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計算技術

雲計算技術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林康平,王磊 著
圖書標籤:
  • 雲計算
  • 虛擬化
  • 分布式係統
  • 雲安全
  • 雲服務
  • IaaS
  • PaaS
  • SaaS
  • 容器技術
  • DevOps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人民郵電齣版社
ISBN:9787115456519
版次:1
商品編碼:12252929
包裝:平裝
叢書名: ICT認證係列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05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1.本書麵嚮ICT 學院學生,作為學校指導教材;
2.本書摒棄瞭以清單羅列知識點的生硬做法,用邏輯性更強的文字描述知識點與知識點之間的聯係;
3.本書按模塊學習,內容深入淺齣,使學生思路清晰,條理清楚,能夠更好地掌握知識。

內容簡介

本書是華為ICT學院雲計算技術官方教材,旨在幫助學生學習雲計算技術的基本概念、體係架構、以及基礎雲平颱的搭建和使用。
本書從雲的概念、技術、架構、應用四個方麵介紹雲計算相關知識,以華為的FusionSphere OpenStack為核心,讓讀者瞭解如何構建公有雲、混閤雲、私有雲平颱;以華為雲服務為基礎,闡述企業建雲、上雲、用雲的各種解決方案。
除華為ICT學院的學生之外,本書同樣適閤正在備考HCNA-Cloud認證,或者正在參加HCNA-Cloud技術培訓的學員進行閱讀和參考。其他有誌於從事ICT行業的人員和雲計算技術愛好者也可以通過閱讀本書,加深自己對雲計算技術的理解。

作者簡介

國內高端認證培訓的先行者,先後在電信運營商、係統集成商任技術經理和谘詢顧問。工作經驗20年,負責規劃設計和改造瞭大量的電信和金融網絡。具有豐富的網規網優經驗,對行業技術發展方嚮具有前瞻性的把握。獲得高級程序員資格水平認證和多個廠傢認證專傢證書

目錄

第一部分 雲計算概念
第1章 雲計算概念及發展曆程 0
1.1 雲計算起源 2
1.1.1 互聯網促進瞭雲計算的産生 2
1.1.2 大數據促進瞭雲計算的發展 3
1.2 雲計算發展與曆程 5
1.2.1 雲計算的發展 5
1.2.2 雲計算的曆程 6
1.3 雲計算概念 6
1.3.1 從技術角度認識雲計算 7
1.3.2 從商業角度認識雲計算 8
1.3.3 雲計算的錶現形式 9
1.4 雲計算架構 9
1.4.1 雲計算邏輯架構 9
1.4.2 雲計算物理架構 11
1.5 雲計算特徵及優勢 16
1.5.1 雲計算特徵 16
1.5.2 雲計算優勢 17
1.6 雲計算的未來 18
1.6.1 技術發展趨勢 18
1.6.2 業務發展趨勢 19
1.6.3 展望未來 20
1.6.4 物聯網、大數據和雲計算之間的關係 21
習題 22
第2章 雲計算的分類及産品應用 24
2.1 雲計算按技術分類 26
2.2 雲計算按部署模式分類 27
2.2.1 公有雲 27
2.2.2 私有雲 28
2.2.3 混閤雲 30
2.3 雲計算按用戶角色分類 31
2.3.1 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 31
2.3.2 平颱即服務(PaaS) 31
2.3.3 軟件即服務(SaaS) 32
2.4 雲計算的産品應用 32
2.4.1 Google雲計算 32
2.4.2 Amazon雲計算 33
2.4.3 微軟雲計算 37
2.4.4 阿裏雲計算 43
2.4.5 華為雲計算 45
習題 48
第3章 雲計算安全 50
3.1 雲計算安全問題事件 52
3.2 雲計算帶來新的安全威脅 54
3.2.1 網絡層次 54
3.2.2 主機層次 55
3.2.3 應用層次 55
3.3 産生雲安全的主要原因 56
3.4 在雲安全技術層麵關注的內容 56
3.4.1 分布式拒絕服務 56
3.4.2 下一代防火牆 58
3.4.3 Web應用防火牆 59
3.4.4 DNS、CDN服務 60
3.4.5 數字證書與加密 61
3.5 雲安全基本架構 63
習題 65
第一部分小結 66
第二部分 雲計算技術
第4章 分布式係統 68
4.1 分布式係統概述 71
4.2 分布式計算 71
4.2.1 MapReduce 72
4.2.2 Sawzall 75
4.3 分布式存儲 75
4.3.1 分布式文件係統 76
4.3.2 分布式文件係統應用 76
4.3.3 分布式數據庫BigTable 79
4.3.4 分布式塊存儲服務 80
4.3.5 分布式對象存儲服務 83
4.3.6 Ceph分布式存儲係統 84
4.4 分布式一緻性算法 85
4.5 分布式消息隊列 86
4.6 分布式係統應用 86
4.6.1 Hadoop簡介 86
4.6.2 Spark簡介 90
4.6.3 Storm 91
習題 92
第5章 硬件資源 94
5.1 服務器概述 96
5.1.1 服務器分類 97
5.1.2 服務器硬件 99
5.2 存儲概述 100
5.2.1 內置存儲 100
5.2.2 外置存儲 101
5.3 網絡概述 104
5.3.1 交換機概述 105
5.3.2 路由器的工作原理 107
5.3.3 VLAN概述 108
5.4 負載均衡概述 111
習題 113
第6章 虛擬化技術 114
6.1 虛擬化概述 116
6.2 計算虛擬化 118
6.3 計算虛擬化實現方式 120
6.3.1 CPU虛擬化 120
6.3.2 內存虛擬化 125
6.3.3 I/O虛擬化 131
6.4 計算虛擬化典型産品 133
6.4.1 Xen 133
6.4.2 KVM 134
6.4.3 VMware 134
6.4.4 Hyper-v 134
6.5 嵌套虛擬化 134
6.6 存儲虛擬化 135
6.7 存儲虛擬化的實現方式 137
6.7.1 基於位置的存儲虛擬化 137
6.7.2 基於數據組織的存儲虛擬化 141
6.7.3 基於位置虛擬化的實現方式 143
6.7.4 軟件定義存儲 144
6.8 雲存儲 144
6.9 網絡虛擬化分類 144
6.10 網絡虛擬化實現方式 145
6.10.1 虛擬網卡 145
6.10.2 虛擬交換技術 146
6.10.3 硬件設備虛擬化 149
6.10.4 虛擬化網絡 149
6.11 容器虛擬化 157
6.11.1 Docker概述 157
6.11.2 Kubernetes概述 160
6.11.3 微服務 161
6.11.4 基於Docker的PaaS雲平颱OpenShift 162
6.12 超融閤 164
習題 165
第二部分小結 167
第三部分 雲平颱架構
第7章 OpenStack 170
7.1 OpenStack發展過程 172
7.2 OpenStack簡介及特點 174
7.3 OpenStack體係架構 175
7.4 OpenStack應用案例 180
習題 181
第8章 FusionSphere 182
8.1 FusionSphere架構 184
8.1.1 FusionSphere特性 186
8.1.2 FusionSphere商業價值 190
8.2 FusionCompute 191
8.2.1 FusionCompute定位 191
8.2.2 FusionCompute係統架構 192
8.3 FusionCompute的功能特性 193
8.3.1 計算虛擬化 193
8.3.2 網絡虛擬化 194
8.3.3 存儲虛擬化 195
8.3.4 高可用性 196
8.3.5 安全性 197
8.4 FusionStorage 197
8.4.1 關鍵特性 198
8.4.2 主要功能 200
8.4.3 軟件部署 201
8.5 FusionManager 202
8.5.1 FusionManager定位 202
8.5.2 FusionManager的架構 203
8.5.3 FusionManager功能 204
8.6 FusionSphere服務 213
8.6.1 彈性IP 213
8.6.2 雲磁盤 213
8.6.3 雲主機 214
習題 214
第三部分小結 217
第四部分 雲計算應用
第9章 分布式應用開發案例 218
9.1 分布式應用開發思路 220
9.2 需求說明 221
9.3 需求分析及實現思路 222
9.4 開發環境配置 223
9.5 代碼解讀 229
9.5.1 提取記錄Map階段 229
9.5.2 提取記錄Reduce階段 232
9.5.3 計算平均氣溫Map階段 234
9.5.4 計算每個地區最低氣溫月Map階段 237
9.5.5 計算每個地區最低氣溫月Reduce階段 239
9.6 代碼提交及運行結果展示 240
9.6.1 將代碼打成Jar包 241
9.6.2 雲平颱環境配置 243
9.6.3 代碼提交前準備 243
9.6.4 提交代碼 244
習題 247
第10章 Office 365概述 248
10.1 Office 365簡介及特點 250
10.1.1 Office 365簡介 250
10.1.2 Office 365的特點 251
10.2 Office 365的服務組件 252
10.3 Office 365快速入門 254
10.3.1 登錄Office 365門戶網站 254
10.3.2 添加自定義域名 255
10.3.3 Office 365客戶端軟件安裝及配置 256
習題 258
第11章 桌麵虛擬化 260
11.1 虛擬桌麵概述 263
11.2 桌麵虛擬化主流産品及協議 268
11.2.1 桌麵虛擬化主流産品 268
11.2.2 桌麵顯示協議 269
11.3 虛擬桌麵的優勢 270
11.4 FusionAccess虛擬桌麵架構 270
11.4.1 接入和訪問控製 272
11.4.2 虛擬桌麵管理 273
11.4.3 虛擬桌麵資源池 275
11.4.4 虛擬應用資源池 275
11.4.5 虛擬桌麵與虛擬應用的比較 277
11.5 虛擬桌麵外設重定嚮 278
11.6 構建圖形桌麵 283
習題 286
第四部分小結 288
術語錶 290
參考文獻 296

精彩書摘

  1.存儲虛擬化的分類
  廣義存儲虛擬化是軟件定義存儲的方式實現虛擬化,在雲計算、大數據和互聯網公司的應用中,其後颱基礎設施主要是由構建低成本、高性能、可擴展、易用的分布式存儲係統構成的,即用廉價的X86係列磁盤組成的分布式存儲係統。
  狹義的存儲虛擬化多用於企業或組織的私有雲或混閤雲中,常見的分類如下。
  (1)對存儲虛擬化在不同的位置上可以分為:基於主機的虛擬化,基於存儲設備的虛擬化,基於存儲網絡的虛擬化。主機和存儲設備的虛擬化是傳統意義上的虛擬化,隻有網絡級的存儲虛擬化是目前存儲虛擬化的主流,它能將存儲網絡上的各種存儲子係統整閤成一個或多個集中管理的存儲池,並按需建立多個大小不同的虛擬邏輯捲,並將這些虛擬邏輯捲分配給上層的應用服務器,達到重復利用存儲資源、集中管理存儲、降低存儲成本的目的。
  ……
《數字時代的設計原則:重塑用戶體驗與商業模式》 在這個前所未有的數字化浪潮席捲全球的時代,技術革新如同潮水般湧動,深刻地改變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從人際交往的觸點,到商業運作的內核,再到社會組織的形態,一切都在經曆著翻天覆地的重塑。然而,在這股澎湃的變革之中,我們不禁要問:在喧囂的技術迭代背後,真正的價值是什麼?我們如何纔能在這紛繁復雜的數字世界中,設計齣既能觸動人心,又能驅動增長的解決方案? 《數字時代的設計原則》正是這樣一本力求在技術洪流中尋找理性與人文之光,探索如何在快速變化的數字環境中,構建可持續、有意義且具有強大生命力的産品、服務與體驗的書籍。它並非聚焦於某一項具體的技術,例如我們熟知的雲計算,而是著眼於技術浪潮下更深層次的設計哲學與實踐方法。這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套普適性的設計思維框架,幫助他們理解並應對數字時代所帶來的獨特挑戰與機遇。 核心理念:以人為本,重塑價值 本書的基石是“以人為本”的設計理念。在數字時代,技術的力量固然強大,但最終的落腳點依然是人。我們設計的每一個産品、每一個服務,都應服務於真實的人類需求。這意味著我們需要深入理解用戶的心理、行為模式、情感需求以及他們在數字世界中的痛點與渴望。本書將引導讀者走齣僅關注功能實現的誤區,轉嚮深入挖掘用戶的情感連接,理解他們在信息爆炸和技術泛濫中的迷茫,並以此為齣發點,創造真正能夠解決問題、提升生活品質、帶來愉悅體驗的解決方案。 “重塑商業模式”則是本書的另一重要維度。數字技術不僅改變瞭人們的生活方式,更顛覆瞭傳統的商業邏輯。本書將探討如何利用數字化的能力,打破行業壁壘,創造新的價值鏈,實現更高效的資源配置,以及構建更加靈活和敏捷的商業組織。它並非提供一套萬能的商業秘籍,而是通過分析一係列成功的數字轉型案例,提煉齣通用的設計原則,幫助企業在不確定性中找到清晰的發展方嚮,將技術創新轉化為可持續的競爭優勢。 內容深度解析: 《數字時代的設計原則》分為三大核心部分,層層遞進,構建起一套完整的設計思考體係。 第一部分:理解數字時代的脈搏——洞察趨勢與用戶 變化中的用戶: 這一章節將深入分析數字技術如何重塑瞭用戶的期望、習慣和行為。從碎片化注意力的挑戰,到對個性化和即時響應的需求,再到對隱私和安全的高度關注,本書將細緻剖析當代用戶的特徵,並提供一套係統性的方法來收集、分析和理解用戶數據,從而繪製齣精準的用戶畫像。我們將探討如何通過用戶訪談、可用性測試、數據分析等多種手段,發掘用戶潛在的需求,而非僅僅滿足他們錶麵的要求。 顛覆性的技術浪潮: 本書並非技術手冊,但會概述並分析那些對現有格局産生深遠影響的關鍵技術趨勢,例如人工智能在個性化推薦和自動化服務中的應用,物聯網如何連接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以及虛擬現實/增強現實如何創造全新的沉浸式體驗。然而,重點並非技術本身,而是這些技術如何被巧妙地應用於解決實際問題,如何成為用戶體驗的催化劑,以及如何驅動商業模式的創新。我們將強調“技術服務於設計”的理念,而非“設計被技術所限”。 價值的再定義: 在信息爆炸的時代,如何讓信息和産品脫穎而齣?本書將探討“價值”的含義在數字時代是如何被重新定義的。價值不再僅僅是功能的堆砌,而是包括瞭信息的易獲取性、體驗的流暢性、情感的共鳴、社交的連接,以及對用戶時間、精力甚至情感的尊重。我們將分析如何通過精巧的設計,將産品或服務轉化為用戶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甚至成為他們身份認同的延伸。 第二部分:設計驅動的解決方案——從概念到落地 用戶體驗設計的精髓: 這一部分將進入設計的核心。我們將係統性地介紹用戶體驗(UX)設計的關鍵原則,包括易用性、可用性、可訪問性、情感化設計等。本書將強調“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流程,從需求定義、概念設計、原型製作、用戶測試到迭代優化,為讀者提供一套可操作的設計工作坊和方法論。我們將深入探討如何設計齣直觀、高效、令人愉悅的交互流程,如何通過視覺設計、信息架構和內容策略來提升用戶參與度和滿意度。 構建情境化的産品與服務: 數字産品不再是孤立的實體,而是融入用戶生活場景中的一部分。本書將探討如何設計齣能夠理解並適應用戶所處情境的産品和服 務。例如,如何在用戶移動、休息或工作時,提供最閤適的信息和服務;如何通過智能推薦和預測,在用戶需要之前就提供解決方案。我們將分析如何運用傳感器數據、位置信息、時間上下文等,創造更加智能、無縫且個性化的用戶體驗。 驅動增長的商業設計: 設計不僅僅是為瞭美觀或易用,更是為瞭驅動商業成功。本書將深入探討如何將設計思維融入商業戰略,創造可持續的商業模式。我們將分析訂閱模式、免費增值模式、平颱模式等在數字時代的應用,以及如何通過用戶增長漏鬥、用戶生命周期價值等指標來衡量和優化設計的效果。本書將強調“增長黑客”背後的設計哲學,即通過對用戶行為的深刻理解和巧妙的設計,實現用戶數量和商業價值的有機增長。 第三部分:麵嚮未來的設計——可持續性與創新 負責任的設計與倫理考量: 隨著數字技術力量的日益強大,設計也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社會責任。本書將嚴肅探討設計中的倫理問題,例如數據隱私保護、算法偏見、數字鴻溝、以及如何避免成癮性設計。我們將鼓勵讀者在設計過程中,主動思考技術的潛在負麵影響,並積極采取措施,創造更公平、更安全、更有益於社會的數字産品和體驗。 構建可進化的産品生態: 數字産品和服務並非一次性交付,而是需要不斷進化和適應。本書將探討如何設計具有高度可擴展性和可維護性的産品架構,如何通過敏捷開發和持續集成/持續交付(CI/CD)來快速響應市場變化和用戶反饋。我們將分析如何構建一個充滿活力的産品生態係統,鼓勵第三方開發者參與,不斷豐富産品的功能和應用場景,從而實現長期的生命力。 引領未來的創新實踐: 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持續的創新是企業生存的關鍵。本書將分享一些前沿的設計創新方法和思維模式,例如設計思維在解決復雜社會問題中的應用,如何通過“共創”的方式與用戶一同設計,以及如何擁抱“實驗驅動”的文化。我們將鼓勵讀者打破常規,勇於嘗試新的設計理念和技術,以前瞻性的視角,塑造數字時代的未來。 本書特色: 理論與實踐並重: 本書在理論闡述的同時,融入瞭大量來自各行業的真實案例分析,讓讀者能夠清晰地看到設計原則是如何在實際中發揮作用的。 方法論指導: 書中提供瞭豐富的工具、框架和流程,幫助讀者將書中的理念轉化為可執行的操作。 跨學科視角: 本書融閤瞭心理學、社會學、行為經濟學、管理學等多個學科的知識,為讀者提供瞭更廣闊的視野。 強調人文關懷: 在技術至上的時代,本書始終強調對人的尊重和關懷,緻力於設計齣真正服務於人類福祉的數字解決方案。 《數字時代的設計原則:重塑用戶體驗與商業模式》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設計方法的書籍,更是一份關於如何在喧囂的數字時代保持清醒頭腦,以人為本,創造真正價值的行動指南。它將賦能設計師、産品經理、創業者、管理者以及任何希望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中取得成功的個人和組織,讓他們能夠以更加係統、深刻和富有遠見的方式,去理解、去設計,去創造屬於數字時代的精彩。

用戶評價

評分

我是在一個非常偶然的機會下接觸到這本《雲計算技術》的,當時我正在為公司內部的一個技術升級項目尋找可靠的參考資料。坦白說,市麵上關於雲計算的書籍浩如煙海,很多都側重於某一個具體工具的使用手冊,讀完後雖然能“操作”,但“所以然”卻一頭霧水。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成功地架設起瞭一座連接“底層原理”與“上層應用”的橋梁。書中對於網絡存儲(如Ceph和GlusterFS)的講解,並非隻是簡單介紹API調用,而是深入到瞭數據一緻性模型和糾刪碼原理的層麵,這對於需要進行存儲選型和二次開發的工程師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我印象特彆深的是,作者居然花瞭一個小節去探討數據中心選址的物理、政策和氣候因素對雲計算服務穩定性的隱形影響,這種宏觀的視野,著實讓我大開眼界。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你跳齣瞭“點”的知識,讓你看到瞭“麵”的生態布局,它培養的是一種係統性的思考能力,而非簡單的技能速成。

評分

讀完前三章後,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在內容組織上的邏輯性達到瞭一個近乎嚴苛的水平。他並沒有一上來就拋齣那些高深的SaaS、PaaS、IaaS的概念,而是非常耐心地從“為什麼需要雲計算”這個最根本的問題入手,帶領我們迴顧瞭傳統IT架構的痛點和局限。這種“帶著問題去學習”的方式,極大地激發瞭我繼續探索下去的欲望。書中對虛擬化技術的介紹部分尤為精彩,作者深入淺齣地剖析瞭Hypervisor的類型以及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優劣權衡,這部分內容在我之前看過的其他資料中往往是一筆帶過,但這本書卻用瞭足足二十頁的篇幅進行詳盡的論述,配上對比錶格,讓我對不同虛擬化方案的性能損耗有瞭非常直觀的認識。有一點讓我非常驚喜,那就是作者並沒有拘泥於某一特定廠商的技術棧,而是力圖構建一個中立的技術框架,這使得這本書的生命周期更長,不會因為某個雲平颱的小版本更新就變得過時。不過,我希望能看到更多關於成本優化方麵的實戰案例,畢竟技術落地最終還是要和業務價值掛鈎的。

評分

這本書的閱讀體驗,說實話,充滿瞭一種“挑戰自我”的快感。我並非科班齣身,很多網絡和係統層麵的知識點對我來說是需要反復查閱其他資料來佐證的。然而,這本書的處理方式非常“體貼”,它在引入新概念時,總是會提前鋪墊好必要的背景知識,就好比它知道讀者可能會在哪裏“卡殼”,並提前準備瞭“拐杖”。比如在解釋容器編排時,它先用一個簡短但精煉的章節迴顧瞭進程隔離和命名空間(Namespaces)的基本原理,確保瞭即便是對Linux內核不甚瞭解的讀者也能跟上Kubernetes的部署邏輯。讓我感到非常實用的是,書的後半部分有一塊專門討論“DevOps與自動化運維”的實踐章節,裏麵詳細列舉瞭CI/CD流水綫的設計思路,並結閤瞭基礎設施即代碼(IaC)的概念,給齣瞭一些可供參考的藍圖。如果說有什麼可以改進的地方,那就是希望作者能在每個章節的末尾增加一個“自測題庫”,讓我們能夠即時檢驗自己的學習效果,這樣對於自學愛好者來說,無疑是更完善的學習閉環瞭。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讓人眼前一亮,封麵那種深邃的藍色調,搭配上燙金的字體,一下子就抓住瞭我的眼球。初拿到手的時候,那種厚重感和紙張的質感都傳遞齣一種“乾貨滿滿”的信號。我本來對手冊、教程類的書籍是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它們大多是理論的堆砌,讀起來枯燥乏味,但《雲計算技術》這本書的排版卻非常人性化。它沒有采用那種密密麻麻的小字來塞滿每一頁,而是留齣瞭足夠的留白,這讓長時間閱讀時眼睛的疲勞感減輕瞭不少。特彆是書中那些流程圖和架構圖,繪製得極其清晰和精美,即便是像我這種對底層架構理解不算深入的讀者,也能迅速抓住核心概念的脈絡。我特彆欣賞作者在解釋復雜概念時所采用的類比手法,比如用現實生活中的“共享單車”來比喻資源的彈性伸縮,瞬間就讓抽象的技術變得鮮活起來。當然,如果能在附錄部分增加一個常見術語的中英對照錶,那就更完美瞭,畢竟在技術領域,很多專有名詞的理解常常是理解深入與否的關鍵。這本書的整體閱讀體驗,從物理接觸到內容消化,都給我帶來瞭一種非常愉悅且充實的感受。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是那種非常老派、嚴謹的學院派寫作風格,每一個論斷都仿佛經過瞭反復的推敲和驗證,用詞精準,幾乎找不到任何模糊不清的錶達。這種風格對於初學者來說,可能一開始會有一點門檻,因為它不會用那種網絡上流行的“接地氣”的段子來衝淡學術的嚴肅性。但一旦你沉下心來,認真去咀嚼其中的文字,你會發現其內在的嚴密性是多麼強大。例如,在討論分布式係統的CAP理論時,作者引用瞭多篇經典論文的觀點作為支撐,使得結論的可靠性大大增加。我尤其喜歡它在介紹“微服務架構”那一章節的處理方式,它沒有簡單地鼓吹微服務的優越性,而是非常冷靜地分析瞭其引入的復雜性、治理的難度以及最終對運維團隊帶來的挑戰,這種辯證的分析角度,讓我對微服務有瞭更成熟、更理性的認識,而不是盲目跟風。總而言之,這是一本需要你投入精力的書,但它所給予的迴報,是建立在堅實理論基礎上的深刻理解,而非浮於錶麵的概念羅列。

評分

還不錯,正在用,推薦購買。

評分

書的質量不錯,可以學到不少東西!

評分

挺好的書,很不錯的!加強學習!

評分

可以這麼說——這套書,比華為自己的官方教材寫的還要通俗易懂,語言組織更流暢,內容更精華,更透徹!

評分

華為雲計算,紙質不錯,下次再光臨。

評分

評分

非常不錯的京東自營圖書,非常滿意,下次再來購買

評分

學習學習

評分

很不錯,也是正品,用起來感覺很好,一會還會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