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
《金匮要略》是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约成书于206年。该书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它与《伤寒论》共同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其所载之方被后世尊称为“经方”,是后世运用方药的典范。
本次点评以明代赵开美校刻本《金匮要略方论》为蓝本,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术语等读者难懂的地方进行了简明诠释。文中点评重点针对学习和理解原文内涵应该把握的关键点、紧要处进行了阐析,并着重于《金匮要略》理法方药的分析、病机的探讨、病证的鉴别比较、方药的临床应用等,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博采众家之长。点评者每能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体会和临证经验进行解读,点评合理,言之有据,对《金匮要略》学习者有较大参考价值。文前增加了“全书点评”,对《金匮要略》的成书背景、内容特点、主要学术思想、学习要点等给予归纳和总结,使读者对该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书末附有方名索引,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是中医药院校师生和临床中医师的案头必备读物,适合中医药医教研人员参考,也可供中医药爱好者参阅。
《金匮要略》是东汉张仲景所撰《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约成书于206年。该书是我国现存早的一部诊治杂病的专书,它与《伤寒论》共同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理论体系,其所载之方被后世尊称为“经方”,是后世运用方药的典范。
本次点评以明代赵开美校刻本《金匮要略方论》为蓝本,对原文中的生僻字词、术语等读者难懂的地方进行了简明诠释。文中点评重点针对学习和理解原文内涵应该把握的关键点、紧要处进行了阐析,并着重于《金匮要略》理法方药的分析、病机的探讨、病证的鉴别比较、方药的临床应用等,力求理论联系实际,博采众家之长。点评者每能结合自己多年的学习体会和临证经验进行解读,点评合理,言之有据,对《金匮要略》学习者有较大参考价值。文前增加了“全书点评”,对《金匮要略》的成书背景、内容特点、主要学术思想、学习要点等给予归纳和总结,使读者对该书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把握。书末附有方名索引,方便读者查阅。
本书是中医药院校师生和临床中医师的案头必备读物,适合中医药医教研人员参考,也可供中医药爱好者参阅。
拿到这套《金匮要略》名家点评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豁然开朗”。在此之前,我对《金匮要略》的印象多停留在一些零散的方歌和病名上,总觉得隔着一层云雾,难以窥其全貌。而这套书的点评部分,简直是为我量身定做的“导航仪”。每一位名家都以自己深厚的学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原著的字句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不仅解释了方剂的组方原理,还生动地阐述了临证时如何灵活化裁,如何辨别真假虚实。我尤其喜欢其中一位老中医的点评,他用大量的临床案例来印证书中的理论,读起来既生动有趣,又极具说服力。他讲解某个方剂时,会详细分析病人的具体情况,然后说明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剂,以及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的细节。这种“从书本到实践”的无缝衔接,让我这个中医初学者茅塞顿开,也为我今后自己去体会和运用这些方剂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本书不仅满足了我对经典的好奇,更点燃了我学习和实践中医的热情。
评分《金匮要略》这本书,每次读都会有新的体会,它就像一本越品越有味道的老酒。这次我特别关注书中的“杂病”篇,那些关于咳嗽、喘息、心悸、水肿等病症的论述,简直是中医诊断学和治疗学的精髓所在。我惊讶于古人对这些常见病症的分类如此细致,从病因、病机到症状表现,都有着非常明确的界定。而且,书中提出的方剂,很多都是我们现在仍然在临床上广泛使用的经典方,比如治疗水肿的五苓散,治疗咳嗽的射干麻黄汤等等。我特别着迷于书中那些“以形取病”、“因症施治”的思路,它不像某些理论那样空泛,而是紧密结合实际的病情,教你如何根据病人的具体表现来选择最恰当的治疗方法。读完这些篇章,我感觉自己对身体的认识又上了一个台阶,对中医的认识也更加深刻。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学习几个方剂,更在于它所蕴含的那种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深厚的哲学思想。
评分这本《金匮要略》,绝对是每个中医学习者案头必备的经典。我尤其推崇书中对于“内科杂病”的系统性论述。它就像一本操作手册,详细地指导我们如何辨别各种疑难杂症。从“胸痹”、“腹满”、“呕吐”到“泄利”、“淋”、“癃闭”,各种临床常见的病症,书中都有深入的剖析。我特别欣赏书中在描述症状时,那种极具画面感的语言,让你仿佛亲临其境,能够非常直观地感受到病人的痛苦。更重要的是,书中提出的方剂,往往简洁而有效,其配伍的精妙之处,即使是现代医学也难以比拟。例如,治疗胸痹的栝蒌薤白白酒汤,仅仅几味药,却能直击病灶,化解郁结。这种“大道至简”的治疗理念,让我对中医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这本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启迪,它教会我如何用中医的视角去看待和解决问题。
评分我是一名对中医理论颇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偶然间接触到了《金匮要略》,并被其独特魅力所吸引。这本书给我的感觉是,它不像许多现代医学著作那样,充斥着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而是用一种非常朴实、生活化的语言,阐述着复杂的医学道理。我特别喜欢书中关于“虚劳”、“黄疸”等病症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简单地描述症状,而是深入到病人的生活习惯、饮食起居等方方面面,来分析病因。这种“治病求本”、“从整体入手”的理念,让我耳目一新。而且,书中提出的许多治疗方法,都充满了智慧和巧思,比如针对不同的虚劳程度,有不同的温补或滋养方剂。我感觉阅读《金匮要略》,不仅是在学习医学知识,更像是在进行一场心灵的洗礼,让我更加关注自身健康,也更加理解中医的博大精深。这本书就像一位老朋友,每次翻阅都能给我带来新的启发和感悟。
评分读《金匮要略》这本古籍,真是像在寻宝,每一页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让人惊叹古人对人体和疾病的深刻洞察。我初次翻阅,就被书中那严谨的辨证体系和精炼的方剂所折服。它不像现代医学那样,一上来就列出各种检查指标和病名,而是从“辨病”入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许多常见病、多发病的病因、病机、症状以及治疗原则。书中那些经典的方剂,如桂枝汤、麻黄汤、白虎汤等,虽然名字朴实,但其配伍的精妙之处,往往能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我尤其欣赏作者在论述疾病时,那种循序渐进、层层剥离的逻辑,仿佛在带领读者一步步走入疾病的内核,最终找到解决之道。读着读着,我开始体会到中医“治未病”的深意,以及“辨证论治”的强大力量。它不仅仅是一本医学著作,更像是一位饱经风霜的智者,在娓娓道来人生的智慧,教我们如何与身体和谐相处。这本书给我的触动是多方面的,它让我开始重新审视健康,也让我对中医的传承和发展有了更深的敬意。
评分本草衍义(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
评分很喜欢这本书!学习中!
评分很喜欢这本书!学习中!
评分不错,李明之著作较少见的单行本。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本草衍义(中医古籍名家点评丛书)
评分原本的杏轩医案不太好买到了。都是后人点评的。这个不知道是谁评的。。。。
评分速度非常快,非常快!
评分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