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疗》分为8篇,42章,共约70万字,图片300余幅。两位主编分别为海南省医院和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专家,书中内容为编者数十年临床积累。
《实用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诊疗》涵盖了总论、耳科与耳神经科学、鼻科学、咽科学、喉科学、气管食管科学、头颈外科学、特殊疾病八部分。各章节编写特点是轻机制、重临床,手术图片丰富,图文并茂,内容实用,为耳鼻咽喉科中低年资医生和院校医学生一本实用的参考书。
作者简介
牟忠林,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海南医学院党委委员,兼研究生院院长。曾任海南省人民医院副院长。
主要从事耳科学、鼻科学基础与临床工作。2010年获得国务院特殊津贴。海南省委省政府直接联系重点专家。海南省有突出贡献的专家。海南省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第三届主任委员,海南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第1届会长,海南省残疾人康复协会第1届理事会常务副会长。2012年海南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突出贡献人物。
参编七年制全国高等医药临床医学专业教材《耳鼻咽喉科学》、五年制医学教材《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高等教育出版社)等教材、专著7部;以申请人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等资助课题10项;在美国Acta等杂志发表的论文多篇。
房居高,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同仁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兼头颈外科主任,兼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心主任。
曾在国际著名的美国纽约Sloan-Kettering癌症中心、美国休斯敦MDAderson癌症中心进修学习。主要从事头颈肿瘤的外科及综合治疗,擅长咽喉癌及鼻颅底肿瘤的微创外科及功能手术、甲状腺外科手术等。曾荣获“中国名医百强榜”头颈外科和甲状腺外科2科的上榜名医。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主编及参与编写著作10部,参与编写2部高校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教材;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承担多项国家自然基金等国家课题。兼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会头颈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头颈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副秘书长,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理事及无喉者康复专业委员会秘书长,中国医疗保健促进会常务理事。任《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国际外科学》《国际耳鼻咽喉科学》等杂志编委。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篇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总论
第一章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用检查设备
第一节 一般检查设备
第二节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综合诊疗台
第三节 内镜检查
第四节 其他专科检查设备
第二章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医学影像学检查
第一节 X线检查
第二节 CT检查
第三节 MRI检查
第四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
第三章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用药物
第一节 耳部常用药
第二节 鼻部常用药
第三节 咽喉部常用药
第四章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常用治疗技术
第一节 激光治疗
第二节 冷冻治疗
第三节 微波治疗
第四节 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治疗
第五章 机器人手术系统及影像导航技术在耳鼻咽喉颅底外科的应用
视频1 达芬奇机器人经口舌根癌切除术
第二篇 耳科学
第六章 耳应用解剖及生理学概述
第一节 耳应用解剖
一、外耳
二、中耳
三、内耳
第二节 耳生理学
一、听觉生理
二、平衡生理
第七章 耳症状学及检查方法
第一节 耳常见症状
第二节 耳检查方法
第八章 耳部常见疾病
第一节 先天性耳畸形
一、先天性耳廓畸形
二、先天性外耳道畸形与中耳畸形
三、先天性内耳畸形
四、先天性耳前瘘管
第二节 耳外伤
一、外耳外伤
二、鼓膜外伤
三、颞骨骨折
第三节 外耳疾病
一、外耳道疖
二、外耳道胆脂瘤
第四节 中耳疾病
一、分泌性中耳炎
二、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三、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视频2 鼓室成形术(夹层法)
视频3 鼓室成形术(内植法)
四、中耳胆脂瘤
视频4 乳突根治术
五、中耳炎后遗症
第五节 耳硬化
视频5 激光镫骨切除、底板造孔、人工听骨(PISTON)植入术
第六节 面神经疾病
一、面神经的解剖
二、周围性面瘫的诊断
视频6 乳突进路面神经减压术
三、常见的周围性面瘫疾病
第七节 颞骨恶性肿瘤
第八节 植入式人工听觉装置
一、骨锚式助听器
二、振动声桥
三、人工耳蜗
视频7 人工耳蜗植入术
四、骨桥
五、植入式骨导助听系统
六、听觉脑干植入系统
七、听觉中脑植入系统
第九节 突发性聋
第十节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第十一节 梅尼埃病
第十二节 听神经瘤
视频8 经迷路进路听神经瘤切除术
第十三节 遗传性聋基因诊断及产前诊断
第十四节 新生儿听力筛查
第十五节 助听器
……
第三篇 鼻科学
第四篇 咽科学
第五篇 喉科学
第六篇 气管食管科学
第七篇 头颈外科学
第八篇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特殊疾病
参考文献
附录
前言/序言
随着时代的进步,影像和内镜技术及新材料被广泛应用。医学影像学迅猛发展,三维图像、仿真内镜、实时动态图像已愈加逼真,越来越接近解剖学的3D高清晰图像;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使遗传性聋等遗传性疾病的诊治有了长足的发展;多种植入式人工助听装置逐步应用于临床;还有不断发展的能反映组织和器官功能信息和分子信息新技术,临床大数据的广泛应用,都对本学科精准医疗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上述成就使我们萌发了编写本书的强烈愿望。
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始终遵循“五性”(思想性、科学性、先进性、启发性、实用性)和“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的原则,努力从专业角度拓展、提高临床医师的基本功。我们参阅了国内外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的经典教材和文献,努力使本书做到结构清晰,图文并茂(配有图片300余张),言简意赅,更好地体现时代特色。尽管我们力求完美,但是由于水平和时间有限,书中纰漏和瑕疵在所难免,敬请各位领导、同仁批评指正。
本书编者均是来自临床、教学、科研一线的专家和学者,编写工作在百忙之中悉心完成,还有英国巴斯管理学院硕士牟雪菲、北京大学航空航天专业研究生袁越对本书文字核对、图片编辑做了细致工作。在此,对在本书编写过程中付出艰辛努力的全体同仁深表感谢。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疑难病例解析与个体化治疗策略》 内容简介: 本书旨在为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提供一个深入探讨疑难病例、优化个体化治疗方案的专业平台。我们深知,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涉及的疾病谱广泛,病情复杂多样,且患者的个体差异显著,因此,标准化、模板化的诊疗模式往往难以完全适应所有临床场景。本书聚焦于那些棘手、少见或诊断治疗过程中充满挑战的病例,通过详实的案例分析、前沿的循证医学证据以及富有经验的专家解读,帮助读者提升对复杂病情的认知水平,掌握更精细化的诊断技巧,并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最适宜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本书并非一本包罗万象的教科书,而是对现有诊疗指南和常规方法的补充与深化。我们选取了耳鼻咽喉头颈外科领域内具有代表性的疑难病例,涵盖了鼻科学、咽喉科学、耳科学、头颈肿瘤学以及小儿耳鼻咽喉科学等多个分支。每个病例都经过精心的挑选和设计,力求反映临床实践中的真实困境和解决之道。 在鼻科学部分, 我们将深入探讨复杂鼻部疾病的诊疗。例如,慢性鼻窦炎的复发与难治性问题,不仅涉及感染因素,更与鼻腔解剖结构异常、免疫反应异常、真菌感染以及生物膜形成等多种复杂机制相关。本书将通过具体病例,解析如何进行精准的鼻内镜及影像学评估,区分不同病因,并针对性地选择药物治疗(如新型抗生素、生物制剂、鼻腔冲洗的优化方案)或手术治疗(如精准导航下的功能性鼻内镜手术,针对不同解剖变异的手术技巧)。此外,鼻腔鼻窦肿瘤的早期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多学科协作下的治疗规划也将是重点。我们将讨论如何识别影像学上的细微征象,如何结合病理学特征进行精准分型,以及如何根据肿瘤的侵犯范围、分期和患者全身状况,制定个体化的手术、放疗、化疗或靶向治疗方案,并关注术后功能重建与美学修复。过敏性鼻炎的顽固性病例,我们将探讨免疫疗法(皮下注射、舌下含服)的适应证、禁忌证、疗效评估以及潜在的副作用管理。外伤性鼻畸形和鼻部缺损的修复,也将通过详实的案例,展示各种皮瓣、植皮、假体植入等重建技术,强调功能与形态的统一。 在咽喉科学部分, 我们将聚焦于那些诊断困难或治疗棘手的咽喉疾病。如慢性咽炎的反复发作,分析其与胃食管反流、鼻后滴漏、情绪心理、环境因素等的关联,并提供综合性的管理方案,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药物选择、心理疏导等。嗓音疾病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将详细解析声带小结、声带息肉、声带麻痹、喉室息肉等常见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并通过音视频分析,指导临床医生进行准确的诊断。针对性地介绍手术治疗(如显微喉镜下声带病变切除)和嗓音康复训练的配合。喉部肿瘤,尤其是早期喉癌的喉显微外科保喉治疗,我们将通过详细的手术录像回放和专家解说,展示如何进行精准切除,保留喉功能,以及术后随访和管理。吞咽障碍的诊断和治疗也是本书的重要内容,我们将通过对吞咽造影(VFSS)或纤维内镜吞咽功能评估(FEES)的解读,分析不同类型的吞咽障碍,并提供针对性的吞咽训练、饮食调整或手术干预建议。喉部异物卡喉的急救处理和取出技巧,特别是那些难以定位或取出的小而尖锐的异物,我们将提供详细的步骤和注意事项。 在耳科学部分, 本书将深入探讨各种复杂性耳部疾病。眩晕是一类常见的、但诊断治疗颇具挑战的疾病。我们将从前庭功能检查的解读入手,详细分析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各种类型(如后半规管、前半规管、侧半规管BPPV)的诊断与复位手法,并重点关注复发性BPPV和非典型BPPV的诊疗。梅尼埃病的发作期管理、间歇期治疗以及难治性梅尼埃病的进一步处理,我们将结合听力学、前庭功能检查及影像学资料,提供个体化的药物选择和手术(如内淋巴囊减压术、前庭神经切断术)的适应证。突发性耳聋的治疗,我们将强调早期诊断和及时干预的重要性,并针对不同类型和程度的突聋,讨论激素冲击疗法、药物治疗(如神经营养因子、血管扩张剂、高压氧治疗)的疗效和局限性。慢性中耳炎及其并发症,如胆脂瘤型中耳炎、鼓室硬化症、面神经瘫痪等,我们将通过中耳炎手术(如鼓室成形术)的案例,展示不同术式的选择和技巧,以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听力障碍的助听器验配和人工耳蜗植入的适应证选择,我们将基于患者的听力损失类型、程度、言语识别能力以及生活需求,提供详实的评估和指导。 在头颈肿瘤学部分, 这是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最具挑战性的领域之一。本书将聚焦于各种头颈部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我们将深入分析不同部位(如口咽、鼻咽、喉、下咽、甲状腺、腮腺等)肿瘤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病理分型、影像学诊断(CT、MRI、PET-CT)以及分期标准。对于可切除的头颈部肿瘤,我们将通过详细的手术视频和图解,展示各种根治性手术(如喉全切除术、全喉咽切除术、根治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操作技巧,并重点介绍各种头颈部组织缺损的修复技术,包括游离皮瓣、肌皮瓣、复合组织瓣等,强调功能重建与美容效果的协同。对于晚期或转移性肿瘤,我们将探讨化疗、放疗(包括近距离放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应用,以及多学科团队(MDT)在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中的核心作用。我们将详细讨论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毒副作用以及如何进行监测和管理。头颈部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是临床上的一个难题,本书将探讨复发性肿瘤的评估、治疗选择以及姑息治疗和支持治疗的重要性。 在小儿耳鼻咽喉科学部分, 我们将关注儿童特有的耳鼻咽喉疾病。如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和分泌性中耳炎,我们将讨论鼓膜置管术的适应证、术式及术后管理。扁桃体肥大和腺样体肥大导致的气道梗阻和睡眠呼吸暂停,我们将分析手术(扁桃体切除术、腺样体切除术)的适应证,并介绍微创技术。先天性喉软化症、喉喘鸣的诊断与治疗,我们将结合呼吸音的特点和喉镜检查,提供非手术或手术干预的建议。儿童鼾症的评估和处理,我们将强调其与腺样体肥大、扁桃体肥大、过敏性鼻炎等因素的关联,并提供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先天性耳部畸形(如小耳、耳前瘘管)的修复,我们将展示各种整形手术技术。 本书的特色与价值: 1. 疑难病例导向: 严格筛选临床上真正棘手的病例,避免泛泛而谈,聚焦解决实际问题。 2. 多学科协作视角: 强调肿瘤等复杂疾病需要多学科团队(MDT)的共同诊疗,并体现各学科之间的协作流程。 3. 精准的影像解读: 结合最新的影像学技术,详细解读各类影像学资料,指导精准诊断。 4. 个体化治疗策略: 强调“千人千面”的诊疗理念,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年龄、性别、基础疾病、经济状况、意愿等)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5. 前沿的循证医学证据: 引用最新的临床研究和指南,为临床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6. 手术技巧的精细化展示: 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生动展示复杂手术的操作细节和要点。 7. 并发症管理与预防: 关注治疗过程中的潜在风险,提供详细的并发症预防与处理方案。 8. 人文关怀的体现: 在疾病诊疗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强调人文关怀在医疗过程中的重要性。 本书适合于各级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进修医师、规培医师,以及相关学科的临床研究人员。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将能够: 提升对复杂耳鼻咽喉头颈外科疾病的认识深度。 掌握更精准、更细致的诊断方法。 学会如何根据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最优化的治疗方案。 了解并掌握各类复杂手术的操作技巧和管理要点。 熟悉最新的诊疗指南和循证医学进展。 更好地应对临床实践中的各种挑战,为患者提供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本书是一本实用性强、指导性高的临床工具书,将成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生在面对疑难病例时的有力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