给出一条前行的轨迹,才是作为作者的读者,感兴趣的所在——也的确,没有令我失望。
作家 张佳玮
——读张悦然《我循着火光而来》
仔细想想,这是头一回读张悦然。
按理说不应该的,张悦然及同期作家在“新概念”崭露头角时,我正在念中学,本该对青春文学热烈追捧的时期,但那时候我在看武侠小说。读完《我循着火光而来》,感觉自己错过了本不该错过的故事。
仔细回想,似乎当年青春作家的作品名字我几乎都能说个大概,但内容却几乎都没看过。究其原因,是我不但读书比较晚,起点比较低,而且我还是囤积症患者,先读了作品名,日后再慢慢读作品。然后就拖到了现在。
大略搜了一下张悦然的履历,觉得相较于那些整日里盲目逐利的人,她是比较安稳地走在自己的路上。
不太了解如今的学生市场如何,总觉得疼痛青春是我们那个年代才流行的,总觉得现在学生圈里流行的应该是盛行一时的“治愈系”文字,但是偶尔翻看念中学的外甥女的空间,发现她写的状态每一条都像极了当年矫情的我。而我自从成长起来,极少回忆起那些“少女情怀总是诗”的年代。
我想每个作者都不想被打上固化的标签,他们想尝试新的故事。一个阅历逐渐丰富起来的作者,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不再仅仅着眼于青春文学,他在成长,他故事里的人也在成长。他有更多需要关心的事情,或许这就导致很多作者到一定阶段开始转型。他们在不断地探索,不断地革新,所以表达欲也随之改变。
所以我想,张悦然从青春文学转型到严肃文学上来,或许就是这个心路历程。
九个故事,我都认真读完了。她的故事不是很常规的,并不会按小说三要素这样逐个交代清楚,整体偏意识流。尤其她思维跳脱,每篇故事的结局都出乎意料,甚至根本没有结局。
《浒苔》里,越到最后,越让我以为女孩梦梦最后会拉着“我”去殉情,因为她约了前四个一起殉情的男朋友都失约了,而“我”却准时赴约了。
《怪阿姨》中,想令苏槐产生嫉妒心,并继承她大笔遗产的我,最终却因为她换了男友嫉妒得七窍流血。
《家》中,同时离家的男女主人公,对现实生活充满不满,却不约而同的去了四川救灾。而同样对生活不满的保姆小菊,却在雇主家里找到了渴望的生活状态,并在这个家里等待着老公的到来。人生互换,你的诗和远方,就是我眼前的苟且。
《大乔小乔》,属于整个故事中偏写实的,故事结局也并没有前面提到的那种奇诡。不过作者依旧使用了她一贯的写法,让整个故事变得充满流动感。
末篇与书名相同,叫《我循着火光而来》,故事依旧巧妙,“我”遭遇婚姻背叛后,得到大笔赡养费,而前夫没有迎娶第三者,反而转投他人怀抱。第三者与我都成输家,但是第三者的感情更加热烈,于是“我”作为倾听者,企图把她留在痛苦的回忆里,以此偿还这段背叛里她对“我”的亏欠。当“我”决定爱上别人,并且给他事业上的帮助时,也终于放开对第三者的禁锢。可随之而来的是前夫被第三者杀死的消息,而“我”即将失去眼前所拥有的优渥,以及对男朋友的帮助。那么他还会爱“我”吗?
张悦然的文字带着强烈的个人色彩。故事中的人,不论生活在水泥森林,还是逃往田园牧歌,他们如同生存在茧里的蛹,不断挣扎,企图突破,渴望救赎。而他们所表现出敏感又坚韧的、纯真又世故的等等性格,其实就是一个正常人内心与外表的写照,站在阳光下的,必然有影子。几个故事都恰好停在这样一个未知的状态,并且总带着一种宿命式的因缘际会。
纵观全书,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频繁对人生的感悟,她就只把故事呈现给你,其余的全由你自己。
知乎 宋染青
目 录
动物形状的烟火
湖
大乔小乔
沼泽
家
嫁衣
怪阿姨
浒苔
我循着火光而来
清晨时分,林沛从乱梦中醒来。他拉开窗帘,外面是杏灰色的天空,月亮挂得很低,像一小块烧乏了的炭。这一年的最后一天来到了。明天就是新年了。
他坐在床上,回想着先前的梦。梦里他好像要出远门,一个陌生人到月台来送他,临别时忽然跑上来,往他的手里塞了一把茴香。他站在窗口望着那人的背影发怔,火车摇摇晃晃地开动起来。在梦里,月台上没有站名,火车里空无一人。他独自坐在狭促的车厢里,要去哪里也不知道。所有这些都语焉不详,一个相当简陋的梦。如同置身于临时搭建起来的舞台,从一开始就宣布一切都是假的,没有半点要邀请你入戏的意思。
唯有他手里攥着的那把茴香,濡着潮漉漉的汗液,散发出一股强郁的香味,真实得咄咄逼人。
梦见茴香,意味着某件丢失的东西将会被找到,以前有个迷信的女朋友告诉过他。她在梦见茴香之后不久,就被从前的男朋友带走了。但她的迷信却好像传染给了他。他连她长什么样子都忘了,却还记得她那些怪异的迷信论断。
林沛闻了闻那只梦里攥着茴香的手,点起一支烟。会是什么东西失而复得呢?他回忆着失去的东西,多得可以列好几页纸。对于一个习惯了失去的人来说,找到其中的一两样根本没什么稀奇。不过想来想去,他也没想到有什么特别值得找回来的。不知道为什么,那些曾经很珍贵的东西,失去了以后再回想起来,就觉得不过尔尔,好像变得平庸了很多。他没有办法留住它们,可他有办法让它们在记忆里生锈。
中午电话铃声响起来的时候,林沛正在画室里面的隔间通炉子。炉子又不热了。这个冬天已经不知道坏了多少次。他买的那种麦秸粒掺了杂质,不能完全燃烧,弄得屋子里都是黑烟。他放下手里的铁钩,从口袋里掏出手机。宋禹的名字在屏幕上跳。他蹲在地上,看着它一下下闪烁,然后灭下去。
他从浓烟滚滚的小屋子里走出来,摘掉了口罩。画室冷得像一只巨大的冰柜。头顶上是两排白炽灯,熏黑的罩子被取掉了,精亮的灯棍裸露着,照得到处如同永昼一般,让人失去了时间感。这正是他喜欢待在画室的原因。隔绝、自生自灭。他渐渐从这种孤独里体会到了快意。
他走到墙角的洗手池边,一只手拉开裤子拉链,微微踮起脚尖。这个洗手池原本是用来洗画笔和颜料盘的,自从抽水马桶的水管冻裂之后,他也在这里小便。他看着尿液冲走了水池边残余的钴蓝色颜料,残余的尿液又被水冲走了。
前几天,隔壁的大陈也搬走了。整个艺术区好像都空了。上星期下的雪还完好地留在路边,流浪猫已经不再来房子前面查看它的空碗了。傍晚一到,到处黑漆漆一片,荒凉极了。他从这里离开的时候,偶尔看见几扇窗户里有灯光,但那里面的人早就不是他从前认识的了。他们看起来很年轻,可能刚从美院毕业,几个人合租一间工作室,做着傻兮兮的雕塑,喂着一只长着癞疮的土狗。有时他们管它叫杰夫,有时则唤它昆斯,到底叫什么也搞不清,过了很久他才明白,它是鼎鼎大名的杰夫·昆斯!!
当初和林沛一起搬进来的那些艺术家都离开了。要么搬去了更好的地方,要么改了行。他无法搬到更好的地方,也无法说服自己改行,所以他仍旧留在这里。有好几次,他感觉到那些年轻男孩以怜悯的目光打量着自己,好像他是和那些留在墙上的“文革”标语一样滑稽的东西。
他把水壶放在电磁炉上,从架子上取下茶叶罐。等着水开的时间,他拿出手机,又看了看那个未接电话。是宋禹没有错。久违了的名字。算起来有五六年没有联系过了,或许还要更久。
宋禹是最早收藏他的画的人,在他刚来北京的那几年,他们一度走得很近。那时候宋禹还不像现在这么有钱,而他还是炙手可热的青年画家。第一个个人展览就获得了巨大的反响,各种杂志争相来采访,收藏家们都想认识他,拍卖行的人到处寻找他的画,前途看起来一片光明,距离功成名就似乎只有一步之遥。
他至今都搞不懂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好像就在一夜之间,风向发生了转变,幸运女神掉头远去。不知不觉,一切就都开始走下坡路了。他想来想去,也找不到原因,只好将转折点归咎于一粒沙子。
书已经收到很久了,看了以后值得购买,京东的速度就是快。闲暇之余看看。
评分618活动入手的很划算,没事多看看书提升自己气质。
评分没看过张悦然的书,但是总是看到这个作家的名字,应该还蛮不错的,看看
评分自从在京东买了书后就没有再在其他地方买过了。书一如既往的好,快递一如既往的给力!
评分张悦然写的很高级,这一点同龄人们中没几个能与之较量的。从故事到语言再到故事核(意识),三个层次,都能看到张关注的东西的新颖独特。张的短篇比长篇好。
评分觉得这本新作该不错吧.
评分书是正版,印刷清楚,价格美丽!包装结实,没有摔坏!
评分价格实惠,一年就等这一回。
评分每年618雙11大採購充實一下,划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