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筆記是瞭解中國古代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寶貴資料,這些宋人筆記中,有些筆記盡管篇幅不多,但其內容涉及當時的社會經濟、政治、生活習俗等,為後人留下瞭頗有價值的史料,彌足珍貴。
★全書采用繁體字竪排、新式標點。
★參加該書的整理點校者大都是在中國古代史和古代文學領域,尤其是唐、宋文學和史學方麵研究成績卓著者。
★本書的編纂宗旨在於為學術界提供一套收羅齊全,便於查找和使用的宋人筆記資料。故全書不作繁瑣校勘,以是非校為主。所用工作底本以常見的通行本為主,以有價值的本子參校。
《全宋筆記第八編 七》包括:《稽神錄》《江淮異人錄》《法藏碎金錄》。
《稽神錄》是一部筆記體的神怪小說集,是除《騎省記》之外,徐鉉單獨流傳至今的著作。書中所記,多為靈異神怪故事,作者通過宣揚神靈顯聖,講述生活中因果報應的普遍存在。
《江淮異人錄》專記五代至宋初的異人怪事。
《法藏碎金錄》北宋晁迥撰。晁迥好讀佛道之書,與儒傢經典相參,有三教會通思想。《法藏碎金錄》即其晚年退居後,條敘讀佛書之心得而成,多用駢句扇對。
硃易安,女,1955年生,上海人。現任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古典文獻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古典文獻學學科帶頭人。兼任古籍整理研究所所長、文化典籍係主任;女子文化學院院長,上海師範大學女性研究中心主任。早年由上海師範大學古典文獻專業研究生畢業,獲文學碩士學位。畢業後留校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曆任古籍整理研究所講師、副教授等。
曾去日本昭和女子大學、早稻田大學做過訪問學者。社會學術團體的兼職有中國唐代文學學會理事、中國李白研究會常務理事、中國杜甫研究會理事、中國韓愈研究會理事、中國李商隱研究會理事等。在國內外有關學術領域中有相當的影響。多年來給本科生和研究生開設過《中國文學史》、《中國古典文獻學》、《目錄學》、《版本學》、《中國詩學史料學》、《唐詩與中國文化》、《唐代文學文獻學》、《唐詩學史》等課程。獨立承擔的《唐詩學發展史研究》課題曾獲國傢社科項目基金的資助;《唐詩與音樂》等數項課題曾獲教育部全國高校古委會以及市教委的科研基金資助。
傅璿琮,1951年考入清華大學中文係,奠定學術基礎。後因全國院係調整,轉入北京大學中文係,1955年畢業留校任助教。因在政治運動遭受錯誤批判,被調至中華書局接受改造,並由此走上學術道路。曆任中華書局總編輯、編審,國務院古籍整理齣版規劃小組秘書長、副組長,清華大學中文係兼職教授、中國社科院文學研究所兼職研究員,中央文史館館員。2008年3月起為清華大學中文係教授,博士生導師,清華大學古典文獻研究中心主任。2016年1月23日15時14分,傅璿琮先生在北京逝世,享年83歲。
戴建國,男,1953年生,曆史學博士,現任上海師大人文與傳播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古籍研究所所長,宋史研究會副會長。
稽神錄
江淮異人錄
法藏碎金錄
終於等到《全宋筆記》第八編(七)瞭!我一直都在追蹤這套書,每一次的齣版都像是一場尋寶之旅。這一次拿到手,那種沉甸甸的厚重感,油墨的清香,都讓我心頭一陣激動。翻開目錄,依舊是那些熟悉又充滿魅力的名字,他們的文字穿越時空而來,帶著那個時代的溫度和氣息。我最喜歡宋代筆記的,就是那種“信手拈來,皆成文章”的韻味,裏麵有高官名士的談笑風生,也有市井小民的雞毛蒜皮,有正經八百的史料考證,也有奇談怪論的誌怪傳說。每讀一篇,都像是推開瞭一扇窗,窺見宋代社會的一角。
評分作為一個對宋代哲學思想充滿好奇的讀者,這次的《全宋筆記》第八編(七)並沒有讓我失望。書中有幾個章節,深入探討瞭宋代理學的一些發展脈絡,以及一些知名學者在哲學上的獨到見解。雖然原文的錶述常常比較晦澀,但編纂者們的注釋和梳理,大大降低瞭閱讀難度,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那些深刻的思想。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格物緻知”的探討,這種探究事物本質的精神,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顯得尤為可貴。讀完這些篇章,我對宋代士人的精神世界有瞭更深的敬意。
評分拿到《全宋筆記》第八編(七》的那一刻,我的心情就如同即將踏上一段古老的旅程。書中所收錄的篇章,如同一幅幅宋代社會生活的全景圖,將那個時代的風貌徐徐展開。我被其中關於宋代建築的描述深深吸引,無論是巍峨的宮殿,還是雅緻的園林,都通過文字變得觸手可及。更讓我驚喜的是,其中還穿插著一些關於宋代藝術的片段,無論是書法、繪畫,還是音樂、戲劇,都隱約可見那個時代的風采。讀著這些文字,我仿佛能聽到古老街市的喧囂,能聞到南宋宮廷的香氣,能看到文人墨客揮毫潑墨的身影,這一切都讓我沉醉其中,久久不能自拔。
評分這本書的封麵設計一如既往的古樸典雅,但內裏的內容卻充滿瞭現代的解讀力。這次的第八編(七),我最感興趣的是其中關於宋代科技發展的一些零散記載。雖然不是專門的科技史著作,但這些筆記中偶爾閃現的關於天文、曆法、建築、甚至是生活器具的創新,都讓我看到瞭宋代那個輝煌時代的智慧光芒。我尤其關注瞭其中關於活字印刷術早期萌芽的一些說法,雖然篇幅不長,但作者的推測和引用的旁證,都非常具有啓發性。同時,書中關於宋代商貿的描寫,那些繁華的市井景象,那些往來的商旅,也讓我對那個時代的經濟活力有瞭更直觀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的價值,不僅僅在於它收錄瞭多少古籍,更在於它為我們打開瞭多少通往過去的窗口。這次的《全宋筆記》第八編(七),其中有幾篇關於宋代社會生活的描寫,真是讓我大開眼界。我一直覺得宋代是生活品質比較高的朝代,這本書的描寫也印證瞭這一點。從衣食住行,到節慶習俗,再到人們的娛樂活動,都描繪得細緻入微。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宋代女性的生活,雖然受到封建禮教的束縛,但她們在傢庭中的作用,在社交中的一些活動,都被記錄瞭下來,讓我看到瞭那個時代女性的生存狀態。
評分這本書給我的感覺,就像是在一個巨大的圖書館裏,偶然發現瞭一本被遺忘的古籍。翻開《全宋筆記》第八編(七),裏麵充斥著各種各樣奇聞異事,讓人目不暇接。有關於神鬼怪論的記載,有關於奇人異事的傳說,也有關於自然現象的奇異解釋。這些內容雖然不一定都是史實,但卻真實地反映瞭宋代民眾的想象力和求知欲。我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祥瑞和徵兆的記載,這些充滿神秘色彩的敘述,讓我窺見瞭那個時代人們對於未知世界的敬畏和探索。
評分我是一名對宋代軍事史感興趣的愛好者,而《全宋筆記》第八編(七)中的一些內容,正是我一直在尋找的。雖然書中沒有大規模的戰役記載,但對於宋代軍隊的組織、裝備、訓練,以及一些邊境地區的軍事部署,都提供瞭不少有價值的佐證。我尤其關注瞭其中關於宋代火器的早期應用的一些零散信息,這些信息雖然零散,但對於研究中國古代軍事技術的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讀這些內容,讓我對宋代那個看似孱弱卻又堅韌的王朝,有瞭更深刻的認識。
評分這本書一到手,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閱起來。雖說是“筆記”,但內容之駁雜,考據之精深,常常讓我嘆為觀止。這次收錄的文章,有我一直關注的某位史學大傢對宋代邊疆問題的最新研究,他旁徵博引,條理清晰,將那些晦澀難懂的史料梳理得井井有條,讀來讓人豁然開朗。另一邊,又有關於宋代文人的軼事趣聞,那些風流韻事,或是纔情橫溢的創作故事,都如同昨日重現,讓人感受到那個時代文人獨特的精神風貌。我特彆留意瞭其中關於宋代茶文化的記載,那種細膩入微的描寫,從茶具的選擇,到烹煮的技巧,再到飲茶的意境,都讓我仿佛置身於當時的茶室之中,聞著裊裊茶香,感受著閑適的氛圍。
評分剛拿到《全宋筆記》第八編(七),我便迫不及待地翻閱。我對宋代曆史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而這套書更是讓我看到瞭一個立體、鮮活的宋朝。這次的第八編(七),其中有幾個篇章,詳細記錄瞭宋代官場的生態。那些朝堂上的明爭暗鬥,那些官員的升遷貶黜,那些政策的製定與執行,都通過作者的筆觸展現得淋灕盡緻。我尤其留意瞭其中關於某位著名宰相的評價,作者的敘述既有曆史的客觀性,又不乏個人的洞察力,讓我對這位曆史人物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讀這些內容,就好像在看一部古老的宮廷劇,跌宕起伏,引人入勝。
評分我是一名對宋代文學頗有研究的學生,而《全宋筆記》係列,無疑是我研究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寶庫。《全宋筆記》第八編(七)的到來,讓我欣喜若狂。這次收錄的篇章,其中有幾篇對於研究宋代詞的流變,特彆是那些邊緣化的詞人群體,提供瞭非常寶貴的綫索。作者們對於當時社會風俗、人情世故的觀察,細緻入微,常常能從一些不起眼的細節中挖掘齣深刻的文化內涵。比如,關於宋代士人社交的描寫,那些詩文唱和的場景,那些官場上的暗流湧動,都通過他們的筆觸鮮活地呈現在我眼前。讀著這些文字,我常常會停下來,想象著那個年代的衣食住行,想象著那些人的喜怒哀樂,仿佛自己也成為瞭他們中的一員。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