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多精彩,點擊進入湛廬文化旗艦店>>
每一個快樂的朋友,讓你也快樂的概率大約增加9%。每一個不快樂的朋友,讓你也快樂的概率減少7%。不僅僅是朋友,甚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會對你的快樂産生影響力。我們所做或所說的任何事情,都會在網絡上泛起漣漪。本書作者提齣:“三度影響力,社會網絡的強連接原則。”這一觀點開啓瞭社會化網絡研究的新篇章,成為繼六度分隔理論後,社會網絡研究領域具影響力的發現。
本書的兩位作者都是研究社會網絡的知名專傢,他們所做的“肥胖也可以傳染”的研究與論斷,曾經引起業內廣泛關注。作者尼古拉斯 剋裏斯塔基斯還在2009年,被《時代周刊》評選為“全球具影響力100人”。
北京大學計算機係教授李曉明,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緻遠學院常務副院長汪小帆,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瀋浩,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副教授唐傑,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參與者、知名IT評論人謝文,北京雲基地首席顧問、雲華時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郭昕,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互聯網周刊》主編薑奇平,海銀資本閤夥人、互聯網研究專傢王煜全傾情推薦。
本書是繼《六度分隔》之後,社會科學領域非常重要的作品。作者發現:相距三度之內是強連接,強連接可以引發行為;相聚超過三度是弱連接,弱連接隻能傳遞信息。
本書講述瞭社會網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對人類現實行為的影響,如對人類的情緒、親密關係、健康、經濟的運行和政治的影響等,並特彆指齣,三度影響力(即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能影響到你)是社會化網絡的強連接原則,決定著社會化網絡的功能。
本書提齣大量看似不可思議的,卻又得到實踐檢驗的觀點:肥胖是可以傳染的;婚姻可以延長人們的壽命;人們會僅僅因為彆人自殺就決定自殺;大多數人的堅果過敏癥是由於心理因素造成的;你所以為的自由戀愛其實是包辦婚姻……
尼古拉斯 剋裏斯塔基斯(古樂朋)
醫學博士,哲學博士,哈佛大學文理學院社會學係社會學教授,哈佛醫學院保健政策係醫學社會學教授,哈佛醫學院醫學係醫學教授和主治醫生。
TED大會演講人,社會網絡研究知名專傢,因研究社會網絡是如何形成與運轉而享譽世界。2007年,他關於社交網絡和肥胖癥的研究引起瞭全世界醫學界的關注。2009年,他被《時代周刊》評選為“全球zui具影響力100人”之一。
詹姆斯 富勒
哲學博士,新型政治學傢,加利福尼亞大學聖迭戈哥分校副教授,任教於政治學係和無綫與人口健康係統中心。專注於社會網絡、行為經濟學、政治參與和基因政治學的研究。
獲得哈佛大學多項教學奬項,並因發現瞭“科伯起落”(Colbert bump)的第1個科學證據而為人們所熟知。科伯起落即指政治人物如果齣現在戲劇脫口秀《科伯報告》節目中,其聲望短期內會急劇上揚。
關心社會網絡者的必讀之作!無論是研究者還是愛好者。《大連接》告訴我們,社會網絡不神秘但有學問,社會網絡不僅是“網絡”更是“社會”。有些書,讀者需要下苦功之後纔能感到升華;這本書,像小說,使人在輕鬆愉快之中得到滋養。
李曉明
北京大學計算機係教授
“網絡因大而小。”人們的行為隻能傳播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但如果有一天,社會網絡的平均距離變成三度分隔,個體的行為將有可能影響整個網絡!《大連接》中的觀點看似驚悚卻得到瞭實踐的證實。希望瞭解社會網絡如何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人類行為的讀者,即使不完全贊同書中的所有觀點,也能從中受益。相信本書可以激發讀者更深刻的思考,亦或是更深入的質疑,這些思維的火花或許會成為社會網絡研究中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汪小帆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緻遠學院常務副院長
在社會網絡中,你可以把信息分享給與你相距六度的人,與他們分享生活情趣、流行時尚、工作感受;你可以對與你相距三度的人産生影響,讓他們和你一起戒煙、減肥、健身。六度分隔是弱連接,隻能傳播信息;三度分隔是強連接,可以引發行為。你可以決定你想過什麼樣的生活,但這種生活一定與和你連接在一起的那些人有關,你們也許素未謀麵,但你們一定會通過社會網絡的某種信息技術或手段相互影響。你在連接,也在被連接;人天生需要Connected,通過什麼方式,期望得到什麼結果,由你決定。
瀋浩
中國傳媒大學教授
即使是在真實的物理世界中,我們也不清楚自己到底影響瞭誰以及正在被誰影響。《大連接》基於網絡行為交互,研究用戶之間的影響力,提齣三度影響力,堪與六度分隔理論媲美。用戶連接的強弱和分隔距離的遠近決定瞭用戶間相互影響的方式和影響力的大小。無論你是資深研究員,還是初齣茅廬的新人,都能從該書中獲益。
唐傑
清華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係副教授
很少有人不承認社會對個人的心理、認知、行為和狀態會産生影響,但這種影響如何發生、怎樣影響、影響多大,卻沒有什麼人能說明白。《大連接》告訴我們,這種影響發生在相互連接的人之間,通過人與人之間的連接關係傳播,影響力的大小取決於人與人之間的距離。本書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和實例介紹瞭社會網絡中的連接關係造成的各種影響,小到個人的心理健康和生老病死,大到事業發展和社會進步。這個世界上不存在完全孤立的個人,也不存在大而無當的“社會”,正是相互連接的個人網絡,將個人與社會融為一體。弄清其中的道理,對各行業的人而言,都有幫助。
謝文
中國互聯網發展的重要參與者,知名IT評論人
在企業商業模式轉移的大潮中,企業、員工與客戶的連接方式發生瞭質的變化:從縱嚮串聯方式變成瞭橫嚮並聯方式。人們如何把握新連接方式,新的連接方式是否會改變企業領袖的影響力,管理者和員工怎樣産生閤力,員工和客戶如何互動,這些都是我們每天必須麵對的問題。《大連接》提齣的三度影響力是我們解決這些問題的鑰匙。不論未來企業的形態如何變化,管人依然是企業管理的核心,而企業信息化程度越高,越需要充分挖掘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力,因為它能帶來更大的精神和物質迴報。
郭昕
北京雲基地首席顧問,雲華時代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大連接》講的“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這種強連接,類似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大同世界模型。與弱連接一樣,強連接也是一種連接關係,即點與點之間的扁平關係,不同於點與層(上級或下級)之間的分層關係。《大連接》能夠幫助我們理解扁平化與金字塔組織在結構上的不同:一個靈活,一個機械;一個自組織,一個他組織。
薑奇平
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秘書長,《互聯網周刊》主編
隨著社會網絡的普及,大傢都逐漸熟悉瞭“通過六個中間人,你可以聯係到世界上任何一個人”的六度分隔理論。但是在現實當中,可以和任何人建立連接的夢想恐怕很難實現。原因就在於,人們雖然是六度連接的,但隻有三度影響,超過瞭三度,我們的影響力就會失去效力。所以,我們認識相距三度以內的人的概率大大高於相距三度以外的人,我們請求得到的幫助也往往僅限於三度之內。其實,“三度影響力”是一個廣泛存在的現象:心髒病、肥胖、幸福……都與三度影響力相關。更關鍵的是,這種三度影響是可以定量測量的。因此,三度影響力將成為未來社會化計算的重要理論基石,並在未來的社會網絡中起到不可或缺的作用。而這一切,都是從哈佛大學社會學教授、醫生尼古拉斯 剋裏斯塔基斯和加州大學聖迭戈分校政治學副教授詹姆斯 富勒的閤作研究開始的……
王煜全
海銀資本閤夥人,社會化媒體研究者
好也罷,不好也罷,我們是什麼樣的人都是由我們的社會屬性決定的。《大連接》所揭示的人的復雜、美好,甚至是消極錶現,都是在其他地方無法看到的。21世紀,在互動方式層齣不窮的社會世界裏,《大連接》為我們指明瞭方嚮。
丹 艾瑞裏
杜剋大學行為經濟學教授,暢銷書《怪誕行為學》作者
從健康和快樂,到時尚和金融市場,本書帶我們暢遊社會網絡的世界。想弄清楚網絡是怎麼影響個人的生活的?人們彼此之間是如何連接在一起的?兩位作者告訴我們:“網絡思維”是關鍵。
鄧肯 瓦茨,
社會網絡研究quan威,《六度分隔》作者
《大連接》是一本關於社會網絡新科學的有趣的書。這兩位國際知名的學者所關注的,是將我們彼此連接在一起的無形社會網絡。他們把社會網絡對我們生活的影響娓娓道來,有趣又不失嚴謹。我們本以為,自己是命運的主人。可是,他們卻說,我們不過是一個更大生物體神經係統上的一個個細胞而已。如果某個你幾乎不認識的人讀瞭《大連接》,這將會長久地改變你的生活。這是怎麼迴事兒呢?親自去讀一下這本書吧,你會從中找到答案的。
丹尼爾 吉爾伯特
暢銷書《哈佛幸福課》作者
太瞭不起瞭,這是關於社會關係的“上帝視角”!不論是企業領袖,教師還是做父母的,都應該從這個角度看待他們的生命。
奇普 希思
暢銷書《粘住》作者
《大連接》是十年的圖書之一。作者分享瞭在社會網絡方麵獲得的令人興奮的創造性發現,以清晰又有趣的方式,解釋瞭社會關係是怎麼一迴事兒,以及它是如何對我們産生影響的。書中包含大量故事和案例,是認識人類自身天性的必讀之作。
埃德 迪納
伊利諾斯州立大學的著名心理學教授,《改變人生的快樂實驗》的作者
深入淺齣,獨具匠心。作者充分論證瞭社會網絡的力量:沒有哪件事、哪個人不受到社會網絡的影響。
《商業周刊》
《大連接》所展示的獨創性成果,激勵並啓發著我們,有時甚至會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
《紐約時報》
《大連接》是對人類群體進行的新研究,條理清晰,令人信服,趣味無窮。這些重要研究成果,為讀者帶來瞭愉快的閱讀體驗。
邁剋爾 菲茨傑拉德
《波士頓環球報》
剋裏斯塔基斯和富勒告訴我們,無形的連接關係貫穿著整個社會。他們的研究成果意味著:社會傳染就是在生成信息,因為,我們誰都離不開信息。由於每個人都可能牽涉其中,這就嚮人們提齣挑戰,要對宗教、哲學,甚至生命的意義等命題進行重新思考。
迪帕剋 喬普拉
《舊金山紀事報》
社會網絡無處不在而又神奇無比!為什麼情緒狀態更容易在朋友之間或同性的親人之間傳染?為什麼與白人婦女結婚的男人在配偶去世後會承受更大的身體上或心理上的傷害,而與黑人婦女結婚的男人卻不會?兩位作者循序漸進地指齣瞭問題的根源:網絡結構使然。同樣,自主和自由意誌、公共政策等,皆受製於網絡結構。
邁剋爾 邦德
《新科學傢》
讓個人選擇觀念見鬼去吧。通過寡居效應、疾病傳播、選舉等例子,剋裏斯塔基斯和富勒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充滿瞭廣泛的連接關係,這些關係決定瞭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是誰。
《柯剋斯評論》
《大連接》是對復雜現象的剖析,全麵而又通俗易懂,妙趣橫生,它解讀瞭人與人之間建立網絡關係的重要性和運作機理。
《齣版人周刊》
推薦序 大連接,大數據,大閤作:網絡因大而小
中文版序 尼古拉斯與詹姆斯訪談錄
引言 我們鑲嵌在巨大的社會網絡上
人類連接在一個巨大的社會網絡上,我們的相互連接關係不僅僅是我們生命中與生俱來的、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一種永恒的力量。正像大腦能夠做單個神經元所不能做的事情一樣,社會網絡能夠做的事情,僅靠一個人是無法勝任的。
第一部分 社會網絡的形成
第1章 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三度影響力,社會網絡的強連接原則.
我們的連接關係,並不局限於我們認識的人。朋友的朋友的朋友,也可以啓動鏈式反應,並最終連接到我們,就像遙遠的波浪最終衝到我們的海岸一樣。社會網絡傳播快樂、寬容和愛。社會網絡影響著我們的選擇、行為、思想、情緒,甚至是我們的希望。
KEY WORDS 水桶隊列、電話樹和軍隊組織 按鈕網絡 三度影響力
第二部分 社會網絡對人類現實行為的影響
第2章 你若微笑,世界將迴報以微笑:社會網絡如何影響人類的情緒.
每一個快樂的朋友,讓你也快樂的概率大約增加 9%。每一個不快樂的朋友,讓你也快樂的概率減少 7%。與口袋裏大把大把的鈔票相比,一個素未謀麵的三度分隔的人會對你的快樂産生更大的影響。堅持那些産生快樂的行動,讓更大的群體快速實現快樂的同步化。
KEY WORDS 同理心 群體性心因性疾病 普魯斯特現象
第3章 愛不是動詞和名詞,而是一個連詞:社會網絡如何影響人類的親密關係.
68%的人與配偶的相識,都是經由某個認識的人介紹的。而經由“自我介紹”而相識的比例僅為 32%。社會網絡就是最有效率的“媒人”,盡管我們堅持認為,是自己在把握著自身的命運。
KEY WORDS 參照群體 對比效應與同化效應 同類婚 混雜 寡居效應
第4章 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是胖子,你就會變胖:社會網絡如何影響人類的健康
互為朋友的兩個人,如果其中一個人發胖瞭,那麼,另外一個人也將發胖的風險幾乎是原來的三倍。你可能不認識你朋友的丈夫的同事,但是,他會讓你變胖。同樣,你姐姐的朋友的男朋友,也可能讓你變瘦。但一切都是錶象,真正流行的是態度。
KEY WORDS 集中化網絡與集成化網絡 維特效應
第5章 強連接引發行為,弱連接傳遞信息:社會網絡如何影響經濟的運行.
市場參與者尋求繞過麻煩的方法,跟一個人尋找不得性病的方法是類似的。重要的不僅僅是你跟誰睡在一起,而是這些人還跟哪些人睡在一起。個彆人的理性行為可以導緻整個社會的非理性行為,在社會網絡的作用下,群體智慧能迅速引發愚蠢行為。
KEY WORDS 列維飛行 三度信息流 少數人權力效應
第6章 眾口鑠金勝過一言九鼎:社會網絡如何影響社會的進步.
一個人的投票決定,會增加其他人也投票的可能性。眾所周知,當你決定投票時,也增加瞭你的朋友、傢人和同事投票的可能性。技術進步會改變人們在社會網絡上的生活方式,並會對人們的自我控製方式與社會的進步産生深遠影響。
KEY WORDS 極化 多米諾效應
第三部分 人類的現實行為對社會化網絡發展的強化
第7章 利他與閤作,“網絡人”的天性:如何增強社會網絡的持久性.
“我們鑲嵌在社會網絡上”,我們之所以希望形成連接關係,最根本的原因是我們的基因在起作用。連接行為本身就是自然選擇的結果。我們必須與他人閤作,判斷他們的意圖,影響他們或者被他們所影響。自利並不總是有利可圖的,與那些隻關心自己的人相比,樂意幫助他人的人,生存下來的可能性更大。
KEY WORDS 以牙還牙策略 經濟人假設與網絡人假設 社會智力假說 鄧巴數
第8章 超連接,開啓“第二人生”:如何增強社會網絡的互動性.
新的社會現象因互動而生,它們通過充實和擴展個人的體驗而超越瞭個人的體驗,對於大傢的共同利益來說,這是一件好事。藉助於網絡,人類就可以收到“總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功效。新的連接方式的齣現,一定會增強我們的能量,讓我們得到上天原本賦予我們的一切。
KEY WORDS 超連接 海神效應
結語 “一切的一”和“一的一切”
文明社會的核心在於,人們彼此之間要建立連接關係,這些連接關係將有助於抑製暴力,並成為舒適、和平和秩序的源泉。人們不再做孤獨者,而是變成瞭超級閤作者。我們的給予是維護網絡的必需,慷慨將網絡緊緊地結閤在一起,而網絡反過來又孕育瞭慷慨。
譯者後記
大連接、大數據、大閤作:網絡因大而小
汪小帆
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上海交通大學緻遠學院常務副院長
很多讀者都或多或少地知道“六度分隔”甚至“弱連接”,但是對“三度影響力”和“強連接”頗感陌生。我在給學生上網絡科學導論課時經常會介紹一些本書中的例子,如快樂和肥胖的傳播等。在我講到快樂和微笑的傳染時,學生們會伴著微笑的視頻而微笑,這種微笑包含瞭他們對快樂可以傳染這一觀點的認同。但在我講到肥胖癥也會傳染時,學生們雖然也會發齣笑聲,但笑聲中總是包含些許懷疑和不可思議,因為他們無法想象三度影響力竟然能夠在目前的社會網絡中産生如此巨大的力量。正因如此,我非常期待本書中文版的麵世,並且會推薦給學習網絡科學的學子。事實上,所有希望瞭解社會網絡如何越來越深刻地影響著人類行為的讀者,即使並不完全贊同作者的觀點,也都能夠從書中受益。相信本書可以激發讀者更深刻的思考,抑或是更深入的質疑,這些思維的火花或許會成為社會網絡研究中可以燎原的星星之火。
五十年前,米爾格拉姆關於“六度分隔”的小世界實驗,以及格蘭諾維特關於“弱連接的力量”的研究,隻涉及對幾百個人的抽樣調查。近年來,隨著社交網絡的迅猛發展,我們能夠獲得的數據規模越來越大,可以在以百萬甚至是以億計節點的量級上來研究社會網絡。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2011年年底,Facebook和米蘭大學閤作,針對7億多Facebook用戶之間的好友關係網絡所做的研究。研究發現,兩個用戶之間的平均距離僅為4.74度。而且,從近年的演化趨勢看,隨著網絡規模的不斷增大和連接的不斷增多,平均距離呈現減小趨勢,正可謂“網絡因大而小”。“更大的網絡,更小的世界”對人類意味著什麼?按照作者的三度影響力觀點,我們的很多行為可以影響到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那就意味著如果有一天,Facebook這樣的社會網絡的平均距離接近3度的話,個體的行為就有可能影響整個網絡瞭!
大數據有助於分析大連接。本書第6章以奧巴馬2008年的總統大選為例,闡明瞭社會連接關係是解開投票謎團的關鍵:當你決定投票時,也增加瞭你的朋友、傢人和同事投票的可能性。2012年,奧巴馬在競選中再次充分利用社會網絡,並把投票動員作為一個重要策略。如何進行有效的投票動員?如何驗證某種動員策略的有效性? 2012年9月,羅伯特·邦德(Robert M. Bond)等人在《自然》雜誌上專文報道瞭2010年美國國會選舉期間,推送給6100萬Facebook 用戶的政治動員信息的隨機對照實驗的結果。結果錶明,該信息會直接影響數百萬人的現實投票行為:如果你從Facebook上得知你的一些朋友已經投票的話,那麼你也更有可能去投票。而且,該信息不僅影響接收信息的用戶,還會影響用戶的朋友,以及朋友的朋友,即投票的影響符閤“三度影響力”。社會傳遞對現實投票的影響比信息本身産生的直接影響更大,而且幾乎所有傳遞都是發生在具有強連接關係的親密朋友之間的,這錶明強連接對於社會網絡中行為傳播的重要性,即人與人之間的強連接會引發行為。
大連接促進大閤作,大閤作迎接大挑戰。本書第7 章闡述瞭“連接關係,自古有之”,以及“連接帶來閤作的進化”。2012 年1 月26 日的《自然》雜誌封麵文章說明在人類社會的曆史長河中,確實可能存在一些共性的社會網絡特徵。文章研究瞭坦桑尼亞北部的哈紮人(Hadza)布須曼人,他們仍以狩獵采集為生,與現代社會幾乎完全隔絕。但他們的社會網絡仍具有一些與現代社會網絡相同的結構特徵,包括同類相聚和群體閤作等。
隨著人類社會的日益網絡化,科學研究的網絡化趨勢也愈加明顯。2012 年10 月,亞當斯在《自然》雜誌上以《大閤作:研究網絡的興起》為題,闡述瞭科學研究的網絡化趨勢及其挑戰。2004 年齣現瞭作者人數大於1 000 的科研文章,2008 年則齣現瞭作者人數大於3 000 的文章。跨國傢、跨地區的閤作也不斷增加。
一方麵,許多復雜的科技難題需要科研人員的協同攻關;
另一方麵,我們也需要充分保護科研人員個體的自由探索與創新思維。
如何在這兩者之間保持適當的平衡是我們麵臨的又一個挑戰。正如文章所說的:“協同大挑戰很抓眼球,但每次每個學科最多隻有三人可以獲奬的諾貝爾奬同樣魅力無窮!”
大連接、大數據、大閤作一方麵告訴我們需要更多地依賴群體智慧與力量,另一方麵也錶明個體作用可以通過網絡放大進而影響到更多的人。本書作者在中文版序中曾引用聖雄甘地的話:“如果要改變世界,先要改變自己。”確實,我們期望一個什麼樣的網絡社會,我們就要努力讓自己先成為那樣的人!
我們鑲嵌在巨大的社會網絡上
人類連接在一個巨大的社會網絡上,我們的相互連接關係不僅僅是我們生命中與生俱來的、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一種永恒的力量。正像大腦能夠做單個神經元所不能做的事情一樣,社會網絡能夠做的事情,僅靠一個人是無法勝任的。
人與人之間是相互連接的
在過去10 年的大部分時間裏,我(尼古拉斯)都在苦苦地思索這些問題。開始時,我把關注點放在最簡單的社會網絡上:由兩個人組成的二人組。我最初研究的二人組是夫妻。我曾經是一個醫生,負責照顧身患絕癥的病人,我注意到瞭愛人去世會對其配偶造成嚴重傷害。於是,我開始對“一個人患病怎樣導緻另一個人也患病”這個問題産生興趣。我覺得,如果人與人之間是相互連接的,那他們的健康狀況也一定是相互連接的。如果妻子生病或去世瞭,她丈夫的死亡風險肯定會大增。最後,我意識到可供我研究的二人組有很多種,如兩個兄弟姐妹、兩個朋友或兩個由後院柵欄連接在一起(而不是分開)的鄰居。
但是,問題的真正核心並不是這些簡單的二人組。眾多的二人組能形成巨大的連接關係網絡,延伸至很遠的遠方。一個男人的妻子有一個好朋友,這個好朋友有丈夫,好朋友的丈夫有一個同事,同事有一個弟弟,弟弟有一個朋友……這些連接關係就如同閃電,在整個人類社會範圍內勾繪齣錯綜復雜的圖案。實際情況似乎還要更復雜些。在社會網絡上,每從某個人處移開一步,與他人的連接關係的數量,以及連接關係的復雜性都將急劇增加。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我開始閱讀其他社會學傢的著作,他們中有19世紀末、20世紀初的德國學者,也有20世紀70年代富有遠見的社會學傢。不過,他們研究的社會網絡規模隻有3~30人不等。但是,我感興趣的社會網絡規模則要有3 000人或者30 000人,甚至300萬人。
我意識到,研究如此復雜的問題,要是能找個人一起進行,更容易齣成果。此時,詹姆斯·富勒正在從一個完全不同的視角研究社會網絡。詹姆斯也在哈佛大學工作,盡管許多年來我與他就在同一個校園的兩座毗鄰的辦公樓裏,但彼此並不認識。2002年,我們通過加裏·金(Gary King)的引見而相識。加裏·金既是詹姆斯的同事,也是我的同事。換句話說,我們以“朋友的朋友”的身份開始瞭友誼之旅。加裏覺得我們兩個人在學術上可能會有共同興趣,而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人們都連接在一個巨大的社會網絡上
我與詹姆斯因社會網絡而結緣,我們都想弄明白:社會網絡是如何運轉的?為什麼會這樣?它是如何給我們帶來好處的?
詹姆斯這些年一直都在研究人們的政治信仰的起源。他還在研究一個人解決社會或政治問題的努力是如何影響彆人的?人們是怎樣聯閤起來去完成僅靠自己無法完成的任務的?他還與我分享瞭本書講述的另一個關鍵的內容:利他與善意,這兩者都是社會網絡成長和持久存在所必不可少的。
大連接洞察
CONNECTED
當我們開始思考“人們都連接在一個巨大的社會網絡上”這樣一種觀點時,我們認為社會影響不會止於我們所熟知的人。如果我們影響瞭我們的朋友,他們又影響瞭他們的朋友,那麼,我們的行為就有可能影響我們素未謀麵的朋友。我們發現,如果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長胖瞭,你也會長胖;如果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戒煙瞭,你也會戒煙;如果你朋友的朋友的朋友快樂瞭,你也會快樂。
我們終於意識到,社會網絡的形成和運轉也遵循著一些基本規則。我們的結論是,如果想要研究社會網絡是怎樣發揮作用的,必須先弄清楚它是怎樣形成的。比如說,一個人不可能與所有的人都結交為朋友。人們在建立社會關係和結交朋友時,受到地理位置、社會經濟地位、技術,甚至是基因等多種因素的限製。瞭解人的關鍵就是理解彼此之間的連接關係。因此,我們將關注點轉移到連接關係上。
對這些問題感興趣的不隻是我們,在過去10 年間,很多其他領域的學者在數學和網絡科學方麵都取得瞭進展。當我們開始研究人的連接關係時,工程師正在研究電站網絡,神經科學傢正在研究神經元網絡,基因科學傢正在研究基因網絡,物理學傢也正在研究五花八門的網絡。他們的網絡可能很美妙,但我們的網絡更有意思:更復雜也更重要。畢竟,我們的網絡的所有節點都是有血有肉、有思想的人。人能夠做齣決策,即便是被鑲嵌在網絡上並受到網絡的影響,仍有可能讓網絡發生改變。一個由人組成的網絡有著不同尋常的生命。
社會網絡,人類超個體
不僅科學傢對網絡的潛在美和闡釋力感興趣,普通人也在思考這些問題。這主要是因為隨著互聯網進入傢庭,每個人都開始思考:眾多事物怎樣纔能相互連接在一起呢?人們開始聊起“網”,聊起“萬維網”(World Wide Web),更不用說紅極一時的電影《黑客帝國》(The Matrix)瞭。人們開始意識到,自己和計算機一樣,也是相互連接在一起的。這些連接關係具有明顯的社交意義,這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現在幾乎每個人都熟悉社交網站Facebook和Twitter。
隨著對社會網絡研究的更加深入,我們開始將它看作一種人類超個體,它也在不斷成長和進化。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在社會網絡上傳播。這種超個體有著自己的結構和功能,而我們非常希望能夠瞭解它的結構和功能。
隻有將我們自己看成超個體的一個組成部分,我們纔能從全新的角度認識自己的行為、選擇和感受。如果我們因鑲嵌在社會網絡上而受到影響,受到與我們的連接關係或遠或近的那些人的影響,我們就不可避免地要失去一些自主決策力。當人們發現他們的鄰居,甚至他們不認識的人,都能影響頗具道德意味和社會意義的行為和結果時,這種控製力的喪失就會激起人們特彆強烈的反應。但是從好的方麵看,藉助社會網絡,人們可以超越自身的局限性。本書的觀點是,我們的相互連接關係不僅是生命中與生俱來的、必不可少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一種永恒的力量。正像大腦能夠做單個神經元所不能做的事情一樣,社會網絡能夠做的事情,僅靠一個人是無法完成的。
KEY WORDS
人類超個體
人類超個體,是指一個由許多個體組成的有機體,它擁有個體身上並不具有的特性,而這種特性源於個體之間的互動與閤作。
究竟是什麼讓“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個體
幾十年甚至幾百年以來,人們最關心的事情,例如人的生死貧富、行為公正不公正等,最終都歸結為個人責任與集體責任之爭。科學傢、哲學傢以及其他以研究社會為己任的人,大體上分為兩個陣營:一些人認為命運掌握在自己手中,另一些人則認為社會力量(如良好公共教育的缺乏及政府腐敗等)能決定命運。
但其實,在這場紛爭中還存在第三個因素。通過將研究成果與在生活中的種種經曆相結閤,我們發現,我們的連接關係對我們有相當大的影響。通過將人們對個體的研究和對群體的研究相結閤,我們發現社會網絡能夠對我們的眾多感受給齣閤理的解釋。本書的核心內容是人與人的連接關係,以及這種連接關係是如何影響情緒、親密關係、健康、政治、經濟運行、生物進化和技術的。但最最重要的是,對於“究竟是什麼讓我們成為獨一無二的個體”這一問題,本書給齣瞭很好的迴答。要想知道自己是誰,唯有弄清彼此之間是如何連接的。
送貨快,快遞員態度也很好
評分大連接:社會網絡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對人
評分送貨快,快遞員態度也很好
評分~~~~~~~~~~~~~
評分寫的非常好,送貨速度快!
評分寫的非常好,送貨速度快!
評分寫的非常好,送貨速度快!
評分此用戶未填寫評價內容
評分寫的非常好,送貨速度快!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