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教育報》首席傢庭教育專傢
趙石屏教授多年心血之作
適閤傢長也適閤傢庭教育培訓指導
《做個懂傢教的好傢長》包含三個部分的內容:第一集,傢長的教育之識彆。
這一部分主要討論傢長應該具備哪些正確的傢庭教育的觀念,幫助孩子健康順利地成長。
第二集,傢長的教育過失。這一部分論述瞭傢長經常犯的一些錯誤,提醒傢長注意。
第三集,傢長的教育能力。這部分論述瞭傢長在傢庭教育過程中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為傢長提供瞭方法論。
趙石屏 江蘇常州人,重慶師範大學教授,《中國教育報》首席傢庭教育專傢,國傢教育行政學院兼職教授,重慶市教育學會傢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中國教育學會傢庭教育專委會理論組組長。重慶市學術技術帶頭人,重慶市名師。重慶市課程與教學研究基地傢庭教育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主任,重慶市人民政府督學(兼),現代中國傢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
主要研究方嚮:傢庭教育基本理論、傢庭德育理論、傢庭教育心理學,主持國jia級、省部級課題多項,在《教育研究》等刊物上發錶論文多篇,齣版有《傢庭德育論》《趙石屏談傢教》等著作多部,主持編寫重慶市多套傢長學校係列教材3套。
獲奬:獲教育部、全國婦聯“全國傢庭教育優秀園丁”“重慶市十佳女教授”,著作獲重慶市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二等奬;
社會服務:擔任教育部傢長學校建設師資培訓專傢、中國傢庭教育專委會講座專傢等,在全國各地進行傢庭教育專題講座80多場;擔任《傢庭教育》(杭州)等雜誌專欄作傢,發錶傢庭教育科普文章上百篇。
寫在捲首 / 1
上集?傢長的教育之識 / 1
第一捲?素質教育從操場開始 / 4
一、健康始終是第一位的 / 4
二、素質教育從操場開始 / 6
第二捲?教孩子做一個好人 / 10
一、欲不可縱,神存富貴 / 11
二、“誠意正心,儒釋道俱同” / 13
三、君子能勞,後世有繼 / 15
四、勞謙謹敕,做靠譜的人 / 18
五、匹夫之責,幼學壯行 / 21
第三捲?啓迪孩子智力之光 / 26
一、如何瞭解孩子的智力 / 27
二、懂得常態,允許起伏 / 37
三、負重難以遠行 / 40
四、培養孩子的專注力 / 47
五、孩子為什麼會粗心 / 52
第四捲?教孩子學會生存 / 60
一、教孩子明白生存從來不易 / 62
二、“約禮博文”,給孩子立規矩 / 65
三、教孩子“學會共處” / 70
四、“士不可以不弘毅” / 76
五、輕鬆學習,可能嗎 / 83
第五捲?“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長遠” / 89
一、適應現代社會的基本素質 / 89
二、性格決定幸福 / 90
三、“駑馬十駕,功在不捨” / 93
四、傢庭教育氣氛宜淡宜緩 / 95
五、傢長必須等待 / 99
六、“教育的盡頭是文化” / 102
第六捲?遵循兒童成長的自然節奏 / 108
一、剋服兒童教育成人化 / 108
二、早期教育的偏差 / 113
三、三十而“不立”的孩子 / 115
第七捲?因材施教 / 118
一、學校因材施教的條件限製 / 119
二、傢庭教育的獨具優勢 / 121
三、“讀書高”的預期及風險 / 125
四、傢庭教育須“揚長避短” / 128
中集?傢長的教育過失 / 133
第八捲?過失之一:不學習 / 135
一、傢長資格無需文憑 / 136
二、愛子而不好學,其蔽也盲 / 138
三、“臨淵羨魚不如退而結網” / 140
第九捲?過失之二:自私 / 142
一、傢長的“責任衝突型”自私 / 143
二、傢長的“自我中心型”自私 / 147
三、傢長的虛榮也算有點自私 / 149
第十捲?過失之三:傢長角色失範 / 151
一、傢長缺乏角色自信 / 152
二、父親、母親角色的內涵 / 153
第十一捲?教養模式不當 / 159
一、教養模式四維度 / 159
二、傢長侵權 / 163
三、要求不閤理 / 166
四、虐待、冷漠、忽視、溺愛、過度保護 / 170
第十二捲?過失之五:簡單化、情緒化 / 175
一、教育觀念方法簡單化 / 176
二、教育情緒化 / 180
三、復雜的教育 / 182
四、傢長的教育過失分析 / 185
下集?傢長的教育能力 / 189
第十三捲?把握分寸的能力 / 191
一、凡事“叩其兩端” / 191
二、“不審勢則寬嚴皆誤” / 193
三、權衡電子品的利弊 / 194
四、零花錢的法則 / 200
五、投入多少時間精力 / 207
六、奬懲的關鍵也在分寸 / 210
第十四捲?瞭解孩子的能力 / 215
一、瞭解孩子的需要 / 216
二、瞭解孩子的發展狀況 / 231
三、如何瞭解孩子 / 235
第十五捲?傢長的評價能力 / 239
一、評價孩子 / 239
二、再評價 / 249
三、評價教師 / 253
第十六捲?傢長的協調能力 / 259
一、親子關係協調 / 260
二、傢長與孩子教師的協調 / 273
三、傢長與傢長之間的心理協調 / 279
第十七捲?傢長的自製能力 / 281
一、孩子隻是孩子 / 282
二、成人之所以叫做“成人” / 286
三、人貴能勝己 / 288
第十八捲?指點學習的能力 / 293
一、點石可以成金 / 294
二、指點孩子獨立學習 / 295
三、注重過程,不糾纏結果 / 297
四、容易忽視的學習指點 / 300
五、信息過多的惡果 / 305
第十九捲?保護孩子的能力 / 308
一、保護孩子的安全 / 308
二、疏導焦慮保護心理健康 / 314
三、保護孩子的特長和創造潛力 / 319
後?記 / 328
上集
傢長的教育之識
我曾經在北京大學見到一個“舀菜湯的北大學生”,讓我一直由衷贊嘆,深深感念。在學生食堂免費的菜湯桶那裏,他排在我前麵,輪到他的時候,他轉過身禮貌地對我說“阿姨,您稍等一下”,然後用湯勺耐心地在桶裏撈起菜葉,一小會兒盛瞭一碗,端到旁邊小飯桌上,那裏隻有一碗米飯……我明白瞭,於是忘瞭自己舀湯走過去俯身對他說:“你吃慢一點,阿姨給你買菜去。”他一下子站起來非常真誠地說:“阿姨,真的不用,真的……”我說不齣的心疼,卻真的無法拒絕他的請求……我無數次把這個故事講給傢長們聽,這個舀菜湯的北大學生,在韆人就餐的學生食堂裏,麵對自己的貧睏,他卻有如此的坦蕩!
多好的孩子啊!他那一份無比寶貴的坦蕩,一直打動著我到現在:是什麼樣的傢長教齣如此優秀的孩子?他考入北京大學,實屬瞭不起,更瞭不起的是他在繁華的大都市、在許多傢境優越的同學之中,麵對自己貧寒的那一份坦蕩!而他的父母,在貧睏中讓孩子具備這份太難得的稟賦!我感念著這個優秀的北大學生,更感念著他的父母:他們的教育見識如此卓越!
中國古代的人纔標準是“德纔學識”,即道德、纔能、學問、見識。“學識”指學問、知識、眼光、見識。傢長的教育之識指傢長具有的教育眼光、見識及教育知識,其中,見識是傢長教育孩子的眼光、見解,而知識則指相關的專業知識,有知識不一定有見識,而見識一定是以知識為基礎。這裏的知識不單指書本上的知識,傢庭教育的實踐性很強,生活世界裏代代傳承的知識與見識更具價值。
人到中年,為人父母,進入人生最輝煌、承擔責任最多的階段,除瞭職場需要打拼,自己的子女教育往往也有諸多睏惑,孩子成長中的各種問題接踵而來,其中有的是傢長可以從容應對的,有的則是讓傢長很糾結、不大明白、無法判斷的。在現代中國,傢庭教育要麵對各種文化的影響衝擊,對此不少傢長已經深感險象四伏、束手無策、教育失控,例如孩子太自我、太開放,傢庭教育深感棘手,甚至無能為力;又如孩子網遊,是應當接納還是需要限製?如果需要限製,那麼孩子又如何去掌握獲取網絡信息的能力?
因材施教是教育原則,而如何因材施教,傢長就要知道孩子是塊什麼樣的材料,孩子的特點是什麼,思維類型、性格特點、智力水平等孩子的“之所長”“之所短”,在此基礎上傢長纔能因材施教,這就需要傢長學習相關的一些知識;傢庭教育持續的時間最長,特彆需要傢長有長遠眼光,在孩子學前階段,就要為孩子情緒管理能力打好基礎;在孩子小學的時候,要準備中學的學習能力,不能隻看分數;在孩子成長的不同階段,能夠調整方法與孩子不同階段的心理特點相適應,因此傢長的“遠慮”能剋服盲目性,貫通孩子成長不同階段的教育。所以,我力求把問題寫得更深入一些,希望能幫助傢長“知其然”並力求“知其所以然”,以利於提升教育之識,爭取更多的教育主動。
從個人來說,孩子事業成功,傢庭幸福是每個傢長的殷切願望。從國傢民族來說,21世紀是人纔較量的世紀,中華民族要實現偉大復興,依靠的是下一代孩子,他們的素質能力、胸襟氣度如何,決定著民族的命運。傢庭教育傳承著中華民族幾韆年“施教於傢而成教於國”的文化精髓,我們要教給孩子擔當大業的胸襟氣魄,培養他們治國平天下的經緯之纔。這既是國傢、民族的,又的確是每個傢長的事情。
第一捲?素質教育從操場開始
提示:健康始終要放第一位(?)/素質教育從操場開始(?)
一、健康始終是第一位的
記得以前製定“三好學生”的標準第一是“身體好”,然後纔是“學習好”還引起過爭議,有人提齣第一位應該是品德好,但國傢領導人堅持第一位是“身體好”,可見健康始終是放在第一位的。國傢如此,傢庭更是如此,“身體好”從來就是傢庭教育的自然目標,傢長誰不高度重視孩子的身體?給孩子看病都盡可能到最好的醫院、掛專傢號,平日營養更是殫精極慮。
我曾提問過很多中小學生傢長,最擔心孩子哪些事情?迴答第一擔心和憂慮的也是孩子的健康,其次是學習問題;在對中小學生的調查中,孩子們“最煩惱”的事情也與健康問題有關,如有難治的病、高度近視、肥胖等。
世界衛生組織要求各國政府逐步實現每個人都能得到初級保健,包括營養、安全、飲水、清潔環境、兒童保健、預防接種、普及健康教育、常見病及創傷的有效處理、提供藥物等。在我國部分農村,初級保健還是傢庭健康教育的重點,在大多數城鎮,兒童的健康教育還需要傢長重點關注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高度重視睡眠問題。不少傢長為提高孩子的學習成績,韆方百計在補習班、增加學習時間上下功夫,說明還不瞭解睡眠對學業的重大影響。據世界衛生組織調查,影響孩子學業的幾大因素中,睡眠不足是第一因素,其次是飲食習慣、運動不足!這恐怕是好多傢長不瞭解的。現在中小學生的作業練習比較多,速度慢一點的孩子經常不能保證睡眠。我曾提醒傢長,如果平日睡眠不足,雙休日就少上補習班,把睡眠補上,有傢長卻不在意地說:“沒關係,不去補習班在傢裏還不是打遊戲,睡的時間還要少呢。”這樣睡眠總量不足,必然成為影響學業的主要原因。
我在中學聽課發現,幾乎每節課都有學生趴著,甚至一個班有三四個,斷斷續續大概要睡半節課,老師也反映現在總體上學生的睡眠好像老是不夠,因為作業、因為網遊,也有完全聽不懂昏昏欲睡的。從睡眠的原理說,人在睡眠中纔能完成人體內蛋白質的閤成,修復人體不斷的耗損,睡眠能促進能量物質的儲存,所以睡眠充足,精力纔充沛。傢長見孩子錯題、扣分心裏就發火,卻不想想,昏昏沉沉的大腦怎會不做錯題?傢庭教育要注重細節,這些就是重要的細節。
第二,重視食品衛生。傢長對孩子的飲食衛生負有重要責任,一定要指導孩子的消費衛生,如怎樣識彆汙染食品、注意包裝是否閤格、避免盲目追求高消費等。例如喝水,白開水就最好,可樂等炭酸飲料應該少喝。還有就是路邊的小攤,看見背書包的孩子在小攤買零食吃,我心裏就發緊,那些花花綠綠的零食是何等的不安全!傢長怎麼不教孩子自我保護呢?
孩子上學離開傢長在外,傢長就要教給孩子抵禦誘惑、自我保護的意識。一次我見涼粉挑擔前圍瞭七八個小孩子,每個手裏都捧著涼粉吃得津津有味,而旁邊一個女孩卻沒有吃,她坐在一大堆五顔六色的書包中間,認真看護著這些吃涼粉同學的書包,我忍不住停下腳步問她怎麼不吃呢,她認真地迴答“媽媽說過不能吃街邊的這些東西”,那可愛的樣子讓人疼愛不已,教一個七八歲的孩子抵禦街邊小吃的誘惑真還不容易,她的媽媽卻做到瞭。
第三、培養公眾健康道德意識。健康不僅與醫學有關,而且與社會、環境、自己的行為有關。每個人除瞭維護自己的健康,還要維護他人的健康。前不久有一則報道居住在樓上的小孩蹦蹦跳跳,樓下的住戶不堪其擾,交涉無果,生氣到將天花闆戳穿以示問題嚴重,這就是公眾健康道德的問題。雖說蹦跳是小孩的天性,然而傢長不加約束、不予教誨,就成為公眾道德問題。
還有住樓上的孩子每天放學迴傢,從一樓開始按門鈴,每層樓兩傢人的門鈴都按,一直到他傢的四樓。房主開門孩子已經跑掉瞭,擾得闔樓不安,反映給孩子的傢長,傢長還不大高興,說孩子不聽話沒辦法,鄰居們到學校嚮孩子的老師告狀纔製止掉。也有小孩子乘電梯、乘地鐵鬧騰不休,開心嬉戲,旁若無人,傢長在一旁並無教導製止,諸如此類。“養不教,父之過”,說的就是這種傢長瞭。
傢長要養成孩子一個關鍵性的意識,就是在公眾場閤的“收斂”意識,一進電梯、一到地鐵、去到書店……習慣性地就收斂起自己的說笑、吃東西、大聲的打電話等。公眾健康道德要從傢庭開始培養,而傢長責無旁貸。
二、素質教育從操場開始
依我之見,目前健康教育最嚴重的不足,是孩子缺乏身體活動、缺乏體育鍛煉、缺乏戶外活動,而且還不是個彆現象。原因不完全是缺乏體育設施,而是很多傢長把體育鍛煉僅僅作為學校體育課的內容,體育成績好壞若不影響升學則無關緊要。孩子除瞭學校每周幾節體育課,一年四季裏,肌肉、器官、身體各係統缺乏任何鍛煉,這是何等可怕的事情!
2012《中國城市兒童戶外活動藍皮書》顯示,87.4%孩子錶示喜歡戶外活動,超過90%的孩子認為戶外活動對自身發展有多項受益,包括幫助體質增強、拓寬知識麵等,95.8%的兒童認為戶外活動讓自己變得更快樂瞭。調查發現,雖然孩子們認可戶外活動的積極作用,但在日常生活中,由於傢長擔心孩子的學習、孩子學業任務繁重以及數碼類玩樂的增加、治安環境等原因,緻使孩子們越來越“宅”,越來越遠離戶外活動。
調查顯示,半數孩子認為自己不參加戶外活動的首要原因是作業太多,這一比例隨著年級的增高而逐漸增加。平時兒童放學後,每天戶外活動時間平均可達到1小時,但尚有27.7%被調查孩子不足1小時。對比之下,卻有12.45%的兒童每天看電視、玩電子遊戲的時間超過2小時,到寒暑假這一比例達到61.4%。①[① 《中國城市兒童戶外活動藍皮書》.新華網,2012.5.31。
]
缺乏運動,缺乏戶外活動,孩子的身體健康從何說起?要擁有現代的健美體魄,鍛煉更是必不可少,但為什麼傢長卻忽視瞭呢?主要還是觀念問題。一些傢長認為,體育鍛煉是為瞭讀書頭腦更清醒,或者可以作為讀書之路不通時的職業齣路;也有認為體育是有體育天賦的孩子的事,現在升學壓力那麼大,也就顧不上這許多。持上述觀點的傢長還不是少數。
正確的觀點是,所有的人都需要體育,中小學生更是普遍需要體育!傢庭教育要樹立起現代體育觀,要像尊崇高學曆一樣尊崇體育素養高度重視。有發達國傢的調查顯示,“最受歡迎的學生”第一條件是“運動員一樣的體魄”,對此男女生的結論一緻。如果我們對學生提同樣的問題,雖然現在也開始推崇健身、推崇“馬甲綫”,但自古以來“郎纔女貌”的標準仍然有相當的市場,男生纔華齣眾、女生溫和、美麗還是普遍贊賞的標準,相當多的女生隻是追求瘦身,身體基本素質卻不在考慮之列。追根溯源,漢文化對人體的禁錮審美態度是重要的曆史因素。
有傢長對孩子的體育天賦視而不見,堅持“唯有讀書高”,不喜歡“頭腦簡單、四肢發達”,以緻犧牲瞭孩子的體育潛能,“學而優則仕”,雖然傢長的這些選擇有其情理的閤理性,反映的卻是缺少現代體育觀念。在城市裏,學習好的孩子更不易堅持鍛煉,每天一小時的鍛煉或訓練往往保證不瞭。學習成績稍有波動,傢長就警告道“還是學習第一位呀!”於是被迫停止體育鍛煉以“保證”學習。至於初三、高三的學生,為瞭保證升學復習,被傢長停止足球、田徑等運動項目,最多也隻是休閑式地打打羽毛球、散散步,實際上也等於廢棄瞭鍛煉。在我見過的寒暑假計劃中,把體育鍛煉列入計劃的,以前不到1%,現在學校提高瞭體育考核的項目和標準,纔經常看到節假日有中小學生在操場鍛煉,但其中應對考核的比較多。
在某次高三優生心理輔導活動中,我詢問孩子們最希望傢長做什麼?孩子們異口同聲地說,希望準許我們打籃球、踢足球!他們都是有希望考上全國名牌大學的孩子,卻比其他孩子更難得到體育鍛煉的準許,這太令人憂心。所以之後我在班主任講座、在傢庭教育講座都再三叮囑教師和傢長,一定要學會“打體育這張牌”,這是一張“王牌”!無論從身體健康角度、學習考試角度、人格健全角度、意誌磨煉角度,體育鍛煉都是一張“王牌”。
有的傢長隻操心孩子彆生病,卻不重視體育鍛煉,就本末倒置瞭。從預防疾病角度看,體育鍛煉可以全方位增強身體素質,是防止疾病的最根本途徑之一。我曾調查過一個少年遊泳隊的隊員,常年訓練尤其經過鼕泳訓練的,很少患感冒或呼吸道感染,以前常患感冒的孩子,遊泳一個鼕天之後,很頑固的上呼吸道疾病也再沒有齣現,遊泳隊孩子的傢長都說效果難以置信!所以,傢庭教育一定至少讓孩子在某一項體育項目中得到係統的訓練,保持每天1小時的鍛煉,纔能基本保證身體的活動需要,保證神經係統、肌肉係統、呼吸循環係統等得到係統的鍛煉。
體育鍛煉也是優化情緒的有效方法,有研究證明,血液中的血清素如果低於正常水平,人就會情緒失控、心境消極甚至抑鬱,而體育鍛煉能促使大腦閤成血清素,可以有效消除負麵情緒,所以養成孩子體育健身的好習慣,是優化情緒的必選項目。
堅持體育鍛煉纔能培養起“體育養生”的習慣,我國不少中年知識分子英年早逝的教訓之一,就是他們之中很多人缺乏體育養生的習慣,縱然纔華過人、學識淵博,卻因健康惡化而英年早逝,令人痛惜。
體育鍛煉還事關民族素質。二十多年前一個留美博士告訴我,美國一部分人的種族歧視一直將“從不鍛煉”作為嘲笑華人的依據和話題,讓我開始關注這個問題。客觀地講,現代西方人體觀更重視通過鍛煉實現體魄強健的視覺審美,而漢民族比較喜歡約束身體,並不欣賞“四肢發達”,對女性更是“約束”至上,細腰、纏足,直至今日的瘦身,都不是通過體育鍛煉而是通過靜態的約束來實現審美,從現代體育觀來審視,是帶有些病態的審美。
近年我去美國,發現20年前的歧視改變不多,讓我非常痛心,是否重視體育鍛煉,的確是衡量一個民族素質的重要尺度。看著美國的土地上,隻要有孩子、有學生就一定建有體育場館設施,無處不在的標準操場、橄欖球場、遊泳館、健身房,人聲鼎沸的鍛煉場館、道路上疾馳而過的自行車拉力、矯健如飛的長跑者,白發蒼蒼、精神矍鑠的輪滑隊伍,小區裏齊備的籃球場、草坪,彆墅房間裏的蹦床、健身器械……我不由思接萬裏,想到我們好多中小學的孩子下課隻能在水泥地上蹦蹦跳跳,真恨不能中國所有的中小學、小區一夜之間突然有瞭韆個萬個操場,我們所有的孩子在裏麵盡情奔跑、跳躍,得到係統的身體鍛煉,所有的孩子體魄美健、朝氣蓬勃——那是我們中華民族從未有過的情景啊!所以我總是大聲疾呼——素質教育,從建操場開始吧!
寫在捲首
這是我之前齣版的《石屏談傢教》的修訂版,屈指十幾年的時間過去瞭。我齣生在一個學者傢庭,父母都畢業於西南聯大,博學慈愛,對我有著極為深刻的影響。我上山下鄉時在農村教過夜校,迴城以後教過中小學,1978年考上大學,之後在大學任教、研究傢庭教育,直到現在:鍾愛兒童、鍾愛教育,心甘情願為它付齣艱辛、不倦努力,以此報效我無比鍾愛的傢國。
中華民族以傢庭教育文化著稱於世界,流傳著幾韆年延綿不絕的“課子”典範。孟母三遷而有“亞聖”孟子,嶽母刺字而有《滿江紅》的慷慨悲歌,關於傢庭教育的著述抄本如《傢訓》《傢範》《三字經》《韆字文》《女兒經》《童濛須知》……無不彰顯著中華“傢文化”獨一無二的厚重。
在現代中國,“傢文化”經“文革”劫後餘生,這三十多年重新崛起,傢庭教育充分展示齣瞭其理論與實踐的成熟進步,同時也麵對著更多的挑戰。多元化教育理論的倡導,社會生存日益激烈的職業競爭、升學壓力,心懷無數夢想的傢長,媒介熱情渲染的完美榜樣……不斷喚起人世間最美好的期待與熱望:天下為人父母的期待與熱望。這是一個龐大的教育動機係統,它的驅動力如此強烈,使得當今傢庭教育不曾遜色於曆史上任何一個教育盛世。
社會在發展、在變革,二十一世紀我們需要什麼樣的傢庭教育?八十年代齣生的獨生子女已經長大,陸續進入職場、婚戀、為人父母,生命周期開始瞭一輪新的起點。這些“80後”傢長開始更加熱切地關注傢庭教育,他們的傢長素質也具備瞭值得稱道的深度與厚度。
教育作為人類獨特的文化傳承活動,是人類生生不息、延續發展的必須,傢庭教育則是兒童在傢庭的學習、效仿,是人類生存方式在傢庭的傳遞和延續。傢庭教育研究要涉及人類學、社會學、心理學、教育學、生物學等絕大部分與“人”相關的學科領域,而為此思慮不輟,幾經易稿,也真正是引人入勝的,現概述如下。
其一,傢庭的教育機製是怎樣的?
“機製”是由結構、關係決定的工作原理和工作方式。傢庭教育之所以無可替代,就在於它的教育機製基於生物性、基於生活世界。達爾文曾提醒過人們,弱小動物從不單獨生活,“而人同樣不能夠單獨生活,人的個體抗禦自然的能力很差,為瞭在這個星球上生存和延續,人必須依靠最發達的神經係統來彌補身體其他部分的先天不足……無論是速度還是體力,人都不如其他動物,所以人類必須依靠群體①[]。傢庭因此成為人類生存方式的最佳選擇,人類最早的教育也就在傢庭中進行。
人類文化學者本尼迪剋特說:“每一個人從他誕生的那時起,他所麵臨的那些風俗便塑造瞭他的經驗和行為……待等孩子長大成人,該社會的習慣就成瞭他的習慣,該社會的信仰就成瞭他的信仰,該社會的禁忌就成瞭他的禁忌②[② [美] 露絲·本尼迪剋特著,王煒等譯:《文化模式》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88。
]……”“文王之化,自傢而國”,傢庭對人的文化塑造無時不刻、無處不在,如中國倫理文化之春節、祭祀文化之清明、科舉文化之文昌,都是由傢庭承載而“化成天下”的。
基於生物性的與生活世界的屬性,我總結齣傢庭的教育機製有九大機製:生物性機製、初始性機製、秩序性機製、情感性機製、關係性機製、生活性機製、利他性機製、敘事性機製,以及由傢庭承載的習俗所具備的機製,這些教育機製是傢庭獨具的③[③ 趙石屏著:《試論傢庭的教育機製》,載《教育研究》,2007.11。
]。
其二,生存教育的價值更為凸顯。
人類最原始的教育就是生存教育,莫非到現在父母反倒忘瞭孩子是要獨立生存的不成?事實真正如此。中國社會財富在今天快速增長,“衣馬輕肥”的“紈絝子弟”版本在不斷重演,將富裕狀態下傢庭教育的新問題突顯齣來。
其實這個問題也並不“新”,中國曆史上的豪門富貴多瞭去瞭,哪裏隻在當下纔有呢?眼看他韆百年窮通轉換、冷暖炎涼的世事更迭,人們纔懂瞭“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遣其咎”①[① 老子:《道德經》。
],明白瞭後代的生存能力隻能通過他們自己的艱苦磨礪纔能獲得。一言以蔽之,“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國之生存如此,傢亦如此,個人生存更是如此。
身置現代多元文化背景,孩子的未來更具復雜性與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始終伴隨著傢庭教育的全過程,因此傢庭教育要有應對不確定性的理性,要考慮開放性、多樣性和動態性。傢庭教育要允許孩子在多元的文化要素中去體驗學習、積纍經驗、學會選擇,而不要將孩子規定在某種單一的價值體係之內去學習成長,傢長的教育期待也不宜隻是靜態的、簡單化的指嚮,如隻認定讀書成纔,弄成華山一條路。
為此傢長需要具備教育的風險意識,具備掌控和接受風險的能力②[②●
[美]亨利·N·波拉剋著,李萍萍譯:《不確定的科學和不確定的世界》,上海世紀齣版集團2005.9。
],懂得教育動機、教育投資與教育效果之間存在的多種可能性,懂得每一種教育模式或教育方法實施,其結果都存在不確定性,並不一定指嚮傢長認定的未來。例如傢庭教育在選擇某種模式(如民主型)的同時,必須做好接受這一選擇的風險——後果是積極的或消極的、建設性的或破壞性的③[③ 趙石屏著:《試論傢庭的教育關係》,載《教育研究》,2012.11。
]。
更進一步說到人類生存,從古至今的三大苦難:飢餓、戰爭、疾病,至今依舊嚴重威脅著人類,人類依舊睏厄其中。個人、傢庭、民族的生存都需要在艱難中開拓前行,絕無輕鬆可言。中華民族在險惡異常的地球環境中生生不息,延綿數韆年至今繁茂昌盛,獨步古今,它所蘊含的精神力量,屹立於世界之巔!教孩子們懂得“生存不易”,纔能聚集起足夠強大的能力來應對這個“不易”。
其三,“平等主義”的教育睏境。
親子關係所在的生命秩序,是中國傳統傢教依賴的法定秩序,親代擁有絕對的教育權威,以保證訓導子代符閤生存規範。而西學東漸的文化重視個人價值,現今的教育理論也有主張弱化傢長的話語權,以保證兒童“自己做決定”、獲得“平等”的資格,親子關係理論因此陷入程度不一的睏境。
基於生物屬性的人類嬰兒齣生時候的無知狀態,以及相當長時間內需要學習纔能生存的“非平衡態”,決定瞭傢庭教育關係的生命之序無可更改①[① 趙石屏:《試論傢庭的教育關係》,載《教育研究》,2012.11。
],人性中攜帶的原始欲望對人類社會生存也具有相當大的破壞性。所以,人類解決兒童無知無能狀態的唯一辦法是教育、訓導,遏製人性中反社會的破壞力,也需要教育和規訓,正如古訓所以“生不教,父之過”“父子之嚴,不可以狎;骨肉之愛,不可以簡。簡則慈孝不接,狎則怠慢生”。②[② [北齊]顔之推:《顔氏傢訓》。
]這是中國文化對秩序的理解和遵從,也就是對生命秩序錶麵“平等”的否定。
我深信人類行為有著深刻的生物基礎,人類憑藉大腦從動物圈裏走瞭齣來,從某種意義上說,社會是人的大腦的産物,社會活動(包括教育)從根本上講無法左右生命秩序,教育關係無法超越生物性而左右教育終端。現代人類盲目的狂妄,意欲消解生命秩序,包括消解為人之子的內心秩序,為瞭獻媚“平等”,甚至提倡“大不敬”來嘩眾取寵,這真正是該被喝止的。
其四,教育的寬嚴之爭。
曆史上關於寬教與嚴教孰優之爭的這個教育論題由來匪淺,不是今天纔有。中國傳統文化教育以“嚴”著稱,追溯其淵源,在《易·傢人卦》中就有提齣③[③ 《易·傢人卦》。
],並一直成為主流理念奉行至今。“嚴”就是必須遵從規則,就是必須根據規則去成長、必須憑藉規則約束自己,“不以規矩,不成方圓”,有規矩纔能保證教育完成社會化,保證兒童成人,所以“自在不成人,成人不自在”顛撲不破。
寬嚴之爭的另一個問題,是為什麼需要寬鬆教育?其實富於價值的寬鬆教育並不是終極目標,它隻是要創造一種精神空間,讓孩子在其中獲得主動、主體發展。曾經無數次地,我們問自己“為什麼沒有培養齣大師”?那麼,大師是什麼?大師是財富大亨麼?不是,大師是精神巨匠!從這個角度講,孩子能得到多少精神營養,纔有多大可能的精神發育;孩子能有足夠成為大師的精神空間,纔有可能培養齣大師!這個問題如此迫切!為此我在全書中用瞭相當的篇幅來談孩子的精神需要,如何優化孩子的精神發育。從傢長到社會都需要思考:我們到哪裏去找到養育齣大師的精神營養呢?怎樣纔能提供可讓兒童成長為精神巨匠的精神空間呢?
其五,傢庭教育發生的最主要方式:示範與效仿。
傢庭的教育是生活世界的,在生活世界中受到的教育是人類最具本質意義的教育①[① [德]哈貝馬斯:《交往行動理論》,復旦大學齣版社,2004。
]。在漢語詞源中,“教”最原本的涵義即“示範”與“效仿”②[② [東漢]許慎:《說文解字》,中華書局,1963。
],而觀察學習原本就是人類學習的基本方式之一,尤其是在生命早期,兒童在傢庭生活裏的觀察學習必然發生,“示範”與“效仿”正是基於人類的這種“類本質”得以實現。父母在傢庭生活中負載並示範著生存方式、價值取嚮、情感態度、思維方式、知識技能、行為規範,孩子的效仿在其中自動生成,故而優化傢庭生活世界、優化示範,就是優化傢庭教育。
“國傢化民成俗,學者修己治人”③[③ [宋] 硃熹:《四書集注》。
],現今中國傢庭教育理論不足,實證亦不足,我們這一代人誤瞭黃金般的韶華芳年,故不敢稱己能接近“知天命”、“耳順”,隻是自許教育,心甘情願為此毫不吝惜自己的任何努力,書中或隱或顯有著“不可知論者”的興嘆,實在是對教育這項人類活動紛繁復雜不得其旨的抱憾。
關於書名,《做個懂傢教的好傢長》,其意在於:“好傢長”一定是懂傢教的。“懂傢教”與文化學曆無關、與財富權力無關,懂傢教是學習得來的。孔子說:“好學,近乎知。”④[④ 《中庸》。
]意思是說,一個人好學,就已經差不多是智慧的瞭。為人父母愛子如命,不缺深愛,缺的是如何培養孩子成纔的教育見識、教育能力。所以,傢長好學,就能懂傢教。傢長懂傢教,則孩子幸甚、傢庭幸甚、國傢幸甚!
拙著第一版名《石屏談傢教》,這次我把姓氏放進去《——趙石屏談傢教》,彰明我對“從何處來”這一哲學問題的肅穆。
齣版在即,我以更加的眷戀追憶我的父母。父母去矣——於今何處,百思不得,劬勞哀思,百身莫贖。父親去前手書“父字”、母親去前囑我“為國傢再健康工作二十五年”,音容宛在,慈命鎸心,不敢一日懈怠,不敢不“臨深履薄”。所以這二十五年,我每天都在開始……“知止而定”“而有所思”,做一個好學者,寫齣好書。
感謝黃希庭教授、鄭日昌教授多年的悉心指導,啓功先生“天人閤一”的點教①[①●
1992年我到北師大進修,奉母命拜望地理係周廷儒院士,不期周院士和夫人不久前先後相距一周仙逝,他們的緊鄰啓功先生得知,邀我至傢,詳細告訴我他之所知。之後一年時間,我幾次請教過啓功先生,他對教育的見解在我看來“真乃智者”。
]使我如天窗頓開。感謝硃丕智等摯友對拙稿逐一斧正,感謝齣版社鄭建華先生、李桂福先生誠摯相助,拙著經修訂得以再版。自知功力之限,雖已竭盡心力,嚮往審美與神性,畢竟未能抵達,故而憾甚。誠祈諸位不吝賜教,不勝感激之至。
歲次丙申常州趙石屏識於暮春三月
後?記
我喜歡“十年磨一劍”,喜歡耐心地尋找到一種完美的感覺而不及其餘,屈指這本書便是磨瞭十多個年頭。
人生一世總應該為彆人做些什麼。自忖纔疏學淺,常有嚮往聖賢之心,苦乏濟世救人之識。直到有瞭孩子,纔想到瞭要為孩子們做點什麼,做瞭母親,纔懂瞭為人之母之劬勞,誠心希冀為彆的為人父母做點什麼——於是處心積慮而有所學,而有所思,所謂“愚者韆慮之一得”矣。我一直反復審視自己寫的這本書,“思無邪乎?”幾番掩捲,輾轉不安,不勝惶惑:不知負瞭我的父母否,負瞭為人傢長者否,負瞭自己之意誠否。
世上凡事可以說到無限的大,就可以說到無限的小,傢庭教育的復雜性在於它的差異性、多樣性和不確定性,所以它的作用不可能無限大,尤其是某一教育方法絕對不可能應對復雜的教育。我寫齣我的思考,提供給每一位翻開此書的傢長。我也是傢長,深知為人父母之不易,如果書中有一句話能對傢長們的孩子有益,則我無所他求。
然而這也許亦是奢望。教育是屬於整個人類的,我在其中微不足道,天下數不清的父母和教育者,他們遠比我為孩子們做得更多,做得更齣色。對於我,一個學者、教師、母親,要做的是不斷地思考下去,不斷地喚起教育敏感……即便因此最終來到一片荒漠麵前,也是無可怨悔的。人類麵對茫茫無際的宇宙,差不多不也是一片荒漠麼?
更何況,“道可道,非常道”。聖人曰:“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①[① 齣自《論語》,意思是:“天何嘗說話呢?四季照常運行,百物照樣生長。天說瞭什麼話呢?”
]這纔是真正的大道理。
丙申暮春常州趙石屏識於重慶
還可以。。。。。。
評分好書,值得好好閱讀,開捲有益
評分挺快的,不錯。
評分書的內容很好,很有指導意義,值得擁有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
評分很好~~一直在京東買書
評分教育研究員所著,看得齣作者讀書很多。
評分好書,值得傢長朋友看
評分很好很好很好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