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群星闪耀时:14位巨人的尖峰时刻(增补版 精装)

人类群星闪耀时:14位巨人的尖峰时刻(增补版 精装)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斯蒂芬·茨威格 著,高中甫 潘子立 译
图书标签:
  • 传记
  • 人物
  • 历史
  • 文化
  • 名人
  • 成长
  • 奋斗
  • 励志
  • 社会
  • 科普
想要找书就要到 新城书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湖南文艺出版社
ISBN:9787540484958
版次:1
商品编码:12306264
品牌:博集天卷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8-0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304
字数:197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文学大师斯蒂芬·茨威格的不朽名作,经久不衰,被翻译成多国语言畅销世界,在中国亦深受欢迎,口碑相传。

本书为增补版,在原本只有十二篇的通行版基础上增加了两篇:《西塞罗之死》和《梦的破灭》。两篇原文被收录于德国茨威格研究者K. 帕克编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本书根据费舍尔出版社1997年版译出了这两篇,既弥补了遗珠之恨,也让读者大饱眼福。

本书为名家经典全译本,译者高中甫、潘子立均为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出身,研究德国文学多年,为德语翻译名家,译笔优美典雅,译文流畅准确,既富于文学色彩,也颇具可读性。

新课标推荐阅读,不仅是初高中生寒暑假热门读物,也是每个人都应该读一读的经典佳作,让我们了解那些曾经改变这个世界的尖峰时刻。

内外双封,奢华精装,烫银工艺,质感远超其他版本,值得珍藏。

内容简介

《人类群星闪耀时》是蜚声世界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的传记名作,以天才之笔描写天才,向世人展示了14个改变人类命运的瞬间:千年帝国拜占庭的陷落、亨德尔奇迹的精神复活、晚年歌德热恋的悲歌、拿破仑兵败滑铁卢的一分钟、《马赛曲》作者如有神助的创作……这14个关键的历史瞬间悄然而神圣地降临到14位天才身上。他们强烈的个人意志与历史宿命一经碰撞,瞬间火花四射,照亮了人类文明的天空。
本书为增补版,在原本只有12篇的通行版基础上增加了两篇:《西塞罗之死》和《梦的破灭》。两篇原文被收录于德国茨威格研究者K. 帕克编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中,本书根据费舍尔出版社1997年版译出了这两篇,既弥补了遗珠之恨,也让读者大饱眼福。

作者简介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
奥地利杰出小说家、诗人、剧作家和传记作家。出身富裕犹太家庭,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周游世界,结识罗曼·罗兰和弗洛伊德等人并深受影响。在诗歌、小说、戏剧、文论、传记领域均建树不凡,尤以传记和小说著称于世。代表作有短篇小说《象棋的故事》《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长篇小说《心灵的焦灼》,回忆录《昨日的世界》,传记《人类群星闪耀时》等。

高中甫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1933年生于山东蓬莱,1957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78年入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从事德国文学研究。译有《人类群星闪耀时》(与潘子立合译),著有《德国伟大的诗人——歌德》,与人合撰有《德国文学简史》,主编有《歌德精选集》《茨威格文集》(七卷本)等。

潘子立
天津大学社会科学与外国语学院教授。1938年生于福建泉州,1955年考入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60年毕业。教学之余,从事文学翻译。主要译著有《人类群星闪耀时》(与高中甫合译)、《伽利略传》、《格林童话全集》、《海涅全集》(三、四卷)等。

精彩书评

茨威格名满天下之作,名家经典译本,好书不多说,买!
——读者 小布陀螺

这本书描写了14个影响人类命运和发展进程的瞬间,有的是一天,有的是一夜之间,有的是一分钟,有的是甚至短短几秒,一个决定、一句话、一个念头、一个举动,都足以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细节在书里都有非常细腻的表现。
——读者 悠长de梦境

赞!这个增补版比通行版多了2篇,一共14篇,齐活了。
——读者 划过天空的流星

茨威格不愧是大师,文字非常棒,对人物内心的把握和描写非常细腻精准,在恰当的时候给出的评论,对命运、人性的睿智总结,都是这本书的精彩之处。
——读者 尘世小书童

如果说茨威格的原著是锦绣文章,那么高中甫、潘子立的译本就是锦上添花,翻得非常好,清新优美,文采斐然,读了赏心悦目而又深受触动,非常棒。
——读者 一只小肥猫

目录

译序 / 001
作者序 / 001

不朽的逃亡者 / 001
拜占庭的陷落 / 027
亨德尔的复活 / 055
一夜天才 / 079
滑铁卢决定胜负的一瞬 / 097
玛里恩浴场哀歌 / 115
黄金国的发现 / 127
璀璨的瞬间 / 139
飞越大洋的第一句话 / 151
逃向上帝 / 173
南极争夺战 / 211
封闭的列车 / 233
西塞罗之死 / 247
梦的破灭 / 273

译后记 / 292

精彩书摘

滑铁卢决定胜负的一瞬
拿破仑 1815年6月18日

命运之神向强者和强暴者迎面而来。他多年奴隶般地俯首听命于恺撒、亚历山大、拿破仑等人,因为他喜爱同他一样不可捉摸的强力人物。
然而有时,虽然在任何时代都极为罕见,他会出于一种奇特的心情,投入平庸之辈的怀抱。有时——而这则是世界史上最令人惊讶的瞬间——命运之线掌握在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手里足有一分钟之久。这时,参与英雄豪杰们的世界游戏所承担的重任总是使这种人感到惊骇甚于感到幸福,他们几乎总是颤抖着与投向他们的命运失之交臂。极少有人能抓住机遇而平步青云,因为大事系于小人物仅仅一秒钟,谁错过了它,便永远不会有第二次恩惠降临在他身上。

格鲁希

拿破仑这头被擒的雄狮挣脱了厄尔巴岛的樊笼,这消息犹如呼啸的炮弹射进维也纳会议期间的一切舞会、偷情、阴谋和争吵中。信使不断地快马报告消息:他占领了里昂,赶走了国王,部队狂热地举着旗帜归附他;他进入巴黎,在杜伊勒里宫中,莱比锡和二十年残杀生灵的战争均属徒劳了。仿佛被一只兽爪攫住似的,方才还在互相抱怨、争吵不休的各国大臣赶忙聚在一起,匆匆抽调一支英国军队、一支普鲁士军队、一支奥地利军队、一支俄罗斯军队,再次联合起来,以最终击败这个篡位者:帝王们的合法的欧洲从来没有比在这最初震惊的时刻更加团结一致的了。威灵顿从北面向法国推进,在他的侧翼,普鲁士军队在布吕歇尔的统率下掩护他向前移动,施瓦尔岑贝格在莱茵河畔备战,而作为后备队的俄国军团正步履沉重地缓缓横穿德国而来。
突然,拿破仑看清了致命的危险。他知道没有时间了,不能坐待这群猎狗聚集在一起。他必须赶在俄国人、英国人、奥地利人组成欧洲联军之前,在他的帝国没落之前将他们分割开,各个击破。他必须迅速采取行动,否则国内的不满分子将会鼓噪闹事,他必须在共和党人壮大势力并同保皇党人联手之前,在富歇这个狡诈善变的两面派同他的对手和影子塔列朗结成同盟并从背后给他致命一击之前,打赢这场战争。他必须利用军队狂热的情绪,以绝无仅有的干劲向敌人发起进攻。每一天都是损失,每个小时都有危险。因此,他匆匆忙忙把赌注押在战斗最惨烈的战场上,押在比利时。6月15日凌晨3点,拿破仑大军——现在也是他仅有的一支军队——的先头部队越过边界。16日,法军在林尼附近与普鲁士军队遭遇,击退普军。这是冲出樊笼的雄狮的第一次猛烈攻击,一次可怕的但还不是致命的打击。普军遭受重创但未被消灭,朝布鲁塞尔方向退却。
此时,拿破仑缩回拳头,准备第二次打击,锋芒指向威灵顿。他不容许自己喘口气,也不让敌人有喘息之机,因为敌人的力量每天都在加强。他必须让他背后的国家,让流尽鲜血的不安的法国人民在胜利的捷报声中像痛饮火热的劣质烧酒般陶然沉醉。17日,他率领全军进抵奈特-布拉斯高地,冷静而意志坚强的威灵顿在那里严阵以待。这一天拿破仑的作战部署比任何时候都更周密,他的命令比任何时候都清楚:他不仅考虑进攻,也考虑危险,即受到重创而未被消灭的布吕歇尔军有和威灵顿军会师的可能。为此,他分出一部分兵力步步紧逼普军,以阻断普军与英军会合。
他把追踪普军的任务交给格鲁希元帅。格鲁希是个中等资质的男子,为人诚实、正直、勇敢、可靠,是个受过多次考验的骑兵将领,但也仅是个骑兵将领而已。他不是缪拉那样刚烈而有魅力的猛将,不是圣西尔和贝尔蒂埃那样的战略家,不是内伊那样的英雄。没有古代武士的铠甲装饰他的胸膛,没有神话环绕他的身影,没有显著的特质使他在拿破仑传奇的英雄世界里获得荣誉和一席之地,倒是他的不幸和厄运使他出了名。从西班牙到俄国,从荷兰到意大利,他二十年身经百战,一级一级缓慢地升到元帅军衔,他并非不配当元帅,但没有特殊的业绩。奥地利人的炮弹、埃及的骄阳、阿拉伯人的匕首、俄罗斯的严寒,使他的几位前任相继丧生——德赛死于马伦哥,克莱贝尔死于开罗,拉纳死于瓦格拉姆——从而为他扫清了通往最高军阶的道路。他不是一举登上元帅宝座的,而是二十年战争为他打开了这条道路。

前言/序言

译序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是我国读者颇为熟悉的德语作家。他出生于19世纪奥匈帝国一个犹太富商家庭,少有文才,十六岁前开始发表文学作品,后进入维也纳大学攻读德国文学和法国文学,1903年获博士学位。
茨威格一生著作繁富,举凡小说、诗歌、戏剧、散文、游记、文论、传记等均有作品问世,并翻译文学名著,但使他享誉世界文坛的成就主要是中短篇小说和传记。
他的小说以细腻而深刻的心理刻画闻名,文笔清新、优美,深受读者喜爱与评论家称许。《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是其代表作,其他如《夜色朦胧》《象棋的故事》都是足以体现其创作风格的重要作品。其传记创作的代表作当推论述巴尔扎克、狄更斯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传记巨著《三大师》。此外,《罗曼·罗兰》《自画像的名家》(记述卡萨诺瓦、司汤达和托尔斯泰)及《精神疗法》等都是他留给后人的宝贵精神财富。
茨威格一生执着追求创作艺术精品,他曾说过:“如果我写了一千页,一再修改之后,八百页扔进了纸篓,只留下二百页精华,我也绝无怨言。”因此,他的作品既经受得住苛刻的批评家挑剔目光的反复审视,又拥有数以千百万计的热心读者。世人公认茨威格是20世纪上半叶德语中短篇小说三大名家之一。
1933年希特勒上台,维也纳政治环境恶化,茨威格遂于1934年移居伦敦。1938年希特勒兼并奥地利后,茨威格便入英国籍,不久赴美,1940年经纽约前往巴西。这个时期,他创作的《象棋的故事》尖锐地揭露和抨击了法西斯的罪行及其严重恶果。这是茨威格直面严酷现实、具有强烈时代感和批判意义的上乘之作,不仅脍炙人口,而且表明了他的思想和创作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茨威格很明白自己属于“过去的时代”。这从他的长篇自传的标题《昨日的世界——一个欧洲人的回忆录》也能看出端倪。在法西斯势力甚嚣尘上的日子里,他看不到人类战胜法西斯的希望,他绝望了。1942年2月22日,他偕夫人在他的巴西寓所服毒自杀,留下一纸遗书,其中写道:“与我操同一种语言的世界对我来说业已沉沦,我的精神故乡欧洲也已自我毁灭……由于长年浪迹天涯、无家可归,我的力量已经消耗殆尽。所以,我认为还不如及时不失尊严地结束自己的生命为好。我向我所有的朋友致意,愿他们经过这漫漫长夜还能看到旭日东升,而我这个过于性急的人要先他们而去了!”
由于世界观的局限,茨威格看不到反法西斯斗争尽管尚处于困难阶段,但正在艰难而扎实地一步步走向胜利,看不到胜利的曙光。他的死是一个悲剧,是一位极为看重人类美好的精神财富并为增添这种财富做出巨大贡献的正直的资产阶级作家的悲剧。茨威格去世后,巴西总统下令为他举行隆重的国葬,全国为他致哀一周。作为在异国去世的作家,这是难得一见的至高殊荣。
和茨威格的某些大部头著作相比,《人类群星闪耀时》(一译《人类命运攸关的时刻》)不过是一本小书。作者为这本小书立了一个很有意思的副标题——十二幅历史人物画像,这是有别于历来常见的文学体裁的另一种文学样式。它不是小说,却犹如小说一般扣人心弦,令人开卷便不忍释手;它不是传记,却有传记的真实性;它不是报告文学,却能给人以报告文学的现场感。拿破仑、列宁、歌德、托尔斯泰……仅仅想到能有幸一窥世界史上这些叱咤风云的英雄豪杰、伟人名家传奇一生中极具戏剧性的插曲,便足以令人怦然心动。加之作者以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描述史实,指点评说,清词丽句与深刻的人生哲理交相辉映,予人以极大的美学享受,无怪乎此书面市之后,一时“洛阳纸贵”。当年德国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册,不读不快,足见文学巨匠大手笔的非凡魅力。《作者序》中所说“一个影响至为深远的决定系于唯一的一个日期,唯一的一个小时,甚至常常系于一分钟”等话语,窃以为不妨视为一家之言,不必深究。因为我们知道,历史的发展自有其必然性,作者也说“真正的事件均有待于发展”,在偶然性的表象下存在着构成重大事件的因素,绝非纯系偶然。
本人自知学识才力有限,唯恐对不起原作者和读者,兢兢业业,不敢草率从事,但错失和不当之处在所难免,尚祈海内外专家学者与读者诸君不吝批评指正。

潘子立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人类历史上那些具有非凡影响力的思想家、科学家、艺术家和政治领袖的传记合集,它深入探讨了他们在各自领域内取得突破性成就的瞬间。 --- 《时代的回响:群英的抉择与突破》 简介: 人类文明的进程,往往由那些敢于挑战现状、拥有非凡洞察力的个体所驱动。他们如同黑暗中的灯塔,以其智慧、勇气和坚韧,照亮了前方的道路,彻底改变了我们对世界和自身的认知。《时代的回响:群英的抉择与突破》并非一部宏大的通史,而是一本聚焦于“关键时刻”的精选传记集。本书精选了十四位在科学、哲学、艺术、政治和社会变革领域留下深刻印记的巨人,旨在剖析他们如何在其职业生涯的“尖峰时刻”做出决定性的抉择,如何将看似不可能的设想付诸实践,最终塑造了我们今日所处的时代格局。 本书的叙事视角独特,它避开了对人物生平的流水账式记录,转而深入挖掘那些促使历史转向的转折点。我们看到的不再是高高在上的偶像,而是有血有肉、充满挣扎与激情的探索者。 科学与认知的边界:重塑世界的瞬间 在科学领域,本书重点描绘了几位思想巨匠如何打破旧有的范式,构建全新的世界观。 第一章:伽利略的审判与星空下的呐喊 聚焦于伽利略·伽利雷在面对宗教裁判所时的那段至暗时刻。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天文学家,更是一位勇于捍卫观察事实的斗士。本书详细描绘了望远镜带来的震撼性观测成果,以及这些发现如何与当时根深蒂固的宇宙模型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我们探究了他是在怎样的心理压力下,选择了低头以求保全性命,还是在内心深处坚守那句“它们依然在运动”。这一章探讨了科学真理与世俗权力之间的永恒张力。 第二章:牛顿的瘟疫之年:从苹果到微积分的寂静革命 阐述了艾萨克·牛顿在剑桥大学因黑死病关闭而回到乡下的那段“奇迹般”的隐居时光。在那段相对隔绝的环境中,他几乎同时完成了万有引力定律的奠基、光学理论的突破,并发展出了早期的微积分思想。本书分析了他是如何将看似无关的现象(从行星运动到万有引力)统一于一个优雅的数学框架之下,以及这种“统一性”思维对后续物理学发展产生的深远影响。 第三章:达尔文的“藤壶学”与《物种起源》的诞生 查尔斯·达尔文的进化论并非一蹴而就。本书着重描写了他在环球航行结束后,长达二十年的沉默与挣扎。特别是他专注于研究看似不起眼的藤壶,这段经历如何磨砺了他的观察能力和分类学技巧,并最终促使他将零散的化石记录和家养变异的观察,汇集成一个完整、具有颠覆性的自然选择理论。我们审视了他在出版前的巨大道德困境——挑战人类在自然界中的特殊地位。 哲学与思想的灯塔:定义“人”的意义 在哲学领域,本书关注那些为人类提供全新思考工具或重新定义了存在本质的时刻。 第四章:苏格拉底的雅典街头:无知之知的力量 探讨了苏格拉底在雅典广场上,以其标志性的“诘问法”挑战城邦精英的过程。这不是一场关于知识的传授,而是一场关于“如何思考”的启蒙。本书细致描绘了雅典民主的背景,以及苏格拉底如何通过不断的追问,揭示出所谓智者们知识体系中的内在矛盾,最终也因此招致了无可避免的指控。 第五章:康德的“哥白尼式革命”:理性与经验的调和 聚焦伊曼纽尔·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完成时的思想状态。在当时,休谟的怀疑论与莱布尼茨的理性主义陷入僵局。康德如何通过界定我们认识世界的“先验结构”——即我们心智的先天框架——从而调和了经验主义和唯理论之间的鸿沟。这一章着重分析了“综合判断”这一核心概念,它是如何重新定义了知识的边界和可能性。 艺术与美学的重塑:创造新的感官体验 艺术领域的巨匠们,往往是在公众尚未准备好接受时,就已看到了未来的审美方向。 第六章:贝多芬的寂静与《第九交响曲》的英雄之声 描述了路德维希·范·贝多芬在完全失聪后,如何仍能“听到”并谱写出人类音乐史上最宏伟的作品之一——《第九交响曲》。本书侧重于他在听觉丧失后,对音乐结构和情感表达的超越性理解,以及如何将 Schiller 的“欢乐颂”歌词融入纯器乐的叙事中,使其成为普世人性的赞歌。 第七章:毕加索的立体主义:多重视角的几何分解 探讨了巴勃罗·毕加索在二十世纪初,如何受到非洲雕塑和塞尚绘画的启发,彻底打破了文艺复兴以来对单一视角的依赖。本书详细分析了《亚维农的少女》的创作过程,那不仅仅是一种风格的转变,而是对三维世界在二维平面上表达方式的根本性颠覆。 政治与社会的剧变:构建新秩序的蓝图 在社会和政治领域,本书关注那些设计出影响深远治理模式或领导人民走向独立与解放的领袖。 第八章:林肯的葛底斯堡演说:在废墟中定义国家 分析了亚伯拉罕·林肯在南北战争的血腥转折点,发表葛底斯堡演说的背景。这段简短的演讲,如何在短短两分钟内,将一场维护联邦的战争,提升为一场关乎“民有、民治、民享”的更高道德使命的重新定义。本书研究了其措辞的精确性及其对美国民主理念的持久影响。 第九章:居里夫人的镭元素:科学发现与女性力量的交汇 玛丽·居里在巴黎实验室中,从数吨沥青矿渣中分离出微量镭和钋的过程,是科学毅力的典范。本书侧重于她如何克服性别偏见和极其简陋的实验条件,不仅在物理学和化学上取得双重突破,更成为第一位获得诺贝尔奖的女性,以及后来第一位获得两次诺贝尔奖的学者。 第十章: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非暴力抗争的战略高峰 深入探究了马丁·路德·金在华盛顿大游行上的演讲,它如何凝聚了民权运动的力量。这不是即兴发挥,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修辞策略,将美国建国理想与非裔美国人的现实困境进行对比,从而争取到更广泛的社会同情和政治支持。 结语:传承与展望 本书的每一章都旨在揭示,伟大的成就往往并非源于天赋异禀的孤立爆发,而是源于在关键的历史节点上,个人选择与时代需求激烈碰撞的结果。这些“尖峰时刻”不仅是他们个人的胜利,更是全人类认知和精神边界的一次拓展。《时代的回响》邀请读者穿越时空,亲身体验这些巨匠的挣扎、顿悟与最终的辉煌,并思考在我们自己的时代中,那些等待被发现的“尖峰时刻”究竟是什么。 --- (本书致力于通过精细的史料考证和生动的叙事,带领读者重返历史现场,感受思想和行动的力量如何改变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当我翻开这本书的第一页,那种扑面而来的阅读快感是无法用言语完全表达的。作者的叙事风格就像是一位技艺精湛的指挥家,他知道何时该用激昂的乐章来描绘关键的转折点,何时又该用低沉的旋律来铺陈历史背景的厚重。文字的张力拿捏得恰到好处,既有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又不失对个体内心世界的细腻捕捉。读起来,我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那些决定人类命运的瞬间,能够真切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挣扎、突破和最终的胜利。语言的运用极其考究,他似乎总能找到那个最精准的词汇来概括一个复杂的情感或一个划时代的理念,使得那些原本看似遥不可及的科学发现或哲学思辨,变得生动而富有感染力。这种行文的节奏感和文学性,让我完全沉浸其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评分

我必须得说,这本书的选材和结构的精妙之处,完全体现了编辑团队的功力。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历史事件,而是通过一系列精准聚焦的“尖峰时刻”,构建起一条清晰可见的、关于人类智慧和勇气进步的脉络。每一章的过渡都衔接得非常自然,仿佛是按照某种内在的逻辑链条在展开,让人在阅读过程中不断产生“原来如此”的顿悟感。这种构建方式极大地提升了阅读的连贯性和逻辑性,避免了传统历史传记可能出现的碎片化感觉。我特别欣赏这种“聚焦”的策略,它让原本庞杂的历史信息得到了提纯,使得读者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每一次飞跃背后的核心驱动力。这种精心的编排,使得整本书的知识密度非常高,但阅读体验却丝毫不感到晦涩难懂,反倒充满了探索的乐趣。

评分

从阅读体验的角度来说,这本书的增补版尤其值得称赞。看得出来,在修订和补充的过程中,作者和出版社投入了巨大的心血去核对最新的研究成果,并对原有的叙述进行了打磨和深化。这种对知识更新的严肃态度,使得这本书不仅具有经典性,更具备了时效性和权威性。我注意到一些地方的论述比我之前读过的任何相关资料都要更为深入和细致,特别是对于某些历史背景的阐释,更加立体和多维。这让这本书超越了一般的科普或传记范畴,更像是一部经过时间检验和不断完善的“智慧工具书”。它不仅能让你在短时间内获得极大的知识满足感,更会引导你产生继续探究的欲望,是一本真正能激发思考和求知欲的佳作。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第一印象,那种深邃的蓝色背景搭配着烫金的标题字体,散发着一种厚重而又不失优雅的历史感。装帧的质感非常棒,精装本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感觉就像是捧着一本可以传承的珍品。我尤其喜欢封面上那种简约又不失冲击力的排版,让人一看就知道这不是一本轻松阅读的读物,而是充满了深刻思想和历史重量的作品。内页的纸张质量也是一流的,印刷清晰,字号和行距都非常舒适,即便是长时间阅读也不会感到视觉疲劳。这本增补版在细节处理上看得出是用心了的,每一个边缘、每一个切口都处理得非常精细,让人爱不释手。能够拥有这样一本制作精良的书籍,本身就是一种享受。它摆在书架上,就仿佛自带光芒,时刻提醒着我那些伟大人物的辉煌时刻,那种视觉上的满足感,是很多普通平装书无法比拟的。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最大冲击,在于它彻底重塑了我对“伟大”这个词的理解。它不仅仅是关于那些在科学、艺术或政治上取得登峰造极成就的人,更是在揭示那些伟大人物在达成这些成就之前,所经历的无数次徘徊、质疑、甚至接近彻底失败的边缘。我从中读出了一种非常真实、非常“人性化”的奋斗史。那些看似无懈可击的丰碑背后,是无数个不眠之夜和常人难以想象的自我较量。这种对“过程”而非仅仅是“结果”的强调,极大地鼓舞了我。它让我明白,真正的突破往往诞生于最黑暗的时刻,而那些“闪耀”的瞬间,是无数次微小坚持累积爆发的结果。这本书成功地将历史人物从高高在上的神坛上拉了下来,还原了他们作为有血有肉的探索者的本色。

评分

书很好,祝我分手快乐

评分

这本书里写了14个改变人类命运的天才和14个影响人类命运和发展进程的瞬间,有的是一天,有的是一夜之间,有的是一分钟,有的是甚至短短几秒,一个决定、一句话、一个念头、一个举动,都足以对整个人类文明产生巨大的影响,这些细节在书里都有非常细腻的表现。

评分

每年4月23日世界读书日,我都会采购大量书籍,基本上一年的大部分书籍,都是在这个时间采购的,而京东由于书籍是能保证正版,而且速度非常快,我一直喜欢用,以后也会持续关注和使用的。

评分

瞅瞅看看

评分

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不错

评分

大师之作,文字很好,对人物内心的把握和描写细腻精准,在恰当的时候给出的评论,对命运、人性的睿智总结,都是这本书的精彩之处。

评分

很不错,很值得品读的书,包装非常好,送货非常快,买书我只服京东。

评分

书的质量很好,速度也很快。

评分

正版书,快递快,快递员辛苦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