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星座,这一本就够了!星座起源+天文知识+定位星图+观测技巧+必备器材
这本书中,你将看到:
1.88个星座的历史和相关神话,100多幅有价值的星图
2.300余幅来自NASA、哈勃等的天文图像
3.24张南北半球月度星图,观星时必不可少的导航
4.对涉及的天文学准则和专有名词做出了通俗易懂的解释
5.恒星、行星、太空中天体与星座的个别介绍,特别指出了行星在星座中穿行的运动轨迹
6.通过裸眼,或是透过双筒望远镜、天文望远镜找寻那些特定星体的实用技巧
大开本硬精装,锁线胶订,能够180°摊开阅读和欣赏
我们探索星空,不是为了在黑暗中盲目地寻找,而是为了更好地认识人类自己。
封面图片说明:
封面图为长蛇座,它是全天88星座中长度*长、面积*大的星座,横跨1/4天际,也是托勒密所列48星座之一,NASA探测到的引力波信号就来自距地球约1.3亿光年的长蛇座内NGC 4993星系。
人类未来的命运,取决于对宇宙的认知
这是一本针对天文爱好者的观星进阶必备图书。书中详细介绍了全天88星座的起源、神话及观测方式,配有精细的图表分析,以及NASA或哈勃拍摄的高清天文图像。同时,还介绍了恒星、行星及其他天体的观测方法,包括裸眼观测及望远镜的使用技巧。
本书没有繁杂的公式和深奥的科学理论,可供世界各地的天文爱好者观测、寻找定位各个星座、星体和深空物质。
本书内容共分四章:变幻的星空介绍星空的基本信息、全天88星座的详细介绍、其他天体的观测、月度星空示意图。
科普类畅销书作家:贾尔斯·斯帕罗(Giles Sparrow)
科普作家,擅长天文学、空间技术和物理学等题材。毕业于伦敦大学学院天文学专业与帝国理工学院科学传播专业。著作有《行星》《火星》等。
引言
星座起源
阅读指导
变幻的星空
太空中的地球
观天
季节
天球
星座定义
天体
绘制星图
固定的星座
小熊座
天龙座
仙王座
鹿豹座
仙后座
御夫座和天猫座
大熊座
猎犬座
牧夫座
北冕座
武仙座
天琴座
狐狸座和天箭座
天鹅座
仙女座和蝎虎座
英仙座
双鱼座
白羊座和三角座
金牛座
双子座
巨蟹座
狮子座和小狮座
后发座
室女座
天秤座
巨蛇座
蛇夫座
天鹰座和盾牌座
海豚座和小马座
飞马座
水瓶座
鲸鱼座
猎户座
麒麟座和小犬座
大犬座
长蛇座
乌鸦座、巨爵座和六分仪座
半人马座
豺狼座
天蝎座
人马座
摩羯座
南鱼座和显微镜座
玉夫座和天炉座
波江座
天兔座
雕具座和天鸽座
船尾座
唧筒座和罗盘座
船帆座
船底座
南十字座
苍蝇座
圆规座和南三角座
矩尺座和天坛座
南冕座和望远镜座
孔雀座
天鹤座和凤凰座
杜鹃座和印第安座
时钟座和网罟座
绘架座和剑鱼座
山案座和飞鱼座
蝘蜓座和天燕座
水蛇座和南极座
移动的行星
太阳系
月球
月相变化
水星
金星
火星
小行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彗星
月度星图
北半球
南半球
词汇表
大规模流星雨
索引
致谢
星座起源 我们生活的星球悬浮于茫茫宇宙之中,无论往哪个方向探寻上亿光年甚至上十亿光年,都看不到边际。举头仰望,我们看到日月星辰、气体尘埃云,以及遥远的星系,它们似乎毫无章法地散落在宇宙中。我们如何才
能在庞杂无序的空间中理清头绪呢?数千年来,“星座”扮演了重要角色,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了很大帮助。
当今,国际通用的88个星座是从史前时代不断演化而来的:与金牛座相关的最早记录,出自法国拉斯科洞窟一幅17000 年前绘制的壁画。早在4000 多年前的古美索不达米亚时期,我们的祖先就编制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份星座表。
人类最先认识的,很可能是黄道十二星座——这12个星座被人类赋予了特殊的象征意义,因为太阳的周年视运动会经过这12 个星座(地球公转时,从地球上看太阳,太阳在天球上、在众星间缓慢地移动着位置,方向与地球公转方向相同,即自西向东,也是一年移动一大圈,叫作太阳的周年视运动。太阳周年视运动在天球上的路径,就是黄道。——译者注)。黄道十二宫“zodiac”这个词,来源于希腊语,意思是“动物世界”,这12 个星座中,除了天秤座,都是以动物名称命名的(天秤座曾经属于与之相邻的天蝎座)。由于各大行星的绕日轨道几乎在同一个平面星座起源
上,因此常常可以在这12 个星座内发现太阳系行星的身影。在公元前至少一千年,人们认为,黄道十二宫中的这些天体“游荡”到什么位置,与
地球上发生的大事件有关,占星术由此诞生,且一直风靡至今。由于地球
的自转轴会发生长周期变化,如今太阳在天空中的轨迹已无法与占星学概
念的黄道十二宫相对应。
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在不同历史阶段,世界各地发展出了各自的占星体系,其中的很多概念一直沿用至今。今天的天文学界,使用的是通用星座表。现行的国际通用星座表,源自希腊裔埃及天文学家、地理学家托勒密在亚历山大城编制的星座表。公元150 年左右,托勒密将自己掌握的天文学知识集结成册,编撰了一部伟大的天文学经典著作——《至大论》
(Almagest )。托勒密星座表中罗列了包含12星座在内的48个星座,其
中大部分依然能从北纬地区和赤道上空辨认出来,托勒密的星座表一直沿
用了大约1400年。
直到16世纪,欧洲的探险家们才带回有关南半球星空的信息。天文学家很快就把这些新发现融入了自己绘制的图表,与此同时也在不断完善北半球的星空图。继17世纪前后的荷兰航海家皮特·狄克松·凯泽和弗德里克· 德·豪特曼踏出第一步之后,后来的航海家们再接再厉,帮助天文学家们在第一份南半球星图的基础之上添加了12个星座。在那之后,法国天文学家尼古拉·路易·德·拉卡伊继续扩大对南半球星空的探索,又添加了14个星座,并在1763年出版了自己绘制的星空图。
1922年到1930年间,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公布了88个星座,且将星座定义为天空中的区域,而非星体的集合。88 个星座组成完整的天球,天空中的所有天体分属于各个星座。
天文学家按照各种规制,将星体纳入各个星座。德国天文学家约翰·拜耳于1603年设计的命名体系,通常用希腊字母来表示最亮的星体。
相对昏暗的星体通常采用的是“弗拉姆斯蒂德数”命名法(英国天文学家
约翰· 弗拉姆斯蒂德于18 世纪初提出),不容易发现的星星和其他天体
(通常统称为“深空天体”)遵循其他命名体系,以数字或字母标记。
“视星等”衡量的是星体的亮度——星体越亮,数字越小。星等体系起源于古希腊,到19 世纪才正式成为天文学界通用的分级体系:按照现在的标准,星体之间的亮度相差一个星等,就表示星体之间的亮度相差2.5 倍。最亮的星体,星等可以是负数;眼睛可以看到的最暗的星体,星等是6.0。书中的星图用星体大小表示星体亮度——更多相关说明参见下一页。
这本书就像一份综合指南,可以帮助大家了解整个夜空中的各个星座。全书分为四个部分,四个部分合在一起,我们便可按图索骥游览完整的太空世界。“变幻的星空”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地球所处的独特位置影响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二是天文学家是如何制定出有序的天空坐标和星座系统的。“固定的星座”将带领我们游览国际天文学联合会正式确认的88个星座,向读者展示用肉眼、双筒望远镜或是入门级别的天文望远镜即可欣赏的奇观美景。“移动的行星”将对在太阳系中漫游的行星展开探索,正是这些星体在天空中的移动改变了星座的外观。“月度星图”详细列举了在地球围绕太阳公转的一年间,两个半球的星空变化。
星座是研究天文学最基本的工具,是将宇宙进行排序的重要方法。即便到了今天,区分天空中的星座样式、了解明亮的星体以及天空中的重要目标,仍然是天文爱好者探索宇宙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读完本书,你就能了解星座,就能通过星座去认识整个宇宙。
这本书简直是天文爱好者的福音!我是在一个朋友的强烈推荐下买的,原本还担心内容会不会太专业或者太晦涩,毕竟“全书”两个字听起来就让人有点压力。结果一翻开,我就被作者那娓娓道来的笔触深深吸引住了。它不仅仅罗列了十二个星座的基本特征,更像是带你进行了一场穿越时空的星际漫游。作者似乎对每一个星座背后的神话故事都有独到的见解,那些古老的传说不再是冷冰冰的文字记载,而是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充满了戏剧张力和浪漫色彩。我特别喜欢它对“守护星”和“元素”的深入探讨,那种将宏观宇宙规律与个体性格特质巧妙结合的叙事方式,让人读完后对自己的人生产生了一种全新的、更具哲学意味的审视角度。书中配的插图也极具艺术感,那些深邃的星空图景和精美的星座符号设计,让阅读体验瞬间提升了好几个档次,即使是随便翻阅,也能感受到一种宁静致远的美感。对于想系统了解占星学基础,又不想被过于复杂的术语绕晕的入门读者来说,这本书无疑是首选中的首选。
评分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掌握得极佳,它平衡了学术的严谨和大众的可读性。我曾经尝试阅读一些“学院派”的占星学著作,结果被密集的星盘图表和复杂的相位计算搞得头晕脑胀,很快就束之高阁了。而这本《星座全书》则完全走了另一条路:它更侧重于描绘一种“存在的方式”。比如,书中描述火象星座的驱动力时,用的词汇充满了力量感和开创性,读起来让人热血沸腾,恨不得立刻去行动;而描述水象星座的段落,则如同月光洒在湖面,细腻而富有情感共鸣。这种用文字来“翻译”宇宙能量的手法,非常高明。它不强迫你相信任何特定的命运轨迹,而是提供了一套理解自我与环境互动模式的工具箱。我发现自己开始用一种更宽容、更具同理心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人,因为我能从中看到他们各自的“星象底色”在起作用。
评分说实话,这本书的厚度让我有点望而却步,但一旦开始阅读,那种沉浸感是很难用言语形容的。我一直对占星学抱有一种好奇又疏离的态度,总觉得它更像是一种娱乐,而不是严肃的知识体系。然而,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的看法。它并没有过多地强调“算命”的准确性,而是着重于挖掘文化背景和心理学层面的共性。比如,它对不同宫位(虽然这本书是以星座为主线,但对相关概念的穿插介绍非常自然)所蕴含的原型能量的解析,精准得让人脊背发凉。我甚至发现书中有一些对于特定职业选择和人际关系模式的描述,和我自身经历高度吻合,但又不是那种简单粗暴的对号入座。作者的写作风格非常冷静、客观,像一个睿智的长者在平静地为你梳理宇宙运行的逻辑,而不是一个推销员在极力推销某种信仰。阅读过程中,我频繁地停下来,在脑海中对照现实生活中的人物,那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是阅读其他同类书籍时从未有过的深度体验。
评分我是一个对细节有偏执要求的人,尤其是在阅读非虚构类书籍时,信息的准确性和详尽程度是我最看重的。这本书在“全书”这个定位上做得相当到位。它不仅覆盖了传统占星学的十二星座,连一些边缘化、但同样重要的概念,比如上升点的影响,行星落入星座的基本含义,都有着清晰且不含糊的阐述。最让我惊艳的是,作者似乎参考了大量的跨文化资料,关于不同文明如何看待同一片星空,书中都有涉及,这使得整本书的格局一下子打开了,不再局限于现代西方的占星体系。每次读完一个星座的部分,我都会有一种感觉:这不是作者单方面的解读,而是一个经过时间沉淀的、多维度交叉验证的知识集合。纸张的质感也很好,装帧结实,拿在手上沉甸甸的,让人感觉这是一本值得珍藏和反复翻阅的工具书,而非快餐式的读物。
评分对于一个习惯于碎片化阅读的现代读者来说,如何让一本厚重的参考书保持吸引力是个大挑战。这本书的编排结构非常清晰,章节之间的过渡自然流畅,让你愿意一气呵成地读下去。它并没有采用生硬的章节编号,而是通过精妙的小标题和引人深思的引言来引导阅读。我最欣赏的一点是,它对于“星座的阴影面”的探讨毫不避讳。很多同类书籍往往只写星座光明、积极的一面,但这本书诚实地指出了每个星座在失衡状态下可能表现出的负面特质,比如过度专注或自我中心。这种真实性极大地增强了书籍的可信度和实用价值。它不是在为你编织一个完美的自我形象,而是在帮助你正视自己性格中的所有面向,无论是光芒还是阴影。这本书读完后,感觉像是完成了一次深度的自我对话,受益匪浅,绝对是案头必备的佳作。
评分非常不错,给孩子科普的好书。
评分搞活动买的,还不错。
评分本书收录了114张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摄影集档案中的精美照片,书中为精彩绝伦的图片配上了专业生动的文字注解,书中图片全部出自太空宇航员亲自拍摄、或出自哈勃太空望远镜以及其它高精度的宇宙观测设备。这场穿越宇宙的旅程将以我们生活的地球为起点,带你领略地球、月球、太阳耀斑和各种星团、星云及星系;通过图文展示出恒星死亡的场景、星系碰撞爆炸的场景等等。让你真真切切地欣赏到地球和太空中动人的美景
评分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看完NASA的这本摄影集,感受宇宙无垠无边的魅力,心灵得到了净化和震撼!
评分图文精美,打开书,满满的喜悦,宝贝儿子的六一礼物,快递小哥很给力,送货及时。
评分还不错,很多好看的图片。
评分很好看的书,孩子很喜欢,除了贵点没毛病
评分NASA摄影集是本特别适合非专业人士阅读的科普读物。
评分霍金在书中完全否定了“上帝”创造宇宙一说。在《时间简史》中,霍金对于@的态度相对比较模糊,而《大设计》在开篇宣布“哲学已死”之后,也对“上帝”的存在作出了自己毫无保留的判断。霍金的结论,宇宙不是“上帝”创造的,很明确地写道:“宇宙创造过程中,“上帝”没有位置。没有必要借助“上帝”来为宇宙按下启动键。”霍金认为支持宇宙大爆炸理论的物理学定律向传统@信仰发起了挑战,“由于存在万有引力等定律,因此宇宙能够,而且将是从无到有自己创造了自己。自然发生说是有物而非无物存在的原因,这是宇宙和人类存在的原因。没必要借助“上帝”引燃蓝色导火线,让宇宙诞生。”[5-6]《大设计》是霍金在《时间简史》之后的最重要的著作,它凝结了霍金20多年来对科学和哲学的思考成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