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涛诗文集

石涛诗文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朱良志 著
图书标签:
  • 石涛
  • 诗歌
  • 文集
  • 清代文学
  • 艺术
  • 书法
  • 绘画
  • 中国古典诗词
  • 文学
  • 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北京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1280461
版次:1
商品编码:1222064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6-01
用纸:纯质纸
页数:428
字数:42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石涛诗文集》是一部石涛诗文总集汇览,取前人成果之长,补其不足,乃集大成之纂辑作品,对石涛研究和收藏意义重大。作者朱良志教授长于以哲学、美学治艺术,对文人画、对石涛这一画家素有关注并有深刻的理解,曾历数年专门深入研究石涛和另一位文人画大家八大山人,成果得到学界认可和好评,近年出版的文人画研究力作《南画十六观》(石涛专列一章)又被评为“2013中国好书”,获中华优秀出版物奖和中国文联文艺评论著作特等奖。

内容简介

  石涛不仅是有成就的画家,还是出色的诗人,在艺术理论上也卓有贡献。这样一位有大量文字著述的诗人艺术家,却至今没有诗文集行世。《石涛诗文集》充分吸收前人成果,在石涛作品真伪考证基础上,尽可能汇集石涛可靠的诗文著述,并加以注释和校订,以便读者参稽。这是一部石涛诗文总集汇览。
  除本书外,作者同时出版的还有新著《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和经过大幅修订的《石涛研究》(第二版),这三本书从不同的角度深化、丰富了对石涛这位艺术家的全面研究。

作者简介

  朱良志,1955年生,安徽滁州人。现为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长期从事中国传统美学和艺术观念研究,近年来又多在中国传统绘画研究方面投入心力。出版有《南画十六观》《石涛研究》《八大山人研究》《真水无香》《中国美学十五讲》《曲院风荷》等著作,受到学界和读者关注。

目录

前言
卷一

课锄赋
题双清图
题吴南高像
题牧牛图
题兰竹芝石图卷
题画白菜
四言诗
同心之兰
观渔之乐
春风留玩
高咏其间
五言古诗
寄呈愚山太史
风木吟
桃花源白龙潭上赠冰琳上人
谒圣谕先生祠赋得十二韵时梅远闻诸君复新祠宇敬志喜也
赠同乡邓明府兼示大世兄
重过鸠江赠玉振林公诸友
题画山水
题松瀑鸣琴图
赠新安友人
夏日口占
长干诗
题海屋奇观图
暴雨后戏作
题仿米山水
感赋谢图公
南归赋别金台诸公
潦倒清湘客
次韵白沙翠竹江村十三景
题白沙翠竹江村泛舟图
题春江图
题黄山图
和王叔夏
雨中牧牛
山水有清音
种竹茅斋头
病过群猊主人索笔写菊
岚气尽成云
题赠思老扇面
独酌一江小
奉答贻冠
题黄海轩辕台
题溪山隐居图
友人问了心
题蒲帆挂月图
题睡牛图
卷二
五言律诗
登岳阳楼
西津桥上作
黄山道上怀冠五曹郡守
上文殊院
登莲花峰绝壁
炼丹台逢箨翁吼堂诸子
题白龙潭
山溪道上
前澥观莲花峰
癸丑怀雪次家喝兄韵
忆莆田友人作
重登水西
游丛碧亭
寄九峰老人
春日寄郑司马唐寓斋先生作揖石城三首
秋日同吴彦怀许子柔登溪阁
春日卧病昭亭忽闻溪涨怀祖庵禅师青溪阁中
赠张南邨游黄山
探菊
题自写种松图
愚山先生招游敬亭归分得烟字
题西岩藏云图
一枝酬魏雪舫明府二首
重过宣城道上怀谢司马扩如先生
与新安曹健夫论诗
风雨连宵烟云满室得少自在赋谢兰逸主人
一枝阁诗七首
吟笔墨禅
题赠忍庵
登雨花台
独访东山
与友人游丛霄
题画石榴
新桂生香简友人作
寄怀黄文钵老友
凤凰台
赠寿国祖座法师
登天印山峰顶
江城阁同友人赋
品泉
次田志山来韵
题蕉菊竹石图
徐府庵古松树
六朝雷火树
访闵宾连蒋前民二首
题写竹
移蕉诗
寄梅渊公宣城天延阁
因境书怀
贺田林五十初度
题画山水
题画梅竹
依东只来韵
渡西泠
题隔江山色图
题写石榴
为拱北作山水
放生池上观白荷花分赋
再题白描莲花图
幽人看竹图
临溪洗砚
秋日作画
题采石图
题画木瓜
题画秋果
题万里漕艘图
题秋花疏篁图
咏高人宅
题长夏消闲图
程鸣三十初度二首
赠问亭
题双溪道古松
丙寅深秋宿天隆古院快然作此二首
题疏竹幽兰图
题画山水
题笋竹墨笔立轴
题黄山白岳图
用九先生匡山读书图
题画荷花
题兰竹梅石图
题画兰
九日
题谢嚼公赠笔
题蔬果图
一水从何受
题端午即景图扇面
梅花吟十首
卷三
五言绝句
黄山诗五首
秋空
为季翁作画并题
孤鹤
题竹石梅兰图
山居戏答
题画华阳山
题画四首
题芦荡垂钓图
丹井
夜雨响山扉
写竹无他诀
悠然对松石
古木径无人
平头树
题泼墨芭蕉图
那知秋山色
书陈道山扇头
山麓听泉
悠然有殊色
舟过八闸为友人作画
题兰竹
题秋风落叶图
小亭倚碧涧
题画花果
题画兰
山谷行
霜降
云中读书
墨闲
题苍松竹石图
数里青山径
题画扁豆
题画二首
临流鼓琴
题仿梅道人山水
不学桃花色
兰为廉士草
渺渺高天近
彩虹
幽香发空谷
题画二首
莲泊居士
题十萸图
题匡庐憩寂图
题画二绝
题秋山图
题画二首
放鸢
晚芙蓉
采采东篱间
鸡冠花
题画竹
题为西玉作扇面
云水山居
题画山水二首
题山水册子
题画菊
题画二首
秋葵
题画七首
六言诗
题画菊花
题山窗研读图
题忍庵居士像
秋菊
题留别五翁先生山水图
题画山水
题白描水仙
墨花
人在云霞影里
石上云生
题画六言八首
题与八大合作兰竹图
秋水芙蓉
题画二首
南宫点墨
初试梅花
君与梅花同赏
山色半浓带雨
题别有天地图二首
题天地浑熔图
卷四
七言古诗
登黄鹤楼
游黄山初上文殊院观前海诸峰
观扰龙松作
写兰竹卷寄吴尔纯
登清音阁索施愚山梅渊公和章
客中赠友人
江城阁上作
古歌赋赠施彦恪赴京兼呈愚山学士
赠翁山
宣州司马郑瑚山见访枝下时方奉旨图江南之胜
九日程穆倩周向山黄仙裳冯蓼庵诸公置酒邀余同家喝兄周处台分赋
答友人以诗见怀
江东秋日怀张瑶星周向山张僧持汤燕生戴务旃杜苍略柳公含吴野人周贞栖诸布衣作
归来酬友作
与吴山人论印章
题丹岩巨壑图
忆鹰阿
题云色崔嵬图
题山水大幅
生平行:一枝留别江东诸友
古墩种松歌
题品茶图
长安雪霁呈人翁先生大维摩正
大司农王人岳属写仙霞岭及古松并悉命意
雪中怀张笨山
辛未冬日雪中张汝作先生见招才人杰士拥座一时公来日有都门之行赋谢兼赠
题沉泥砚赠李桐君明府
临清过闸口号
题聚石执佛小影
题丰溪闲棹图
喜雨吟
上元感怀
燕思天容拱北宝涨湖观荷各赋一首
简许劲庵
客松风堂
题画赠汪牧庭之闽海兼呈思白学使者
访陈定九
怀韦华江陵不至
寄怀石友兄之龙沙
种闲亭梅花下赠石亭主人
与友人夜饮
简程肖悦作
寄景翁先生
题松风泉石图卷
题黄山图
薄暮同萧子访李简子
题程载锡小照
赠吴秋潭之湖上
题松石大帧寿新安友人
重岩叠嶂崔嵬中
简王我旋
郑破水昨年彭泽舟中以诗见怀依韵却寄
题万里黄河图
题雪江卷子
广陵简禹声年世翁
忆笔墨中师友
七夕雨中寄愚翁
题大涤草堂图
题画白菜
题淮扬洁秋图
题张公洞图
题忆雪楼红树
和曹子清盐史对牛弹琴诗
和杨耑木太史对牛弹琴诗
题竹石图
题画莲房
题壁公归庐岳之图
溪山晚渡
题画马
题秋潮图
行书记雨歌
题洪陔华像
书天台寒山拾得像
题写梅枝
题通景屏
题画莲藕
题苍壁长松图
联句
探梅联句
卷五
七言律诗
登白云楼
买归舟
怀雪次韵二首
阊门夜泛惠泉作
登灵隐飞来峰下作
奉闻瞿山先生
登幕山大观亭
丙辰春仲喜圣瑞兄雨中见过索写蕉叶正拟搦笔家兄泾溪远归戏写芭蕉漫题请正
送孙予立先生还朝兼呈施愚山高院怀两学士
登凌歊台
重过采石太白祠次韵
敬亭晚眺
敬亭
长干塔
次张南邨周雪客杨布山闰中秋登太白楼韵
赠後杓与偕乔梓
题赠万石年翁
赠忍庵
恭颂恩朱母费太孺人
梅尔止先生过存一枝语及归里迎养赋此志喜
登雨花台
怀周向山丛霄道院
登雨花木末
金陵探梅诗九首
题东庐听泉图二首
六塔诗
客广陵平山道中见驾纪事二首
圣驾南巡恭迎二律
题画秋葵
题醉后写菊
题画水仙
题写荷花
八里庄看杏花二律
用沧洲韵寿桐君先生
长安人日遣怀
谢辅国将军博尔都问亭见寄
题游华阳山图
诸友人问予何不开堂住世书此简之
赠具辉禅师
舟泊泊头丁允元郑延庵诸子清言雅论复索予书画作书以赠订方外交
舟中九日
夏镇与诸同人遣兴笑作
王宫弄墨
次韵友人
夏日登金山龙游寺写意
春日张谐石姚纶如潘扆臣何以三招予登金山寺是日波恬浪静诸君索诗为首唱
登御书留云亭唱和
焦山双峰顶下云声庵复寻天然堂恒上人以野菜麦饭作供书壁留赠
看环翠园菊分韵
秋日陪圣邻菊庵元震君过劲庵留耕园赏菊菊如锦次日余先归读书学道处留别请正
与客夜话
题画赠吴季子
头白依然未有家
水仙花和韵
题画人物
题梅花图
夏日避暑松风堂画兰竹偶题
中庙阻风登阁二首
晚泊金沙河
和友人作
覆舟
雨花深雪
社集西园送秋分得十二侵
访狄向涛于文星阁
项子赠我名香佳茗春雪忽狂呼笔索笑
题岩兰
自题兰画
赠孙如斋
秦淮秋兴九首
广陵探梅诗
题竹图
题画梅竹
题画牡丹
题秋林人醉图
绝粒二首
送梅耦长归宣城
芦笔步韵
寄江舟都门
题湖边书室图
九日戏作
题对菊图
题屈翁山诗意图册
题墨竹图
春日漫兴
题画兰竹
名山许游未许画
题松山茅屋图
寄佟锺如中宪
雨中作画题此
蜀冈梅花
一生生事林壑间
年年客路三千里
庚辰除夜诗
上元感怀
题梧桐枸杞图
题墨荷
题画山水
题费氏先茔图
送春
堤畔烟雨
题赠沧洲山水图
平山折柳
题赠退夫梅竹图
题牡丹兰花图
赠吴惊远
闰中秋登采石
卷六
七言绝句
题画梅枝
江舟夜行
悟襄阳法
夜泊水阳
跋渴笔山水花卉册
自题为彦怀作山水花卉册
题画
虎窥泉
赠粲兮七绝
赠志山
赠唐载歌先生二首
题山居图
作画荡我胸
题画七绝三首
祥符题壁
光明顶
戏题山水轴
桐柏青青
客云间留别智达上人兼呈赵双白
黄山紫玉屏
湖上青山处处幽
题蓬莱芝秀图
题扁舟泊岸图
题画松梅
天空地阔倪高士
我昔寻芝入鹿群
为蓼庵题画四首
题黄山图赠友人
题湖上清吟
题柳岸清秋图
题梅竹图
墨荷
题月夜泛舟图
题竹画
题腊梅
为友人作画
中秋夜雨至漏尽而月复皎然不胜阴晴之感江城阁步半岳四韵
一枝阁闲咏
芭蕉
重阳无雨懒登高
题菊画
长干见驾天恩垂问二首
庚午过缈色亭醉后主人出宫纸索写竹外荷花因题断句二首
五十孤往
题画竹赠问亭
题松山图
题醉吟图
题菊竹石图
题余杭看山图
过巢湖
题画
一天风雨绘秋诗
墨中补出画中诗
忆三十六峰
画法关通书法律
谁共浮沉天地间
十万长松结屋安
无家
题写巢湖
题江村销夏图
舟泊芜湖
题写折枝
题写海棠
题江帆图
题平湖放棹图
白沙江村采莲
荒亭岑寂荒山里
九月寒香露太真
山色苍苍树色秋
自题江村泛舟卷子二首
题画赠器先
题芦汀钓舟图
题画西湖
武陵溪口灿如霞
无端清吹起长竿
一峰十载犹难尽
新花新叶添新涨
题写兰蕙二首
题画古梅二首
沿堤又见送春归
秋日忆金陵
紫茄
题画扁豆
题画鲜果
醉乡
题蕙兰
题并蒂荪
题兰石
题画两株兰
题画芭蕉
题芝兰相并
题芝松图卷
题白莲图
题荷花紫薇图
放艇湖头归来
题醉兰
题卓然庐图
题松窗读易图
题仿倪秋山幽居图轴
题奇峰楼阁图
风急湖款浪打头
题残红霜叶图
题薄暮秋光图
题画梅石竹
江行舟中作十首
摇落风尘旧竹西
幽香拂珮
兴来写菊
题白云初破图
题画扇
梅花吟十绝
金陵怀古七绝二十首
变作夭桃世上花
素质幽芬
笔如削铁墨如冰
题画花卉册七绝
题画花卉
题兰竹当风图
题华山图
题画竹笋
题听泉图
题画兰
再题秋林人醉图
题松庵读书处
题竹菊图
题画荷花
题赠芾斯扇面
题山居论道图
题柳溪放棹图
颠放迂疏共一天
题苦瓜戏墨
写山壁立
邵伯
题黄牡丹图
题画绣球花
赠友人
金陵咏叹六首
题陆浑山庄图
题画蔬果花卉七首
题八大山人水仙
题八大山人洗钵图
舟至广陵
题画山水
赠拱北先生
题半千满船载酒图二首
芙蓉湾里锦城秋
题梅壑山水卷二首
题梦访虬峰图
吴下人家水竹居
壬午春三月大涤堂下北窗海棠妖艳戏写并仿佛黄筌遗意
爱看流水入春潮
半空半壑远山村
题画牡丹
题轻舟观瀑图
林下萧然
秋水接天三万顷
题松竹梅
题樱笋柳枝
题夕阳人醉图
闲步溪桥
题桐阴图
题危峰老树图
颇有枯山天地间
题白云迷寺图
题画芭蕉
老夫能使笔头憨
淡泊幽居
题世掌丝纶扇面
题二瞻画二首
仿张繇没骨画法
砂壶水仙
题画二首
题胆瓶拳石兰梅萧疏片叶
题茎兰
题双钩兰竹
题剩水残山图
小水小山千点墨
钟陵归来
题瓢儿菜图
自题蜻蜓叶图二绝
题画山水六绝
题画柿子
题画荸荠
题画百合
题画冬笋
题桃花图扇面
为扶老作扇面
题溪边茅屋图扇面
题螳螂蝴蝶图
题云到江南图
题长夏山居图
题梅竹图
江城阁上送春
跃马山溪
一花一草无心得
金陵八景诗
题为苍牧作山水
题写桃花
题画兰花
题画菡萏
卷七
乐府
清平乐·金陵怀古
广陵竹枝词
尺牍
致亦翁札一通
致八大山人札一通
致张潮札一通
致滋翁札一通
致程道光札五通
致江世栋札五通
致程哲札十一通
题跋
题郑慕倩仿倪高士拜柳亭图
跋汪秋涧摹黄大痴江山无尽图卷
跋阁帖
郑穆倩狮林图卷跋
题陈良弼罗汉图
为问亭摹《百美图》跋
题渐江画
卷八
杂说
论画南北宗
题山水人物图卷
题松石图
题山水册论笔法
题独峰石桥图
题山居图
题秋声图卷
题烟林晴阁图
与友人论画语
题幽溪垂钓图
论笔墨
与文水论画
题万点恶墨图卷
闻周向山先生将隐丛霄走举讯之兼呈黄文钵黄与载两君
论画竹法
题四时写兴图卷
与禹声论法
题兰竹图
题细雨虬松图
题赠次翁扇面
题古木垂阴图
题赠沧翁扇面
无法而法
题梅兰竹图卷
题画芭蕉
题搜尽奇峰打草稿
题赠长源先生画
师古人之心
清供
题双松泉石图
题为鸣六作山水
与季翁论画
笔墨资真性
题石榴图
题花卉册
与乔白田论画
题仿倪黄笔意扇面
墨醉
题仿倪山水
与张鹤野观册子
题江天山色图
论画之清赏
论古
梅花枝满
题竹石图
题因病得闲山水册
题山亭独坐图
题云山图
笔墨当随时代
跋竹画
法度渊源
论翰墨家养气
论苔点
与友人论画
论古松
题竹石图
题高睨摩天图
空山无人之境
从陈贞洁庵学竹
论笔力
与廷佐谈写梅
题丛竹兰石图
画月下竹
题山林胜境图
题郊行图
论画气
题渔隐图
题秋冈远望图
题谢名友
题枯木竹石图
题设色山水图轴
题画山水
题花果册题墨竹
与月坡论书
题竹石图
画如何求好
题瑞兰图赠吴文野
论诗中画和画中诗
题江干访友图
论惜墨泼墨
题灵芝图
论笔墨
解脱法门
作画重蒙养
题画百合
题秦淮论道图
斩关之手
卷九
画语录
一画章第一
了法章第二
变化章第三
尊受章第四
笔墨章第五
运腕章第六
絪缊章第七
山川章第八
皴法章第九
境界章第十
蹊径章第十一
林木章第十二
海涛章第十三
四时章第十四
远尘章第十五
脱俗章第十六
兼字章第十七
资任章第十八
《苦瓜和尚画语录》跋
附:
《画谱》序
画谱
附录
传序
大涤子传
瞎尊者传
赠浮屠石涛序
四种石涛诗文辑录著作中误录文字
一、汪绎辰《大涤子题画诗跋》
二、汪研山《清湘老人题记》
三、神州国光本《大涤子题画诗跋》
四、汪世清《石涛诗录》
小结

精彩书摘

附录
四种石涛诗文辑录著作中误录文字


我在整理石涛诗文的过程中,发现几部重要的石涛诗文文献中,有不少他人作品混入,其中以程霖生《石涛题画录》为最,其他几种著作也有类似情况。中国传统文献浩如烟海,人无法穷尽其内涵。作伪者常常抓住这一特点,肆意而为,给后来的研究带来很大困难。所以整理这方面的文献,要完全杜绝此类现象的出现,诚非易事。但要尽量减少这样的现象出现的几率。通过研究者的接续努力,朝着确立一个理想的版本这样的目标迈进。
现将我在阅读以下四部著作时,发现的问题略呈如下,希望得到学界的指正。

一、汪绎辰《大涤子题画诗跋》

汪绎辰,字陈也,新安休宁(今属安徽)人,居杭州。是一位画家、诗人,擅花卉。张庚《国朝画征续录》载其传。有即是深山馆,故其诗集名《即是深山馆诗集》。
其父泰来,字陛交,号后山,康熙五十一年(1712)进士,官广东潮州同知,是著名的花鸟画家。武叔清《清代画史》卷二十云:“汪泰来,字陛交,新安人,占籍钱塘。康熙壬辰钦锡进士,授中书,善花卉,又长松石。”泰来、绎辰父子收藏有大量的石涛作品。
南京图书馆藏《画语录》汪绎辰精钞本,是现在所能见到的《画语录》最早版本。题名《苦瓜和尚画语录》,前有序言,未署著人,序言之左上,有“敦诗书而说礼乐”白文印一方。下接《苦瓜和尚画语录》全文。在《画语录》之后有张沅跋。左上有“读古人书”朱文印一方。其后接汪绎辰跋语,汪跋有“春雨草堂”白文印起首。文末名款旁有“绎辰”朱文印。其跋称:“……《画语录》一册,立意既幽深窈渺,而造语又自成一家,画家不传之秘发泄于此,最可宝也。若玩其旨而扩其解,岂止为翰墨说法哉!余少时随先大夫宦游岭南,曾于刘小山先生家见此书,后求其本,了不可得。辛亥冬杪,偶从周晚菘架上检得之,如遇故友,喜不自胜,即借归手录一过。……”
《画语录》后有附录,此即为《大涤子题画诗跋》。汪绎辰所言之随先大夫宦游,时在1712年或稍后;汪钞本后张沅跋文,作于雍正六年(1728);而绎辰刻《苦瓜和尚画语录》并辑录《大涤子题画诗跋》在雍正九年(1731)。
《大涤子题画诗跋》是石涛身后第一部关于他的诗文之辑录,具有重要史料价值。收石涛题画古近体诗61首并10余则题画跋文。内容并不多,却十分珍贵。其所著录的不少作品不见世传,唯赖此作而得知。如《古墩种松歌》,记载他与老友黄文钵兄弟在金陵时期的交谊;《用九先生匡山读书图》,记载他与来自庐山的数学家毛乾乾之间的交往。
正如绎辰后跋所云,“曾于刘小山先生家见此书”,这部辑录文字,与刘小山的收藏有密切关系。其中录刘小山收藏的作品有二十多条。今波士顿美术馆的石涛12开山水大册和纳尔逊-艾金斯美术馆的`12开《苦瓜妙谛册》等的题跋文字,多出现在这部诗文辑录中。
《大涤子题画诗跋》成书之时,石涛离世不久,而汪绎辰本人又是画家,并了解石涛的收藏,所以这部辑录作品从总体上来说斟酌严谨。但也有他人文字窜入。
如《题画墨荷》:“不见峰头十丈红,别与芳思写江风。翠翘金钿明莺镜,疑是湘妃出水中。”此非石涛所作,而是明李东阳的《莲花》诗。见《怀麓堂集》卷六十。其中第二句“与”原作“将”。
《大涤子题画诗跋》所录刘小山收藏中的作品当有不少伪品。如其中一首:“石头先生耽清幽,标心取意风雅流。万里洪涛洗胸臆,满天冰雪眩双眸。架上奇书五千轴,瓮头美酒三百斛。一读一卷倾一卮,紫裘笑倚梅花屋。急霰飞飞无断时,冻波淼淼滚寒涯。枯禅我欲扫文字,却为高怀漫赋诗。”款“冬日为石头先生年道长并正,清湘陈人阿长”。今纳尔逊-艾金斯美术馆所藏12开《苦瓜妙谛册》中的第十二开即是此作。
但北京故宫藏有《原济髡残行草书翰》,5开,题作于康熙二十六年(1687)。其中有四幅石涛书法,一开石溪书法。石涛的4开,每开对开双行,其中第一开的前页书云:“雪江先生耽清幽,标新取异风雅流。万里洪涛洗胸臆,满天冰雪眩双眸。架上奇书五千轴,瓮头美酒三百斛。一读一卷倾一卮,紫裘笑倚梅花屋。急霰飞飞无断时,冻波淼淼滚寒涯。枯禅我欲扫文字,却为高怀漫赋诗。”款“题雪江卷子,石涛济”。书法为石涛真迹。
二处对照看,诗大体相同,所赠对象一为“石头先生”,一为“雪江先生”。一为1687年“题雪江卷子”,一为1700年左右赠一收藏家。二者必有一伪。刘石头的这件作品就是伪托。《大涤子题画诗跋》尚有其他一些类似问题。兹不赘。

二、汪研山《清湘老人题记》

汪鋆,字研山,生于1816年,约卒于1887到1888年间。江苏仪征人,工画善诗,尤长于金石之学,生平潜心整理古代艺术文献,有《十二砚斋金石录》、《扬州画苑录》、《十二砚斋随录》等行世。好石涛之艺,除了重刻《石涛画语录》外,还整理石涛生平文献,辑成《清湘老人题记》一书。
《清湘老人题记》,初刊于光绪九年(1883),附于《画语录》之后,并收在十二砚斋四种本中,民国初年吴辟疆(1879-1950)将其收在《画苑秘笈》本中。
此编搜罗鸿富,相较《大涤子题画诗跋》,其内容多出数倍,其中不少作品仅见于是编。如石涛在真州期间(1695年)所作白沙翠竹江村十三景,就是赖此编而为人所知。此册今也不存。又如石涛1686年告别金陵友人所作之《生平行》,概括了前半生的生活里程,也是由是编而为世所知的。汪绎辰的《大涤子题画诗跋》只是对个别收藏家石涛收藏的著录,而此编广收博览,是真正意义上的石涛诗文集。
《题记》对20世纪以来石涛研究影响巨大,但此编考证不精,真伪参杂,误他人之作为石涛之作者甚多。兹举数例。
一、《题记》著录一古松图,其题云:“紫璚翠玉碧苍苍,上有乔松几千尺。浓阴羃 森昼寒,虬枝拂空根束石。互连灌莽榛欲绝,路绕松根更斜出。仙源远近不可穷,却有幽人在山泽。山泽幽人坐倚松,仰看山色出云笼。眼中溶溶霏暮霭,耳畔谡谡鸣秋风。崩崖一线削积铁,玉泉百尺飞晴虹。吴中山水清且远,老我平生素游衍。偶然拈笔写秋峦,恍似游踪出东绢。金君有癖与我同,每每神游翰墨中。赠君此幅良有以,咫尺相看论万里。”
此诗非石涛所作,而是文徵明的题画诗,见于《莆田集》卷四十三,诗名《题画》。
二、《题记》中的第一则,录临高房山手卷之诗,其云:“春云离离浮纸肤,翠攒百叠山模糊。山空云断得流水,咫尺万里开江湖。依然灌莽带茅屋,亦复远渚通菰蒲。冈峦出没互隐见,明晦阴晴日千变。平生未省识匡庐,玉削芙蓉正当面。宛转香炉飞紫烟,依稀梦泽分秋练。未遂扁舟客里游,酒阑独展灯前卷。问谁能事敓天工。前元画史推高公,已应气概吞北苑。未必胸次输南宫,南宫已矣北苑死。百年惟有房山耳。只今遗墨已无多,窗前把卷曾摩挲。世间吮笔争什么,扫灭畦径奈尔高公何?”款题:“戊午冬月临高尚书手卷为巨幅,并题于清湘耕心草堂,时十月二十四日泼墨。”
此作当非石涛所作,其中有明显的错误,康熙戊午在1678年,时石涛刚由宣城来金陵,并无大涤堂、耕心草堂之斋号。稍读诗中意,即与石涛生平相悖。如“平生未省识匡庐”一句,说自己没有到过庐山。其实石涛1662年前在庐山寺院中驻锡数年。诗中又说“前元画史推高公”,明显不是一位清初文人的口气,而是明人的口吻。二十世纪以来石涛研究中常将此作为其生平的参证资料,遂致种种纰缪。
此诗见《莆田集》卷六,是文徵明之诗,诗名《题高房山横幅》。中有文字误录。
三、《题记》著录石涛款摹南宋《明皇出游图》,其跋云:“白燕堂主所藏《明皇出游图》,南宋名绘神品也。漫临于耕心草堂,清湘老人大涤子若极漫识。”其有题诗道:“开元御极垂衣裳,登三咸五凌羲皇。白环重译银瓮出,卜夜遨游离未央。香车斗风秦与虢,罗帕覆鞍真乘黄。赭袍错落缀北斗,步辇优游衔镂觞。宁王玉笛上霄汉,御路花光争月光。君臣玩狎乐莫比,清禁喜闻宫漏长。若令姚宋坐庙堂,袖中陈书神扬扬。万里桥边行幸处,后世龟鉴怀苞桑。”后又附有一跋:“歌吹开元曲,铅华天宝装。苑风吹袖冷,宫露赭袍光。闺闼连阊阖,骅骝徒骕骦。千门还欲晓,九陌乍闻香。大涤子又识。”
《永乐大典》(残卷)卷之八千八百四十四,载李彭《唐明皇夜游图》:“开元御极垂衣裳,登三咸五陵羲皇。白环重译银壅出,卜夜遨游离未央。香车斗风春与虢,罗帕覆鞍真乘黄。赭袍错落缀北斗,步辇优游御镂觞。宁王玉笛上霄汉,御路花光争月光。汝阳羯鼓绢帽稳,打彻参旌低建章。太真沾醉王欹侧,力士传呼声渺茫。翠钗挂冠红粉妆,金貂贯酒白面郎。君臣玩狎乐莫比,清禁鼓闻宫漏长。若令姚宋坐庙堂,袖中谏疏神扬扬。万里桥边行幸处,后世龟鉴怀包桑。”
紧接此篇之后,又载徐师川诗《明皇夜游图》:“吕子广藏,画学博士李生所作。歌吹开元曲,铅华天宝妆。苑风翠袖冷,宫露赭袍光。闺闼连阊阖,骅骝从肃霜。千门还欲晓,九陌乍闻香。”
李彭,字商老,南宋江西诗派诗人,有《日涉园集》,所引此《唐明皇夜游图》诗即出此集。徐俯(1075-1141),江西派诗人之一,字师川,号东湖居士,黄庭坚外甥。
这件石涛款《明皇出游图》,两次题识均引同一文集相连之诗,而且后跋题徐师川诗,款却是“大涤子又识”,无一语己出,何以“又识”?所题李彭诗,中间落六句“汝阳羯鼓绢帽稳,打彻参旌低建章。太真沾醉王欹侧,力士传呼声渺茫。翠钗挂冠红粉妆,金貂贯酒白面郎”,致使意思也不连贯。这件流传作品当为伪作。
四、《题记》录有一诗:“云卧雪声集,庭树飒以秋。身同高飞鹤,心若不系舟。燕俎登松菌,匏尊奭斗涧流。芳兰日馨香,吾生已安休。不作蝼蚁梦,游神麟凤洲。仙飘行冉冉,风鸣竹修修。谅哉伐木诗,鸟嘤尚可求。”款题:“广陵仲秋于一枝阁下写此,清湘大涤子石涛济。”
题此诗之画当然非石涛所作,“广陵仲秋于一枝阁下写此”一句,就暴露出这是一位对石涛生平不甚了解的仿者所为,一枝阁被挪到了广陵!
题识所题之诗乃倪云林所作,《清閟阁集》卷二《答徐良夫》,前有小序云:“八月七日偕耕云叟访耕渔隐者,风雨寂寥中为留三日,日有图书笔砚之乐,九日耕隐赋诗见赠,次韵奉答。”诗云:“云卧雨声集,庭树飒以秋。身同孤飞鹤,心若不系舟。燕爼登松菌,匏尊奭斗磵流。兰芳日凋悴,吾生行归休。不作蝼蚁梦,游神凤麟洲。青山澹相对,白发忽满头。仙去云冉冉,风鸣竹修修。谅哉伐木诗,鸟嘤尚相求。居吴二十载,未及兹山游。君才如鲍谢,摛辞亦云优。欢然敬爱客,能不为尔留。桑土夙所彻,户牖何绸缪。地无车马尘,路转岩穴幽,既晴引飞屩,回望林间楼。”
作伪者取诗中部分,篡改了其中的文字,如删去了“白发忽满头”,作伪者可能也觉得作为僧人的石涛,这样的句子不合。“居吴二十载”后面之句都删去,他也知道如果照录,石涛晚年就不在扬州了。
五、《题记》录一画,有两跋。前跋录七律诗一首:“老去儒仙似鹤臞,归来山泽足闲居。楩楠绕屋当年树,图史堆床历代书。药圃荷锄时自劚,酒瓢缘客不教虚。青山满眼连吴越,卧看晴云日卷舒。”第二跋又云:“爱尔隐居清且佳,风致宛若神仙家。白石新煮润如玉,丹火出林红似霞。岂无大田种嘉秫,亦有别涧流桃花。飘零江海未归去,笑我萧萧双鬓华。”款“丙戌秋日大涤子阿长又笔。”时在1706年。时石涛在扬州。石涛当时也有阿长、大涤子之号。
但这两首诗并非石涛所作,而是元代诗人贡性之的名诗。收在贡氏《南湖集》卷上。伪作前一跋题诗乃贡氏《题山泽》之诗,后一则题诗则为《题清隠卷》诗。
六、《题记》载石涛临赵子昂《神骏图》,其上题诗云:“赵氏画马此八骏,生气流溢鲛绡间。首先一披魏公倡,子雍一匹未敢望。子明六匹汗且奔,总不能超魏之上。骅骝騼駬世岂无,盐车枥辘嗟已瘏。我今日是相牛夫,空倚精神来按图。图中举肥传干力,骨格全无膘拥玉。尾丝不动尾长云,饱腹日撑三斗粟。圉人挽控莫敢骑,奉养知为骖乘姿。呜呼驰骤须真马,千里当教试蹄下。”款题:“丁亥春日题子昂神骏图”。
康熙丁亥为1707年。后又有一题:“年少公子富且强,不爱金玉爱骕骦。金珠为槽粟为粻,亲被银鞍锦绣装。东风三月试康庄,擎鹰牵狗迓秋霜。一匹当前万匹降,主人大喜累千觞。红旗飘拂风琅琅。”款题:“清湘遗人大涤子次日复题于大本堂中。”
后再系数语,说明此摹本之缘由:“右少陵画马赞并录以裕其后,此册得自宣城。数十年未装潢,值守虚子李氏一日过大涤堂索观时,一览便携去装潢。遇大涤子南来,问翁往我西山,方属题焉以藏,大涤宝之。瞎尊者主人再题并记。”从其中的“遇大涤子南来,问翁往我西山,方属题焉以藏”的话看,题跋者当不是石涛,而是住于西山的另一人。而从“大涤宝之”之句看,意思是让石涛好好珍藏,作画者又不是石涛,而是另一人。而最后的落款却是“瞎尊者主人”。而石涛生平使用“瞎尊者”之号,从来没有加上“主人”而称之。这幅画为伪作。
《题记》所录初跋之“赵氏画马此八骏,生气流溢鲛绡间”,是从沈周《樊节推十二马歌》诗中脱化而来。原诗云:“樊侯卷子尺一悭,谁能卷里开天闲。应闲有骏数十二,生气流溢鲛绡间。首尾一匹魏公倡,子雍一匹未敢望。子明十匹汗且奔,总不能超魏之上。骅骝騄駬世岂无,盐车轣辘嗟已瘏。我今自是相牛夫,空倚精神来按图。图中举肥传干肉,骨格全无臕拥玉。尾丝不动委长云,饱腹日撑三斗粟。圉人持控莫敢骑,奉养知为骖乘姿。呜呼驰骤须真马,千里当教试蹄下。”
此中再跋“年少公子富且强,不爱金玉爱骕骦”一诗从明末清初诗人季振宜诗中剥来。
季振宜《病马行》云:“忆昔主人富且强,不爱金珠爱骕骦。金玉为槽粟为粻,亲被银鞍锦绣装。东风三月试康庄,擎鹰牵狗迓秋霜。一匹当前万匹降,主人大喜累举觞。白旗黄巾起攘攘,戈矛剑戟进如墙。国恩应在此时偿,战血盈身战未央。贼肉充饿血作浆,盲风黑雨势猖狂。短兵急矢难堤防,尸横原野尸不僵。贼亦爱马挽马缰,主人之恩何可忘。不傍仇雠傍豺狼,毛黄肉削落荒冈。高山之水流汤汤,万折千盘聒夕阳。荒荒瘦影野月光,啾啾饥乌啄背疮。我愿世人屠其肠,肠同铁石当久藏。谁肯裹革埋沙场?买骨犹余国士香。临风远忆燕昭王,黄金台前日脚黄。”
季振宜(1630-?),字诜兮,号沧苇。泰兴人,明末清初著名的藏书家、版本学家。季开生(字天中,号冠月)弟。顺治己亥(1659)进士。石涛曾有赠“雪江先生”之诗,此雪江,就是季振宜之侄季尧堃(字雪江)。

前言/序言

前言
石涛(1642—1707),生于广西桂林,明皇室靖江王朱守谦(1361—1392)之后。守谦于洪武三年(1370)受封,去世后由其子赞仪继位,是为石涛十世祖。所以石涛有一枚“赞之十世孙阿长”的印章。
石涛乳名阿长,谱名若极。年四岁,其父朱亨嘉“以唐藩序不当立,不受诏”(李�健洞蟮幼哟�》),被捕,次年“幽死”。从此石涛过着漂泊的生活。后进入佛门,得法于旅庵本月,法名原济(又作元济),号石涛,为临济宗第三十六世。初居宣城广教寺,1678年至金陵,为西天禅寺僧人。1687年至扬州,卓锡于净慧寺。1690年春夏之交至北京,挂笠于北京南城慈源寺,偶尔在大司农慎庵王封溁的“且憨斋”歇息。在此淹留不到三年,1692年秋末南还。数年间过着行脚僧的生活,至1696年末其自建大涤堂成,开始定居于扬州大东门外这处简陋的居所,直至离开这个世界。1697年,石涛正式离开佛门,成为在家的道教修行者。“大涤子”乃是其进入道教之门所用之号。石涛另有苦瓜和尚、清湘老人、瞎尊者、零丁老人、支下人(或枝下人)、膏肓子等号。
石涛年幼时就学书学画,显示出卓异的才能。1666年至宣城,初见梅清(当时是有名的画家)时,抱着自己的一捆作品去请教,梅清惊为天人。今存世的《十六应真图》(藏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百开罗汉图》(北京私人收藏)是石涛1667年到1672年间的作品,可以看出这位年轻画家的不凡创造力。石涛一生绘画创作成就巨大,对三百多年来中国绘画乃至中国艺术都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他留下了大量具有极高欣赏价值的艺术作品;二是围绕他的艺术创作形成的不少新的方式,至今仍然具有价值;三是他的独特的艺术哲学思想具有很高理论价值,他是中国传统艺术中真正的“智者”。
石涛还是一位卓越的诗人,他的画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是与他的这种诗人气质、他一生的诗性探讨以及将诗融入画中的努力分不开的。他以诗心穿透画意。看他的几本《杜甫诗意册》,选择杜诗中的妙句,以自己的当下所观所感去体味它,将自己的生命化入鲜活的体验中,这可以说是真正的诗情画意,具有很高的艺术品位。石涛留下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画多有诗题,而且多是精心吟出。要想真正了解石涛的绘画艺术,不读他的诗,几乎是不可能的。
石涛一生的思想探讨和诗意旅程,留下了大量的文献,这些文献与他的书画之迹同样重要。在当时刻书业发达的扬州,石涛的很多朋友都有诗文集传世,石涛也有手录自己诗文的习惯,他可能考虑过自己诗文集的刊刻,但至今没有发现这方面的任何踪迹。石涛离世之后,1731年,汪绎辰辑录石涛部分诗成《大涤子题画诗跋》,附在《苦瓜和尚画语录》之后。19世纪末,十二砚斋主人汪研山酷爱石涛艺术,辑成《清湘老人题记》,内容比汪绎辰辑本丰富很多。20世纪20年代,程霖生搜罗石涛书画之迹和诗文,编成四卷本的《石涛题画录》,稍后邓实和黄宾虹又编成四卷本的《大涤子题画诗跋》,由神州国光社印行。此二书内容丰富,很多是前此辑本未见之文字,惜多有伪品羼入其中。2006年,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文史大家汪世清先生的《石涛诗录》,更将石涛诗文整理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这本《石涛诗文集》是在充分吸收前辈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我在编订此书时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一、本书包括石涛的诗和文两部分,石涛很多随笔、题跋文字具有很高理论价值,是研究石涛不可忽视的部分。二、尽可能使选入此书的文字可靠。传世石涛作品真伪参半,本书所辑是在拙著《传世石涛款作品真伪考》的基础上形成的。少数伪托之作可能来自对失传的石涛真迹的模仿,题识仍有参考价值,但大量的伪迹题识所涉诗文非石涛所作,本书对此作了必要的拣择。三、石涛绘画题识中所涉之诗,不少来自前代或同时代名家(或其友人)之手,石涛有时加以说明,有时并未说明,极易与石涛所作混淆。本书在这方面也做了一些辨析工作。四、为了有助于对石涛诗文的理解,本书作了一些注释和文字校对。
全书共九卷,以赋、四言诗、五言律、五言绝句、六言诗、七言古诗、七言律诗、七言绝句、乐府、尺牍、题跋、杂说、画语录编排。诗文编排基本依时间为序,时间未定者,依其内容大体推定。
由于自己的水平所限,也由于石涛传世文献本身的复杂,本书定然存在不少错误,也定然有不少遗漏,切盼读者诸君多多指教,谨致以真诚的谢意。

用户评价

评分

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咯啦

评分

大家之作,值得信赖,值得拥有,值得推荐。赞!

评分

有专业学者的整理编注,对文本的理解一定有帮助。

评分

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价廉物美,非常好用!

评分

细枝风响乱,疏影月光寒,不觉嫩节新,沸沸十指流。欣赏石涛的竹石图、竹墨图尤为欣赏王孙芳草、高呼与可、醴浦遗佩

评分

买贵了,一定趁有活动再动手

评分

帮朋友买的书,还不错。

评分

正是弗雷曼式忠诚让乌洛特明知厄运难逃却仍然一声不吭。这是古老品质的完美展示,令人惋惜的是,这些奔逃者只能从书本和《口述史》的传说中模仿传统道德。

评分

出色的诗人,在艺术理论上也卓有贡献。这样一位有大量文字著述的诗人艺术家,却至今没有诗文集行世。《石涛诗文集》充分吸收前人成果,在石涛作品真伪考证基础上,尽可能汇集石涛可靠的诗文著述,并加以注释和校订,以便读者参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