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oT开发实战:CoAP卷

IoT开发实战:CoAP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徐凯 著
图书标签:
  • 物联网
  • CoAP
  • 嵌入式开发
  • 网络协议
  • 轻量级通信
  • 智能设备
  • 开发实战
  • 通信协议
  • 传感器网络
  • 物联网应用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11577805
版次:1
商品编码:12205785
品牌:机工出版
包装:平装
丛书名: 物联网核心技术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0-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42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物联网已经无处不在,本书主要讲解CoAP协议,这是一个IETF组织编写的面向低功耗设备的物联网应用层协议。CoAP协议具有很多优点,掌握了CoAP协议,物联网软件工程师能快速开发物联网嵌入式设备:

1)CoAP协议传输层协议采用UDP,对于终端来说UDP的确可以减少一部分能耗;

2)CoAP协议采用请求响应工作模式,当终端设备发送CoAP请求之后,服务器将返回合适响应码,终端通过响应吗可以判断服务器的处理结果;

3)CoAP协议包含重传机制,不用再重新设计重传方法;

4)CoAP协议参考很多了HTTP协议的成功经验,例如CoAP请求方法、CoAP选项定义和CoAP响应码等,所以Web开发工程师也可以非常容易掌握CoAP。


内容简介

物联网已经无处不在,本书主要讲解CoAP协议,这是一个IETF组织编写的面向低功耗设备的物联网应用层协议。CoAP协议具有很多优点,掌握了CoAP协议,物联网软件工程师能快速开发物联网嵌入式设备:
1)CoAP协议传输层协议采用UDP,对于终端来说UDP的确可以减少一部分能耗;
2)CoAP协议采用请求响应工作模式,当终端设备发送CoAP请求之后,服务器将返回合适响应码,终端通过响应吗可以判断服务器的处理结果;
3)CoAP协议包含重传机制,不用再重新设计重传方法;
4)CoAP协议参考很多了HTTP协议的成功经验,例如CoAP请求方法、CoAP选项定义和CoAP响应码等,所以Web开发工程师也可以非常容易掌握CoAP。

作者简介

徐凯,嵌入式软件工程师。擅长嵌入式Web系统和6LoWPAN无线传感网应用,精通物联网操作系统Contiki和物联网应用层协议CoAP

目录

前言
第1章 物联网与网络协议1
1.1 本章主要内容1
1.2 物联网与IP2
1.2.1 IPv42
1.2.2 IPv62
1.2.3 6LoWPAN3
1.3 物联网与HTTP 6
1.3.1 HTTP6
1.3.2 REST风格6
1.4 物联网与CoAP7
1.4.1 CoAP8
1.4.2 RFC文档汇总8
1.5 物联网与MQTT协议10
1.5.1 MQTT协议10
1.5.2 MQTT主题10
1.5.3 MQTT服务质量11
1.6 本章小结12
第2章 物联网与开源硬件13
2.1 本章主要内容13
2.2 Arduino13
2.2.1 Arduino简介13
2.2.2 常用Arduino型号14
2.2.3 Arduino扩展接口15
2.3 树莓派16
2.3.1 树莓派简介16
2.3.2 常用树莓派型号16
2.3.3 树莓派扩展接口19
2.4 本章小结20
第3章 网络技术回顾22
3.1 本章主要内容22
3.2 IP23
3.2.1 动手尝试23
3.2.2 IPv4首部26
3.2.3 IPv4地址27
3.2.4 IPv6首部28
3.2.5 IPv6地址30
3.3 UDP31
3.3.1 动手尝试31
3.3.2 UDP首部35
3.3.3 UDP示例分析35
3.4 TCP37
3.4.1 动手尝试37
3.4.2 TCP首部41
3.4.3 TCP示例分析42
3.4.4 UDP与TCP对比43
3.5 HTTP44
3.5.1 动手尝试44
3.5.2 HTTP工作模式50
3.5.3 HTTP首部51
3.5.4 HTTP请求方法53
3.5.5 HTTP状态码53
3.5.6 HTTP首部字段54
3.5.7 HTTP的优势与问题54
3.6 本章小结56
第4章 CoAP快速入门57
4.1 本章主要内容57
4.2 Copper插件入门58
4.2.1 Copper插件安装58
4.2.2 Copper插件入门示例59
4.3 Arduino CoAP服务器实现61
4.3.1 获取示例61
4.3.2 示例说明62
4.3.3 动手测试67
4.3.4 着手分析70
4.4 本章小结73
第5章 CoAP核心74
5.1 本章主要内容74
5.2 CoAP首部74
5.2.1 版本编号Ver75
5.2.2 报文类型T75
5.2.3 标签长度指示TKL75
5.2.4 准则Code76
5.2.5 报文序号Message ID77
5.2.6 标签Token77
5.2.7 选项Options77
5.2.8 分隔符0xFF78
5.2.9 负载Payload78
5.3 CoAP工作模式78
5.3.1 逻辑分层结构79
5.3.2 报文类型79
5.3.3 请求/响应模式81
5.4 CoAP重传机制83
5.4.1 CoAP重传情况分析83
5.4.2 传输参数说明84
5.4.3 最大传输耗时(MAX_TRANSMIT_SPAN)85
5.4.4 最大等待时间(MAX_TRANSMIT_WAIT)86
5.5 CoAP方法87
5.5.1 GET87
5.5.2 POST87
5.5.3 PUT87
5.5.4 DELETE87
5.6 CoAP响应码87
5.6.1 正确响应88
5.6.2 客户端错误88
5.6.3 服务器错误89
5.7 CoAP选项90
5.7.1 选项格式90
5.7.2 URI相关选项91
5.7.3 Content-Format选项92
5.7.4 Accept选项92
5.7.5 Etag选项92
5.7.6 If-Match选项94
5.7.7 If-None-Match选项96
5.7.8 选项示例97
5.8 CoAP媒体类型99
5.8.1 link-format类型100
5.8.2 文本与二进制类型100
5.8.3 JSON类型101
5.9 本章小结102
第6章 CoAP扩展103
6.1 本章主要内容103
6.2 CoAP资源描述103
6.2.1 CoAP资源描述原理103
6.2.2 CoAP资源描述详解105
6.3 CoAP观察者模式106
6.3.1 观察者模式原理106
6.3.2 CoAP观察选项107
6.3.3 观察者模式示例108
6.4 本章小结110
第7章 CoAP软件实现111
7.1 本章主要内容111
7.2 libcoap112
7.2.1 libcoap安装112
7.2.2 libcoap使用详解114
7.2.3 libcoap入门示例117
7.3 aiocoap119
7.3.1 aiocoap安装120
7.3.2 aiocoap入门示例120
7.3.3 aiocoap块传输示例124
7.3.4 aiocoap树莓派GPIO示例126
7.4 node-coap129
7.4.1 Node.js安装130
7.4.2 node-coap入门示例132
7.4.3 node-coap媒体类型示例135
7.5 Californium137
7.5.1 准备工作137
7.5.2 Californium入门示例140
7.6 本章小结149
第8章 CoAP调试工具150
8.1 本章主要内容150
8.2 Copper调试工具150
8.2.1 Copper地址栏151
8.2.2 Copper工具栏152
8.2.3 Copper响应首部153
8.2.4 Copper负载内容154
8.2.5 Copper请求选项154
8.2.6 Copper使用示例155
8.3 Wireshark163
8.3.1 Wireshark安装164
8.3.2 Wireshark使用164
8.3.3 Wireshark示例166
8.4 本章小结169
第9章 微型物联网系统——服务器部分171
9.1 本章主要内容171
9.2 假想需求171
9.3 原型设计172
9.3.1 系统结构说明172
9.3.2 系统流程设计173
9.3.3 网页原型设计174
9.4 详细设计174
9.4.1 技术选型说明175
9.4.2 数据库设计176
9.4.3 CoAP API设计176
9.4.4 HTTP API设计177
9.5 具体实现179
9.5.1 数据库实现180
9.5.2 CoAP路由实现183
9.5.3 Web前端实现190
9.5.4 Web后端实现195
9.6 综合测试199
9.6.1 启动微型物联网系统199
9.6.2 增加模拟数据200
9.6.3 访问默认设备200
9.6.4 使用分页功能200
9.6.5 访问其他设备201
9.7 本章小结202
第10章 微型物联网系统——设备部分203
10.1 本章主要内容203
10.2 设备与网络结构说明203
10.2.1 设备说明203
10.2.2 网络结构说明205
10.3 Contiki入门206
10.3.1 Contiki初步207
10.3.2 native入门示例211
10.3.3 安装交叉工具链212
10.3.4 SensorTag入门示例213
10.4 搭建边界路由218
10.4.1 创建Slip-Radio218
10.4.2 创建Native-Border-Router219
10.5 增加NAT64223
10.5.1 NAT64简介223
10.5.2 安装Jool224
10.5.3 UDP NAT64示例225
10.6 CoAP Client Sensor231
10.6.1 加入网络并启动任务232
10.6.2 获取传感器数据233
10.6.3 传递传感器数据235
10.7 综合测试238
10.7.1 启动CoAP服务器238
10.7.2 启动边界路由和NAT64239
10.7.3 生成并下载固件239
10.7.4 查看运行结果239
10.8 本章小结242
参考文献243

前言/序言

为何写作本书几年前我作为一名嵌入式工程师参与了一个关于低功耗车载终端的研发项目,该低功耗车载终端中包含一个GPS模块和一个GPRS(2G)模块,工程师们希望通过最少的能量消耗把终端的GPS坐标上传至Web服务器中。虽然需求直截了当,但是在开发的过程中却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分歧。例如传输协议采用UDP还是TCP,有的工程师认为UDP没有连接过程,传输时间更短,有的工程师认为TCP更加可靠而UDP也许会出现“丢包”现象。经过多次争论最终选择了UDP传输加自定义重传的方式。所谓自定义重传,就是车载终端把相同的数据包按照一定的时间间隔连续传输三次,每个数据包都包含一个递增的子序号,服务器通过子序号来剔除重复内容。通过增加这种容错机制似乎解决了UDP的“缺陷”,但是由于终端设备采用单向传输方式,并不要求服务器返回响应,所以终端根本不知道它上传的数据是否被正确处理。
在项目开发的过程中,工程师们在终端设备与Web平台的衔接方式的选择上也出现了不少分歧。在定制应用层协议时嵌入式工程师更喜欢二进制协议,但对于Web开发工程师来说JSON和XML才是他们所擅长的内容。因此,Web开发工程师单独做了一个UDP套接字服务,使终端设备可以把二进制内容转化为JSON格式的数据包,再把这个JSON数据包“POST”到一个HTTP服务器。此时对于Web开发工程师来说,设备其实是在提交表单。
经过工程师们的不断努力,这个低功耗车载终端如期完成。但是项目完成之后我不禁思考:这个项目是不是可以做得更好一点,是不是可以打破嵌入式工程师和Web开发工程师的技术鸿沟,是不是有更好的应用协议可以满足项目需求,是不是低功耗终端也可以提交表单?查阅了众多资料之后,我找到了CoAP。
回想硕士毕业之后我“执着”地成为一名专注于物联网的软件工程师,而我本科和硕士的专业都与机械工程相关。与其他计算机或电子专业不同,机械工程特别强调规范和标准,所以设计过程必须严格遵守规范。虽然表面上这显得异常死板,但是这种规范却大大提高了系统的互换性,节约了开发成本。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我总是先寻找标准解决方案而不是随时随地准备“造轮子”。CoAP是一个由IETF(Internet Engineering Task Force,互联网工程任务组)组织编写的面向低功耗设备的物联网应用层协议,协议编号为RFC 7252。我非常高兴找到了应用“标准”,而不是又找到了一组“轮子”。
CoAP有很多优点,而这些优点正好可以解决上文提到的低功耗车载终端所遇到的问题:
1)CoAP传输层协议采用UDP,对于终端来说UDP的确可以减少一部分能耗。
2)CoAP采用请求/响应工作模式,当终端设备发送CoAP请求之后,服务器将返回响应码,终端通过响应码可以判断服务器的处理结果。
3)CoAP包含重传机制,不用再重新设计重传方法。
4)CoAP参考了HTTP的大量成功经验,如CoAP请求方法、CoAP选项定义和CoAP响应码等,所以Web开发工程师也可以非常容易地掌握CoAP。
CoAP可以帮助低功耗智能终端接入网络,通过这种标准协议也可以降低物联网系统的开发难度,尤其可降低物联网Web平台的开发难度。对于应用CoAP的终端设备来说,同样会遵守REST标准,使用类似的资源描述方法,使用相同的请求方法,应用相同的JSON数据包。对于物联网Web平台来说,处理一次终端设备的数据上传和处理一次Ajax表单提交同样容易。
我个人喜欢阅读技术图书,通过阅读图书可以系统地掌握一门新技术,我也希望本书可以帮助读者熟练掌握CoAP,并把它应用于物联网系统中。
目标读者本书适合物联网爱好者、嵌入式工程师和Web开发工程师。
对于物联网爱好者而言,本书的示例可以让你更快地熟悉物联网系统。本书包括很多与物联网系统相关的基础知识,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学习可以加深你对物联网系统的理解。通过本书中的多个动手示例,你可以掌握物联网系统的调试方法。
对于嵌入式工程师而言,本书可以帮助你从不同角度了解低功耗设备如何连接网络。通过CoAP的学习可以从另一个角度熟悉HTTP。CoAP和HTTP都是设备连接网络的常见手段。
对于Web开发工程师而言,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了解设备如何提交“表单”,通过学习CoAP你会发现低功耗终端设备也可以很流畅地接入系统,而不需要做多余的协议转换。
如何阅读本书本书的主要内容大致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3章。第1章介绍与物联网应用直接相关的各种协议,这些协议包括IP、6LoWPAN协议、IEEE 802.15.4协议、HTTP、MQTT协议和CoAP等;第2章介绍与物联网应用相关的开源硬件Arduino和树莓派,无论是Arduino还是树莓派都是开源硬件领域的“明星产品”,在这些硬件平台上可以快速实现CoAP;第3章与前面两章不同,该章通过多个示例详细介绍与CoAP息息相关的网络协议—IP、UDP、TCP和HTTP,掌握这些协议是学习CoAP的基础。
第二部分:第4~8章。在第4章中先通过一个简洁示例让读者对CoAP有一个大致的了解,该示例包含CoAP客户端和CoAP服务器两个部分,CoAP服务器使用Arduino UNO实现,通过一个安装了Copper插件的Firefox浏览器便可访问该CoAP服
物联网开发实战:CoAP卷 深入探索通信协议的本质,赋能下一代智能互联 在物联网(IoT)日益渗透到我们生活方方面面的今天,高效、轻量、可靠的通信机制已成为驱动行业发展的关键要素。而CoAP(Constrained Application Protocol),作为一种专为资源受限设备设计的应用层协议,正凭借其独特的优势,在众多物联网场景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本书《物联网开发实战:CoAP卷》并非仅仅停留在对CoAP协议的表面介绍,而是致力于为读者构建一个全面、深入、实用的学习体系。我们相信,要真正掌握一项技术,理解其设计哲学、精通其应用细节、掌握其开发实践至关重要。因此,本书将带领您从CoAP协议的诞生背景出发,层层剖析其核心概念、通信模式、报文结构,并结合丰富的实战案例,让您在实践中理解并运用CoAP,成为一名真正的物联网通信专家。 为何选择CoAP?——深刻理解协议的设计哲学与优势 在物联网领域,许多设备资源有限,带宽受限,功耗敏感。传统的HTTP协议虽然广泛应用,但在这些场景下却显得力不从心。CoAP的出现,正是为了解决这一痛点。本书将首先为您深入解读CoAP的设计初衷,阐述其如何巧妙地平衡功能性与资源限制。我们将详细剖析CoAP相较于HTTP在物联网场景下的优势,包括: 轻量级的报文: CoAP采用紧凑的报文格式,显著减少了传输开销,降低了对网络带宽的要求,尤其适合在低功耗广域网(LPWAN)等场景下使用。 面向请求-响应模型: CoAP支持GET、PUT、POST、DELETE等标准的HTTP方法,但其实现更为精简,能够高效地进行资源的操作和管理。 可靠性保障: CoAP内置了确认报文机制(Confirmable Messages)和非确认报文机制(Non-confirmable Messages),能够根据应用需求选择不同的可靠性级别,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和及时性。 异步通信与观察机制: CoAP支持异步通信,允许客户端在发送请求后无需等待响应即可进行其他操作,提高了系统的响应速度。其强大的观察(Observe)机制更是赋予了设备实时推送状态更新的能力,为构建动态、实时的物联网系统奠定了基础。 UDP作为传输层: CoAP基于UDP传输,相比TCP,UDP具有更低的开销和更高的效率,特别适合对延迟敏感且对数据传输可靠性有一定容忍度的物联网应用。 通过对CoAP设计哲学和核心优势的深入理解,您将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CoAP在构建高效、低功耗、大规模物联网系统中的关键作用。 CoAP协议的基石:核心概念与通信机制深度解析 理解CoAP,离不开对其核心概念的掌握。本书将逐一为您详解: 资源(Resource): 在CoAP中,所有可访问的数据和功能都被抽象为资源。我们将探讨资源的命名空间、资源发现机制,以及如何有效地组织和管理这些资源。 URI(Uniform Resource Identifier): CoAP使用URI来标识和定位资源,与HTTP类似,但更加精简。我们将深入讲解CoAP URI的构成规则以及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 报文(Message): CoAP报文是数据传输的基本单位。本书将详细解析CoAP报文的头部结构,包括版本、消息类型(CON、NON、ACK、RST)、消息ID、Token等关键字段的含义和作用。您将学会如何解析和构建CoAP报文,理解不同类型报文在通信中的作用。 请求/响应模型(Request/Response Model): CoAP同样遵循请求-响应模式。我们将详细介绍客户端如何发起请求,服务器如何处理请求并返回响应。重点将放在CoAP特有的选项(Options)机制上,例如Content-Format、Accept、ETag等,它们如何丰富了请求的语义并提高了通信的灵活性。 确认与重传机制: 对于需要高可靠性保证的应用,CoAP提供了确认报文(CON)和重传机制。本书将深入分析CON消息的生命周期,以及客户端和服务器如何通过ACK报文实现通信的可靠性。您将了解CoAP的超时机制和重传策略,以及如何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观察(Observe)机制: 这是CoAP的一大亮点。我们将详细讲解Observer/Observable模式,客户端如何通过发起Observe请求来订阅资源的变更通知,以及服务器如何主动向客户端推送更新。通过大量实例,您将掌握如何利用Observe机制构建实时数据流,实现设备状态的动态监控。 实战为王:案例驱动的CoAP开发实践 理论的学习离不开实践的检验。本书将紧密围绕实际开发场景,提供一系列由浅入深、涵盖不同物联网应用领域的CoAP实战案例。每个案例都将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编码实现到部署测试,进行详尽的讲解。 案例一:智能传感器数据采集与上报 场景: 模拟一个温湿度传感器,利用CoAP协议将采集到的数据定期上报到云端服务器。 重点: CoAP客户端的实现,GET请求用于获取传感器数值,POST请求用于数据上报,报文格式的构建,以及不同数据格式(如JSON、CBOR)的选择与解析。 案例二:智能家居设备控制 场景: 构建一个简单的智能灯泡控制系统,通过CoAP协议实现远程开关灯、调节亮度等功能。 重点: CoAP服务器端的实现,资源的定义(如“/light/state”、“/light/brightness”),PUT请求用于改变设备状态,Observe机制用于实时反馈灯泡状态。 案例三:网关与终端设备间的通信 场景: 假设一个CoAP网关连接了多个CoAP终端设备,网关负责将终端设备的数据转发到更高级别的平台。 重点: CoAP代理(Proxy)的概念与实现,以及如何在网关和终端设备之间建立CoAP通信链路。 案例四:资源受限设备间的互联互通 场景: 探讨如何在两个资源受限的微控制器之间直接使用CoAP进行通信,无需依赖中间服务器。 重点: CoAP报文的精简设计,UDP传输的特性,以及如何在高密度、低带宽环境下实现设备间的直接交互。 在每个案例中,我们都会提供清晰的代码示例(可能涉及C/C++、Python等常用物联网开发语言,并介绍主流的CoAP库),并详细解释关键代码段的逻辑,帮助读者理解如何将CoAP协议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可运行的代码。 深入探索:CoAP高级主题与性能优化 为了让读者对CoAP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本书还将涉足一些高级主题和性能优化策略: CoAP与DTLS(Datagram Transport Layer Security)的结合: 探讨如何在CoAP之上实现安全通信,保护物联网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真实性。您将了解DTLS在CoAP中的握手过程和加密机制。 CoAP与HTTP的交互: 在实际物联网系统中,CoAP设备可能需要与现有的HTTP服务进行交互。我们将讲解CoAP代理(Proxy)在实现CoAP与HTTP互联互通中的作用,以及如何进行协议转换。 CoAP的性能优化: 针对不同物联网场景,我们将提供关于CoAP报文优化、传输策略调整、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性能调优建议,帮助您构建更高效、更具响应性的物联网系统。 CoAP协议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简要介绍CoAP协议的最新进展,以及其在新兴物联网技术(如边缘计算、5G物联网)中的应用前景。 本书的目标读者: 本书适合以下人群阅读: 物联网开发者: 想要深入理解和掌握CoAP协议,并在实际项目中应用该协议进行高效通信的开发者。 嵌入式系统工程师: 需要为资源受限的嵌入式设备设计通信方案的工程师。 物联网解决方案架构师: 寻求为物联网项目选择最佳通信协议,并优化系统通信性能的架构师。 对物联网通信技术感兴趣的学生和研究人员: 希望系统学习CoAP协议,并了解其在物联网领域的实际应用的读者。 结语: 《物联网开发实战:CoAP卷》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是一条通往物联网通信精通之路的指引。通过本书,您将不仅能够理解CoAP协议的“是什么”,更能深入掌握其“为什么”和“怎么做”。我们相信,掌握了CoAP,您就掌握了构建下一代智能互联世界的重要基石,能够自信地迎接物联网发展带来的无限机遇。让我们一起,用CoAP点亮智能未来!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花了不少时间来研究书中关于功耗优化和资源受限环境下的编程技巧。这是我个人认为相对薄弱的一环。在物联网设备越来越倾向于电池供电和低带宽环境的今天,如何高效地管理CPU周期、优化内存占用,以及制定智能的休眠/唤醒策略,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因素。这本书虽然提到了这些概念,但深入到具体的编码层面,比如如何利用特定编译器的特性来减小固件大小,或者如何设计一个非阻塞式的事件驱动模型来替代传统的轮询机制,这方面的内容似乎只是蜻蜓点水。我希望看到更具侵略性的优化案例,那些真正能把设备性能榨干的“黑科技”。目前的内容更像是一本标准的协议参考手册加上一些基础编程规范,缺乏那种让人眼前一亮、能立刻应用到生产环境中去解决实际瓶颈的“绝招”。

评分

这本书在网络安全方面的论述,虽然提到了加密和认证的基本概念,但总体上显得过于理论化,缺乏对“安全左移”(Security by Design)理念在实际开发流程中的落地指导。在物联网领域,设备一旦部署,后续的固件更新和漏洞修复成本极高,因此,从设计之初就构建一个坚固的安全防线至关重要。我本期望看到关于安全启动流程的详细解析、安全裁剪(Secure Scrambling)技术的应用实例,以及如何应对常见的侧信道攻击(Side-Channel Attacks)的防御策略。目前的描述更像是教科书式的安全术语罗列,未能充分展示如何在资源极其有限的嵌入式设备上高效地实现这些复杂的安全防护措施。缺乏对具体硬件安全模块(如TPM或安全元件)如何编程对接的实操指导,使得这一重要议题的深度远远未能满足当前对物联网安全日益严苛的要求。

评分

从工具链和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这本书的覆盖面稍显保守。当前物联网的开发早已不是孤军奋战,而是高度依赖于成熟的工具链,包括调试器、模拟器、持续集成/持续部署(CI/CD)流水线以及各种调试框架。我期待看到作者能结合目前主流的RTOS(实时操作系统)或者主流的嵌入式Linux发行版,展示如何集成这些先进的开发辅助工具来加速迭代和提高代码质量。书中对特定开发环境的描述,感觉像是在多年前的某个稳定版本上固化下来的一样,对于最新的工具链和跨平台兼容性的讨论不足。现代的开发模式强调快速反馈和自动化测试,如果能增加关于如何搭建一个轻量级的、能模拟大规模设备群体的测试环境的章节,无疑会大大增加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让它更贴近当前行业的前沿实践。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和章节组织方式,说实话,让我感觉有些跳跃。有时候,前一章还在讨论一个非常具体的模块实现,下一章的内容却突然转向了一个宏观的概念讨论,这种过渡处理得不够平滑。作为一名试图系统学习的开发者,我更倾向于看到逻辑上层层递进的结构,例如,从硬件抽象层开始,逐步深入到网络协议栈的定制化,再到上层应用逻辑的构建,最后才是数据持久化和监控。我注意到,在某些关键算法或数据结构的应用场景描述中,作者的解释略显抽象,没有通过生动的图表或代码片段来辅助理解,这使得初学者在理解这些复杂机制时可能会遇到困难。我期待看到更多的是那种“手把手教你解决XX难题”的实操环节,而不是纯粹的理论推导。总而言之,内容本身的深度是有的,但呈现方式的优化,可以让这本书的知识传递效率得到显著提升,让读者少走一些弯路。

评分

这本书,坦率地说,我花了比预期更长的时间才真正摸到它的门道。起初,我对它的名字“IoT开发实战”抱有很高的期待,想着能看到大量关于实际项目部署、硬件选型和复杂网络拓扑的深入分析。结果呢,前几章的铺垫稍微显得有些冗长,更像是对基础概念的梳理,而不是我所期待的“实战”硬货。我特别希望能看到一些关于边缘计算和云平台集成的具体案例,比如如何设计一个具备高可用性的数据采集系统,或者处理数千个设备同时接入时的性能瓶颈。然而,内容更多地停留在协议层面的解析,虽然这部分内容很扎实,但对于一个已经对基础有所了解的读者来说,就显得有些不够“解渴”。我希望作者能在系统架构设计、安全机制的落地实施,以及故障排查的实战技巧上再多下些笔墨,毕竟,在真实世界中,代码的编写往往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如何让系统稳定运行才是真正的挑战。这本书在理论框架的构建上无疑是成功的,但若想真正称得上“实战”,可能还需要在案例的复杂度和广度上做进一步的提升。

评分

送货够快……

评分

很好很不错,很好很不错,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书质量不错,都是正品,物流也挺快。

评分

IOT协议非常不错的书

评分

学习下,了解下基础知识

评分

评分

价格实惠好用,下次还会考虑购买的!

评分

还没开始看,先好评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