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世138亿年 宇宙的年龄与万物之理

创世138亿年 宇宙的年龄与万物之理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约翰·格里宾 著,林清 译
图书标签:
  • 宇宙学
  • 天文学
  • 物理学
  • 科学普及
  • 宇宙起源
  • 时间
  • 哲学
  • 创世
  • 万物之理
  • 科普读物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ISBN:9787542866233
版次:1
商品编码:12269789
包装:平装
丛书名: 哲人石丛书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1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0
字数:177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多少年来,科学家们都期盼着能够找到一个将相对论和量子论统一到同一个数学框架中的“万有理论”,这就是物理学所追求的“圣杯”,他们期望着只用一个简单的方程就能提供关于生命、宇宙和万物的普适答案。
  在本书中,杰出的科普作家约翰格里宾首次给我们讲述了这两个理论的成果如何走向协调一致的故事:发现宇宙的真实年龄为138亿年。这是人类伟大的发现,它为未来在小尺度和大尺度上将宇宙的秘密最终结合起来铺平了道路。

目录

引言 最重要的事实

第零部分 导言

第零章 2.712:确定宇宙的温度


第一部分 怎样知道恒星的年龄

第一章 2.898:前期历史——光谱及恒星的组成/19

第二章 0.008:太阳的核心

第三章 7.65:制造“金属”

第四章 13.2:恒星的年龄


第二部分 怎样知道宇宙的年龄

第五章 31.415:前期历史——星系和宇宙

第六章 575:发现膨胀的宇宙

第七章 75:宇宙蛋奶酥有多大

第八章 138:巡天和卫星


术语表

注释

致谢



创世138亿年:宇宙的年龄与万物之理 序章:窥探宏宇的奥秘,触碰存在的根源 自古以来,人类仰望星空,心中便涌动着对宇宙起源的无限好奇。我们是谁?从何而来?宇宙又为何如此浩瀚而充满规律?这些古老而根本的疑问,如同夜空中最亮的星辰,指引着我们不断探索、思考。我们的这本《创世138亿年:宇宙的年龄与万物之理》,便是一次对这些终极问题的深度回溯与理性求索。我们并非要讲述一个神话传说,也不是在描绘一个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要循着科学的足迹,拨开历史迷雾,揭示宇宙从最初的混沌到如今繁星点点,从无到有,从简到繁的壮丽史诗。 本书将带您踏上一段跨越138亿年的时空之旅,从宇宙大爆炸那一刹那的奇点,到构成我们自身乃至整个物质世界的粒子,再到塑造星辰、星系乃至生命演化的基本法则。我们并非简单地罗列数据或堆砌理论,而是试图用清晰、流畅、引人入胜的语言,将那些抽象而深奥的科学概念,转化为能够被大众理解和感悟的智慧。我们将深入探讨宇宙的年龄是如何被精确测定的,那些看似遥远的星光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信息;我们将剖析那些支配着宇宙运行的物理定律,它们如何确保了物质的稳定存在,又如何孕育了生命的可能;我们将追溯恒星的诞生与死亡,理解元素是如何在它们的熔炉中被锻造,最终散播到宇宙各处,成为我们身体的组成部分。 第一章:时间的原点——宇宙的诞生与黎明 一切的开端,是那场惊天动地的“大爆炸”。在138亿年前,宇宙并非如今这般辽阔,而是被压缩在一个无限小的奇点之中。本书将详细阐述,科学家们是如何通过对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观测,以及对遥远星系的红移现象的分析,来推断出宇宙的年龄和起源。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解读“膨胀的宇宙”这一核心概念,理解空间本身是如何在瞬间急剧扩张,将一切物质和能量带向远方,并为后来的结构形成奠定基础。 你将了解到,在大爆炸的最初几分钟内,宇宙经历了何等剧烈的变化。从夸克-胶子等离子体到质子和中子的形成,再到早期原子核的合成,每一个阶段都充满了令人惊叹的物理过程。本书将揭示,为何氢和氦这两种最轻的元素,会成为宇宙中最普遍的元素,它们是如何为后续恒星的诞生和演化提供了最基础的燃料。我们还会探讨“暴胀理论”等前沿模型,它们试图解释宇宙早期那些令人费解的均匀性和平坦性,以及为什么宇宙会以如此快的速度膨胀。 第二章:结构之魂——星辰的孕育与星系的形成 宇宙的诞生并非终点,而是新篇章的序曲。在引力的作用下,早期宇宙中那些微小的密度涨落,逐渐聚集起更多的物质,最终形成了第一批恒星。本书将带领你走进恒星的“摇篮”——巨大的分子云,理解气体和尘埃是如何在引力坍缩的作用下,点燃核聚变之火,成为照亮黑暗宇宙的光源。 你将看到,恒星并非永恒的存在。它们的生命周期,从诞生到壮年,再到最终的死亡,都充满了戏剧性的过程。本书将详细描述不同质量恒星的演化路径:小质量恒星如何逐渐冷却,变成白矮星;大质量恒星又如何以壮观的超新星爆发告终,将它们在内部合成的重元素抛洒到宇宙空间。这些重元素,正是构成行星、以及包括我们人类在内的生命体的基本材料。 本书还将深入探讨星系的形成和演化。理解引力如何将数以亿计的恒星聚集在一起,形成各种形态各异的星系,如漩if星系、椭f星系和不规则星系。你将了解到,星系并非孤立存在,而是通过引力相互作用,碰撞合并,共同演化。我们所在的银河系,以及宇宙中其他无数的星系,都承载着各自漫长的历史和精彩的故事。 第三章:万物之基——物质的构成与基本粒子 当我们仰望星空,看到的是由物质构成的宏大图景。那么,构成这宏大图景最微小的单位又是什么?本书将带领你深入物质的微观世界,揭示原子、分子以及更基本粒子的奥秘。我们将从经典的原子模型讲起,逐步介绍原子核、电子以及构成原子核的质子和中子。 你将了解到,质子和中子并非基本粒子,它们是由更小的夸克组成的。本书将详细介绍“标准模型”这一描述基本粒子及其相互作用的理论框架。你将认识到,电子、光子、中微子、夸克等看似神秘的粒子,是如何构成了我们所能感知的一切物质和能量。我们将阐述四种基本力——引力、电磁力、强核力、弱核力——在微观世界中的作用,以及它们如何决定了粒子的行为和物质的性质。 本书还将触及一些更深层次的科学前沿,例如希格斯机制及其对粒子质量的贡献,以及对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最新探索。这些神秘的存在,虽然目前我们对其本质知之甚少,但它们却在宇宙的宏大尺度上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第四章:秩序之律——宇宙的法则与生命的可能 宇宙并非一片混沌,而是遵循着一系列严谨的物理定律。本书将深入探讨这些支配着宇宙运行的法则,理解它们如何确保了我们所知的宇宙能够稳定存在,并孕育出生命。我们将从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讲到爱因斯坦的广义相对论,理解引力在宇宙尺度上的重要作用,它塑造了星系,引导了天体的运动。 你将了解到,热力学定律在宇宙演化中同样扮演着关键角色。例如,第二热力学定律描述了宇宙的熵增过程,它预示着宇宙的最终命运。本书还将探讨电磁学的基本原理,理解光是如何传播,以及电磁力如何维持着原子的结构和化学反应的发生。 更令人着迷的是,本书将思考这些宇宙法则为何如此“精细调整”,以至于能够允许生命的出现。我们将会探讨“人择原理”的哲学意义,思考我们之所以能够观察到这个宇宙,是因为宇宙本身的性质恰好适合生命的存在。我们将简要回顾生命起源的科学猜想,以及地球生命演化过程中的关键里程碑。虽然本书不直接探讨生命本身的详细演化,但我们将从宇宙的宏观尺度和基本规律出发,理解生命存在的“可能性”是如何在宇宙法则的框架下被允许和塑造的。 结语:追寻智慧的星辰,感悟存在的意义 《创世138亿年:宇宙的年龄与万物之理》是一次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是一场对科学边界的勇敢探索。我们试图通过梳理宇宙的诞生、演化、物质构成和基本法则,来回答“我们是谁?从何而来?”这两个永恒的追问。本书的目标是激发读者对宇宙的敬畏之心,培养对科学的求知欲望,并最终引导我们更深刻地理解自身在浩瀚宇宙中的位置,感悟存在的意义。 我们相信,每一次对宇宙的仰望,都是一次对自身智慧的召唤。希望通过本书,您能更清晰地看到那138亿年的壮丽画卷,理解那些塑造万物的基本道理,并在宇宙的宏伟与精妙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颗智慧星辰。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是一本需要细细品味的“慢读”之作,它的文字密度非常高,每一句话似乎都承载着厚重的科学信息和哲学思辨。我尤其喜欢作者在论述过程中偶尔穿插的、对于不同文化背景下人类如何看待时间流逝的比较性观察,这使得原本偏向硬核科学的文本增添了一抹人文色彩。书中的图表和示意图虽然不多,但无一例外都恰到好处,精准地服务于复杂的概念解释,让人豁然开朗。对我而言,最大的收获在于它建立了一种看待世界的全新框架——一个将瞬间的生命置于永恒的宇宙尺度之下的、更加谦卑而清醒的视角。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深度远超我最初的预期,它不仅仅是对现有宇宙学知识的梳理和总结,更像是一次对“存在”本质的深刻拷问。我发现自己经常需要停下来,合上书本,对着窗外的夜空进行长时间的冥想。作者在探讨宇宙起源和终极命运时,那种冷静的思辨令人印象深刻,他没有给出绝对的答案,而是清晰地勾勒出不同假说之间的张力与证据的局限性。这种严谨的学术态度,反而让人更加信服。对于那些对物理学前沿抱有浓厚兴趣的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多维度的思考平台,它迫使你跳出日常的琐碎,去拥抱那些关乎万物起源的终极思考。

评分

拿到书后,我被它沉甸甸的质感和封面设计所吸引,那种深邃的蓝与零星的星光交织,预示着一场关于时间与空间的大冒险。这本书的叙事节奏处理得非常巧妙,它没有一味地堆砌公式和数据,而是将科学发现置于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背景中去考察。读起来就像是在听一位经验丰富的历史学家讲述宇宙的编年史,充满了戏剧性的转折和关键节点的决定性意义。书中对于理论模型演进过程的追溯尤其引人入胜,仿佛能看到那些伟大的科学家们是如何一步步拨开迷雾,构建起我们今日所知的宇宙图景。这种将知识点串联成宏大叙事的写作手法,极大地提升了阅读体验,让原本枯燥的理论变得鲜活起来,充满了人性的光辉与探索的激情。

评分

这本厚重的著作,光是书名就足以让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宏大叙事感,仿佛作者是想将人类对宇宙的理解梳理出一个完整的脉络。阅读它需要一种沉下心来的耐心,因为它并非是那种快餐式的科普读物,而是更倾向于一种思想的漫游。每一次翻阅,都像是在跟随一位渊博的向导,穿越亿万年的时空隧道,去探寻那些最根本的哲学命题与物理学的边界。书中的论述逻辑严密,虽然涉及许多高深的理论,但作者的文字功底使得那些复杂的概念在脑海中逐渐具象化,不至于让人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迷失方向。我尤其欣赏作者在描述那些观测证据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而又充满敬畏的笔调,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人类在面对宇宙尺度时的渺小与伟大。它激发了我对星空更深层次的好奇心,不再仅仅停留在“很远”的概念上,而是开始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存在”的终极疑问。

评分

阅读体验非常独特,它更像是一次知识与哲思的交响乐,不同声部(天文观测、粒子物理、时间理论)交替出现,和谐地构建了一个完整的听觉和认知体系。作者叙事的流畅性极佳,即便是跨越了天文数字般的时间跨度,读者的注意力也从未分散。书中对“时间”这一概念的多角度剖析,特别是它在不同物理尺度下的表现形式差异,让我对我们日常生活中习以为常的时间流逝有了全新的认识。这不仅仅是一本科普读物,它更像是一份邀请函,邀请你参与到人类认知边界的拓展之中,去感受那种探索未知时心灵的震颤。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