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中医的极简思考+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 套装2本 樊学鸿、金藓

复杂中医的极简思考+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 套装2本 樊学鸿、金藓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樊学鸿,金藓 著
图书标签:
  • 中医
  • 气道中医
  • 樊学鸿
  • 金藓
  • 养生
  • 健康
  • 传统医学
  • 经络
  • 穴位
  • 疾病预防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店铺: 金卫图书专营店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ISBN:9787122290038
商品编码:12281866154
包装:平装
开本:16
出版时间:2017-04-01
用纸:胶版纸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简体中文

具体描述

基本信息

《复杂中医的极简思考》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4月1日)

平装: 214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122290038, 9787122290038

条形码: 9787122290038

商品尺寸: 24 x 15 x 1.3 cm

商品重量: 322 g


《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

出版社: 化学工业出版社; 第1版 (2017年4月1日)

平装: 186页

语种: 简体中文

开本: 16

ISBN: 7122277237, 9787122277237

条形码: 9787122277237

商品尺寸: 23.6 x 14.8 x 1.6 cm

商品重量: 308 g

内容简介

《复杂中医的极简思考》

本书提出中医的核心基础为气,并创建气的建模假设,从而推导出中医通过治气来治病的具体方法。将抽象的中医理论以简单形象的模型来展示,演示出了中医的病因、病机理论,以及中医治病的方法。同时,将健康的观念传递给读者,告诉大家不要乱用药,调整自己的身体状态,改善自己的体质,将疾病防患于未然,才是健康的根本。

本书适合对中医感兴趣的老百姓阅读思考。


《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

本书基于《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金匮要略》《黄元御医书十三种》《医学求是》等医学经典,将其中的精华通过气化理论进行讲解,并应用于临床实践。适合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师、对中医感兴趣且对中医有一定认识的人士阅读参考。

如果您是以下几类读者,不妨翻翻本书:

1.我想做个安安静静开汤药的纯中医,如何快速提高疗效是我很关心的问题

2.我是中医药院校大学生,系统学习中医以后,见到患者,却无从下手

3.我是中医药院校老师,面对学生提出的千奇百怪的问题,我该如何回答,这是个问题

4.我一直在自学中医,阴阳五行略有研究,理法方药也略懂,我感兴趣,我要继续学下去

作者介绍

樊学鸿,北京市源本中医研究院,院长,自2000年开始从事互联网相关的医学传播和教育工作,致力于清晰、快速、高效的医学内容表达。

2012年开始研究古典中医,并设立过养生机构和中医诊所,和一些专家一起为患者提供医学诊疗、医学教育等工作。经过这几年的潜心研究,把古典中医理论,借助模型结构化,生动的表达出来,希望为对中医感兴趣和中医的专业人士提供理论梳理,并深入掌握临床实践能力提供帮助。

目录

《复杂中医的极简思考》

引子:20年的鼻炎,10分钟起效/001

第一章利用物理知识重新认识中医科学

“气”在中华文化里面是一个非常常见的符号,汉语里有很多词提到“气”,脾气、正气、生气……但这看不见、摸不着的“气”,到底是什么呢?

第一节看不见、摸不着的气——复杂中医的极简钥匙/007

灵感:从甲骨文看气和水的关系/009

线索:从《黄帝内经》看气和水的关系/011

气的体验:从人体水代谢感知中医的气/014

气与鼻炎:用气来重新理解疾病/017

第二节气的阴阳五行——不只是哲学,更是物理学/019

气化:气的同化作用/020阴阳:装载不同能量的气/025

五行:气的五种运动状态/028

五行生克:五种状态气的制约关系/031

六气:六种不同性质的气/037

第三节气在人体的运作机制——能量代谢的秘密/041

气在人体流动的通道/041经络真实存在/046

营气和卫气,如妻与夫,分主内外/051

营卫调和才不生病/057

病例讨论:1.为什么针刺入的同时,牙痛消失了?/061

2.脱发竟然是因为头皮不出汗:营卫调和的价值/063

第四节中西医原理的差别——缺失对气的认识/063

能量的生命还是肉体的生命/063

器官之间是联网运作,还是独立运作/065

环境异常还是物质异常/069

治疗的差异:治“病”,还是治“人”/078

第二章什么是疾病?气化异常和气运行受阻

疾病和症状的发生,说明人体的气机气化出现了问题。只有搞清楚病机,才能精准地设计治疗方案。

第一节气量过大过小——虚实类症状/083

气量为什么会变化?/083

气量过大过小——落实到营卫的虚实/092

针灸和药物对气量问题的治疗原理/093

第二节气化太过不及——寒热类症状/095

气化的细节——落实到营卫的气化/095

针灸和药物对气化问题的治疗原理/098

病例讨论:1.针灸30秒,突发哮喘停止了/101

2.三周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101

第三节气机堵塞——压力类症状/102

气机的正常运行模式/104

气机堵塞的类别和后果/107

气机堵塞——落实到营卫的堵塞/109

针灸和中药对气机堵塞的治疗原理/110

第四节外气致病——天人合一的秘密/113

天气气化致病/115

地气气化致病/118

月经:人体的月度潮汐/119

五运六气预测疾病发生——大医必备的天文数学知识/127

第三章如何诊断疾病——关于气状态的判断

中医基于望、闻、问、切四诊来对人体的气进行判断,检查气的状态。六经六气模型是一个非常简捷有效的诊断治疗体系,就像截拳道一样,用最简捷的方式将敌人击倒。

第一节四诊皆为气——有诸内必形于外/134

望:看一看就知道疾病之“望而知之谓之神”/134

闻:听声音就知道疾病之“闻而知之谓之圣”/143

问:提问题就知道疾病之“问而知之谓之工”/145

切:把把脉就知道疾病之“切而知之谓之巧”/155

第二节六经模块化诊断——截拳道式诊断/159

病例诊断示范:青春痘是怎么回事儿/163

第四章如何治疗疾病——将气调回平衡状态

药物简洁、效果快是古典中医经方派的重要特征。认为中医复杂、很玄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中医,中医恰恰是把复杂的疾病简单化。

第一节治什么,怎么治,用什么治/166

第二节六经六气,模块化治疗/167

六经六气的治法/167

六气疾病的治法/170

桂枝苓胶汤/170

黄连丹皮汤/171

柴胡芍药汤/171

术甘苓泽汤/172

百合五味汤/172

苓甘姜附汤/173

第三节六经六气治法的原理在于调和营卫/173

营气郁而生热,则汗出,用桂枝汤/174

卫气郁而生寒,则无汗,用麻黄汤/176

桂枝汤与麻黄汤:营卫分治的理论框架/177

病例示范:1.一天治愈的新发高血压/178

2.非典型红斑狼疮/180

第五章古典中医的传承与创新

系统地展开对古典中医基础理论的研究并加以应用,真正发挥古典医学的巨大潜力,对于当今医学和医疗服务的发展都是极大的好事,可能需要几代医者的不懈努力。

中医系统化、模块化、标准化/185

问诊结构化示例/186

中医医疗设备和可穿戴设备/191

根据气候特点治未病/193

疫病预防和治疗/194

疑难病治疗/197

尘肺病可能还有希望/198

埃博拉古人有方案/201

艾滋病可以放入六经框架考虑/205

盖茨的梦想,疟疾的“古老解决方案”/207

肿瘤君可以滚蛋吗?/211

基于气逻辑的中医大数据/213


《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

第一章以气治气,以通为治

第一节古典中医的核心心法:以调气为目的的医学/003

●治疗的终极目标:平气/003

●中医治疗的核心手段:以气治气,以通为治/004

●气的流通和气化,是人体保持恒温的原因/004

●宏观的气流通,表现为热能在表里间的出入,上、中、下三焦的升降/006

●恒温系统,供热系统和散热系统的热交换/007

●热平衡的几种异常状态:微观气化异常/010

●疾病发生的原因、层次与气血循环机制、影响因素和调治方法/012

●营血卫气热平衡在六经里面产生了六种气化趋势/015

第二节气的阴阳五行气化/017

第三节气机生化图解/019

●六经六气和脏腑构成的上下升降的气血循环系统/022

第二章对主要症状的气解析

一、出汗/027

二、寒热/034

三、头身和四肢/039

四、分泌物及排泄物/048

五、饮食情况/054

六、七窍及头部状况/056

七、睡眠情况/059

第三章六气统六经,从心法到实践

第一节所有疾病分为经病和脏腑病/065

第二节六气气化和六经的对应/065

●气化解析伤寒的心法/065

●采用黄元御的六气法来讨论和解析古典中医/066

●以气为核心的描述表达体系/067

第三节太阳病/069

●足太阳经膀胱经病(下行为顺)/073

案例:全身掉白粉的小姑娘——太阳卫气燥化/075

案例:颈、腰、腿疼痛,一次针灸去掉7成——太阳寒化/078

案例:意外好转的脱发——太阳寒化/083

案例:30年头痛一朝结束——太阳寒化/085

●足太阳膀胱腑病(上行为顺)/086

案例:新发高血压一天恢复正常——太阳膀胱蓄水/087

案例:令人烦恼的尿血证——太阳膀胱蓄血/089

●手太阳小肠病(经病+腑病)(上行为顺)/092

案例:多年的瘊子一夜间消失——手太阳小肠热化不升/092

案例:肘关节炎一针解决——小肠寒化不升/094

案例:见到便血,请不要自己吓唬自己/096

案例:手术不一定是痔疮的首选/097

第四节阳明病/099

●足阳明胃病(经病+腑病)(下行为顺)/102

案例:《伤寒论》一天治愈颈椎病——太阳阳明经表郁/104

案例:美女三愁一泻而去——阳明胃经腑热/107

案例:胃寒呕吐——阳明胃腑寒化/110

●手阳明大肠病(经病+腑病)(上行为顺)/111

案例:一个穴位解决下牙痛/111

案例:中药对虫牙也有办法!/113

案例:十多年的大便干燥一剂搞定/115

案例:腹泻——肝木冲击大肠/117

第五节少阳病/118

●足少阳胆病(经病+腑病)(下行为顺)/120

案例:100公里超级马拉松前感冒立愈案——柴胡汤证少阳表郁/120

案例:脑鸣10年针灸立减——少阳湿郁/122

案例:间质性肺炎案——少阳相火引发的肺炎/125

案例:耳穴去胆结石——胆经湿化/128

●手少阳三焦病(经病+腑病)(上行为顺)/133

案例:黄疸胰腺炎罕见病——三焦腑热化/133

第六节太阴病/135

●足太阴脾病(经病+脏病)(上行为顺)/136

案例:湿疹、脾虚、手足口病的娃娃——太阴湿化/137

案例:奇怪的球形便秘——羊屎:太阴寒湿阳明燥(脾约)/139

案例:手足冰冷的姐姐——太阴寒湿/142

案例:舞蹈表演前腹泻的阿姨,针刺立愈——太阴寒郁腹痛/143

案例:腹胀20年愈——太阴湿化不升/145

●手太阴肺病(经病+脏病)(下行为顺)/146

案例:肺纤维化,血氧浓度低,呼吸不畅——手太阴肺痰阻不降(痰阻表郁)/147

案例:连平躺着睡觉都是梦想——重症尘肺病,手太阴肺湿化(痰饮阻碍)/150

案例:3000万哮喘儿童的希望——手太阴肺燥化或湿化/153

第七节少阴病/156

●足少阴肾病(经病+脏病)(上行为顺)/158

案例:腰痛——足少阴肾寒化不升/158

案例:痛风,寒包火——足少阴寒化不升/160

●手少阴心病(经病+脏病)(下行为顺)/162

案例:好痛,舌尖上的泡泡——手少阴心热化/163

案例:怎么老想睡觉还睡不醒?——手少阴心寒化嗜睡/165

案例:月经引发的神经病——热入血室扰神明/168

第八节厥阴病/170

●足厥阴肝病(经病+脏病)(上行为顺)/172

案例:死去活来的痛经,耳穴3分钟止痛——厥阴湿阻不升/172

案例:B超下神秘消失的子宫肌瘤——厥阴寒化不升(瘀阻)/174

案例:一分钟针灸降压——厥阴不升风化/176

案例:2次中风的岳父——厥阴不升风化热化/177

案例:胸胁胀痛——厥阴堵塞热化不升/179

案例:误打误撞治愈的糖尿病——厥阴湿阻风化/180

●手厥阴心包病(经病+脏病)(下行为顺)/183

案例:清天河水10分钟小儿退热——蓄积膀胱经热发汗退热/183

案例:心包积液——心包经寒化/185


舌尖上的智慧,身心的和谐:中国传统医学的现代探索 中国传统医学,这门承载着数千年智慧的古老学问,如同璀璨的星辰,在现代社会依然闪耀着独特的光芒。它并非停滞不前的遗迹,而是与时俱进,不断被发掘、阐释和实践的生命力。本书旨在带领读者深入浅出地探究中国传统医学的核心精髓,揭示其在维护健康、调理身心方面的独特价值,并展现其在现代生活中的应用前景。 一、 阴阳五行: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与人体健康的内在联系 中国传统医学的基石在于其独特的哲学思想,其中“阴阳”与“五行”是最为核心的概念。阴阳,是宇宙万物普遍存在的对立统一关系,如昼与夜、寒与热、动与静。人体的生理活动,也无不遵循阴阳的规律。阳气充沛则身体康健,阴气不足则易生病。平衡的阴阳是健康的根本。 五行,即金、木、水、火、土,代表着物质世界的五种基本属性,以及它们之间相互滋生、相互制约的动态平衡关系。这五种元素被巧妙地映射到人体的五脏六腑(心、肝、脾、肺、肾)以及与之相关的生理功能、情志变化、季节气候等方方面面。例如,木对应的肝,其疏泄功能正常则情志舒畅;水对应的肾,主藏精,关系到生长发育和生殖。理解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便是理解人体内部脏腑之间的相互影响,以及外界环境变化对人体健康的冲击。 本书将详细阐述阴阳五行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动的案例,帮助读者理解: 人体的阴阳平衡如何体现? 比如,女性生理周期与月经的正常来潮,是阴阳协调的体现;而失眠、潮热盗汗,则可能是阴虚阳亢的表现。 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如何应用于疾病的认识? 例如,肝属木,脾属土,肝气郁滞(木旺)容易损伤脾胃(土),导致食欲不振、腹胀等消化系统问题,这便是“木旺乘土”。反之,脾胃虚弱(土虚)则无法充分滋养肝脏,形成“虚不受补”的局面。 如何通过调整阴阳五行的平衡来改善健康状况? 这将涉及饮食、起居、情志等多方面的调养策略。 二、 气血津液:生命的物质基础与运行动力 如果说阴阳五行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哲学骨架,那么“气”、“血”、“津液”则是支撑起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和运行动力。 气,是中国传统医学中一个至关重要的概念,它并非单指呼吸之气,而是泛指人体内一切具有生命活力的精微物质和推动、温煦、防御、固摄等生理功能的总称。气的充沛与否,运行是否畅通,直接关系到身体的强弱和功能的正常发挥。气的生成与运行,与呼吸、脾胃的消化吸收、肾的固摄功能密切相关。气的不足会导致疲劳、乏力、免疫力下降;气的运行不畅则会引发疼痛、积聚、肿块等问题。 血,与现代医学所认识的血液在一定程度上相似,但更强调其作为濡养全身、滋润脏腑、承载精神活动的物质基础。血的生成依赖于脾胃的运化和肾的精气,其运行则受气的推动。血的充盈是面色红润、身体温暖、精力充沛的保证;血虚则会导致面色苍白、头晕目眩、心悸失眠;血瘀则可能引发疼痛、肿块,甚至危及生命。 津液,是指人体内一切正常水液的总称,包括汗、泪、涕、唾、消化液、关节滑液以及组织间的清稀液体等。津液的功能在于滋润、濡养、滑利和排泄。津液的生成与脾、肺、肾等脏腑的功能密切相关,而其分布和运行也受到气的调控。津液不足会口干舌燥、皮肤干燥;津液过多则可能表现为水肿、痰饮。 本书将深入剖析气、血、津液的生成、运行、功能及相互关系,揭示: “气滞血瘀”、“气血两虚”等病理状态的内在机制。 为何“百病皆由气起”? 气的运行不畅如何引发各种不适。 津液代谢紊乱与“湿邪”等病因的关联。 如何通过食疗、按摩等方式调养气血津液,达到养生保健的目的。 三、 脏腑辨证:人体内部的精密运作与健康密码 中医的“脏腑”概念,并非仅仅指解剖学上的器官,而是涵盖了器官的形态、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与情志、经络等相关联的更广阔的系统。五脏(心、肝、脾、肺、肾)和六腑(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 心:主血脉,藏神。心思虑,精神的产生和维持都离不开心的功能。 肝:主疏泄,藏血。肝的疏泄功能正常,则气机调畅,情志舒畅;肝藏血,能濡养全身。 脾:主运化,主统血。脾是气血生化之源,也是人体的“后天之本”。 肺:主气,司呼吸,主降。肺负责将清气吸入体内,并将浊气排出。 肾:藏精,主水,主纳气。肾精是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肾主水的功能维持着体内的水分平衡。 本书将详细介绍各脏腑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例如: “肝郁脾虚”的成因与调理。 长期精神压力过大,肝气郁结,就会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 “心肾不交”的病机。 心火亢盛,下扰肾水,导致失眠、心悸等症状。 “肺主治节”的精妙之处。 肺的功能如何影响人体对外界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 “脾胃为后天之本”的深刻含义。 饮食如何直接影响我们的健康。 通过“脏腑辨证”,中医能够细致地分析疾病的发生、发展和传变规律,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奠定基础。 四、 经络学说:人体能量流动的秘密通道 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表里、贯通上下、遍布全身的通路系统。它如同人体内的“高速公路网”,将全身的各个部分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经络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气血的运行和脏腑功能的正常发挥。 十二正经、奇经八脉等构成了经络系统的基本框架,而分布在经络上的穴位,则是调整经络运行、治疗脏腑疾病的重要节点。按压、艾灸、针刺等疗法,正是通过刺激穴位,来疏通经络,调节气血,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本书将阐释: 经络与脏腑、肢体的对应关系。 为什么某些部位的疼痛,可以反映特定脏腑的病变? “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的经络学原理。 穴位的选择与应用的基本原则。 经络不通可能引发的常见病症,以及如何通过经络调理来改善。 五、 辨证论治:个体化治疗的智慧 中国传统医学最核心的治疗原则是“辨证论治”。这意味着,中医看病不是简单地针对“病名”下药,而是要深入分析患者的整体状况,包括其体质、病因、病位、病性等,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归纳出其所属于的“证型”,然后根据证型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同一种疾病,在不同的人身上,可能表现出不同的证型;而同一种证型,也可能出现在不同的疾病中。这种灵活而精细的辨证方法,使得中医治疗能够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地而异,最大限度地发挥治疗效果,同时避免副作用。 本书将通过丰富的案例,展示: “四诊合参”的具体应用。 常见的证型,如“风寒感冒”、“湿热黄疸”、“痰湿体质”等。 不同证型下,中医如何运用药物、针灸、推拿等多种手段进行治疗。 为何强调“一人一方”的治疗理念。 六、 中医的现代生命力:传承与创新 在现代社会,人们对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长,对自然、绿色、温和的疗法也愈发青睐。中国传统医学凭借其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显著的疗效,在疾病预防、慢性病调理、康复保健、亚健康改善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 本书将探讨: 中医在现代养生保健中的应用。 如四季养生、情志养生、食疗养生等。 中医在慢性病管理方面的优势。 如调理糖尿病、高血压、消化系统疾病等。 中医与现代医学的结合,能否发挥“1+1>2”的效果。 如何打破传统与现代的壁垒,让更多人了解、接受并受益于中国传统医学。 通过阅读本书,您将不仅仅是了解一门古老的医学,更是开启一扇通往身心和谐、健康长寿的智慧之门。它将帮助您以更宏观、更系统的视角审视自己的身体,理解生命的运行规律,并掌握一套源远流长的养生智慧,从而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宁静与健康。

用户评价

评分

这套书的组合真是太妙了!《复杂中医的极简思考》打下了一个扎实而清晰的理论基础,让我不再畏惧中医的复杂性,而是能看到其内在的逻辑和简洁之美。《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则在此基础上,将中医的精髓——“气”——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剖析和实践指导。两者结合,仿佛是给了我一副精密的地图和一把万能的钥匙。我尤其欣赏作者们在讲解过程中,那种循循善诱的教学方式,仿佛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中医坐在你面前,耐心地为你解答疑惑。书中没有生涩难懂的术语,即使是初学者也能轻松理解。更重要的是,它激发了我进一步探索中医的兴趣。我开始尝试书中提到的方法,虽然还处于初级阶段,但已经能感受到身体的一些积极变化。这种实实在在的收获,让我对中医的信心倍增,也让我看到了中医在现代社会依然拥有巨大的价值和潜力。

评分

我必须说,这套书简直是我近几年读过最具有启发性、最实用的医学类书籍了!《复杂中医的极简思考》将繁杂的中医理论梳理得井井有条,就像是一位高明的建筑师,将一座宏伟的建筑剖析成最基本的结构单元,让人能一目了然地看到其骨架和逻辑。它改变了我之前对中医“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刻板印象,让我明白中医更注重整体观念和辨证施治。而《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则像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工匠,将“气”这个抽象的概念,用一种非常形象、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在我面前。书中关于“以通为治”的理念,对我来说尤其重要。很多时候,疾病的发生并非是邪气入侵,而是身体内部的气机不畅,就像河流被堵塞一样。理解了这一点,再结合书中提供的调理方法,我才真正理解了中医“治未病”和“扶正祛邪”的深层含义。这套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对健康和生命的一种全新认知。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中医的理解都停留在表面的药材和方剂,总觉得它是一个庞大而难以捉摸的体系。但《复杂中医的极简思考》这本书,就像是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心中的迷雾。它用一种极其精炼的方式,提炼出了中医的核心思想,让我看到了中医的逻辑性和科学性。我发现,原来那些看似神秘的中医理论,是可以被简化和理解的。更让我惊喜的是,《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这本书,将中医中最核心的“气”的概念,用一种非常直观且实践性强的方式进行了阐述。我一直觉得“气”是个很虚的概念,但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气”是如何在我们体内运行,如何影响我们的健康,以及如何通过“通”来调理它。书中提供的方法,简单易行,却蕴含着深刻的智慧。我开始尝试运用书中的一些观点来审视自己的身体,并且尝试着去做一些调整,让我感到非常受益。这套书的组合,简直是为想深入了解中医但又不知从何下手的人量身定做的。

评分

《气道中医:以气治气,以通为治》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气”的理解。以前只知道气血运行,但对于“气”本身的性质、作用以及如何调控,一直是一知半解。金藓老师的讲解,将“气”这个概念具象化,让我看到了“气”在身体内的运行轨迹,以及它与疾病发生的密切联系。特别是“以气治气”的理念,让我认识到很多疾病的根源可能就在于“气”的失调。书中详细介绍了如何通过各种方法来调理“气”,无论是针灸、推拿,还是药物,都围绕着“通”这个核心。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书中并非仅仅讲解理论,而是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操作方法和步骤,比如如何感受“气”,如何引导“气”,甚至是如何在日常生活中通过呼吸练习来改善“气”的运行。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身体的感知能力都有所提升,也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中医讲究“疏导”,为什么“通则不痛”。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个实用的指导手册。

评分

这套书简直是打开了我对中医认识的新维度!之前总觉得中医博大精深,但又显得有些玄乎,很多理论难以理解和实践。读了《复杂中医的极简思考》之后,我才豁然开朗。作者用一种极其清晰、系统的方式,将那些看似繁复的中医概念抽丝剥茧,提炼出最核心的原理。我印象最深的是关于“证”的论述,不再是死记硬背一堆症状,而是真正理解了“证”是如何形成的,以及如何围绕“证”来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书中列举了大量的临床案例,让我看到了理论是如何切实应用于实践的,而且解决问题的思路异常高效。这种“极简”并非偷工减料,而是返璞归真,直击要害,让我这个中医小白也能快速抓住重点,并且能真正用中医的思维去审视自己的身体状况,甚至是一些日常的养生问题。真的太惊喜了,感觉以前的很多疑问都被解答了,并且打开了新的学习思路。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