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计算技术

云计算技术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林康平,王磊 著
图书标签:
  • 云计算
  • 虚拟化
  • 分布式系统
  • 云安全
  • 云服务
  • IaaS
  • PaaS
  • SaaS
  • 容器技术
  • DevOps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56519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292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ICT认证系列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05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1.本书面向ICT 学院学生,作为学校指导教材;
2.本书摒弃了以清单罗列知识点的生硬做法,用逻辑性更强的文字描述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3.本书按模块学习,内容深入浅出,使学生思路清晰,条理清楚,能够更好地掌握知识。

内容简介

本书是华为ICT学院云计算技术官方教材,旨在帮助学生学习云计算技术的基本概念、体系架构、以及基础云平台的搭建和使用。
本书从云的概念、技术、架构、应用四个方面介绍云计算相关知识,以华为的FusionSphere OpenStack为核心,让读者了解如何构建公有云、混合云、私有云平台;以华为云服务为基础,阐述企业建云、上云、用云的各种解决方案。
除华为ICT学院的学生之外,本书同样适合正在备考HCNA-Cloud认证,或者正在参加HCNA-Cloud技术培训的学员进行阅读和参考。其他有志于从事ICT行业的人员和云计算技术爱好者也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加深自己对云计算技术的理解。

作者简介

国内高端认证培训的先行者,先后在电信运营商、系统集成商任技术经理和咨询顾问。工作经验20年,负责规划设计和改造了大量的电信和金融网络。具有丰富的网规网优经验,对行业技术发展方向具有前瞻性的把握。获得高级程序员资格水平认证和多个厂家认证专家证书

目录

第一部分 云计算概念
第1章 云计算概念及发展历程 0
1.1 云计算起源 2
1.1.1 互联网促进了云计算的产生 2
1.1.2 大数据促进了云计算的发展 3
1.2 云计算发展与历程 5
1.2.1 云计算的发展 5
1.2.2 云计算的历程 6
1.3 云计算概念 6
1.3.1 从技术角度认识云计算 7
1.3.2 从商业角度认识云计算 8
1.3.3 云计算的表现形式 9
1.4 云计算架构 9
1.4.1 云计算逻辑架构 9
1.4.2 云计算物理架构 11
1.5 云计算特征及优势 16
1.5.1 云计算特征 16
1.5.2 云计算优势 17
1.6 云计算的未来 18
1.6.1 技术发展趋势 18
1.6.2 业务发展趋势 19
1.6.3 展望未来 20
1.6.4 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之间的关系 21
习题 22
第2章 云计算的分类及产品应用 24
2.1 云计算按技术分类 26
2.2 云计算按部署模式分类 27
2.2.1 公有云 27
2.2.2 私有云 28
2.2.3 混合云 30
2.3 云计算按用户角色分类 31
2.3.1 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 31
2.3.2 平台即服务(PaaS) 31
2.3.3 软件即服务(SaaS) 32
2.4 云计算的产品应用 32
2.4.1 Google云计算 32
2.4.2 Amazon云计算 33
2.4.3 微软云计算 37
2.4.4 阿里云计算 43
2.4.5 华为云计算 45
习题 48
第3章 云计算安全 50
3.1 云计算安全问题事件 52
3.2 云计算带来新的安全威胁 54
3.2.1 网络层次 54
3.2.2 主机层次 55
3.2.3 应用层次 55
3.3 产生云安全的主要原因 56
3.4 在云安全技术层面关注的内容 56
3.4.1 分布式拒绝服务 56
3.4.2 下一代防火墙 58
3.4.3 Web应用防火墙 59
3.4.4 DNS、CDN服务 60
3.4.5 数字证书与加密 61
3.5 云安全基本架构 63
习题 65
第一部分小结 66
第二部分 云计算技术
第4章 分布式系统 68
4.1 分布式系统概述 71
4.2 分布式计算 71
4.2.1 MapReduce 72
4.2.2 Sawzall 75
4.3 分布式存储 75
4.3.1 分布式文件系统 76
4.3.2 分布式文件系统应用 76
4.3.3 分布式数据库BigTable 79
4.3.4 分布式块存储服务 80
4.3.5 分布式对象存储服务 83
4.3.6 Ceph分布式存储系统 84
4.4 分布式一致性算法 85
4.5 分布式消息队列 86
4.6 分布式系统应用 86
4.6.1 Hadoop简介 86
4.6.2 Spark简介 90
4.6.3 Storm 91
习题 92
第5章 硬件资源 94
5.1 服务器概述 96
5.1.1 服务器分类 97
5.1.2 服务器硬件 99
5.2 存储概述 100
5.2.1 内置存储 100
5.2.2 外置存储 101
5.3 网络概述 104
5.3.1 交换机概述 105
5.3.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07
5.3.3 VLAN概述 108
5.4 负载均衡概述 111
习题 113
第6章 虚拟化技术 114
6.1 虚拟化概述 116
6.2 计算虚拟化 118
6.3 计算虚拟化实现方式 120
6.3.1 CPU虚拟化 120
6.3.2 内存虚拟化 125
6.3.3 I/O虚拟化 131
6.4 计算虚拟化典型产品 133
6.4.1 Xen 133
6.4.2 KVM 134
6.4.3 VMware 134
6.4.4 Hyper-v 134
6.5 嵌套虚拟化 134
6.6 存储虚拟化 135
6.7 存储虚拟化的实现方式 137
6.7.1 基于位置的存储虚拟化 137
6.7.2 基于数据组织的存储虚拟化 141
6.7.3 基于位置虚拟化的实现方式 143
6.7.4 软件定义存储 144
6.8 云存储 144
6.9 网络虚拟化分类 144
6.10 网络虚拟化实现方式 145
6.10.1 虚拟网卡 145
6.10.2 虚拟交换技术 146
6.10.3 硬件设备虚拟化 149
6.10.4 虚拟化网络 149
6.11 容器虚拟化 157
6.11.1 Docker概述 157
6.11.2 Kubernetes概述 160
6.11.3 微服务 161
6.11.4 基于Docker的PaaS云平台OpenShift 162
6.12 超融合 164
习题 165
第二部分小结 167
第三部分 云平台架构
第7章 OpenStack 170
7.1 OpenStack发展过程 172
7.2 OpenStack简介及特点 174
7.3 OpenStack体系架构 175
7.4 OpenStack应用案例 180
习题 181
第8章 FusionSphere 182
8.1 FusionSphere架构 184
8.1.1 FusionSphere特性 186
8.1.2 FusionSphere商业价值 190
8.2 FusionCompute 191
8.2.1 FusionCompute定位 191
8.2.2 FusionCompute系统架构 192
8.3 FusionCompute的功能特性 193
8.3.1 计算虚拟化 193
8.3.2 网络虚拟化 194
8.3.3 存储虚拟化 195
8.3.4 高可用性 196
8.3.5 安全性 197
8.4 FusionStorage 197
8.4.1 关键特性 198
8.4.2 主要功能 200
8.4.3 软件部署 201
8.5 FusionManager 202
8.5.1 FusionManager定位 202
8.5.2 FusionManager的架构 203
8.5.3 FusionManager功能 204
8.6 FusionSphere服务 213
8.6.1 弹性IP 213
8.6.2 云磁盘 213
8.6.3 云主机 214
习题 214
第三部分小结 217
第四部分 云计算应用
第9章 分布式应用开发案例 218
9.1 分布式应用开发思路 220
9.2 需求说明 221
9.3 需求分析及实现思路 222
9.4 开发环境配置 223
9.5 代码解读 229
9.5.1 提取记录Map阶段 229
9.5.2 提取记录Reduce阶段 232
9.5.3 计算平均气温Map阶段 234
9.5.4 计算每个地区最低气温月Map阶段 237
9.5.5 计算每个地区最低气温月Reduce阶段 239
9.6 代码提交及运行结果展示 240
9.6.1 将代码打成Jar包 241
9.6.2 云平台环境配置 243
9.6.3 代码提交前准备 243
9.6.4 提交代码 244
习题 247
第10章 Office 365概述 248
10.1 Office 365简介及特点 250
10.1.1 Office 365简介 250
10.1.2 Office 365的特点 251
10.2 Office 365的服务组件 252
10.3 Office 365快速入门 254
10.3.1 登录Office 365门户网站 254
10.3.2 添加自定义域名 255
10.3.3 Office 365客户端软件安装及配置 256
习题 258
第11章 桌面虚拟化 260
11.1 虚拟桌面概述 263
11.2 桌面虚拟化主流产品及协议 268
11.2.1 桌面虚拟化主流产品 268
11.2.2 桌面显示协议 269
11.3 虚拟桌面的优势 270
11.4 FusionAccess虚拟桌面架构 270
11.4.1 接入和访问控制 272
11.4.2 虚拟桌面管理 273
11.4.3 虚拟桌面资源池 275
11.4.4 虚拟应用资源池 275
11.4.5 虚拟桌面与虚拟应用的比较 277
11.5 虚拟桌面外设重定向 278
11.6 构建图形桌面 283
习题 286
第四部分小结 288
术语表 290
参考文献 296

精彩书摘

  1.存储虚拟化的分类
  广义存储虚拟化是软件定义存储的方式实现虚拟化,在云计算、大数据和互联网公司的应用中,其后台基础设施主要是由构建低成本、高性能、可扩展、易用的分布式存储系统构成的,即用廉价的X86系列磁盘组成的分布式存储系统。
  狭义的存储虚拟化多用于企业或组织的私有云或混合云中,常见的分类如下。
  (1)对存储虚拟化在不同的位置上可以分为:基于主机的虚拟化,基于存储设备的虚拟化,基于存储网络的虚拟化。主机和存储设备的虚拟化是传统意义上的虚拟化,只有网络级的存储虚拟化是目前存储虚拟化的主流,它能将存储网络上的各种存储子系统整合成一个或多个集中管理的存储池,并按需建立多个大小不同的虚拟逻辑卷,并将这些虚拟逻辑卷分配给上层的应用服务器,达到重复利用存储资源、集中管理存储、降低存储成本的目的。
  ……
《数字时代的设计原则:重塑用户体验与商业模式》 在这个前所未有的数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代,技术革新如同潮水般涌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人际交往的触点,到商业运作的内核,再到社会组织的形态,一切都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重塑。然而,在这股澎湃的变革之中,我们不禁要问:在喧嚣的技术迭代背后,真正的价值是什么?我们如何才能在这纷繁复杂的数字世界中,设计出既能触动人心,又能驱动增长的解决方案? 《数字时代的设计原则》正是这样一本力求在技术洪流中寻找理性与人文之光,探索如何在快速变化的数字环境中,构建可持续、有意义且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产品、服务与体验的书籍。它并非聚焦于某一项具体的技术,例如我们熟知的云计算,而是着眼于技术浪潮下更深层次的设计哲学与实践方法。这本书旨在为读者提供一套普适性的设计思维框架,帮助他们理解并应对数字时代所带来的独特挑战与机遇。 核心理念:以人为本,重塑价值 本书的基石是“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数字时代,技术的力量固然强大,但最终的落脚点依然是人。我们设计的每一个产品、每一个服务,都应服务于真实的人类需求。这意味着我们需要深入理解用户的心理、行为模式、情感需求以及他们在数字世界中的痛点与渴望。本书将引导读者走出仅关注功能实现的误区,转向深入挖掘用户的情感连接,理解他们在信息爆炸和技术泛滥中的迷茫,并以此为出发点,创造真正能够解决问题、提升生活品质、带来愉悦体验的解决方案。 “重塑商业模式”则是本书的另一重要维度。数字技术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颠覆了传统的商业逻辑。本书将探讨如何利用数字化的能力,打破行业壁垒,创造新的价值链,实现更高效的资源配置,以及构建更加灵活和敏捷的商业组织。它并非提供一套万能的商业秘籍,而是通过分析一系列成功的数字转型案例,提炼出通用的设计原则,帮助企业在不确定性中找到清晰的发展方向,将技术创新转化为可持续的竞争优势。 内容深度解析: 《数字时代的设计原则》分为三大核心部分,层层递进,构建起一套完整的设计思考体系。 第一部分:理解数字时代的脉搏——洞察趋势与用户 变化中的用户: 这一章节将深入分析数字技术如何重塑了用户的期望、习惯和行为。从碎片化注意力的挑战,到对个性化和即时响应的需求,再到对隐私和安全的高度关注,本书将细致剖析当代用户的特征,并提供一套系统性的方法来收集、分析和理解用户数据,从而绘制出精准的用户画像。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数据分析等多种手段,发掘用户潜在的需求,而非仅仅满足他们表面的要求。 颠覆性的技术浪潮: 本书并非技术手册,但会概述并分析那些对现有格局产生深远影响的关键技术趋势,例如人工智能在个性化推荐和自动化服务中的应用,物联网如何连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以及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如何创造全新的沉浸式体验。然而,重点并非技术本身,而是这些技术如何被巧妙地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如何成为用户体验的催化剂,以及如何驱动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将强调“技术服务于设计”的理念,而非“设计被技术所限”。 价值的再定义: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让信息和产品脱颖而出?本书将探讨“价值”的含义在数字时代是如何被重新定义的。价值不再仅仅是功能的堆砌,而是包括了信息的易获取性、体验的流畅性、情感的共鸣、社交的连接,以及对用户时间、精力甚至情感的尊重。我们将分析如何通过精巧的设计,将产品或服务转化为用户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成为他们身份认同的延伸。 第二部分:设计驱动的解决方案——从概念到落地 用户体验设计的精髓: 这一部分将进入设计的核心。我们将系统性地介绍用户体验(UX)设计的关键原则,包括易用性、可用性、可访问性、情感化设计等。本书将强调“以用户为中心”的设计流程,从需求定义、概念设计、原型制作、用户测试到迭代优化,为读者提供一套可操作的设计工作坊和方法论。我们将深入探讨如何设计出直观、高效、令人愉悦的交互流程,如何通过视觉设计、信息架构和内容策略来提升用户参与度和满意度。 构建情境化的产品与服务: 数字产品不再是孤立的实体,而是融入用户生活场景中的一部分。本书将探讨如何设计出能够理解并适应用户所处情境的产品和服 务。例如,如何在用户移动、休息或工作时,提供最合适的信息和服务;如何通过智能推荐和预测,在用户需要之前就提供解决方案。我们将分析如何运用传感器数据、位置信息、时间上下文等,创造更加智能、无缝且个性化的用户体验。 驱动增长的商业设计: 设计不仅仅是为了美观或易用,更是为了驱动商业成功。本书将深入探讨如何将设计思维融入商业战略,创造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我们将分析订阅模式、免费增值模式、平台模式等在数字时代的应用,以及如何通过用户增长漏斗、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等指标来衡量和优化设计的效果。本书将强调“增长黑客”背后的设计哲学,即通过对用户行为的深刻理解和巧妙的设计,实现用户数量和商业价值的有机增长。 第三部分:面向未来的设计——可持续性与创新 负责任的设计与伦理考量: 随着数字技术力量的日益强大,设计也承担着越来越重要的社会责任。本书将严肃探讨设计中的伦理问题,例如数据隐私保护、算法偏见、数字鸿沟、以及如何避免成瘾性设计。我们将鼓励读者在设计过程中,主动思考技术的潜在负面影响,并积极采取措施,创造更公平、更安全、更有益于社会的数字产品和体验。 构建可进化的产品生态: 数字产品和服务并非一次性交付,而是需要不断进化和适应。本书将探讨如何设计具有高度可扩展性和可维护性的产品架构,如何通过敏捷开发和持续集成/持续交付(CI/CD)来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用户反馈。我们将分析如何构建一个充满活力的产品生态系统,鼓励第三方开发者参与,不断丰富产品的功能和应用场景,从而实现长期的生命力。 引领未来的创新实践: 在快速变化的市场中,持续的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关键。本书将分享一些前沿的设计创新方法和思维模式,例如设计思维在解决复杂社会问题中的应用,如何通过“共创”的方式与用户一同设计,以及如何拥抱“实验驱动”的文化。我们将鼓励读者打破常规,勇于尝试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以前瞻性的视角,塑造数字时代的未来。 本书特色: 理论与实践并重: 本书在理论阐述的同时,融入了大量来自各行业的真实案例分析,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设计原则是如何在实际中发挥作用的。 方法论指导: 书中提供了丰富的工具、框架和流程,帮助读者将书中的理念转化为可执行的操作。 跨学科视角: 本书融合了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经济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为读者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强调人文关怀: 在技术至上的时代,本书始终强调对人的尊重和关怀,致力于设计出真正服务于人类福祉的数字解决方案。 《数字时代的设计原则:重塑用户体验与商业模式》不仅仅是一本关于设计方法的书籍,更是一份关于如何在喧嚣的数字时代保持清醒头脑,以人为本,创造真正价值的行动指南。它将赋能设计师、产品经理、创业者、管理者以及任何希望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中取得成功的个人和组织,让他们能够以更加系统、深刻和富有远见的方式,去理解、去设计,去创造属于数字时代的精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在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下接触到这本《云计算技术》的,当时我正在为公司内部的一个技术升级项目寻找可靠的参考资料。坦白说,市面上关于云计算的书籍浩如烟海,很多都侧重于某一个具体工具的使用手册,读完后虽然能“操作”,但“所以然”却一头雾水。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成功地架设起了一座连接“底层原理”与“上层应用”的桥梁。书中对于网络存储(如Ceph和GlusterFS)的讲解,并非只是简单介绍API调用,而是深入到了数据一致性模型和纠删码原理的层面,这对于需要进行存储选型和二次开发的工程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作者居然花了一个小节去探讨数据中心选址的物理、政策和气候因素对云计算服务稳定性的隐形影响,这种宏观的视野,着实让我大开眼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让你跳出了“点”的知识,让你看到了“面”的生态布局,它培养的是一种系统性的思考能力,而非简单的技能速成。

评分

读完前三章后,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内容组织上的逻辑性达到了一个近乎严苛的水平。他并没有一上来就抛出那些高深的SaaS、PaaS、IaaS的概念,而是非常耐心地从“为什么需要云计算”这个最根本的问题入手,带领我们回顾了传统IT架构的痛点和局限。这种“带着问题去学习”的方式,极大地激发了我继续探索下去的欲望。书中对虚拟化技术的介绍部分尤为精彩,作者深入浅出地剖析了Hypervisor的类型以及它们在不同应用场景下的优劣权衡,这部分内容在我之前看过的其他资料中往往是一笔带过,但这本书却用了足足二十页的篇幅进行详尽的论述,配上对比表格,让我对不同虚拟化方案的性能损耗有了非常直观的认识。有一点让我非常惊喜,那就是作者并没有拘泥于某一特定厂商的技术栈,而是力图构建一个中立的技术框架,这使得这本书的生命周期更长,不会因为某个云平台的小版本更新就变得过时。不过,我希望能看到更多关于成本优化方面的实战案例,毕竟技术落地最终还是要和业务价值挂钩的。

评分

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说实话,充满了一种“挑战自我”的快感。我并非科班出身,很多网络和系统层面的知识点对我来说是需要反复查阅其他资料来佐证的。然而,这本书的处理方式非常“体贴”,它在引入新概念时,总是会提前铺垫好必要的背景知识,就好比它知道读者可能会在哪里“卡壳”,并提前准备了“拐杖”。比如在解释容器编排时,它先用一个简短但精炼的章节回顾了进程隔离和命名空间(Namespaces)的基本原理,确保了即便是对Linux内核不甚了解的读者也能跟上Kubernetes的部署逻辑。让我感到非常实用的是,书的后半部分有一块专门讨论“DevOps与自动化运维”的实践章节,里面详细列举了CI/CD流水线的设计思路,并结合了基础设施即代码(IaC)的概念,给出了一些可供参考的蓝图。如果说有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那就是希望作者能在每个章节的末尾增加一个“自测题库”,让我们能够即时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这样对于自学爱好者来说,无疑是更完善的学习闭环了。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非常老派、严谨的学院派写作风格,每一个论断都仿佛经过了反复的推敲和验证,用词精准,几乎找不到任何模糊不清的表达。这种风格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一开始会有一点门槛,因为它不会用那种网络上流行的“接地气”的段子来冲淡学术的严肃性。但一旦你沉下心来,认真去咀嚼其中的文字,你会发现其内在的严密性是多么强大。例如,在讨论分布式系统的CAP理论时,作者引用了多篇经典论文的观点作为支撑,使得结论的可靠性大大增加。我尤其喜欢它在介绍“微服务架构”那一章节的处理方式,它没有简单地鼓吹微服务的优越性,而是非常冷静地分析了其引入的复杂性、治理的难度以及最终对运维团队带来的挑战,这种辩证的分析角度,让我对微服务有了更成熟、更理性的认识,而不是盲目跟风。总而言之,这是一本需要你投入精力的书,但它所给予的回报,是建立在坚实理论基础上的深刻理解,而非浮于表面的概念罗列。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真是让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邃的蓝色调,搭配上烫金的字体,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初拿到手的时候,那种厚重感和纸张的质感都传递出一种“干货满满”的信号。我本来对手册、教程类的书籍是持保留态度的,总觉得它们大多是理论的堆砌,读起来枯燥乏味,但《云计算技术》这本书的排版却非常人性化。它没有采用那种密密麻麻的小字来塞满每一页,而是留出了足够的留白,这让长时间阅读时眼睛的疲劳感减轻了不少。特别是书中那些流程图和架构图,绘制得极其清晰和精美,即便是像我这种对底层架构理解不算深入的读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概念的脉络。我特别欣赏作者在解释复杂概念时所采用的类比手法,比如用现实生活中的“共享单车”来比喻资源的弹性伸缩,瞬间就让抽象的技术变得鲜活起来。当然,如果能在附录部分增加一个常见术语的中英对照表,那就更完美了,毕竟在技术领域,很多专有名词的理解常常是理解深入与否的关键。这本书的整体阅读体验,从物理接触到内容消化,都给我带来了一种非常愉悦且充实的感受。

评分

1234567890123

评分

一下子买了几本书,内容不错!而且运输是用纸箱装着的,比某家用塑料袋装着对书籍的保护好很多,京东物流大赞!

评分

较简单~适合初学者…

评分

找了好久才找到云计算的书籍

评分

有独立包装,基本没破损。

评分

还不错,正在用,推荐购买。

评分

已收到

评分

送货上门,比上书城方便,感谢快递小哥。

评分

很好更强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