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名家书法珍品》丛书共32册,精选历代书法名家精品,如王羲之《兰亭序》、《十七帖》,孙过庭《书谱》、草书《千字文》等代表作。采用大8开,高清全彩影印,锁线装订,最大限度地发挥图书的鉴赏功能。
许裕长,男,1953年出生,广东陆丰市人。中国美术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第八、九、十届政协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人文艺术研究会会长,广东省粤风书院院长、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广东画院特聘研究员,广东省海外联谊会副会长,广东省海外书画交流会会长,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省、市展览发表并获奖。
柳公权(七七八—八六五),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人。官至太子少师,世称『柳少师』。唐代书法家,与褚遂良、欧阳询、颜真卿并称『唐楷四家』。其祖柳正礼,唐邠州(治今陕西彬县)士曹参军,其父柳子温曾任丹州(治今陕西宜川)刺史,其兄为唐代名臣柳公绰。成长于这样一个家,柳公权自然将仕途的发展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宪宗元和三年(八○八),三十一岁的柳公权进士及第,当年宏词登科。从此,柳公权开始了漫长的仕途生涯,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武宗、宣宗、懿宗七朝。宪宗时,授柳公权秘书省校书郎。穆宗即位,即日拜其为右拾遗,充翰林院侍书学士,迁右补阙,司封员外郎,侍书禁中。但他却不想只以书法被君王看中,而一直念念不忘辅佐君王安邦定国之业。其兄柳公绰曾写信于当时宰相李宗阂,云:『家弟苦心辞艺,先朝以侍书见用,颇偕工祝,心实耻之,乞换一散秩。』于是改为右司郎中,累换司封、兵部二郎中,弘文馆学士。文宗继位,因其非常喜爱柳公权书法,又召为侍书,迁谏议大夫,后改中书舍人,充翰林书诏学士。开成三年(八三八)又转工部侍郎,累迁学士承旨。武宗朝,罢内职,授右散骑常侍。宰相崔珙用为集贤学士、判院事。宣宗时,左授太子詹事,改太子宾客,累迁金紫光禄大夫、上柱国、河东郡开国公。复为左常侍,国子祭酒,历任工部尚书。懿宗时,咸通初年,柳公权改为太子少傅,改少师。咸通六年(八六五)柳公权卒,赠太子太师。
终其一生,宦海沉浮,他的最大成就还在于书法艺术的创作。从政中,他并未卷入波谲云诡、险恶非常的政治斗争,使书家得以在书法上潜心修习,尽情发挥。其书法以楷书著称,与颜真卿齐名,世人据其书法特点称之为『颜筋柳骨』。他的书法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诸家书法,认为颜真卿、欧阳询的字最好,便汲取了颜、欧之长,又加以自身熔冶,变化形成了自己骨力劲健、挺拔多姿的柳体。柳公权善于学习,吸收利用。凭着他早期对钟繇、王羲之、虞世南、褚遂良、陆柬之等的勤奋研习,打下了坚实的书法基础。晚年随着对书法艺术的更深领悟,融汇百家之长成一家面目,既有钟繇、王羲之的端庄肃穆,又有欧阳询的瘦硬险峻,兼收褚遂良飘逸潇洒造型体态,更取颜真卿的宽博大气,将颜体蚕头燕尾、回锋出钩、横细竖粗等特征加以创造化的吸收学习。
他的书体为当时豪绅贵族所追捧,趋之若鹜,争相延请。当时许多显赫的王公贵族故后墓志非柳公权所书,其后人就会被他人视为不孝,由此可见当时柳体魅力之一斑。
柳公权秉持古代传统士大夫之品性,专注于个人品德的修养,以及书法艺术的锤炼。史书曾有记载:穆宗政僻,尝问公权笔何尽善,对曰:『用笔在心,心正则笔正。』此为千古仅有之笔谏也。他终生以儒家思想规范自己的言行,不慕虚荣、生活勤俭、正直不阿。同时他也受到佛道思想中的影响,不为世俗见闻所累,日益追求内心的平静与安宁。观其所书《金刚经》《阴符经序》《清静经》《度人经》等,笔画如行云流水,有超尘脱俗之态。
柳体流芳百世,对后世楷书影响极大,至今仍然是学楷书的入门经典。由于年代久远,书家传世书迹不多,代表作品有《玄秘塔碑》《神策军碑》《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金刚经》等。
这本书的到来,彻底改变了我对书法欣赏的认知。以往,我总觉得书法这东西是离我比较遥远的一种艺术,要么就是名家作品,要么就是大师点评,总有一种高不可攀的感觉。但《柳公权: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却以一种非常亲民的方式,将伟大的书法家柳公权的作品呈现在我面前,而且是“超清原帖”,这一点真的太重要了。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翻开,那种清晰度,那种细节的呈现,让我仿佛能看到笔尖在纸上游走时的每一次细微颤动。尤其是那些放大处理的局部,更是让人惊叹不已,能够清晰地看到墨迹的晕染,笔画的力度,以及纸张的纹理。这些都是我以前从未在其他地方体验过的。书中不仅收录了柳公权大量的精品之作,还配有详细的介绍和解读,这些解读不是那种干巴巴的理论说教,而是结合了历史背景和艺术分析,让我更容易理解作品的内涵和柳公权的艺术思想。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柳体“瘦硬”特点的论述,结合画面来解读,真是醍醐灌顶。这本书让我明白了,欣赏书法,不应该仅仅是看个大概,而是要深入到每一个笔画,去体会作者的情感和技法。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通往书法艺术殿堂的窗户,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并学习古代大师的智慧。
评分对于我这样对书法怀有浓厚兴趣但又缺乏专业指导的爱好者来说,《柳公权: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这本书无疑是一份珍贵的礼物。我一直对柳公权的“柳体”情有独钟,觉得他的字形挺拔,结构严谨,笔力雄健,带着一股硬朗的士人气。然而,市面上流传的资料,很多都存在清晰度不高、细节丢失的问题,难以窥见原帖的神韵。这本书的“超清原帖”四个字,彻底打消了我之前的顾虑。拿到书后,我首先被其卓越的印刷质量所震撼,每一页都仿佛是直接从展柜中取出的真迹。我反复比对,发现那些放大细节的呈现尤为出色,无论是飞白的枯笔,还是浓墨的饱满,都清晰可见,让我能够细致地研究柳公权的运笔方式和墨色运用。书中的选篇也非常有代表性,涵盖了柳公权不同时期的代表作,让我能够系统地了解他书法的演变过程。更重要的是,书后附带的鉴赏和解读部分,并非泛泛而谈,而是深入剖析了柳体字的结构特点、笔法要领以及创作意图,对我这样一个初学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不再是孤军奋战,而是有了一位“良师益友”在旁指引。这本书让我对柳体的理解不再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更加坚定了我要在书法道路上不断探索的决心。
评分这本书的到来,简直是让我欣喜若狂。我一直都是柳公权“柳体”的忠实粉丝,觉得他的字雄浑、严谨,又带着一股风骨,让人一看就心生敬意。然而,市面上关于柳公权字帖的资料,质量参差不齐,很多都难以窥见其精髓。这本书的《超清原帖》几个字,简直就是对我胃口的“定心丸”。拿到书后,我迫不及待地翻阅,那清晰度,那细腻度,真的是超出我的想象。每一笔,每一画,都仿佛是活生生地呈现在眼前。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墨色在纸上的晕染,笔画的飞白,甚至能感受到柳公权下笔时的力度和情感。书中收录的作品都是经典中的经典,让我能够一次性地欣赏到柳公权不同时期的代表作,从中体会他书法的演变过程。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有专业的解读,这些解读不仅深入浅出,而且结合了历史背景和艺术分析,让我对柳体字的理解不再是停留在表面,而是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这本书不仅是让我欣赏到了柳公权的书法艺术,更让我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了我学习和传承书法艺术的热情。我一定会把这本书好好珍藏,并且经常拿出来学习,从中汲取灵感,提升自己的书法造诣。
评分《柳公权: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这本书,对于我这样一个长期致力于研究和学习中国古代书法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份极其珍贵的馈赠。我一直认为,书法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其“原貌”,在于那最原始、最真实的书写痕迹。而市面上很多流传的字帖,往往因为技术原因,无法完全呈现出原作的风貌,总会留下一些遗憾。这本书的出现,则完全改变了这一状况。其“超清原帖”的定位,不仅是对品质的承诺,更是对书法艺术的尊重。当我翻开这本书,那清晰到极致的画面,让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长廊之中,能够清晰地感受到柳公权笔下的每一个细节——墨色的浓淡,笔画的起伏,线条的力度,甚至是纸张的质感。这对于深入研究柳体字的结构、用笔、章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价值。书中不仅收录了柳公权最具代表性的作品,还配备了详实的鉴赏和解读,这些内容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结合了具体的作品进行分析,让我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柳公权的书法艺术成就及其历史地位。这本书让我从“看热闹”走向了“看门道”,对中国书法艺术的理解又上升了一个层次。
评分这本书的意义,对于我这样的书法爱好者来说,简直是无法估量的。我之前一直对柳公权的“柳体”着迷,觉得他的字有一种刚劲挺拔,又带着几分飘逸洒脱的美感,非常符合我个人对书法艺术的审美追求。然而,一直以来,我都很苦恼于市面上能找到的关于柳公权字帖的质量问题。很多时候,都是模糊不清的影印版,根本无法细看笔画的细节。这次《柳公权: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的出版,简直是解决了我的一个大难题。当我拿到这本书,翻开第一页,我就被那清晰到极致的画面所震撼。这不仅仅是“高清”,而是真正达到了“超清”的境界,能够清晰地看到纸张的纹理,墨色的浓淡变化,甚至笔画的飞白都能看得一清二楚。这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研究柳体字的爱好者来说,简直是福音。书中的选篇也是我非常喜欢的,涵盖了柳公权最精华的作品,让我有机会一次性地欣赏到他不同风格的演变。而且,书中配有的专业解读,也让我对柳体字的结构、笔法、章法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不再是盲目地模仿,而是能够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和美学原理。这本书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学习体验,它不仅提升了我对柳体书法的认识,更激发了我对中国书法艺术的更深层次的探索欲望。
评分《柳公权: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这本书,就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艺术旅行,让我有机会近距离接触到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位巨匠。我一直都对柳公权的“柳体”推崇备至,觉得他的字不仅结构严谨,笔力雄健,更有一种超然脱俗的仙气,让我为之倾倒。然而,在过去,我只能通过模糊的图片或不够清晰的字帖来欣赏他的作品,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本书的“超清原帖”几个字,对我来说,就如同找到了宝藏。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迫不及待地翻阅。那清晰度,那细腻度,简直是令人惊叹!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笔画的起承转合,每一处墨色的浓淡变化,甚至能够感受到笔尖在纸上运行时的力道。尤其是那些放大局部,更是让我大开眼界,能够细致地研究柳公权的用笔技巧和墨法运用。书中不仅收录了大量的精品,还配有深入浅出的鉴赏和解读,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柳体字的艺术精髓。这本书让我意识到,真正的艺术品,是值得我们去细细品味,去反复琢磨的。它不仅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本艺术品,一本能够滋养心灵的书。我把这本书放在我的书架最显眼的位置,每当我感到心浮气躁的时候,就会拿出来翻阅几页,从中汲取平静和力量。
评分这本书,真的是让我心潮澎湃,爱不释手。我一直对柳公权的“柳体”情有独钟,觉得他的字有一种“骨力”感,挺拔有力,又有几分含蓄内敛的韵味。之前也看了一些关于柳公权的资料,但总觉得不太满意,不是图片不够清晰,就是解读不够深入。而《柳公权: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这本书,简直是满足了我所有的期待。书名中的“超清原帖”四个字,简直是点睛之笔。当我拿到这本书,翻开它的时候,我被那惊人的清晰度所震撼。每一笔,每一个点,都仿佛是刚刚从柳公权的笔尖落下,充满了生命力。我能够清晰地看到墨色的浓淡变化,笔画的起承转合,甚至能够想象到柳公权当时创作时的情景。书中的选篇也非常经典,都是柳公权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让我一次性地饱览了他的书法艺术。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配有专业的鉴赏和解读,这些解读不仅深入浅出,而且结合了历史背景和艺术分析,让我对柳体字的理解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本书让我明白了,学习书法,不仅仅是模仿字形,更是要理解其背后的文化底蕴和艺术精神。我将这本书视为我的“镇馆之宝”,会经常拿出来翻阅,从中学习,从中感悟。
评分《柳公权: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这本书,我可以说是一见倾心。作为一名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深热爱的人,我对书法艺术一直抱有特殊的感情,而柳公权的名字,更是书法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我曾多次在网上或通过其他途径欣赏过柳体书法,但总觉得隔着一层“数字滤镜”,无法真正体会到原帖的精妙之处。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打通了这层隔阂。打开书本,扑面而来的便是那令人惊艳的“超清原帖”。我特意挑选了几幅我特别喜欢的作品,仔细地端详。那些细微的笔触,那些墨色的变化,那些结构上的巧妙安排,都在这本书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清晰呈现。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笔的起笔、行笔、收笔,甚至能够感受到作者落笔时的力度和速度。这对于我这样一个非专业人士来说,是一种非常直接且深刻的学习体验。书中关于柳体字“骨力”和“风神”的解读,也让我受益匪浅。结合原帖进行对照阅读,我更能体会到文字背后的情感和意境。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画册,它更像是一座桥梁,连接着古今,让我能够穿越时空,与伟大的书法家进行一次心灵的对话。我一定会将这本书珍藏起来,时不时地翻阅,从中汲取艺术的养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评分《柳公权: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这本书,刚拿到手就让我爱不释手,虽然我不是专业的书法家,但对柳体的喜爱由来已久,总觉得他的字有一种独特的骨力与风骨,就像一位坚毅而又有风度的君子。这本书的“超清原帖”几个字,对我来说简直是金字招牌,要知道,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都是影印本,细节上总是差强人意,总觉得少了点什么。这次能有机会近距离欣赏到柳体最本真的面貌,真的是一次难得的机缘。我特别喜欢翻看那些细节,比如笔画的起承转合,点画的轻重顿挫,甚至墨色的深浅变化,都能从中感受到一种生命力。以前在网上或者其他书上看到的,总觉得隔着一层纱,现在这本书让我感觉就像直接站在了柳公权的案头,亲眼看着他挥毫泼墨。特别是那些大家评论和解读的部分,虽然我未必能完全领悟其中的深意,但也能从中窥见一些门道,对理解柳体艺术的精髓有了更深的认识。书的装帧也很考究,纸张的质感很好,印刷清晰度更是没得说,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充满了艺术品的感觉。我打算把它放在书桌最显眼的位置,随时拿出来翻阅,慢慢品味,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对柳体的理解会越来越深,甚至可能激发我重新拾起毛笔,临摹几笔,感受那份古人的风韵。
评分我可以说,《柳公权:历代名家书法珍品 超清原帖》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之前对书法字帖的认知。以往我接触的书法字帖,大多是复印件,要么就是字体模糊,要么就是细节丢失,总感觉隔靴搔痒,无法真正领略到大师的笔墨神韵。这本书的“超清原帖”几个字,绝对不是浪得虚名。拿到书的那一刻,我就被其惊人的清晰度和细节呈现所折服。那些放大版的笔画,简直让我感觉像是置身于博物馆的展柜前,能够清晰地看到每一根线条的起伏、墨色的变化,甚至连纸张的细微纹理都能分辨得一清二楚。这对于我这样一个热爱书法,尤其是对柳公权“柳体”情有独钟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天赐的礼物。我特别喜欢书中对柳体字“筋骨”的解读,结合着真实的笔画来对照,让我对“力透纸背”有了更直观的理解。书中收录的作品也极具代表性,每一幅都经过精心挑选,能够让我系统地了解柳公权书法艺术的演进。我还会时不时地翻阅书中的部分作品,不仅仅是欣赏,更是在学习。它让我明白,真正的书法艺术,不仅仅是字形的美观,更蕴含着作者的情感、思想和人格魅力。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让我对中国传统书法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的敬畏和热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