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诗经》是我国*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日:“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以其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绽放于世界文学巅峰之上的艺术奇葩。
“楚辞”又叫做“楚词”,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方言声韵和文学样式,叙写楚地的历史风情和山川人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了历代散文的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内页插图
目录
诗经
风篇
周南
关雎
樱木
螽斯
桃天
兔置
芣莒
汝坟
麟之趾
召南
鹊巢
采蘩
采��
行露
摽有梅
小星
江有汜
何彼襛矣
驺虞
邶风
柏舟
绿衣
日月
雄雉
匏有苦叶
谷风
简兮
泉水
北门
北风
静女
新台
二子乘舟
鄘风
墙有茨
君子偕老
桑中
定之方中
蝃��
干旄
卫风
考槃
硕人
氓
芄兰
有狐
木瓜
王风
黍离
扬之水
中谷有蓷
兔爰
采葛
大车
丘中有麻
郑风
将仲子
叔于田
清人
女日鸡鸣
有女同车
山有扶苏
狡童
褰裳
东门之��
风雨
子衿
出其东门
野有蔓草
溱洧
齐风
鸡鸣
还
东方之日
东方未明
南山
甫田
前言/序言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我国古代人民智慧和经验的结晶,在文学史和文化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日:“不学诗,无以言。”《诗经》以其丰富的内涵与深刻的思想性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社会历史画卷,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文化财富,是绽放于世界文学巅峰之上的艺术奇葩。
《诗经》按其内容分为“风”“雅”“颂”三部分,在语言技巧、体裁形式、艺术形象和表现手法上,都显示出我国最早的诗歌作品在艺术上的巨大成就,为我国诗歌创作奠定了深厚的文学基础,堪称我国文学宝库中的一朵奇葩。作为中国古典文学的源头之一,《诗经》如同黄河一般,一直流淌着,延伸着,不仅抚育、浇灌了世世代代的诗人作家,也浸润了数千年来不同阶层之人的心田。《诗经》中的许多诗句因其美好、内涵丰富、意味深长而为后世的人不断引用,至今仍熠熠生辉。《诗》之风,或泼辣,或讽刺,或含蓄,或蕴藉,纯朴真挚,生趣盎然;《诗》之雅,或幽怨,或铿锵,或清雅,或柔润,言尽意远,激荡心灵;《诗》之颂,或肃穆,或雄健,或虔诚,或谦恭,回旋跌宕,意蕴无穷。
“楚辞”又叫做“楚词”,是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作品运用楚地(今两湖一带)的方言声韵和文学样式,叙写楚地的历史风情和山川人物,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汉代的刘向把屈原的作品及宋玉等人“承袭屈赋”的作品编辑成集,名为《楚辞》。《楚辞》是继《诗经》以后,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影响的一部诗歌总集,对我国文学具有深远的影响,不仅开启了后来的赋体,而且影响了历代散文的创作,是我国积极浪漫主义诗歌创作的源头。
孔子日:“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不仅讽刺了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也描述了人民劳动生活的情景;不仅反映了劳动人民被剥削压迫的悲惨命运和他们的反抗斗争,也反映了沉重的兵役和徭役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可以说,它是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大约五百年间社会生活的一面镜子,是我们了解当时政治、经济、文化、历史和社会的珍贵资料。
梁启超曾说:“吾以为凡为中国人者,须荼有欣赏《楚辞》之能力,乃为不虚生此国。”可见《楚辞》在中国文学史上地位之崇高。《楚辞》以其丰沛的激情、瑰丽的想象、惊艳的辞藻和浓郁的楚国地方特色和神话色彩,一直成为后世作家心仪的榜样。与《诗经》古朴的四言体诗相比,楚辞的句式更加活泼,句中有时使用楚地方言,在节奏和韵律上独具特色,更适合表现丰富复杂的思想感情。
《诗经》和《楚辞》中奇特的想象、朴实奔放的情感,为读者展现了别具一格的魅力。现代人在繁忙紧张的生活中偶尔驻足,读读这些精美的诗文,必然可以从细腻柔婉的诗句中得到启迪。
然而,迄今为止,注释、研究《诗经》和《楚辞》的著作数不胜数,有的旧注过于繁重,初学者无法驾驭,勉强读之,不得要领,反而降低了学习兴趣;有的选目不全,无法全面地掌握诗歌的全貌,不免遗憾;有的版式过于单调,阅读时很容易产生疲劳。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轻松愉悦、全面有效地了解《诗经》和《楚辞》,获得最佳的阅读效果,我们推出了这本《彩绘全注全解诗经·楚辞》。
本书是《诗经》和《楚辞》的合集,收录《诗经》作品三百余篇以及《楚辞》作品三十余篇。为了全方位、多层次地展示《诗经》和《楚辞》这两部巨著,本书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每篇作品进行了全解、详注,同时,配以精美图片,与文字相辅相成,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使读者获得丰富的想象空间和高雅的艺术享受。科学简明的体例、典雅流畅的文字、精美珍贵的图片、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审美的设计理念,多种视觉要素有机结合,全面提升本书的欣赏价值和艺术价值,值得你终生收藏、品读。
古韵新声,千年回响:中国古代诗歌的璀璨双璧 在中国浩瀚的文学星空中,诗歌始终是那最耀眼、最动人的星辰。而在这星河中,有两座巍峨的山峦,以其独特的魅力,塑造了中国诗歌的审美格局,成为后世文人景仰的典范。它们,便是《诗经》与《楚辞》。一本承载着中华民族早期集体情感的《诗经》,一本挥洒着南方士人心灵自由的《楚辞》,二者如同中国古代文学的两面棱镜,折射出古老文明不同侧面的绚烂光彩。 《诗经》:土地的歌谣,民族的心声 《诗经》,这部诞生于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古老诗篇,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它如同黄河流域肥沃土地上生长出的最朴实的歌谣,记录了古代人民的生活百态、情感起伏、社会风貌乃至政治变迁。翻开《诗经》,我们仿佛走进了那个遥远的时代,与古人同喜同悲,感受他们纯真质朴的情感世界。 《诗经》的内容极为丰富,大致可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风,即“国风”,共十五国风,收录了各地方的民歌。这些民歌,如同各个地区吹来的不同地域的风,带着浓厚的乡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它们讲述了劳动人民的辛勤劳作,农耕收获的喜悦,也唱出了青年男女纯洁的爱情,婚恋的憧憬与失落,还有离别的愁绪、思念的苦痛。例如,《关雎》中“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纯情呼唤,至今仍是表达爱慕之情的经典;《氓》则以一位弃妇的口吻,倾诉了从热恋到被抛弃的悲凉,字字泣血,感人至深。这些民歌,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珍贵的历史文献,为我们了解当时社会经济、风俗习惯、伦理道德提供了生动的素材。它们语言朴实,节奏明快,富于生活化的场景,充满了蓬勃的生命力。 雅,又分为“大雅”和“小雅”。“雅”原指周王朝的典乐,后泛指当时贵族所创作的诗歌,与“风”的民间性不同,更偏向于叙事和抒情,内容更为宏大,也更具政治色彩。“小雅”多为宴饮、游猎、述志等内容,或记录当时士大夫的日常生活,或表达个人的政治抱负和人生感慨。而“大雅”则多是祭祀、颂歌、史诗性质的作品,内容更为庄重,篇幅也更长,如《生民》、《公刘》等,追溯了周族先公的创业史,充满了敬畏与自豪。这些雅歌,展现了贵族阶层的思想情感,以及他们对国家命运的关切。 颂,是宗庙祭祀时所用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功德的歌颂,以及对神灵的祈祷。它们的内容庄重肃穆,气势恢宏,充满了宗教色彩和对先祖的敬仰。《周颂》、《鲁颂》、《商颂》等,通过对伟大祖先事迹的追忆,表达了对民族精神的传承和对国家兴盛的期盼。 《诗经》的艺术成就极其卓越。它奠定了中国诗歌现实主义的传统,以其“兴、观、群、怨”的诗歌功能,深刻影响了后世的诗歌创作。其“赋、比、兴”的艺术手法,更是成为了中国诗歌重要的表现方式,千百年来为无数诗人所借鉴和发展。它的语言质朴自然,音韵和谐优美,句式灵活多变,表现力极强。无论是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还是对人物情感的刻画,都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准。 《楚辞》:南国的浪漫,灵魂的呐喊 与《诗经》的质朴写实不同,《楚辞》则是一曲来自南方楚地的瑰丽浪漫的史诗。它以屈原为代表的楚国诗人,在屈子放逐的悲愤中,将浓郁的楚地风情、奇幻的神话传说、以及个体生命深刻的思考,熔铸成一种全新的、充满想象力的文学样式。 《楚辞》最核心的部分,便是屈原的创作,以《离骚》为代表。 《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抒情诗篇之一。它以“离骚”为名,意为“遭遇忧愁”,全诗长达三百七十四句,文采斐然,情感激越。诗人用瑰丽的想象,构建了一个宏大的神话世界,在其中追寻自己理想的道路,展现了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对个人政治抱负无法实现的痛苦,以及对美好品德的执着追求。他“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呐喊,成为了无数有志之士在人生道路上不屈不挠的精神象征。《离骚》不仅是屈原个人情感的宣泄,更是当时楚国知识分子在高压政治环境下的灵魂呐喊,是对个体生命价值的强烈肯定。 除了《离骚》,屈原还有《九歌》、《九章》、《天问》、《招魂》、《怀王》等作品。《九歌》是一组祭祀神灵的乐歌,融合了楚国巫术仪式和民间歌谣的特点,描绘了人神相恋、欢聚离别的浪漫场景。《九章》则是屈原晚年流亡期间创作的组诗,情感更为沉郁,对国家衰败和个人不幸的悲愤之情溢于言表,如《哀郢》、《思美人》等,都充满了对故国的眷恋和对理想的追寻。 《天问》,是屈原对宇宙、天地、神话、历史等一系列问题的理性探求,充满了哲学思辨的色彩。它以连续不断的问句,挑战了传统的宇宙观和神话传说,展现了诗人深邃的思考和求知欲。 《楚辞》的艺术特色极为鲜明。它大量运用神话传说、奇幻想象,营造出瑰丽奇特的意境。其语言丰富瑰丽,想象奇特,情感奔放,具有强烈的浪漫主义色彩。与《诗经》的赋、比、兴不同,《楚辞》更擅长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将美好的品德和高洁的情操寄托于芬芳的花草,将遭受排挤的贤臣比作被抛弃的美女,表达了诗人孤芳自赏、怀才不遇的感慨。此外,《楚辞》还吸收了南方楚地的音乐和方言,形成了独特的韵律和风格,其“骚体”诗歌形式,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唐代,更是出现了以李白、杜甫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高峰。 双璧辉映,照亮千年文脉 《诗经》与《楚辞》,这两部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一北一南,一质朴一浪漫,一集体一个体,却又共同构成了中华民族早期文学的精神光谱。它们如同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中国文学的皇冠之上,闪耀着永恒的光芒。 《诗经》以其现实主义的精神,关注人民生活,记录社会百态,为中国诗歌奠定了现实的基石,也为后世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的源泉。它教会我们从土地中汲取力量,从平凡的生活中发现诗意。 《楚辞》以其浪漫主义的想象,抒发个体情感,探索生命意义,为中国诗歌注入了奔放的激情和奇幻的色彩。它鼓励我们勇敢地追求理想,忠诚于内心的真诚。 二者相互辉映,共同塑造了中国诗歌博大精深的内涵。理解《诗经》,才能明白中华民族集体情感的根源;欣赏《楚辞》,才能体会个体生命自由挥洒的激情。它们不仅是文学作品,更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载体,承载着古老文明的智慧与情感,穿越千年,至今仍能引起我们心灵最深处的共鸣。 阅读《诗经》与《楚辞》,不仅仅是阅读文字,更是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对话,与我们民族的精神血脉对话。它们如同古老的歌谣,在岁月的长河中轻轻吟唱,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美好、对真理、对生命永恒的追求。这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之旅,一次对中华民族精神源头的虔诚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