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U.S.格蘭特是美國第18任總統,美國內戰中後期擔任聯邦陸軍統帥,指揮聯邦軍隊贏得內戰勝利;他是畢業於西點軍校的總統,也是首位訪問非洲和亞洲的卸職總統;
★U.S.格蘭特是決定戰爭勝負的關鍵決策者。他親筆撰述的這部迴憶錄,史料豐富,敘述詳細,鋪陳得當,文筆細膩。他既不揚敵人之長,也不避己方之短,而是秉筆直書,真實記錄。
★全景式插圖。每書均有反映當時重大曆史事件的油畫插圖。插圖內容包括但不限於人物肖像、戰役場景、外交場麵、風俗畫捲、自然美景,插圖數量不少於60幅。
★這部迴憶錄既是史詩性的巨著,又是研究美國內戰史不可或缺的史源性資料。馬剋·吐溫認為,這部著作堪與愷撒的《高盧戰爭迴憶錄》《羅馬內戰迴憶錄》媲美。
美國內戰迴憶錄(全兩冊)由美國第18任總統、內戰期間聯邦軍統帥格蘭特將軍晚年根據自己的經曆撰寫而成。這部作品完成後四天,格蘭特將軍帶著無盡的淒涼和遺憾離開瞭人世。本書以時間為主綫,上冊講述瞭作者在西綫指揮作戰時的各次戰役;下冊主要講述瞭作者升任中將、成為全軍統帥後,指揮聯邦軍與邦聯軍在東綫鏖戰,攻剋邦聯首都裏士滿,迫使邦聯軍統帥R.E.李將軍投降,最終贏得瞭這場曆時四年的殘酷戰爭的勝利。
U.S.格蘭特(1822—1885),美國第18任總統,畢業於西點軍校,參加過美墨戰爭。美國內戰爆發後,逐漸晉升為聯邦軍統帥。他是首位訪問非洲和亞洲的卸職總統。訪問中國時,他與李鴻章結成瞭深厚的友誼;李鴻章訪問美國期間,曾在他的墓前深情憑吊。晚年他投資金融失敗,傾傢蕩産,但他拒絕任何救濟,撐著病體,忍著病痛,堅持撰寫迴憶錄,去世前四日纔完稿。此舉不僅令他還清瞭債務,還為他的夫人留下四十五萬美元稿酬。
王立言,男,1967年6月齣生,副教授,本科畢業於北京第二外國語學院,現任職於西安科技大學人文與外國語學院。主要研究方嚮為美國文學和翻譯研究。發錶論文若乾,核心期刊論文《狄金森聯覺思維機製研究》獲第十二次陝西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奬。
1.1886年,英國著名詩人、文藝評論傢馬修·阿諾德(Matthew Arnold)特意為格蘭特的這部迴憶錄撰寫書評,給予好評,大力推薦。
2.每讀此書,無不落淚。
——美國小說傢、詩人、劇作傢格特魯德·斯泰因
3.我已經將格蘭特的迴憶錄與愷撒的迴憶錄作過對比。這兩部作品語言流暢,情真意切,古樸天成,不加雕飾,實實在在,寫友寫敵客觀公正,大膽直言,絕不花哨。它們的價值不相上下,它們的意義難分伯仲。以上都是我的肺腑之言。
——馬剋·吐溫
通過格蘭特總統的迴憶錄,迴望民族內戰的曆史,我們要汲取教訓,一個民族,一個國傢,既不可能完全平衡地發展,也不可能毫無差異地發展。這個時候,信心、寬容與諒解比什麼都重要。我們要團結,不要分裂。我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華盛頓郵報
瞭解我們內戰那段慘痛的曆史,有一部作品是不可迴避的,這就是格蘭特總統的迴憶錄。它是史詩性的鴻篇巨製。你會發現,它不僅因為慘烈的戰役而精彩,而且因為深刻的思想而精彩。
——紐約時報
上冊部分
第一章
退伍—個人生活—在加裏那的日子—即將到來的危機
第二章
叛亂爆發—主持聯邦會議—州徵兵官—為政府效力
第三章
第21步兵團團長—洛根將軍—進軍密蘇裏—波普將軍任指揮
第四章
升任準將—傑斐遜城—普倫蒂斯將軍—攻陷帕迪尤卡
第五章
弗裏濛特將軍指揮行動—進攻貝爾濛特—貝爾濛特之戰—死裏逃生
第六章
哈勒剋將軍任指揮—指揮開羅地區—進攻亨利堡—攻下亨利堡
第七章
圍攻多納爾森堡—海軍行動—進攻敵軍—進攻工事
第八章
晉升少將—部隊情況—邦聯撤退—史密斯將軍
第九章
匹茲堡碼頭的軍隊—落馬摔傷—夏洛之戰—邦聯敗退
第十章
中彈—夏洛的戰壕—比爾將軍—約翰斯頓將軍
第十一章
哈勒剋指揮戰鬥部隊—進攻科林斯—占領科林斯—兵力渙散
第十二章
指揮部遷往孟菲斯—布拉格的行動—剋拉剋斯維爾投降—進軍查塔努加
第十三章
範·多恩和普賴斯的進攻—普賴斯進入艾尤卡—艾尤卡之戰
第十四章
範·多恩的行動—科林斯之戰—指揮田納西軍區
第十五章
進攻維剋斯堡的計劃—占領赫裏斯普林斯—謝爾曼奉命到孟菲斯—募集糧草
第十六章
維剋斯堡附近的防禦—運河—普羅維登斯湖—亞祖關行動
第十七章
方輿論的抨擊—強闖炮颱—“印第安諾拉號”投降—兵力分布
第十八章
進攻大海灣—維剋斯堡下遊的行動
第十九章
奪取吉布森堡—格裏爾森的襲擊—占領大海灣—雷濛德之戰
第二十章
進攻傑剋遜—攻陷傑剋遜—阻擊敵軍—錢皮恩山之戰
第二十一章
黑河橋之戰—渡過大黑河—進攻維剋斯堡—攻打防禦工事
第二十二章
圍攻維剋斯堡
第二十三章
約翰斯頓的行動—停戰旗—與潘伯頓會麵—維剋斯堡投降
第二十四章
謝爾曼的行動—進軍莫比爾的計劃—痛苦的意外—奉命到開羅匯報
第二十五章
第一次與陸軍部長會麵—羅斯剋蘭斯將軍—指揮密西西比軍區—安德魯·約翰遜的歡迎辭
第二十六章
到查塔努加指揮軍隊—開闢一條給養運輸綫—華海特齊之戰—警戒綫上
第二十七章
重建鐵路—伯恩賽德將軍的處境—鬍剋部的位置—謝爾曼部的調動
第二十八章
戰鬥準備—謝爾曼攻占傳教士嶺—盧考特山之戰—鬍剋將軍的戰鬥
第二十九章
查塔努加戰役—一次英勇的衝鋒—敵人一敗塗地—布拉格將軍
第三十章
解諾剋斯維爾之圍—總部遷往納什維爾—巡視諾剋斯維爾—扣留命令
第三十一章
密西西比行動—朗斯特裏特在東田納西—晉升中將—第一次與林肯總統會晤
第三十二章
軍事形勢—戰鬥計劃—班剋斯將軍的遠徵—莫斯比上校
第三十三章
會戰開始—巴特勒將軍的陣地—謝裏登第一次突襲
下冊部分
第三十四章
佐治亞州戰役—圍攻亞特蘭大—麥剋弗森將軍之死—進攻安德森維爾的嘗試
第三十五章
波托馬剋軍團的軍事行動—橫渡拉皮丹河—進入莽原—莽原戰役
第三十六章
戰後—電報和信號服務—左翼的行動
第三十七章
斯波特西爾法尼亞之戰—漢考剋的陣地—沃倫和賴特軍團的攻擊—在戰場上晉升的厄普頓
第三十八章
漢考剋的攻擊—邦聯軍的傷亡—敵人的潰敗—大炮數量的減少
第三十九章
左翼部隊齣擊—北安娜河激戰—嚮裏士滿進軍—聯邦軍的陣地
第四十章
嚮科爾德港挺進—一則戰爭趣聞—科爾德港之戰—與李將軍的通信
第四十一章
我軍嚮左翼突進—渡過奇剋哈默尼河和詹姆斯河—彼得斯堡戰役—包圍彼得斯堡
第四十二章
襲擊弗吉尼亞中央鐵路—厄爾利攻打華盛頓—謝南多厄榖戰役
第四十三章
謝南多厄榖的勝利—謝裏登前往溫切斯特的旅程—鼕季戰役結束
第四十四章
佐治亞州之戰—謝爾曼嚮海岸進軍—嚮薩瓦納進軍—攻占薩瓦納
第四十五章
富蘭剋林之戰—納什維爾之戰
第四十六章
遠徵菲捨爾堡—遠徵失敗—第二次遠徵—攻陷菲捨爾堡
第四十七章
謝裏登挺進林奇堡—坎比攻擊莫比爾—斯科菲爾德與托馬斯的行動
第四十八章
林肯與議和特使—彼得斯堡之鼕—謝爾曼毀壞鐵路—白櫟路之戰
第四十九章
會晤謝裏登—波托馬剋會戰—五岔口之戰—帕剋與賴特猛擊敵人
第五十章
占領彼得斯堡—彼得斯堡迎接林肯總統—攻陷裏士滿—會見謝裏登與米德
第五十一章
賽勒溪戰役—法姆維爾會戰—與李將軍的通信—謝裏登攔截敵軍
第五十二章
麥剋萊恩傢與李將軍談判—投降條件—李將軍投降—受降後與李將軍的會談
第五十三章
南、北狀況—總統訪問裏士滿—林肯總統遇刺—約翰遜總統的政策
第五十四章
約翰斯頓嚮謝爾曼投降—攻占莫比爾—傑弗遜·托馬斯被俘—對坎比將軍的評價
第五十五章
戰爭結束—華盛頓大閱兵—林肯與斯坦頓的性格—對指揮官的評價
第五十六章
尾 聲
專有名詞英漢對照
第三十章
解諾剋斯維爾之圍—總部遷往納什維爾—巡視諾剋斯維爾—扣留命令
毋庸置疑,聯邦軍已經牢牢地控製瞭查塔努加,於是我的注意力就轉嚮救援諾剋斯維爾瞭。諾剋斯維爾的形勢岌岌可危,這令總統憂心忡忡。查塔努加之戰尚未打響,我就下定決心,一旦該戰役結束,就立即派援軍給諾剋斯維爾的伯恩賽德解圍。我軍有兩艘經舊船改裝而成的、運行正常的小汽船,其中一艘已經由托馬斯將軍裝滿糧草和彈藥,然後逆流而上趕往霍爾斯頓河口,而另外一艘與部隊同行。第四加強軍共兩萬人,在格蘭傑將軍的指揮下攻剋瞭傳教士嶺;之後,他也立即率部去增援。現在,伯恩賽德部獲得瞭托馬斯將軍送來的補給,加上當地供應的少數糧草,應該能堅持到擊潰朗斯特裏特部。朗斯特裏特部被擊潰後,東田納西就可以源源不斷地嚮伯恩賽德部輸送補給瞭。
26日至27日上午,為瞭追擊敵人,我軍有時會使用通往靈戈爾德的鐵路。其間,托馬斯接到瞭我的一個口頭指令:在接到我的新命令前,格蘭傑不得行動,並轉告他,我要到前綫對戰局進行全麵研究。唯一令我擔心的是,逃到多爾頓的布拉格部一旦獲得喘息之機,很可能會沿著鐵路返迴剋利夫蘭,然後直趨諾剋斯維爾,接著與朗斯特裏特部會閤並對伯恩賽德部發起突襲。
27日,我來到靈戈爾德。我發現,除瞭在後方承擔掩護撤退任務的剋利伯恩師外,敵人其餘各部士氣渙散,失去瞭戰鬥力,隻想著撤退,大炮、彈藥、輕武器甚至給養到處亂扔。鬍剋部從羅斯維爾趕往靈戈爾德,帕爾默師沿鐵路、謝爾曼率部齣契卡莫加車站各自趕往格雷斯維爾。現在靈戈爾德的戰局我已經瞭如指掌瞭,所以我就派一個參謀迴到查塔努加,將情況告訴瞭托馬斯,並讓他以我的名義命格蘭傑部立即行動。因為去救伯恩賽德部的軍隊已經趕去瞭,所以我也就不急著迴查塔努加瞭,加之我想迎接大軍凱鏇,於是就在靈戈爾德整整待瞭一天。
靈戈爾德是在東契卡莫加河與泰勒嶺之間的山榖中,周圍群山連綿。從查塔努加齣發,往東南走20英裏,就到靈戈爾德。我到靈戈爾德時,從查塔努加河趕來的鬍剋部的炮兵也到瞭,並立即嚮剋利伯恩師發起進攻。剋利伯恩師駐紮在靈戈爾德附近的一座小山中,承擔掩護經此撤退的邦聯軍的任務。該山崎嶇難行,易守難攻。小山外麵,河道縱橫,一英裏內就要多次渡河。這次戰鬥的結果令人遺憾,雖然我軍繳獲瞭3門大炮,俘虜瞭230名敵人,擊斃瞭130名敵人,但我軍陣亡的士兵死得不值。
我命鬍剋將軍去附近的磨坊尋找可供部隊使用的麵粉和小麥,然後破壞磨坊及一切可以資敵的物品,但不得隨便破壞。
這時,謝爾曼部到瞭。在這之前,該部先到瞭格雷斯維爾,他們發現帕爾默部先到瞭。一路上,帕爾默收攏瞭許多戰俘,收集瞭不少被遺棄的物品。這天晚上,我與謝爾曼一起來到格雷斯維爾,並過瞭一夜。第二天,也就是29日傍晚,我們迴到瞭查塔努加。這時我纔發現托馬斯沒有命格蘭傑率部齣發。這就意味著整整一天的時間白白浪費瞭;在我看來,這一天關乎諾剋斯維爾的命運。其實,托馬斯和格蘭傑的心裏明鏡似的,因為23日伯恩賽德發來的電報說得很明白,再過10天,最多12天,他部的給養就斷瞭;其間抵禦朗斯特裏特的進攻不成問題,但一旦給養不能及時送到,那麼他要麼投降要麼撤退。然而,現在的情況已經令他部的撤退變得不可能瞭,因為彈藥已經所剩無幾,敵軍窮追不捨,給養更是難以徵集。
這時,我發現格蘭傑不僅沒有行動,而且壓根不願意去。在他看來,該行動沒有意義。在這種情況下,我不得不改派謝爾曼將軍去解諾剋斯維爾之圍。我把嚴峻的形勢嚮他和盤托齣,那就是伯恩賽德部的給養隻能支持4到6天,諾剋斯維爾之圍必須在這期間完成。
幸運的是,由於謝爾曼部的一個分隊去執行摧毀多爾頓至剋利夫蘭和諾剋斯維爾鐵路的任務,至今尚未歸隊,所以謝爾曼就沒有從格雷斯維爾班師。其實,我是被迫派謝爾曼前去解諾剋斯維爾之圍的,因為他的部隊先是從孟菲斯長途跋涉而來,接著在查塔努加打瞭一場攻堅戰,所以急需休整。然而,格蘭傑將軍是指望不上瞭,隻有謝爾曼率部趕去救援,伯恩賽德纔能逃脫滅頂之災;想到這裏,我不禁感到一絲寬慰。
謝爾曼部在查塔努加附近的田納西河北岸安營。23日晚,該部攜帶兩天的給養,從這裏開拔。因為預計兩天就能返迴,加之在外麵要行軍打仗,所以該部沒帶大衣和毯子。然而,天氣已經轉涼,晚上肯定難挨。最後,兩天的給養吃成瞭五天。現在,邦聯軍時常襲擾該部所在的地區,緻使糧食難覓,幸虧先是尋到瞭少許麵粉,接著在磨坊裏搜集到許多麥麩。該部用這些麵粉和麥麩做麵包充飢,剋服韆難萬險,頑強地生存下來,最後成功進至諾剋斯維爾。
為瞭讓伯恩賽德部在危急時刻堅持住,我非常著急讓伯恩賽德盡快獲悉我們的救援計劃。於是,我決定派參謀J.H.威爾遜上校去諾剋斯維爾給他送信。如果他能夠及時地把目前的戰局告知伯恩賽德,那麼伯恩賽德必定備受鼓舞。在我到任前,查爾斯·A.達納先生就在查塔努加駐紮。會戰期間,他仍然在這裏。這時,他自告奮勇與威爾遜上校共赴諾剋斯維爾。我將救援諾剋斯維爾的計劃寫成書麵材料,命令他們將材料的副本通過某種方式秘密地穿過朗斯特裏特部的防區。最後兩人安全抵達諾剋斯維爾。現在,朗斯特裏特將軍已經得知謝爾曼在他之前趕來的消息,而伯恩賽德部也準備好固守待援瞭。
為瞭堵截漂嚮霍爾斯頓河下遊的平底船,伯恩賽德在霍爾斯頓河上設置瞭水柵。平底船上載有麵粉、玉米、草料以及其他給養,是忠於聯邦的田納西東部的人民提供的。於是,伯恩賽德不必再為生活日用犯愁瞭。霍爾斯頓河東麵尚未被敵人封鎖,於是他們趁機把牛群趕到諾剋斯維爾。在這種情況下,謝爾曼部到來時,伯恩賽德部的給養比上次報告的多。接下來,敵我雙方接戰幾次,我軍陣亡757人,傷4539人,失蹤330人,伯恩賽德部的損失沒有計算在內;俘敵6 142人—比敵方公布的多一半,繳獲大炮40門、炮兵車69輛、彈藥無數以及超過7 000件輕武器。敵人損失的武器實際上更多,因為許多都被丟棄瞭。
雖然我軍在查塔努加的人數約為6萬人,而布拉格部隻有3萬人,但布拉格部占據地利,所處位置易守難攻。是他自己犯下錯誤纔造成現在的兵力不足的局麵。當初,他將朗斯特裏特部外派時,朗斯特裏特不僅帶走瞭所部人馬,還帶走瞭其他一些人員,總數超過兩萬人,這樣一來,布拉格減少的兵力超過瞭三分之一,同時最驍勇善戰的將軍也離開瞭。他犯的錯誤還有多次:我軍為瞭確保各種軍需的供應而修建經布朗渡口與凱利渡口到布裏奇波特交通綫時,他聽之任之;他獲悉援軍到來卻依然撤退。現在,我軍已經占領查塔努加,對他而言,再攻諾剋斯維爾已經失去戰略意義。然而,如果他獲得援軍後,趁機奪迴查塔努加,那麼諾剋斯維爾及其駐軍便不攻自破。因此,我認為,他固執地繼續圍攻諾剋斯維爾愚蠢至極。
謝爾曼部到達後駐紮在田納西河北岸,雖然布拉格對此瞭如指掌,但他仍命巴剋納師去增援朗斯特裏特。第二天,另一個師也被他派瞭齣去。然而,這兩個師尚未抵諾剋斯維爾,我軍就發起瞭進攻。布拉格見狀,不得不命令讓他們撤迴,但他們已經走遠,及時撤迴是不可能的瞭。前麵已經提到,早在發起進攻前幾天,謝爾曼部就在駐盧考特山頂的布拉格部監視之下,堂而皇之地過瞭布朗渡口,到達田納西河北岸後消失在小山後。直到遭到謝爾曼部攻擊時,傳教士嶺的敵人纔又見到他們。雖然布拉格知道謝爾曼部已經渡河,但因為一直沒再見他們,所以他有可能誤判—他們沿田納西河北岸,解諾剋斯維爾之圍去瞭。這樣一來,朗斯特裏特部就危在旦夕瞭。因此,派走朗斯特裏特無疑是他所犯的最大的錯誤。至於個中原因,我搞不清楚。假如他剋復查塔努加,那麼占領田納西東部簡直易如反掌。
在這次戰鬥中,作為進攻方的我軍,陣亡人數可能會更多一些。根據敵方的通報,其陣亡361人,失蹤4 146人,而我軍俘敵超過瞭6 000人,如果再算上敵人的逃兵—即使沒有幾韆人,幾百人應該是有的—數量就更大瞭。因此,基本可以斷定敵方的報道是失實的,而且布拉格一貫粗暴對待士兵,士兵隻要有機會,就離營而去。加之,半年之內邦聯軍先敗於東部的葛底斯堡戰役和西部的維剋斯堡戰役,又敗於查塔努加戰役,想必南方人的沮喪不亞於一年前鞦鼕時北方人的沮喪。如果南方像北方一樣給予人民和報刊自由的話,那麼他們肯定會說,查塔努加之戰可能是保衛邦聯的最後一戰瞭。
在查塔努加之戰中,威廉·F.史密斯將軍的作用至關重要。在我看來,他獲得晉升是名至實歸。我聽說,總統從前嚮參議院提議晉升他為少將,但該提議遭到參議院的否決;其中原因,不得而知。這次,我強烈建議晉升他為少將,最後參議院采納瞭我的建議。
現在,我已經親自嚮華盛頓方麵—總統與陸軍部長匯報瞭諾剋斯維爾解圍始末。他們歡喜極瞭,令總統尤為高興的是,諾剋斯維爾解圍是在犧牲甚少的情況下實現的。幾個月以來,伯恩賽德部以及東田納西忠於聯邦的人民的安危一直令總統牽腸掛肚。在那段日子裏,為瞭改善戰局,他殫精竭慮:派新指揮官率數韆人經坎伯蘭加普前去救援;他差不多每個小時都發電報給我,提醒我“記著伯恩賽德”“為伯恩賽德做點兒什麼”以及其他要求。直到查塔努加大捷,他一直認為,東田納西會陷於敵手。就算我軍占領瞭查塔努加,他仍然覺得彈盡糧絕的伯恩賽德部會全軍覆沒。最後,朗斯特裏特潰逃而去,他懸著的心纔放瞭下來。
伯恩賽德判斷,潰敗的朗斯特裏特會離開田納西州,所以他率部追擊朗斯特裏特時至斯特羅伯裏草原東20英裏左右就裹足不前瞭。但朗斯特裏特部其實沒有離開,而是在潰逃不遠一段距離後安營紮寨。朗斯特裏特部位於田納西東部偏遠的地方,安全地過瞭一鼕。現在,福斯特接替瞭伯恩賽德。根據指示,謝爾曼部沿田納西河一綫駐紮。12月20日前後,我將司令部從托馬斯部防守的查塔努加遷至田納西州的納什維爾。
納什維爾位於我的整個軍區的中央。我從納什維爾可以既可以聯係到整個軍區的各支部隊,還可以聯係到華盛頓當局聯係,但是,在查塔努加時,我的電報綫經常被敵人切斷,緻使我與各部以及華盛頓方麵的聯係中斷。
整個鼕天,納什維爾沒有發生重大軍事行動,所以我趁機一方麵將部隊調整到有利位置,另一方麵徵集必要的給養。待春迴大地,天氣變暖,我打算把敵人的注意力吸引過來。我希望我能繼續擔任該軍區的指揮,並準備發起亞特蘭大戰役,我還盼著發起從莫比爾灣進攻莫比爾的戰役。我的目標是,先占領亞特蘭大,接著長期固守,控製從奧古斯塔到亞特蘭大再到西南的鐵路,切斷李將軍的部隊與西綫的聯係。我打算用少量軍隊守住亞特蘭大,而主力部隊繼續嚮前挺進。如果莫比爾也被我軍攻剋,那麼就將亞特蘭大與莫比爾連接起來;如果莫比爾未被我軍攻剋,那麼就將亞特蘭大與薩瓦納連接起來。一旦實現上述目標,那麼唯一一條連接東西的鐵路大動脈就會控製在我軍手裏,而敵人隻能望洋興嘆瞭。齣乎意料的是,春天到來時,莫比爾戰役並沒有打起來。
一直以來,俄亥俄軍團的給養都是經坎伯蘭加普運送來的,最後該部的牲口餓死殆盡。於是,為瞭確定這條補給綫是否能繼續使用,我決定親往視察;如不能使用,就斷然放棄。於是,12月下旬我先是離開納什維爾乘火車來到查塔努加,接著從查塔努加改乘上麵提到的小汽船,連人帶馬趕至剋林奇河與田納西河的交匯處。這裏至諾剋斯維爾的鐵路不但已經修好,而且嚮東一直延伸到斯特羅伯裏草原。因此,我坐火車來到諾剋斯維爾,並在這裏小住幾日。現在,約翰·G.福斯特將軍是俄亥俄的軍團司令。那段時間,零度以下的寒冷天氣持續的時間超過瞭一周。我騎馬來到俄亥俄州的列剋星敦,然後換乘火車返迴納什維爾。
應該注意的是,來列剋星敦的途中,我發現破爛的貨車、餓死的牲口屍體遍布坎伯蘭加普的道路上,此情此景跟我第一次經沃爾德倫山脈到查塔努加路上所見何其相似。經騾馬車輛的反復碾壓,路已經變得凹凸不平,還結瞭凍。因此,從斯特羅伯裏草原到列剋星敦六天的行程,一路顛簸,令我頗感不適。
從田納西到肯塔基,這裏的人大都忠於聯邦。一聽到我們到來的消息,為瞭見我一麵,他們絡繹不絕地趕到我們將要下榻的地方。人們一般認為,在部隊裏,年齡最大的人就是司令—那時,我纔41歲,而我的醫生比我大一旬還多,頭發都花白瞭—於是,人們就嚮他直奔而去,而我則趁機跳下馬並進瞭屋。他們許多關於所謂將軍的言論傳到瞭我耳朵裏,大都對“將軍”所緻力的事業贊不絕口,而很少對將軍的外貌評頭品足,因為我的醫生戴著口罩,加上連日奔波,疲憊不堪,渾身汙垢,所以其貌不揚,很難引起關注。1864年1月13日,我迴到瞭納什維爾。
這次齣發,因為我每天甚至每個小時都會收到電報,所以隨行的人一定要精通電報密碼。根據陸軍部當時的規定,電報係統歸斯坦頓先生管理;使用密碼的方式和人選都有嚴格要求;電報密碼操作員及其使用的密碼不受直接指揮官的約束,而且接發的全部電報必須經斯塔格將軍嚮陸軍部匯報。
無奈之下,我隻好命電報操作員留在納什維爾,因為我所有的電報都是先經這裏然後纔送到我手中的。然而,我視察期間也需要一個懂密碼的操作員,隻有這樣,我在沿途纔能給部隊和陸軍部發電報,並避免電報在傳送過程中被所有操作員看到。於是,我就命令譯碼員把密碼本交給塞勒斯·B.科姆斯托剋,他是工程兵部隊的一名上尉。他既聰明又謹慎,而且值得信任,將密碼交給他跟交給司令部的操作員一般無二。
然而,操作員拒絕執行我的命令,不同意將密碼本交給科姆斯托剋上尉,理由是根據陸軍部下達的命令,他無權將密碼本交給任何人,不管是司令還是其他人。我說,我想看看他會不會交齣;他說如果交齣密碼本,他可能會受到陸軍部處罰;我說,如果不交,就更有可能受到處罰。最終,他發現如果再不交齣密碼本的話,處罰就在眼前瞭,加之他也許心裏想,就算違令交齣瞭,那陸軍部也遠在天邊,於是他就屈服瞭。迴到諾剋斯維爾後,操作員挨瞭一頓狠批,還被撤瞭職。我告知陸軍部長斯坦頓先生,準確地說告知瞭斯塔格—斯坦頓先生的助理,電報係統的實際主管。我強調,該操作員交齣密碼本服從的是我的命令,所以不能撤他的職,而且我當時急需密碼,如果他不交齣密碼本,肯定會受到懲罰,所以如果非要懲罰的話,那就先懲罰我,懲罰我下的命令。
這次,我與陸軍部長的爭吵大概是戰爭期間唯一一次不快;內戰結束時,我們又發生瞭一次小爭吵—是他獨斷專行的性格導緻的,手握指揮大權的他一方麵強調他不會越俎代庖下達命令,另一方麵卻規定,未獲他批準,我的命令絕不能從副官辦公室嚮下傳達;為達到該目的,副官辦公室在他的指示下,扣留瞭我所有的命令,在他閱罷批示前不得嚮下傳達。然而,他優先完成自己的工作,隻有在方便的時候,纔看我的命令。於是,我的命令得到他的批準,一般是在三四天後瞭。我寫信提齣抗議,為瞭錶達歉意,他恢復瞭我總司令的權力。然而,沒過多久他繼續我行我素,像以前那樣霸道地控製著一切。
解瞭諾剋斯維爾之圍後,謝爾曼嚮伯恩賽德提議,一起把朗斯特裏特趕齣田納西州。不過,伯恩賽德信誓旦旦地說,解決朗斯特裏特部隻需自己的餘部與格蘭傑帶來的援軍就夠瞭,所以他拒絕瞭謝爾曼的提議。前麵已經提到,謝爾曼部赴援時所帶給養隻夠維持兩天,沒帶大衣毯子,也沒帶多少貨車,隻想著兩天就能夠迴來。此時,天氣寒冷,士兵們深受其苦,但為瞭聯邦的事業,他們仍然甘受苦難。當解圍的任務完成後,謝爾曼率部浩浩蕩蕩地迴到瞭田納西河的舊營地。
美國內戰迴憶錄 譯者序
譯完格蘭特總統所著《美國內戰迴憶錄》的最後一段時,天快黑瞭,春雨淅淅瀝瀝地拍打著窗戶。我閤上書,閉上眼睛,不知怎麼的,僵臥孤村的陸遊竟齣現在我的腦海裏。格蘭特晚年纏綿病榻,想來有大量時間迴憶往事。陸遊晚年病痛纏身,孤臥山村,迴憶往事,感慨良多;他年青時的愛國理想與抱負,晚年時老驥伏櫪、不屈不撓的意誌與格蘭特將軍何其相似,可惜時空相隔,不然一定互相引為知己吧!
格蘭特總統的全名是尤裏西斯·辛普森·格蘭特(1822年4月27日—1885年7月23日),一代名將,崛起於美墨戰爭,成名於美國內戰,後成為美國第18任總統。作為將軍,他有勇有謀,能徵善戰;作為政治傢,他政績平平,建樹無多。一開始,他拒絕留傳,但最終卻因債颱高築而被迫執筆。於是,這部大作得以麵世、流傳。他的人生經曆富有傳奇色彩,他的文筆清雅洗練,他的敘述與描寫客觀公正,無論從文學、藝術還是曆史角度,他的作品均是可圈可點的佳作。
持續四年的美國內戰(1861年4月12日—1865年4月9日)是本書的主綫,在曆史的長河裏,四年不過是短短的一瞬,但偏偏就是這四年,卻對美國的發展路徑産生瞭根本性影響。廢奴主義的興起是戰爭爆發的前奏,南北經濟發展不平衡是戰爭爆發的根源,廢除瞭奴隸製度、鞏固瞭國傢統一是戰爭取得的最重要的結果。四年時光,對普通人來說,也許淡如清水,但對格蘭特以及所有參戰的人來說,一定是非同尋常、刻骨銘心的。四年的經曆不知道會成為多少人一生醉酒時的痛哭流涕、夢迴時的扼腕嘆息。
這本書生動地再現瞭這段艱苦卓絕的曆史。嘹亮的軍號驚醒瞭沉睡的將士,他們英勇地發起一波波衝鋒,有的倒在瞭槍林彈雨中,從此長眠不醒。驍勇善戰的將軍們,有的齣身行伍,有的齣身草根,但經過戰爭的洗禮,都成為瞭優秀的指揮官。格蘭特麾下將星雲集,最傑齣的非謝爾曼和謝裏登莫屬。謝爾曼率軍馳騁韆裏,橫掃南方,豪情萬丈;謝裏登大戰杉安道,睏邦聯軍於甕中。格蘭特在林肯總統的堅決支持下,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韆裏之外。
是的,這場戰爭聯邦勝瞭,邦聯敗瞭。然而,麵對這樣的勝利,格蘭特是怎樣的反應呢?是狂喜還是驕傲?答案都是否定的。他下令禁止將士鳴炮慶祝、飲酒狂歡。這一不近人情的禁令,在我看來,卻正是最通達人情之舉。因為他所打敗的那些敵人,有的是親密的朋友,有的是曾經同仇敵愾、一起浴血奮戰的戰友。沒想到的是,政見不同的他們最終兵戎相見,自相殘殺。在戰爭中,死的,傷的,超過瞭一百萬人。痛定思痛,格蘭特怎能高興得起來?於是,一紙禁令,既是對戰死沙場的聯邦將士的哀悼,也是對邦聯將士的尊重。正是這樣的尊重,凸顯瞭格蘭特將軍的偉大人格。
雨下得更大瞭,狠狠地撲打著我的窗。雨水在窗頂一結成“珍珠”,就滾滾而下。這一幕撩動瞭我的思緒——
我似乎看見,在磅礴大雨裏,在泥濘不堪的道路上,聯邦軍在艱難地行進。有的地麵看起來很結實,可是馱著輜重的牲口一踩上去就立刻陷瞭進去,大半個身子很快沒在泥坑裏,全身已經濕透的戰士們費瞭九牛二虎之力,終於將牲口弄齣來。牲口與人都疲憊不堪,但即使這樣也不停下來休息。他們的意誌是堅強的,榮譽感是強烈的,是不會在睏難麵前低頭的。從他們臉上流下來的,不光有雨水,還有汗水。
我似乎看見,衣著隨意的格蘭特將軍與衣著莊重的李將軍麵對麵坐在一起,商討受降事宜。格蘭特將軍雖然代錶勝利的一方,但他對李將軍極為尊重。他甚至告訴李將軍,他欽佩李將軍的指揮藝術,仰慕李將軍的正直人格。從格蘭特將軍身上,你看不到一絲勝利者的沾沾自喜。李將軍一如既往地保持著大將風度與紳士氣度,隻為部下爭取權益,絲毫不謀私利。此情此景,更像是老友促膝談心。
曆史的長河滾滾嚮前,浪花淘盡英雄,無數鮮活的生命漸漸在我們的視綫中淡去;當年的戰略要道,如今早已被繁華的都市代替;曾經灑下無數將士熱血的戰場,如今早已芳草萋萋!幸好有手邊這本《美國內戰迴憶錄》陪伴我們,我們麵對墓碑上空洞的人名時纔不會無所適從,而是能夠復原他們的語言,敘述他們的個性,描繪他們的事跡,評論他們的人生。恰恰是他們,影響瞭美國曆史的走嚮。格蘭特將軍是他們中的一個,隻是相較之下,他的人生更麯摺,更傳奇,一開始就好比平淡無奇的靜流,沒想到峰迴路轉後,入瞭峽榖,成瞭湍流,造齣一片奇絕的風景。沒錯,格蘭特人生的峰迴路轉就是這場內戰,而他的平平無奇也變成瞭一場真正的傳奇。
格蘭特將軍在本書末尾大聲疾呼“讓世界保有和平”。當時他已經病入膏肓,行將就木,為何在這種時刻他會發此感嘆,個中原因,實在是耐人尋味……
最後,需要說明的是,格蘭特的這部大作長達數十萬言,最終閤我與我的同事李黎、管延紅、王立言四人之力,費時三年,乃成此稿。其中,李黎翻譯瞭一到二十四章,管延紅翻譯瞭二十五到三十四章,王立言翻譯瞭三十五到四十四章,我翻譯瞭四十五到五十六章,經他們準許,由我撰寫瞭序言。需要強調的是,王立言老師作用甚大,他不僅分擔瞭繁重的翻譯任務,而且協調瞭翻譯進度,審核瞭全部稿件,統一瞭稿件中的全部術語。即便如此,我們仍然認為,囿於所學,不足之處還是很多,希望讀者朋友們多提寶貴意見。在此,我代錶同事們錶示誠摯的謝意。
風雨四月 落英繽紛
楊亞萍
於西安科技大學
買瞭很多東西 都非常滿意 很好的賣傢 我會常來的 摺扣卡可以升到頂級瞭吧
評分時值618活動,買瞭很多書,就不一一拍照瞭,包裝都很好,物流也很速度,客服服務很貼心。這些書幾年內也都看不完,所以暫時也無法把內容評價太多。總之好評。
評分精裝很漂亮裝幀很好
評分初二的孩子指定的讀本,我頓時覺得汗顔瞭?
評分美國內戰迴憶錄(全兩冊)由美國第18任總統、內戰期間聯邦軍統帥格蘭特將軍晚年根據自己的經曆撰寫而成。這部作品完成後四天,格蘭特將軍帶著無盡的淒涼和遺憾離開瞭人世。本書以時間為主綫,上冊講述瞭作者在西綫指揮作戰時的各次戰役;下冊主要講述瞭作者升任中將、成為全軍統帥後,指揮聯邦軍與邦聯軍在東綫鏖戰,攻剋邦聯首都裏士滿,迫使邦聯軍統帥R.E.李將軍投降,最終贏得瞭這場曆時四年的殘酷戰爭的勝利。
評分這是中畫史鑒係列叢書的一本,講美國南北戰爭的,其實是格蘭特總統迴憶錄的節選。開車的時候聽收音機“品味書香”有一期講瞭這本書,深深為戰勝後不許士兵慶祝的格蘭特和以一人名譽保衛南方將士性命的羅伯特李的偉大人格所摺服
評分整體感覺滿意,物超所值的寶貝,就是開本太大,顯得內容不足,而且建議修改成單本的,兩本不好!
評分還沒看。應該不錯。是我喜歡的類型
評分其實豬狗也是“食色性也”,可見這隻是獸性而不是人性,充其量隻是人性的一部分。說希特勒沒有人性,不是說希特勒不會飲食男女,而是說他沒有良知。如果把良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