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

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叶嘉莹 等 著
图书标签:
  • 隋唐五代文学
  • 古典文学
  • 文学史
  • 名家名篇
  • 文学欣赏
  • 唐诗
  • 宋词
  • 古文
  • 文学经典
  • 中国文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84742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0055
包装:精装
丛书名: 跟着名家读经典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9-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416
字数:215000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为“跟着名家读经典”丛书“隋唐五代文学”分册

  本书是一部名家赏析隋唐五代文学经典著作的文学普及读物,详细解读了隋唐五代文学中具代表性的作家及其经典作品,包括李白、杜甫、崔颢、贺知章、张九龄、柳宗元、刘禹锡 、韩愈、李贺、杜牧、王维、陈子昂、孟浩然、王昌龄、李商隐等。

  作者均为专力于文学研究与欣赏的学术界、文化界知名人士,如程千帆、施蛰存、吴小如、周汝昌、萧涤非、葛晓音、吴调公、马茂元、 储仲君、叶嘉莹、霍松林、屠岸等。

  所辑篇目,都是有生命力、有影响力,曾得到广泛好评的优秀赏析文章,被赏析文章,亦为公认的名篇,引导读者从更宽泛的背景、更专业的角度欣赏文学名篇、感受名篇魅力,是一本很好的了解、欣赏隋唐五代文学的普及读物。

作者简介

程千帆 (1913—2000),字伯昊,1936年毕业于金陵大学。历任金陵中学、金陵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教职。1978年任南京大学教授。在校雠学、历史学、古代文学、古代文学批评领域均有杰出成就。

施蛰存(1905—2003),著名作家、文学翻译家、学者,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吴小如(1922—2014),北京大学中文系、中国中古史研究中心教授,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是俞平伯的入室弟子,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戏曲评论家。

周汝昌(1918—2012),中国艺术研究院终身研究员,中国著名红学家、古典诗词研究家。

萧涤非(1906—1991),著名古典文学研究者、杜甫研究专家。193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3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后任教于山东大学。抗日战争时期任职西南联大。1947年回山东大学后历任中文系主任、教授,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

叶嘉莹, 1924年生,号迦陵,满族。早年毕业于北京大学英文系,南开大学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加拿大籍中国古典文学专家,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

葛晓音,1946年生于上海,196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2年获北京大学文学硕士学位。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东京大学客座教授。

靳极苍 (1907—2006),名德俊,1925年考入北师大,后又入北大国学研究所。曾师从梁启超、胡适、鲁迅、黄侃、钱玄同、黎锦熙诸名家。1931年毕业。1942年任南京中央大学教授,1950年任兰州大学中文系教授,1952年调入山西大学任中文系教授。

马茂元(1918—1989),字懋园,安徽桐城人。历任上海一师范学院教师、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致力于唐诗、楚辞研究,在海内外享有盛誉。

霍松林(1921—2017),甘肃省天水市人。1944年考入重庆中央大学攻读中国文学专业,获胡小石、朱东润、罗根泽、汪辟疆、陈匪石等学者的指导和教诲。1953年起在陕西师范大学中文系任教授。著名的古典文学专家、文艺理论家、诗人、书法家。

陆永品,1936年生,1963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63年7月至今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研究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

屠岸,文学翻译家、作家、编辑。原名蒋壁厚。1946年开始写作并翻译外国诗歌。1948年翻译出版了惠特曼诗选集《鼓声》。1949年翻译出版了《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1973年以后,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现代文学编辑室副主任、主任,总编辑。

林东海, 196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196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研究生班。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总编助理、古籍室主任,编审。

陈邦炎,著名出版人、诗词大家,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

目录

【马茂元】 纵横排奡 转掉自如——杜诗《将赴荆南寄别李剑州》赏析
【金启华】 笔底波澜 变幻神奇——杜甫《北征》赏析
【萧涤非】 敢于攀登 俯视一切——杜甫《望岳》赏析
【葛晓音】 穷年忧黎元 浩歌惊千古——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赏析
【施蛰存】黄鹤凤凰谁更美——崔颢《黄鹤楼》、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赏析 
【吴小如】 古来万事东流水——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赏析 
【靳极苍】 一曲浩歌万古愁——李白《将进酒》赏析
【程千帆】 拨开云雾见青天——唐绝十首偶评 
【马茂元】 因象寄兴 情景交融——李白、杜甫、李商隐诗赏析三题 
【屠 岸】 景切情挚 思深意远——赵嘏《江楼感旧》赏析 
【吴小如】 超迈古今的想象——贺知章《咏柳》绝句赏析 
【霍松林】含蓄蕴藉 寄托遥深——张九龄《感遇》二首赏析
【吴调公】 壮士拂剑 浩然弥哀——司空图《退栖》诗赏析 
【王英志】气高而不怒 力劲而不露——皎然《冬日送颜延之明府抚州觐叔父》赏析 
【霍松林】 制题之妙 余韵袅袅——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赏析 
【林兴宅】 超世拔俗的心灵“桃花源”——柳宗元《江雪》赏析
【林东海】 古诗哲理意义的新创造——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赏析
【陆永品】 借景讽喻 寄寓遥深——韩愈《晚春》诗赏析 
【魏家骏】呕心沥血的苦吟之诗——李贺《李凭箜篌引》赏析 
【曹中孚】 感旧化怀 委婉情深——杜牧《张好好诗》赏析 
【林东海】“多采”“休采” 殊途同归——王维《相思》赏析 
【葛晓音】虚实得当 臻于神境——王维《辋川集》绝句赏析 
【王英志】合著黄金铸子昂——陈子昂《感遇》(三十四)赏析 
【林兴宅】 超脱宁静 回归自然——孟浩然《春晓》赏析 
【陈邦炎】 优婉柔丽 意味无穷——王昌龄宫怨绝句赏析 
【叶嘉莹】逐胜归来雨未晴——冯延巳《抛球乐》赏析

精彩书摘

  《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
  李诗前四句是赋体,本来很清楚。“凤凰台上凤凰游”虽然是一句,还只有半个概念,圣叹要问它属于何体,简直可笑。请问《诗经》第一篇第一句“关关雎鸠”属于何体,恐怕圣叹也答不上来。方虚谷的评语是指出李白用两句概括了凤凰台的历史和现状,而崔颢却用了四句。但是他把话说错了,使人得到一个印象,仿佛下面六句就与凤凰台无关了。一个“不过”,一个“已尽”,都是语病。这个语病,又反映出另外一个问题,这里顺便讲一讲。
  诗人作诗,一般都是先有主题思想。主题思想往往是偶然获得的,可以说是一刹那间涌现的“灵感”。这个主题思想经过仔细组织,用适当的形象和辞藻写成为诗,然后给它安上一个题目。题目可以说明作品的主题,例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也可以不透露主题,例如《登金陵凤凰台》,更简单些,例如《黄鹤楼》,不透露主题的诗题,对诗的内容没有约束。在“黄鹤楼”这样的诗题下,可以用赋的手法描写黄鹤楼,也可以用比兴的手法借黄鹤楼来感今、怀古、抒情或叙事。方虚谷说李白用起语两句咏尽了凤凰台,这是他把这首诗看成咏物诗似的,两句既已咏尽,以下六句岂非多余。
  ……
《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穿越时空的文化长廊 历史的长河中,总有那么几个时代,以其磅礴的气势、绚丽的色彩和深邃的思想,在中国文学的星空中留下璀璨的印记。隋唐五代,便是这样一个波澜壮阔、群星璀璨的文学黄金时代。从统一的隋朝开启盛世气象,到大唐的繁荣昌盛,再到五代的短暂分裂与各具特色的文学发展,这三百年间,无数文人墨客挥洒才情,留下了汗牛充栋的诗歌、散文、小说等瑰宝。 《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一书,旨在带领读者沿着历史的脉络,漫步于这片丰饶的文学土壤,深入品味那些跨越千年依然能够触动人心的经典之作。本书并非简单的名录堆砌,而是力求以一种生动、细腻、富有洞察力的方式,揭示这些作品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的生成逻辑,分析其艺术特色和思想内涵,并探讨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乃至世界文化史上的独特地位与深远影响。 一、 时代的回响:隋唐五代的社会变迁与文学图景 本书的解读,首先会将读者置于隋唐五代那波诡云谲、气势恢宏的时代背景之中。 隋朝的肇始与统一: 隋朝虽短,却为后来的唐朝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统一的政治局面,促进了经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这一时期的文学,既有对大一统的赞美,也开始流露出一些社会变革带来的复杂情感。我们将在书中探索这个时期在诗歌、赋等领域的重要成就,例如一些早期歌行的发展,以及宫廷文学的演变。 大唐盛世的辉煌: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令人神往的时代之一。政治的稳定、经济的繁荣、文化的开放包容,为文学创作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沃土。诗歌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达到了顶峰。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一代代巨匠,以各自独特的风格,吟咏着盛世的壮丽、人生的况味、民间的疾苦。本書將深入分析唐詩的諸多流派,如豪放派、田园派、边塞诗派、讽喻诗派等,並逐一剖析代表詩人的創作思想與藝術手法。從李白的浪漫飄逸,到杜甫的沉郁顿挫,再到白居易的通俗写实,以及王维的诗画一体,每一位詩人的作品都是一面鏡子,折射出時代的光輝與陰影。 五代的紛亂與多姿: 唐朝灭亡后,中国进入了五代十国的短暂分裂时期。尽管政治上动荡不安,但文学创作却呈现出一种别样的风采。南唐的词风婉约绮丽,北方的诗风则更为质朴豪放。这个时期的文学,更加贴近个体的情感,特别是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在五代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涌现出诸如李煜、冯延巳等杰出的词人。本书将详细阐释五代词的地域性特征和风格演变,以及北方诗歌在战乱背景下的另一种生命力。 二、 名作的精粹:诗、文、词、小说的深度赏析 《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将重点聚焦于这个时代最具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和作品。 诗歌的巍峨群山: 唐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巅峰,本书将精选唐代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及其名篇佳作进行深入解读。 初唐与盛唐的开拓者: 从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旷达,到陈子昂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慨叹,再到初唐四杰的崭新面貌,我们将追溯诗歌的勃兴之路。 盛唐气象的描绘者: 李白的《将进酒》、《静夜思》、《望庐山瀑布》等,展现了盛唐的浪漫主义精神和对自由的无限向往。杜甫的“三吏”、“三别”、古风等,则以其深邃的人文关怀,记录了安史之乱的疮痍,被誉为“诗史”。我们还将探讨孟浩然的田园闲适,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意境,高适、岑参的边塞雄浑。 中晚唐的温婉与写实: 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以其叙事性和白描手法,深刻影响了后世。元稹、李贺、杜牧、李商隐等,则在不同方面展现了唐诗晚期的多元化发展,有的追求通俗易懂,有的沉溺于朦胧的意象,有的则以犀利的笔触讽喻时弊。 散文的理性与情韵: 尽管诗歌在这一时期尤为突出,但唐代的散文也取得了显著成就。韩愈、柳宗元领导的古文运动,提倡质朴、简练、自然的文风,反对骈体文的华靡。本书将分析古文运动的背景,并赏析韩愈的《师说》、柳宗元《捕蛇者说》等名篇,探讨其思想性和艺术性。同时,也将触及唐代游记散文、笔记小说等不同体裁的特点。 词的婉约与悲凉: 词,作为一种新兴的文学体裁,在隋唐五代经历了从初期的萌芽到五代的繁荣。本书将重点介绍五代词的代表人物及其作品。 花间词派的旖旎: 赏析韦庄、温庭筠等人的词作,感受其描绘的闺情、宴饮的柔美与哀愁。 南唐词人的绝唱: 深入品味李煜亡国后词作的凄婉与深沉,理解其“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千古绝唱。冯延巳词作的典雅与含蓄,也将得到细致的解读。 北宋词的滥觞: 简要提及一些早期北宋词人的创作,为理解后来的宋词发展奠定基础。 小说的雏形与魅力: 隋唐五代也是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关键时期。志怪小说、传奇小说等在这个时期大量涌现,为后世小说的繁荣奠定了基础。本书将重点介绍唐传奇的代表作,如《柳毅传》、《莺莺传》、《李娃传》等,分析其情节构思、人物塑造和语言特色,展现唐代小说在叙事艺术和思想内容上的进步。 三、 鉴赏的智慧:理解与品味的钥匙 《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并非只是罗列作品,而是提供一套深入理解和品味这些经典的智慧。 背景的钩沉: 每一篇名作的赏析,都离不开其产生的历史文化背景。本书将详细介绍作品的创作年代、作者生平、当时的社会风俗、政治局势等,帮助读者更全面地理解作品的思想渊源。 艺术的剖析: 从诗歌的格律、意象,到散文的结构、语言,再到词的韵律、情境,以及小说的叙事技巧,本书将运用专业的文学分析方法,深入剖析作品的艺术特色。例如,对李白诗歌的想象力、杜甫诗歌的现实主义笔触、白居易诗歌的白描手法、李煜词作的真挚情感等,都将进行细致的阐释。 思想的挖掘: 文学是时代的镜子,也是思想的载体。本书将引导读者挖掘作品背后蕴含的深刻思想,包括对人生、社会、政治、情感的思考,以及作者的价值观念和人生哲学。 流变的轨迹: 通过对不同时期、不同体裁、不同风格作品的梳理,本书将展现隋唐五代文学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演变轨迹,帮助读者建立起对整个文学史段落的清晰认知。 结语 《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学之旅。它邀请您走进那个风云激荡、文采飞扬的时代,聆听李白、杜甫、白居易的千古绝唱,品味李煜、冯延巳的婉约情思,感悟唐传奇的跌宕起伏。本书希望通过细致入微的解读和深入浅出的分析,让读者不仅能够欣赏到这些文学名作的艺术魅力,更能从中体悟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滋养心灵的智慧与力量。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通往中国文学最辉煌的殿堂,感受那永不褪色的文化光辉。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非常吸引人,既有学者的严谨,又不失大众的亲和力。作者在阐述复杂的文学理论时,总是能够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解释,避免了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让普通读者也能轻松理解。同时,作者的文笔也很优美,读起来就像在听一位老朋友娓娓道来,字里行间充满了情感和温度。我特别喜欢书中那些富有画面感的描述,仿佛能亲眼看到诗人笔下的景物,亲耳听到他们吟诵的诗句。例如,在描写王维的山水诗时,作者生动地描绘出了“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的意境,让我身临其境,感受到那种宁静致远的禅意。这种将文学作品与读者情感连接起来的写作方式,让我觉得阅读不再是一种任务,而是一种享受,一种与古人对话、与历史共鸣的美妙体验。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原来古代的文人墨客们,生活在我们看似遥远的过去,却有着和我们一样丰富的情感和深刻的思考。我以前总觉得,那些古诗古词离我太远,难以理解,但这本书彻底改变了我的看法。它不仅仅是一本文学鉴赏,更像是一扇窗户,让我看到了一个鲜活的、有温度的古代中国。我仿佛看到了李白在月下独酌,豪情万丈;看到了杜甫在茅屋里忧国忧民,字字珠玑;看到了李煜在亡国后的悲痛,字字血泪。书中的许多作品,不再是课本上生硬的文字,而是有了生动的画面,有了鲜活的人物。我甚至能够想象到,作者在创作这些作品时,是如何经历人生的起起伏伏,又是如何将这些情感与思考倾注笔端的。这种对作者生活背景的深入挖掘,让我对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刻,也对那个时代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

这部书的封面设计实在是太引人注目了!采用了一种复古的水墨画风格,山水朦胧,隐约可见几位身着唐装的人物,仿佛穿越时空而来。书名“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几个字,用遒劲有力又不失灵动的宋体书写,笔画之间带着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书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书脊部分也没有丝毫马虎,烫金的字体在灯光下闪耀着低调的光芒,与封面的素雅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几分精致感。拿到手里,纸张的触感也相当不错,不是那种廉价的滑腻感,而是略带磨砂质感的特种纸,翻阅时不易留下指纹,也保证了阅读时的舒适度。整体而言,这本书的外观包装已经足够让我心生喜爱,迫不及待想要翻开它,一探究竟。我甚至觉得,仅仅是这封面设计,就足以成为案头的一件艺术品,摆在书架上,也能为整个空间增添几分雅致。

评分

这本书在选篇上非常独到,既有那些家喻户晓、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也有一些相对小众但同样精彩的作品。我特别欣赏作者在选择作品时所展现出的广度和深度,他并没有局限于某个流派或者某个时期,而是尽可能地展现了隋唐五代文学发展的全貌。更重要的是,作者并没有简单地堆砌作品,而是对每一篇作品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从创作背景、艺术特色、思想内涵等多个角度进行解读,使得读者在欣赏文学之美的同时,也能获得丰富的历史文化知识。例如,书中对一些乐府民歌的解读,不仅让我欣赏到其朴素自然的语言风格,也让我了解到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感受到了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和情感需求。这种选择和解读方式,让我在阅读过程中获得了极大的满足感,既有精神上的享受,也有知识上的收获。

评分

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让我真正沉浸在古代诗歌意境中的书,而这本《隋唐五代文学名作欣赏》似乎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当我翻开书页,首先映入眼帘的是那些经典作品的原文,字里行间流淌着千年的韵味。但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于每一首诗、每一篇词的解读,并不是那种枯燥乏味的学术分析,而是充满了人文关怀和情感共鸣。作者仿佛是一位知心的老友,循循善诱地引导我走进诗人或词人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喜怒哀乐,理解他们的家国情怀,感受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比如,在品读某位唐代边塞诗人的作品时,我能清晰地感受到他身处孤寂边关的思乡之情,耳边仿佛响起了战马嘶鸣和羌笛声声;而在欣赏某位五代词人的婉约之作时,我又会被那种细腻的情感和缠绵的思念所打动,仿佛置身于春风拂柳、落花飘零的江南水乡。这种解读方式,让我不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参与到文学的体验中,让古人的情感与我产生真实的连接。

评分

?

评分

买给喜欢国学的女儿,跟着名家学习,希望多多收益,感谢京东,让我们收获许多好书

评分

包子曰:买书不是为了看书,是一种情怀,是一种信仰。所以,明知看不完,还要继续买!

评分

内容值得

评分

5.“正人先正己,治国先齐家”“家是ZUI小国,国是千万家”,中国传统文化重视家族与家风。儒家文化的核心亦是现有修身齐家,而后有治国平天下。曾国藩一生修、齐、治、平四个方面都堪称楷模。 

评分

张宏杰在《曾国藩的正面与侧面》中讲述曾氏为官之道成为时代经典之后,本书必将引发更多讨论与关注。

评分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评分

书很好,要时间读,可是时间都到哪里去了呢?

评分

2. 《曾国藩》作者唐浩明、《百家讲坛》主讲人郦波,阅后联袂推荐!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