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4-11-24
怎样做好观察记录并保证观察记录的时间?
怎样通过观察记录评价儿童?
怎样在课程设计中有效运用观察记录信息?
观察者怎样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
读过本书以后,你不会再认为自己想观察而没时间,也不会再认为自己缺乏观察能力,而是会自信地说:“儿童观察记录工作是辛苦的,但却是很值得做的!”
观察是幼儿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要素。特别是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颁布后,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变得更加重要。
本书围绕幼儿教师“想观察而没时间、不会观察”的问题,主要解决观察实施的可行性问题,全面阐述幼儿教师在观察儿童后应该做什么和怎么做,详细介绍幼儿教师观察儿童的方法并据此设计课程、组织教学和评价的方法和思路,同时提出将观察儿童与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相结合的具体策略。
全书内容语言通俗,内容具体,提供的诸多真实、具有参考价值的观察案例,实践性强,可供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参考。
这本书针对教师们“想要观察而没时间、不会观察”而写,我觉得很值得一看。幼儿教师对于幼儿成长档案、为教学服务的评价等评价方法很感兴趣,也认同其价值,但因为时间原因、班额原因、不会观察的原因等而无法真正付诸实施,这本书在上述方面对幼儿教师予以引导和启发,所以它是幼儿教师目前很需要的。这本书提供的观察表格和技巧也是非常重要的,它注重操作性,例如怎样在教学中实施观察、怎样通过观察评价儿童的发展、怎样根据评价信息设计课程等,这些内容都很实用,也很有操作性。
——读者评论
致谢
前言
第一章 为什么观察儿童?
第二章 怎样把观察记录与儿童早期学习标准以及问责联系起来?
第三章 怎样做好观察记录?
第四章 怎样能够保证观察记录的时间?
第五章 怎样通过观察记录评价儿童?
第六章 怎样与家长分享观察记录和评价信息?
第七章 怎样在课程设计中有效运用观察记录信息?
第八章 怎样建立儿童成长档案?
第九章 观察者怎样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附录1 可供反思的观察记录
附录2 各种表格
附录3 关于评价的参考资源
附录4 评价专用术语
参考文献
译者序
儿童观察与评价是近20年来我国学前教育政策、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共同关注的焦点问题。在政策层面,国家通过《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多次强调有效的观察是教师的必备专业能力和首要职责,是了解儿童行为表现及发展变化、设计与实施幼儿园课程的重要依据。在理论研究层面,对观察的关注与探究既遵循政策倡导,又具有前瞻性。自21世纪初“评价为教学服务”的思想引进我国至今,对与儿童观察与评价密切相关的动态评价、多元智能评价、高瞻课程(High/Scope)的儿童发展评价(COR)、瑞吉欧儿童观察式评价、搭建桥梁(Bridging)、学习故事等评价模式及工具的介绍与评析成果颇丰,在儿童观察与评价的模式、路径、方法等方面形成了将其应用于我国学前教育实践的基本认识。在实践层面,各地幼儿园对各种儿童观察技术一直抱有高涨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任何一种被政府倡导或学术界推崇的观察技术在幼儿园都不乏拥趸者。三方的共同愿景是,期望教师将视线从自身的“教”转向儿童正在发生的主动学习上,发现满怀学习渴望、具有无限潜能且“能干”的儿童,以便为其早期学习与发展提供有效支持。
但令人惋惜的是,由于欠缺对先进的儿童观察技术进行本土适宜性的深刻反思,所以儿童观察与评价模式及工具的有益使用经验并未在实践中留下太明显的痕迹,实践效果也常常差强人意:为了观察而观察;频繁更换观察工具而不思考其对本园儿童及课程发展的适宜性;观察记录无法具体说明儿童的学习与发展表现,无法解释儿童个体发展的独特性,无法准确解读儿童学习与发展表现背后的发展需要,无法为儿童的学习与发展、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改进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等。不少幼儿园仍在努力寻找便捷又高效的观察工具,寄希望于通过它们进行短、平、快的儿童观察工作。然而,凡是与高质量的儿童学习与发展评价相联系的观察技术,都非常强调儿童学习与发展的真实性、情境性,都要求其必须与特定的儿童学习与发展任务相联系,这就对幼儿教师因时、因人、因地制宜地运用观察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本书是基于美国各州在儿童早期学习标准出台后制定的问责机制及新版《发展适宜性实践》的内容与建议,是2005年第1版内容的修订版。其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首先,在行为层面证实了高质量的儿童观察记录实施的可行性。儿童观察是一项对教师的创造性有较高要求的研究工作,而不只是幼儿园的一种事务性工作。创造性的发挥,需要教师有足够的时间去践行和思考。本书正是为广大“想要观察而没时间且不会观察”的教师而写,致力于“提供一套全面、易操作、有助于把观察记录付诸实施的切实可行的方案”。国内的大量调研发现,没有时间和精力做观察始终是一线教师面临的最大困难,它导致了“我们知道儿童观察重要,但是我们做不到”的状况出现,致使儿童观察无法真正发挥其帮助教师有效了解、评价和促进儿童发展的重要作用。本书针对儿童观察的时间与记录方式的选择给出了具体、详细的建议,帮助教师解决在与儿童相处的忙碌一天中如何有效地开展这两项工作,通过呈现作为“亲历者”的教师的观点和想法,说明高质量的儿童观察记录是可以在教师的日常工作中得以落实的。
其次,在儿童观察与儿童发展评价、课程设计之间建立联结。教育学视野中的儿童观察是一个既看又想的过程(肖湘宁、周亚君,2012)。如果仅仅将儿童观察视为一项单纯的技术性工作,割裂其与儿童发展评价、课程设计之间的联结,则无法获知有关儿童发展状况的动态信息,亦无法站在教育者的立场对其做出适宜、有效的回应。联结断裂现象的存在,可以说是近20年来我国儿童观察研究欣欣向荣而观察实践效果改观甚微的重要原因。对此,本书尝试从三个方面建立联结。
一是在儿童观察与儿童发展评价工具之间建立联结。本书以综合性、融合性的视角解读儿童的行为表现。书中多处对观察记录的分析,都结合了当前国际儿童观察与评价主流工具所代表的核心思想,如高瞻课程儿童观察记录表、作品取样系统、儿童早期学习等级评定量表等,意在尽可能全面地对观察记录的儿童行为表现进行科学理解和准确解读。
二是在儿童观察与儿童早期学习标准之间建立联结。对儿童学习与发展行为表现所反映的发展需求、水平和特点等进行准确解读,即“读懂儿童”是儿童观察工作的难点和关键,也是影响儿童观察能否与具有针对性的课程设计之间建立有效联结的决定性因素。美国搭建桥梁强调对儿童在特定学习任务中的表现进行准确解读,以达成在儿童发展评价和课程、教学之间搭建桥梁的目的;新西兰学习故事强调儿童学习评价应该对学习故事所反映的儿童发展需求进行准确识别。本书则结合美国州一级的儿童早期学习标准,对观察记录的儿童行为表现做全面、深入的解读。这一做法对当前我国正在开展的以《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为参照来观察、解读儿童行为的实践探索具有很强的借鉴意义。
三是在儿童观察与幼儿园课程设计之间建立联结。本书强调,基于儿童观察记录的课程设计过程是评价与课程共生共长的过程,这一过程是循环往复、不断向前的。对此,在基于观察记录所获得的儿童发展信息进行有效的幼儿园课程设计方面,本书给予了全面、具体的操作性建议,从对儿童文化背景的反思入手,深入探讨如何根据观察结果为个别儿童和群体儿童制订课程计划,以达成促进儿童持续发展的目的。
再次,将儿童观察视为一项系统性技术进行全面阐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运用科学的观察技术来做好儿童观察工作?一直以来,对国外优秀儿童观察技术的借鉴与思考是我国儿童观察研究领域的热点。研究者们从国外优秀的儿童观察技术及其实践中提炼了诸多有益经验,在国内实践中加以应用并积极反思。这些及时有益的探索为提升我国教师的儿童观察技术、有效评价儿童发展水平以及设计有针对性的课程都具有借鉴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对于某项观察技术精细而深入的研究虽有助于揭示儿童观察的某些真相,但却无法获得对儿童观察的全貌性认识。本书结合多则翔实的儿童观察记录和多名教师开展儿童观察工作的亲身体验,对为什么观察儿童、怎样做好观察记录、怎样利用观察结果评价儿童发展和设计课程、怎样与家长分享观察记录和评价信息、怎样以观察为基础为每名儿童建立儿童成长档案、教师作为观察者如何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等进行了全面系统、深入浅出的阐释,为我们勾画出一幅如何做好儿童观察以有效评价儿童发展和设计课程的完整图景。因此,无论教师选择从哪里开始,我们都希望教师最后能够完整地阅读本书,系统了解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的关系。
最后,强调通过反复练习和持续反思,将观察技术“为我所用”。用好儿童观察技术这把“利器”,有助于深入了解每名儿童,能够有效把握其发展变化的轨迹并为之设计个性化课程。欲达此目的,必须持续不断地练习,从而使先进的观察技术为我所用,帮助我们找到打开儿童世界的正确方式,进而通过适宜的课程和有效的教学创造“适合儿童生长的世界”。正如作者曾提到的,“儿童观察记录并没有一个对的时间,也没有一个完美的方法……要成功地找到最适宜的记录方式,必须通过不断的试验,然后反思,以获知哪一种记录方式对自己来说是最有效的”。同时,反复练习和持续反思有助于将凝结着教师作为观察者的个性特点、教育和文化背景、具有个性化生活经验的观察风格逐渐固化下来,以促进观察者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
没有思想的技术不可能走得太远,也很快会被新技术所取代。表面上,本书与绝大多数有关儿童观察和评价的著作并无二致,但深究其背后的指导思想则会发现,每一项观察技术的运用、每一种评价工具的甄选,都是在特定评价思想和课程设计思想的指引下完成的,从而为在儿童观察与儿童发展评价、课程设计之间建立联结奠定思想基础。
教育者要发现每一名儿童的力量,激发每一名儿童的“原力觉醒”。要从根本上改变“有教无学”的积弊,就必须将视角重新转向儿童,关注并研究儿童,观察记录儿童的行为表现以及发展变化,准确解读其行为背后的
“深义”,进而在幼儿园课程和教学领域提供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支持。窃以为,也许这才是很多幼儿园追求的园本课程特色的生长点,也是有中国特色的幼儿园课程的生长点。
回到本文最初提到的共同愿景上,对该书的理解与运用仍须我们在领会其思想精髓、掌握其技术要义的基础上对其本土适用性进行深刻反思,充分发挥我们的实践智慧,进行持续不断地实践和反思,使其为我们所用。
全书由本人翻译完成并进行统稿。和本书的作者们一样,衷心希望在听到有教师抱怨“没有时间观察”时,作为践行者的你能够以一个专业儿童观察者的角色回答:“是的,儿童观察记录是艰苦的,但却是值得做的!我会花时间在这上面,因为我很清楚,自己通过观察记录是可以非常清楚地了解儿童!”
是为译者序。
梁慧娟
2017年5月于天津
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小巧、简单的活动,蛮有幼儿特点
评分物流很快。
评分质量不错,还在阅读中。送货很快
评分纸张、印刷和排版都很不错
评分很喜欢的书籍,2018年给自己的精神食粮。
评分?好
评分一本很有实用性的指导用书,值得深度阅读
评分以科学活动来开展主题探究活动,很新颖。
评分适合科学区的玩具
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