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馮驥纔先生是當代文化學者。近十年來,他投身於城市曆史文化保護和民間文化搶救,是我國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和傳統村落的倡導者和踐行者。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理論與方法叢書:為文化保護立言》論文集,包括馮驥纔先生撰寫的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文章70篇,以及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産方麵的提案17份,全書分為“思想”、“城市文化保護”、“民間文化保護”、“傳統村落保護”、“附:提案”五個篇章。從理論、實踐、立法、保護、傳承、發展等不同方麵和角度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問題進行瞭深入、細緻地研究、分析。全書充滿曆史感、責任感,體現瞭學者對於文化保護問題的思考與踐行。
作者簡介
馮驥纔先生是當代文化學者。近十年來,他投身於城市曆史文化保護和民間文化搶救,是我國民間文化遺産搶救工程和傳統村落的倡導者和踐行者。馮驥纔著的《為文化保護立言/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理論與方法叢書》論文集,包括馮驥纔先生撰寫的關於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的文章70篇,以及涉及非物質文化遺産方麵的提案17份,全書分為“思想”、“城市文化保護”、“民間文化保護”、“傳統村落保護”、“附:提案”五個篇章。從理論、實踐、立法、保護、傳承、發展等不同方麵和角度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産的保護問題進行瞭深入、細緻地研究、分析。全書充滿曆史感、責任感,體現瞭學者對於文化保護問題的思考與踐行。
目錄
我的筆聽命於時代(序言)
思想
知識分子與文化先覺
文化怎麼自覺
文化責任感
搶救與普查:為什麼做,做什麼,怎麼做
經濟社會與文明社會
理論要支持田野
文化遺産日的意義
到民間去!
思想與行動
文化的粗鄙化
為什麼仍擔憂非遺
城市文化保護
中國城市的再造——關於當前的“新造城運動”
城市可以重來嗎
我們的城市形象陷入睏惑
城市個性的消失
誰在全球化中迷失
城市為什麼要有記憶
誰消解瞭我們的文化——從春節的失落感談起
文化可以打造嗎
名人故居的進退兩難
梁林故居拆瞭,問責於誰和誰來問責
當前城市的十大雷同
手下留情
請不要:遺址公園化
請不要“再現曆史輝煌”瞭
文化四題
對名城應建立黃牌和紅牌製度
挽住我的老城
甲戌天津老城踏訪記——一次文化行為的紀錄
小洋樓的未來價值——《天津老房子·小洋樓風情》序
曆史的拾遺——關於天津曆史文化的第三空間兼作《天津老房子·東西南北》序
老街的意義
要請人文知識分子參與城市構建
民間文化保護
“非遺後”時代我們做什麼
中國木版年畫的價值及普查的意義——《中國木版年畫集成》總序
年畫藝人的口頭記憶——《中國木版年畫傳承人口述史叢書》總序
為未來記錄曆史——中國木版年畫普查總結
春節是中華民族最大的非遺
總目之意義——《中國口頭文學遺産數據庫總目》序言
發現《亞魯王》
藏族唐卡普查的必要性——《中國唐卡藝術集成》總序
一定要為唐卡建立文化檔案——《中國唐卡文化檔案田野普查工作手冊》序言
唐卡立檔的緣起與意義——《中國唐卡文化檔案》總序
活著的遺産——關於民間文化傳承人的調查與認定
為傳承人口述史立論
沉默的脊梁——《中國民間文化守望者》代序
要想到建立汶川地震博物館
節日不是假日
誰來操辦節日
手工是一種遺産
民間藝術的當代變異
中國雕塑史四題
東方大地上的人文奇花——中國木版年畫新論
傳統村落保護
為緊急保護古村落再進一言
傳統村落的睏境與齣路——兼談傳統村落是另一類文化遺産
傳統村落保護的兩種新方式
請不要用“舊村改造”這個詞
理清中華文化的根
舊與老
誰掏空瞭古村落
文化空巢及其對策
中國最古老的村落在哪裏
古民居放在哪裏纔“適得其所”
神州遍地小洋樓
從大水衝瞭龍王廟說起
我為慈城擔憂
傳統與地域性
旅遊性破壞
地名的意義
提案
關於緊急搶救民間文化遺産的提案
關於確立“中國文化遺産日”的提案
關於加緊搶救少數民族瀕危文化的提案
關於規劃新農村建設要提前注重文化保護問題的提案
關於建議重要的古村鎮抓緊建立小型博物館的提案
關於建議春節假期前挪一天的提案
關於建議國傢確立文化建設立體的戰略結構的提案
關於文化遺産的産業開發要通過專傢審定的提案
關於建議國傢非遺名錄製定黃牌警告與紅牌除名條例的提案
關於傳統村落保護需要國傢作為的提案
關於建議春節除夕恢復放假的提案
關於建議地方各級政府主要領導學習《文物法》和《非遺法》的提案
關於傳統村落開展旅遊要以文化遺産保護為前題的提案
附:《中國傳統村落立檔調查田野手冊》
精彩書摘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理論與方法叢書:為文化保護立言》:
首先要錶明,這不是一般意義的學術會議。在我國,關於民間美術分類的專門的研討似乎從來沒有進行過,那麼今天為什麼要拿來研討?說到這裏,就必須麵對當今民間文化的學術現實——
近兩年,民間文化的學界一個重要的動嚮是重燃對田野的激情。書店裏,展示各種田野調查成果的齣版物層齣不窮;在獲得全國性的民間文化“山花奬”的理論著作中,優秀的田野調查的作品也日見其多。這錶明愈來愈多文化學者投入瞭這場旨在摸清文化傢底的普查運動,從書齋走入田野,去擁抱那些瀕危的文化生命。然而,在這樣令人鼓舞的文化形勢下,卻存在著諸多令人堪憂的問題。
首先是專業研究隊伍十分薄弱,不少民間文化領域根本沒有從事研究的專業人員。許許多多民間文化事項——不論是獨特的民俗還是卓越迷人的民間藝術還是學術的空白,甚至從來沒有進入研究者的視野。比如古民居這樣博大的民間遺産,直到今天還隻是為建築學傢們關注,而沒有民俗學傢和人類學者的涉人。它們是我們的盲點和盲區。因此在現代化狂潮中,大批古民居、古村落和城市的曆史街區被推土機推去,徹底消失,我們卻渾然不覺。進而言之,在很多民間文化門類中,至今沒有公認和通用的分類法。最嚴重的門類是民間美術。
由於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不同,民族眾多,長期曆史形成的文化闆塊錯綜復雜,民間美術繽紛多樣,不可勝數。然而民間美術的分類卻一直模糊不清,亂無頭緒。長期以來,學者們或依從習慣,或自行其事,對於這個基礎性的問題隻有不多幾位學者做過專門研究,但沒有得到深入研討並被普遍認可,這就極大地限製瞭對於韆頭萬緒的民間美術全麵和總體把握與認識。而長期以來,民間美術的研究置身在美術研究和民俗學研究中間的夾縫裏。民俗學主要對象是民俗與民間文學,對民間美術關注甚微;而美術界一直把民間美術放在主流之外。民間美術研究處境尷尬,人員很少,力量薄弱,無法建立起嚴謹的理論體係。這樣,當我們用以應對當前普查所得來的中華大地上極其豐富和浩瀚的美術現象時,必然捉襟見肘,力不能支;換句話說,當我們把從田野普查之所獲搜集起來時,卻沒有一個統一的標準的分類法來進行整理,最終隻能還是各行其是,其成果必然就會參差不齊,繚亂無序。這就是最近我們要進行一係列民間文化分類研究的緣故。
應該說,是田野普查,是民間文化本身要求——或者說是逼迫我們用理論支持它。如果理論總是遠離對象——如果最後都不能迴到對象本身,甚至不能解釋對象,這種理論隻是一種書齋的奢侈而已。
當前,民間文化的研究正在活躍起來,這是數十年來未有的景象。究其原由,乃是全球化時代的一種必然。麵對全球化的霸權,各民族的文化全都身陷危難;全球化的本質是消解人類文化的多樣性,而各民族自身的精神傳承依靠的正是自己獨有的文化。因此,一旦人們對此覺悟,産生自覺,民族民間文化就必然成為全社會的文化焦點。中國究竟是一個文明古國和文化大國,在全球化席捲而來時,並沒有需要太長時間就深切地關注對自己文明傳承及其保護等一係列重大的問題瞭。
……
前言/序言
自二十世紀九十年代,我從小說創作中轉過身,投入文化搶救和保護,人們誤以為我改行轉業,丟下瞭寫作,惜我者為我可惜。實際上我的思想與心靈的器具——筆,一直緊握手中,須臾不曾離開。
首先緣於時代和社會的轉型,我們的傳統文化與文化傳統遭受劇烈衝擊。這個文化是我們在世界上賴以生存的根基。當我認為自己必需保衛自己的文化時,我的筆必然聽命於我的思考,聽命於時代。其實聽命於時代原本就是作傢的天職。故而說,我仍然是以作傢的身份站在文化保護的田野裏,並與知識界的一些先覺者,為我們瀕危將滅的遺産呼救,高揚它們的價值與美,批評傷害它們的種種野蠻、荒謬與無知,喚起社會與民眾的文化自覺。
於是我手中的筆,嚮社會呼籲,嚮政府建議與提案,為種種重要的遺産製作檔案。其中我寫得最多的是尖銳的思想性的文化批評。這些具有戰鬥性的批評可從聚焦時弊,阻遏謬誤,促使公眾去關注去思辨。十多年來,我這類文章伴隨著我的搶救行動一貫而下。文化保護是中國當代知識界最有時代性的使命之一。而且它充滿創造性的思考。我作為參與者,很重視自己這些思想檄文,並把它們看作我文化保護行動的一個重要的部分。
我用它為文化保護發聲和立言。
現在,承濛文化藝術齣版社鼓勵,將這些文章摘其精要整理齣來。使我得以對自己這一段“思想史”進行梳理與重溫。因錶謝意,兼做序言。
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理論與方法叢書:為文化保護立言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