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表于2025-01-20
《命》里的亲情故事,有母亲对女儿近乎变态的教育,有儿子寻父的复杂心态,有是否给母亲采用“安乐死”的伦理挣扎,有父母倾家荡产送儿子留学的疯狂,有对生育的Z极反思,有人与宠物的奇异相依……小说以温柔的情感抚摸亲情之殇,篇篇都是虐心之作,揭开“中国式亲情”之暗伤。
《冒犯书》的作者就像但丁,为读者打开了层层地狱。这里有处女观的变异,有无性夫妻的挣扎,有贫富悬殊引发的抢劫,有老年人的畸形怀旧,有富裕却不再美丽的女人的自戗,有不堪考验的婚外恋情,有强奸导致的权力翻转,有死亡胜于活着的生存荒谬……作者用尖锐之笔,追问存在之真相。
《我疼》里的疼痛故事有:女儿的疼、母亲的疼,有钱人的疼、底层人的疼,诗人的疼、小店主的疼,丈 夫的疼、妻子的疼,以及民族的疼……疼痛,照亮了一个个真实“存在着”的灵魂。正如西班牙作家乌纳穆诺所说:除非我们受到刺痛,否则我们从来不注意我们曾拥有一颗灵魂。
中国先锋作家。曾留学日本,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博士,现任教于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主要作品有小说《命》《我疼》《冒犯书》《大势》《移民》《抓痒》、随笔集《真日本》《我的后悔录》、研究专著《文学中享虐现象》等。获国内“人民文学奖”、英国ENGLISH PEN奖等多种奖项,五度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提名,多次登上小说排行榜,部分作品被翻译成法、英、意、日等文字。英国《经济学人》杂志称其为“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日本《イリプス》杂志称其为“中国的太宰治”。
陈希我回应了中国小说一个根本的疑难:精神叙事何以成立?当力图照亮我们的内心生活时,我们手里的“灯”在哪里?或者,当我们企图建构起一种内在的、自省的、有逻辑的精神空间时,什么是可用的资源和方法?
— 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李敬泽
陈希我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另类”作家,他不玩弄叙述技巧,也不从事晦涩的语言实验,但他的小说就是怪模怪样,非同寻常。 他敏锐而执著,只关注生活Z根本的问题,他的写作纯粹而彻底。
— 北京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陈晓明
陈希我采用了一种极端的叙述方式,他要把他对人生、对社会、对精神的忧思推到J致,这种推到J致的叙述甚至在考验一个读者的承受能力。我愿意把他的这种小说称为一种观念小说,他的好几篇小说都让我们感受到了一种精神的震撼。
—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贺绍俊
陈希我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自觉地从这些快乐的写作人群里抽身而出,独自在存在的黑暗旅程里艰难地前行。
— 中山大学教授、文学评论家谢有顺
陈希我是我Z尊敬的中国作家之一。他的小说面对Z艰难的主题,勇敢而又直言不讳地描写了人类欲望的深渊。我认为陈希我应该被列入Z优秀的现代作家的行列,他的作品应该得到更高的关注。
—英国翻译家、《冒犯书》英文版译者尼克·哈曼
中国小说学会排行榜上榜
首届《收获》排行榜上榜
“20世纪Z佳中文小说”
英国ENGLISH PEN获奖小说
“花城文学奖?杰出作家”提名
“一个特立独行的作家”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
“中国的太宰治”——日本《Iripusu》杂志
《命》目录:
引
命
父
母
子
家
宠
我的黑暗写作(后记)
《我疼》目录:
引
我篇· 我疼
她篇· 母亲
我和她篇· 又见小芳
他和他们篇· 绑住我
她们篇· 罪恶
他和她篇· 飞机
她和他们篇· 风吕
他们篇· 欢乐英雄
他和她们篇· 上邪
跋
《冒犯书》目录:
引
第一章· 晒月亮
第二章· 暗示
第三章· 补肾
第四章· 我们的骨
第五章· 旅游客
第六章· 又见小芳
第七章· 带刀的男人
第八章· 上天堂
一个作家的诞生(代后记)
序(中国作协副主席、文学评论家 李敬泽)
陈希我从来不是一个令人愉快的小说家。他根本不能指望人们喜欢他或者爱他。
我也不喜欢他。现在,读他的小说,深呼吸,放松,同时紧张,就像即将登上拳击台,面对一个凶悍无情的对手——这厮是个疯子,他不把你搞死誓不罢休。
这就是为什么我还要读陈希我的理由——如果我偏就喜欢拳击,我在亢奋、窒息、狂怒和恐惧中深刻地感受着我是“在”的,我的活着成为一个千钧一发的问题,所有的一切都在眼前摇和滚,好像一支发疯的重金属乐队占领了世界……
那么,就读陈希我。
陈希我会让人想起鲁迅,那种阴郁深黑的气质,当然,可能并非偶然,他和鲁迅一样,都有日本生活的背景。我读陈的小说,常想起鲁的“女吊”,他们都执念于“鬼”,而且是“厉鬼”。
那些“鬼”,他们隐身于我们的意识之外,在我们的生活尺度之外,他们永远不会在白天出现,但是,在深夜里,他们猝不及防地显形,他们紧握夜的真理,全面地颠覆心安理得的白昼。
鲁的“女吊”是复仇者,申冤在我,我必报应。这样的复仇实为审判。陈希我的小说里也隐藏着一个“审判官”——他的小说如同一次次审判,那些 “鬼”,被从皮袍下、西装下榨取出来,拧干了汁液,荒谬残破地摊在被告席上。
我不习惯也不喜欢遭受审问,挣扎于坦白和抗拒之间。我想大家都不喜欢。但我倾向于认为,陈希我式的“审判官”为中国小说提供了某种可能:向着我们的经验、生活、灵魂发问的强硬态度,不闪缩、不苟且,如果有深渊那就坚决向着深渊去。于是,在他的小说中,陈希我提供了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景观——那是崩塌和破灭,是沾沾自喜的生活忽然遭到最严厉的盘查:它真实吗?它幸福吗?它有意义吗?它能够经得住盘查而清白如初安稳如初吗?
却原来,我们的身体和精神如此虚弱,简直是不堪一击,更何况那样干燥、简明、锤子般的句子的持续猛击。“审判官”对人们的虚弱完全是心中有数的,他习惯于一上来就霸道地把问题摊开,不铺垫不过渡不绕弯子,让富足的人们猝不及防地面对内在的贫瘠和荒凉。
但是,我对陈希我的兴趣主要还不在他揭示了什么,而在他怎样揭示:如果有一个“审判官”的话,他从哪儿来?他的依据何在?他如何审判又如何裁决?
这个“审判官”不是外在的,他没有身体没有姓名,他在受审者的心中,这是一种声音,纠缠、逼迫、陷诱你的声音。陈希我的很多小说都采用第一人称叙述:“我”在说,“我”的声音中包含着审判和辩驳,这并非通常理解的“我思”或“我”的矛盾,“我”是一个场所,追逐、躲避、搏斗的场所,各种声音辩论的场所,“我”作为一个战场、一个法庭几乎是没有个性的,它时时刻刻都在向着“我们”扩散和膨胀。
——陈希我不相信“我”,也不相信有可以划分、可以辨认的公共领域和私人领域,他重新阐扬陀斯妥耶夫斯基、卡夫卡的现代主义传统,他认为在生活的最为细枝末节之处,“审判”即可开始,而且能够直接达到宏大的、本质性的规模。
但是,那个“审判官”的声音依然令人困惑。他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理性批判”,他也并不依靠在“审判”这个场景中我们能够联想到的宗教价值,这位“审判官”并非来自理念或信仰的“天堂”,他的声音本身也是复杂的,既威严又邪恶,既清醒又魅惑,他把人从幻觉中惊起,但他从不寻求或应许拯救。
这更像是“魔”的审判,捉鬼的“判官”本身就是个“鬼”,是个“恶鬼”。他并不来自任何其他地方,不来自宗教和理性,他正好就植根于人们的自性,是肉身和灵魂之荒谬的结果,就好比,人们充满欲望,人们渴望消费和被消费,但是,欲望注定会疲惫枯竭,消费会厌倦,会因厌倦而愤怒。欲望自身就会进行审判,人们在欲望中犯下罪,而欲望自身就包含着罚。
在此,陈希我回应了中国小说一个根本的疑难:精神叙事何以成立?当力图照亮我们的内心生活时,我们手里的“灯”在哪里?或者,当我们企图建构起一种内在的、自省的、有逻辑的精神空间时,什么是可用的资源和方法?
很多小说家诉诸《圣经》,但问题是,熟读《圣经》的只是小说家自己,他的人物大概根本不知《圣经》为何物。也就是说,小说家提出的问题和做出的解释,其实是在人物的理解限度之外,人物读不懂写他的小说——当然,这种情况很常见,但这里的特殊性在于,不仅是人物,而且人物所在的世界都在根本上与小说家的思想和谋划无关。
所以,陈希我的探索独具意义,他的审判是向人物、向人们提出了真正内在于他们自身的问题,不诉诸上帝或其他什么神明,上帝本不在心中,人只能孤独地自抉心中之鬼,这个过程酷烈艰难,常常难以为继,但至少为精神叙事确立了诚恳的起点。
而陈希我作为一个小说家的限度可能也正在这里,他太有方向感、太专注,因此他单调;他太严厉、太彻底,因此他并不公正,所谓“公正”,是指对人性和人类生活之丰饶宽阔有趣多变的感受力和理解力。他比许多小说家都更深入地分析和追问了我们的经验,但面对我们的经验,他也比任何其他小说家都更为粗暴。他像个偏激的外科大夫,只管治病而不管死活。
我在几年前想象过陈希我的可能结局:他归于沉默,他发现他其实已经迅速写完了他的小说。当然,现在,我又在为他的这本新书作序……
陈希我疼痛小说系(套装共3册)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5
陈希我疼痛小说系(套装共3册)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陈希我疼痛小说系(套装共3册)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