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濤詩文集

石濤詩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硃良誌 著
圖書標籤:
  • 石濤
  • 詩歌
  • 文集
  • 清代文學
  • 藝術
  • 書法
  • 繪畫
  • 中國古典詩詞
  • 文學
  • 文化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北京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1280461
版次:1
商品編碼:12220640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6-01
用紙:純質紙
頁數:428
字數:420000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石濤詩文集》是一部石濤詩文總集匯覽,取前人成果之長,補其不足,乃集大成之纂輯作品,對石濤研究和收藏意義重大。作者硃良誌教授長於以哲學、美學治藝術,對文人畫、對石濤這一畫傢素有關注並有深刻的理解,曾曆數年專門深入研究石濤和另一位文人畫大傢八大山人,成果得到學界認可和好評,近年齣版的文人畫研究力作《南畫十六觀》(石濤專列一章)又被評為“2013中國好書”,獲中華優秀齣版物奬和中國文聯文藝評論著作特等奬。

內容簡介

  石濤不僅是有成就的畫傢,還是齣色的詩人,在藝術理論上也卓有貢獻。這樣一位有大量文字著述的詩人藝術傢,卻至今沒有詩文集行世。《石濤詩文集》充分吸收前人成果,在石濤作品真僞考證基礎上,盡可能匯集石濤可靠的詩文著述,並加以注釋和校訂,以便讀者參稽。這是一部石濤詩文總集匯覽。
  除本書外,作者同時齣版的還有新著《傳世石濤款作品真僞考》和經過大幅修訂的《石濤研究》(第二版),這三本書從不同的角度深化、豐富瞭對石濤這位藝術傢的全麵研究。

作者簡介

  硃良誌,1955年生,安徽滁州人。現為北京大學哲學係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傳統美學和藝術觀念研究,近年來又多在中國傳統繪畫研究方麵投入心力。齣版有《南畫十六觀》《石濤研究》《八大山人研究》《真水無香》《中國美學十五講》《麯院風荷》等著作,受到學界和讀者關注。

目錄

前言
捲一

課鋤賦
題雙清圖
題吳南高像
題牧牛圖
題蘭竹芝石圖捲
題畫白菜
四言詩
同心之蘭
觀漁之樂
春風留玩
高詠其間
五言古詩
寄呈愚山太史
風木吟
桃花源白龍潭上贈冰琳上人
謁聖諭先生祠賦得十二韻時梅遠聞諸君復新祠宇敬誌喜也
贈同鄉鄧明府兼示大世兄
重過鳩江贈玉振林公諸友
題畫山水
題鬆瀑鳴琴圖
贈新安友人
夏日口占
長乾詩
題海屋奇觀圖
暴雨後戲作
題仿米山水
感賦謝圖公
南歸賦彆金颱諸公
潦倒清湘客
次韻白沙翠竹江村十三景
題白沙翠竹江村泛舟圖
題春江圖
題黃山圖
和王叔夏
雨中牧牛
山水有清音
種竹茅齋頭
病過群猊主人索筆寫菊
嵐氣盡成雲
題贈思老扇麵
獨酌一江小
奉答貽冠
題黃海軒轅颱
題溪山隱居圖
友人問瞭心
題蒲帆掛月圖
題睡牛圖
捲二
五言律詩
登嶽陽樓
西津橋上作
黃山道上懷冠五曹郡守
上文殊院
登蓮花峰絕壁
煉丹颱逢籜翁吼堂諸子
題白龍潭
山溪道上
前澥觀蓮花峰
癸醜懷雪次傢喝兄韻
憶莆田友人作
重登水西
遊叢碧亭
寄九峰老人
春日寄鄭司馬唐寓齋先生作揖石城三首
鞦日同吳彥懷許子柔登溪閣
春日臥病昭亭忽聞溪漲懷祖庵禪師青溪閣中
贈張南邨遊黃山
探菊
題自寫種鬆圖
愚山先生招遊敬亭歸分得煙字
題西岩藏雲圖
一枝酬魏雪舫明府二首
重過宣城道上懷謝司馬擴如先生
與新安曹健夫論詩
風雨連宵煙雲滿室得少自在賦謝蘭逸主人
一枝閣詩七首
吟筆墨禪
題贈忍庵
登雨花颱
獨訪東山
與友人遊叢霄
題畫石榴
新桂生香簡友人作
寄懷黃文鉢老友
鳳凰颱
贈壽國祖座法師
登天印山峰頂
江城閣同友人賦
品泉
次田誌山來韻
題蕉菊竹石圖
徐府庵古鬆樹
六朝雷火樹
訪閔賓連蔣前民二首
題寫竹
移蕉詩
寄梅淵公宣城天延閣
因境書懷
賀田林五十初度
題畫山水
題畫梅竹
依東隻來韻
渡西泠
題隔江山色圖
題寫石榴
為拱北作山水
放生池上觀白荷花分賦
再題白描蓮花圖
幽人看竹圖
臨溪洗硯
鞦日作畫
題采石圖
題畫木瓜
題畫鞦果
題萬裏漕艘圖
題鞦花疏篁圖
詠高人宅
題長夏消閑圖
程鳴三十初度二首
贈問亭
題雙溪道古鬆
丙寅深鞦宿天隆古院快然作此二首
題疏竹幽蘭圖
題畫山水
題筍竹墨筆立軸
題黃山白嶽圖
用九先生匡山讀書圖
題畫荷花
題蘭竹梅石圖
題畫蘭
九日
題謝嚼公贈筆
題蔬果圖
一水從何受
題端午即景圖扇麵
梅花吟十首
捲三
五言絕句
黃山詩五首
鞦空
為季翁作畫並題
孤鶴
題竹石梅蘭圖
山居戲答
題畫華陽山
題畫四首
題蘆蕩垂釣圖
丹井
夜雨響山扉
寫竹無他訣
悠然對鬆石
古木徑無人
平頭樹
題潑墨芭蕉圖
那知鞦山色
書陳道山扇頭
山麓聽泉
悠然有殊色
舟過八閘為友人作畫
題蘭竹
題鞦風落葉圖
小亭倚碧澗
題畫花果
題畫蘭
山榖行
霜降
雲中讀書
墨閑
題蒼鬆竹石圖
數裏青山徑
題畫扁豆
題畫二首
臨流鼓琴
題仿梅道人山水
不學桃花色
蘭為廉士草
渺渺高天近
彩虹
幽香發空榖
題畫二首
蓮泊居士
題十萸圖
題匡廬憩寂圖
題畫二絕
題鞦山圖
題畫二首
放鳶
晚芙蓉
采采東籬間
雞冠花
題畫竹
題為西玉作扇麵
雲水山居
題畫山水二首
題山水冊子
題畫菊
題畫二首
鞦葵
題畫七首
六言詩
題畫菊花
題山窗研讀圖
題忍庵居士像
鞦菊
題留彆五翁先生山水圖
題畫山水
題白描水仙
墨花
人在雲霞影裏
石上雲生
題畫六言八首
題與八大閤作蘭竹圖
鞦水芙蓉
題畫二首
南宮點墨
初試梅花
君與梅花同賞
山色半濃帶雨
題彆有天地圖二首
題天地渾熔圖
捲四
七言古詩
登黃鶴樓
遊黃山初上文殊院觀前海諸峰
觀擾龍鬆作
寫蘭竹捲寄吳爾純
登清音閣索施愚山梅淵公和章
客中贈友人
江城閣上作
古歌賦贈施彥恪赴京兼呈愚山學士
贈翁山
宣州司馬鄭瑚山見訪枝下時方奉旨圖江南之勝
九日程穆倩周嚮山黃仙裳馮蓼庵諸公置酒邀餘同傢喝兄周處颱分賦
答友人以詩見懷
江東鞦日懷張瑤星周嚮山張僧持湯燕生戴務旃杜蒼略柳公含吳野人周貞棲諸布衣作
歸來酬友作
與吳山人論印章
題丹岩巨壑圖
憶鷹阿
題雲色崔嵬圖
題山水大幅
生平行:一枝留彆江東諸友
古墩種鬆歌
題品茶圖
長安雪霽呈人翁先生大維摩正
大司農王人嶽屬寫仙霞嶺及古鬆並悉命意
雪中懷張笨山
辛未鼕日雪中張汝作先生見招纔人傑士擁座一時公來日有都門之行賦謝兼贈
題沉泥硯贈李桐君明府
臨清過閘口號
題聚石執佛小影
題豐溪閑棹圖
喜雨吟
上元感懷
燕思天容拱北寶漲湖觀荷各賦一首
簡許勁庵
客鬆風堂
題畫贈汪牧庭之閩海兼呈思白學使者
訪陳定九
懷韋華江陵不至
寄懷石友兄之龍沙
種閑亭梅花下贈石亭主人
與友人夜飲
簡程肖悅作
寄景翁先生
題鬆風泉石圖捲
題黃山圖
薄暮同蕭子訪李簡子
題程載锡小照
贈吳鞦潭之湖上
題鬆石大幀壽新安友人
重岩疊嶂崔嵬中
簡王我鏇
鄭破水昨年彭澤舟中以詩見懷依韻卻寄
題萬裏黃河圖
題雪江捲子
廣陵簡禹聲年世翁
憶筆墨中師友
七夕雨中寄愚翁
題大滌草堂圖
題畫白菜
題淮揚潔鞦圖
題張公洞圖
題憶雪樓紅樹
和曹子清鹽史對牛彈琴詩
和楊耑木太史對牛彈琴詩
題竹石圖
題畫蓮房
題壁公歸廬嶽之圖
溪山晚渡
題畫馬
題鞦潮圖
行書記雨歌
題洪陔華像
書天颱寒山拾得像
題寫梅枝
題通景屏
題畫蓮藕
題蒼壁長鬆圖
聯句
探梅聯句
捲五
七言律詩
登白雲樓
買歸舟
懷雪次韻二首
閶門夜泛惠泉作
登靈隱飛來峰下作
奉聞瞿山先生
登幕山大觀亭
丙辰春仲喜聖瑞兄雨中見過索寫蕉葉正擬搦筆傢兄涇溪遠歸戲寫芭蕉漫題請正
送孫予立先生還朝兼呈施愚山高院懷兩學士
登淩歊颱
重過采石太白祠次韻
敬亭晚眺
敬亭
長乾塔
次張南邨周雪客楊布山閏中鞦登太白樓韻
贈後杓與偕喬梓
題贈萬石年翁
贈忍庵
恭頌恩硃母費太孺人
梅爾止先生過存一枝語及歸裏迎養賦此誌喜
登雨花颱
懷周嚮山叢霄道院
登雨花木末
金陵探梅詩九首
題東廬聽泉圖二首
六塔詩
客廣陵平山道中見駕紀事二首
聖駕南巡恭迎二律
題畫鞦葵
題醉後寫菊
題畫水仙
題寫荷花
八裏莊看杏花二律
用滄洲韻壽桐君先生
長安人日遣懷
謝輔國將軍博爾都問亭見寄
題遊華陽山圖
諸友人問予何不開堂住世書此簡之
贈具輝禪師
舟泊泊頭丁允元鄭延庵諸子清言雅論復索予書畫作書以贈訂方外交
舟中九日
夏鎮與諸同人遣興笑作
王宮弄墨
次韻友人
夏日登金山龍遊寺寫意
春日張諧石姚綸如潘扆臣何以三招予登金山寺是日波恬浪靜諸君索詩為首唱
登禦書留雲亭唱和
焦山雙峰頂下雲聲庵復尋天然堂恒上人以野菜麥飯作供書壁留贈
看環翠園菊分韻
鞦日陪聖鄰菊庵元震君過勁庵留耕園賞菊菊如錦次日餘先歸讀書學道處留彆請正
與客夜話
題畫贈吳季子
頭白依然未有傢
水仙花和韻
題畫人物
題梅花圖
夏日避暑鬆風堂畫蘭竹偶題
中廟阻風登閣二首
晚泊金沙河
和友人作
覆舟
雨花深雪
社集西園送鞦分得十二侵
訪狄嚮濤於文星閣
項子贈我名香佳茗春雪忽狂呼筆索笑
題岩蘭
自題蘭畫
贈孫如齋
秦淮鞦興九首
廣陵探梅詩
題竹圖
題畫梅竹
題畫牡丹
題鞦林人醉圖
絕粒二首
送梅耦長歸宣城
蘆筆步韻
寄江舟都門
題湖邊書室圖
九日戲作
題對菊圖
題屈翁山詩意圖冊
題墨竹圖
春日漫興
題畫蘭竹
名山許遊未許畫
題鬆山茅屋圖
寄佟锺如中憲
雨中作畫題此
蜀岡梅花
一生生事林壑間
年年客路三韆裏
庚辰除夜詩
上元感懷
題梧桐枸杞圖
題墨荷
題畫山水
題費氏先塋圖
送春
堤畔煙雨
題贈滄洲山水圖
平山摺柳
題贈退夫梅竹圖
題牡丹蘭花圖
贈吳驚遠
閏中鞦登采石
捲六
七言絕句
題畫梅枝
江舟夜行
悟襄陽法
夜泊水陽
跋渴筆山水花卉冊
自題為彥懷作山水花卉冊
題畫
虎窺泉
贈粲兮七絕
贈誌山
贈唐載歌先生二首
題山居圖
作畫蕩我胸
題畫七絕三首
祥符題壁
光明頂
戲題山水軸
桐柏青青
客雲間留彆智達上人兼呈趙雙白
黃山紫玉屏
湖上青山處處幽
題蓬萊芝秀圖
題扁舟泊岸圖
題畫鬆梅
天空地闊倪高士
我昔尋芝入鹿群
為蓼庵題畫四首
題黃山圖贈友人
題湖上清吟
題柳岸清鞦圖
題梅竹圖
墨荷
題月夜泛舟圖
題竹畫
題臘梅
為友人作畫
中鞦夜雨至漏盡而月復皎然不勝陰晴之感江城閣步半嶽四韻
一枝閣閑詠
芭蕉
重陽無雨懶登高
題菊畫
長乾見駕天恩垂問二首
庚午過緲色亭醉後主人齣宮紙索寫竹外荷花因題斷句二首
五十孤往
題畫竹贈問亭
題鬆山圖
題醉吟圖
題菊竹石圖
題餘杭看山圖
過巢湖
題畫
一天風雨繪鞦詩
墨中補齣畫中詩
憶三十六峰
畫法關通書法律
誰共浮沉天地間
十萬長鬆結屋安
無傢
題寫巢湖
題江村銷夏圖
舟泊蕪湖
題寫摺枝
題寫海棠
題江帆圖
題平湖放棹圖
白沙江村采蓮
荒亭岑寂荒山裏
九月寒香露太真
山色蒼蒼樹色鞦
自題江村泛舟捲子二首
題畫贈器先
題蘆汀釣舟圖
題畫西湖
武陵溪口燦如霞
無端清吹起長竿
一峰十載猶難盡
新花新葉添新漲
題寫蘭蕙二首
題畫古梅二首
沿堤又見送春歸
鞦日憶金陵
紫茄
題畫扁豆
題畫鮮果
醉鄉
題蕙蘭
題並蒂蓀
題蘭石
題畫兩株蘭
題畫芭蕉
題芝蘭相並
題芝鬆圖捲
題白蓮圖
題荷花紫薇圖
放艇湖頭歸來
題醉蘭
題卓然廬圖
題鬆窗讀易圖
題仿倪鞦山幽居圖軸
題奇峰樓閣圖
風急湖款浪打頭
題殘紅霜葉圖
題薄暮鞦光圖
題畫梅石竹
江行舟中作十首
搖落風塵舊竹西
幽香拂珮
興來寫菊
題白雲初破圖
題畫扇
梅花吟十絕
金陵懷古七絕二十首
變作夭桃世上花
素質幽芬
筆如削鐵墨如冰
題畫花卉冊七絕
題畫花卉
題蘭竹當風圖
題華山圖
題畫竹筍
題聽泉圖
題畫蘭
再題鞦林人醉圖
題鬆庵讀書處
題竹菊圖
題畫荷花
題贈芾斯扇麵
題山居論道圖
題柳溪放棹圖
顛放迂疏共一天
題苦瓜戲墨
寫山壁立
邵伯
題黃牡丹圖
題畫綉球花
贈友人
金陵詠嘆六首
題陸渾山莊圖
題畫蔬果花卉七首
題八大山人水仙
題八大山人洗鉢圖
舟至廣陵
題畫山水
贈拱北先生
題半韆滿船載酒圖二首
芙蓉灣裏錦城鞦
題梅壑山水捲二首
題夢訪虯峰圖
吳下人傢水竹居
壬午春三月大滌堂下北窗海棠妖艷戲寫並仿佛黃筌遺意
愛看流水入春潮
半空半壑遠山村
題畫牡丹
題輕舟觀瀑圖
林下蕭然
鞦水接天三萬頃
題鬆竹梅
題櫻筍柳枝
題夕陽人醉圖
閑步溪橋
題桐陰圖
題危峰老樹圖
頗有枯山天地間
題白雲迷寺圖
題畫芭蕉
老夫能使筆頭憨
淡泊幽居
題世掌絲綸扇麵
題二瞻畫二首
仿張繇沒骨畫法
砂壺水仙
題畫二首
題膽瓶拳石蘭梅蕭疏片葉
題莖蘭
題雙鈎蘭竹
題剩水殘山圖
小水小山韆點墨
鍾陵歸來
題瓢兒菜圖
自題蜻蜓葉圖二絕
題畫山水六絕
題畫柿子
題畫荸薺
題畫百閤
題畫鼕筍
題桃花圖扇麵
為扶老作扇麵
題溪邊茅屋圖扇麵
題螳螂蝴蝶圖
題雲到江南圖
題長夏山居圖
題梅竹圖
江城閣上送春
躍馬山溪
一花一草無心得
金陵八景詩
題為蒼牧作山水
題寫桃花
題畫蘭花
題畫菡萏
捲七
樂府
清平樂·金陵懷古
廣陵竹枝詞
尺牘
緻亦翁劄一通
緻八大山人劄一通
緻張潮劄一通
緻滋翁劄一通
緻程道光劄五通
緻江世棟劄五通
緻程哲劄十一通
題跋
題鄭慕倩仿倪高士拜柳亭圖
跋汪鞦澗摹黃大癡江山無盡圖捲
跋閣帖
鄭穆倩獅林圖捲跋
題陳良弼羅漢圖
為問亭摹《百美圖》跋
題漸江畫
捲八
雜說
論畫南北宗
題山水人物圖捲
題鬆石圖
題山水冊論筆法
題獨峰石橋圖
題山居圖
題鞦聲圖捲
題煙林晴閣圖
與友人論畫語
題幽溪垂釣圖
論筆墨
與文水論畫
題萬點惡墨圖捲
聞周嚮山先生將隱叢霄走舉訊之兼呈黃文鉢黃與載兩君
論畫竹法
題四時寫興圖捲
與禹聲論法
題蘭竹圖
題細雨虯鬆圖
題贈次翁扇麵
題古木垂陰圖
題贈滄翁扇麵
無法而法
題梅蘭竹圖捲
題畫芭蕉
題搜盡奇峰打草稿
題贈長源先生畫
師古人之心
清供
題雙鬆泉石圖
題為鳴六作山水
與季翁論畫
筆墨資真性
題石榴圖
題花卉冊
與喬白田論畫
題仿倪黃筆意扇麵
墨醉
題仿倪山水
與張鶴野觀冊子
題江天山色圖
論畫之清賞
論古
梅花枝滿
題竹石圖
題因病得閑山水冊
題山亭獨坐圖
題雲山圖
筆墨當隨時代
跋竹畫
法度淵源
論翰墨傢養氣
論苔點
與友人論畫
論古鬆
題竹石圖
題高睨摩天圖
空山無人之境
從陳貞潔庵學竹
論筆力
與廷佐談寫梅
題叢竹蘭石圖
畫月下竹
題山林勝境圖
題郊行圖
論畫氣
題漁隱圖
題鞦岡遠望圖
題謝名友
題枯木竹石圖
題設色山水圖軸
題畫山水
題花果冊題墨竹
與月坡論書
題竹石圖
畫如何求好
題瑞蘭圖贈吳文野
論詩中畫和畫中詩
題江乾訪友圖
論惜墨潑墨
題靈芝圖
論筆墨
解脫法門
作畫重濛養
題畫百閤
題秦淮論道圖
斬關之手
捲九
畫語錄
一畫章第一
瞭法章第二
變化章第三
尊受章第四
筆墨章第五
運腕章第六
絪縕章第七
山川章第八
皴法章第九
境界章第十
蹊徑章第十一
林木章第十二
海濤章第十三
四時章第十四
遠塵章第十五
脫俗章第十六
兼字章第十七
資任章第十八
《苦瓜和尚畫語錄》跋
附:
《畫譜》序
畫譜
附錄
傳序
大滌子傳
瞎尊者傳
贈浮屠石濤序
四種石濤詩文輯錄著作中誤錄文字
一、汪繹辰《大滌子題畫詩跋》
二、汪研山《清湘老人題記》
三、神州國光本《大滌子題畫詩跋》
四、汪世清《石濤詩錄》
小結

精彩書摘

附錄
四種石濤詩文輯錄著作中誤錄文字


我在整理石濤詩文的過程中,發現幾部重要的石濤詩文文獻中,有不少他人作品混入,其中以程霖生《石濤題畫錄》為最,其他幾種著作也有類似情況。中國傳統文獻浩如煙海,人無法窮盡其內涵。作僞者常常抓住這一特點,肆意而為,給後來的研究帶來很大睏難。所以整理這方麵的文獻,要完全杜絕此類現象的齣現,誠非易事。但要盡量減少這樣的現象齣現的幾率。通過研究者的接續努力,朝著確立一個理想的版本這樣的目標邁進。
現將我在閱讀以下四部著作時,發現的問題略呈如下,希望得到學界的指正。

一、汪繹辰《大滌子題畫詩跋》

汪繹辰,字陳也,新安休寜(今屬安徽)人,居杭州。是一位畫傢、詩人,擅花卉。張庚《國朝畫徵續錄》載其傳。有即是深山館,故其詩集名《即是深山館詩集》。
其父泰來,字陛交,號後山,康熙五十一年(1712)進士,官廣東潮州同知,是著名的花鳥畫傢。武叔清《清代畫史》捲二十雲:“汪泰來,字陛交,新安人,占籍錢塘。康熙壬辰欽锡進士,授中書,善花卉,又長鬆石。”泰來、繹辰父子收藏有大量的石濤作品。
南京圖書館藏《畫語錄》汪繹辰精鈔本,是現在所能見到的《畫語錄》最早版本。題名《苦瓜和尚畫語錄》,前有序言,未署著人,序言之左上,有“敦詩書而說禮樂”白文印一方。下接《苦瓜和尚畫語錄》全文。在《畫語錄》之後有張沅跋。左上有“讀古人書”硃文印一方。其後接汪繹辰跋語,汪跋有“春雨草堂”白文印起首。文末名款旁有“繹辰”硃文印。其跋稱:“……《畫語錄》一冊,立意既幽深窈渺,而造語又自成一傢,畫傢不傳之秘發泄於此,最可寶也。若玩其旨而擴其解,豈止為翰墨說法哉!餘少時隨先大夫宦遊嶺南,曾於劉小山先生傢見此書,後求其本,瞭不可得。辛亥鼕杪,偶從周晚菘架上檢得之,如遇故友,喜不自勝,即藉歸手錄一過。……”
《畫語錄》後有附錄,此即為《大滌子題畫詩跋》。汪繹辰所言之隨先大夫宦遊,時在1712年或稍後;汪鈔本後張沅跋文,作於雍正六年(1728);而繹辰刻《苦瓜和尚畫語錄》並輯錄《大滌子題畫詩跋》在雍正九年(1731)。
《大滌子題畫詩跋》是石濤身後第一部關於他的詩文之輯錄,具有重要史料價值。收石濤題畫古近體詩61首並10餘則題畫跋文。內容並不多,卻十分珍貴。其所著錄的不少作品不見世傳,唯賴此作而得知。如《古墩種鬆歌》,記載他與老友黃文鉢兄弟在金陵時期的交誼;《用九先生匡山讀書圖》,記載他與來自廬山的數學傢毛乾乾之間的交往。
正如繹辰後跋所雲,“曾於劉小山先生傢見此書”,這部輯錄文字,與劉小山的收藏有密切關係。其中錄劉小山收藏的作品有二十多條。今波士頓美術館的石濤12開山水大冊和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的`12開《苦瓜妙諦冊》等的題跋文字,多齣現在這部詩文輯錄中。
《大滌子題畫詩跋》成書之時,石濤離世不久,而汪繹辰本人又是畫傢,並瞭解石濤的收藏,所以這部輯錄作品從總體上來說斟酌嚴謹。但也有他人文字竄入。
如《題畫墨荷》:“不見峰頭十丈紅,彆與芳思寫江風。翠翹金鈿明鶯鏡,疑是湘妃齣水中。”此非石濤所作,而是明李東陽的《蓮花》詩。見《懷麓堂集》捲六十。其中第二句“與”原作“將”。
《大滌子題畫詩跋》所錄劉小山收藏中的作品當有不少僞品。如其中一首:“石頭先生耽清幽,標心取意風雅流。萬裏洪濤洗胸臆,滿天冰雪眩雙眸。架上奇書五韆軸,甕頭美酒三百斛。一讀一捲傾一卮,紫裘笑倚梅花屋。急霰飛飛無斷時,凍波淼淼滾寒涯。枯禪我欲掃文字,卻為高懷漫賦詩。”款“鼕日為石頭先生年道長並正,清湘陳人阿長”。今納爾遜-艾金斯美術館所藏12開《苦瓜妙諦冊》中的第十二開即是此作。
但北京故宮藏有《原濟髡殘行草書翰》,5開,題作於康熙二十六年(1687)。其中有四幅石濤書法,一開石溪書法。石濤的4開,每開對開雙行,其中第一開的前頁書雲:“雪江先生耽清幽,標新取異風雅流。萬裏洪濤洗胸臆,滿天冰雪眩雙眸。架上奇書五韆軸,甕頭美酒三百斛。一讀一捲傾一卮,紫裘笑倚梅花屋。急霰飛飛無斷時,凍波淼淼滾寒涯。枯禪我欲掃文字,卻為高懷漫賦詩。”款“題雪江捲子,石濤濟”。書法為石濤真跡。
二處對照看,詩大體相同,所贈對象一為“石頭先生”,一為“雪江先生”。一為1687年“題雪江捲子”,一為1700年左右贈一收藏傢。二者必有一僞。劉石頭的這件作品就是僞托。《大滌子題畫詩跋》尚有其他一些類似問題。茲不贅。

二、汪研山《清湘老人題記》

汪鋆,字研山,生於1816年,約卒於1887到1888年間。江蘇儀徵人,工畫善詩,尤長於金石之學,生平潛心整理古代藝術文獻,有《十二硯齋金石錄》、《揚州畫苑錄》、《十二硯齋隨錄》等行世。好石濤之藝,除瞭重刻《石濤畫語錄》外,還整理石濤生平文獻,輯成《清湘老人題記》一書。
《清湘老人題記》,初刊於光緒九年(1883),附於《畫語錄》之後,並收在十二硯齋四種本中,民國初年吳闢疆(1879-1950)將其收在《畫苑秘笈》本中。
此編搜羅鴻富,相較《大滌子題畫詩跋》,其內容多齣數倍,其中不少作品僅見於是編。如石濤在真州期間(1695年)所作白沙翠竹江村十三景,就是賴此編而為人所知。此冊今也不存。又如石濤1686年告彆金陵友人所作之《生平行》,概括瞭前半生的生活裏程,也是由是編而為世所知的。汪繹辰的《大滌子題畫詩跋》隻是對個彆收藏傢石濤收藏的著錄,而此編廣收博覽,是真正意義上的石濤詩文集。
《題記》對20世紀以來石濤研究影響巨大,但此編考證不精,真僞參雜,誤他人之作為石濤之作者甚多。茲舉數例。
一、《題記》著錄一古鬆圖,其題雲:“紫璚翠玉碧蒼蒼,上有喬鬆幾韆尺。濃陰羃 森晝寒,虯枝拂空根束石。互連灌莽榛欲絕,路繞鬆根更斜齣。仙源遠近不可窮,卻有幽人在山澤。山澤幽人坐倚鬆,仰看山色齣雲籠。眼中溶溶霏暮靄,耳畔謖謖鳴鞦風。崩崖一綫削積鐵,玉泉百尺飛晴虹。吳中山水清且遠,老我平生素遊衍。偶然拈筆寫鞦巒,恍似遊蹤齣東絹。金君有癖與我同,每每神遊翰墨中。贈君此幅良有以,咫尺相看論萬裏。”
此詩非石濤所作,而是文徵明的題畫詩,見於《莆田集》捲四十三,詩名《題畫》。
二、《題記》中的第一則,錄臨高房山手捲之詩,其雲:“春雲離離浮紙膚,翠攢百疊山模糊。山空雲斷得流水,咫尺萬裏開江湖。依然灌莽帶茅屋,亦復遠渚通菰蒲。岡巒齣沒互隱見,明晦陰晴日韆變。平生未省識匡廬,玉削芙蓉正當麵。宛轉香爐飛紫煙,依稀夢澤分鞦練。未遂扁舟客裏遊,酒闌獨展燈前捲。問誰能事敓天工。前元畫史推高公,已應氣概吞北苑。未必胸次輸南宮,南宮已矣北苑死。百年惟有房山耳。隻今遺墨已無多,窗前把捲曾摩挲。世間吮筆爭什麼,掃滅畦徑奈爾高公何?”款題:“戊午鼕月臨高尚書手捲為巨幅,並題於清湘耕心草堂,時十月二十四日潑墨。”
此作當非石濤所作,其中有明顯的錯誤,康熙戊午在1678年,時石濤剛由宣城來金陵,並無大滌堂、耕心草堂之齋號。稍讀詩中意,即與石濤生平相悖。如“平生未省識匡廬”一句,說自己沒有到過廬山。其實石濤1662年前在廬山寺院中駐锡數年。詩中又說“前元畫史推高公”,明顯不是一位清初文人的口氣,而是明人的口吻。二十世紀以來石濤研究中常將此作為其生平的參證資料,遂緻種種紕繆。
此詩見《莆田集》捲六,是文徵明之詩,詩名《題高房山橫幅》。中有文字誤錄。
三、《題記》著錄石濤款摹南宋《明皇齣遊圖》,其跋雲:“白燕堂主所藏《明皇齣遊圖》,南宋名繪神品也。漫臨於耕心草堂,清湘老人大滌子若極漫識。”其有題詩道:“開元禦極垂衣裳,登三鹹五淩羲皇。白環重譯銀甕齣,蔔夜遨遊離未央。香車鬥風秦與虢,羅帕覆鞍真乘黃。赭袍錯落綴北鬥,步輦優遊銜鏤觴。寜王玉笛上霄漢,禦路花光爭月光。君臣玩狎樂莫比,清禁喜聞宮漏長。若令姚宋坐廟堂,袖中陳書神揚揚。萬裏橋邊行幸處,後世龜鑒懷苞桑。”後又附有一跋:“歌吹開元麯,鉛華天寶裝。苑風吹袖冷,宮露赭袍光。閨闥連閶闔,驊騮徒驌驦。韆門還欲曉,九陌乍聞香。大滌子又識。”
《永樂大典》(殘捲)捲之八韆八百四十四,載李彭《唐明皇夜遊圖》:“開元禦極垂衣裳,登三鹹五陵羲皇。白環重譯銀壅齣,蔔夜遨遊離未央。香車鬥風春與虢,羅帕覆鞍真乘黃。赭袍錯落綴北鬥,步輦優遊禦鏤觴。寜王玉笛上霄漢,禦路花光爭月光。汝陽羯鼓絹帽穩,打徹參旌低建章。太真沾醉王欹側,力士傳呼聲渺茫。翠釵掛冠紅粉妝,金貂貫酒白麵郎。君臣玩狎樂莫比,清禁鼓聞宮漏長。若令姚宋坐廟堂,袖中諫疏神揚揚。萬裏橋邊行幸處,後世龜鑒懷包桑。”
緊接此篇之後,又載徐師川詩《明皇夜遊圖》:“呂子廣藏,畫學博士李生所作。歌吹開元麯,鉛華天寶妝。苑風翠袖冷,宮露赭袍光。閨闥連閶闔,驊騮從肅霜。韆門還欲曉,九陌乍聞香。”
李彭,字商老,南宋江西詩派詩人,有《日涉園集》,所引此《唐明皇夜遊圖》詩即齣此集。徐俯(1075-1141),江西派詩人之一,字師川,號東湖居士,黃庭堅外甥。
這件石濤款《明皇齣遊圖》,兩次題識均引同一文集相連之詩,而且後跋題徐師川詩,款卻是“大滌子又識”,無一語己齣,何以“又識”?所題李彭詩,中間落六句“汝陽羯鼓絹帽穩,打徹參旌低建章。太真沾醉王欹側,力士傳呼聲渺茫。翠釵掛冠紅粉妝,金貂貫酒白麵郎”,緻使意思也不連貫。這件流傳作品當為僞作。
四、《題記》錄有一詩:“雲臥雪聲集,庭樹颯以鞦。身同高飛鶴,心若不係舟。燕俎登鬆菌,匏尊奭鬥澗流。芳蘭日馨香,吾生已安休。不作螻蟻夢,遊神麟鳳洲。仙飄行冉冉,風鳴竹修修。諒哉伐木詩,鳥嚶尚可求。”款題:“廣陵仲鞦於一枝閣下寫此,清湘大滌子石濤濟。”
題此詩之畫當然非石濤所作,“廣陵仲鞦於一枝閣下寫此”一句,就暴露齣這是一位對石濤生平不甚瞭解的仿者所為,一枝閣被挪到瞭廣陵!
題識所題之詩乃倪雲林所作,《清閟閣集》捲二《答徐良夫》,前有小序雲:“八月七日偕耕雲叟訪耕漁隱者,風雨寂寥中為留三日,日有圖書筆硯之樂,九日耕隱賦詩見贈,次韻奉答。”詩雲:“雲臥雨聲集,庭樹颯以鞦。身同孤飛鶴,心若不係舟。燕爼登鬆菌,匏尊奭鬥磵流。蘭芳日凋悴,吾生行歸休。不作螻蟻夢,遊神鳳麟洲。青山澹相對,白發忽滿頭。仙去雲冉冉,風鳴竹修修。諒哉伐木詩,鳥嚶尚相求。居吳二十載,未及茲山遊。君纔如鮑謝,摛辭亦雲優。歡然敬愛客,能不為爾留。桑土夙所徹,戶牖何綢繆。地無車馬塵,路轉岩穴幽,既晴引飛屩,迴望林間樓。”
作僞者取詩中部分,篡改瞭其中的文字,如刪去瞭“白發忽滿頭”,作僞者可能也覺得作為僧人的石濤,這樣的句子不閤。“居吳二十載”後麵之句都刪去,他也知道如果照錄,石濤晚年就不在揚州瞭。
五、《題記》錄一畫,有兩跋。前跋錄七律詩一首:“老去儒仙似鶴臞,歸來山澤足閑居。楩楠繞屋當年樹,圖史堆床曆代書。藥圃荷鋤時自劚,酒瓢緣客不教虛。青山滿眼連吳越,臥看晴雲日捲舒。”第二跋又雲:“愛爾隱居清且佳,風緻宛若神仙傢。白石新煮潤如玉,丹火齣林紅似霞。豈無大田種嘉秫,亦有彆澗流桃花。飄零江海未歸去,笑我蕭蕭雙鬢華。”款“丙戌鞦日大滌子阿長又筆。”時在1706年。時石濤在揚州。石濤當時也有阿長、大滌子之號。
但這兩首詩並非石濤所作,而是元代詩人貢性之的名詩。收在貢氏《南湖集》捲上。僞作前一跋題詩乃貢氏《題山澤》之詩,後一則題詩則為《題清隠捲》詩。
六、《題記》載石濤臨趙子昂《神駿圖》,其上題詩雲:“趙氏畫馬此八駿,生氣流溢鮫綃間。首先一披魏公倡,子雍一匹未敢望。子明六匹汗且奔,總不能超魏之上。驊騮騼駬世豈無,鹽車櫪轆嗟已瘏。我今日是相牛夫,空倚精神來按圖。圖中舉肥傳乾力,骨格全無膘擁玉。尾絲不動尾長雲,飽腹日撐三鬥粟。圉人挽控莫敢騎,奉養知為驂乘姿。嗚呼馳驟須真馬,韆裏當教試蹄下。”款題:“丁亥春日題子昂神駿圖”。
康熙丁亥為1707年。後又有一題:“年少公子富且強,不愛金玉愛驌驦。金珠為槽粟為粻,親被銀鞍錦綉裝。東風三月試康莊,擎鷹牽狗迓鞦霜。一匹當前萬匹降,主人大喜纍韆觴。紅旗飄拂風琅琅。”款題:“清湘遺人大滌子次日復題於大本堂中。”
後再係數語,說明此摹本之緣由:“右少陵畫馬贊並錄以裕其後,此冊得自宣城。數十年未裝潢,值守虛子李氏一日過大滌堂索觀時,一覽便攜去裝潢。遇大滌子南來,問翁往我西山,方屬題焉以藏,大滌寶之。瞎尊者主人再題並記。”從其中的“遇大滌子南來,問翁往我西山,方屬題焉以藏”的話看,題跋者當不是石濤,而是住於西山的另一人。而從“大滌寶之”之句看,意思是讓石濤好好珍藏,作畫者又不是石濤,而是另一人。而最後的落款卻是“瞎尊者主人”。而石濤生平使用“瞎尊者”之號,從來沒有加上“主人”而稱之。這幅畫為僞作。
《題記》所錄初跋之“趙氏畫馬此八駿,生氣流溢鮫綃間”,是從瀋周《樊節推十二馬歌》詩中脫化而來。原詩雲:“樊侯捲子尺一慳,誰能捲裏開天閑。應閑有駿數十二,生氣流溢鮫綃間。首尾一匹魏公倡,子雍一匹未敢望。子明十匹汗且奔,總不能超魏之上。驊騮騄駬世豈無,鹽車轣轆嗟已瘏。我今自是相牛夫,空倚精神來按圖。圖中舉肥傳乾肉,骨格全無臕擁玉。尾絲不動委長雲,飽腹日撐三鬥粟。圉人持控莫敢騎,奉養知為驂乘姿。嗚呼馳驟須真馬,韆裏當教試蹄下。”
此中再跋“年少公子富且強,不愛金玉愛驌驦”一詩從明末清初詩人季振宜詩中剝來。
季振宜《病馬行》雲:“憶昔主人富且強,不愛金珠愛驌驦。金玉為槽粟為粻,親被銀鞍錦綉裝。東風三月試康莊,擎鷹牽狗迓鞦霜。一匹當前萬匹降,主人大喜纍舉觴。白旗黃巾起攘攘,戈矛劍戟進如牆。國恩應在此時償,戰血盈身戰未央。賊肉充餓血作漿,盲風黑雨勢猖狂。短兵急矢難堤防,屍橫原野屍不僵。賊亦愛馬挽馬繮,主人之恩何可忘。不傍仇讎傍豺狼,毛黃肉削落荒岡。高山之水流湯湯,萬摺韆盤聒夕陽。荒荒瘦影野月光,啾啾飢烏啄背瘡。我願世人屠其腸,腸同鐵石當久藏。誰肯裹革埋沙場?買骨猶餘國士香。臨風遠憶燕昭王,黃金颱前日腳黃。”
季振宜(1630-?),字詵兮,號滄葦。泰興人,明末清初著名的藏書傢、版本學傢。季開生(字天中,號冠月)弟。順治己亥(1659)進士。石濤曾有贈“雪江先生”之詩,此雪江,就是季振宜之侄季堯堃(字雪江)。

前言/序言

前言
石濤(1642—1707),生於廣西桂林,明皇室靖江王硃守謙(1361—1392)之後。守謙於洪武三年(1370)受封,去世後由其子贊儀繼位,是為石濤十世祖。所以石濤有一枚“贊之十世孫阿長”的印章。
石濤乳名阿長,譜名若極。年四歲,其父硃亨嘉“以唐藩序不當立,不受詔”(李�健洞蟮幼喲�》),被捕,次年“幽死”。從此石濤過著漂泊的生活。後進入佛門,得法於旅庵本月,法名原濟(又作元濟),號石濤,為臨濟宗第三十六世。初居宣城廣教寺,1678年至金陵,為西天禪寺僧人。1687年至揚州,卓锡於淨慧寺。1690年春夏之交至北京,掛笠於北京南城慈源寺,偶爾在大司農慎庵王封溁的“且憨齋”歇息。在此淹留不到三年,1692年鞦末南還。數年間過著行腳僧的生活,至1696年末其自建大滌堂成,開始定居於揚州大東門外這處簡陋的居所,直至離開這個世界。1697年,石濤正式離開佛門,成為在傢的道教修行者。“大滌子”乃是其進入道教之門所用之號。石濤另有苦瓜和尚、清湘老人、瞎尊者、零丁老人、支下人(或枝下人)、膏肓子等號。
石濤年幼時就學書學畫,顯示齣卓異的纔能。1666年至宣城,初見梅清(當時是有名的畫傢)時,抱著自己的一捆作品去請教,梅清驚為天人。今存世的《十六應真圖》(藏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百開羅漢圖》(北京私人收藏)是石濤1667年到1672年間的作品,可以看齣這位年輕畫傢的不凡創造力。石濤一生繪畫創作成就巨大,對三百多年來中國繪畫乃至中國藝術都産生瞭重要影響。這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麵:一是他留下瞭大量具有極高欣賞價值的藝術作品;二是圍繞他的藝術創作形成的不少新的方式,至今仍然具有價值;三是他的獨特的藝術哲學思想具有很高理論價值,他是中國傳統藝術中真正的“智者”。
石濤還是一位卓越的詩人,他的畫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是與他的這種詩人氣質、他一生的詩性探討以及將詩融入畫中的努力分不開的。他以詩心穿透畫意。看他的幾本《杜甫詩意冊》,選擇杜詩中的妙句,以自己的當下所觀所感去體味它,將自己的生命化入鮮活的體驗中,這可以說是真正的詩情畫意,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石濤留下大量的詩歌創作,他的畫多有詩題,而且多是精心吟齣。要想真正瞭解石濤的繪畫藝術,不讀他的詩,幾乎是不可能的。
石濤一生的思想探討和詩意旅程,留下瞭大量的文獻,這些文獻與他的書畫之跡同樣重要。在當時刻書業發達的揚州,石濤的很多朋友都有詩文集傳世,石濤也有手錄自己詩文的習慣,他可能考慮過自己詩文集的刊刻,但至今沒有發現這方麵的任何蹤跡。石濤離世之後,1731年,汪繹辰輯錄石濤部分詩成《大滌子題畫詩跋》,附在《苦瓜和尚畫語錄》之後。19世紀末,十二硯齋主人汪研山酷愛石濤藝術,輯成《清湘老人題記》,內容比汪繹辰輯本豐富很多。20世紀20年代,程霖生搜羅石濤書畫之跡和詩文,編成四捲本的《石濤題畫錄》,稍後鄧實和黃賓虹又編成四捲本的《大滌子題畫詩跋》,由神州國光社印行。此二書內容豐富,很多是前此輯本未見之文字,惜多有僞品羼入其中。2006年,河北教育齣版社齣版瞭文史大傢汪世清先生的《石濤詩錄》,更將石濤詩文整理提升到一個新的水平。
這本《石濤詩文集》是在充分吸收前輩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形成的。我在編訂此書時注意以下幾個問題:一、本書包括石濤的詩和文兩部分,石濤很多隨筆、題跋文字具有很高理論價值,是研究石濤不可忽視的部分。二、盡可能使選入此書的文字可靠。傳世石濤作品真僞參半,本書所輯是在拙著《傳世石濤款作品真僞考》的基礎上形成的。少數僞托之作可能來自對失傳的石濤真跡的模仿,題識仍有參考價值,但大量的僞跡題識所涉詩文非石濤所作,本書對此作瞭必要的揀擇。三、石濤繪畫題識中所涉之詩,不少來自前代或同時代名傢(或其友人)之手,石濤有時加以說明,有時並未說明,極易與石濤所作混淆。本書在這方麵也做瞭一些辨析工作。四、為瞭有助於對石濤詩文的理解,本書作瞭一些注釋和文字校對。
全書共九捲,以賦、四言詩、五言律、五言絕句、六言詩、七言古詩、七言律詩、七言絕句、樂府、尺牘、題跋、雜說、畫語錄編排。詩文編排基本依時間為序,時間未定者,依其內容大體推定。
由於自己的水平所限,也由於石濤傳世文獻本身的復雜,本書定然存在不少錯誤,也定然有不少遺漏,切盼讀者諸君多多指教,謹緻以真誠的謝意。

用戶評價

評分

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

評分

經典不用多說,無插圖!

評分

在京東買東西物美價廉質量非常好都是正品

評分

真不錯!書沒有磕碰!內容正在拜讀!

評分

在京東買東西物美價廉質量非常好都是正品

評分

這算是書、畫、詩三絕?後麵還有畫語,不錯。

評分

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

評分

齣色的詩人,在藝術理論上也卓有貢獻。這樣一位有大量文字著述的詩人藝術傢,卻至今沒有詩文集行世。《石濤詩文集》充分吸收前人成果,在石濤作品真僞考證基礎上,盡可能匯集石濤可靠的詩文著述,並加以注釋和校訂,以便讀者參稽

評分

不錯,期待閱讀…………~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