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

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矛盾 著
图书标签:
  • 历史
  • 中国
  • 1930年代
  • 社会生活
  • 文化
  • 民俗
  • 纪实文学
  • 历史纪事
  • 旧社会
  • 时代变迁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ISBN:978710806098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58115
品牌:三联书店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7-1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521
字数:350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国的一日》初版于1936年。它由一则征文启事而发轫,迅即在全国激起回响,“收到的来稿,以字数计,不下六百万言,以篇数计,在三千篇以上”。编委会从中“严格选取”四百六十九篇,计八十余万字,四个月后编辑成书,堪为当年文化街的一大盛事。它记录下了1936年5月21日这一天里,全中国各个阶层、各种处境、各种职业的人们的“所见所闻、所做所感”,把那会儿的城市的慌乱、农村的崩溃、富有者的荒淫、饥饿者的挣扎、小市民的彷徨、求索者的奋勇……都活泼泼地呈现在我们面前。

作者简介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原名沈德鸿,笔名茅盾、郎损、玄珠、方璧、止敬、蒲牢、微明、沈仲方、沈明甫等,字雁冰,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  茅盾出生在一个思想观念颇为新颖的家庭里,从小接受新式的教育。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后入商务印书馆工作,从此走上了改革中国文艺的道路,他是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中国革命文艺的奠基人。  茅盾同时也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

目录

蔡元培序
茅盾关于编辑的经过
第一编 全国鸟瞰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教育与体育

第二编 南京
雪宁中政校的一日
韩枚无线电报务员的苦闷
江风(文)桃叶(画)仁丹
朱惟祺一位“时势英雄”的愿望
陈独秀中国的一日

第三编 上海
黄炎培我所经过的五月廿一日
一捕巡捕日记的一页
竹杰××医院的印象
张鸿元在国恩寺
聘之百货商店的一日
包天笑参观新生橡皮膏
方根宝一个纱厂工人的话
S.C.法庭上

第四编 江苏
姚残石镇江的一角
杨汝熊(镇江)大港的一日
邵家天(苏州)五月二十一日的苏州
清毅(苏州)吴苑与玄妙观
吕品(苏州)驾到
魏村(无锡)最后一课
嘉谟(松江)五月廿一日的佘山
陆宜昌(青浦)谈谈儿童的个性
白浪(南通)二等邮局速写
薛青云十二圩机器淘盐处印象
屿禾(涟水)和往日一样——K县政府收发室五月廿一日的生活
木驴(徐州)虚惊

第五编 浙江
郑晓沧五月二十一日
吴士源缪夏荣在杭高
张鹤龄(硖石)茧市
陈涵(西塘)助产日记
华叔伦(双林镇)蚕事通信——一个巡回指导员一天的生活行程
忻天趣(宁波)理想的破灭
李漪温州的一日

第六编 江西·安徽
赵从光(江西南昌)布告·警告
闵挽澜(江西贵溪)动荡的消息
荧星(江西)武宁一日
空言(安徽徽州)亭遇
辛明(安徽广德)在皖南一小村
格力(安徽潜山)队伍开到的一晚

第七编 湖北·湖南
罗荪(湖北汉口)街景——一个记者的半日纪事
蒋炜(湖北汉口)怕毒气
恕予(湖北武昌)在农场里
小康(湖北宜昌)商店学徒的一日
彭善宝(湖北天门)查印花
孙仁(湖南湘乡)乡村的企业家
不干(湖南新宁)抽丁

第八编 北平·天津
辛不留这一日的北平
慧娟(北平)五月二十一日
蒋恩钿(北平)妙峰山进香
Y cheng ze文化城的一日
茂材(北平)我恨自己
夏葳(北平)裁判
郝维佩门头沟的“五二一”
吴律在天津的一个角落里
吴江(天津)直沽码头上

第九编 河北·察哈尔·绥远
光和(河北保定)那一天
笑庵(河北定县)闷人的天气
黄冰(察哈尔张家口)塞外的一日
萍卿(察哈尔龙关)一封信
杨令德(绥远归绥)绥远的一日
于至(绥远归绥)喇嘛
庞善守(绥远包头)这一日包头河西的农民

第十编 “失去的土地”
冀马但愿能摆下你的书桌
庄梦光冀东的民生
刘士引永不能忘记的一课
胡获乡长的厄运

第十一编 山东·河南
裴苏(山东济南)不常记的日记
林麦“五二一”在青岛
穆林“五二一”在烟台
静君(山东邹平)一封家信
徐盈(河南郑州)今天
马祥云(河南)郏县一日印象记

第十二编 山西·陕西·甘肃
戈划(山西太原)好像都没有睡醒
冀振苌(山西平遥)逃兵
胡依凡(陕西西安)一天的日记
关中屠者(陕西西安)五月二十一
禹侠(陕西华县)我的五月二十一
萍影(甘肃)在陇东骑兵队
裴子风(甘肃平谅)一件事实

第十三编 广东·福建
秦卫(广州)沙面一瞥
浪如(广东佛山)影戏
苏原(广东兴宁)打饥荒
洪仁平(广东廉江)烟草专卖
张嚣(福建厦门)书店底一日
青鸟(福建厦门)调查表
林冬今(福建同安)械斗

第十四编 广西·贵州·云南·四川
钟苏银(广西南宁)五月廿一日记
姜伯容(贵州盘县)山城的一日
杏子(云南昆明)碉堡的用处
阿玉(四川成都)飞机场送别
赵其贤(四川成都)一日间
黑天(四川重庆)日记一页

第十五编 海陆空
安磐石(杭州航校)规律圈内
徐一立(楚同军舰)海上生活片段
宏图三等车上
子冈陇海特别快
尤爱梅归途

第十六编 侨踪
韬奋(香港)匆匆过去的一天
欧阳礼(香港)在照妖镜下暴露原形的日子
周文表在马六甲
陈琳(日本)五月二十一日的事

第十七编 一日间的报纸
第十八编 一日间的娱乐

精彩书摘

  《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
  中政校的一日
  雪宁
  日子像一粒砂子滚过去。在我们的黄色氛围里,草儿照样的长,花儿照旧的开。机械的军队化生活,注射式的教育,和往常一般;自我进校以来,我就从来不差一步地过度着这种生活,厌烦吗?我从不敢说。因为现在我每天除吃三餐外,比在家里多咬六个黄皮的面包,一个月多拿到三张簇新的中央银行的法币。不只是这个哪,我们还幻想着毕业以后的出路呢!从我们学校的大门里喷出的学生,不仅是经过了尊严的镀滤,并且可以不十二分关心的把饭碗捧到手上来。
  在吃饭前的一课,一位博士教授正温文柔雅地讲着欧洲的比较政府,窗外一些工人正翻造一座大礼堂,汗水像葡萄酒一般的刺激他们,工人们齐声哼起号子,号子是一条绳索,尽纠缠教授的话。教授觉得自己都听不到自己讲的,抓到一段静,随即把粉笔放在台子上敲一敲,很感伤地说:“唉,究竟敌不过他们的呼声!”
  饭后一时前,军事教官准许我们在内务上躺一会儿;近来天暖了,早上五时半起身,晚上睡眠可是没有提早,自五月一日起我们的睡眠的时间是削短了半小时,在上课的时候,大家的精神,似乎要差一些,尤其是饭前后的两课,个个都要打盹。我是向来不肯午睡的,今天我破例的也到寝室里午睡。四架叠床,就有七个人在躺着,只有一位平日被我们喊着“所谓标准青年”的缺席。我们是十二点钟吃饭,洗过脸已经是十二点三十分了,仅仅三十分钟的工夫,实在不疼不痒。一点钟的军号才吹过,一个个都给号声拉醒了,管关门的校工拉直了喉咙叫着“关门啦,关门啦”,我迷迷糊糊的没有出去,一到两点钟,我醒了,并且想起我还有课,我真急得要哭,假如被锁在寝室里怎么办?一堂无故缺席一大过,四年三大过开除,那一来什么亲戚长老对我的希望都完了。我抹着一把汗,用尝试错误的方法去扭门把,好得很,校工慈怜我们,有一边门没有锁。随后又出来了一位同学,他说:“你到今天才晓得吗?我是老资格,现在寝室里还有十多个没有出来呢。”我这才明白,可是还胆怯的向四面张一张,生怕有教官抓到我,责罚我的这种越轨行动。真的,我看见楼下一年级的寝室是特地两头都锁了挂锁,我暗想着:“喂,我们还是被优待着呢!”
  要算晚上的这幕剧最有趣了。晚上七时起,是我们党部第六组预备党员开演说竞赛会,一位女同学做的主席,很娇柔的报告了一段话,接着就开会竞赛;窗外的雨潇潇的,一株白杨摇着瑟瑟的阔叶,在这住楼上,个个人的感情的弦子都紧张着。听吧,B调奏起来了。看看这些讲题吧,真够惊人的:“我们的使命”,“复兴民族的根本问题”,这两个是道地的英雄主义和优生学者的腔调;惨白了一副脸,还有时拉出希忒拉的嗓音,“如何充实我们的战斗力”。这位演讲的人,似乎是认为战斗的范围中只有军人,尽管他口里嚷着“生活斗争”,但是他并没有实际的讲它。“华北走私问题的严重性”,“关于华北走私问题”,“国社党的危机”,从这几个题目上我们可以看得出这是些激烈的论题,很可惜的,同学们中间因为讲者多提了几次“帝国主义”和“资本主义”等字眼,认为能引起邦交的妨碍,甚至似乎太不纯正了,而少了些鼓掌声,甚至说:“这几位虽然材料丰富,但是是看书看报太多了,真实的材料使人厌烦。”我听到吓了一跳,原来我们的同学不需要真实的话呀!还有一位的讲题更妙了,他讲的是“快乐与痛苦”。我刚听到题目,很白庆喜地暗暗叫了一声:“不要瞧不起我们学校里的同学呀,还有能谈哲学的人在哩!”他讲得很幽默,他把自己的历史做背景,对一位女同学嘲笑了一阵,例如“你以为你好看吗?好看的比你还多得很呢!你以为你不高兴睬我吗?我还更不高兴瞅呢!”这样的句子很多,我才明白他是位追求女性的失败者,可是同学们很痛快,都拼命复仇似的鼓掌。会完了,我们今天睡觉的时候,没有谈女人,反谈了些“国家大事”。
  ……
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 这是一本关于日常生活的书,并非史书。 《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是一本独具匠心,深入挖掘一个寻常日子背后非凡细节的读物。它并非着眼于宏大的历史叙事,不追溯王朝兴衰,不剖析政治风云,也不聚焦于风云人物的壮举。相反,这本书以一种近乎显微镜般的细腻,将笔触投向了1936年5月21日这一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日子,试图从中捕捉、呈现和体味当时中国社会最真实、最鲜活的脉搏。 本书的目的,在于还原一个被淹没在历史洪流中的“普通人”的真实生活场景,揭示被日常琐碎所承载的时代印记,以及在看似平静表面下涌动的社会暗流。它将带领读者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年代的街头巷尾,感受彼时彼刻的气息,聆听人们的耳语,品味生活的滋味。 它记录的是什么? 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在于它对1936年5月21日这一天,来自中国不同角落,不同阶层,不同身份的人们的日常生活进行了一次集中的、细致的描摹。 城市的面貌与生计: 你会看到上海滩繁华的租界里,洋行职员匆忙的身影;你会听到北京胡同里,叫卖声此起彼伏的市井烟火;你会感受到广州码头上,搬运工汗流浃背的辛劳。书本会描绘早晨的第一缕阳光如何照亮炊烟,午后街头孩童嬉戏的笑声,傍晚家家户户升起的饭菜香。它会记录下小商贩们讨价还价的场景,手工艺人精湛的技艺,以及在简陋的店铺里,人们为生计奔波的每一个细微动作。 乡村的节奏与生活: 翻开书页,你仿佛能闻到泥土的芬芳,听到农人耕作的号子。在广袤的中国农村,5月21日这一天,农民们正在为即将到来的夏收忙碌着。书本会细致地展现他们如何春耕秋收,如何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如何祭拜土地神祈求丰收,如何过着与自然紧密相连的生活。你会了解到他们的衣食住行,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村落习俗,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旱涝虫害等现实挑战。 教育与思想的萌芽: 在那个时代,教育正悄然发生着变化。书本会描绘城里学校里,学生们琅琅的读书声,老师们在黑板前书写的身影,以及他们课间休息时的谈笑。它也会触及到一些知识分子,他们在咖啡馆里低语,在书斋里沉思,讨论着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以及国家未来的方向。虽然不涉及宏大论述,但这些零散的片段,足以勾勒出时代思想的脉动。 文化与娱乐的角落: 即使是在那个相对贫瘠的年代,人们也有着自己的娱乐方式和文化追求。书本会描绘戏院里,观众们入神地观看梅兰芳的表演;茶馆里,人们围坐在一起听书,谈天论地;街头巷尾,也会有民间艺人表演,吸引着好奇的目光。它会记录下人们过节的习俗,家庭的聚会,以及那些在物质匮乏中依然闪烁着的生活情趣。 交通与通讯的痕迹: 5月21日这一天,火车如同钢铁巨龙般穿梭在中国的大地上,连接着不同的城市。轮船在长江和沿海港口忙碌地航行。在一些较发达的地区,也许有汽车偶尔驶过。书本也会提及邮政系统,一封封信件承载着人们的情感和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虽然通讯不发达,但信息传递的努力,依然是那个时代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百态的缩影: 书本不会回避那个时代存在的种种社会现象。它会展现富商的奢华生活,也会刻画穷苦百姓的艰辛。它会描绘一些社会的边缘人群,比如流浪者、乞讨者,他们的生存状态。它也会触及到当时的一些社会问题,例如教育的贫富差距,医疗的落后,以及普通民众在动荡时局下的无力感。 本书的特别之处: 《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的独特之处在于其“去宏大叙事化”的视角。它不是在讲述一个“中国人民在1936年5月21日如何如何”,而是在尝试描绘“1936年5月21日,在中国,有这样一些人,他们正在过着这样的日子”。 细节的力量: 本书极其注重细节的呈现。例如,某位家庭主妇早上煮饭时用的柴火种类,某位学童书包里放着的几本书,某位裁缝工作时使用的针线颜色,某位农民农具的材质,都可能被细致地描绘出来。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构成了那个时代最真实的生活肌理,让读者能够身临其境,仿佛能触摸到那个年代的质感。 个体视角的多样性: 尽管名为“一日”,但书中描绘的并非单一的故事线。而是通过汇集不同地域、不同阶层、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人们在同一天的活动,形成一幅多棱镜式的、立体的人物群像。这使得读者可以从多个角度,体验和理解那个时代的中国。 无声的叙述: 本书不会直接进行价值判断或历史解读。它所呈现的一切,都是通过对日常场景的细致描绘来完成的。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会自己去感受、去思考、去发现那个时代所蕴含的意义。那些细微的互动,那些平凡的举动,那些微小的挣扎,都构成了那个时代独特的叙事。 时间维度下的变化: 尽管聚焦于“一日”,但书中也隐含着对时间流逝的感知。通过对不同人物在一天之内活动轨迹的描绘,读者可以感受到时间的推进,从晨曦到日暮,从忙碌到休息。这种对时间流动的捕捉,为整个画面增添了动态的美感。 阅读本书,你将获得什么? 阅读《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你将收获的不是知识的灌输,而是一种感官的体验,一种情感的共鸣,以及一种对历史认知的深化。 “看见”历史: 你将不再是隔着书本阅读历史的文字,而是能够“看见”1936年的中国,看见那个年代里鲜活的面孔,听见那个年代的声响,感受到那个年代的温度。 理解“寻常”的价值: 你会明白,宏大的历史是由无数个“寻常”的日子和无数个“平凡”的人组成的。正是这些平凡的生活,构成了时代最真实的底色。 感受时代的脉搏: 你将能够触摸到那个时代中国社会最为真实的脉搏,理解那个时代人们的生活状态、思维方式以及他们所面临的挑战与希望。 唤醒共鸣的情感: 即使相隔数十年,在那些普通人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中,你也许会发现与自己情感的连接,感受到人性的共通。 《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是一次静默的穿越,一次深刻的凝视,一次对“普通”的致敬。它邀请您放慢脚步,走进那个已经远去的年代,用一种全新的视角,去体味那一日,以及那一日背后,一个时代的温度与呼吸。它是一面镜子,映照出过去,也或许能让我们更好地审视当下。

用户评价

评分

我一直对民国时期的社会变迁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无疑满足了我对那个时代最原始的窥探欲。它没有刻意渲染政治风云,也没有堆砌学究式的论断,而是选择了一个最平凡的切入点——某一天。然而,正是这“一日”的视角,却展现出了惊人的深度和广度。我仿佛跟着作者的脚步,穿梭于大街小巷,从北方严谨的官府衙门,到南方温婉的江南水乡,再到西北黄土高原的淳朴民风,地域的差异在这一日之内被鲜活地呈现出来。书中对不同阶层人群的刻画也极其到位,从地位显赫的士绅名流,到辛勤劳作的农民工匠,再到漂泊无依的流民,他们的生存状态、思想观念,都在这一日之内得到了生动的写照。我尤其惊叹于作者对细节的把握,无论是服饰的纹样、食物的香气,还是孩童的游戏、老人的叹息,都充满了那个时代的印记,让人身临其境。这不仅仅是一次阅读,更是一次沉浸式的历史体验。

评分

坦白说,我一开始对《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的期待并不高,以为又是一本枯燥的历史文献。然而,这本书彻底打了我脸!它以一种极其写意、甚至可以说充满诗意的方式,描绘了1936年5月21日这平凡的一天。我看到了阳光如何在老旧的城墙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听到了远处传来的寺庙钟声,甚至能闻到空气中弥漫的淡淡的青草香。作者的文字功力极佳,能够将最普通的场景描绘得如此引人入胜。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对社会现实的描绘,既有其尖锐之处,又不失温情。我看到了贫富差距的悬殊,看到了不同政治派别的暗流涌动,但我也看到了普通人在逆境中的乐观与坚强,看到了人与人之间朴素的情感联结。这本书没有教条式的说教,而是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画面、一段段生动的对话,让读者自己去体会那个时代的韵味和人性的光辉。我从中获得的,不仅仅是对历史的了解,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敬畏。

评分

这本《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简直是一场穿越时空的盛宴!我完全被作者的笔触深深吸引,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个风雨飘摇的年代。翻开书页,映入眼帘的并非宏大的历史叙事,而是日常生活的点滴,却又如此生动,如此有力量。作者巧妙地将那个特殊的日子,1936年5月21日,打造成了一个微观的中国缩影。我看到了晨曦中熙攘的市集,小贩们吆喝着,讨价还价声此起彼伏,空气中弥漫着烟火气的香甜;我感受到了普通百姓的生活,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辛勤劳作,他们对未来的憧憬与不安。书中的人物鲜活得如同我身边的邻居,他们的对话、他们的眼神、他们的动作,都被捕捉得如此细腻,让我忍不住去想象他们的故事,去体会他们的情感。特别是一些关于女性的描写,那种在时代洪流中挣扎、寻求自身价值的坚韧,让我尤为动容。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面镜子,照映出那个时代的复杂性与人性的光辉。我从中学到了很多,不只是历史知识,更是对人生的理解。

评分

《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是一本非常有野心也相当成功 Thus, this book is a treasure trove for anyone interested in the nuances of human experience. The author’s dedication to presenting an unvarnished portrayal of everyday life in 1936 China is commendable. I found myself lingering over descriptions of mundane activities, realizing the profound significance they held within the broader historical context. The book masterfully illustrates how grand historical shifts are experienced and processed by ordinary individuals. It’s a testament to the power of narrative to illuminate the human condition across time. The intricate tapestry of interconnected lives, each with their own dreams and struggles, woven throughout the narrative, left a lasting impression. It’s a book that prompts reflection and deepens one’s understanding of the complexities of the past.

评分

读完《中国的一日:1936年5月21日》,我最大的感受就是一种深刻的震撼和对历史的重新认知。我原本以为历史书写就应该是大事记式的叙述,但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认知。它用一种极其细腻、人文关怀的方式,将1936年5月21日这一天的中国,以一种近乎纪实的笔触呈现在读者面前。我不是在读一个遥远的故事,我是在经历一个活生生的时代。书中描写的不仅仅是社会现象,更是隐藏在现象背后的个体命运。我看到了那个时代人们的无奈、抗争、期盼,以及那些在历史洪流中微不足道却又至关重要的个体故事。作者没有给出明确的评价,而是让读者自己去感受、去思考。我被书中人物的挣扎和坚韧所感动,也被那个时代错综复杂的社会关系所吸引。这本书让我明白,历史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由无数个鲜活的生命个体所构成,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生活点滴,共同谱写了那个时代的篇章。

评分

很好,太棒了哈哈哈

评分

书质量很好!物流也快!

评分

好!!!!!!!!!!!!!!

评分

还没开始看,包装挺严实的,每本书都有塑料保护,发货很快,很好

评分

好书

评分

内容非常不错

评分

书的内容不错,装帧也好。快递服务到位。

评分

囤货季,但服务比去年前年差一大截了

评分

还没开始看,包装挺严实的,每本书都有塑料保护,发货很快,很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