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的恳恳字迹,留下了缱绻真挚的灵魂回忆。
1.收录当代散文大师余光中“抒情自传”“天涯蹑踪”两卷共十八篇代表作,讲述作者半个世纪以来的游历见闻和情感经历,尽显一代文豪刚柔兼济、融贯中西的非凡造诣。
2.一本适合快节奏浮躁生活下的经典文学读物,唯美、怀旧、诗情、写意,为你抹去喧嚣林立的钢筋水泥,让银色月光倾洒而下,照亮心中那条回归纯净与安宁的永恒之路。
3.余秋雨,杨澜,于丹,龙应台……各界名人高度评价,十点读书、今日头条、水木文摘、掌上阅读、有书等各大媒体平台争相推荐。
4.品质精装双封,附赠【余光中先生亲笔题字】藏书票和明信片,精美印刷,值得珍藏
敢写自传”,只因“其实一生事迹不高明的居多,何必画蛇添足,一一去重数呢?又没有人勉强你写,何苦‘不打自招’?”但五十年所写下的恳恳字迹,又何尝不是余先生的灵魂自传呢?
本书可谓余光中先生私人情感的自传,收录其跨越半个世纪的游历心程,优雅风趣的文字,带领读者穿林过海,出入繁华都市和原始自然,在《逍遥游》中仰望头顶浩瀚星空,在《望乡的牧神》中拥抱异国朗朗秋风,在《苦雨就要下降》中置身万人纵情摇滚,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中重返年少乐回巴蜀……体验一支笔杆下的万千风景,感受一代大家跨越大洋与时光的亲近睿智和缱绻情怀
余光中,生于南京的当代著名文学家,尤以一首《乡愁》为国内读者所熟知。长期投身大学教育事业;
一生笔耕不辍,横跨诗歌、散文、评论、翻译四大领域。现已出版诗集21种;散文集11种;
评论集5种;翻译集13种;共40余种。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诗集)、《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散文集)及《分水岭上:余光中评论文集》(评论集)等。
辑一 抒情自传
鬼雨 / 003
逍遥游 / 017
望乡的牧神 / 029
焚鹤人 / 051
伐桂的前夕 / 067
听听那冷雨 / 079
……
辑二 天涯蹑踪
石城之行 / 141
九张床 / 153
苦雨就要下降 / 163
……
伐桂的前夕
最后,他在一块鼓形石上坐了下来。幽森森的月光将满园子的荒芜浸在凉凉的回忆里。一切都过去了。曾经是“家”的一切(就叫它作“家”吧),只留下一堆瓦砾、木条、玻璃屑。曾经是黑压压的那幢日式古屋,平房特有的那种谦逊和亲切,夏午的风凉和冬日早晨户内一层比一层深的阴影,桧木高贵的品德,白蚂蚁多年的阴谋,以及泻下鸽灰色的温柔和忧郁的鳞鳞屋瓦:这一切,经过拆屋队一星期的努力,都已经夷成平地了。曾经为他抵抗过十六季的台风和黄梅雨,那古屋,已经被肢解,被寸磔,被一片一片地鳞批,连尸体都不留下。可用的部分,也像换肾人的新肾一样,移植到别的躯体上去了。十六年!上面的一代在古屋的幽灵中老去、死去、落发、落牙,如落花;下面的一代,在其中,一个接一个诞生,生日蛋糕的红烛,一年比一年辉煌;而他,中间的一代,也在其中恋爱,结婚,做了爸爸,长出胡子,剃了再长,黑的变灰,灰的变白。生,老,病,死。对于他,这古屋就是一个小型的世界。在他回忆中浮现的,不是单纯的一景,而是重重底片的叠影。悲剧喜喜剧悲悲喜剧亦悲亦喜。母亲的癌症。一位三轮车夫的溺毙,就在后面的河里。一位下女被南部的家人追踪,寻获。另一位,生下一个胖胖的私生子。交游满天下:旧的朋友去,新的朋友来,各式各样的鞋子将他的玄关泊成一种诗的海港。朝北的书斋里,曾经辉煌过好些侧面好些名字。好些名字,有一阵子,连下女都念得舌头发烫;另外的一些,光度渐渐弱下来,生冷得像拉丁文,在他学生们的眼中,激不起一丝反光。学生们也一样。一九六〇那一班,曾经泊平底鞋高跟鞋在玄关的小湖里的,大半越过远海,不再回来。于是又换了一九六一级后是一九六二、六三……
疑真疑幻的月光下,那古屋,为这一切作见证的鸽灰色的精灵,只留下了一片朦胧的废墟。他侧耳聆听,似乎只有蚯蚓在那边墙角下吟掘土之清歌,此外,万籁都歇,市声和蛙鸣两皆沉沉。十六年的种种,那些晴美的早晨和阴霾窒人的黄昏,不再留下任何见证,任何见证,除了后院子里这些美丽的树。除了那边的三株杜鹃,从岁末开到初夏,向韩国草上挥霍好几个月的缤缤纷纷。除了更远处的那丛月季和那树月桂,轮流维持半个后院的清芬。还有头顶的这棵枫树,修直挺拔,战胜过无数的毛虫和台风。他从冰屁股的鼓形石面上站起来,就着清朗的月色,企图寻找苍老多裂纹的树干上,他曾经刻过的英文字母。那是YLM三个字首,十五年前,在一阵激越而白热的日子里,用一柄小刀虐待这枫树的结果。至于它们代表的是什么,他从来没有对人说过,包括那位M。这是我们之间的一项秘密啊,他时常拍拍枫树,这么戏谑地说。南宋诗人的“鸥盟”,他羡慕而无能分享,但是诗人与树之间,也可以订“枫盟”的,是不是?说着,他又拍了枫树一下。十几年来,他一直喜欢这枫树。秋天的大孩子,竟然流落在没有秋天的亚热带这岛上。而他,也是从北方来而且想秋天想得要死的一种灵魂啊。思秋症的患者,理应相怜。因此,对于这棵英俊散朗的枫树,他一直特别“照顾”。每年十一月,树上飘落基张勾勒锈红色的三瓣叶子,他总高兴得说不出话来,心里满是故土的温柔。
但刻字那件事毕竟很久很久了。冰冰的月色里,已经辨不出谁是字,谁是裂纹。他抚摩了一会,终于放弃。一生的历史,是用许多小小的疯狂串成的,他想。在年轻的世界里,爱情是最流行的一种疯狂。YLM!幸好那种焚心的焦灼只维持了两年。当一切疯狂都痊愈,他的疯狂仍然是诗。像爱情一样,那里面也有狂喜和失意,成功的满足和妒忌的刺痛,但是那缪斯,她永远那样年轻而且惑人,今天,比起二十年前开始追逐的时候,更其如此。这样子的疯狂,毋宁是一种高度的清醒吧。
这么想看,他踏过瓦砾堆,向东边的围墙走去。月光从桂叶丛中泻下来,沾了他一身凉湿。现在他完全进入它的芬芳了。冰薄荷的夜空气中,他贪馋地吸了好一阵子。好遥好远的回忆啊,那嗅觉!因为那是大陆的泥香,古中国幽渺飘忽的品德,近时,浑然不觉,但愈远愈令人临风神往。秋天。多桥多水的江南。水上有月。月里有古代渺茫的箫声。舅舅的院子里。高高的桂树下,满地落花,泛起一层浮动的清香,像一张看不见躲不开的什么魔网。他便和表兄妹们一火柴匣又一火柴匣地拾起来,拿回房去。于是一整个秋季,他都浮在那种高贵的氛围里,像一个仙人。
但那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眼前这树桂花,只有八尺多高,唯它的馥郁已足够使他回到舅舅的那个院子里。如果说,枫是秋的血,那桂就是秋的魂魄了。满园树木中,他最宝贝这棵小桂树,因为在他的迷信里,它形成了一个“情意结”,桂树、秋天、月亮、诗,四个意象交叠成形,丰富而清朗地象征着许多东西。譬如说,他叫它作秋之魂,王维却叫它作桂魄,西方人把它戴在诗人的头上,而秋天,是他的,也是它的生日。十六年来,他的笔锋愈挥愈利,他的名字在港湾之间颇有回声:在他的迷信里,这一切,都和他园子里这一片芬芳有关。第一次去新大陆,他曾站在旧大陆的这片芬芳里,面对青青的小树,默默祝福自己的家国,也祝福自己和自己的诗。他的祝福没有落空。在艾奥瓦的河边,他颇得缪斯的垂青。第二年回国时,原来才到他眉毛的桂树竟已高过了他的头发。他高兴极了,说:“看你,真的长大了呢!我的诗也该长高些才行!”第二次再从新大陆回来,他的鬓发怎么带回寒带的薄霜,但是这桂树依旧青青,竟比他高出一个半头了。可以说,他是看着它长大的,但在另一方面,它也是他的见证啊,见证他的希望和恐惧、光荣和空虚。
十六年的岁月,他是既渡的行人,过去种种,犹如隔岸的风景,倒映在水中。木讷而健忘的灰色老屋,曾经覆他载他在烈日中在寒流中蔽翼他的那老屋,终于死了,只留下满园子的树木,那些重碧交翠的灵魂,做他无言的见证。
……
拿到这本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充满诗意的书名,它一下子就勾起了我对于青春岁月朦胧美好的回忆,同时也让我对余光中先生笔下的“月光”产生了无限遐想。我总觉得,能够将“月光”与“少年”这样的意象巧妙地结合,本身就蕴含着一种深沉的意境。我预感,这本书中的散文,定然不会是那种直白的叙述,而是充满了象征意味和人生哲理的抒写。余光中先生的文章,我一直觉得他的语言如同他的诗歌一样,既有张力又充满韵味,能够用最恰当的词语勾勒出最动人的画面,表达最深刻的情感。我非常期待在书中看到他对于人生、对于世事、对于情感的独到见解。我猜想,他可能会用他那独有的“横看成岭侧成峰”的观察角度,为我们展现日常生活中那些被我们忽略的美好与深刻。这本书,对我而言,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次精神的旅行,一次与大师对话的机会,一次对自己内心世界的探寻。我希望能在字里行间找到一些共鸣,一些启迪,一些能让自己在面对生活时更加从容和深刻的力量。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简洁而富有诗意,书名“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更是瞬间击中了我内心柔软的地方。它勾起了我对少年时代那份纯粹而朦胧的情感的追忆,也让我对余光中先生笔下的“月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一直对余光中先生的文字有着深深的敬意,他的语言总是那么精准而富有张力,能够将抽象的情感具象化,将平凡的景物赋予生命。我期待在这本散文精选中,能够领略到他对于生活、对于情感、对于故土的独特见解。我猜想,他可能会在字里行间流露出对过往岁月的美好怀念,也可能带着一种洞察世事的智慧,为我们解读生活的真谛。阅读余光中先生的作品,对我而言,是一种心灵的滋养,一种精神的升华。我希望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好地理解“月光”所承载的关于青春、关于成长、关于记忆的意义。
评分翻开这本《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余光中散文精选》,我立刻被一种宁静而又深邃的氛围所吸引。书名本身就带有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时光的追溯感,让我不禁想起那些逝去的青春岁月,以及在那些岁月里,我们曾对月光所怀有的种种憧憬和感悟。余光中先生的文字,我一直觉得是一种将中华文化底蕴与现代审美相结合的典范。他的语言,既有古人的韵味,又不失当代的活力。我非常期待在这本散文集中,能够看到他对于人生、对于社会、对于文化等诸多方面的思考。我猜想,他可能会用他那睿智的笔触,为我们剖析那些看似寻常的生活现象,揭示隐藏在背后的深刻哲理。每一次阅读余光中先生的作品,都像是一次精神的洗礼,一次对生命意义的重新审视。我希望这本书能带给我更多的思考,更深的感悟,让我能够以一种更开阔、更深刻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评分我一直对余光中的诗歌情有独钟,他的文字有一种能够触及灵魂的力量,仿佛能将寻常的景物描摹得生动异常,又仿佛能将复杂的情感梳理得清晰明朗。这次偶然间翻到了这本书,虽然还未细读,但仅仅是书名“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余光中散文精选”就足够引起我的兴趣。余光中先生的散文,我涉猎不多,但印象深刻的几个片段,无不透露出他深邃的学养和细腻的情感。我想,这本书一定能让我领略到他散文创作的另一番风貌。我尤其期待他笔下的那些关于故乡、关于历史、关于人生哲思的篇章。在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中,能够沉下心来,读一读余光中先生这样一位文字大家的作品,本身就是一种难得的宁静和享受。我设想,在某个寂静的夜晚,伴着一盏温暖的灯光,翻开这本书,那些文字将如同一缕月光,轻柔地洒落在心田,洗涤掉白日的喧嚣与疲惫,让思绪在字里行间舒展,感受文字穿越时空的魅力。我想,通过这本书,我可能会对“月光”这个意象有更深刻的理解,它或许不仅仅是夜空的清辉,更可能是一种关于时光、关于记忆、关于青春的隐喻。
评分余光中先生的文字,一直是我心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他的诗歌,如同他本人一样,充满了家国情怀和对文化的深厚情感,而他的散文,我相信也绝不会逊色。这本书名“月光还是少年的月光”,给我的感觉是一种时空的流转,一种情感的延续,仿佛在问,当年的少年,是否依然是当年仰望月光的那个人,抑或是,月光已然不同,映照着更成熟、更沉淀的内心。我很好奇,余光中先生会如何用他的笔触来描绘这“月光”和“少年”的联系,是怀旧,是感慨,还是对生命历程的一种回望与解读。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找到那些触动我内心深处的情感,那些关于成长、关于失去、关于记忆的片段。余光中先生的文字,总能让我感觉到一种洗练和厚重,即便是描述一件小事,也能从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义。我相信,这本书,定能让我在这字里行间,感受到文字的力量,体验到一种别样的阅读之美。
评分好好读书,天天向上。
评分书做工精细,是正品推荐给我的朋友一起买了
评分活动购买,都是正版书,以后买书就在京东,物流也
评分物流很快速,东西挺不错
评分举起便成为一炸裂的太阳
评分京东618确实给力,书是正版,包装严谨,没有破损!
评分从你手握这本书的那一刻起,你就不用对为什么读书而烦恼。
评分?????????????????????
评分在京东上买了好些书,发货快,活动也多。质量有保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