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由交換技術詳解與實踐 第1捲(上冊)(H3C網絡學院係列教程)

路由交換技術詳解與實踐 第1捲(上冊)(H3C網絡學院係列教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新華三大學 著
圖書標籤:
  • 路由交換
  • H3C
  • 網絡技術
  • 網絡工程
  • 數據通信
  • 網絡安全
  • 交換機
  • 路由器
  • 網絡協議
  • H3C網絡學院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清華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2482130
版次:1
商品編碼:12240874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08-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85
字數:466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H3CNE認證官方指定教程、*教程

  基於新版H3CComwareV7網絡操作係統

  網絡工程師必備的超強技術用書

  涵蓋當前構建中小網絡的主流技術

  暢銷10萬冊


內容簡介

  H3C網絡學院係列教程《路由交換技術詳解與實踐第1捲》對建設中小型企業網絡所需的網絡技術進行詳細介紹,包括網絡模型、TCP/IP、局域網和廣域網接入技術、以太網交換、IP路由、網絡安全基礎、網絡優化和管理基礎等。本書的*大特點是理論與實踐緊密結閤,依托H3C路由器和交換機等網絡設備精心設計的大量實驗,有助於讀者迅速、全麵地掌握相關的知識和技能。

  本書是H3C網絡學院係列教程《路由交換技術詳解與實踐第1捲》的上冊,主要內容包括OSI參考模型和TCP/IP模型、H3C網絡設備操作、以太網和WLAN等局域網技術、PPP/ADSL/DCC等廣域網技術、IP子網劃分,以及主要TCP/IP協議。

  本書是為網絡技術領域的入門者編寫的。對於大中專院校在校學生,本書是進入計算機網絡技術領域的好教材;對於專業技術人員,本書是掌握計算機網絡工程技術的好嚮導;對於普通網絡技術愛好者,本書也不失為學習和瞭解網絡技術的優秀參考書籍。


作者簡介

  新華三集團屬於杭州華三和紫光華三的集團總公司,新華三大學是新華三集團新設立的培訓機構。2004年10月份,新華三的前身——杭州華三通信技術有限公司(簡稱華三)齣版瞭自己的*部網絡學院教材,開創瞭業界相關培訓教材正式齣版的先河,極大地推動瞭IT技術在業界的普及;在後續的幾年間,華三公司陸續齣版瞭《IPv6技術》《路由交換技術第1捲》《路由交換技術第2捲》《路由交換技術第3捲》《路由交換技術第4捲》等網絡學院教材係列書籍,以及《H3C以太網交換機典型配置指導》《H3C路由器典型配置指導》《根叔的雲圖——網絡故障大排查》等網絡學院參考書係列書籍。《路由交換技術詳解與實踐》(第1捲)是新華三所推齣H3C網絡學院係列教程的*部,也是重要的一部*教程。H3C認證培訓體係是中國*傢建立國際規範的完整的網絡技術認證體係,H3C認證是中國*個走嚮國際市場的IT廠商認證。新華三目前在全球擁有21傢授權培訓中心和450餘傢網絡學院。截止2016年底,已有40多個國傢和地區的25萬人接受過培訓,13萬人獲得各類認證證書


目錄

目錄

第1篇計算機網絡基礎

第1章計算機網絡概述

1.1本章目標

1.2什麼是計算機網絡

1.2.1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1.2.2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

1.3計算機網絡的演進

1.3.1主機互聯

1.3.2局域網

1.3.3互聯網(internet)

1.3.4因特網(Internet)

1.4計算機網絡中的基本概念

1.4.1局域網、城域網和廣域網

1.4.2網絡的拓撲結構

1.4.3電路交換與分組交換

1.5衡量計算機網絡的主要指標

1.5.1帶寬

1.5.2延遲

1.6網絡標準化組織

1.7本章總結

1.8習題和解答

1.8.1習題

1.8.2習題答案

第2章OSI參考模型與TCP/IP模型

2.1本章目標

2.2OSI參考模型

2.2.1OSI參考模型的産生

2.2.2OSI參考模型的層次結構

2.2.3OSI參考模型層次間的關係以及數據封裝

2.2.4物理層

2.2.5數據鏈路層

2.2.6網絡層

2.2.7傳輸層

2.2.8會話層、錶示層和應用層

2.3TCP/IP模型

2.3.1TCP/IP模型的層次結構

2.3.2網絡接口層

2.3.3網絡層

2.3.4傳輸層

2.3.5應用層

2.4本章總結

2.5習題和解答

2.5.1習題

2.5.2習題答案

第3章網絡設備及其操作係統介紹

3.1本章目標

3.2路由器與交換機的作用與特點

3.2.1路由器的作用與特點

3.2.2交換機的作用與特點

3.2.3路由器和交換機的發展趨勢

3.3H3C路由器和交換機介紹

3.3.1H3C係列路由器

3.3.2H3C係列交換機

3.4H3C網絡設備操作係統Comware

3.5本章總結

3.6習題和解答

3.6.1習題

3.6.2習題答案

第4章網絡設備操作基礎

4.1本章目標

4.2訪問網絡設備的命令行接口

4.2.1連接到命令行接口的方法

4.2.2通過Console進行連接

4.2.3通過AUX口進行連接

4.2.4通過Telnet進行連接

4.2.5通過SSH進行連接

4.3命令行使用入門

4.3.1命令視圖

4.3.2命令行類型

4.3.3命令行幫助特性

4.3.4錯誤提示信息

4.3.5命令行曆史記錄功能

4.3.6命令行編輯功能

4.3.7分頁顯示

4.4常用命令

4.4.1常用設備管理命令

4.4.2常用信息查看命令

4.5配置遠程登錄

4.5.1通過Telnet登錄路由器的配置

4.5.2通過SSH登錄路由器的配置

4.6本章總結

4.7習題和解答

4.7.1習題

4.7.2習題答案

第5章網絡設備文件管理

5.1本章目標

5.2網絡設備文件係統介紹

5.2.1什麼是網絡設備文件係統

5.2.2網絡設備的存儲方式

5.2.3文件係統的操作

5.3文件的管理

5.3.1配置文件介紹

5.3.2配置文件的管理

5.3.3使用FTP傳輸文件

5.3.4使用TFTP傳輸文件

5.3.5指定啓動文件

5.3.6重啓設備

5.4網絡設備軟件維護基礎

5.4.1網絡設備的一般引導過程

5.4.2網絡設備的一般性軟件維護方法

5.5本章總結

5.6習題和解答

5.6.1習題

5.6.2習題答案

第6章網絡設備基本調試

6.1本章目標

6.2網絡連通性測試

6.2.1使用ping測試網絡連通性

6.2.2使用tracert檢測網絡連通性

6.3係統調試

6.3.1係統調試概述

6.3.2係統調試操作

6.3.3調試信息輸齣示例

6.4本章總結

6.5習題和解答

6.5.1習題

6.5.2習題答案

第2篇局域網技術基礎

第7章局域網概述

7.1本章目標

7.2局域網與OSI參考模型

7.3局域網與IEEE802標準

7.3.1主要的IEEE802標準

7.3.2數據鏈路層的兩個子層

7.3.3LLC子層

7.3.4MAC子層

7.4主要局域網技術簡介

7.4.1以太網

7.4.2令牌環網

7.4.3FDDI

7.4.4無綫局域網

7.5本章總結

7.6習題和解答

7.6.1習題

7.6.2習題答案

第8章以太網技術

8.1本章目標

8.2發展曆程

8.3標準以太網

8.3.1以太網幀

8.3.2衝突檢測和處理

8.3.3流量控製技術

8.3.4標準以太網數據編碼

8.3.510Base��5

8.3.610Base��2

8.3.710Base�睺

8.3.810Base�睩

8.4快速以太網

8.5韆兆位以太網

8.6萬兆位以太網

8.7本章總結

8.8習題和解答

8.8.1習題

8.8.2習題答案

第9章WLAN基礎

9.1本章目標

9.2WLAN基礎知識和發展曆程

9.2.1WLAN的優勢

9.2.2WLAN發展進程

9.2.3WLAN的相關組織和標準

9.3WLAN頻率和信道

9.3.1ISM及其頻段

9.3.2主流無綫信號頻段資源

9.3.3IEEE802.11b/g各信道劃分及使用範圍

9.4WLAN網絡構成

9.4.1WLAN網絡基本拓撲

9.4.2WLAN設備的典型組網

9.5WLAN網絡報文發送機製

9.6WLAN基本配置

9.7本章總結

9.8習題和解答

9.8.1習題

9.8.2習題答案

第3篇廣域網技術基礎

第10章廣域網技術概述

10.1本章目標

10.2廣域網基本概念

10.2.1廣域網的作用

10.2.2廣域網與OSI參考模型

10.2.3廣域網連接方式

10.3點到點廣域網技術介紹

10.3.1專綫連接模型

10.3.2電路交換連接模型

10.3.3物理層標準

10.3.4鏈路層協議

10.4分組交換廣域網技術介紹

10.5本章總結

10.6習題和解答

10.6.1習題

10.6.2習題答案

第11章廣域網接口和綫纜

11.1本章目標

11.2常見廣域網接口

11.3常見串口綫纜

11.3.1V.24電纜

11.3.2V.35電纜

11.3.3其他串口電纜

11.4E1接口電纜

11.5T1接口電纜

11.6RJ��11電纜

11.7本章總結

11.8習題和解答

11.8.1習題

11.8.2習題答案

第12章HDLC協議

12.1本章目標

12.2HDLC協議的概述

12.3HDLC協議的基本原理

12.3.1HDLC協議的幀格式

12.3.2HDLC協議的零比特填充法

12.3.3HDLC協議的狀態檢測

12.4HDLC協議的特點及使用限製

12.5配置HDLC協議

12.5.1HDLC協議的配置命令

12.5.2HDLC協議的配置示例

12.6本章總結

12.7習題和解答

12.7.1習題

12.7.2習題答案


精彩書摘

  

  第1章計算機網絡概述

  計算機網絡已經廣泛應用在人們的身邊,正改變著人們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網絡給社會帶來的革新是深遠的。傳統各行各業之間信息的分隔局麵,正在被信息化所革新,使得行業之間信息的共享,業務平颱互通成為可能。另外,計算機軟件已不再局限於過去的單機運行,形形色色的網絡應用——如辦公自動化係統、遠程教學、應用於各行各業的管理軟件等,無不與計算機網絡發生著緊密的聯係。

  計算機網絡的迅速普及和企業的IT化發展導緻瞭社會對網絡工程師的大量需求。企業越來越需要大量的專業人纔為它們設計、架構、管理並充分發揮計算機互聯網絡的作用。

  對於初學者而言,首先建立對計算機網絡的初步、輪廓性的認識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章將會為學習後續章節的知識打下良好的基礎;對於已經學習過相關知識的學員,通讀本章,將能夠幫助學員對網絡的基礎知識進行快速的迴顧。

  1.1本章目標

  學習完本章,應該能夠達到以下目標。

  (1)掌握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定義和基本功能。

  (2)瞭解計算機網絡的演進過程。

  (3)掌握計算機網絡中的基本概念。

  (4)掌握計算機網絡的類型和衡量計算機網絡的性能指標。

  (5)瞭解計算機網絡的協議標準及標準化組織。

  1.2什麼是計算機網絡

  1.2.1計算機網絡的定義

  計算機網絡,顧名思義是由計算機組成的網絡係統,如圖1��1所示。根據IEEE(InstituteofElectricalandElectronicsEngineers,電子電器工程師協會)高級委員會坦尼鮑姆博士的定義:計算機網絡是一組自治計算機互連的集閤。自治是指每個計算機都有自主權,不受彆人控製;互連則是指使用通信介質進行計算機連接,並達到相互通信的目的。這個定義過於專業化。通俗地講,計算機網絡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區域的獨立計算機以及專門的外部設備利用通信綫路連成一個規模大、功能強的網絡係統,從而使眾多的計算機可以方便地互相傳遞信息,共享信息資源。

  圖1��1計算機網絡

  由於IT業迅速發展,各種網絡互連終端設備層齣不窮,如計算機、打印機、WAP(WirelessApplicationProtocol)手機、PDA(PersonalDigitalAssistant)網絡電話等。在未來,也許一切設備都會連接到Internet。

  1.2.2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功能

  歸納來說,計算機網絡能為人們帶來以下顯而易見的益處。

  1.資源共享

  資源分為軟件資源和硬件資源。軟件資源包括形式多種多樣的數據,如數字信息、消息、聲音、圖像等;硬件資源包括各種設備,如打印機、FAX、Modem等。網絡的齣現使資源共享變得簡單,交流的雙方可以跨越時空的障礙,隨時隨地傳遞信息、共享資源。

  2.分布式處理(DistributedProcessing)與負載均衡(LoadBalancing)

  通過計算機網絡,海量的處理任務可以分配到全球各地的計算機上。例如,一個大型ICP(InternetContentProvider)網絡訪問量相當之大,為瞭支持更多的用戶訪問其網站,在全世界多個地方部署瞭相同內容的WWW(WorldWideWeb)服務器。通過一定技術使不同地域的用戶看到放置在離他最近的服務器上的相同頁麵,這樣可以實現各服務器的負荷均衡,並使得通信距離縮短。

  3.綜閤信息服務

  網絡發展的趨勢是應用日益多元化,即在一套係統上提供集成的信息服務,如圖像、語音、數據等。在多元化發展的趨勢下,新形式的網絡應用不斷湧現,如電子郵件(E�瞞ail)、IP電話、視頻點播(VideoonDemand,VOD)、網上交易(E�瞞arketing)、視頻會議(VideoConferencing)等。

  目前廣泛使用的IP電話,就是利用IP作為傳輸協議,通過網絡技術將語音集成到IP網絡上,實現在基於IP的網絡上進行語音通信,極大地節省瞭長途電話費用,豐富瞭語音業務類型。同樣,視頻信息也可以集成到IP網絡上傳輸,實現可視電話和視頻會議等應用。

  1.3計算機網絡的演進

  ……


前言/序言

  前言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普及和應用,通信及電子信息産業在全球迅猛發展起來,從而也帶來瞭網絡技術人纔需求量的不斷增加,網絡技術教育和人纔培養成為高等院校一項重要的戰略任務。

  H3C網絡學院(HNC)主要麵嚮高校在校學生開展網絡技術培訓,培訓使用H3C網絡學院培訓教程。H3C網絡學院培訓教程根據技術方嚮和課時分為多捲,高度強調實用性和提高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

  《路由交換技術詳解與實踐第1捲》教材與H3CNE認證課程內容相對應,內容覆蓋麵廣,由淺入深,包括大量與實踐相關的內容,學員學習後可具備H3CNE的備考能力。

  本書讀者群大緻分為以下幾類。

  �r大專院校在校生:本教材可作為H3C網絡學院的教科書,也可作為計算機通信相關專業學生的參考書。

  �r公司職員:本教材能夠用於公司進行網絡技術的培訓,幫助員工理解和熟悉各類網絡應用,提升工作效率。

  �rIT技術愛好者:本教材可以作為所有對IT技術感興趣的愛好者學習IT技術的自學參考書籍。

  《路由交換技術詳解與實踐第1捲》教材內容涵蓋當前構建中小型網絡的主流技術。從最基本的綫纜製作到復雜的網絡配置都精心設計瞭相關實驗,充分凸顯瞭H3C網絡學院教程的特點——專業務實、學以緻用。通過對本教材的學習,學員不僅能進行路由器、交換機等網絡設備的配置,還可以全麵理解網絡與實際生活的聯係及應用,掌握如何利用基本的網絡技術設計和構建中小型企業網絡。課程經過精心設計,結構閤理,重點突齣,學員可以在較短的學時內完成全部內容的學習,便於知識的連貫和理解,可以很快進入更高一級課程的學習中。依托新華三集團強大的研發和生産能力,教材涉及的技術都有其對應的産品支撐,能夠幫助學員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和技能。教材技術內容都遵循國際標準,從而保證良好的開放性和兼容性。

  《路由交換技術詳解與實踐第1捲》教材分為10篇,共45章,並含27個實驗。每章後麵都附有練習題,幫助學員進行自測。

  第1篇計算機網絡基礎

  第1章計算機網絡概述:本章主要講述瞭計算機網絡的基本定義、基本功能和演進過程以及計算機網絡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同時還介紹瞭計算機網絡的類型和衡量計算機網絡的性能指標,最後介紹瞭計算機網絡的協議標準及標準化組織。

  第2章OSI參考模型與TCP/IP模型:本章首先講述瞭OSI參考模型的分層結構、7層功能及其關係、兩個係統如何通過OSI模型進行通信和數據封裝的過程。然後講述瞭TCP/IP參考模型的分層結構和各層的功能。

  第3章網絡設備及其操作係統介紹:本章主要介紹瞭解路由器、交換機的組成、主要作用和特點以及H3C網絡設備操作係統Comware的作用和特點。

  第4章網絡設備操作基礎:本章主要講述瞭配置網絡設備的基本方法、命令行的使用和網絡設備的常用配置命令。

  第5章網絡設備文件管理:本章主要講述瞭H3C網絡設備文件係統的作用與操作方法,包括配置文件的保存、擦除、備份與恢復、網絡設備軟件的升級和用FTP和TFTP傳輸係統文件的操作等。

  第6章網絡設備基本調試:本章主要講述瞭使用ping命令檢查網絡連通性,使用tracert命令探查網絡路徑以及使用debug等命令進行網絡係統基本調試的操作方法。

  第2篇局域網技術基礎

  第7章局域網技術概述:本章介紹瞭局域網的主要相關標準、局域網與OSI模型的對應關係和主要的局域網類型及其典型拓撲。

  第8章以太網技術:本章講述瞭以太網的發展曆程和相關技術標準、各種以太網技術的基本原理、以太網幀格式以及以太網綫纜的規範和連接方式。

  第9章WLAN基礎:本章講述瞭WLAN的發展曆程、WLAN的頻率範圍和信道劃分、WLAN的相關組織和標準、WLAN拓撲基本元素、設備和組網知識。

  第3篇廣域網技術基礎

  第10章廣域網技術概述:本章介紹瞭常見廣域網連接方式、常用廣域網協議的分類和特點以及常見廣域網接口類型。

  第11章廣域網接口和綫纜:本章介紹瞭在中小型網絡環境中常用的廣域網接口和綫纜。

  第12章HDLC協議:本章講述瞭HDLC協議的基本原理以及基礎配置。

  第13章PPP:本章講述瞭PPP協議的基本原理以及基礎配置。

  第14章ADSL:本章講述瞭DSL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技術分類情況,以及目前應用最廣的主流DSL技術——ADSL。

  第15章EPCN:本章簡單介紹瞭有綫電視(CableTelevision,CATV)的基本概念,對比常見的有綫電視網絡雙嚮傳輸技術和方案,最後介紹瞭H3C公司基於EoC(EthernetoverCoax)技術的EPCN(EthernetPassiveCoaxNetwork)解決方案。

  第4篇網絡層協議原理

  第16章IP:本章講述瞭IP地址的格式和分類,子網劃分的方法,IP報文轉發基本原理和VLSM與CIDR的基本概念。

  第17章ARP和RARP:本章講述瞭ARP和RARP的基本原理,以及基本的IP包轉發過程。

  第18章ICMP:本章首先講述瞭ICMP的基本原理,然後講述瞭ping和tracert應用工作原理。

  第19章DHCP:本章主要講述瞭DHCP的特點及其原理,並介紹瞭DHCP中繼,最後介紹如何在H3C路由器上配置DHCP服務。

  第20章IPv6基礎:本章介紹瞭IPv6的特點,IPv6地址的錶示方式、構成和分類,以及IEEEEUI��64格式轉換原理;同時講述瞭鄰居發現協議的作用及地址解析、地址自動配置的工作原理和IPv6地址的配置。

  第5篇傳輸層協議原理

  第21章TCP:本章介紹瞭TCP的特點,TCP封裝,TCP/UDP端口號的作用,TCP的連接建立和斷開過程以及TCP的可靠傳輸和流量控製機製。

  第22章UDP:本章介紹瞭UDP的特點、封裝,以及UDP與TCP機製的主要區彆。

  第6篇應用層協議原理

  第23章文件傳輸協議:本章講述瞭FTP和TFTP的基本原理,包括其協議文件傳輸模式和數據傳輸模式,以及FTP和TFTP的相關配置方法。

  第24章DNS:本章介紹瞭DNS協議的基礎原理及工作方式,及其在路由器上的配置。

  第25章其他應用層協議介紹:本章主要概述瞭三種較常用的應用(遠程登錄、電子郵件、互聯網瀏覽)所使用的應用層協議,它們的基本定義及工作原理。

  第7篇以太網交換技術

  第26章以太網交換基礎:本章介紹瞭共享式以太網和交換式以太網的區彆,最後重點講述瞭交換機進行MAC地址學習以構建MAC地址錶的過程,對數據幀的轉發原理。

  第27章VLAN:本章介紹瞭VLAN技術産生的背景,VLAN的類型及其相關配置,IEEE802.1Q的幀格式,交換機端口的鏈路類型及其相關配置。

  第28章生成樹協議:本章首先介紹瞭有關STP協議的一些基本概念,以及STP協議是如何通過實現冗餘鏈路的閉塞和開啓從而實現一棵動態的生成樹的,最後介紹瞭RSTP(快速生成樹協議)和MSTP(多生成樹協議),以及如何在交換機上對生成樹進行配置。

  第29章鏈路聚閤:本章介紹瞭鏈路聚閤的作用,鏈路聚閤中負載分擔的原理,以及如何在交換機上配置及維護鏈路聚閤。

  第8篇IP路由技術

  第30章IP路由原理:本章介紹瞭路由的作用,路由的轉發原理,路由錶的構成及含義,以及在設備上查看路由錶的方法。

  第31章直連路由和靜態路由:本章介紹瞭直連路由和靜態路由的基本概念,配置VLAN間路由的方法,靜態默認路由和靜態黑洞路由的配置與應用,以及如何用靜態路由實現路由備份及負載分擔的方法。

  第32章路由協議基礎:本章講述瞭可路由協議與路由協議的區彆,路由協議的種類和特點,距離矢量路由協議工作原理,距離矢量路由協議環路産生原因和解鏈路狀態路由協議工作原理。

  第33章RIP:本章介紹瞭RIP路由協議的特點,RIP路由信息的生成和維護,路由環路避免的方法和RIP協議的基本配置。

  第34章OSPF:本章主要講述瞭OSPF路由協議原理,配置方法和OSPF常見問題定位手段。

  第9篇網絡安全技術基礎

  第35章網絡安全技術概述:本章介紹瞭網絡安全技術概念和網絡安全技術的範圍。

  第36章用訪問控製列錶實現包過濾:本章介紹瞭ACL分類及應用,ACL包過濾工作原理,ACL包過濾的配置方法以及ASPF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第37章網絡地址轉換:本章講述瞭NAT技術齣現的曆史背景,NAT的分類及其原理,如何配置常見NAT應用,以及如何在實際網絡中靈活選擇適當的NAT技術。

  第38章AAA和RADIUS:本章介紹瞭AAA的架構,RADIUS協議的認證流程和主要屬性,以及如何在設備上配置AAA和RADIUS。

  第39章交換機端口安全技術:本章首先講述瞭IEEE802.1x協議基本原理及其配置,隨後介紹瞭端口隔離技術及其配置,最後介紹瞭端口綁定技術及其配置。

  第40章IPSec:本章講述瞭IPSec的功能和特點,IPSec的體係構成,IPSec/IKE的基本特點,以及如何進行IPSec+IKE預共享密鑰隧道的基本配置。

  第41章EAD:本章介紹瞭EAD的實現原理,EAD方案中各元素的功能,iMCEAD産品的功能和iNode智能客戶端的功能。

  第10篇網絡優化和管理基礎

  第42章提高網絡可靠性:本章對網絡可靠性設計做瞭初步的探討,並介紹瞭幾種典型的提高網絡可靠性的方法。

  第43章網絡管理:本章從網絡管理技術概述齣發,首先介紹瞭網絡管理的基本概念和功能;然後介紹網絡管理係統的組成和實現,重點介紹SNMP;為瞭使讀者掌握網絡管理的實際運用,在此基礎上介紹瞭H3C的網絡管理産品和應用;最後對網絡管理的發展趨勢進行瞭介紹。

  第44章堆疊技術:本章介紹瞭堆疊技術的産生背景和應用,堆疊技術的工作原理,基本配置和排錯方法。

  第45章網絡故障排除基礎:本章對網絡故障進行瞭分類,介紹網絡故障排除的步驟,常見的故障排除工具,並給齣瞭一些故障排除的方法和建議。

  各型設備、各版本軟件的命令、操作、信息輸齣等均可能有所差彆。若讀者采用的設備型號、軟件版本等與本書不同,可參考所用設備和版本的相關手冊。

  新華三大學培訓開發委員會認證培訓編委會



《網絡架構的基石:理解與精通路由交換的深度探索》(第一捲 - 核心概念篇) 在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今天,網絡已不再是簡單的連接工具,而是驅動商業運作、信息傳播乃至日常生活的核心基礎設施。從企業內部龐雜的局域網到連接世界的廣域網,每一個節點、每一次數據傳輸的順暢與高效,都離不開“路由”與“交換”這兩個 fundamental 的技術。它們如同城市的交通係統,規劃著信息的流嚮,確保數據能夠準確、快速地抵達目的地。 本書,《網絡架構的基石:理解與精通路由交換的深度探索》(第一捲 - 核心概念篇),正是緻力於為讀者打開一扇深入理解和掌握路由交換技術的大門。我們並非直接闡述某特定廠商的設備配置或操作手冊,而是迴歸到技術的核心本質,從理論的高度、概念的深度,剖析這一領域最根本的原理與運作機製。本書將帶領您逐步剝離技術錶象,觸摸其內在的邏輯,為構建、優化和排查復雜的網絡問題打下堅實的基礎。 第一章:網絡通信的基石——數據包的旅程 本章我們將從最基礎的數據包概念入手。數據包,如同信息傳遞的信使,承載著源源不斷的數據。我們將深入探討數據包的構成,包括頭部信息(如源/目的IP地址、端口號、協議類型等)和載荷(實際傳輸的數據)。理解數據包的結構是理解後續所有路由和交換過程的前提。我們還將介紹TCP/IP協議棧,重點講解IP協議在數據包傳輸中的核心作用,以及它如何構建起互聯網的通信基礎。通過形象的比喻和清晰的圖示,讓讀者直觀地理解數據包在網絡中是如何被封裝、傳輸和解封的,揭示每一次網絡交互的微觀奧秘。 第二章:交換的藝術——數據在局域網內的精準分發 在同一網絡(例如一個辦公室或一個數據中心)內部,設備之間如何高效地進行通信?本章將聚焦於“交換”技術。我們將詳細介紹數據鏈路層(OSI模型的第二層)的概念,以及以太網協議作為局域網通信的事實標準。核心內容將圍繞交換機的工作原理展開:MAC地址的學習與老化機製,轉發與過濾的決策過程,以及VLAN(虛擬局域網)如何實現網絡邏輯隔離和廣播域的劃分。我們將深入剖析以太網幀的結構,理解MAC地址在局域網內的唯一標識作用。通過對集綫器(Hub)和交換機(Switch)的對比,清晰地展現交換技術在提升網絡性能、降低衝突方麵的關鍵作用。此外,本章還會初步探討一些基礎的網絡安全概念,如端口安全,以及如何通過交換機的配置來提升局域網的安全性。 第三章:路由的智慧——數據跨越網絡的導航者 當數據需要從一個網絡傳送到另一個網絡時,便進入瞭“路由”的範疇。本章將深入探討網絡層(OSI模型的第三層)的核心技術——IP路由。我們將詳細介紹IP地址的規劃與分配,子網劃分(Subnetting)的原理與實踐,以及子網掩碼的作用。然後,我們將重點闡述路由器的核心功能:接收、分析數據包頭部信息,並根據路由錶(Routing Table)中的信息,決定將數據包轉發到哪個下一跳(Next Hop)設備,最終送達目標網絡。我們將深入剖析路由錶是如何構建和維護的,包括靜態路由(Static Routing)和動態路由(Dynamic Routing)的基本概念。讀者將瞭解到,路由不僅僅是路徑的選擇,更是一種基於策略的決策過程。 第四章:路由錶的前世今生——靜態路由與動態路由的深度解析 本章是上一章的延續與深化,將全麵剖析路由錶構建的兩種核心方式。靜態路由,顧名思義,由網絡管理員手動配置,它簡單、安全,適用於小型、穩定的網絡環境。我們將演示靜態路由的配置方法,並討論其優缺點以及適用場景。 隨後,我們將聚焦於更為復雜但也更具彈性的動態路由。動態路由協議,如RIP(路由信息協議)、OSPF(開放最短路徑優先)和BGP(邊界網關協議)等,能夠根據網絡拓撲的變化自動更新路由信息,實現網絡的自適應與冗餘。本章將詳細介紹各類動態路由協議的工作原理,包括它們如何交換路由信息、如何計算最優路徑,以及它們在不同規模和復雜度的網絡中所扮演的角色。我們將深入講解距離嚮量路由協議(如RIP)和鏈路狀態路由協議(如OSPF)的核心算法,以及它們的收斂過程。對於BGP,我們將闡述它作為互聯網骨乾路由協議的獨特地位和工作機製,理解它如何在海量的網絡之間建立連接。 第五章:網絡地址轉換(NAT)——連接公網與私網的橋梁 在日益增長的IPv4地址枯竭問題下,網絡地址轉換(NAT)技術應運而生,它允許私有IP地址集閤通過一個或多個公有IP地址訪問互聯網。本章將詳細介紹NAT的原理,包括靜態NAT、動態NAT和PAT(端口地址轉換)等不同類型。我們將分析NAT在節省IP地址資源、提升網絡安全性方麵的作用,同時也會討論NAT可能帶來的應用兼容性問題。通過實例演示,讓讀者理解NAT是如何在內部網絡和外部網絡之間“翻譯”IP地址和端口號的,以及它在現代網絡架構中的不可或缺性。 第六章:網絡冗餘與高可用性——構建穩定可靠的網絡 在關鍵業務場景中,網絡的穩定性與高可用性至關重要。本章將探討如何通過各種技術手段來構建具備冗餘和故障轉移能力的路由交換網絡。我們將介紹鏈路聚閤(Link Aggregation,如EtherChannel)如何通過捆綁多條物理鏈路來提升帶寬並提供鏈路冗餘。對於交換網絡,我們將深入講解生成樹協議(STP)及其變種(如RSTP、MSTP)如何防止網絡中的環路,同時又能在主鏈路故障時提供備用路徑。在路由層麵,我們將介紹路由器冗餘協議,如VRRP(虛擬路由器冗餘協議)和HSRP(熱備份路由器冗餘協議),如何讓多颱路由器協同工作,實現網關的冗餘備份,當主網關故障時,備用網關能夠無縫接管服務。 第七章:網絡設計基礎與規劃原則 在掌握瞭路由交換的核心技術後,本章將引導讀者將這些知識應用於實際的網絡設計與規劃中。我們將討論影響網絡設計的關鍵因素,如網絡規模、業務需求、性能要求、安全策略和預算限製等。我們將介紹幾種常見的網絡拓撲結構,如星型、總綫型、環型和混閤型,並分析它們的優劣。本章還將涉及IP地址規劃的層次化方法,以及如何根據業務需求進行VLAN劃分和子網設計。我們將強調網絡的可擴展性、可管理性和可維護性設計原則,幫助讀者構建齣既能滿足當前需求,又能適應未來發展的高效網絡架構。 本書特色: 理論與概念的深度解析: 摒棄瞭繁瑣的廠商特定命令,專注於路由交換技術背後的核心原理和概念。 清晰的邏輯結構: 從數據包的誕生到跨越網絡的復雜旅程,章節之間層層遞進,循序漸進。 直觀易懂的闡述: 運用豐富的比喻、圖示和對比,將抽象的技術概念具象化,降低學習門檻。 麵嚮未來的視角: 強調網絡設計原則和高可用性,為讀者構建堅實的網絡基礎,應對未來的技術挑戰。 適讀人群: 本書適閤所有希望深入理解網絡通信原理的IT從業者,包括網絡工程師、係統管理員、網絡技術愛好者,以及計算機科學和網絡工程專業的學生。無論您是初涉網絡領域,還是希望鞏固和深化現有知識,本書都將是您不可或缺的學習伴侶。 通過《網絡架構的基石:理解與精通路由交換的深度探索》(第一捲 - 核心概念篇),您將不僅學會“如何做”,更能理解“為什麼這樣做”,從而成為一名真正意義上掌握網絡核心技術的專業人士。

用戶評價

評分

閱讀一本技術書籍,我最看重的是它的係統性和前瞻性。路由交換技術日新月異,如果一本書的內容陳舊,或者隻是零散的知識點羅列,那麼它的價值就會大打摺扣。這本書的“第1捲(上冊)”這個錶述,讓我看到瞭它潛在的係統性,似乎預示著一個完整的體係正在逐步展開。我希望它能覆蓋路由交換領域的基礎到進階的關鍵知識點,並且能夠以一種邏輯清晰、循序漸進的方式呈現。例如,從基礎的IP地址規劃、子網劃分,到復雜的路由策略配置,再到VPN技術的應用,希望都能夠有一個完整的鏈條。同時,我也希望這本書能夠包含一些當前網絡環境中比較熱門的技術,比如SDN(軟件定義網絡)在路由交換中的初步應用,或者與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相關的網絡解決方案。這樣,我纔能在掌握核心技術的同時,也能對未來的網絡發展趨勢有所把握,不至於被時代所淘汰。

評分

作為一名對網絡技術充滿好奇心的學習者,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真正幫助我理解“為什麼”的書,而不是僅僅停留在“怎麼做”的層麵。很多技術書籍,在介紹配置命令時非常詳盡,但對於這些命令背後的原理,卻一帶而過,這讓我感覺像是被灌輸瞭一些機械的動作,卻不明白其根本。這本書的“詳解”二字,讓我看到瞭它在原理深度上的追求。我希望它能夠深入剖析各種路由協議的計算過程,例如RIP的距離矢量算法、OSPF的SPF算法,以及BGP的決策過程,並且能夠結閤圖示和錶格,讓這些復雜的算法變得易於理解。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引導我去思考,在不同的網絡場景下,為什麼需要選擇某種特定的路由協議,以及如何根據實際需求對協議進行精細化調優。這種對原理的深入挖掘,將極大地提升我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就傳遞齣一種沉穩而專業的學術氣息,讓我第一時間就聯想到那些在圖書館裏陳列的經典技術著作。我一直認為,學習任何一項技術,尤其是像路由交換這樣涉及底層原理和復雜配置的技術,最忌諱的就是走馬觀花。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束手無策,往往是因為對基礎概念理解不夠透徹,對協議的運行機製缺乏深入的認知。這本書的“詳解”二字,正是擊中瞭我的痛點。我希望它能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耐心地為我講解每一個關鍵概念,從OSPF的鏈路狀態算法,到BGP的路徑屬性,再到MSTP的多生成樹協議,希望都能有詳盡的闡述。不僅僅是理論的堆砌,更重要的是能夠通過清晰的邏輯和生動的比喻,將這些抽象的概念具象化。而“實踐”二字,則讓我看到瞭這本書的實用價值。我期待它能夠提供豐富的實驗案例,或者至少是清晰的配置指導,讓我能夠在虛擬或者真實的設備上進行動手操作,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技能。

評分

這本書的齣版,在我看來,更像是一次對網絡技術領域深耕細作的誠意之舉。市麵上不乏介紹路由交換的教材,但很多要麼過於理論化,要麼過於淺顯,難以真正滿足從業者和進階學習者的需求。這本書的齣現,似乎填補瞭這一空白。我個人在實際工作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復雜的網絡場景,需要對路由協議的精髓有深入的理解,纔能遊刃有餘地進行故障排查和性能優化。而傳統的資料往往隻能提供皮毛,讓我感覺像是隔靴搔癢。這本書的標題就點明瞭它的特色——“詳解與實踐”,這讓我對內容充滿瞭期待,希望能看到更深入的原理剖析,以及如何將這些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的網絡部署和管理中。特彆是H3C網絡學院係列教程這個標簽,讓我對其專業性和權威性有瞭初步的信心,因為H3C在企業級網絡設備領域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其教程應該具備相當的實踐指導意義。我非常期待這本書能為我打開一扇新的大門,讓我能夠更係統、更深入地掌握路由交換的核心技術,從而在我的工作和學習中取得更大的突破。

評分

我個人在學習技術時,非常注重知識體係的構建,希望能夠形成一個完整、閉環的學習鏈條。很多技術書籍,雖然內容詳實,但往往缺乏整體的框架感,閱讀起來容易迷失方嚮。這本書的“路由交換技術詳解與實踐”的標題,就給我一種“指點迷津”的感覺,似乎它能夠為我勾勒齣一幅完整的路由交換技術地圖。我期待它能夠係統地介紹路由交換的各個模塊,從基礎的網絡層協議,到傳輸層協議,再到應用層相關的網絡技術,並且能夠清晰地界定它們之間的關係。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夠提供一些實際的案例分析,讓我看到這些技術是如何在真實的網絡環境中協同工作的,例如,在一個大型企業網絡中,如何規劃路由策略,如何保障業務的可靠性,如何進行安全加固等等。這樣的實踐導嚮,將極大地增強我學習的實效性。

評分

不錯

評分

挺好,跟我們課本一樣,沒毛病!

評分

還行

評分

好好學習,天天嚮上。。。。

評分

好齣新的還買

評分

不錯 值得學習!!

評分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

公司技術學習

評分

挺好,跟我們課本一樣,沒毛病!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