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内容简介
《大学排名与高考志愿指南2018—2019》延续了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中国科教评价网和中国教育质量评价中心近15年来对高考分数线、大学评价及学科排名、高考政策的深度解析,全面把握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800多所高校的报考与录取相关信息,汇集了高考学生填报志愿所必须了解的专业介绍及新学科排名,结合填报志愿的政策前沿,为高考学生提供一份系统的报考指南,引导他们顺利进入“大学之门”。
《大学排名与高考志愿指南2018—2019》包括四大部分内容。一是近三年高考分数线。《大学排名与高考志愿指南2018—2019》在对低控制分数线、一本线、二本线等各种高考分数线的含义进行解释的基础上,提供了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2015-2017年各批次录取分数线和全国主要高校2015-201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录取分数线。二是专业介绍及新学科排名。详细介绍了92个招生专业类的内容,并给出12个学科门类的新高校排名情况。三是高考志愿填报解疑和技巧。以问答的形式,对高考学生及其家长关注的40余个涉及政策、专业、填报和录取方面的问题进行深入解析,使《大学排名与高考志愿指南2018—2019》更具指导意义。四是重要的附录资料。收录部分参考价值较高的资料作为附录,特别是由中国科教评价研究院等单位联合研制的2018年中国大学及学科竞争力排行榜,对考生了解和选择高校、专业大有裨益。
目录
目录
前言
阅读说明
第一部分 近三年高考分数线
高考分数线解析 3
2017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考录取分数线 8
2016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考录取分数线 9
2015年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普通高考录取分数线 10
全国主要高校2015-2017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录取分数线 11
北京市 11
天津市 17
河北省 24
山西省 33
内蒙古自治区 41
辽宁省 49
吉林省 57
黑龙江省 65
上海市 73
江苏省 79
浙江省 87
安徽省 95
福建省 104
江西省 112
山东省 120
河南省 129
湖北省 138
湖南省 147
广东省 155
广西壮族自治区 162
海南省 170
重庆市 177
四川省 185
贵州省 194
云南省 202
西藏自治区 210
陕西省 214
甘肃省 222
青海省 230
宁夏回族自治区 236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42
第二部分 专业介绍及最新学科排名
0101 哲学 251
0201 经济学 251
0202 财政学 252
0203 金融学 253
0204 经济与贸易 254
0301 法学 255
0302 政治学 256
0303 社会学 257
0306 公安学 257
0401 教育学 260
0402 体育学 261
0501 中国语言文学 263
0502 外国语言文学 264
0503 新闻传播学 270
0601 历史学 272
0701 数学 273
0702 物理学 274
0703 化学 274
0704 天文学 275
0705 地理科学 275
0706 大气科学 276
0707 海洋科学 277
0708 地球物理学 277
0709 地质学 278
0710 生物科学 279
0711 心理学 280
0712 统计学 280
0802 机械 282
0803 仪器 283
0804 材料 284
0805 能源动力 285
0806 电气类 286
0807 电子信息 287
0808 自动化 288
0809 计算机 289
0810 土木 290
0811 水利 291
0812 测绘 292
0813 化工与制药 292
0814 地质 293
0815 矿业 294
0816 纺织 295
0817 轻工 295
0818 交通运输 296
0819 海洋工程 297
0820 航空航天 298
0821 兵器 299
0822 核工程 300
0823 农业工程 300
0824 林业工程 301
0825 环境科学与工程 302
0826 生物医学工程 303
0827 食品科学与工程 303
0828 建筑 304
0829 安全科学工程 305
0830 生物工程 305
0831 公安技术 306
0901 植物生产 309
0902 自然保护与环境生态 310
0903 动物生产 311
0904 动物医学 312
0905 林学 312
0906 水产 313
0907 草学 313
1001 基础医学 314
1002 临床医学 315
1003 口腔医学 316
1004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316
1005 中医学 317
1006 中西医结合 318
1007 药学 318
1008 中药学 319
1009 法医学 320
1010 医学技术 321
1011 护理学 322
1201 管理科学与工程 323
1202 工商管理 323
1203 农业经济管理 325
1204 公共管理 326
1205 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 327
1206 物流管理与工程 327
1207 工业工程 328
1208 电子商务 329
1209 旅游管理 329
1301 艺术学理论 331
1302 音乐与舞蹈学 332
1303 戏剧与影视学 333
1304 美术学 334
1305 设计学 335
第三部分 高考志愿填报解疑和技巧
政策篇 341
1. 国家高考加分政策有哪些? 341
2. 体检为何成为录取中的生死牌? 341
3. 2018年高校艺术类专业招生有什么新变化? 341
4. 教育部公布的30所独立设置的艺术院校有哪些? 342
5. 艺术类专业招生和高水平艺术团招生有哪些区别? 342
6. 艺术类考生文化课成绩有哪些要求? 342
7. 高等学校可以面向哪些地区和单位招收定向生? 343
8. 高考改革后,自主招生考试有哪些变化? 343
9. 教育部考试中心为什么提供升学指导测验? 343
10. 根据高考的保送政策,哪些学生具有保送资格? 344
11. 保送生与自主招生的区别? 344
12. 高校招收贫困生的专项计划都招谁? 344
13. 什么是师范生免费教育? 344
14. 如何辨别虚假大学? 345
专业篇 346
1. 评估一个专业应该考虑哪几个要素? 346
2. 如何根据职业生涯规划选择专业? 346
3. 如何结合职业兴趣填报志愿? 346
4. 学校与专业,谁优先? 347
5. 什么是“按大类招生”? 347
6. 国内哪些高校开设有特殊教育专业? 347
7. 医科专业该如何报考? 347
8. 近两年考生填报志愿中的专业趋势如何? 347
9. 如何参考学科成绩填报志愿? 348
10. 选“热门专业”还是“冷门专业”? 348
11. 高校新增专业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349
12. 专业选择中的常见问题有哪些? 349
填报篇 350
1. 怎样才算是一份科学的志愿方案? 350
2. 志愿填报的大概步骤有哪些? 350
3. 平行志愿投档遵循什么原则? 350
4. 对于平行志愿填报,有没有什么诀窍或建议? 350
5. 招生章程要重点关注什么内容? 350
6. 如何看清高校的实力? 351
7. 高考志愿填报时要掌握哪些情况? 351
8. 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信手段获取报考和招考信息? 351
9. 志愿填报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351
10. 填报志愿时要把握哪些原则? 352
11. 报考民办高校时该注意什么问题? 352
12. 如何规避高考志愿填报的九大误区? 352
13. 中间分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352
14. 低分段考生如何填报志愿? 353
15. 报好第一志愿的关键是什么? 353
16. 如何填报第二、三志愿? 353
17. 高考考生填志愿前需要具备什么样的心理状态? 354
18. 填报提前批应注意哪些问题? 354
录取篇 355
1. 录取批次是如何划分的? 355
2. 什么是断档? 355
3. 什么是死档? 355
4. 高校退档的主要理由有哪些? 355
5. 被不喜欢的专业录取怎么办? 355
6. 多省份二本、三本录取批次合并后对录取有哪些影响? 356
7. 香港有哪几所高校招收内地学生? 356
8. 澳门有哪几所高校招收内地学生? 356
9. 提前批有哪些类型的学校和专业? 356
10. 什么叫征集志愿? 357
改革篇 358
1. 这次新高考改革的目标任务是? 358
2. 如何缩小区域高等教育入学机会差距? 358
3. 如何增加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的机会? 358
4. 为什么要推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358
5. 如何确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规范有序、真实可信? 358
6. 如何进一步完善高校自主招生? 359
7. 高校招生录取方式有哪些变化? 359
8. 试点省份进行了哪方面探索? 359
9. 浙江省80个专业平行志愿如何填报? 359
第四部分 重要的附录资料
附录1 “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363
附录2 “985工程”院校、“211工程”院校、教育部直属院校名单 369
附录3 2007年批准的国家重点学科名单 372
附录4 中国重点大学竞争力排行榜(100强) 382
附录5 中国一般大学竞争力排行榜(100强) 384
附录6 中国本科院校竞争力总排行榜(300强) 386
附录7 中国民办本科院校竞争力排行榜 390
附录8 自主选拔录取改革试点高校名单 391
附录9 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高考招生信息网站 393
附录10 中国高校通讯地址及招生咨询电话 394
参考文献 418
《洞见象牙塔:2018-2019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报考策略深度解析》 引言 在知识经济浪潮汹涌澎湃的今天,高等教育已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属,而是关乎国家未来、民族复兴的战略基石。每一个渴望学业进步、成就未来的学子,每一次高考志愿的填报,都承载着无数的期待与梦想。然而,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如何在纷繁复杂的院校信息、专业选择中拨开迷雾,找到最适合自己的道路,却成为了一项极具挑战的任务。 2018-2019年度,中国高等教育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与发展。国家政策的导向、学科建设的脉动、就业市场的需求、以及高校自身的创新与突破,都在不断重塑着大学的格局与定位。面对这一动态变化的教育图景,仅仅依靠过往经验或片面信息进行志愿填报,很可能错失良机,甚至走向弯路。《洞见象牙塔:2018-2019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报考策略深度解析》正是基于这一时代背景,旨在为广大高考生、家长以及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份全面、深入、前瞻性的指导,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现状,掌握科学的志愿填报方法,最终做出明智的选择。 第一部分:宏观视角下的高等教育版图——2018-2019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透视 本部分将跳出单一院校的视角,从宏观层面深入剖析2018-2019年度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脉络与核心趋势。我们不局限于传统的院校排名,而是着力于揭示更深层次的结构性变化和未来发展方向。 政策驱动与战略导向: “双一流”建设的深化与演进: 深入解读“双一流”建设在2018-2019年度的具体进展,分析国家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的政策倾斜,以及哪些学科领域和高校类型受益最明显。探讨“双一流”建设如何重塑中国高等教育的生态格局,以及这对不同层次高校的发展意味着什么。 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的勃兴: 聚焦国家大力推进的“四新”建设,分析其提出的背景、核心目标和具体举措。研究这些新兴学科领域的发展潜力、就业前景以及对相关高校的学科专业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提出的新要求。 产教融合与校企合作的升级: 探讨国家在推动高等教育与产业深度融合方面的新政策和新实践。分析高校如何通过与企业建立更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以及这些合作对学生实习就业、创新创业带来的机遇。 区域高等教育协调发展: 关注国家在促进中西部地区、东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方面的政策举措。分析这些区域高校在国家战略下的发展新机遇,以及它们在吸引人才、提升办学水平方面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学科发展的前沿与热点: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前沿技术在高校的渗透: 详细梳理人工智能、大数据、量子信息、生物技术等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18-2019年度在高校的学科建设、专业设置、科研投入等方面的情况。分析这些领域的研究热点、人才需求以及相关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 交叉学科的崛起与融合: 探讨人工智能与生命科学、大数据与金融、新材料与工程等交叉学科的兴起趋势。分析高校在推动学科交叉融合方面的创新实践,以及这些交叉学科为学生提供的更广阔的学习与发展空间。 人文社科领域的转型与重塑: 在技术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反思人文社科的价值与作用。探讨人文社科领域在理论创新、文化传承、社会治理等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及它们如何与科技发展相结合,服务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 高等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留学中国”战略的推进: 分析中国高等教育吸引国际学生来华深造的最新政策和成果。探讨国际化办学对中国高校的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学术水平带来的影响。 中外合作办学的新模式与发展: 梳理2018-2019年度中外高校合作办学的最新动态,分析其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以及对学生国际视野培养的作用。 全球高等教育的比较研究: 简要介绍国际上高等教育发展的新趋势,与中国高等教育进行对比分析,为中国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提供借鉴。 第二部分:精准定位,科学决策——2018-2019年度高考志愿填报深度解析 本部分将聚焦于高考志愿填报这一关键环节,提供一套系统、科学、实用的方法论,帮助考生和家长在复杂的院校专业信息中找到最佳匹配。 超越分数论:理性认识分数与录取线: 历年录取分数线的解读与趋势分析: 结合2018-2019年度的考试情况,对往年各院校、各专业的录取分数线进行深入分析,揭示其变化趋势,并讨论影响分数线的关键因素(如招生计划、报考人数、试题难度等)。 “分数红线”与“冲、稳、保”策略的科学运用: 强调分数并非唯一决定因素,引导考生正确理解“分数红线”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冲、稳、保”的志愿填报策略,避免盲目追求高分院校或低分专业。 专业选择:洞察兴趣、能力与未来趋势: 兴趣与职业规划的深度匹配: 引导考生从自身兴趣、性格特点、价值观出发,分析不同专业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以及未来可能的职业路径。提供一套兴趣测评与职业探索的工具性建议。 能力与专业发展的适配性: 剖析不同专业对学习能力、逻辑思维、动手能力、沟通能力等方面的要求,帮助考生评估自身优势与劣势,选择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专业。 就业市场需求的前瞻性分析: 结合2018-2019年度的就业市场数据与趋势,分析各专业领域的就业需求、薪资水平、发展空间等。重点关注新兴产业和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对人才的需求。 专业“冷热”现象的辩证解读: 警惕“热门”专业的扎堆现象,也理性看待“冷门”专业的价值。引导考生深入了解专业内涵,而非仅凭表象判断。 “双学位”、“辅修”等多元化学习模式的探索: 介绍在本科阶段获得多学科知识的途径,为考生提供更长远的学业规划建议。 院校选择:综合评估,扬长避短: “双一流”与非“双一流”院校的定位与选择: 详细分析“双一流”建设对高校资源、师资水平、科研实力等方面带来的优势,同时也要关注非“双一流”院校在特定领域或区域发展的突出表现。 地域因素对个人发展的影响: 探讨不同地区(如一线城市、省会城市、中西部地区)在教育资源、就业机会、生活成本、文化氛围等方面对学生个人成长和未来发展的影响。 高校特色与专业优势的深度挖掘: 引导考生关注高校在特定学科领域、科研方向、创新创业教育等方面的特色,选择与自身专业兴趣高度契合的高校。 教学质量、科研水平、校园文化的多维度考量: 除了排名,更应关注师资力量、科研成果、教学模式、校园文化、毕业生深造率等软性指标,进行全面评估。 志愿填报的实操技巧与常见误区: 梯度设置的艺术: 科学划分“冲、稳、保”的院校梯度,确保志愿的合理性和命中率。 专业服从与退档风险的权衡: 详细解读“专业服从调剂”的利弊,以及如何在志愿表中规避不必要的退档风险。 平行志愿与顺序志愿的理解与运用: 明确不同志愿填报模式的规则,并根据自身情况进行合理布局。 信息获取的渠道与辨别: 指导考生如何从官方渠道、权威媒体、招生简章等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并警惕网络上的虚假宣传。 规避志愿填报的常见误区: 如盲目跟风、只看名气、忽视专业、信息不对称等,提供有针对性的防范建议。 第三部分:面向未来——高考志愿填报的长远影响与个人成长路径 本部分将进一步拓展视野,强调高考志愿填报并非终点,而是个人成长道路上的重要起点。 “一次选择,一生影响”的哲学思考: 引导考生认识到志愿选择对未来职业生涯、人生发展的重要性,鼓励他们以负责任的态度进行决策。 大学期间的自我规划与能力提升: 即使进入理想的大学,也需要持续的努力。建议考生在大学期间积极参与科研项目、社会实践、国际交流,培养批判性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适应社会变革,拥抱终身学习: 强调在快速变化的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远超以往。鼓励考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适应社会发展和行业变革。 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力量的使命感: 引导考生将个人发展与国家发展相结合,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为社会进步和民族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 《洞见象牙塔:2018-2019年度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与报考策略深度解析》不仅仅是一本指导手册,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引导。我们希望通过对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深入洞察,以及对高考志愿填报策略的全面解析,帮助每一位考生都能找到通往理想象牙塔的精准路径,开启人生新篇章。愿这本书成为您在求学道路上坚实的指引,助您洞见未来,成就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