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入门到精通,轻松进阶结艺高手,看这本就够了!
★品类全,花样多:基础编法、手链、项链等9大类全包含,240款精美中国结教程任你学!
★看得懂,学得快:图文并茂,少则一两分钟,多则五六分钟轻松学会一种结。
★更新颖,更实用:让你心动的手链、戒指、发饰、耳环、手机吊饰……都在这里,用心编织,让你的生活结出彩!
精美的中国结是凝聚着中国人传统民俗、审美观念、历史传承的结晶。本书对中国现存的中国结编结技法进行了广泛收集、细致分类和甄选,共涉及基础编法、手链、项链、发饰、古典盘扣、耳环、戒指、手机吊饰、挂饰9大分类,240多种中国结技法及方案,并通过图文对照的形式将手工编结的全过程分步呈现。品种全面,花样繁多,看得懂,学得快,是人们学习制作中国结的超值之选。
陈阳,出身书香世家,深谙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自幼对流传于民间的传统手工工艺有着浓厚的兴趣,痴迷于中国结的编结方案、技巧,经多年研究和实践,收集并总结出大量的传统中国结及现代手工编结技法,并致力于这些传统工艺的研究和传播。
第一章 材料与工具
常用线材 10
常用工具 11
常用配件 13
第二章 基础编法
单向平结 16
双向平结 17
横向双联结 18
竖向双联结19
凤尾结 20
单8 字结 21
线圈结 22
搭扣结 23
蛇 结 24
金刚结 25
双钱结 26
双线双钱结 27
菠萝结 28
酢浆草结 29
双环结 30
万字结 31
单线纽扣结 32
双线纽扣结 33
圆形玉米结 34
方形玉米结 35
玉米结流苏 36
太阳结 37
右斜卷结 38
左斜卷结 39
横藻井结 40
竖藻井结 42
线 圈 44
绕 线 45
缠股线 46
两股辫 47
三股辫 48
四股辫 49
八股辫 50
锁 结 52
发簪结 54
十字结 55
绶带结 56
套环结 57
菠萝头 58
秘鲁结 59
十角笼目结 60
十五角笼目结 62
琵琶结 63
攀缘结 64
雀头结 65
蜻蜓结 66
幸运珠结 67
流 苏 68
实心六耳团锦结 69
空心八耳团锦结 70
龟 结 72
十全结 73
吉祥结 74
如意结 75
绣球结 76
四耳三戒箍结 77
五耳双戒箍结 78
五耳三戒箍结 79
八耳单戒箍结 80
一字盘长结 81
二回盘长结 83
三回盘长结 85
四回盘长结 87
复翼盘长结 89
单翼磬结 92
复翼磬结 95
鱼 结 99
网 结 101
第三章 手链篇
梦绕青丝 104
缤纷的爱 105
未完的歌 106
随 空 107
宿 命 108
憾 事 109
红香绿玉 110
浮 世 112
将 离 113
我的梦 114
万水千山 116
峥 嵘 117
缱 绻 118
女儿红 120
一往情深 123
君不见 124
随 风 126
清如许 128
许 愿 129
似 水 130
朝 暮 132
我怀念的 133
缄 默 134
青 春 136
娇 羞 139
思 念 141
尘 梦 144
随 缘 145
花非花 146
无 言 147
梦 影 150
花 思 153
天雨流芳 154
至 情 156
晴 川 158
风 月 159
韶 红 160
倾 城 162
鸢 尾 163
江 南 164
星 月 166
成 碧 167
芙 蓉 168
断 章 170
年 华 172
落花意 173
初 秋 174
暮 雨 175
温 暖 176
风 舞 178
零 落 179
斑 驳 180
萦 绕 182
秋之舞 184
花想容 185
红 药 186
回 眸 187
光 阴 188
秋 波 189
三生缘 191
静 候 194
古朴爱恋 196
第四章 项链篇
君 影 198
缠 绵 200
在水一方 202
飘 落 205
绽 放 207
山 水 208
宽 心 210
春光复苏 212
沙 漏 215
平 安 216
渡 口 219
天 真 221
望 舒 222
清 欢 224
铭 心 227
好运来 230
当 归 231
惜 花 232
清 荷 234
墨 莲 235
繁 华 238
无 眠 239
琴声如诉 241
花如许 242
人之初 245
温 柔 248
四月天 250
水 滴 251
第五章 发饰篇
锦 心 254
永 恒 256
春 意 257
忘 川 258
唯 一 259
春 晓 260
朝 云 262
小 桥 263
琵琶曲 264
第六章 古典盘扣篇
无尽相思 266
如梦人生 267
时光如水 268
痴 情 270
心有千千结 271
回 忆 272
云 烟 273
往事流芳 274
来生缘 275
一诺天涯 276
第七章 耳环篇
知 秋 278
结 缘 280
流 年 282
流 逝 283
锦 时 284
泪珠儿 286
夏 言 288
绿 荫 290
岁 月 292
蓝色雨 293
刹那芳华 296
荼 蘼 297
山桃犯 298
独 白 301
解语花 302
香雪海 304
不羁的风 306
乐未央 308
迷迭香 310
流 云 312
圆 舞 314
第八章 戒指篇
相思成灰 316
蓝色舞者 317
刹那无声 318
花 事 319
宿 债 320
如 酒 321
远 游 322
倾 听 324
七 月 325
经 年 326
婉 约 327
梅花烙 328
第九章 手机吊饰篇
盛 世 330
若 素 331
如 意 332
望 334
风 沙 336
开运符 338
晚 霞 340
如 歌 341
香草山 342
今 天 344
自 在 346
圆 满 347
叮 当 348
两离分 350
涟 漪 351
错 爱 354
情人扣 356
如莲的心 358
绿 珠 360
苦尽甘来 362
横向双联结
“联”,有连、合之意。本结以两个单结相套连而成,故名“双联”。这是一种较实用的结,结形小巧,不易松散,分为横向双联结、竖向双联结两种,常用于结饰的开端或结尾。
1. 准备好一根线。
2. 如图中所示,棕线从绿线下方绕过,再压绿线回到右侧,并以挑―压的方式从线圈中穿出。
3. 如图中所示,绿线压过棕线,再从棕线后方绕过来。
4. 绿线以挑棕线、压绿线的方式穿过棕线形成的圈中。
5. 如图中所示,绿线从下方穿过其绕出的线圈。
6. 将绿线拉紧。
7. 按住绿线绳结部分,将棕线向左下方拉,最终形成一个“X”形的双联结。
渡口
遥忆渡口处的幽诉琴音,低转缠绵,情绪里不自觉地染上了几分低沉的愁思。
材料:九颗高温结晶珠,一根250cm 的璎珞线。
1. 将准备好的璎珞线取出。
2. 对折后,留出一小段距离,连续打两个蛇结。
3. 在相隔30cm 处再打一个蛇结。
4. 如图,在蛇结下方穿入一颗高温结晶珠。
5. 再打两个连续的蛇结。
6. 再打一个双钱结。
7. 继续打双钱结,共打四个双钱结,并在下方的一根线上穿入一颗高温结晶珠。
8. 打一个双钱结,再在同一根线上穿入一颗高温结晶珠。重复此步骤,共穿入六颗结晶珠。
9. 右边同样连打四个双钱结,打一个蛇
10.在相隔30cm处,打两个蛇结。结,穿入一颗结晶珠,再打一个蛇结,项链的主体部分就完成了。
11. 穿入一颗结晶珠。
12. 再打一个蛇结。最后将多余的线头剪去,烧黏即可。
竖向双联结
竖向双联结常用于手链、项链的编制。此结的特点是两结之间的连结线是圆圈,可以串珠来作为装饰。
凤尾结
凤尾结是中国结中十分常用的基础结之一,又名发财结,还有人称其为八字结。它一般被用在中国结的结尾,具有一定的装饰作用,象征着龙凤呈祥、财源滚滚、事业有成。
线圈结
线圈结是中国结中基础结的一种,是绕线后形成的圆形结,结形紧致、圆实,故象征着团团圆圆、和和美美。
中国结,是中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一种沉积,它将中国传统民俗与审美观念充分地交融在一起,更有着丰富多彩的造型和美好的寓意。
多少年来,中国人手口相传的中国结制作由简单的结绳技法,发展到今天的结、绕、穿、挑、压、缠、编、抽等多种工艺技法,中国结也成为人们家居装饰、随身携带的心爱之物,成为老百姓喜闻乐见、国际友人大加赞赏的民间绝活,甚至成为一张具有代表性的、透着民族风的、传遍世界各个角落的名片。
当一个别致、大方的中国结呈现在人们眼前时,人们总是惊羡它精巧的设计与细密的纹路,却不知它的制作过程其实非常简单。一些简单的材料,如几根线绳、几颗讨人喜欢的坠珠,将它们集合在一起,就足以做出一个漂亮的中国结。
为了将这门技艺更好地传承和发扬广大,让每一个对中国结怀有深深迷恋和浓厚兴趣的人获得最丰富、最全面、最真切、最完整的培训指导,我们满怀热情与敬意,用心制作了这本《中国结图鉴》。在这本书中,我们对大量不同样式、不同功能的中国结进行了细致分类、甄选,并通过图文对照的形式将中国结的制作全过程一一呈现。相信每一个人都能通过认真阅读,自己动手,独立完成这些精美饰品的制作。当读者将自己亲手制作的中国结或随身携带,或馈赠亲友,或传达爱意时,这就是对我们认真编写工作的最大褒奖。
当然,由于时间仓促,编者水平有限,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疏漏之处实属难免,还请广大读者海涵、斧正。
我一直对那些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的书籍情有独钟,而这本《中国结图鉴》恰恰满足了我对美学和文化深度探索的需求。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本艺术品鉴录。书中对于每一个中国结的展示,都经过了精心考量,不仅展现了其结构上的精妙,更突出了其在不同场景下的应用美感。比如,书中展示的用中国结串联的各种挂饰,从古朴的流苏到现代的创意设计,都让人眼前一亮。我被书中对“流苏结”的讲解所吸引,它不仅仅是装饰,更是连接与垂坠的象征,在古代常常出现在衣带、剑鞘等处,充满了仪式感。而书中对“中国结的历史演变”的探讨,也让我大开眼界,原来中国结的发展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融入新的元素和设计理念。这本书的摄影风格也非常出色,光影的运用恰到好处,将中国结的立体感和层次感表现得淋漓尽致。它让我重新审视了中国结的艺术价值,不再仅仅视其为一种民间手工艺,而是将其提升到了可以与任何一件精美艺术品相媲美的层面。
评分这本《中国结图鉴》简直是让我惊艳了!我一直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那些精巧细致的手工艺品。这次偶然翻到这本书,简直如同打开了一个新世界的大门。一开始我还在犹豫,是不是一本枯燥的工艺教程,但当我翻开第一页,就被那些栩栩如生的中国结作品深深吸引了。书中的图片质量非常高,色彩饱满,细节清晰,仿佛能感受到线材的质感和打结的力度。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不仅仅展示了各式各样的中国结,还对它们的历史渊源、文化寓意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我从来不知道,原来一个小小的中国结,承载了如此丰富的中华民族的智慧和情感。比如,书中关于“盘长结”的介绍,让我了解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缠绕,还象征着连绵不绝的吉祥和万事如意。又比如,讲解“寿字结”时,书中穿插了一些关于古代寿宴习俗和对长寿的期盼,让我更加理解了它的文化内涵。这本书真的不仅仅是图片和步骤,更像是一本穿越时空的文化导览,让我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认识和欣赏中国结。我迫不及待地想跟着书中的图解,尝试自己动手制作,感受这份古老工艺的魅力。
评分说实话,我一直对那些需要耐心和技巧的手工活儿有些畏难情绪,总觉得学起来费时费力。但当我拿到这本《中国结图鉴》后,我发现我的看法完全被颠覆了。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以一种极其友好的方式,将看似复杂的中国结工艺变得生动有趣,并且充满学习的动力。书中提供的每一个结式,都有详细的图解步骤,并且每一步都标注得非常清晰,就算是像我这样对手工不太敏感的人,也能看得懂。更棒的是,书中不仅仅是教你怎么打结,还会告诉你这个结的寓意是什么,可以用在什么地方。比如,在学习“金钱结”的时候,书中还会穿插一些关于古代钱币和招财纳宝习俗的介绍,让你在打结的过程中,也能感受到这份美好的期盼。我尝试着按照书中的教程,打了几个小小的“中国结”作为手机挂饰,虽然不完美,但那种亲手制作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却是前所未有的。这本书让我觉得,学习中国结,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任务,而是一次充满乐趣和收获的文化体验,它让我重新燃起了对传统手工的兴趣。
评分我一直认为,好的书籍应该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并且带来更广阔的视野。这本《中国结图鉴》在这方面做得非常出色,它远远超出了我对于一本“图鉴”的期待。这本书的深度体现在它不仅仅是对中国结的静态展示,更是对其背后文化内涵的挖掘和延展。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中国结与中国传统哲学”的探讨,它让我理解到,中国结的每一个线条、每一个结扣,都可能蕴含着阴阳平衡、天人合一等深刻的哲学思想。例如,在介绍“团锦结”时,书中会将它与“圆满”、“和谐”等概念联系起来,让我看到了这种简单形式背后所蕴含的东方智慧。此外,书中还引用了大量的历史文献和民俗资料,使得对中国结的讲解更加丰富和有说服力。它让我意识到,中国结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一种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智慧和情感的结晶。这本书让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中国传统艺术的兴趣。
评分作为一个长期在国外生活、对中国传统文化日渐疏远的游子,偶然间在书店看到了这本《中国结图鉴》,简直像是收到了来自故乡的温暖问候。我一直觉得,那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手工艺品,是连接我们与传统最直接的纽带。这本书的内容,让我重新找回了那种亲切感和自豪感。书中那些精美的图片,不仅仅是展示了中国结的形态,更像是浓缩了几个世纪的匠心与审美。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不同结式起源的追溯,那些充满故事性的叙述,让我了解到每一种结背后可能都蕴含着某种祈愿、某种祝福,甚至是某种生活哲学。例如,在阅读关于“方胜结”的部分时,书中描绘了古代男女之间互赠信物的场景,那种含蓄而深情的设计,让我对这小小的结充满了浪漫的遐想。再者,这本书的编排也非常人性化,清晰的步骤图配合简洁的文字说明,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上手。我尝试按照书中的方法打了一个简单的“如意结”,那种成就感是难以言喻的。它让我意识到,中国结的魅力,不仅在于它的美观,更在于它所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情感寄托。
评分很不错,纸张很好,内容也不错
评分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很好
评分收货很快,做活动买的,真是很划算,一百多块钱能买十多本喜欢的书,现在买书就到京东了。
评分不错的书,挺有意思的。京东送货快,服务好,家里的日用品基本上都是京东买的。
评分读书才津津有味、妙不可言。由此,读书带来的“甘甜”自然而然浮出水面,只等着你采撷了。 读书,若只埋首
评分这么好的一本书买回来了,以后就不愁没菜吃了
评分活动买的,翻了一下,主要用图片教怎么收纳,也不错,空无一物并不完全靠扔实现,收纳也是一门学问。
评分质量很好..........................
评分书中介绍了陈式太极的来源传承,以及陈氏13式太极套路,易学,不错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