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书名:国外数学名著系列 影印版32 模型论引论
原价:66.00元
作者:(美)马克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01-01
ISBN:9787030182968
字数:422000
页码:342
版次:1
装帧:精装
开本:
商品重量:0.799kg
编辑推荐
内容提要
本书以现代观点介绍模型论,着重强调其在代数学中的应用。前半部分包括模型构造技巧的典型论述,如类型空间,素模型,饱和模型,可数模型,不可辨元等理论及其应用。在书中后半部分,作者首先介绍莫利的范畴性定理,随之讨论稳定性理论,着重论述Ω-稳定性理论。最后,作者举例阐明了赫鲁索夫斯基如何将这些理论运用于丢番图几何。本书显著特色之一是包含一些其他入门型教材所未涉及的重要论题,如Ω-稳定群和强极小集的几何学。
作者David MarkeR是伊利诺斯大学芝加哥分校的教学教授,主要研究数学逻辑和模型论及其在代数和几何中应用。本书基于作者1998年在数学科学研究所发表的系列演讲。
目录
Introduction
1 Structurese and Theories
1.1 Languages and Structures
1.2 Theories
1.3 Defiable Sets and Interpretability
1.4 Exercises and Remarks
2 Basic Techniqus
2.1 The Compactness Theoem
2.2 Complete Theories
2.3 Up and Down
2.4 Back and Forth
2.5 Exercises and Remarks
3 Algebraic Examples
3.1 Quantifier Elimintion
3.2 Algebraiclly Closed Fields
3.3 Real Closed Fields
3.4 Exercises and Remarks
4 Realizing and Omitting Types
4.1 Types
4.2 Omitting Types and Prime Models
4.3 Saturated and Hmogeneous Models
4.4 The Number of Countable Models
4 5 Exercises and Remarks
5 Indiscernibles
5.1 Partition Theorems
5.2 Order Indiscernibles
5.3 A Many-Models Theorem
5.4 An Independence Result in Arithmetic
5.5 Exercises and Remarks
6 ω-Stable Theories
7 ω-Stable Groups
8 Geometry of Strongly Minimal Sets
A Set Theory
B Real Algebra
References
Index
作者介绍
文摘
序言
我特别关注这类经典教材的版式布局,因为它直接影响阅读体验和学习效率。这本书的内页排版虽然是传统的双栏或单栏结构,但字距和行距的控制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即便是面对大量的定义、引理和证明,眼睛也不至于太快感到疲劳。这种细节处理,是很多新式教材所缺失的,新教材为了追求视觉冲击力,反而牺牲了长时间阅读的舒适度。再者,影印版的墨色深浅和纸张的反射率也是一个隐形的关键因素。我试着在不同光线下阅读,发现这本书的墨迹足够深沉,对比度高,这对于需要在深夜或弱光环境下学习的人来说,无疑是一个福音。它体现了一种对知识本身尊重的态度,而不是过度包装。这种朴素的设计哲学,恰恰是经典学科教材所应有的风骨。
评分从收藏价值的角度来看,这套“国外数学名著系列”的影印版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我们知道,很多早期的数学理论成果,其首次发表的文本就带有那个时代特有的学术印记。对于研究数学史或者追溯某个概念源头的人来说,拥有一本保留了原版风貌的影印本,其意义远超普通教材。它不仅仅是学习工具,更是一件学术文物。我总觉得,通过阅读这种“历史版本”,可以间接体会到那个时代数学家们在特定技术环境下如何构建和完善这些理论大厦的艰辛与智慧。这种对历史文本的尊重,也是学术精神的一部分。能够系统地收集这样一套影印系列,对于一个严肃的数学研究者或爱好者来说,是构成其个人学术图书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代表着对学科传统的致敬。
评分这本书的厚度本身就构成了一种无形的心理暗示:它不是那种你翻两小时就能看完的入门读物,而是需要你投入大量心神,进行长期攻坚的“硬菜”。这种物理上的重量感,提醒着读者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而且,对于模型论这种逻辑性极强的学科,其概念的引入和发展往往是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这本书的编排结构必然是经过精心设计的,力求构建一个稳固的逻辑链条。我期待着能够深入探索它所呈现的那些关于集合论、一阶逻辑以及范畴论交叉领域的深刻洞察。每一章的安排,想必都是基于对学科逻辑结构的深刻理解,旨在将读者从基础概念平滑地引导至前沿问题的探讨。这种结构清晰、内容扎实的教材,才是真正能培养出独立思考能力和严密逻辑思维的基石。
评分说实话,作为长期在数学圈子里摸爬滚打的人,对那些动辄将晦涩概念“通俗化”的译作是敬而远之的。我更倾向于直接面对一手资料的质感,哪怕理解起来需要多花费几倍的精力。这套影印版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它的“忠实度”,它几乎是原汁原味地呈现了西方数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和表达习惯。这种风格尤其重要,因为模型论这种学科,其严谨性体现在每一个逻辑连接词和符号的精确使用上。如果翻译稍有偏差,整个理论的根基就可能动摇。通过这影印本,我能更清晰地感受到逻辑推导过程中那种步步为营的节奏感,那种从公理到定理的每一步都像建筑师在设计摩天大楼一样,不容许丝毫的松懈。对于想要真正掌握模型论精髓的人来说,绕过中间翻译层,直接阅读原文的思路框架(尽管是英文的),是一种不可多得的训练。这就像是亲自去原产地考察原材料,比看别人的转述要靠谱得多。
评分这本《国外数学名著系列 影印版32 模型论引论》的装帧设计倒是挺实在的,那种老派的影印风格,厚厚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很有分量感。虽然说影印意味着字体的清晰度和现代印刷品比不了,但对于我们这些真的想钻研纯理论的来说,这种原汁原味的感觉反而更亲切。我拿到手的时候,第一印象就是这套书系的书脊设计都挺统一,放在书架上会形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对于搞数学的,书的“气质”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而且,影印版往往能保留原著的那些细微之处,比如作者的一些手写体符号或者页边注的痕迹(当然,这个影印版看起来是比较干净的版本),这在某种程度上也算是一种跨越时空的对话。我猜想,能把这套书引进国内并影印出版,背后肯定是有深厚学术考量的,毕竟模型论在基础逻辑和数学哲学上的地位是不可替代的。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走的是极简路线,没有太多花哨的图形,直接把书名和作者信息摆在最醒目的位置,这反而凸显了内容本身的严肃性,让人一看到就知道这不是一本泛泛而谈的科普读物,而是要啃硬骨头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