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中国人的自我

寻找中国人的自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朱滢,伍锡洪 著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5

图书介绍


出版社: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321526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6294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82
字数:98000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传统的文化与历史从来都不会突出“自我”,我们谈的都是国家、社会、族群,我们强调的是集体,是“牺牲小我”的美德。时至21世纪,应该是走出这传统的条条框框、寻找自我的时候了。若不立己,焉能立人?不知道自己的定位,如何能发挥个人的作用?无论在日常的种种选择,或者在重大问题上的取舍,何去何从,是进是退,莫不与自我定位、自我理解有关。应该说,认识“自我”,就是成功人生路程的起点。
  《寻找中国人的自我》深入浅出,发人深省,帮助读者在今天全球一体化的环境下,研究什么是双文化的自我,释放个人潜能,堂堂正正,坦坦荡荡,成功找寻自我,做一个“大写的人”。
  《寻找中国人的自我》以心理学实验、神经科学实验为依据,从文化、人类学、心理学与神经科学等广阔视野来叙述自我。

作者简介

  朱滢,北京大学退休教授。曾任北京大学心理系主任(1988-1996),中国心理学会常务理事(1993-2006),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2000-2006)。2000年以来共发表关于自我的文化神经科学研究文章20余篇。2007年出版专著“文化与自我”(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目录

第一讲 漫谈自我
第二讲 文化与自我
第三讲 中国人的自我是互倚型的自我
第四讲 中国人是他父母的儿子而不是他自己
第五讲 中国人自我的心理特点:自我包括母亲
第六讲 中国人自我的心理特点:辩证的自我
第七讲 中国人的双文化自我
第八讲 中国人自我的神经基础
第九讲 中国青少年自我的发展
附录 哲学家张世英谈自我
《寻找中国人的自我》读后感
后记

精彩书摘

  《寻找中国人的自我》:
  中国乡土社会的单位是村落,从三户的小村可以到几千户的大村。村与村之间的往来不多,人口的流动性也小。人们常常是生在哪里也老死在哪里。在同一个村里,许多人不是近亲就是远亲,彼此非常熟悉。因此,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作家十年砍柴对这个以近亲与远亲组成的“熟悉”的社会是这样回忆、体验和感叹的:“我们兄弟从记事开始,融入以血亲、姻亲为经纬的熟人社会,那种自然状态犹如幼鱼游水,雏鸟学飞。我们首先要学会分辨的就是亲属尊卑,谁是我的亲兄弟,谁是我共爷爷的堂兄弟,谁是我共曾祖父的堂兄弟,谁又是没出五服的族兄弟、叔婶;出了五服的那些族人,和谁又更亲近一些;方圆几十里哪些姓李的和我们共了一个祠堂,共一份族谱;祖父、父亲、自己和下一代的辈分是哪个字;而八华里外的那个王姓聚集的村子,谁是我的亲舅舅,谁是我的堂舅舅;姑舅表亲和姨表亲的区别在哪儿。人死了,哪些人可以埋进祖坟,哪些人不能;碰到人家办红喜事该说什么贺喜的话,而对长辈的丧事如何致祭,等等。乡村的熟人之间没有秘密,一个家族的爷爷可以随意在你家吃饭时走进来坐到餐桌上和你父亲一起喝酒。这些对我这样成长经历的人而言是常识,而对我们兄弟的下一代,恐怕就是遥远的传说。”总之,在这样的“熟悉”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社会的信用不是由契约和法律保证的,而是由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习俗、行为规矩保证的。因此,乡土社会是礼俗社会。
  现代社会工作、生活节奏快,人员流动性大,人们不仅选择经常变换工作,还从这个城市迁到另一个城市,甚至到国外工作、生活。因此,现代社会是个陌生人组成的社会。陌生人组成的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既是陌生人,各人不知道各人的底细。所以,人们之间要讲个明白,还要怕口说无凭,画个押,签个字。这样就产生了法律,法律保证了签约双方,如雇主与雇员、生意交往的双方等共同履行协议、合同。可是,法律的基础是平等,是权利与义务的共存,只有人与人平等才会促进市场经济的产生与良性发展。
  ……

前言/序言

  这本小书试图以通俗的形式介绍中国人的自我是怎样的。中国人习惯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又总是强调“血浓于水”,还津津乐道“塞翁失马”的故事等,这些说法或格言都反映出中国人自我的特点不同于西方人自我的特点。“自我”就是“我”,要超越自我,力求在学业上、事业上、生活上更上一层楼,首先就要认识“我”。所以,这本书的名字叫作“寻找中国人的自我”。
  虽然中国人对笛卡儿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并不陌生,但中国人对“什么是自我”却很陌生。这是因为,中国哲学并不讨论自我的问题,直到2005年著名哲学家张世英在其《哲学导论》中有专门一章讨论自我,这也许是中国哲学第一次系统地论述这个问题。中国哲学不讨论自我问题,因而中国文化也忽视了个人的存在。情形正如思想家梁漱溟所说:“中国文化最大之偏失,就在个人永不被发现这一点上。”1还因为,与中国哲学、中国文化相适应的是,在中国社会实际生活中,中国人作为一个个体从来没有被强调过。两千多年来我们要么强调帝王,要么强调集体,直到1978年改革开放,特别是2008年奥运会前夕,情形才开始有所转变,因此,现在是讨论自我问题的良好时机。我们两人在研究自我的心理学、神经科学方面均有10年以上经验,借此机会,把我们在研究中国人自我方面的所学所想奉献给读者,也是我们真诚的心愿。
  读者从本书第一讲很快便可以明了我们两人对自我这个概念的阐述,体会到自我这个课题对当代中国人的重要性:突出自我是中国人精神上觉醒的表现。如我们在第二讲“文化与自我”所述,自我这个课题不仅关乎每一个中国人,也关乎中国悠久的文化与国人之间的关系:在传统文化影响下,中国人强调相互依赖。
寻找中国人的自我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寻找中国人的自我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寻找中国人的自我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寻找中国人的自我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寻找中国人的自我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