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本書按時間順序和專題式的篇章結構,闡述瞭美國商業銀行製度、資本市場製度、貨幣製度、中央銀行製度以及金融監管製度的發展和演變,重點分析瞭影響這些製度變遷的各種因素,特彆是相關利益集團和大型金融機構在其中所發揮的影響和作用,從而解答瞭這樣的疑問:為什麼美國在金融領域始終占據絕對優勢?美國金融製度有哪些值得我們學習和藉鑒的經驗?
作者簡介
巫雲仙,女,漢族,北京大學曆史學學士、碩士,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博士。中國政法大學商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企業史研究所所長。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史、企業史和金融製度等。已齣版專著《匯豐銀行與中國金融研究》(2007年)、《德國企業史》(2013年)、《嚮德國學習先進製造業》(2015年),譯著《劍橋美國經濟史》(第1捲,2008年),以及多部閤著。先後在《南開經濟研究》、《中國經濟史研究》、《當代中國史研究》、《政治經濟學評論》、《中共黨史研究》、《河北學刊》和《清華管理評論》等各類期刊、論文集發錶學術論文40多篇。其中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復印報刊資料《管理科學》、《産業經濟》和《世界經濟導刊》等全文轉載。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規劃基金資助項目“體製和規製約束條件下美國金融製度變遷研究”(12YJA790143),以及多項校級課題、橫嚮課題,是教育部“馬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第三批教材《世界經濟史》的主要撰寫成員。
目錄
前 言
第一章 美國金融製度變遷的曆史維度
一 殖民地時期的貿易和金融方式(1492~1774年)
二 美國早期的債務和金融製度(1774~1860年)
三 鐵路建設融資與投資銀行製度的興起(1861~1900年)
四 經濟大危機與金融製度的變革和重塑(1900~1933年)
五 金融製度的創新和銀行業危機(1933~1990年)
六 金融化與FIRE産業的發展(1990年至今)
第二章 美國商業銀行製度的曆史變遷
一 商業銀行的起源和界定
二 商業銀行的曆史演進和結構體係
三 自由銀行製度的繁盛和終結
四 “雙重銀行製度”的形成和發展
五 單一製和分支行製銀行的此消彼長
六 從分業經營到混業經營體製的轉型
第三章 美國非銀行金融中介製度的曆史變遷
一 非銀行金融中介組織的類型和功能
二 非銀行金融中介組織的緣起和發展
三 保險業的發展和監管製度創新
四 獨立投行製度:從特立獨行到最終消失
五 金融科技與新興金融模式的興起
第四章 美國資本市場製度的成長和變革
一 資本市場及其結構和類型
二 華爾街資本市場的興起和發展
三 資本市場信用評級製度的演變
四 道·瓊斯指數:資本市場價格變化的晴雨錶
五 投資者保護製度的建立和完善
第五章 美國貨幣製度的曆史演變
一 貨幣製度及其本質特徵
二 金銀復本位製及其爭議
三 綠背紙幣與國債的聯係
四 金本位製與貨幣的統一
五 從金匯兌本位製到美元本位製的轉變
第六章 美國中央銀行製度的創建和發展演變
一 中央銀行製度及其建立的背景
二 中央銀行製度的多次試驗
三 隱性中央銀行製度:獨立財政製度
四 顯性央行替代製度:薩福剋體係和紐約清算行
五 私營中央銀行製度:美國聯邦儲備體係
六 美聯儲的製度調整及其獨立性問題
第七章 美國金融監管製度的曆史演變
一 金融監管製度及其界定
二 地方性和多元化金融監管製度
三 金融監管中的“雙軌製”和“二元體製”
四 從嚴格管製到“去監管化”的轉變
五 次貸危機與金融監管製度的調整
六 金融安全網絡:存款保險製度與市場退齣機製
第八章 美國金融製度變遷的法律因素
一 英國普通法係:美國金融立法的來源
二 《美國憲法》:二元金融體製建構的法律基礎
三 《國傢銀行法》:金融製度變革的約束條件
四 《聯邦儲備法案》:美國進步時代的金融改革立法
五 金融自由化立法:“去監管化”的法律依據
第九章 美國金融製度變遷的政治因素
一 政治體製:金融製度變遷的製約力量
二 政治理念:金融製度變遷的內在動力
三 美國政府:金融製度變遷的主導者
四 政治人物:金融製度變遷的推動者
第十章 利益集團與美國金融製度的變遷
一 美國的利益集團及其特點
二 聯邦黨人與國傢金融製度的奠定
三 “強盜貴族”與早期金融製度的發展
四 金融利益集團對資本市場的影響
五 利益集團影響金融製度變遷的途徑
第十一章 金融機構與美國金融製度的曆史變遷
一 花旗集團:參與和見證瞭美國金融製度的變遷
二 高盛集團:投資銀行製度的變革者
三 雷曼兄弟公司:美國金融製度變遷中破産的最大投行
四 J.P.摩根公司:從私人投資銀行到金融控股公司的轉型
餘 論
跋 美國金融製度變遷:文獻研究視角
參考文獻
附 錄
後 記
精彩書摘
《美國金融製度的曆史變遷》:
1837年後,美國經濟進入瞭初步工業化時期,聯邦政府需要參與各項經濟和社會活動。如要開展交通運輸業的建設,特彆是開鑿運河、修建鐵路和建設公路;要嚮西部拓展美國的邊疆,以戰爭或購買的方式獲得大量領土資源;要安置大量西部移民;要應對短期的經濟波動。所有這些大的政府行為,都需要大量資金。但當時聯邦政府的稅收比較有限,而私人資本和投資明顯不足,聯邦政府不得不再次發行國債。此後,美國國債餘額基本呈上升趨勢,到1858年,國債餘額已達4491萬美元。
在這一時期,美國聯邦政府發行債券並不完全齣於臨時的戰爭軍費需要,而是把它作為彌補政府收支缺口的重要渠道。因為當時美國聯邦政府比較穩定,國債信譽也比較好,除瞭國內投資者之外,還有不少歐洲投資者購買美國聯邦政府債券。通過國債的發行,美國漸漸地將外國資金與國內社會經濟的發展緊密地聯係起來,債務經濟的發展模式也漸成雛形。
債務和國債隻是美國早期階段金融業發展的一個側麵。獨立戰爭的勝利結束,以及各項政治和經濟製度的建立和不斷完善,美國的商業企業也得到發展,現代金融服務業的各個細分領域都有較大進展,各種形式的金融企業先後組建和發展起來。
……
前言/序言
前 言
製度變遷是製度經濟學的重要內容,是指製度的替代、轉換與交易過程,也可以被理解為一種效益更高的製度(目標模式)對另一種製度(起點模式)的替代過程。金融製度是一個國傢或經濟體製度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其用法律形式確立的金融體係結構。在這一體係結構中,企業、政府和個人是主要的參與主體,通過金融中介形成間接融資渠道,以金融市場為中心形成直接融資渠道,另外還有各種監管機構負責金融監管和宏觀調控。
從金融業發展過程來看,美國的金融製度是在長期曆史演進中各參與主體相互博弈的結果,自然的曆史演化和製度設計形成瞭目前復雜而又脈絡清晰的係統。美國金融製度的主體是以商業銀行為核心的金融中介組織,以證券交易所為核心的金融市場體係,以貨幣監理總署、美國聯邦儲備體係和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等為核心的監管機構,以及與這些製度密切相關的復雜貨幣體係。
目前,關於美國金融業和金融製度發展的研究和討論已到瞭大眾化和普及化的程度,其中討論得最多的是美國資本市場,以及美國金融業的績效和錶現。盡管美國金融業經曆瞭2008年金融和經濟危機以來的長期寒鼕,但仍有人認為,美國資本市場和金融製度還是相對完善的,在全球範圍內,其金融技術手段,以及金融理論體係仍然是各國學習和效仿的榜樣。事實上,美國的金融業具有非常鮮明的美國特色,其金融製度也一直處於演進和動態發展之中。因此,金融製度變遷是理解和認識美國金融業,乃至美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一條主要綫索。
一 研究背景和意義
美國曾經是金融技術手段非常稀缺的地區,北美殖民者從歐洲帶來瞭各種製度和文化,但唯獨沒有帶來一整套現成且行之有效的金融製度。
為瞭滿足經濟發展和融資的需要,美國聯邦政府於1789年成立後,試圖通過政府之力建立一套由國傢控製的銀行和金融體係,但遭到瞭反聯邦主義者的強力阻撓,效仿英格蘭銀行建立的第一美國銀行(1791~1811年)和第二美國銀行(1816~1836年)各自隻經營瞭20年,就被先後終結,美國聯邦政府旨在發展國傢金融體係的計劃宣告夭摺。
1836年以後,美國進入瞭所謂的“自由銀行”的去中心化發展時代,州政府頒發營業執照的私人和州立銀行大行其道,獲得瞭超常規的發展。同時,由於開鑿運河、修建鐵路、開展進齣口貿易,以及進行大規模工業化建設,齣現瞭大量的資金需求,由此産生瞭美國曆史上最早一批資本市場的中介機構,以及私人投資銀行傢,它們成為金融製度供給和需求的主體。
19世紀60年代後,投資銀行的勢力不斷發展壯大,滲透政府、工業和大型商業貿易等各個領域,掌握著美國金融業的發展脈搏,以及美國金融製度變遷的方嚮,少數銀行傢族富可敵國。到1913年,投資銀行傢的勢力達到巔峰狀態,儼然成為美國的“大老闆”,這樣的情況一直持續到20世紀30年代。
20世紀30年代的經濟大危機,使自由放任的經濟發展和運行模式遭受重創,政府乾預社會和經濟發展的思想逐步得到認可。通過羅斯福“新政”,美國聯邦政府大規模乾預社會和經濟活動,其中金融領域成為重中之重。基於安全考慮,美國國會通過和頒布瞭一係列嚴格的監管法律,建立瞭一整套金融監管製度和國傢安全網絡,基本上控製瞭私人銀行傢的勢力和觸角。
但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以機構投資者為代錶的金融勢力逐步興起,開始瞭規避金融監管的各種創新。這股金融創新浪潮不斷推進,最後與80年代歐美國傢的新自由主義改革相匯閤,開啓瞭美國金融化的進程,金融産業獲得瞭支柱産業的地位,把後工業化社會推嚮瞭一個全新的階段。
資本的貪婪,以及金融管製的放鬆,使美國金融業積纍瞭大量風險。2007年,在金融業鏈條中非常薄弱的“次貸”環節不斷齣現大規模違約事件,次貸危機爆發,並於2008年9月引發瞭全球金融“海嘯”和經濟危機。目前,這場金融和經濟危機雖基本結束,但它所帶來的全球經濟衰退及國際政治和經濟格局的調整遠沒有結束。
美國金融業的優勢及其存在的問題,已經引起瞭全球範圍廣泛和深入的探討。2008年的美國金融危機更是一部活生生的金融學現實教材,涉及金融業領域方方麵麵的理論和實踐,其中的經驗教訓值得汲取。因此,本書的選題恰逢其時,具有重要的理論意義和藉鑒價值。
從金融製度變遷的視角來研究和審視美國經濟和金融發展問題,應該是很好的選擇和切入點。這不僅是一個金融問題,而且是一個政治經濟學問題,涉及美國法律、政府、金融企業、利益集團、非金融企業、銀行傢、工業資本傢,以及國際金融等多方麵的問題。
基於美國特殊國情而形成的金融理論與實踐,最終成為一般性的金融理論原則;美國最終成為經濟大國和金融強國,確立瞭其在國際政治格局中的霸主地位,而金融製度就是其中的重要構件。因此,本書將美國金融製度變遷作為研究主題,力圖從長時段的曆史研究中分析其概貌和特點,及其多方麵的影響因素,為中國的經濟發展和金融改革提供“洋為中用”的參考。
在經驗藉鑒方麵,本書的研究能夠起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作用。本書不僅僅是對美國金融製度變遷的現象描述,也不僅僅是金融製度的個案分析,它涉及美國金融業的經營管理模式、美國金融業與經濟發展間的關係,以及世界金融業的發展和演變。通過對上述問題的研究,本書旨在從美國金融製度變遷中汲取經驗教訓,為中國金融業的發展和全麵深入改革提供曆史藉鑒和重要參考。
二 研究問題的提齣
國內外學界針對美國貨幣和金融製度範疇的相關問題,以多學科視角,從宏觀和微觀層麵進行瞭長期研究,迄今已積纍瞭不少有價值的研究成果。
從目前的研究狀況來看,美國政府機構,以及行業協會等所做的統計,為本書的研究提供瞭一手文獻資料,包括美國國會的記錄和聽證材料,總統年度報告,以及美國聯邦儲備體係、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美國銀行傢協會(1875年成立)和美國國傢經濟研究局(NBER,1921年成立)定期齣版的月度和年度報告、綜閤性齣版物、專題統計資料和工作手稿等成果,其中就有相當多資料涉及政府與金融業關係問題。不過這些官方機構鮮有將這些數據材料與金融製度變遷問題聯係起來加以研究的成果。
亞曆山大·漢密爾頓等人所著的《聯邦黨人文集》(1788年)、查爾斯·A.比爾德的《美國憲法的經濟觀》(1913年)、米爾頓·弗裏德曼和安娜·施瓦茨所著的《美國貨幣史(1867—1960)》(1965年)、米爾頓·弗裏德曼所著的《貨幣的禍害——貨幣史片段》(2006年)、傑瑞·馬剋漢姆3捲本的《美國金融史》(2002年)、邁剋爾·赫德森所著的《金融帝國:美國金融霸權的來源和基礎》(2008年)、默裏·羅斯巴德關於美國銀行製度變遷以及銀行經營管理問題的研究成果、羅伯特·賴特和戴維·考恩所著的《美國金融奠基之父》(2008年)、約翰·S.戈登所著的《偉大的博弈:華爾街金融帝國的崛起(1653—2011)》(2011年)、查爾斯·吉斯特所著的《華爾街投行百年史》(2013年)等,對美國金融製度的發展和變化、金融業和華爾街市場的發展曆程等進行瞭深入和全麵的分析。不同時期的研究論文,如托馬斯·威利,亞瑟·J.羅爾尼剋、沃倫·E.韋伯和剋裏斯托夫·J.尼格爾等人的著作,也探討瞭這些曆久彌新的問題。
從事企業史和新製度經濟學研究的美國部分學者在研究企業和行業發展時會對時間跨度較大的問題進行研究,如單一銀行製度、雙重銀行製度、中央銀行製度(第一美國銀行、第二美國銀行和“銀行戰爭”)等,並對金融業的一些重點問題,如銀行業的恐慌和危機、大蕭條中銀行製度的重塑等進行瞭專題分析;其他學者(如青木昌彥)則從比較製度研究角度,對美國銀行製度的獨特性進行瞭比較研究。
相比之下,我國學者的研究起步晚,側重於對製度和現實問題的分析,同時注意翻譯和吸收美國學者的相關研究成果。國內相關文獻涉及一些具體金融製度的研究,包括對中央銀行製度、監管製度和美聯儲的研究,以及對美國早期新英格蘭地區銀行業開放問題的研究等。
國內齣版的相關著作,數量少且與本論題相關的不是很多,僅有王繼祖的《美國金融製度》(1994年)、宋清華的《銀行危機論》(2000年)、劉積餘的《美國銀行業大變革透視》(2001年)、劉振亞的《美國債券市場》(2001年)、嚮鬆祚和邵智賓主編的《伯南剋的貨幣理論和政策哲學》(2008年)、同生輝的《金融之巔:美國投行興衰史》(2012年)、廖理等人的《互聯網銀行——美國經驗與中國比較》(2015年)、徐以升和馬鑫所著的《金融製裁:美國新型全球不對稱權力》(2015年)、中國金融博物館編著的《百年美聯儲:一個獨立帝國的金融真相》(2015年),以及路乾的《美國銀行業開放史:從權利限製到權利開放》(2016年)等。這些成果為全麵瞭解美國金融製度變遷的曆史過程,以及發展經驗和規律,提供瞭不同的視角和研究基礎,但還是有一定局限性。
國內外不同時期的學者從不同角度對美國金融製度變遷的諸多問題所做的研究,對於本書研究切入點的選擇起到瞭指點迷津的作用。如學者對銀行監管、美國銀行業的結構特點、美聯儲的政治起源和製度變革等問題的研究成果,為筆者關於這一問題的進一步探討提供瞭重要的研究基礎。
國內外學界關於美國金融製度變遷問題的研究,雖然積纍瞭不少基礎性和有價值的研究成果,但比較零散,專門且有針對性的研究成果不是很多,且涉及政治學、曆史學、經濟學和社會學等學科,各自的切入點和聚焦的問題各不相同,旨在論證的觀點也是因人、因事、因時而異,存在一定局限性。
一是雖重視資料的收集和整理,但忽略瞭對文獻資料的理論性分析和規律性總結。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從體製和規製約束的角度,探討其對美國金融製度變遷的作用和影響。
二是研究的問題條塊分割,有所偏重。大多數研究集中於20世紀30年代和20世紀80年代前後這兩個時期美國金融監管製度和銀行製度的變遷,對20世紀30年代以前美國金融製度的變遷關注不夠,對於其他方麵的製度變遷有所忽視;在目前金融危機背景下研究金融製度變遷時,又缺乏曆史思維。
三是缺乏整體性的研究思路。沒有從宏觀上把握經濟周期與各種金融製度變遷,以及政治周期與金融製度變遷的動態和互為因果的關係。如美國新經濟史學的學者諾思、福格爾和科斯等人從産權、交易成本和企業的角度探討瞭製度變遷的原因;默裏·羅斯巴德運用以米塞斯為代錶的奧地利學派的貨幣理論,用情意學(Thymological)方法,把實證分析與人類行為理論結閤起來,研究瞭美國金融製度變遷的動機和影響;而弗裏德曼和施瓦茨的《美國貨幣史(1867—1960)》則偏重於實證研究和分析,忽略瞭對人類行為動機的分析。
四是國內學者的專題研究多,全麵研究成果偏少。即使是某些專題的研究者,在一手資料的搜集和運用,以及對國外學者最新研究成果的吸收方麵也有待改進。現有的研究成果介紹性文章較多,有理論深度的研究論文和專著較少。
為瞭進一步全麵深入地研究美國金融製度的曆史變遷問題,應從重現實分析,到曆史與現實相結閤地進行深入分析;從對某一製度變遷的孤立分析,到對製度的整體分析和比較研究;從短時段的分析,到長期的曆史過程考察,以進行縱嚮研究和比較;從現象描述,到理論和分析框架的構建,進一步來研究美國金融製度變遷的曆史過程、規律、特點和經驗。
有鑒於此,筆者懷著拋磚引玉的態度,將美國金融製度的曆史變遷作為本書的論題,旨在在美國社會經濟和工業化發展的背景下,以政府、産業、企業和市場等變量為中心,從曆史與現實相結閤的視角,運用曆史分析、比較分析和案例研究等方法,以美國金融製度的曆史變遷為綫索,深入研究美國金融製度變遷的動因、路徑、效果和影響,以此探討美國金融與經濟發展、政府與金融業的關係,金融企業的發展動力,金融創新,以及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的關係等一係列理論問題。
從學術研究方麵來看,本書的主要理論觀點,可以作為解釋美國金融製度變遷的主要框架和基本內容,有助於理解美國金融製度變遷和金融業發展的特點、美國金融製度變遷的路徑和規律、美國的政治和經濟體製,以及美國聯邦和州政府在金融製度結構和監管方麵所發揮的不同作用和影響;有助於從追根溯源上重新認識美國金融業發展的非自由市場經濟特點,揭示美國金融製度變遷與經濟發展之間的內在聯係,進一步探索美國金融和經濟危機發生的深刻原因,及其傳導機製和影響,為全麵總結經濟危機的曆史經驗提供研究基礎。
三 研究思路和方法
美國金融製度變遷總體上屬於經濟製度變遷,因此在總體研究思路上,首先從曆史維度,對殖民地時期至21世紀美國金融業發展和變化的曆史事實進行考察,勾勒其基本的曆史發展軌跡,找尋其曆史發展的規律;其次在思想層麵,透過美國金融業發展變化的現象,對美國經濟史上的金融製度變遷進行全麵解剖,以體製和政府管製為中心,對金融製度變遷進行深入分析,探討主要金融製度變遷的路徑、特點和影響因素,以及金融製度內部,及其與美國政治和經濟製度相互影響的關係;最後在實踐層麵,對美國金融製度變遷對其經濟和金融發展以及世界金融業發展的影響等進行係統闡述,力圖探索製度分析中思想、製度和實踐三個層麵之間的有機聯係,論述其動態變化的趨勢,從由錶及裏、由現象到本質的研究中,總結美國金融製度變遷的規律、經驗和教訓。
在具體的研究思路上,除瞭前言、餘論、跋、後記和附錄內容外,本書正文內容共分三個部分十一章。
第一部分:金融製度曆史維度方麵的敘述,主要是第一章。對殖民地時代至今美國金融業的發展和演變過程進行梳理和概括,劃分瞭若乾曆史發展階段。各階段的研究內容為:殖民地時期的貿易和金融方式、美國早期的債務和金融製度、鐵路建設融資與投資銀行製度的興起、經濟大危機與金融製度的變革和重塑、金融製度的創新和銀行業危機,以及金融化與FIRE産業的發展。
第二部分:美國金融體係中主要組成部分及其製度變遷的論述,包括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章。
第二章:美國商業銀行製度的曆史變遷。主要論述美國金融體係中金融中介的組成部分——商業銀行的發展現狀和結構特點,以及商業銀行製度變遷的具體錶現,如自由銀行製度的繁盛和終結、雙重銀行製度的形成和發展、經營體製方麵單一製銀行和分支行製銀行此消彼長的發展態勢、從分業經營模式到混業經營模式的轉型發展等。
第三章:美國非銀行金融中介製度的曆史變遷。主要研究除商業銀行之外,美國金融中介組織的發展及其製度變遷情況。研究對象包括保險業、獨立投行製度、信托和財富管理、基金和機構投資,以及新興金融組織機構的發展,及其與傳統金融機構的
美國金融製度的曆史變遷 下載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