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式設計與創意/藝術設計與實踐

版式設計與創意/藝術設計與實踐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斐 著
圖書標籤:
  • 版式設計
  • 創意設計
  • 藝術設計
  • 設計實踐
  • 視覺傳達
  • 平麵設計
  • 排版
  • 設計原理
  • 書籍設計
  • 設計技巧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69186
版次:1
商品編碼:1221314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8
字數:317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一本書讀懂、讀通、讀透版式設計方方麵麵。
  5大行業:海報、雜誌、網頁、包裝、書籍。
  8種形式:秩序與突變、節奏與韻律、真實與留白等。
  10種布局:骨骼型、滿版型、分割型、中軸型、麯綫型等

內容簡介

  本書從版式設計的基礎理論知識入手,對版式設計的創意分析、經典編排方式、色彩搭配方案,都做瞭有針對性的講解。本書完全針對初學者,通過學習本書可以快速幫助初學者掌握版式設計的技術和理論知識,熟悉行業應用,達到快速設計版式的目的。
  全書共7章,第1章為基礎知識,包括版式設計的概念、原則、構成元素等知識。第2~6章為進階知識,包括版式設計的布局、形式法則、圖片、文字、色彩。第7章為應用知識,包括海報、雜誌、網頁、包裝、書籍共5大行業的版式設計經典秘笈。
  在本書的幫助下,版式設計創作過程將不再枯燥復雜。本書能夠啓發初學者的創造性思維,幫助初學者快速成為優秀的平麵設計師、版式設計師,同時能夠為喜愛版式設計的朋友揭開版式設計的奧秘。

目錄

第 1 章
版式設計必學知識
1.1 什麼是版式設計 / 4
1.2 構成版式的點、綫、麵 / 6
1.3 版式的構成要素 / 8
第2章
版式設計的布局
2.1 骨骼型/ 14
2.2 滿版型/ 16
2.3 分割型/ 18
2.4 中軸型/ 20
2.5 麯綫型/ 22
2.6 傾斜型/ 24
2.7 對稱型/ 26
2.8 重心型/ 28
2.9 三角形/ 30
2.10 自由型/ 32
第3章
版式設計的形式法則
3.1 秩序與突變/ 36
3.2 節奏與韻律/ 38
3.3 真實與留白/ 40
3.4 變化與統一/ 42
3.5 重復與交錯/ 44
3.6 對稱與均衡/ 46
3.7 對比與協調/ 48
3.8 比例與適度/ 50
第4章
版式設計的圖片
4.1 版式設計中圖片的功能/ 54
4.1.1 視覺效果/ 55
4.1.2 導讀效果/ 57
4.2 圖片的位置/ 59
4.2.1 角點/ 60
4.2.2 背景/ 62
4.2.3 中心/ 64
4.3 圖片的麵積/ 66
4.3.1 大圖片/ 67
4.3.2 小圖片/ 69
4.3.3 等大的圖片/ 71
4.4 圖片的數量/ 73
4.4.1 數量多/ 73
4.4.2 數量少/ 76
4.5 圖片的形狀/ 78
4.5.1 常規圖形/ 79
4.5.2 自由型/ 81
4.6 圖片的設計/ 83
4.6.1 簡潔/ 84
4.6.2 誇張/ 86
4.6.3 寫實/ 88
第5章
版式設計的文字
5.1
5.1.1
5.1.2
5.1.3
5.1.4
5.1.5
5.2
5.2.1
5.2.2
5.2.3
5.2.4
5.3
5.3.1
5.3.2
5.4
5.4.1
5.4.2
5.5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版式設計中文字的組織原則/ 92
主次分明/ 93
傳達準確/ 95
簡單易讀/ 97
風格獨特/ 99
文字內容與編排形式相統一/ 101
字體的選擇/ 103
粗與細/ 104
麯與直/ 106
鬆散與嚴謹/ 108
簡與繁/ 110
字號的選擇/ 112
大字號/ 113
小字號/ 115
字距與行距/ 117
排列疏鬆/ 118
排列緊密/ 120
文字的編排形式/ 122
左右對齊/ 123
左對齊/ 125
右對齊/ 127
居中對齊/ 129
頂對齊/ 131
底對齊/ 133
首字下沉/ 135
文字繞圖/ 137
第6章
版式設計與色彩印象
6.1 認識色彩/ 142
6.2 色彩的屬性/ 143
6.2.1 色相/ 143
6.2.2 明度/ 143
6.2.3 純度/ 144
6.3 色彩的分類/ 145
6.4 色彩印象/ 145
6.4.1 輕與重/ 146
6.4.2 冷與暖/ 146
6.4.3 遠與近/ 146
6.4.4 色彩的味覺感/ 147
6.4.5 色彩的華貴質樸感/ 147
6.5 主色、輔助色、點綴色的關係/ 148
6.5.1 主色/ 148
6.5.2 輔助色/ 150
6.5.3 點綴色/ 151
6.6 色彩搭配的方法/ 151
6.6.1 明度對比配色法/ 152
6.6.2 色相對比配色法/ 154
6.6.3 純度對比配色法/ 156
6.6.4 麵積對比配色法/ 158
6.6.5 冷暖對比配色法/ 158
6.7 十種常用顔色/ 159
6.7.1 紅/ 161
6.7.2 橙/ 163
6.7.3 黃/ 165
6.7.4 綠/ 167
6.7.5 青/ 169
6.7.6 藍/ 171
6.7.7 紫/ 173
6.7.8 黑、白、灰/ 175
第7章
版式設計的應用領域
7.1 海報版式設計/ 180
7.1.1 電影海報/ 181
7.1.2 文化海報/ 183
7.1.3 商業海報/ 185
7.1.4 公益海報/ 187
7.2 雜誌版式設計/ 189
7.2.1 雜誌版式的特點/ 190
7.2.2 雜誌的封麵設計/ 191
7.2.3 雜誌的內頁設計/ 194
7.3 網頁版式設計/ 198
7.3.1 網頁版式設計的三大原則/ 199
7.3.2 網頁的主要元素/ 200
7.4 包裝版式設計/ 205
7.4.1 包裝的功能/ 206
7.4.2 包裝的文字/ 207
7.5 書籍版式設計/ 210
7.5.1 書籍的封麵設計/ 210
7.5.2 書籍的內頁設計/ 216

前言/序言

  本書由王斐編著,參加編寫的還包括:孫麗娜、肖建軍、郭超、杜炎睿、趙鵬程、紀林傑、宋美麗、郭婭、徐锡花、李路、孫雅娜、王鐵成、楊力、楊宗香、崔英迪、丁仁雯、董輔川、高歌、韓雷、李進、馬嘯、馬揚、孫丹、孫芳、王萍、楊建超、於燕香、張建霞、張玉華等。
  感謝長期以來一直關心、幫助和支持我的朋友們,感謝清華大學齣版社的欒大成編輯以及參與本書齣版過程的工作人員,您們的熱心幫助,使得這本書從寫作到齣版一氣嗬成。
  最後,感謝我的父親,您的堅毅與寬廣融化冰雪,讓我的人生幸福如春,您淳樸而如山的愛是我前行的不懈動力,父愛無限,親情無邊,衷心的祝願天下所有的父母幸福、安康。
  在編寫本書的過程中,我們以科學、嚴謹的態度,力求精益求精,但錯誤和疏漏之處在所難免,敬請廣大讀者批評指正。
  作者2017年5月

《建築的詩意:結構、光影與空間敘事》 內容簡介 本書深入探討瞭建築作為一種跨越實用性與藝術性的綜閤學科,如何在物質的結構中,巧妙地編織齣關於時間、文化和人類情感的敘事詩篇。我們拒絕將建築僅僅視為鋼筋水泥的堆砌,而是將其視為一種凝固的音樂,一種與自然環境進行永恒對話的媒介。 全書圍繞建築的三個核心維度展開:結構邏輯的必然性、光影的動態雕塑、以及空間對人類行為的引導與重塑。 第一部分:結構與材料的誠實錶述 本部分首先迴歸建築的“骨骼”——結構。我們不滿足於對傳統力學原理的簡單羅列,而是著重分析不同曆史時期和地域文化中,材料選擇與結構邏輯之間的深刻關聯。從古羅馬的拱券係統如何定義瞭公共生活的尺度,到哥特式建築對飛扶壁的創新如何挑戰瞭垂直的極限,再到現代主義對鋼筋混凝土自由形態的探索,我們力求揭示結構美學背後的文化基因。 我們詳細考察瞭材料的“性格”。木材的溫暖、石材的恒久、玻璃的透明以及新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復閤材料)的潛力。重點分析瞭材料的“暴露性”與“隱藏性”在設計中的哲學取捨。例如,某些建築師選擇讓結構本身成為裝飾,以實現設計的透明度和誠實性;而另一些則傾嚮於用精緻的飾麵去掩蓋結構,以營造齣更為純粹或神秘的感知體驗。 一個重要的章節聚焦於“細部”的敘事力量。一個窗框的連接、一個轉角的收邊、樓梯與牆體的交接處,這些微小之處往往是建築師技術功底和美學理念的最終體現。我們通過大量案例研究,展示瞭細部處理如何影響建築的耐久性、維護成本,以及使用者在日常接觸中的細膩感受。 第二部分:光影的建築學——時間之筆 光,是建築的生命之源,是區分“容器”與“空間”的關鍵。本部分將建築視為一個巨大的感光裝置,專注於光綫如何被設計、過濾、導引和捕捉。 我們區分瞭自然光與人工光在空間營造中的作用。自然光不僅提供瞭照明,更重要的是,它帶來瞭時間感。通過分析諸如路易斯·康(Louis Kahn)在薩剋研究所(Salk Institute)中對光綫的處理,我們理解瞭如何利用“暗”來凸顯“明”,如何通過天窗、光塔或狹窄的開口,將外部的宇宙節奏引入到私密的建築內部。光綫角度的變化,使得同一空間在早晨、正午和黃昏呈現齣完全不同的情感氛圍。 人工照明的設計不再被視為事後的附加品,而是與結構設計同步進行的“暗物質”設計。本章深入探討瞭色溫、照度和配光麯綫如何協同工作,以服務於特定的空間功能和心理需求——無論是博物館中對文物的精準聚焦,還是劇院中對觀眾情緒的微妙引導。 此外,我們還引入瞭“陰影的建築學”。陰影不是缺乏光,而是光在特定形狀下投射齣的另一個實體。精心設計的陰影能夠增強體量的深度感和雕塑感,為靜態的建築增添動態的視覺節奏。 第三部分:空間敘事與行為的編排 如果說結構是骨骼,光影是血液,那麼空間就是建築的靈魂——即體驗和敘事發生的場域。本部分探討瞭建築如何通過空間布局、流綫組織和尺度定義來“編排”人類的行為和感知。 我們研究瞭“流綫”的設計哲學。流綫不僅僅是導航的路徑,更是體驗的序麯和高潮。從入口的過渡空間到核心功能的開放區域,流綫的麯摺、收緊與釋放,構建瞭一種心理上的期待與滿足的循環。例如,博物館中引導參觀者緩慢行走的“蓄勢”路徑,與交通樞紐中強調效率的直接路徑,其設計邏輯截然不同。 尺度的運用是塑造人類體驗的另一個強大工具。從紀念性建築中利用超高挑空來引發敬畏感,到住宅設計中對“親密尺度”的細緻把握,本書分析瞭不同比例如何觸發生理和心理上的反應。我們探索瞭“可變空間”的概念,即建築如何通過可移動的牆體或多功能的傢具係統,響應使用者動態變化的需求。 最後,我們考察瞭“場所精神”(Genius Loci)。一個成功的建築不僅要解決功能問題,更要與它所處的地理、曆史和文化語境産生深刻的共鳴。本書通過對不同地域案例的剖析,展示瞭建築師如何吸收地方的傳統色彩、紋理和聚會模式,將其轉化為一種全新的、具有時代特徵的建築語言,從而使建築成為其所在場所曆史的有力見證者和未來願景的積極參與者。 本書旨在為設計專業人士、建築曆史愛好者以及所有對人類居住環境抱有深刻關懷的讀者,提供一套係統而富有詩意的分析框架,以期看到隱藏在平麵圖和渲染圖背後的,建築藝術的深層脈動。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給我最大的驚喜在於它對於“文化語境”在版式設計中作用的強調。在強調全球化和標準化的今天,如何保持設計的地方特色和文化獨特性,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書中有一章專門探討瞭不同文化背景下的“符號解讀”差異,比如在某些東方文化中,文字的排列方嚮與留白意義,與西方完全不同,這種差異絕非偶然,而是深深植根於曆史和哲學之中。作者鼓勵讀者在進行設計時,要像一個人類學傢那樣去考察目標受眾的文化背景,從而設計齣既符閤國際審美趨勢,又能在本土産生強烈共鳴的作品。這種全球視野下的本土化思考,讓我對自己目前從事的國際品牌宣傳項目有瞭全新的審視角度。它讓我明白,最好的設計,是能在最廣闊的範圍內被理解,同時又能在最小的範圍內被深刻認同的。這本書不僅是工具書,更是一本關於設計倫理和文化責任的深刻論述。

評分

坦白說,我之前對“藝術設計”和“技術實現”之間的鴻溝感到睏擾。很多創意十足的方案,在實際落地時卻因為技術限製而大打摺扣。這本書在這方麵的平衡做得相當齣色。它用相當篇幅介紹瞭當前主流設計軟件和新媒體技術(比如AR/VR界麵的信息組織)對傳統版式設計原則的挑戰與重塑。書中清晰地解釋瞭,在三維空間和交互界麵中,傳統的二維平麵構圖法則如何演變,以及新的約束條件(如用戶視綫焦點、設備性能)如何反過來影響設計師的初始創意方嚮。我尤其欣賞作者對於“流程管理”的討論,它將設計視為一個迭代和反饋的循環過程,強調早期對技術可行性的評估是至關重要的。這讓我意識到,一個優秀的版式設計師,必須同時是一個半個技術專傢,能夠預見設計從概念到成品的全過程中的每一個關鍵節點。這本書成功地彌閤瞭“創意人”與“執行者”之間的那道無形之牆。

評分

對於一個在藝術領域摸爬滾打瞭一段時間的設計師來說,最難能可貴的就是能夠從那些看似尋常的案例中提煉齣本質性的規律。這本書在處理“經典重構”這一主題時,展現瞭驚人的洞察力。它選取瞭幾個曆史上標誌性的海報或書籍版式作為切入點,然後層層剝開,分析其在構圖、字體傢族選擇、色彩飽和度控製等方麵的決策邏輯。更絕妙的是,作者緊接著會提供現代設計師如何藉鑒並創新這些經典元素的案例,這種“古為今用”的展示方式,非常具有啓發性。我個人特彆喜歡其中關於“版式韻律”的描述,它將音樂理論中的節奏感引入到靜態的版式設計中,讓我開始用聽覺去“感知”文字和圖像的排列組閤。這種多感官的聯想訓練,極大地激發瞭我的想象力,讓我在麵對空白頁麵時,不再感到無從下手,而是能預先聽到設計內在的“鏇律”。總而言之,它提供瞭一種更深層、更具哲學意味的設計方法論。

評分

我最近在嘗試將一些傳統手工藝元素融入到現代數字作品中,但總感覺在視覺語言的轉換上有些生澀和衝突。這本書的第三部分,關於“跨媒介設計整閤”的章節,恰好提供瞭我急需的思路。作者沒有停留在理論層麵,而是通過幾個非常具體的項目分析,展示瞭如何將材質的觸感、色彩的溫度等非數字化信息,有效地轉化為屏幕上的視覺體驗。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動態排版”的討論,它沒有過度依賴炫酷的動畫效果,而是著重於元素如何在時間軸上自然地流動與呼吸。這種剋製而有力的錶達方式,讓我反思瞭自己過去在設計中對動效的濫用。此外,書中對“用戶體驗”與“版式美學”之間關係的探討也非常到位。它清晰地指齣,一個成功的版式設計,其最終目的永遠是服務於信息的有效傳遞和用戶的情感連接,而不是單純的自我炫技。讀完這部分,我感覺自己對“實踐”的理解上升到瞭一個新的層次,不再是機械地套用模闆,而是真正學會瞭如何為特定的情境量身定製視覺解決方案。

評分

這本《版式設計與創意/藝術設計與實踐》的裝幀設計本身就讓人眼前一亮,那種恰到好處的留白和字體選擇,無疑是作者設計理念的初步體現。初翻閱時,我尤其關注其中關於“視覺引導”的部分。它不像市麵上很多教材那樣枯燥地羅列規則,而是通過一係列精心挑選的案例,深入剖析瞭信息層級構建的微妙之處。例如,在講解如何利用對比度來突齣重點時,書中展示瞭不同時代、不同風格的雜誌內頁對比,從早期的密集排版到如今的極簡主義,這種跨越曆史的梳理,極大地拓寬瞭我的視野。我發現,設計不僅僅是美觀,更是一種與讀者無聲的溝通。書中的一些小技巧,比如如何巧妙地運用網格係統來平衡頁麵的穩定感與設計的靈活性,對我後續的實際操作幫助非常大。特彆是關於“負空間”的處理,作者的解讀非常富有詩意,讓我開始重新審視那些“沒有被設計”的空間,它們原來是如此具有張力。這本書更像是邀請我去參加一場關於視覺語言的深度對話,而不是被動接受知識的灌輸。它強調的“創意”並非空中樓閣,而是建立在對設計原理深刻理解之上的自由錶達。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