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於2024-11-27
本書以人類學的視角,以內濛古草原、青藏高原、西南草地為田野案例,探討瞭生態環境與文化。作者認為,原生態文化研究的重點在於不同民族對所處生態係統作齣文化適應的全部相關內容。由於民族文化是一個整體,因而這樣的研究涉及文化的所有事項,因而需要研究的內容極其豐富多樣。我國當代的生態環境,就一般意義而言,已經不是純粹意義上的自然生態環境瞭,而是打上瞭人類活動痕跡的次生生態環境。由於我國各少數民族的文化生態,無一不是在漫長的曆史歲月中長期積澱的結果,因而文化生態耦閤體必然具有極強的穩態延續能力,能夠經受住來自自然和社會兩個方麵變遷的各種挑戰,且具有自我修復、自我完善和自我創新的潛力,具有維護文化與環境雙重穩定的價值。正是基於這樣的理解,作者認為即使在科學技術高度發展的今天,人們雖然掌握瞭所謂現代的高新技術,但在生態災變救治的終 極目標上仍然需要依靠特定生態背景下特定文化共同體的本土性知識。
羅康隆,1965年生,博士,二級教授,博士研究生導師。湖北“楚天學者”,中南民族大學民族學特聘講座教授,中山大學人類學博士研究生導師。齣版學術著作15部,發錶學術論文160餘篇,先後主持國傢社科基金項目三項(一般、重點、重大各一項)。現為吉首大學曆史與文化學院院長,湖南省2011協同創新中心(武陵山民族生態文化研究)主任,湖南省優勢特色重點學科帶頭人,湖南省重點實驗室(生態文化與居民健康)主任,中國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會生態人類學專業委員會主任,中國西南民族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民族學會常務理事。
吳閤顯,男,吉首大學曆史與文化學院講師,博士;武陵山民族生態文化研究協同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國傢民委吉首大學民族理論政策研究基地特聘研究員。近年來,在《中國農史》、《雲南師範大學學報》、《雲南社會科學》、《貴州大學學報》、The Anthropologists等國內外核心期刊發錶論文20餘篇,主持國傢社科基金一般項目1項,省級課題2項;參與編寫著作兩部。
緒論 自然生境、社會生境與曆史過程的耦閤體…………………(1)
第一章 內濛古草原的生態文化研究………………………………(10)
第一節 人類學視野下的“遊牧文明冶…………………………(10)
第二節 濛古族五畜並存遊牧與草原沙化的治理………………(19)
第三節 濛古高原水資源危機與文化對策………………………(28)
第四節 民族文化與水環境資源供求優化………………………(54)
第二章 青藏高原的生態文化研究…………………………………(66)
第一節 青藏高原的文化生態問題………………………………(66)
第二節 藏族傳統遊牧方式與“中華水塔冶的安全……………(70)
第三節 藏族傳統生計與黃河源區生態安全……………………(83)
第四節 藏族遊牧生計與寒漠帶凍土層的維護…………………(95)
第五節 青藏高原東南緣水資源儲養的文化對策研究…………(112)
第三章 西南山地草原的生態文化研究……………………………(124)
第一節 彝族文化對高寒山區生態係統的適應…………………(124)
第二節 西南地區混成耕牧製的生態價值………………………(134)
第三節 川西南彝族廄肥處理與生態維護………………………(142)
第四節 黔西北農牧經濟互補結構的生態價值…………………(154)
第五節 侗族傳統農業倫理對發展畜牧業的製約………………(164)
第四章 生態環境與生態文化………………………………………(175)
第一節 水土資源維護的失範與文化矯正研究…………………(175)
第二節 多元文化視野中的地方性知識反思……………………(190)
第三節 生態文化觀與生態文明建設……………………………(202)
第四節 生態民族學的當代價值…………………………………(231)
參考文獻………………………………………………………………(243)
後記……………………………………………………………………(252)
草原遊牧的生態文化研究 下載 mobi pdf epub txt 電子書 格式 2024
草原遊牧的生態文化研究 下載 mobi epub pdf 電子書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評分
草原遊牧的生態文化研究 mobi epub pdf txt 電子書 格式下載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