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宫物语(译文纪实) [故宮物語:政治の縮図、文化の象徴を語る90話]

故宫物语(译文纪实) [故宮物語:政治の縮図、文化の象徴を語る90話]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2024


简体网页||繁体网页
[日] 野岛刚 著,张惠君 译

下载链接在页面底部
点击这里下载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发表于2024-11-23

图书介绍


出版社: 上海译文出版社
ISBN:9787532775590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228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译文纪实
外文名称:故宮物語:政治の縮図、文化の象徴を語る90話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8-03-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96
正文语种:中文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相关图书





图书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广大读者

  《朝日新闻中文网》前主编、腾讯·大家专栏作者野岛刚致敬故宫博物院之作。延续《两个故宫的离合》独具的特殊视角,细写故宫文物历史、掌故与八卦。

内容简介

第一篇「话文物」,讲述《翠玉白菜》《溪山行旅图》《快雪时晴帖》《毛公鼎》《富春山居图》……台北故宫36件标志性馆藏的故事。不只写文物本身,更写其产生的时代背景,写战时的颠沛流离,写战后的阴差阳错。

第二篇「谈故宫」,每一话都围绕着与故宫相关的历史人物与事件,特写故宫的过去。“故宫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文化反映了中国所有的东西,中国人也通过文化反映了自己的历史和命运。”

第三篇「访昔人」,是四个故宫的历任院长与名人专访记录。借这些与故宫命运深深勾连的人物之口,揭露不为人知的历史细节。

作者简介

  野岛刚,1968年生,上智大学新闻系毕业。入职朝日新闻社后,历任新加坡支局长、政治部记者、台北支局长、国际编辑部副部长、朝日中文网主编等职。曾作为外派记者长期滞留新加坡、伊拉克、阿富汗等地,2007年至2010年担任驻台北特派员,采访报道中华文化圈的政治、外交、文化等多面向议题。
  现以资深媒体人的身份,在《南方都市报》《新民周刊》《外滩画报》等报刊杂志开设专栏。出版过《伊拉克战争从军记》《两个故宫的离合: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谜一样的清明上河图》《银轮巨人捷安特》《最后的大队:蒋介石与日本军人》,近期作品有《被误解的日本人》《豆腐与威士忌:日本的过去、未来及其他》等。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在论述故宫历史的时候,野岛刚的视角与叙述范式与其之前的著作一脉相承。野岛刚认为,“故宫是理解中国政治、两岸关系和台湾问题的甚佳素材。” 2014年在中国内地出版的《两个故宫的离合》以抗战时期文物南迁这一历史事件为叙述起点,一路追溯,讲述了两岸关系以及台湾岛内两党竞争的条件下,两岸故宫各自的命运起伏。其中,政治权力影响文化艺术成为他叙述的框架。

  在《故宫90话》中,这样的思维方式依旧十分明显。“有关故宫的书已经有很多,但多数都是历史或艺术的专家所写。我自己没有学过史学或艺术史,并没有想要写一本纯粹历史的书或艺术的书,这些交给专家更好。我是透过故宫这个过滤器,描写与中国内地、台湾、日本有关的亚洲近代史及现代政治。”
  ——孙行之@艺术新闻中文版

目录

第一篇 话文物/ 1

第1话 翠玉白菜:台北故宫的“人气国宝”/ 2
第2话 白瓷婴儿枕:定窑白瓷引人入眠 / 7
第3话 四库全书:世界最大的丛书/ 11
第4话 晋王羲之兰亭序:书圣的最高杰作/ 16
第5话 早春图:中国绘画的一大转捩点/ 21
第6话 散氏盘:汉字诞生的理由/ 25
第7话 龙形玉佩:与权力结合的怪物/ 29
第8话 陶马:帮助故宫的日本人/ 33
第9话 宋徽宗书诗:风流天子徽宗的威力/ 38
第10话 寒食帖:命运悲凉的名品/ 42
第11话 清明上河图:乾隆皇帝期望的清代版本/ 47
第12话 赤壁图:唤醒三国的热血/ 52
第13话 青花龙纹天球瓶:元代的全球化商品/ 56
第14话 快雪时晴帖:乾隆皇帝称为“神”的作品/ 60
第15话 碧玉屏风:致赠天皇的礼品/ 64
第16话 米色鱼耳炉:谜样的名窑,哥窑的裂纹/ 67
第17话 青瓷无纹水仙盆:汝窑的“雨过天青”/ 70
第18话 释迦牟尼佛坐像:补足故宫缺口的日人/ 74
第19话 马关条约:蒋介石带走的外交档案/ 78
第20话 元太祖半身像:横纲膜拜的成吉思汗像/ 81
第21话 富春山居图:两岸泣别的名画/ 85
第22话 百骏图:紫禁城内的外国人画家/ 90
第23话 嘉量:想当始皇帝的梦想/ 94
第24话 祭侄文稿:怀才不遇的仕途,书法家的名声/ 98
第25话 毛公鼎: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 102
第26话 溪山行旅图:藏在画中的隐者思维/ 106
第27话 品茶图:“十全老人”乾隆的坚持/ 110
第28话 玉琮:人类仰望上天的欲望/ 114
第29话 镂雕象牙云龙纹套球(一):工艺发展极致的清代/ 117
第30话 镂雕象牙云龙纹套球(二):神乎其技的真相/ 121
第31话 剔红花卉长颈瓶:漆器之美/ 124
第32话 澄泥虎符砚:书法的后勤部队/ 128
第33话 台湾图附澎湖群岛图:台湾的历史形象/ 131
第34话 画鱼藻:展现“得水之鱼”/ 134
第35话 画班姬团扇:中国美女的画法/ 138
第36话 钩连乳丁纹羊首罍:羊的青铜器/ 142
第37话 伏羲坐像:道统的象征/ 146

第二篇 谈故宫/ 151

第38话 四川的“战时故宫”(上)/ 152
第39话 四川的“战时故宫”(下)/ 155
第40话 留在南京的“故宫”/ 159
第41话 故宫存在的理由/ 163
第42话 两岸故宫哪个好?/ 167
第43话 启动两岸故宫交流(上)/ 172
第44话 启动两岸故宫交流(下)/ 176
第45话 民进党的“故宫”(一):追求“多元故宫”/ 181
第46话 民进党的“故宫”(二):故宫南院是希望还是重担?/ 186
第47话 民进党的“故宫”(三):组织条例修正的攻防战/ 190
第48话 民进党的“故宫”(四):创造与社会的连接点/ 194
第49话 海外展(一):英国展/ 197
第50话 海外展(二):苏联展/ 201
第51话 海外展(三):两次赴美国展览/ 204
第52话 海外展(四):法国、德国、奥地利展/ 209
第53话 日本展(一):奇妙的新闻快报拉开序幕/ 212
第54话 日本展(二):挫折的历史/ 216
第55话 日本展(三):媒体间的战争/ 222
第56话 日本展(四):浮动的二○一二年/ 226
第57话 日本展(五):日本展有没有成功?/ 230
第58话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汝窑特别展(一):体现“单一主题展览”之理想/ 234
第59话 大阪市立东洋陶瓷美术馆汝窑特别展(二):谜一般的汝窑/ 237
第60话 中华文化与故宫/ 239
第61话 张大千与故宫/ 243
第62话 仿古与唐英/ 247
第63话 琉球与故宫/ 250
第64话 杨守敬与故宫/ 253
第65话 北沟物语/ 257
第66话 我和故宫院长们/ 260
第67话 故宫旅游学/ 265
第68话 “老故宫”与文物有灵/ 269
第69话 台北故宫价值有多大?/ 272
第70话 孔子也在故宫/ 276
第71话 末代皇帝溥仪和沈阳故宫/ 279
第72话 日本人与故宫/ 283
第73话 日本作家与故宫/ 287
第74话 孙文与故宫/ 290
第75话 蒋介石与故宫/ 294
第76话 热爱故宫的宋美龄(上)/ 297
第77话 热爱故宫的宋美龄(下)/ 300

第三篇 访昔人/ 305

第78话 专访前台北故宫院长 杜正胜/ 306
第79话 专访前台北故宫院长 林曼丽/ 312
第80话 专访前台北故宫副院长 张临生/ 317
第81话 专访前台北故宫院长 周功鑫/ 322
第82话 专访台北故宫院长 冯明珠/ 327
第83话 专访前北京故宫院长 郑欣淼/ 334
第84话 专访前南京博物院院长 梁白泉/ 339
第85话 专访日本众议院议员 古屋圭司/ 343
第86话 专访前东京国际博物馆副馆长 西冈康宏/ 349
第87话 专访台南大学艺术史学系教授 蒋伯欣/ 354
第88话 专访前台北故宫副院长庄严之子 摄影家 庄灵/ 359
第89话 专访中国文化评论家 余秋雨/ 364
第90话 专访“台北故宫”节目总撰稿人 胡骁/ 368

后记/ 372

前言/序言

  故宫将去往何方?(简体中文版序)
  关于故宫,我出版过两本书,第一本是《两个故宫的离合》,第二本就是这本《故宫物语》。本次《故宫物语》译文版能在中国大陆出版,令我欣喜至极,并充满期待。
  之所以有这样的心情,是因为《两个故宫的离合》二○一四年在大陆出版后受到了很高评价,还有幸获得了数个奖项,销量也相当不错。作为日本作者,自己的观点能够被深刻理解故宫问题的中国读者所接受,实乃幸甚。本书《故宫物语》能够出版,还要衷心感谢继前作《两个故宫的离合》以来不断在出版方面尽心尽力的上海译文出版社。
  正当我思考序文中写些什么内容时,一则新闻传入了耳中:香港也要建故宫了,正式名称为“香港故宫文化馆”。二○一六年,北京故宫博物院和香港特区政府签署合作备忘录,迅速促成了此事。
  听到这个消息,我首先想到的就是二○一五年采访台北故宫博物院院长冯明珠时的情景。《两个故宫的离合》与《故宫物语》的主题之一是“历史证明故宫与政治是无法分割的”。但对此,冯明珠向我表示了不满。
  “你把政治和故宫的关系写过头了。政治是政治,文化是文化。政治和文化是没有关系的。”
  我原本也愿意认为政治与文化无关,但政治往往会利用文化,而文化有时也会利用并接近政治。而且,博物馆是政府计划并出资建造的建筑。在现代社会中,文化脱离政治、实现完全自由是不可能的。
  另外,故宫拥有与中国近代史密切相关的特殊历史、政治背景。听到香港建造故宫一事,我如此想道:“故宫是和政治分不开的,我的想法是正确的。冯院长,很抱歉,你说错了。也许政治就是政治,但文化不仅是文化,也是政治啊。”
  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台湾的故宫博物院。于二○一五年末建成的台北故宫分院——嘉义南苑,从计划阶段开始,一直到今天,都在台湾地区政治中引发着关于博物馆定义的争论。
香港与嘉义建起了新的故宫。故宫数量增加的原因,与其最初诞生的背景有着深刻联系。
  故宫诞生于一九二五年,当时收藏的是清王朝拥有的宫廷文物。在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中打倒清王朝的中华民国为何要向国民公开这些宫廷文物?就是为了向国民展示革命的成果。这个在打倒封建王朝、建立国民国家的理念下建成的新国家,需要将能够象征封建时代巨大财富的宫廷文物归为“国民所有”。故宫之诞生,本身就是革命的象征。
  后来,故宫分离为两座。国共内战中,蒋介石带着故宫文物撤退到台湾。蒋介石很重视故宫文物,并将其利用在了国际宣传之中。
  对于中国来说,鸦片战争是中国革命的出发点,香港回归以前则是被西方国家掠夺的象征。实现香港回归,是中国革命的重要历程。
  二○○七年香港回归十周年时,展览了从中国内地运来的北京故宫最大的国宝——《清明上河图》。当时,我就明确地意识到了中国意图在“一国两制”上利用故宫文物。现在又过去了十年,故宫在香港开设分院,也许是水到渠成之事。毫无疑问,香港也是中国革命的一部分。
  我原本计划借着二○一六年春在日本出版的《故宫物语》让自己执笔的故宫题材告一段落,因为这本书写尽了我在故宫问题上积累的调查与思索。创作时我甚至想到,除此之外再也写不出来了,但这个想法似乎错了。
  今天,我还在写许多关于故宫的评论文章,我的目光已经无法从故宫上移开了。因为故宫是如此重要。究其原因,是中国这个巨大的国家在历史上与政治上都赋予了故宫特殊的地位。故宫的重要性今后也不会消退,而我追随故宫的脚步也永远不会停止。

  

  为什么要写故宫 ?
  (繁体中文版序)

  我写的《两个故宫的离合:历史翻弄下两岸故宫的命运》一书二○一一年在日本出版,后来翻译成中文,二○一二年在中国台湾地区出版,二○一四年在中国大陆出版。
  在台湾和大陆出版时,为了宣传,我到当地接受报纸、杂志、电视等媒体访问的次数相当多。那个时候最常被问到的问题是:“你是日本人,为什么要写故宫的事情呢?”因为太常被问了,回答多了我也像官员一样,形成了一套固定的答案:“在这个世界上,相同名称、相同收藏的博物馆竟然有两个,非常不可思议,似乎可以列入世界七大奇迹了。已经变成两个故宫的存在,在这半个世纪当中,也许发生过很多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对于我这个外国人来说,这些事情实在很妙,让人想知道背后的原因。就这样持续采访下来,最后写成了一本书。”
  当我这么回答之后,接下来我继续被问到:“那么日本人写出这本故宫的书,和其他有关故宫的书,有什么不同吗?”这时候我就会尽情把想到的都说出来:“有关故宫的书已经有很多,但多数都是历史或艺术的专家所写。我自己没有学过史学或是艺术史,并没有想要写一本纯粹历史的书或艺术的书,这些交给专家更好。我是通过故宫这个过滤器,描写与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日本有关的亚洲近代史及现代政治。读过这本书的人就会知道,基本上政治和外交的内容应该占了大半。因为故宫就是政治问题和外交问题,我相信这个观点和过去所出版的故宫书籍完全不同。”
  这时候如果对方显得很有兴趣的样子,我就会再继续说下去:“不管是大陆人或是台湾人,一定是用自己的观点去写故宫。大陆人认为北京故宫是直系长男本家,台北故宫是配角。台湾人认为台北故宫是本家,北京故宫是配角。而且对两边来说,这和两岸关系很敏感的部分有关,因此会忽视配角的存在,或是书里写得好像根本不存在。但是对我来说,两边的故宫都是主角,我会将它们想象成一张分离的地图,因为我是外国人,对两岸关系没有特定的意识形态或是政治立场。”
  对于台湾人或是大陆人来说,这的确触碰到了“思考的死角”。 大陆认为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大陆的故宫是直系本家,台湾的“故宫”就定位在旁系。相对地,台湾认为自己是“正统”,“故宫”在台湾当然是直系本家。两边当然未曾就“谁是本家”来对话或讨论过,如果有这样的对话,大概只有对骂。在各自的言论空间下,两边的学者或媒体都以自己这边是本家为前提做研究或报道,比较不容易存在“第三只眼”的角度。
  同时,日本与美国等和故宫关系深厚的国家,受到来自两岸关系的政治立场影响,“亲中派”认为北京故宫是本家,忽视台北故宫;相对地,“亲台派”倾向认定台北故宫才是本家,不会好好去看北京故宫。
  在写故宫问题的时候,我已尽力排除意识形态,不管对于哪个故宫,都尽可能站在客观公正的立场下笔。当然因为我是担任《朝日新闻》台北特派员时所采访,因此以在台湾所见所闻采访内容为主,与台湾相关的内容占了三分之二,但是在政治上,我誓未袒护任何一方。《两个故宫的离合》一书在台湾和大陆的销售量都超乎我的预期,也得到不错的评价,我认为这即是因为我以第三者的立场,带给读者新鲜的感受。此外,我开始写故宫时就已决定,我不是要写艺术文化,我是要通过分析政治、历史、社会,当作一种手段来写文化。在分析中国问题方面,现在的日本是否过度忽视文化这一块,是否刻意避开中华文明要素,对此我想提出我的批判。过去,对于日本人来说,中国就是中国文化。尤其是在江户时代受教育、在明治维新以后提倡中国论的那些人,多半是如此,如内藤湖南、桑原藏、狩野直喜、白鸟库吉、吉川幸次郎、青木正儿等。他们经常通过文化谈中国,这样的传统一直维持到战后的竹内实、竹内好。但是到了“文化大革命”,日本的中国论开始远离文化。
  然而,要理解中国及中国国民,还有,如果要理解日本和日本国民,究竟是不是可以忘记中国文化这件事,我心中充满疑问。
  为什么我们使用汉字?为什么要在学校写书法?
  为什么名人的客厅会挂画轴或画来装饰?
  为什么日本的茶道喝抹茶?
  这些有关日本文化根源的问题,如果不懂中国文化是回答不出来的。但是到了今天,我们对于中国文化,虽然在地理空间上相邻,但在精神上却有点分离,连这样的提问也变少了。最近二十年来,中国经济急速发展,大国崛起,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现在这样,对于理解中国的需求这么高,其中,故宫正是了解中国的好教材。光是故宫收藏的文物,便充分反映了中华的历史,与其阅读写得不好的中国史书籍,不如把重心放在中国历史当中。例如,要想解读“嘉量”这件文物,就必须理解秦始皇统一天下后的经济政策,“嘉量”象征统一度量衡的事业。从苏轼的《赤壁赋》可看到北宋当时的政治情况,甚至也会浮现三国时代动荡的意象。在爱好艺术的风流天子宋徽宗身上学习,也必知道北宋政治弱化及灭亡的悲剧。从青花瓷中,也可知元帝国拥有广大领土连接西方,向中东及欧洲地区大量输出,迎向大航海时代的到来。
  此外,如果想要了解中日的近代史,通过故宫是最容易弄清楚的。故宫博物院的诞生是因为清代的灭亡;故宫文物从北京迁移到上海、南京是因为日军侵略中国的东北和华北地区;故宫文物开始从南京迁移到四川,这是因为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日军已逼近南京;故宫文物跨海到台湾,是因为蒋介石输掉国共内战。北京和台北的两个故宫,延续着两岸的分离。
  这样一路分析下来,我们可以知道故宫的历史就是中国近代史的缩影。文化反映了中国所有的东西,那么中国人也通过文化反映了自己的历史和命运。
为了理解我们永远的邻居中国,代表中华文物精髓的故宫文物,我认为这是再好不过的绝佳素材,也是理解中国的捷径。
  当思考所谓台湾问题或是两岸关系,故宫通常是政治问题的最前线,观察故宫问题,有助于政治分析。存在台北和北京两个故宫,故宫问题就是两岸关系的具体化。思考故宫问题,就是思考中国,也就是思考两岸关系,更是思考包括日本在内的东亚现代史。
  因此我写了故宫,之后也会继续写下去吧。


故宫物语(译文纪实) [故宮物語:政治の縮図、文化の象徴を語る90話]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

故宫物语(译文纪实) [故宮物語:政治の縮図、文化の象徴を語る90話] mobi 下载 pdf 下载 pub 下载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4

故宫物语(译文纪实) [故宮物語:政治の縮図、文化の象徴を語る90話] 下载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格式 2024

故宫物语(译文纪实) [故宮物語:政治の縮図、文化の象徴を語る90話] 下载 mobi epub pdf 电子书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用户评价

评分

《生死桥》讲述了民国时期三个天桥儿女怀玉、丹丹、志高的命运及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是李碧华对天桥梨园、上海十里洋场及至对民国北京、上海人情世相所作的风情画,读之令人惊心动魄,回味无穷。同名央视年度大戏是李碧华众多衍生作品中的首部电视剧作品,由朱旭、潘虹等老艺术家坐镇,贾乃亮、王子文等当红青年演员担纲主演,播出后广受好评。

评分

小时候曾经憧憬在新华书店大量购书、藏书,现在,在京东经常购书、囤书、藏书,圆了年少时的一个愿望,义无反顾的进入藏书的坑!

评分

具体满减活动时间如下,另外,还可以在上述活动基础上,叠加优惠券,请各位注意抢券。

评分

一连买了两本译文纪实系列的故宫相关的书,译文纪实这套也觊觎了很久,可就是不降价,不参加活动

评分

  缺水,将是他们面临的首要难题。

评分

野岛刚十分聪明,他并没有从史学或艺术史的角度去写故宫,而是充分发挥他的长处,通过一则则文物的故事或人物专访,来反映故宫的历史、文化。他信手拈来的故宫文物掌故、轶事趣闻,使这本书充满了可读性,也让我们感叹,有志者,事竟成!一个外国人照样可以成为故宫历史与中国文化的专家。比如,我们都知道,书法中的“三希”珍品——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收藏在台北故宫,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收藏在北京故宫。上世纪50年代初,周恩来总理得知香港银行准备拍卖《中秋帖》、《伯远帖》时,立即指示不惜一切代价买下,旋即派人前往香港,花48万港币购入《中秋帖》和《伯远帖》,使这“两希”成为北京故宫的镇馆之宝。但故事并未就此结束,作者通过采访前台北故宫副院长庄严之子庄灵,挖掘到了进一步的细节。

评分

《生死桥》讲述了民国时期三个天桥儿女怀玉、丹丹、志高的命运及他们之间的情感纠葛,是李碧华对天桥梨园、上海十里洋场及至对民国北京、上海人情世相所作的风情画,读之令人惊心动魄,回味无穷。同名央视年度大戏是李碧华众多衍生作品中的首部电视剧作品,由朱旭、潘虹等老艺术家坐镇,贾乃亮、王子文等当红青年演员担纲主演,播出后广受好评。

评分

慕尼黑@寺与恐怖活动有着令人不安的联系。  1980年代,马哈莫德?阿布赫利马是@寺的常客。不久后,他就去了美国,1993年,由于试图协助炸毁世贸中心,被判入狱。  1999年,德国警方窃听了达卡赞利的家并跟踪了他在@寺的接触对象,其中有一位很特别的男士,穆罕默德?阿塔。两年后,阿塔驾驶着飞机撞进了世贸中心。  在其后的数年里,又发生了马德里和伦敦的恐怖事件,而嫌疑对象都是在欧洲出生的第二代或第三代年轻@,这让调查人员万分震惊。  对慕尼黑@的争夺,给西方带来了一种致命的意识形态。  @激进主义,是一种高度政治化的暴力的思想体系,为恐怖主义提供了温床。在2001年纽约和华盛顿的恐怖袭击中,西方直接体会了这种暴力。而它的历史更为久远,困扰了世界各国好几十年。  1970年代和1980年代,美国曾试图争取@在阿富汗对抗苏联,著名的@就是在那时诞生的。但慕尼黑@寺还要往前推三十年,那是冷战之初。在这里,德国,@卷入的是一场心理战,一场观念之争。  整个西欧,@人数在1500万到2000万之间,是美国的四倍。  这种人口结构

评分

很喜欢在东东上网购 真的不错的 比其他网店实在 服务好 好喜欢 还会介绍朋友来 非常感谢京东商城给予的优质的服务,从仓储管理、物流配送等各方面都是做的非常好的。送货及时,配送员也非常的热情,有时候不方便收件的时候,也安排时间另行配送。同时京东商城在售后管理上也非常好的,以解客户忧患,排除万难。给予我们非常好的购物体验。 Thank you very much for the excellent service provided by Jingdong mall, and it is very good to do in warehouse management, logistics, distribution and so on. Delivery in a timely manner, distribution staff is also very enthusiastic, and sometimes inconvenient to receive the time, but also arranged for time to be delivered. At the same t

类似图书 点击查看全场最低价

故宫物语(译文纪实) [故宮物語:政治の縮図、文化の象徴を語る90話]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下载 2024


分享链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友情链接

© 2024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