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遊記叢書(第三輯):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

世界著名遊記叢書(第三輯):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英] 喬治·馬戛爾尼,[英] 約翰·巴羅 著,何高濟,何毓寜 譯
圖書標籤:
  • 遊記
  • 曆史
  • 馬戛爾尼使團
  • 清朝
  • 文化交流
  • 西方視角
  • 英國
  • 18世紀
  • 外交
  • 觀察記錄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商務印書館 , 中國旅遊齣版社
ISBN:9787503259067
版次:1
商品編碼:12287936
包裝:平裝
叢書名: 世界著名遊記叢書(第三輯)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82
字數:418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1793年英國派遣以馬戛爾尼為首的龐大使團齣使中國。使者們滿懷熱忱從英國齣發,期望在北京與清廷達成貿易協定,並在京設立領館。然而,在一堵封閉的牆麵前,英使碰瞭釘子,一無所得,鎩羽而歸。盡管這樣,使者們畢竟有幸進人這個對他們來說仍然神秘的大帝國,得以親身觀察它的方方麵麵,所以,上起大使、副使本人,下至使團成員,幾乎都留下瞭齣使日記、行紀等,記錄這次齣使過程和對中國的觀感,數量之多,就一次齣使而言,曆史上是罕見的。

目錄

馬戛爾尼勛爵私人日誌
中譯本說明
風俗和品性
宗教
政府
司法
財産
人口
賦稅
文武官員的等級和製度
商業和貿易
技藝和科學
水利
航行
中國語言
結論
附錄基朗醫生記中國的醫學、外科和化學
醫學和外科
化學
巴羅中國行紀
中譯本說明
聲明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第五章
第六章
第七章
第八章
第九章
第十章
結語

精彩書摘

  《世界著名遊記叢書(第三輯):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
  就我所知和觀察,中國流行的疾病是由冷熱交替引起的……老百姓由此發生衰弱無力現象。在火熱季節流行炎癥熱、中暑、腦炎、肝炎和霍亂。在寒冷季節感冒和肺炎……而在窮人中痢疾、水腫、斑癥傷寒是主要疾病。我沒有聽說中國有特殊的病癥。據稱本地人易害視神經毛病和瞎眼,看來這有一定根據。在我們經過的省份我觀察到許多人眼腫,同時我看到幾個盲人。許多作傢估計並聲稱中國人的主食大米是産生這類眼疾的原因,但看來情況並非如此。如果大米導緻眼疾,那麼這類疾病應比現在齣現得更加普遍,因為中國居民靠這種糧食作為他們主要的營養來源,同一因素將多少對受到影響的人産生作用。我認為更閤理的解釋是它是因太陽的炎熱和光綫而引起,他們戴的小圓帽不足以保護眼睛。我也相信這真的是眼疾的主因,因為通過觀察,我發現幾乎所有害眼疾的人都是勞動人民,他們不得不在戶外勞動而且不斷暴露在陽光下。
  在這樣一個大帝國內,中國的空氣和氣候必定是各色各樣的。但看來它們對外國人沒有特殊的影響,外國人不同於那些在溫度、寒冷和潮濕方麵要依賴空氣質量的人。在所有國傢,空氣質量都産生同樣作用,而且始終保持其強度,盡管因外部環境有所變化。北方諸省,土壤主要由泥漿黏土構成,土地極其平坦或低窪,水質一般都很不清潔,甚至把水靜止在容器裏,也很難使所有雜質沉底。北直隸省水裏沉澱的土渣超過在歐洲所知道的。把水燒開可以更快地使全部水中雜質沉澱,這種情況很可能使中國普遍飲用熱飲料。他們通常飲用的是用開水沏杯裏少量的茶葉。他們讓茶水待一會兒,再趁熱喝,不像我們在歐洲那樣習慣加糖和奶。這一過程有雙重作用。把水燒開在很大程度上澄清水裏的雜質,而茶葉,除使茶水芳香外,有使水更清潔的過濾作用。如果單喝涼水,那麼這種水可能導緻腸胃疼痛,也往往引起痢疾。好幾名士兵和僕人都齣現這些癥狀,我不懷疑那是由於水裏大量雜質所緻。中國人的意見是因喝涼水之故。他們辯稱,人體內血液是熱的,所以喝的東西都應和我們的血液保持同樣的溫度,所以他們始終按他們的理論去做。但除瞭喝熱的東西外,我不記得曾看見中國有人喝純淨的和未摻雜的水。茶一直是他們從早到晚的飲料。他們在傢裏總是準備有茶,來客進屋時都奉上一杯,臨走時再奉一杯。許多地方都有人在大路旁擺上茶,一到三個銅闆賣給過路的旅客,在不同的遠近處有供貧窮旅客休歇過夜的寺廟,如果他們……它。這些寺廟裏專設公僕,他們的工作一直是準備好茶水,免費供給旅客,但除茶和庇護所外沒有其他的食品。遇到意外或突然生病的人也順便送往這些地方,但沒有專為他們提供的醫療救助。這些地方,就我所知,在中國是唯一像公傢醫院之處。看來在全國各地他們都沒有醫療救助的醫院和藥鋪。和北直隸省接境、僅被長城分開的韃靼地區,極其荒野多山。地麵陡然變化,而且空氣和氣候全然不同。旅行過阿爾卑斯的人立即對這個地區和瓦拉伊斯(Valais)許多地帶之間普遍相似之處印象深刻。
  ……
世界著名遊記叢書(第三輯):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 書籍簡介 《世界著名遊記叢書》第三輯,隆重推齣《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本書精選瞭18世紀末由英國馬戛爾尼伯爵率領的使團成員所撰寫的珍貴文獻,深入剖析瞭他們在中國近距離的觀察、體驗與深刻反思。這不僅僅是一次外交訪問的記錄,更是一扇窺探那個時代東西方文化碰撞、社會形態差異的窗口,為我們描繪瞭一幅生動而復雜的曆史畫捲。 曆史背景下的視角 18世紀末,大英帝國正值工業革命的蓬勃發展期,其經濟實力和全球野心與日俱增。與此同時,地處東亞的中華帝國,以其悠久的文明和龐大的疆域,在國際舞颱上依然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盡管內部已顯露齣諸多變革的跡象。英國派遣馬戛爾尼使團,其核心目的在於打破長期以來兩國之間壁壘森嚴的貿易關係,尋求更廣闊的市場準入,並試圖通過官方的外交途徑,促成中國在茶葉、絲綢等商品的貿易上給予英國更多優惠。此次齣訪,不僅是商業利益的驅動,更是東西方世界在認知和交往模式上的一次重要試探。 使團的成員來自英國社會的各個階層,他們之中既有外交官、科學傢、藝術傢,也有商人、傳教士,每一位成員都帶著各自的視角和使命,在漫長的旅途中以及抵達中國後,用文字記錄下他們所見所聞。這些記錄,經過時間的沉澱,並未因曆史的變遷而褪色,反而因其獨特的曆史價值和思想深度,成為研究18世紀中國社會、文化、政治以及中西關係演變的寶貴史料。 觀察與碰撞:社會文化層麵的審視 使團成員的觀感,首先集中體現在對中國社會結構的細緻觀察上。他們驚嘆於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對中國官僚體係的層層疊疊、繁文縟節印象深刻。他們試圖理解中國等級森嚴的社會秩序,以及儒傢思想在中國社會中的根深蒂固的影響。文字中,不乏對中國傢庭製度、宗法觀念、以及民間習俗的描摹。 同時,他們也敏銳地捕捉到中國社會在某些方麵的“落後”之處。例如,在科學技術方麵,他們用自己當時的知識體係去衡量,認為中國在某些領域(如軍事技術、機械製造)的發展明顯滯後於西方。對於中國傳統的農業經濟,他們既看到瞭其自給自足的穩固性,也看到瞭其在效率和創新上的局限性。 在文化層麵,使團成員的記錄則顯得更加多元。有的人對中國精美的瓷器、絲綢、繪畫和園林藝術贊不絕口,從中看到瞭中國文明的獨特魅力和高度的審美情趣。有的人則對中國的宗教信仰、哲學思想,特彆是佛教和道教,進行瞭初步的探究,試圖理解其精神內核。然而,文化上的差異也帶來瞭許多誤解和隔閡。例如,在禮儀方麵,雙方在覲見儀式上的爭執(如“叩頭”問題),就充分暴露瞭文化理解上的巨大鴻溝,以及在相互尊重和認知上的睏難。 政治與經濟的探究 馬戛爾尼使團此行的重要目的之一,便是尋求與中國的平等貿易關係,以及改善英國商人在華的貿易條件。因此,使團成員對中國的政治體製和經濟狀況進行瞭深入的考察。他們試圖理解清朝政府的管理方式,特彆是對外交事務的處理態度。通過與中國官員的接觸,他們觀察到瞭中國官員的思維方式、行政效率以及在談判中的策略。 在經濟方麵,他們對中國廣袤的土地上所生産的豐富物産,如茶葉、絲綢、瓷器等,以及這些商品的生産和流通體係進行瞭關注。他們詳細記錄瞭當時中國的商業網絡、貨幣體係、以及在口岸城市的貿易活動。然而,他們也看到瞭中國經濟在某些方麵的封閉性,以及對外國商人的一些限製,這與他們期望的自由貿易理念存在顯著衝突。 使團成員在審視中國政治經濟體係的同時,也常常不自覺地將之與當時的英國進行比較。這種比較,既是齣於對自身國傢優勢的自豪,也暴露瞭當時西方社會對自身文明優越性的普遍認知。這種“文明優越論”的視角,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瞭他們對中國政治經濟發展的解讀。 抵達與離開:行程中的觀察 馬戛爾尼使團的行程,從抵達澳門,到沿海北上,再至京城,最終抵達熱河,全程曆時數月。在這段漫長而充滿挑戰的旅程中,使團成員們留下瞭大量詳細的記錄。他們描述瞭沿途的地理風貌,記錄瞭所經之處城鎮的建築風格、居民生活。他們細緻地描繪瞭中國人民的衣著、飲食、以及日常勞作。 尤其令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對中國官員的熱情接待和隨行人員的安排,進行瞭細緻的記錄,同時也記錄下瞭在溝通、交流中遇到的障礙。例如,語言不通、文化習俗的差異,都給雙方的交往帶來瞭不少睏難。使團成員們也記錄下瞭他們與中國普通民眾的互動,從中體會到中國人民的熱情好客,以及在不同社會階層中的生活狀態。 使團在京城和熱河的經曆,是此次訪問的高潮。他們得以近距離接觸到清朝的宮廷生活,觀察到皇帝的儀仗、朝會,以及皇室成員的日常。這些記錄,為我們瞭解18世紀末清朝宮廷的運作,以及皇帝的統治風格,提供瞭珍貴的原始資料。然而,在這些莊嚴的儀式和奢華的場麵背後,使團成員們也看到瞭統治階層與普通民眾之間的隔閡,以及製度上的某些僵化。 反思與啓示:曆史的迴響 《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一書,不僅僅是曆史的記錄,更蘊含著深刻的反思。使團成員們在歸國後,結閤自己的所見所聞,對中英兩國的發展軌跡、文化差異、以及未來的交往模式,進行瞭各自的解讀和預測。 他們對於中國社會潛在的危機,如人口過剩、土地兼並、官僚腐敗等,雖然未必能準確預見其長期影響,但已有所察覺。同時,他們也反思瞭英國在與中國交往中可能存在的誤判和策略失誤。 這些觀感,在當時引起瞭英國社會的廣泛關注,對英國未來的對華政策,以及對中國的認識,都産生瞭深遠的影響。它們也為我們今天審視曆史、理解中西文化交流的復雜性,提供瞭寶貴的藉鑒。 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以一種“局外人”的視角,呈現瞭18世紀末中國社會的真實麵貌。這些來自不同背景、懷揣不同目的的觀察者,用他們的筆觸,為我們留下瞭最直接、最生動的曆史文本。閱讀這些文獻,我們仿佛穿越時空,親臨其境,與當年的使團成員一同感受那個時代的脈搏。 《世界著名遊記叢書》第三輯《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不僅是學術研究的珍貴資料,更是麵嚮廣大曆史愛好者的一部引人入勝的讀物。它將帶您走進一段波瀾壯闊的曆史,讓您在閱讀中感受文明的碰撞,在思考中理解曆史的進程,在啓迪中發現屬於我們自己的洞見。這本書,是對那個時代的一次忠實記錄,也是對我們理解當下一次深刻的邀請。

用戶評價

評分

最引人入勝的部分,要數那些對中國園林、藝術和日常風俗的細膩描摹。作者似乎對美學有著極高的敏感度,他筆下的江南水鄉、亭颱樓榭,被賦予瞭一種近乎詩意的光影和氛圍。這種描述與他們對政治體製的批判形成瞭鮮明的對照——一個在藝術和生活美學上達到巔峰的文明,如何在僵化的權力結構下失去瞭自我革新的活力。比如,對於地方官員日常宴飲的描寫,那種對食材的極緻追求和對餐桌禮儀的恪守,顯示齣一種對精緻生活的執著,但同時,這種對形式的過度關注也暗示瞭精神內核的空虛。讀到此處,我仿佛能聞到空氣中混閤著香料、茶水和濕潤泥土的氣息,那種身臨其境的代入感,是其他遊記難以比擬的,因為它充滿瞭歐洲貴族特有的那種挑剔而又不得不摺服的贊嘆。

評分

這本《世界著名遊記叢書(第三輯):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確實讓我對18世紀末的中國社會有瞭一次非常直觀且深刻的瞭解。讀這本書的過程,就像是穿越迴瞭那個時代,以一個外國使團成員的視角,去審視和記錄那個龐大帝國的方方麵麵。首先最令我震撼的是作者對清朝官僚體係和民間生活巨大反差的細緻描摹。書中不厭其煩地記錄瞭沿途接待規格的繁復與虛僞,一方麵是極盡奢華的排場,另一方麵卻是底層民眾生活的艱辛與麻木。這種雙重性讓讀者不得不思考,一個看似強大到令人敬畏的帝國,其內部的治理邏輯究竟是怎樣運作的。尤其是關於禮儀衝突的描述,那些因為文化差異而産生的誤解和尷尬,被描繪得淋灕盡緻,既有曆史的厚重感,又不乏人性層麵的幽默與無奈。這種全景式的掃描,遠比教科書上冰冷的結論來得生動有力,它揭示瞭文化碰撞時,錶象之下的實質張力。

評分

如果從敘事學的角度來看,這批記錄文本的結構安排非常高明。它並非簡單的綫性敘事,而是穿插瞭大量的個人日記、通信以及隨行科學傢的觀察報告,使得信息來源多元化,避免瞭單一視角的偏頗。例如,在描述皇帝接見場景時,外交官的記錄側重於禮儀的僵硬與傲慢,而隨隊翻譯或植物學傢的記錄可能更關注於宮廷花園中奇異的植物種類或者官員服飾的色彩學意義。這種多聲部的閤唱,極大地豐富瞭我們對事件的理解維度。我尤其喜歡那種“旁觀者清”的紀錄風格,許多細節,比如中國官員對待外國禮物的反應、對西方科學器械的無知或輕衊,都以一種冷靜剋製的筆觸記錄下來,留給讀者巨大的解讀空間,而不是直接給齣結論,這使得閱讀過程充滿瞭思辨的樂趣。

評分

這本書的價值,絕不僅僅在於記錄一次外交事件的始末,更在於它提供瞭一個“他者”的、未經本土濾鏡過濾的觀察窗口。馬戛爾尼使團成員的觀察角度是極其獨特的,他們帶著啓濛運動的思想和對工業革命的期待,審視著這個尚未被現代性衝擊的東方古國。我特彆欣賞書中對技術和科技水平對比的記錄。他們對中國在火器、航海、冶金等領域的停滯不前錶現齣的驚訝與不解,清晰地勾勒齣瞭東西方在發展軌跡上的分岔口。這種對比帶來的衝擊感是巨大的,它讓我們後人反思,究竟是哪些因素導緻瞭這種技術上的脫節,以及這種脫節對後續的國運産生瞭何等深遠的影響。文字中流露齣的那種略帶優越感,但又不得不承認中國在某些領域(比如絲綢、瓷器製作的精細度)的無可匹敵,使得整個觀察顯得復雜而富有層次,絕非簡單的“優劣論”可以概括。

評分

總而言之,閱讀《馬戛爾尼使團使華觀感》是一次智力上的挑戰,也是一次情感上的洗禮。它強迫我們跳齣近現代史的既定框架,去重新審視那個“天朝上國”是如何在自己的曆史慣性中運行的。書中對清朝社會各階層人物性格的刻畫,入木三分,無論是傲慢的權貴,還是精明世故的胥吏,抑或是淳樸而又被壓迫的農民,都躍然紙上。這種對於“人”的刻畫,使得這部曆史文獻擁有瞭超越時代的文學價值。它不是在控訴,而是在記錄,用一種近乎人類學田野調查的方式,留下瞭那個時代最珍貴的、未經美化的快照,讓我們得以站在曆史的岔路口,去理解和評判那段波瀾壯闊的曆史是如何展開的。

評分

非常好的書,感謝京東

評分

書很好,就是定價很高,貴瞭!

評分

商品不錯,是正品,價格還算優惠,看遊記瞭解過去的中國。

評分

非常好的書,感謝京東

評分

好書

評分

書很好,就是定價很高,貴瞭!

評分

非常好的書,感謝京東

評分

書很好,就是定價很高,貴瞭!

評分

書很好,就是定價很高,貴瞭!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