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与卫星通信(第二版)

微波与卫星通信(第二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姚军 著
图书标签:
  • 微波通信
  • 卫星通信
  • 无线通信
  • 通信工程
  • 电子工程
  • 信号处理
  • 电磁场与电磁波
  • 现代通信技术
  • 通信原理
  • 射频电路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
ISBN:9787560646657
版次:2
商品编码:12258799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本书对微波与卫星通信技术的基本原理、系统组成、工作特点以及相关应用和今后的发展进行了论述。
全书共分8章,内容包括:概述、微波与卫星通信传输通道、微波与卫星通信的通信体制、通信卫星的发射及轨道、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方式、微波通信系统设计、卫星通信系统设计、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特别是结合目前卫星通信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卫星通信技术及相关应用,并结合航天技术介绍了通信卫星的发射及轨道。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通信、测控、导航专业本科学生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事相关工作的技术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第1章 概述 1
1.1 微波与卫星通信的基本概念 1
1.1.1 微波通信 1
1.1.2 卫星通信 1
1.2 微波与卫星通信的特点 4
1.2.1 微波通信的特点 4
1.2.2 卫星通信的特点 4
1.3 微波通信系统 5
1.3.1 数字微波中继通信系统的组成 5
1.3.2 微波中继站的中继方式 6
1.4 卫星通信系统 7
1.4.1 卫星通信系统的组成 7
1.4.2 卫星通信线路的组成 8
1.5 微波与卫星通信的频率配置 9
1.5.1 微波通信的频率配置 9
1.5.2 卫星通信的频率配置 11
1.6 微波与卫星通信的发展 12
1.6.1 微波通信的发展 12
1.6.2 卫星通信的发展 13
本章小结 13
习题 14
第2章 微波与卫星通信传输通道 15
2.1 自由空间的电波传播 15
2.1.1 无线电波的传播特性 15
2.1.2 自由空间的微波传播 16
2.2 微波传播的影响因素 16
2.2.1 地面反射对微波传播的影响 16
2.2.2 大气对微波传播的影响 22
2.2.3 微波传播中的衰落特性 27
2.2.4 抗衰落技术 31
2.3 卫星通信的电波传播特性 37
2.3.1 卫星通信中存在的电波传播问题 37
2.3.2 卫星通信中通信电波的传播噪声 38
2.3.3 卫星通信中的多普勒效应 39
2.4 移动卫星信道 39
2.4.1 移动信道传播 40
2.4.2 窄带信道 41
2.4.3 宽带信道 42
本章小结 43
习题 44
第3章 微波与卫星通信的通信体制 45
3.1 信号传输方式与复用方式 45
3.1.1 信号传输方式 45
3.1.2 多路复用方式 45
3.2 调制方式 46
3.2.1 微波与卫星通信中的调制方式 46
3.2.2 模拟调制——宽带FM 48
3.2.3 数字调制 50
3.3 编码技术 65
3.1.1 信源编码技术 65
3.1.2 信道编码技术 66
3.4 信号处理技术 77
本章小结 82
习题 82
第4章 通信卫星的发射及轨道 83

第5章 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方式 94

第6章 微波通信系统设计 124

第7章 卫星通信系统设计 154

第8章 卫星通信技术的应用 173

参考文献 183


微波与卫星通信(第二版)图书简介 概览 《微波与卫星通信(第二版)》是一本内容翔实、结构严谨的专业著作,旨在为读者提供关于微波和卫星通信领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本书在前一版的基础上,紧跟技术发展的最新步伐,对内容进行了更新和拓展,特别是在数字通信、调制解调技术、信号处理、天线设计、传输链路分析以及卫星系统架构等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本书适合于通信工程、电子工程、空间科学等相关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以及从事微波和卫星通信技术研发、工程设计、系统集成、运维管理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研究学者。 核心内容与技术深度 本书的首要目标是建立读者对微波和卫星通信系统基本原理的扎实掌握。在微波部分,本书详细介绍了微波的产生、传输和接收机制,包括微波器件(如功放、低噪声放大器、混频器、振荡器等)的工作原理、设计考量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配置。读者将深入理解微波电路的特性,例如微带线、同轴线、波导等传输线的传播模式、损耗、阻抗匹配等关键参数。此外,本书还专题探讨了微波噪声理论,这对任何通信系统的性能评估都至关重要。 在卫星通信领域,本书系统地阐述了从卫星轨道力学、通信卫星的组成与功能,到地面站的设计与操作等各个环节。对于卫星轨道,本书不仅介绍了不同轨道类型(如地球同步轨道、中低轨道)的特性及其对通信系统的影响,还涉及轨道动力学的基础计算和轨道选择的考量因素。通信卫星本身被分解为诸如转发器、天线系统、电源系统、姿态控制系统等关键子系统进行详细介绍。读者将了解到转发器如何实现信号的放大、变频和再辐射,以及不同类型的卫星天线(如抛物面天线、相控阵天线)的指向性、增益和波束宽度设计。 本书的另一个重点是通信系统的整体设计与分析。在传输链路分析方面,本书详细讲解了信号从发射端到接收端的整个传输过程,包括路径损耗(如自由空间传播损耗、大气衰减、雨衰等)、干扰、噪声对信号质量的影响。读者将学习如何利用这些因素进行链路预算计算,以确保通信系统的信噪比(SNR)和误比特率(BER)达到设计要求。 数字通信与信号处理 随着数字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本书对数字调制解调技术给予了充分的关注。从早期的相位键控(PSK)、频率键控(FSK)、幅度键控(ASK)到更先进的正交频分复用(OFDM)、正交频分复用(QAM)等,本书都进行了深入的剖析,阐述了它们在频谱效率、抗干扰能力等方面的优劣。信号处理在现代通信系统中扮演着核心角色,本书重点介绍了纠错编码(如卷积码、LDPC码、Turbo码)的原理和应用,以及它们如何显著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同时,滤波器设计、均衡技术、多址技术(如FDMA, TDMA, CDMA, OFDMA)等也得到了详尽的讲解。 天线与辐射 天线是微波和卫星通信系统实现能量辐射和接收的关键组件。本书系统地介绍了各种类型天线的原理、设计方法和性能参数。这包括简单的偶极子天线、单极天线,以及在微波和卫星通信中广泛使用的定向天线,如抛物面反射天线、喇叭天线、微带天线、相控阵天线等。读者将深入理解天线的辐射模式、方向性、增益、输入阻抗、带宽等概念,并学习如何根据具体应用场景选择和设计合适的天线。对于相控阵天线,本书尤其关注其电子扫描的原理和在现代通信系统中的重要性。 地面站与系统集成 通信卫星的有效运行离不开完善的地面站。本书详细介绍了地面站的设计要素,包括馈电网络、射频前端、基带处理单元、调制解调器、以及跟踪与指向系统。读者将理解地面站如何有效地捕获和处理来自卫星的微弱信号,并将其发送给用户。在系统集成方面,本书强调了不同子系统之间的协同工作,以及如何将微波和卫星通信技术与更广泛的网络基础设施相结合,构建完整的通信解决方案。 新兴技术与未来展望 《微波与卫星通信(第二版)》还对当前和未来的前沿技术进行了展望。这包括对低轨卫星星座(如Starlink, OneWeb)的探讨,它们如何改变全球互联网接入的格局;高频段(如毫米波、太赫兹)通信技术的潜力与挑战;以及在5G/6G通信、物联网(IoT)、无人机通信等新兴领域的应用。本书旨在激发读者对该领域未来发展的思考,为他们提供探索新技术的理论基础。 本书的特色与优势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本书在讲解理论知识的同时,也注重结合实际工程应用,通过大量的实例和案例分析,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 内容体系完整: 从基础的微波原理到复杂的卫星通信系统设计,本书涵盖了该领域的核心知识点,形成了一个逻辑清晰、体系完整的知识框架。 更新与时俱进: 第二版紧跟行业最新发展,融入了数字通信、信号处理、新一代卫星星座等最新的技术进展。 数学推导严谨: 对于关键的公式和模型,本书进行了严谨的数学推导,帮助读者深入理解其背后的物理意义。 图文并茂: 丰富的图表、示意图和实物照片,直观地展示了各种器件、系统和现象,便于读者理解。 目标读者 《微波与卫星通信(第二版)》是为以下群体量身定制的: 高等院校学生: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空间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科研人员: 从事微波、射频、天线、通信系统、卫星技术等领域研究的学者。 工程技术人员: 在通信设备制造商、卫星运营商、雷达系统公司、航空航航天机构等从事研发、设计、测试、集成和运维工作的工程师。 对微波和卫星通信技术感兴趣的专业人士: 希望系统学习和提升相关领域知识的行业从业者。 通过深入研读《微波与卫星通信(第二版)》,读者将能够全面掌握微波和卫星通信系统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设计方法和应用前景,为他们在这一充满活力的技术领域开展学习、工作和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惊喜远不止于理论的梳理,更在于它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我一直对卫星通信的轨道选择和星座设计感到好奇,总觉得那是个很复杂的技术。然而,《微波与卫星通信(第二版)》用一种非常直观的方式解释了不同轨道(如同步轨道、低地球轨道)的优缺点,以及它们如何影响通信系统的性能。书中还详细介绍了卫星通信中的信号调制解调、信道编码、天线技术等,这些都是我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挑战。 尤其是关于信道编码的部分,让我受益匪浅。之前我对纠错码的理解停留在比较浅的层面,不知道如何在实际系统中选择合适的编码方案。这本书详细介绍了卷积码、里德-所罗门码等常用编码方式的原理和应用场景,并且还讨论了如何根据不同的通信环境和业务需求来优化编码策略。这对于提高通信系统的可靠性和数据传输效率至关重要。

评分

在我的工作生涯中,我曾接触过一些关于微波和卫星通信的书籍,但《微波与卫星通信(第二版)》这本书带给我的感受是最为深刻和全面的。它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次知识的洗礼。书中的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的电磁场理论到复杂的系统集成,每一个章节都精心设计,逻辑清晰,语言精炼。 我尤其喜欢书中关于天线理论的章节。无论是经典的偶极子天线,还是复杂的相控阵天线,书中都给出了详尽的数学推导和物理原理的阐释。而且,作者还结合了大量的仿真结果和实验数据,让我能够直观地理解天线的辐射特性和方向图。这对于我理解和设计各种通信天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本书绝对是每一个从事微波和卫星通信领域工作的人士不可或缺的参考书。

评分

作为一名对通信技术充满热情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引导我深入理解微波和卫星通信领域的书籍。《微波与卫星通信(第二版)》无疑是这样一本宝藏。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循序渐进地引导我探索这个充满魅力的领域。书中对微波传输线的理论分析,从史密斯圆图的应用到阻抗匹配的设计,都讲解得非常细致,让我能够真正理解电磁波在传输线中的行为。 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并没有止步于理论的阐述,而是花了大量的篇幅介绍实际系统中的设计考虑。例如,在微波器件部分,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放大器、混频器、滤波器等的核心工作原理和设计要点,并且还给出了很多实际器件的选型建议。这对于想要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的学生来说,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我是一名刚入行不久的通信工程师,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关于微波和卫星通信的疑难杂症。虽然之前的理论基础还算扎实,但总觉得在实践中有些跟不上趟。看到《微波与卫星通信(第二版)》这本书名,我立刻就被吸引了。这本书不仅系统地梳理了微波和卫星通信的基本原理,还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许多实际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读完第一部分,我对微波链路的规划和设计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书中关于传输损耗、衰落、噪声温度的计算方法讲解得非常到位,还给出了很多实际案例,让我能够快速理解理论知识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特别是关于多径衰落和晴天衰落的分析,让我豁然开朗,之前在处理某些信号不稳定的问题时,总是找不到根本原因,现在终于明白了,而且书里还给出了应对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这对我来说太重要了。

评分

我是一名在通信设备研发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工程师,对于《微波与卫星通信(第二版)》这本书,我只能用“相见恨晚”来形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设计和优化各种微波和卫星通信系统,但很多时候,我们依赖的都是零散的资料和经验。这本书的出现,就像一颗定海神针,为我提供了一个系统、全面、深入的理论和实践指导。 特别是关于卫星通信系统中的功率预算和链路裕度的计算,这本书给出了非常详细的步骤和公式,并且还结合了实际的工程案例进行讲解。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评估通信系统的性能,并找出潜在的瓶颈。此外,书中对不同类型的卫星(如遥感卫星、通信卫星、导航卫星)的特点和应用场景的介绍,也为我提供了更广阔的视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