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小学+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历年真题及预测试卷(套装2册)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小学+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历年真题及预测试卷(套装2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公教育安徽教师招聘考试研究院 著
图书标签:
  • 教师招聘
  • 安徽教师招聘
  • 2018教师招聘
  • 教育综合知识
  • 小学教育
  • 真题
  • 公考
  • 中公
  • 教材
  • 预测试卷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12218154
版次:1
商品编码:12218154
品牌:中公教育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81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因印刷批次不同,图书封面可能与实际展示有所区别,增值服务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以读者收到实物为准。





  《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知识·小学》是在严格依据安徽省教师招聘教育综合知识的考试大纲并深入研究安徽省历年真题的基础上精心编写而成。此书具有以下特色:
   1.正文讲解前设置备考指导,包括考情分析和题型解读两部分,帮助考生明确考试内容,学习备考方法。
   2.正文采用双色设置,对常考考点进行了波浪线标注,使考生复习时明确重点所在,更有针对性。
   3.设置考题再现板块,精选典型的真并配以对应的视频讲解,以此突出真题考查形式,让考生明确考查重点,通过视频讲解直观感知知识内容。
   4.知识拓展部分对重要知识进行了必要的补充,可以扩展考试的思路和知识面。
   5.重点章节后辅以模拟试题,有助于即学即练,巩固复习效果。
  "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
   适用对象明确:专为安徽省教师招聘考生量身定做。
  严格依据大纲:体现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
   考点契合真题:题目命制规范,考点分布合理。
  特色精华内容:试题答案准确,题目解析详尽。
   冲刺复习佳品:承前启后,及时进入临考状态。
  购买本书即可享有增值服务——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轻松学、在线题库任意练、考友圈答疑解惑、视频直播免费看,四位一体陪伴考生备战。教材和历年真题试卷搭配使用效果更佳!
  "

内容简介

  《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知识·小学》结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的考试真题以及考试大纲,构架起以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五部分内容有机结合的庞大知识体系,是一本专门针对安徽省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学科的教材。本教材条理清晰,结构严谨,从基础、重要的考点出发,深入浅出地向考生讲解各个知识点,使考生能透彻地理解知识点,从而烂熟于心。全书共设下面几大部分:
  一、前言:考生通过其中的内容可以快速了解本书的使用方法,方便复习活动开展。
  二、备考指导:其中的考情分析、题型解读、备考策略帮助考生明确真题考查的具体信息。
  三、考试大纲:其中的考纲内容方便考生明确考纲内容变化,明确复习范围。
  四、正文内容:正文部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法律法规、新课程理论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五部分内容。每一章在保留精华内容的基础上,相应考点放有考题再现、知识拓展和牛刀小试,方便考生学练结合。考题再现中有二维码,考生扫一扫就可以获得该试题的真人讲解,方便考生复习。
  五、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课程:帮助考生了解各类讲授课程的基本信息。
  六、中公移动自习室:核心考点经过精挑细选,聚焦考试重难点内容;在线题库可以帮助考生进行模拟演练;考友圈方便考生间互动答疑,开阔复习思路,增强复习效果。
  "
  《2018中公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是由安徽教师招聘考试图书研发人员结合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大纲、命题特点及考试真题对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的命题趋势进行预测,编写而成。帮助考生从整体把握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教育综合知识的考试范围,熟悉题型,未雨绸缪。
  本试卷包含4套真题与8套标准预测试卷,试卷对每道真题进行了详细解答,同时每道真题都配有高清微视频讲解,扫描试题旁的二维码即可实现在线视频学习。标准预测试卷题型全面,题量丰富,题目难易度与真题吻合,参考答案解析详细,让考生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

目录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教育综合知识小学》
第一部分教育学
第一章教育(2)
第一节教育概述(2)
第二节教育的发展(3)
第三节教育学的发展(7)
牛刀小试(10)
第二章教育与社会发展(12)
第一节教育的社会制约性(12)
第二节教育的社会功能(14)
第三节当代社会发展对教育的需求与挑战(17)
牛刀小试(20)
第三章教育与人的发展(22)
第一节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22)
第二节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25)
牛刀小试(26)
第四章教育目的(29)
第一节教育目的概述(29)
第二节全面发展教育的构成(31)
第三节当代中国的教育目的和教育方针(33)
牛刀小试(35)
第五章课程(38)
第一节课程、课程类型及其特征(38)
第二节布卢姆、加涅的目标分类理论(41)
第三节课程开发及其影响因素(44)
牛刀小试(45)
第六章教学(47)
第一节教学概述(47)
第二节教学过程(48)
第三节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及实施要求(52)
第四节小学教学组织形式与课堂管理(55)
第五节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和方法(62)
第六节教学技能(70)
第七节教学评价(75)
第八节教学模式(80)
第九节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83)
牛刀小试(83)
第七章德育(87)
第一节德育概述(87)
第二节品德发展的基本理论(89)
第三节小学德育目标和内容(91)
第四节小学德育的基本原则、方法和途径(93)
牛刀小试(97)
第八章班主任工作(100)
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100)
第二节小学班集体建设和班级管理(103)
第三节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原则、方法与艺术(107)
第四节小学班队活动的策划与组织管理(110)
第五节学校与课外教育活动、家庭联系及协调(112)
牛刀小试(115)
第九章学生(117)
第一节小学生的年龄特征(117)
第二节小学生认知发展、学习方式的特点与教育(118)
第三节小学生个体差异与教育(120)
第四节特殊儿童(123)
牛刀小试(126)
第十章教师(127)
第一节小学教师的职业特点(127)
第二节小学教师的专业要求、专业发展的阶段与途径(129)
第三节良好师生关系及其构建(133)
牛刀小试(136)
第二部分心理学
第一章小学生认知发展(140)
第一节注意(140)
第二节感知觉(143)
第三节记忆(149)
第四节思维及创造性思维(155)
第五节想象(159)
第六节问题解决(161)
牛刀小试(164)
第二章小学生情绪情感和意志(167)
第一节情绪与情感(167)
第二节意志(169)
牛刀小试(171)
第三章小学生个性发展(174)
第一节需要与兴趣(174)
第二节能力(178)
第三节性格和气质(183)
牛刀小试(186)
第四章学习与学习理论(189)
第一节学习概述(189)
第二节学习理论(191)
第三节学习动机(199)
第四节学习迁移(206)
第五节知识的学习(209)
第六节学习策略(213)
第七节技能的形成(218)
牛刀小试(222)
第五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226)
第一节心理健康概述(226)
第二节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途径与方法(227)
第三节心理辅导(229)
第四节教师的心理压力与应对(232)
牛刀小试(233)
第三部分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章教育法律法规汇编(236)
牛刀小试(286)
第二章教师权利和义务与学生权利保护(290)
第一节教师权利和义务(290)
第二节学生权利保护(292)
牛刀小试(294)
第四部分新课程理论
第一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概述(298)
第一节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及基本理念(298)
第二节《义务教育课程设置实验方案》的主要内容(300)
第三节新课程的观念变革(302)
牛刀小试(309)
第二章课程标准与课程资源(312)
第一节课程标准(312)
第二节课程资源(314)
牛刀小试(316)
第三章校本教研与教师专业发展(319)
第一节校本教研(319)
第二节教师专业发展(320)
牛刀小试(323)
第五部分教师职业道德修养
第一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326)
第一节《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326)
第二节《安徽省中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考核办法(试行)》(2013年)(328)
牛刀小试(331)
第二章教师职业行为(333)
第一节教师职业行为规范(333)
第二节教师职业道德修养(334)
牛刀小试(337)
安徽省教师招聘课程体系(339)
中公教育·全国分部一览表(340)

《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历年真题详解及标准预测试卷》
试题部分
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1)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7)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14)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21)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29)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36)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43)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50)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57)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64)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七)(71)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八)(78)
答案部分
2017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85)
2016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90)
2015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95)
2014年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参考答案及解析(99)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一)参考答案及解析(104)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二)参考答案及解析(108)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三)参考答案及解析(113)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四)参考答案及解析(118)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五)参考答案及解析(123)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六)参考答案及解析(128)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七)参考答案及解析(132)
安徽省中小学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标准预测试卷(八)参考答案及解析(137)

精彩书摘

  第一部分
  教 育 学
  ● 教育
  ● 教育与社会发展
  ● 教育与人的发展
  ● 教育目的
  ● 课程
  ● 教学
  ● 德育
  ● 班主任工作
  ● 学生
  ● 教师
  ■
  第一节 教育概述
  一、教育的概念及基本要素
  (一)教育的概念
  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活动,产生于人类的生产劳动,是传承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生活经验的基本途径。
  在我国,一般认为“教育”的概念最早见于《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这一句。
  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上说,凡是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都可以称作教育。它包括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
  狭义的教育则指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的社会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学校教育的工作,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促使他们朝着期望的方向变化的活动。
  (二)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是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
  1.教育者
  教育者是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思想、品德等方面起到教育影响的人,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科书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以及参与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学校教师是教育者的主体,是最直接的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2.受教育者
  受教育者是指接受教育的人,既包括各级各类学校的学生,也包括各种形式成人教育中的学习者。受教育者是教育实践的对象,也是学习的主体。
  3.教育影响
  教育影响是教育实践活动的工具,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中介。教育影响是教育内容、教育方法和教育手段及其联系的总和。
  二、教育的属性
  (一)教育的本质属性(质的规定性)
  教育是有目的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有目的地培养人是教育这一社会现象与其他社会现象的根本区别,是教育的本质特点,即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教育的质的规定性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第一,教育是人类所独有的社会现象。在其他动物界是没有教育的。有些动物在养育幼小上虽与人类的抚育子女有些类似,但它们是一种本能活动。
  第二,教育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对受教育者进行培养的过程。
  第三,在教育活动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和教育影响三种要素之间的关系。
  (二)教育的社会属性
  1.教育具有永恒性
  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教育。
  2.教育具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社会或同一社会的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各不相同,每个时期的教育具有自己的特点。
  3.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
  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指教育具有自身的运行规律和发展特点,具体体现在:教育具有质的规定性;教育具有历史继承性;教育与社会生产力和政治经济制度发展的不平衡性。
  三、教育的起源
  (一)生物起源说
  生物起源说是第一个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其代表人物是19世纪法国的利托尔诺、美国的桑代克和英国的沛西·能。生物起源说认为人类的教育起源于动物界的生存本能活动。该理论把教育的起源归于动物的本能行为,完全否认了人与动物的区别,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二)心理起源说
  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孟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这种观点忽略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否认了教育是在意识支配下产生的目的性行为。
  (三)劳动起源说
  劳动起源说的代表人物主要是苏联的米丁斯基、凯洛夫等教育学家。劳动起源论者在批判生物起源说和心理起源说的基础上,从恩格斯的劳动创造人的观点出发,认为劳动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根本条件,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创造了人本身,劳动的复杂性要求通过教育把人类的经验传递给下一代。所以他们提出,教育是在劳动的基础上产生的。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
  一、原始社会的教育
  原始社会时期的教育具有以下共同特征:
  1.教育是在生产劳动中进行的
  原始社会的教育没有从生产劳动和“原始礼仪”中分离出来,教育活动是在生产过程和生活过程中进行的,没有专门的教育场所和专门的教育人员,由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随时随地进行。
  2.教育没有阶级性
  原始社会的生产资料是公有的,因此决定了人人都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教育机会对每个人都是均等的。
  3.教育水平低下
  人类社会生活和生产劳动中积累的经验很少,所传递的是以生产劳动技能和社会生活习俗为主要内容的直接经验,教育内容很简单。教育方法也很单一,只限于动作示范、观察模仿、口耳相传和耳濡目染等。
  二、古代学校的教育
  (一)古代中国
  ■
  (二)古代西方
  ■
  (续表)
  ■
  (三)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
  (1)古代产生了学校,教育成为社会专门职能。
  (2)古代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具有非生产性。
  (3)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封建社会的学校还具有等级性。
  (4)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和象征性。
  (5)古代学校教育初步发展。
  三、近、现代学校教育
  (一)近代社会的教育
  1.公立教育崛起
  19世纪以前,欧美国家的学校教育多为教会或行会主持,国家并不重视。19世纪以后,资产阶级政府逐渐认识到公共教育的重要性,随后建立了公共教育系统。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
  两次工业革命的完成,提出了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并为初等教育的普及奠定了物质基础。德国(当时的普鲁士)1763年做出了普及义务教育的规定,是世界上最早普及义务教育的国家。
  3.教育的世俗化
  为与公立教育的发展相适应,教育逐渐建立了实用功利的世俗教育目标,从宗教教育中分离出来。
  (二)现代教育
  1.20世纪以后教育的新特点
  第一,教育的终身化。法国教育家保罗·朗格朗最早系统论述了终身教育。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持续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它的本质在于,现代人的一生应该是终身学习、终身发展的一生。终身教育是当代国际社会中影响最大、传播最广、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教育思潮。
  ■
  第二,教育的全民化。全民教育是指教育必须面向所有的人,即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且必须接受一定程度的教育。
  第三,教育的民主化。教育民主化是指全社会成员享有越来越多的受教育机会,受到越来越充分的民主教育,包括教育的民主和民主的教育两个方面。一方面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教育过程中享受教育资源的机会均等,甚至包括教育结果的均等,这就意味着对处于社会不利地位的学生予以特别照顾。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包括教育自主权的扩大,根据社会要求设置课程、编写教材的灵活性,价值观念的多样性等。
  ■
  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的观念源远流长,追求教育公平是人类社会古老的理念。在我国,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提到了“有教无类”的朴素教育民主思想;在西方,古希腊的大思想家柏拉图最早提出教育公平的思想,亚里士多德则首先提出通过法律保证自由公民的教育权利,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积极倡导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的内涵具体可以分为三方面:首先,要求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其次,要求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最后,要求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当代瑞典教育家托尔斯顿·胡森指出教育公平的内涵主要体现在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方面。
  ■
  第四,教育的多元化。教育的多元化是世界物质和精神生活多元化在教育上的反映。具体表现为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办学形式的多元化、管理模式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多元化、评价标准的多元化等。
  第五,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是指现代科学技术(包括工艺、设备、程序、手段等)在教育上的作用,并由此引起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变化。
  2.现代教育发展趋势
  (1)培养全面发展的个人正由理想走向实践。
  (2)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成为现代教育规律之一。
  (3)教育民主化向纵深发展。
  (4)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携手并进。
  (5)教育普及制度化,教育形式多样化。
  (6)终身教育成为现代教育中一个富有生命力和感召力的教育理念。
  (7)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各国教育的共同追求。
  第三节 教育学的发展
  一、教育学的定义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其研究对象是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考察和认识,揭示教育规律,为教育实践提供理论依据。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教育学的根本任务是揭示教育规律。
  二、教育学思想的萌芽
  (一)中国古代的教育思想
  1.孔子
  孔子是我国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论语》一书中。其教育主张如下:
  (1)著名论断: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力行而近乎仁;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3)教育目的:学而优则仕。
  (4)教学原则和方法:乐学与立志;学思行并重;启发性教学;因材施教;循循善诱等。孔子是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
  ■
  2.孟子
  教育思想收录在《孟子》一书,主张“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提出“性善论”。
  3.《学记》
  《学记》是中国也是世界教育史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成文大约在战国末期。其包括的教育思想主要有:

《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攻略》 精准把握考点,高效备考,点燃你的教师梦想! 随着国家对教师队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师资格考试日益受到重视。其中,教育综合知识作为考试的核心部分,考察范围广、内容深,是广大考生备考的重点和难点。许多考生在面对浩如烟海的教育理论、心理学知识、教育法规以及学科知识时,常常感到力不从心,不知从何下手。更有甚者,由于缺乏科学有效的备考方法,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收效甚微。 为了帮助广大考生系统梳理知识体系,精准掌握考点,有效提升应试能力,我们精心编写了这本《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攻略》。本书不仅涵盖了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综合知识所需的全部核心内容,更通过科学的编排、深入的解析和精选的习题,致力于为考生提供一套全面、实用、高效的备考方案。 本书的核心优势与特色: 一、体系完备,覆盖全面: 本书紧密围绕《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对教育综合知识的各个模块进行了深度剖析和系统梳理。 教育学基础理论: 详细讲解了教育的本质、功能、发展规律、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育原则等基本概念。我们将复杂的理论以清晰的逻辑脉络呈现,帮助考生建立起扎实的教育学理论基础。 教育心理学精粹: 深入阐释了学习心理、发展心理、个别差异、教育心理学流派等核心内容。我们不仅解释了各种心理现象的本质,更着重分析了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应用,让考生理解“教是为了什么”以及“如何教得更好”。 教学论与班级管理: 全面梳理了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教学评价的原则与方式,以及班级组织与管理的基本策略。本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通过大量案例分析,帮助考生掌握如何在实际教学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构建高效课堂。 教育法规与师德规范: 系统介绍了与教师职业密切相关的国家教育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并深入解读了新时代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我们强调法律法规的实践意义,让考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培养遵纪守法、爱岗敬业的职业操守。 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视角: 结合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深入剖析了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认知、情感、社会性发展特点,以及如何在教育教学中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儿童的需求。本书特别关注了特殊儿童的教育问题,提供科学的干预和支持策略。 学科教学论基础(涵盖小学教育学核心内容): 针对小学教育综合知识,本书对小学教育的基本特点、小学课程设置、小学教学的基本原则、小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小学课堂管理策略等进行了重点阐述。我们将教育学理论在小学教育实践中的具体体现进行细致讲解,帮助考生掌握小学教育的独特性。 二、逻辑清晰,结构优化: 本书打破了传统教材的枯燥模式,采用“理论精讲—要点梳理—案例分析—同步练习”的模块化设计,使知识点层层递进,易于理解和记忆。 理论精讲: 在每个章节的开头,我们都会对本章的核心概念和理论进行系统、深入的讲解,力求语言通俗易懂,避免使用过于晦涩的学术术语。 要点梳理: 针对每个知识点,我们都提炼出最精华、最重要的考点,并以清晰的列表或图示形式呈现,方便考生快速回顾和巩固。 案例分析: 在讲解过程中,我们会穿插大量教育教学的典型案例,通过分析案例来加深考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学会如何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同步练习: 每个章节的末尾都配有精心设计的同步练习题,题型多样,难度适中,覆盖本章所有知识点,帮助考生及时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内容。 三、解析透彻,点拨到位: 对于每一个知识点,我们都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析,力求让考生真正理解其内涵和外延。 核心概念阐释: 对于重要的教育学、心理学概念,我们会追根溯源,解释其产生的背景、发展历程以及与其他概念的联系,确保考生理解透彻。 理论逻辑剖析: 我们会详细分析各项教育理论的逻辑结构和内在联系,帮助考生理解理论之间的层层递进关系,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实践应用指导: 对于抽象的理论,我们会结合具体的教学场景进行阐释,说明其在教育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让考生明白“学以致用”。 易错点提醒: 针对考生在备考过程中容易混淆或出错的知识点,我们会特别进行提示和辨析,帮助考生规避失分。 四、题库精炼,实战演练: 本书配备了大量高质量的练习题,旨在帮助考生熟悉考试题型,提升答题技巧。 同步练习: 如前所述,每个章节都配有同步练习,用于巩固当日所学。 综合模拟: 在全书完成后,我们还精心设计了多套综合模拟试卷,严格按照考试的题型、题量和难度进行编排,帮助考生进行全真模拟演练,检验整体备考效果,并熟悉考试时间分配。 历年真题精讲(此书不包含历年真题,但会对真题的命题趋势进行分析): 虽然本书不直接包含历年真题,但我们会对历年真题的命题特点、考查重点、题型分布等进行深入分析,为考生提供备考方向性指导,帮助考生把握考试脉搏。 解析详尽: 所有练习题都配有详细的答案和解析,不仅给出正确答案,更重要的是分析错误选项的干扰原因,以及正确选项的解题思路,帮助考生举一反三,掌握解题技巧。 五、紧扣大纲,关注时政: 本书严格依据最新发布的《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大纲》编写,确保所有内容均与考试要求高度吻合。同时,我们密切关注教育改革的最新动态和国家教育政策的调整,及时将相关信息融入书中,让考生的备考更具前瞻性。 适用人群: 正在备考国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的考生。 希望系统学习教育综合知识,夯实理论基础的师范类院校学生。 希望提升专业素养,更新教育理念的在职教师。 对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感兴趣的社会各界人士。 如何使用本书,最大化备考效果: 1. 循序渐进,系统学习: 按照本书的章节顺序,先阅读理论精讲部分,深入理解基本概念和理论。 2. 梳理记忆,重点突破: 在理解的基础上,利用要点梳理部分,归纳总结核心考点,利用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进行多轮次、间隔性的记忆。 3. 案例分析,学以致用: 认真分析书中的案例,思考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培养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 4. 同步练习,及时巩固: 完成每章的同步练习,检验学习效果,找出薄弱环节,并针对性地进行复习。 5. 模拟演练,提升应试: 在学习完所有内容后,进行综合模拟练习,严格按照考试要求,提高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6. 反思总结,查漏补缺: 对练习和模拟题的错误答案进行深入反思,分析错误原因,并针对性地回归教材,弥补知识漏洞。 踏上教师之路,从这里开始! 成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是许多人的梦想。教育综合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关系到你是否能够顺利通过考试,并为未来的教学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综合知识全攻略》将是你备考路上最可靠的伙伴,它将帮助你拨开迷雾,找到方向,化繁为简,高效备考。 我们相信,凭借本书的科学指导和你的不懈努力,定能让你在教师资格考试中脱颖而出,成功实现你的教师梦想!现在就开始,让我们一起,为更美好的教育未来而奋斗!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之前也零星买过一些其他机构的教资备考资料,但总感觉内容有些陈旧,或者说,对安徽本地的教育政策和近年来改革方向的跟进不够及时。这套《中公版·2018安徽省教师招聘》给我的感觉就是“紧跟时事”,非常与时俱进。虽然是2018年的版本,但从其对教育热点问题的切入点来看,就能感受到编著者对教育发展趋势有着深刻的洞察力。尤其是关于“新课标”和“素质教育”等主题的论述,结合了安徽省近期的政策文件,分析得非常到位,让我不仅知道“是什么”,更明白了“为什么”和“怎么做”。对于我们未来要站上三尺讲台的人来说,这种深层次的理解比死记硬背知识点要重要得多。这本书仿佛是我的一个“备考参谋”,不仅教我应试技巧,更在塑造我的教育观。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为我们这些准备考安徽教师的小伙伴们量身打造的“救星”啊!我拿到手的时候,首先就被它厚实的内容给震撼到了,足足两本,感觉沉甸甸的,里面肯定藏着不少干货。尤其是那个教育综合知识的部分,感觉涵盖的知识点非常全面,从教育学原理到心理学基础,再到相关的法律法规,简直是一网打尽。对于我这种基础不太牢固,又害怕遗漏任何一个考点的考生来说,简直是太友好了。我花了点时间翻阅了一下目录和前言,感觉编排的逻辑性很强,知识点的梳理层次分明,不会让人看了就感到云里雾里。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重点、难点知识的解析方式,不是那种冷冰冰的理论堆砌,而是结合了一些实际的案例和生动的语言,让我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我打算接下来的备考阶段,就紧紧围绕着这本书来展开复习,相信它能给我带来实实在在的帮助,让我心里踏实不少,不再像无头苍蝇一样乱撞了。

评分

老实说,我这个人属于比较“粗心大意”的类型,尤其在做那些需要细致分析的综合题时,常常因为看不清题目的“陷阱”而失分。这套书在解析真题的时候,很贴心地增加了一个环节,我姑且称之为“易错点警示录”。它不是简单地罗列错误选项,而是会用一个独立的模块来分析:“此题常错点在于考生容易将A理论的特点误认为B理论的特点。”这种“换位思考”的解析方式,真正抓住了考生的思维误区。通过反复研读这些警示录,我感觉自己的思维模式都在被潜移默化地修正,变得更加严谨和审慎。可以说,这套书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我学习方法和应试心态的“纠偏器”。如果能把这套书里的内容完全吃透,我相信我在考场上能少走很多弯路,大大增加成功的几率。

评分

作为一名教育学的门外汉,我对教材的“排版”和“清晰度”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因为一旦排版混乱或者字迹模糊,我学习的效率就会直线下降。而这套书在这方面做得相当到位。字体选择适中,行间距处理得很舒服,长时间阅读也不会觉得眼睛干涩疲劳。最让我惊喜的是,它在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联上做了很多巧妙的引导。比如,在讲到某个具体的教育理论时,旁边会用小字体标注出它与另一个相关理论的区别与联系,这种“边角料”的信息反而常常是考试中用来设置陷阱的关键点。此外,书中的重点和难点部分都有用不同的颜色或者加粗来突出显示,这对我这种需要做大量标记和重点回顾的考生来说,简直是福音。我可以毫不费力地把主要精力放在那些被明确标记出来的核心内容上,极大地提高了复习的效率和针对性。

评分

拿到这本“真题+预测试卷”的组合,我立刻就感受到了那种实战的氛围。说实话,光看书本知识点还不够,最关键的还是得通过做题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和应试技巧。这两本试卷的质量,说实话,超出了我的预期。它们非常贴合安徽省往年的考情,很多题目的设问方式和知识点侧重点都和真题有着惊人的相似度,这对于我们把握命题趋势简直是太重要了。我特意挑了一套历年真题做了下来,做完之后认真对了一下答案和解析,发现解析部分写得极其详尽,不仅仅是告诉你哪个是对的,更是深入剖析了为什么其他选项是错的,这种深度的讲解,能让我迅速查漏补缺,巩固那些模糊不清的知识点。那些预测试卷的难度设置也很有梯度,有基础巩固的,也有稍微拔高的压轴题,这能全方位地训练我的答题速度和临场应变能力,感觉比自己瞎猜方向要靠谱多了。

评分

物流很给力,次日达。快递员很辛苦。

评分

很不错 值得购买 物美价廉

评分

正品是很好的,今年没上,明年加油了。

评分

正品是很好的,今年没上,明年加油了。

评分

和书店一样,页面清晰,是正版,满意

评分

可以

评分

挺好

评分

很好的选择,双击6666666666(?ω?)

评分

物流非常快,活动买的价格很便宜,东西非常好,一直很喜欢,好好好好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