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新編基礎物理學(上冊 第二版)》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依照教育部高等學校物理學與天文學教學指導委員會物理基礎課程教學指導分委會編製的《理工科類大學物理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理工科類大學物理實驗課程教學基本要求(2008版)》編寫,其中不僅融入作者多年教學經曆所積纍的成功經驗,而且考慮到目前學生學習和教師教學的新特點,還為《新編基礎物理學(上冊 第二版)》配備瞭習題解答、學習指導和電子教案等教學資源。全書分為兩冊,《新編基礎物理學(上冊 第二版)》是上冊,包括力學篇、機械振動、機械波篇和熱學篇。     
作者簡介
     王少傑,1964年畢業於同濟大學應用物理專業。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王程學院教授。現任同濟大學教學質量督導專傢。曆任物理教研室主任、黨支部書記,同濟大學國傢土科物理課程教學基地副組長,中國物理學會教學委員會高等工業學校分委會委員,教育部華東地區工科物理聯絡組領導小組成員。  
  顧牡,1988年畢業於復旦大學核物理與核技術專業,獲博士學位。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同濟大學學術委員會副主任。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主任,中國物理學會理事兼教學委員會副主任。同濟大學“大學物理”國傢精品課程、“普通物理學”課程教學團隊負責人。  
  吳天剛,1983年畢業於復大學理論物理專業,獲理學學士學位。同濟大學物理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碩導,物理教研室副主任、黨支部書記,同濟大學教學質量督導專傢。教育部大學物理課程教學指導委員會華東地區工作委員會委員。     
內頁插圖
          目錄
   前言
第一版 前言摘錄
第1篇  力學
第1章  質點運動學
1.1  參考係時間和空間的測量
1.1.1  參考係坐標係
1.1.2  時間的測量
1.1.3  長度的測量
1.2  質點運動的矢量描述
1.2.1  質點
1.2.2  位矢運動方程和軌跡方程
1.2.3  速度加速度
1.2.4  自然坐標係切嚮加速度和法嚮加速度
1.3  相對運動
習題1
第2章  質點動力學
2.1  牛頓運動定律
2.1.1  牛頓運動定律
2.1.2  國際單位製量綱
2.1.3  常見的力
2.1.4  牛頓運動定律的應用
2.1.5  非慣性係慣性力
2.2  動量和動量守恒定律
2.2.1  質點和質點係的動量定理
2.2.2  動量守恒定律
2.3  功、機械能和機械能守恒定律
2.3.1  功功率
2.3.2  動能和質點動能定理
2.3.3  質點係動能定理
2.3.4  勢能和勢能麯綫
2.3.5  功能原理機械能守恒定律
2.4  質點的角動量和角動量守恒定律
2.4.1  力對參考點的力矩
2.4.2  質點角動量
2.4.3  質點的角動量定理
2.4.4  質點角動量守恒定律
2.4.5  質點係的角動量定理和角動量守恒定律
習題2
第3章  剛體力學基礎
3.1  剛體運動的描述
3.1.1  剛體
3.1.2  剛體的自由度
3.1.3  剛體運動的幾種形式
3.1.4  剛體定軸轉動的描述
3.2  剛體定軸轉動定律角動量守恒定律
3.2.1  力矩
3.2.2  定軸轉動定律轉動慣量
3.2.3  剛體定軸轉動的角動量和角動量定理
3.2.4  定軸轉動剛體的角動量守叵定律
3.3  剛體的能量
3.3.1  剛體定軸轉動的動能和動能定理
3.3.2  剛體的重力勢能
3.4  陀螺的運動進動
3.4.1  不受外力矩作用的陀螺
3.4.2  陀螺的進動
習題3
第4章  狹義相對論
4.1  愛因斯坦的兩個基本假設
4.1.1  伽利略相對性原理和牛頓力學的時空觀
4.1.2  邁剋耳孫—莫雷實驗的零結果
4.1.3  愛因斯坦的兩個基本假設
4.2  愛因斯坦的時空觀
4.2.1  同時性的相對性
4.2.2  時間延緩
4.2.3  長度收縮
4.3  洛倫茲坐標變換和速度變換
4.3.1  洛倫茲坐標變換
4.3.2  洛倫茲速度變換
4.4  幾個經典佯謬
4.4.1  因果關係
4.4.2  孿生子佯謬
4.5  相對論動力學基礎
4.5.1  相對論質量和動量
4.5.2  相對論能量
習題4
第2篇  機械振動機械波
第5章  機械振動
5.1  簡諧運動
5.1.1  簡諧運動的特徵及其運動方程
5.1.2  簡諧運動方程中的三個基本物理量
5.2  簡諧運動的鏇轉矢量錶示法
5.2.1  鏇轉矢量錶示法
5.2.2  鏇轉矢量圖的應用
5.3  單擺和復擺
5.3.1  單擺
5.3.2  復擺
5.4  振動的能量
5.5  簡諧運動的閤成
5.5.1  同方嚮、同頻率的兩個簡諧運動的閤成
5.5.2  同方嚮、不同頻率的兩個簡諧運動的閤成拍
5.5.3  相互垂直的兩個簡諧運動的閤成
5.6  阻尼振動受迫振動共振
5.6.1  阻尼振動
5.6.2  受迫振動共振
習題5
第6章  機械波
6.1  機械波的産生、傳播和描述
6.1.1  機械波的形成
6.1.2  橫波與縱波
6.1.3  波的幾何描述
6.1.4  波速波長周期(頻率)
6.2  平麵簡諧波的波函數
6.2.1  平麵簡諧波波函數的建立和意義
6.2.2  波動方程
6.3  波的能量
6.3.1  波動能量的傳播
6.3.2  能流和能流密度
6.3.3  波能量的吸收
6.4  惠更斯原理波的衍射、反射和摺射
6.4.1  惠更斯原理
6.4.2  波的衍射
6.4.3  波的反射和摺射
6.5  波的乾涉
6.5.1  波的疊加原理
6.5.2  波的乾涉條件和公式
6.6  駐波
6.6.1  駐波的産生
6.6.2  駐波方程
6.6.3  駐波的能量
6.6.4  半波損失
6.6.5  振動的簡正模式
6.7  多普勒效應
6.7.1  波源靜止,觀察者以UR相對於介質運動
6.7.2  觀測者靜止,波源以US相對於介質運動
6.7.3  波源以US運動,觀測者以UR運動(相嚮為正)
6.8  聲波超聲波次聲波
6.8.1  音量、音調和音色
6.8.2  聲壓
6.8.3  次聲波
6.8.4  超聲波
習題6
第3篇  熱學
第7章  氣體動理論
7.1  熱力學係統平衡態狀態參量
7.1.1  熱力學係統
7.1.2  平衡態
7.1.3  狀態參量
7.2  理想氣體狀態方程
7.3  理想氣體的壓強
7.3.1  理想氣體的微觀模型
7.3.2  平衡狀態氣體的統計假設
7.3.3  理想氣體的壓強公式
7.4  理想氣體的溫度公式
7.5  能量均分定理理想氣體內能
7.5.1  自由度
7.5.2  能量均分定理
7.5.3  理想氣體的內能
7.6  麥剋斯韋速率分布律
7.6.1  速率分布和分布函數
7.6.2  理想氣體分子的麥剋斯韋速率分布律
7.6.3  三種速率
7.6.4  麥剋斯韋速率分布的實驗驗證
7.7  玻爾茲曼分布
7.7.1  玻爾茲曼分布律
7.7.2  重力場中微粒按高度的分布
7.8  氣體分子的平均自由程和碰撞頻率
7.9  氣體的內遷移現象
7.9.1  內摩擦現象
7.9.2  熱傳導現象
7.9.3  擴散現象
7.10  真實氣體範德瓦耳斯方程
7.10.1  真實氣體
7.10.2  範德瓦耳斯方程
習題7
第8章  熱力學基礎
8.1  準靜態過程功熱量
8.1.1  準靜態過程
8.1.2  準靜態過程壓力的功
8.1.3  熱量和熱容量
8.2  熱力學第一定律
8.2.1  內能
8.2.2  熱力學第一定律的錶述
8.3  熱力學第一定律對理想氣體等值過程的應用
8.3.1  等體過程
8.3.2  等壓過程
8.3.3  等溫過程
8.4  絕熱過程多方過程
8.4.1  熱力學第一定律在絕熱過程中的應用
8.4.2  絕熱方程
8.4.3  絕熱綫和等溫綫的比較
8.4.4  多方過程
8.5  循環過程卡諾循環
8.5.1  循環過程
8.5.2  熱機和熱機循環
8.5.3  製冷機和製冷係數
8.5.4  卡諾循環
8.6  熱力學第二定律卡諾定理
8.6.1  可逆過程與不可逆過程
8.6.2  熱力學第二定律
8.6.3  卡諾定理
8.7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意義和熵的概念
8.7.1  熱力學第二定律的統計意義
8.7.2  熵和熵增加原理
8.7.3  熵的熱力學錶示
8.7.4  熵的計算
習題8
參考答案
參考文獻
附錄
附錄1  希臘字母錶
附錄2  常用天文量
附錄3  基本物理常量
附錄4  常用物理量單位
名詞索引      
前言/序言
     《新編基礎物理學》自2009年1月麵世以來,曆時五載,深得廣大師生厚愛,並被全國數所高校選作教材或參考書,獲得社會廣泛的好評和贊揚,同時被列為教育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傢級規劃教材及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在此編者深錶感謝!
  本書是在2009年版基礎上修訂而成的,修訂時,在保持原有風格和特色基礎上,對全書教學內容、例題設置、習題安排、圖片選擇以及教育技術的運用等均重新進行瞭審視、調整和挖掘,從而緊跟我國高等教育發展口新月異的新形勢.為此我們作瞭以下工作:
  1.在教學內容的設置上遵循讓學生深刻理解物理思想、明晰物理圖像、建立正確物理概念、貼近社會實際的原則,設置瞭適閤大多數普通高等院校學生實際的教學內容和習題安排.如重點改寫瞭狹義相對論,刪去高速物體的視覺效應、幾何光學等內容t調整和撤換瞭近1/5的習題,使學生通過作業更貼近工程實際和日常生活,增加瞭若乾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圖片、動畫和視頻等.2.在教育技術應用上,一是增加瞭計算機數字技術應用的案例,在有關章節中適當地引入數值計算問題,以引導學生自主式、研究式學習,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工具解決問題的能力,二是在每章均設置瞭二維碼,讓學生自主掃描獲得動畫、視頻、物理演示實驗等內容,從而拓展瞭大學物理的教學內容和研究方法,培養瞭學生的探索精神和創新意識。3.在版式設計上,本書采用全彩色印刷,並以圖文並茂,色彩艷麗、賞心悅目的效果展示於讀者。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和閱讀的興趣。4.進一步改正瞭原書中齣現的印刷錯誤及個彆欠確切的內容和詞句,並對文字作瞭進一步潤色,從而使全書文句通暢、通俗易懂、好教好學。    
				
 
				
				
					《宇宙的奧秘:探索物質與能量的宏偉圖景》  在這本引人入勝的書籍中,我們將踏上一段令人激動的旅程,深入探索構成我們宇宙的基石——物質和能量。從原子內部的微小粒子到星係間的浩瀚空間,本書將以清晰、嚴謹且充滿啓發性的方式,揭示物理學的基本原理,並展現它們如何塑造我們所感知和體驗的世界。  第一部分:運動的法則與物質的構成  我們的旅程始於對運動的理解。從日常生活中顯而易見的物體運動,到天體運行的精確軌跡,牛頓的三大運動定律為我們構建瞭一個宏偉的框架,解釋瞭力、質量和加速度之間的深刻聯係。我們將深入剖析慣性、力和反作用力,以及動量守恒的普適性。想象一下,一顆行星繞著恒星鏇轉,一個粒子在電場中加速,這些看似截然不同的現象,都遵循著相同的基本法則。本書將通過生動的例子和直觀的圖示,幫助你建立對這些基本概念的深刻認識。  接下來,我們將目光投嚮物質的微觀世界。原子,這個曾經被認為是不可再分的最小單位,如今已被揭示齣其內部更復雜的結構。電子、質子和中子,這些構成原子核心的粒子,以及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的量子力學規律,將帶領我們進入一個充滿奇異現象的領域。我們將探討量子疊加、量子糾纏等概念,理解為什麼微觀粒子有時錶現得像波,有時又像粒子。原子核的結構與衰變,放射性現象的本質,以及核能的巨大潛力,也將是本書重點關注的內容。我們將瞭解同位素、半衰期等概念,並認識到核反應在宇宙演化和能源開發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部分:能量的流動與轉化的奧秘  能量,是宇宙中最 fundamental 的概念之一,它驅動著一切變化和發展。本書將深入探討功、能、功率等基本能量概念,並闡述能量守恒定律的意義——能量既不會憑空産生,也不會憑空消失,隻會從一種形式轉化為另一種形式。我們將研究動能和勢能,理解重力勢能如何轉化為動能,彈簧的彈性勢能如何儲存和釋放。  熱學,作為能量轉化的一個重要分支,將占據本書相當篇幅。我們將探索溫度、熱量和內能的概念,理解熱傳遞的三種方式:傳導、對流和輻射。從一杯熱咖啡的冷卻,到地球氣候的變化,熱學原理無處不在。我們將深入瞭解熱力學第一定律(能量守恒)和熱力學第二定律(熵增原理),理解為什麼過程總是傾嚮於朝著混亂度增加的方嚮發展,以及為什麼永動機是不可能實現的。氣體定律、理想氣體模型以及分子的微觀運動,也將幫助我們理解宏觀熱現象的微觀本質。  電磁學,是現代物理學中最為重要和應用最為廣泛的領域之一。從靜電的吸力和排斥,到電流的流動,再到磁場的形成,電和磁的統一是物理學史上的一大飛躍。我們將深入研究庫侖定律、電場和電勢,理解電荷的分布如何産生電場,以及電勢的意義。電流的産生與電路分析,電阻、電壓和電流的關係,以及歐姆定律,將為我們理解電路工作原理打下基礎。  電磁感應,法拉第定律,將揭示電和磁之間的動態聯係。變化的磁場能夠産生電流,而變化的電流也能夠産生磁場。發電機、變電站等現代電力係統的基石,都離不開放電磁感應原理。我們將探討電磁波的産生與傳播,從可見光到無綫電波,從X射綫到伽馬射綫,它們都屬於電磁波傢族,隻是頻率和波長不同。光的波動性和粒子性(光電效應)的辯證統一,以及麥剋斯韋方程組對電磁現象的統一描述,將為我們揭示電磁學的深邃之美。  第三部分:波動與光影的舞蹈,以及宇宙的尺度  波動,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現象。無論是水麵的漣漪,還是聲波在空氣中的傳播,亦或是電磁波在真空中的穿行,都遵循著相似的規律。我們將深入研究波的産生、傳播、反射、摺射、乾涉和衍射。通過理解波的疊加原理,我們將解釋為什麼有時會觀察到明暗相間的條紋(乾涉)或光綫繞過障礙物(衍射)。  光的本質,是波動理論與粒子理論爭論的焦點,也是量子力學誕生的重要契機。我們將探討光的反射和摺射定律,理解透鏡和反射鏡如何成像,以及眼睛如何感知世界。色彩的産生,光譜的分析,以及全息術等先進的光學技術,都將在這部分內容中得到展現。  隨著我們對物質和能量的理解不斷深入,我們將目光投嚮更廣闊的宇宙。引力,是宇宙中最基本、最強大的力之一,它支配著天體的運動,塑造著星係的結構。牛頓的萬有引力定律,雖然在描述宏觀物體時非常成功,但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則為我們揭示瞭引力的更深層本質——引力是時空彎麯的錶現。我們將初步瞭解黑洞、引力波等相對論的預言,並認識到引力在宇宙演化中的核心作用。  本書的最後一章將帶領讀者仰望星空,從行星、恒星到星係,再到宇宙的起源和演化。我們將探討天體的質量、溫度、光譜等特性,理解恒星的生命周期,以及星係碰撞和閤並的壯觀景象。宇宙大爆炸理論,宇宙的膨脹,以及暗物質、暗能量等未解之謎,將激發你對宇宙更深層次的探索欲望。  結語  《宇宙的奧秘:探索物質與能量的宏偉圖景》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堅實的基礎,讓你能夠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規律,並培養科學的思維方式。通過對經典物理學和現代物理學核心概念的係統闡述,本書希望激發你對科學的興趣,培養你解決問題的能力,並鼓勵你繼續探索這個充滿奇跡的宇宙。無論你是學生、愛好者,還是對物理學充滿好奇的任何人,這本書都將是你開啓物理學探索之旅的理想伴侶。它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集閤,更是一扇通往理解宇宙之美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