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是一个以经济发展为主导,社会、文化等各个方面互相融合的国际合作平台。《一带一路 区域与国别经济比较研究》首先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量化研究世界主要经济体在国际分工中的角色,进而明确中国与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的价值循环体系,建立符合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的理论范式,即世界经济结构逐渐由以发达国家为核心的单循环模式转变为更为复杂的双环流模式,并根据这一理论范式梳理总结“一带一路”中的投资、贸易和相对应的国内城镇布局等。其次通过经济指标测算、社会历史回溯、外交政治综述等方面的梳理归纳,对“一带一路”沿线各个国家进行了相对完整的经济发展分析,并深度发掘在“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宗旨下我国与沿线国家匹配、有潜力的合作方式与领域。期望通过这两部分的研究,深入对“一带一路”的理解,拓宽“一带一路”的研究领域与范畴。
刘伟,中国人民大学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政治经济学中的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制度经济学中的转轨经济理论、发展经济学中的产业结构演变、转型经济中的产权问题。曾获孙冶方经济学著作奖(1994、1996两届),全国首届青年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胡绳奖),第六届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教育部guojia级教学成果一等奖等奖项。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guojia级人才,教育部首批“跨世纪人才”。2006年被教育部评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刘勇,现任国家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新闻发言人,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常务理事,金砖国家智库中方理事会副理事长,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复旦大学教授、博导,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长期从事开发性金融理论与实践研究,以开发培育重大项目为抓手,推进我国投融资体制改革,曾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关于融资平台和地方政府债务等重大课题研究以及国家社科基金“一带一路”战略研究专项等重大课题研究。
理论研究篇
第一章 “一带一路”:全球价值双环流范式研究
第二章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研究
第三章 “一带一路”经济走廊贸易协同发展研究
第四章 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或地区投资形势分析
国别分析篇
第五章 东南亚地区
第六章 南亚地区
第七章 中亚地区
第八章 西亚与北非地区
第九章 中东欧地区
第十章 南欧地区
参考文献
老实说,我是被书里“国别经济比较研究”这几个字吸引过来的。现在关于“一带一路”的书籍不少,但很多都比较泛泛而谈,或者侧重于宏观政策解读。我更想知道的是,这个倡议具体是怎么作用于不同的国家,它们各自的经济基础、发展水平、产业结构是怎样的,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它们又会获得怎样的机遇,又会面临哪些独特的问题?这本书的书名恰好满足了我的这种需求,它暗示了作者将会进行细致入微的国别分析,并且在区域层面进行横向对比,找出其中的共性和个性。我想象作者会引用大量的统计数据、贸易往来信息、投资流入流出情况,甚至可能还会涉及一些社会经济指标,来支撑其论点。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填补我在这一领域的知识空白,让我能够以更具象、更接地气的视角去理解“一带一路”倡议的实际运作。
评分我一直对全球经济发展格局的变化非常关注,特别是近年来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更是成为了一个绕不开的话题。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种不同于主流媒体报道的视角,一种更加深入、更加学术化的分析。尤其是“区域与国别经济比较研究”这个副标题,让我觉得这本书可能不仅仅是关于政策的阐述,而是会深入到经济发展的微观层面。我期待书中能够清晰地阐述不同区域的经济特点,比如,在中亚地区,农业和能源在经济中扮演的角色;在东南亚,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崛起;在南亚,庞大的人口基数带来的市场潜力等等。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对一些关键国家进行详细的案例分析,例如,分析“一带一路”如何促进斯里兰卡的港口发展,或者如何影响哈萨克斯坦的能源出口,这些具体的、有血有肉的例子,才能让我们更直观地理解这个倡议的实际意义。
评分作为一名在国际贸易领域摸爬滚打多年的从业者,我深切体会到区域经济一体化和跨国合作的复杂性。每一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客户打交道,都能感受到不同文化、不同经济体之间存在的巨大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构成了机遇,但也带来了挑战。这本书的书名“一带一路 区域与国别经济比较研究”,让我觉得它非常有潜力成为我工作中的一份宝贵参考。我希望书中能有对不同区域经济特征的深入剖析,比如中亚、东南亚、南亚等,各自的经济优势和短板是什么,它们与中国经济的互补性如何。更重要的是,我期待书中能有针对具体国家的案例研究,比如,针对一个发展中国家,分析“一带一路”对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升级、就业机会以及国内市场培育可能带来的多方面影响,以及这些影响的程度和可持续性。
评分我通常不太关注宏大叙事类的书籍,但“一带一路”这个话题实在太有影响力了,而且我一直认为,任何宏大的倡议,最终都要落脚到具体的经济影响上,尤其是在不同国家和地区层面的差异化体现。所以,当看到这本书的书名时,我便产生了一探究竟的兴趣。我脑海中勾勒出的画面是,作者会像一个精密的经济分析师,将“一带一路”这个概念拆解开来,然后用严谨的经济学模型和数据,去审视它在不同“地带”和“国家”的“实际行走”情况。我期待它能解答我的一些疑问:比如,哪些类型的国家最有可能从中受益?它们受益的机制是什么?又有哪些国家可能会面临更大的挑战?是否会有“赢家”和“输家”的论断?这种带着批判性思维的分析,对于我们普通读者理解世界经济格局的变化,无疑是至关重要的。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我特别喜欢,那种沉稳而又不失活力的色调,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宏大叙事和深刻洞察。我一直对“一带一路”倡议充满好奇,它所描绘的互联互通的宏伟蓝图,以及背后牵动的复杂经济与地缘政治关系,都让我着迷。虽然我还没来得及深入阅读,但仅从书名和初步的了解来看,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清晰的视角,去解析这个庞大倡议的实质,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口号,而是深入到它对沿线国家经济发展带来的具体影响,以及可能存在的挑战与机遇。我希望作者能够运用扎实的经济学理论和数据分析,为我们呈现一个立体、多维度的“一带一路”画卷,让我能更深刻地理解这个时代性的命题。我对其中关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和国别差异化分析的部分尤其感兴趣,这会是理解倡议能否成功的关键。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