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能光伏並網發電及其逆變控製(第2版)

太陽能光伏並網發電及其逆變控製(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張興,曹仁賢 等 著
圖書標籤:
  • 太陽能光伏
  • 並網發電
  • 逆變控製
  • 電力電子
  • 新能源
  • 可再生能源
  • 電能轉換
  • 功率電子
  • 光伏技術
  • 電力係統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85510
版次:2
商品編碼:12319550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叢書名: 電力電子新技術係列圖書 能源革命與綠色發展叢書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8-03-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85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從事光伏並網發電技術以及並網逆變器技術相關研究與應用的工程技術人員及高校學生
第壹版重印8次,作者,所閤作的陽光股份近年蟬聯齣口,世界首位。影響廣泛。

內容簡介

本書是編者在長期從事太陽能光伏發電及並網逆變技術研究與産業化基礎上,通過學習和研究大量國內外相關參考文獻編寫而成的,是對相關本科教材的深入與完善。本書以“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以及“電力電子技術”理論為基礎,從光伏並網發電係統與並網逆變控製角度齣發,深入淺齣地討論瞭太陽電池技術、光伏並網係統的體係結構、光伏並網逆變器的電路拓撲、光伏並網逆變器控製策略、大功率點跟蹤技術、並網光伏發電係統的孤島效應及反孤島策略、陽光跟蹤聚集技術、光伏並網係統的低電壓穿越及相關標準等內容,為光伏並網發電技術的應用與研究提供瞭理論基礎。

目錄

電力電子新技術係列圖書序言
前言
第1章緒論1
1.1太陽能及其光伏産業1
1.2光伏並網發電技術的發展7
1.2.1國內外光伏並網發電技術的發展7
1.2.2國內外光伏並網發電的激勵政策17
1.2.3我國光伏發電中長期發展規劃19
1.2.4光伏發電成本變化趨勢及預測20
1.3國內外大型光伏發電係統簡介22
1.3.1Springerville Generating Station(SGS)大型荒漠光伏電站22
1.3.2APS Star Center 調峰電站25
1.3.3Prescott的荒漠電站26
1.3.4國內外百兆瓦以上大型光伏電站27
1.3.5特色光伏電站29
1.3.6我國大型光伏電站(100MW及以上容量)30
第2章光伏電池與光伏陣列33
2.1光伏電池的物理基礎33
2.1.1光伏效應的量子物理基礎33
2.1.2pn結的形成37
2.1.3光生伏特效應39
2.2光伏電池的製作40
2.2.1單晶矽電池的製作流程40
2.2.2光伏電池組件及其封裝42
2.2.3光伏電池組件的齣廠檢測44
2.3光伏陣列的建模與工程計算方法44
2.3.1光伏電池的數學模型44
2.3.2光伏電池輸齣特性的工程計算方法48
2.4光伏電池的應用設計50
2.4.1光伏陣列使用前的測試50
2.4.2光伏係統的一般設計方法51
2.5光伏電池新技術與新品種53
2.5.1新型pn結結構53
2.5.2多晶矽電池和非晶矽電池55
2.5.3非矽材料光伏電池56
2.5.4有機光伏電池56
2.6第三代光伏電池技術58
2.7光伏電池研究的最新成果60
參考文獻63
第3章光伏並網係統的體係結構65
3.1集中式結構65
3.2交流模塊式結構66
3.3串型結構67
3.4多支路結構68
3.5主從結構69
3.6直流模塊式結構70
3.7小結71
參考文獻71
第4章光伏並網逆變器的電路拓撲72
4.1光伏並網逆變器的分類72
4.1.1隔離型光伏並網逆變器結構72
4.1.2非隔離型並網逆變器結構73
4.2隔離型光伏並網逆變器74
4.2.1工頻隔離型光伏並網逆變器74
4.2.2高頻隔離型光伏並網逆變器77
4.3非隔離型光伏並網逆變器84
4.3.1單級非隔離型光伏並網逆變器84
4.3.2多級非隔離型光伏並網逆變器88
4.3.3非隔離型光伏並網逆變器問題研究94
4.4多支路光伏並網逆變器105
4.4.1隔離型多支路光伏並網逆變器105
4.4.2非隔離型多支路光伏並網逆變器107
4.4.3非隔離級聯型光伏並網逆變器108
4.5微型光伏並網逆變器112
4.5.1微型光伏並網逆變器概述112
4.5.2微型逆變器的基本拓撲結構117
4.6NPC三電平光伏逆變器126
4.6.1NPC三電平逆變器拓撲結構126
4.6.2NPC三電平逆變器PWM調製策略128
參考文獻135
第5章光伏並網逆變器控製策略138
5.1光伏並網逆變器控製策略概述138
5.2基於電流閉環的矢量控製策略141
5.2.1同步坐標係下並網逆變器的數學模型142
5.2.2基於電網電壓定嚮的矢量控製(VOC)143
5.2.3基於虛擬磁鏈定嚮的矢量控製(VFOC)146
5.3直接功率控製(DPC)151
5.3.1瞬時功率的計算152
5.3.2基於電壓定嚮的直接功率控製(V�睤PC)154
5.3.3基於虛擬磁鏈定嚮的直接功率控製(VF�睤PC)164
5.4基於LCL濾波的並網光伏逆變器控製170
5.4.1概述170
5.4.2無源阻尼法172
5.4.3有源阻尼法176
5.4.4基於LCL濾波的並網光伏逆變器濾波器設計186
5.5單相並網逆變器的控製195
5.5.1靜止坐標係中單相並網逆變器的控製196
5.5.2同步鏇轉坐標係中單相並網逆變器的控製199
參考文獻201
第6章光伏發電的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技術204
6.1概述204
6.2基於輸齣特性麯綫的開環MPPT方法207
6.2.1定電壓跟蹤法207
6.2.2短路電流比例係數法208
6.2.3插值計算法208
6.3擾動觀測法210
6.3.1擾動觀測法的基本原理211
6.3.2擾動觀測法的振蕩與誤判問題213
6.3.3擾動觀測法的改進215
6.4電導增量法(INC)222
6.4.1電導增量法的基本原理223
6.4.2電導增量法的振蕩與誤判問題225
6.4.3電導增量法的改進232
6.5智能MPPT方法237
6.5.1基於模糊理論的MPPT控製237
6.5.2基於人工神經網絡的MPPT控製240
6.5.3基於智能方法的MPPT復閤控製242
6.6兩類基本拓撲結構的MPPT控製245
6.6.1兩級式並網光伏逆變器的MPPT控製245
6.6.2單級式並網光伏逆變器的MPPT控製249
6.7MPPT的其他問題250
6.7.1局部最大功率點問題250
6.7.2MPPT的能量損耗264
6.7.3最大功率點跟蹤的效率與測試268
參考文獻278
第7章並網光伏發電係統的孤島效應及反孤島策略281
7.1孤島效應的基本問題281
7.1.1孤島效應的發生與檢測282
7.1.2孤島效應發生的可能性與危險性285
7.1.3並網逆變器發生孤島效應時的理論分析288
7.1.4孤島效應的檢測標準與研究狀況293
7.1.5並網光伏係統的反孤島測試296
7.2基於並網逆變器的被動式反孤島策略298
7.2.1過/欠電壓、過/欠頻率反孤島策略299
7.2.2基於相位跳變的反孤島策略301
7.2.3基於電壓諧波檢測的反孤島策略303
7.3基於並網逆變器的主動式反孤島策略304
7.3.1頻移法304
7.3.2基於功率擾動的反孤島策略308
7.3.3阻抗測量方案310
7.4不可檢測區域(NDZ)與反孤島策略的有效性評估311
7.4.1基於ΔP×ΔQ坐標係孤島檢測的有效性評估312
7.4.2基於L×Cnorm坐標係孤島檢測的有效性評估317
7.4.3基於負載特徵參數Qf×f0坐標係的有效性評估322
7.4.4基於負載特徵參數Qf0×Cnorm坐標係的有效性評估326
7.5多逆變器並聯運行時的孤島檢測分析332
7.5.1部分逆變器使用被動式反孤島方案333
7.5.2係統中同時使用主動頻移法和滑模頻移法334
7.5.3係統中同時使用主動頻移法和基於正反饋的主動頻移法335
7.5.4係統中兩颱並網逆變器均使用基於正反饋的主動頻移法336
7.5.5係統中兩颱並網逆變器均使用滑模頻移法337
參考文獻338
第8章陽光的跟蹤與聚集342
8.1陽光跟蹤與聚集的意義342
8.1.1陽光跟蹤的意義342
8.1.2陽光聚集的意義343
8.2陽光跟蹤係統的設計344
8.2.1陽光跟蹤伺服機構344
8.2.2陽光跟蹤控製係統346
8.3陽光聚集係統設計348
8.3.1聚光光伏電池及其應用中的技術要求348
8.3.2陽光聚集裝置349
參考文獻353
第9章光伏並網係統的低電壓穿越354
9.1電網故障的特徵355
9.1.1對稱跌落故障356
9.1.2不對稱跌落故障356
9.2光伏發電係統並網導則361
9.2.1並網導則概述361
9.2.2光伏發電係統並網導則363
9.3光伏並網係統LVRT控製策略366
9.3.1光伏並網係統電網故障時動態特性367
9.3.2光伏並網係統LVRT控製策略369
9.3.3光伏並網係統LVRT動態仿真372
9.4光伏並網係統LVRT測試規程374
9.4.1新能源並網係統測試規程374
9.4.2光伏並網係統LVRT測試規程376
9.4.3光伏並網係統仿真模型的LVRT測試377
9.5小結379
參考文獻379
附錄光伏並網發電標準簡介381
A.1國內標準簡介381
A.1.1GB/T 19964—2012光伏發電站接入電力係統技術規定381
A.1.2GB/T 29319—2012 光伏發電係統接入配電網技術規定382
A.1.3GB/T 30427—2013並網光伏發電逆變器技術要求和試驗方法382
A.1.4CNCA/CTS 0002—2014光伏並網逆變器中國效率技術條件382
A.2國外標準簡介383
A.2.1IEEE 1547係列標準383
A.2.2UL 1741:2010《Inverters,Converters,Controllers and Interconnection
System Equipment for Use With Distributed Energy Resources》用於
分布式發電係統的逆變器、變流器、控製器以及互聯裝置的
規定384
A.2.3IEC 62109��1:2010 (Final Draft)safety of power converters for use
in the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s—Part1:General requirements
光伏發電係統中功率變流器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385
A.2.4IEC 62109��2:2011(Committee Draft)Safety of power converters for
use in photovoltaic power systems—Part 2:Particular requirements for
inverters 光伏發電係統中能量轉換裝置的安全第二部分:
逆變器的特殊要求385

前言/序言

眾所周知,在追求低碳社會的今天,太陽能作為一種清潔的可再生能源,越來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在各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全球的太陽能光伏産業得到瞭快速的發展:2009年開始我國太陽能電池産量基本保持在全球總産量的40%以上,是全球最大的太陽電池生産國,2014年全球光伏發電市場規模達到38.7GW,2015年已經超過50GW。2015年初,世界總光伏裝機容量增長到瞭200GW,中國、日本和美國成為瞭當年市場增長最快的國傢,其中,中國取代歐洲成為年度安裝量增長最快的地區。未來,在各國新能源政策的支持下,光伏發電市場將通過降低成本、提高轉化效率等手段迅速擴張,各類光伏材料市場也將加快發展,其中亞太地區、美國和歐洲將成為增長核心區。經過分析,各項非化石能源對應的2020年和2030年發電量目標總和低於《中美氣候變化聯閤聲明》中的要求,考慮到風電和光伏的建設周期相對較短,因此用於填補發電量缺口的可能性更大。以2020年為例,非化石能源發電量測算缺口659億kW?h,如果全部用光伏填補缺口,相當於光伏並網從100GW增加到155GW。與其他可再生能源發電相比,光伏發電更清潔,更有優勢。由此可見,光伏發電的發展空間仍相當可觀,未來發展十分有前景。為瞭達到“十三五”規劃預期的155GW新增並網光伏裝機容量目標,“十三五”期間,光伏年均新增裝機容量至少達到20GW。
我國太陽能資源非常豐富,理論儲量達17000億t標準煤。太陽能資源開發利用的潛力非常廣闊。我國光伏發電産業於20世紀70年代起步,90年代中期進入穩步發展時期。太陽電池及組件産量逐年穩步增加。在“光明工程”先導項目和“送電到鄉”工程等國傢項目及世界光伏發電市場的有力拉動下,尤其是《可再生能源中長期發展規劃》以及“太陽能屋頂計劃”“金太陽工程”的齣颱,我國的光伏發電産業獲得瞭迅猛發展。2007年我國的太陽電池産量超過歐洲和日本,成為世界第一;2008年全球太陽電池的産量約7GW,同年我國的太陽電池産量約2.6GW,份額超過30%;2009年全球太陽電池的産量約10GW ,而同年我國産量超過4GW,份額超過40%。2009年我國的太陽能市場安裝量為228MW,年增長率高達552%。 2009年全球太陽電池的産量約10GW,我國産量超過4GW,所占份額超過40%。根據産業信息網發布的《2016—2022年中國太陽能電池産業調研現狀及投資谘詢戰略研究報告》顯示,2009~2014年,我國太陽電池産量逐年上升,其中2010年我國太陽電池産量同比增長117.04%,為近年來最大增幅;2012年,我國太陽電池産量增幅有所下滑,僅為14.11%;2013年我國電池片生産規模進一步擴大,産能為42GW,産量達到25.1GW。與2012年相比,增長率約為20%,産量約占全球總産量的62%,位居全球首位。2014年我國太陽電池産量33.5GW,同比增33.5%。我國占據瞭全球近80%的份額。雖然2014年我國太陽電池的生産量約占世界産量的60%,但是光伏市場應用仍然主要集中在歐洲,其次為美國和日本等發達國傢,我國的光伏市場應用份額不到30%,即光伏産業仍未改變齣口為主的局麵,因此仍然需要進一步擴大國內光伏應用規模。
由於全球太陽能光伏産業的發展突飛猛進,太陽電池的價格已有瞭較大幅度的下降,即從2008年3.85美元/W下跌至2009年的1.79美元/W,之後每年均持續下跌,至2015年太陽電池的價格已跌至為0.4~0.5美元/W。隨著我國光伏並網發總裝機容量在2014年達到26.52GW,我國光伏發電市場又進入瞭新一輪的高速發展時期。“十二五”期間,我國太陽能發電裝機規模增長168倍,超越所有可再生能源發展速度,提前半年完成“十二五”規劃提齣的35GW裝機目標。在此基礎上,根據2015年國傢能源局下發的《太陽能利用“十三五”發展規劃(徵求意見稿)》,預計到2020年我國光伏裝機容量纍計將達到150GW,也就是說,未來5年,我國年新增光伏裝機容量平均為20GW,年均復閤增長率超過25%。根據測算,到2020年我國可在發電側實現平價上網。
在全球蓬勃發展的太陽能産業中,光伏逆變器市場也不意外,根據全球太陽能市場IMS Research 2015年的全球光逆變器市場研究報告,2014年是光伏逆變器市場創造記錄的一年,全球光伏逆變器齣貨量達到38.7GW,銷售收入達到61.2億美元。2008年我國光伏逆變器齣貨量僅為25MW,而2014年我國光伏逆變器齣貨量則達到瞭13.3GW,市場銷售額為45.4億元,發展速度驚人。隨著我國政策的推動,預計我國到2020年光伏逆變器總需求量至少為18.6GW,市場規模超過500億元,而2015年我國光伏逆變器市場規模約為57.58億元,市場發展空間巨大。
太陽能光伏發電有離網型和並網型兩種工作方式。過去,由於太陽電池的生産成本居高不下,光伏發電多數被用於偏遠的無電地區,而且以戶用及村莊用的中小係統居多,都屬於離網型用戶。但是近年來,光伏發電産業及其市場發生瞭巨大的變化,開始有邊遠農村地區逐步嚮城市並網發電、光伏建築集成以及大型荒漠光伏並網發電的方嚮快速邁進,太陽能已經全球性地由“補充能源”嚮下一代“替代能源”過渡。統計資料錶明,近幾年世界光伏並網發電市場發展迅速,光伏並網發電在光伏行業中的市場比例也從1996年的10%上升到2015年的90%以上
《光伏發電係統原理與實踐》(第三版) 本書深入淺齣地闡述瞭現代光伏發電係統的核心原理,並結閤豐富的實踐經驗,為讀者構建瞭一幅全麵而深刻的太陽能光伏發電技術圖景。本書特彆關注係統設計、關鍵組件選擇、施工安裝、並網運行以及係統優化等方麵,旨在幫助工程師、技術人員、學生以及對光伏技術感興趣的廣泛讀者,掌握構建和管理高效可靠光伏發電係統的必備知識。 第一部分:光伏發電基礎理論與技術 本部分將從最基礎的光伏效應講起,逐步深入到太陽輻射的特性、光伏電池的材料、結構、工作原理以及不同類型光伏電池(如晶矽電池、薄膜電池等)的性能差異和應用場景。我們將詳細解析光伏電池的電學特性麯綫,講解影響其發電效率的關鍵因素,如溫度、輻照度、光譜等,並介紹如何通過優化設計來提升能量捕獲能力。同時,本部分還將涵蓋光伏組件的封裝技術、可靠性測試標準以及不同組件的優缺點,為讀者提供選擇適閤項目的組件提供理論依據。 第二部分:光伏發電係統設計與關鍵組件 這一部分將重點聚焦於光伏發電係統的整體設計流程。我們將詳細介紹不同規模光伏係統的設計方法,包括傢用屋頂係統、商業分布式係統以及大型地麵電站的規劃。內容將涵蓋係統容量的計算、組件陣列的布局優化(考慮傾角、方位角、陰影遮擋等)、綫纜選型與設計、支架係統的選擇與安裝要求。 本書將對光伏發電係統的核心組件進行深入剖析: 光伏組件: 除瞭基礎理論,還將詳細介紹當前市場主流組件的技術參數、性能指標、質量認證體係以及安裝注意事項,包括不同尺寸、功率和技術的組件。 逆變器: 本部分將詳細闡述逆變器的作用、分類(集中式、組串式、微型逆變器)、工作原理(MPPT跟蹤、PWM調製)、性能參數(轉換效率、功率因子、諧波失真)以及選擇依據。我們將深入探討逆變器在提高係統效率、保護設備以及滿足電網要求方麵的重要作用。 匯流箱與直流配電: 講解匯流箱的功能、內部結構、安全保護措施,以及直流側的綫纜連接、斷路器、熔斷器等配置要求,確保直流側的安全可靠運行。 交流配電與保護: 介紹交流側的斷路器、浪湧保護器、接地係統等,以及如何根據電網要求配置相應的保護裝置,確保係統並網安全。 儲能係統(可選): 在部分章節中,將介紹儲能係統在光伏發電中的應用,包括儲能電池的類型(鋰離子電池、鉛酸電池等)、儲能容量的計算、充放電控製策略,以及儲能係統與光伏係統集成的設計方法,為構建更具彈性和靈活性的能源係統提供指導。 第三部分:光伏發電係統安裝、調試與運維 本部分將詳細指導讀者完成光伏發電係統的實際安裝過程,從組件的固定、綫纜的敷設,到電氣連接的規範操作。我們將強調施工過程中的安全注意事項,以及如何遵循相關的行業標準和規範。 在係統調試方麵,本書將詳細介紹係統並網前的各項電氣檢測和性能測試,包括開路電壓、短路電流、絕緣電阻測試等,以及如何進行係統參數的配置和優化,確保係統能夠順利接入電網。 對於係統的長期穩定運行,運維工作至關重要。本部分將深入講解日常巡檢、定期維護、故障診斷與排除等關鍵環節。我們將介紹常見的係統故障及其原因分析,並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例如組件性能衰減的評估、逆變器故障的排查、綫纜連接的檢查等。此外,還將探討係統性能監測與數據分析的方法,幫助用戶及時瞭解係統運行狀態,並采取針對性措施提高發電效率和延長設備壽命。 第四部分:光伏發電政策、標準與市場展望 本書還將關注光伏發電行業相關的政策法規、技術標準以及市場發展趨勢。我們將解讀國傢和地方政府在推廣光伏應用方麵的支持政策,以及相關的上網電價政策、補貼機製和市場準入要求。 在技術標準方麵,我們將介紹國內外與光伏係統設計、安裝、並網和安全相關的關鍵標準,幫助讀者瞭解閤規性要求。 最後,本部分將展望光伏發電技術的未來發展方嚮,包括新型光伏材料、智能電網集成、光儲一體化應用以及光伏建築一體化(BIPV)等前沿領域。通過對市場趨勢的分析,幫助讀者把握行業發展機遇。 本書的特色: 理論與實踐深度結閤: 既有嚴謹的科學原理闡述,又包含詳實的工程實踐案例,確保讀者學以緻用。 內容全麵且深入: 涵蓋光伏發電從基礎到高級應用的各個環節,邏輯清晰,體係完整。 圖文並茂,易於理解: 大量使用示意圖、流程圖和實景照片,幫助讀者直觀理解復雜概念。 緊跟行業發展: 內容更新至最新技術進展和市場趨勢,為讀者提供前沿信息。 注重安全與閤規: 強調安裝、調試和運維過程中的安全規範和行業標準。 通過閱讀《光伏發電係統原理與實踐》(第三版),讀者將能夠係統地掌握光伏發電技術的精髓,提升在項目規劃、設計、實施和運維等各環節的專業能力,為可持續能源的發展貢獻力量。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我真的是愛不釋手,拿到手的那一刻,就被它厚實的封麵和沉甸甸的分量所吸引。我是一名剛入行不久的太陽能光伏行業技術人員,之前一直苦於找不到一本既能係統梳理理論知識,又能指導實際操作的教材。在同事的推薦下,我毫不猶豫地購入瞭這本《太陽能光伏並網發電及其逆變控製(第2版)》。拿到書後,我迫不及待地翻閱,發現它果然名不虛傳。首先,從內容上來說,這本書的結構非常清晰,從基礎的太陽能電池原理講起,逐步深入到光伏陣列的設計、係統集成、並網逆變器的原理和控製策略,再到電網接入的標準和安全規範,幾乎涵蓋瞭並網光伏發電的各個方麵。特彆是關於逆變控製的部分,作者用大量篇幅詳細講解瞭各種控製算法,例如鎖相環(PLL)的原理和不同類型PLL的優缺點,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算法的實現,以及各種諧波抑製和無功功率補償的策略。這些內容對我理解逆變器的核心功能和優化性能至關重要。書中不僅有理論的推導和分析,還結閤瞭大量的圖錶和實例,這對於我這樣動手能力強於理論推導的讀者來說,簡直是雪中送炭。很多抽象的概念,通過圖錶的形象化展示,瞬間變得豁然開朗。舉個例子,書中對PWM(脈衝寬度調製)控製的講解,配上瞭詳細的時序圖和波形圖,讓我能夠直觀地理解逆變器如何通過開關管的通斷來生成目標電壓波形。此外,書中還穿插瞭一些實際工程案例的分析,雖然沒有直接給齣具體項目的數據,但通過對這些案例的解讀,我能瞭解到實際工程中可能遇到的問題以及相應的解決方案,這對於我日後在實際工作中規避風險,提高效率大有裨益。總而言之,這本書的內容之豐富、講解之細緻,讓我感到物超所值。

評分

我是一名在電力係統運行維護領域摸爬滾打瞭多年的技術人員,對於電網的穩定性、可靠性以及運行安全有著深刻的體會。近年來,隨著新能源的蓬勃發展,尤其是分布式光伏發電的普及,我所在的部門也麵臨著新的挑戰和技術更新的需求。在這背景下,《太陽能光伏並網發電及其逆變控製(第2版)》這本書的齣現,無疑為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學習機會。這本書的價值,首先體現在其對並網逆變器控製策略的詳盡剖析。我一直認為,逆變器是連接光伏陣列和電網的關鍵環節,其控製的好壞直接關係到發電效率、電能質量以及電網的穩定運行。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先進的控製算法,例如基於同步坐標係的矢量控製,以及針對不同工況下的MPPT策略。這些內容讓我對如何進一步優化逆變器的性能,提高能量利用率有瞭更清晰的認識。特彆是關於無功功率補償和電網諧波抑製的章節,對於我們維護人員來說,直接關係到電能質量的監測和治理。書中對不同控製環路的設計和參數整定進行瞭詳細的講解,並給齣瞭理論分析和仿真結果,這為我理解和分析實際運行中可能齣現的電能質量問題提供瞭理論依據。此外,書中對並網點的安全防護和故障響應機製的論述也非常到位。在電力係統運行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如何保證光伏並網係統在故障發生時能夠快速、安全地與電網解耦,避免對電網造成二次衝擊,是至關重要的。書中對相關保護措施和控製邏輯的介紹,讓我對如何提升係統的安全冗餘度和可靠性有瞭更深入的理解。這本書的專業性和深度,對於我這樣有一定基礎的技術人員來說,無疑是一次非常及時的知識更新和技能提升。

評分

我是一名在自動化領域工作瞭十多年的技術開發者,我一直關注著各種應用場景下的控製技術的發展。近年來,可再生能源的興起,尤其是太陽能光伏發電,吸引瞭我的目光。《太陽能光伏並網發電及其逆變控製(第2版)》這本書,讓我對光伏並網逆變器這一關鍵的“橋梁”有瞭全新的認識。我最感興趣的部分是書中關於逆變器控製算法的實現和優化。作為一名自動化工程師,我對算法的效率、魯棒性和實時性有著極高的要求。書中對各種控製算法的數學模型、實現方法以及性能評估進行瞭詳盡的分析,這讓我對如何設計和改進逆變器的控製係統有瞭更深入的理解。我尤其欣賞書中對不同控製策略在應對電網擾動時的錶現的對比分析,例如,如何通過調整控製參數來提高逆變器在電網電壓和頻率波動時的穩定性。書中還涉及到瞭大量的功率電子變換原理和拓撲結構,這對於我理解逆變器硬件設計與控製算法的協同優化非常有益。例如,通過理解不同拓撲結構的優勢,我可以更好地評估控製算法的適用範圍和潛在的性能瓶頸。書中對仿真技術的運用也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它展示瞭如何通過仿真來驗證控製算法的有效性,並為實際係統的調試提供依據。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全新的技術視角,讓我能夠將我在自動化領域的知識和經驗,與光伏發電這一新興領域結閤起來,探索新的技術應用和創新。

評分

我是一名有著數年太陽能光伏係統設計經驗的工程師,之前主要從事離網係統和小型並網係統的設計與安裝。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國傢政策的支持,我開始接觸更多大規模的集中式光伏電站和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這讓我意識到,對並網逆變器的深入理解至關重要。《太陽能光伏並網發電及其逆變控製(第2版)》這本書,恰好填補瞭我在這方麵的知識空白。我最看重的是書中關於最大功率點跟蹤(MPPT)和電網兼容性控製的詳盡講解。在實際項目中,如何最大限度地從太陽能電池闆中提取能量,同時確保逆變器能夠穩定可靠地接入電網,是設計中最具挑戰性的部分。書中對各種MPPT算法,例如增量法、電導增量法、擾動觀察法等,進行瞭詳細的數學推導和性能分析,並給齣瞭在不同天氣條件下的仿真麯綫,這讓我對如何選擇最適閤項目需求的MPPT算法有瞭更明確的指導。同時,書中對並網逆變器如何滿足不同電網規範的要求,例如電壓和頻率偏差、諧波含量、以及故障穿越能力等方麵,進行瞭深入的闡述。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逆變器在電網發生瞬時電壓跌落或頻率波動時,如何保持穩定運行並及時響應的技術細節很感興趣。這些內容對於我今後在復雜電網環境下設計光伏並網係統,保證電站的穩定發電和電網安全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書中還包含瞭一些關於新型逆變器拓撲和控製策略的介紹,這讓我能夠及時瞭解行業前沿技術,並在今後的設計中加以應用。

評分

作為一個對前沿科技充滿好奇心的電子工程專業學生,我一直密切關注著可再生能源領域的發展。太陽能光伏發電作為清潔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技術進步一直是我學習和研究的重點。當我在圖書館的推薦書單中看到《太陽能光伏並網發電及其逆變控製(第2版)》這本書時,我立刻被它所吸引。這本書的深度和廣度都遠超齣瞭我之前的預期。從理論層麵講,它不僅深入淺齣地講解瞭半導體器件在光伏發電中的應用,還詳細闡述瞭電磁學、電路理論等基礎知識如何在光伏係統中得以應用。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功率電子學在逆變器設計中的應用部分印象深刻。書中對各種拓撲結構的逆變器進行瞭詳細的介紹,並分析瞭它們各自的優缺點,例如全橋逆變器、半橋逆變器以及多電平逆變器等。這對於我理解逆變器的硬件設計和性能優化非常有幫助。在控製算法方麵,書中對PID控製、模糊控製、神經網絡控製等多種先進控製策略的介紹,讓我大開眼界。特彆是作者在講解這些控製算法時,不僅給齣瞭數學模型和仿真結果,還結閤瞭實際應用場景,這使得我能夠更好地理解這些控製理論在實際工程中的價值。書中關於電網並網的章節,詳細介紹瞭同步技術、功率控製以及電網故障穿越的原理,這對於我理解並網係統的魯棒性和可靠性至關重要。我非常欣賞作者在書中對仿真方法的應用,通過仿真結果的展示,能夠直觀地驗證理論的正確性,並為實際係統的設計提供參考。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非常好的研究方嚮和學習範例,它將成為我未來攻讀研究生期間不可或缺的參考書籍。

評分

作為一名對新能源産業有著長期關注的投資者,我深知技術是驅動行業發展的核心動力。在選擇投資項目時,我非常看重企業所掌握的核心技術和研發能力。《太陽能光伏並網發電及其逆變控製(第2版)》這本書,雖然不是一份商業報告,但它所蘊含的深厚技術知識,為我理解光伏發電和逆變器技術的發展趨勢提供瞭重要支撐。我尤其關注書中關於逆變器效率和可靠性提升的論述。在光伏發電係統中,逆變器的效率直接影響到整體發電成本和投資迴報率,而可靠性則關乎係統的長期穩定運行。書中對各種新型電力電子器件的應用,以及優化控製策略以降低損耗、提高功率密度的技術探討,讓我對未來逆變器技術的發展方嚮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例如,書中提及瞭SiC(碳化矽)和GaN(氮化鎵)等寬禁帶半導體材料在逆變器中的應用前景,這預示著未來逆變器將朝著更高頻率、更高效率、更小體積的方嚮發展。此外,書中對智能化和數字化控製的關注,也讓我看到瞭光伏並網係統嚮更高級彆互聯和協同發展的趨勢。理解這些技術細節,有助於我更準確地評估光伏項目技術的可行性和未來競爭力。書中對電網互動能力和靈活性技術(如柔性直流輸電等)的介紹,也讓我看到瞭光伏發電與其他能源形式整閤的潛力,這對於我把握行業整體發展格局具有重要意義。雖然我對具體的控製算法和電路設計細節不一定能完全掌握,但書中提供瞭一個高屋建瓴的視角,讓我能夠洞察到技術進步對産業發展的影響。

評分

作為一名在電力電子領域從事研發工作多年的研究員,我一直在尋找能夠涵蓋並網光伏發電和逆變器控製最新進展的權威書籍。《太陽能光伏並網發電及其逆變控製(第2版)》這本書,以其前沿的理論內容和深入的分析,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我特彆關注書中對新型控製策略和拓撲結構的介紹。例如,書中對虛擬同步發電機(VSG)技術的詳細闡述,以及其在提高電網支撐能力方麵的潛力,讓我看到瞭未來光伏並網係統發展的新方嚮。VSG技術能夠賦予逆變器類同步發電機的慣性響應和調頻調壓能力,這對於解決高比例新能源並網帶來的電網穩定性問題具有重要意義。此外,書中對多電平逆變器、模塊化多電平換流器(MMC)等新型拓撲結構的介紹,也為我今後的研究提供瞭新的思路。這些新型拓撲結構在提高電壓等級、降低諧波含量、提升功率容量等方麵具有顯著優勢。書中關於電能質量控製的深入探討,例如如何有效抑製諧波、補償無功功率,以及如何實現對電網電壓的精確控製,對於提升光伏發電的綠色環保屬性具有重要意義。我特彆欣賞書中對這些控製策略的理論推導過程和仿真驗證。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寶貴的學術參考,它不僅鞏固瞭我現有的知識體係,更激發瞭我對該領域未來研究方嚮的探索。

評分

我是一名在電網公司從事新能源接入管理工作的工程師,我們部門的主要職責是評估和審批分布式光伏發電項目的並網申請,並對其運行情況進行監管。《太陽能光伏並網發電及其逆變控製(第2版)》這本書,為我瞭解和掌握分布式光伏發電的關鍵技術和並網要求提供瞭重要的幫助。我最看重的是書中關於並網標準和規範的介紹,以及逆變器如何滿足這些要求的詳盡闡述。書中詳細介紹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對於光伏並網的電壓、頻率、諧波、安全隔離等方麵的技術要求,並深入分析瞭並網逆變器需要具備的相應控製功能。例如,關於電網故障穿越的要求,書中詳細介紹瞭逆變器如何在電網發生暫態故障時,保持短時間連接電網並提供一定的故障電流支撐,這對於保障電網的穩定運行至關重要。此外,書中對無功功率補償和電壓調節功能的介紹,也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分布式光伏發電如何參與電網的電壓支撐。我尤其欣賞書中對電能質量監測和評估方法的介紹,這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判斷並網逆變器是否符閤電網質量要求。這本書為我提供瞭一個係統性的知識框架,讓我能夠更專業、更準確地評估光伏項目的並網可行性,並有效地進行後續的監管工作。它不僅是一本技術書籍,更是我們在實際工作中重要的參考工具。

評分

作為一個對能源轉型充滿熱情,並且希望能夠深入瞭解太陽能光伏並網發電技術的普通讀者,我被這本《太陽能光伏並網發電及其逆變控製(第2版)》深深地吸引瞭。我並非專業工程師,但我一直對新能源領域抱有濃厚的興趣,尤其對如何將太陽能轉化為可用的電力並接入國傢電網的過程感到好奇。這本書的標題就很直接地戳中瞭我的興趣點,尤其是“逆變控製”這個詞,讓我覺得它不僅僅是關於發電,更是關於如何讓這些電力“聰明”地接入電網。翻開書頁,我首先被其嚴謹的學術風格和紮實的理論基礎所打動。雖然其中涉及到不少專業術語和公式,但作者的敘述方式非常耐心,循序漸進,仿佛一位經驗豐富的老師,耐心地引導著每一位讀者。我特彆喜歡書中對並網逆變器功能和工作原理的闡述。它不僅僅是簡單地將直流電轉換為交流電,而是涉及到復雜的能量管理、電網同步、諧波濾除以及故障保護等多個層麵。書中的分析非常深入,例如關於如何確保逆變器輸齣的電壓和頻率與電網保持高度一緻,以及如何在電網發生擾動時,逆變器能夠迅速響應並保護自身及電網安全,這些細節的講解,讓我對並網係統的穩定性有瞭全新的認識。我尤其對書中關於“電網適應性”的討論留下瞭深刻的印象,瞭解到逆變器不僅僅是一個功率轉換器,更是一個能夠與電網進行“智能交互”的設備。書中還提及瞭不同國傢和地區對於光伏並網的技術標準和規範,這讓我意識到,一個成功的並網係統,不僅需要技術上的先進,還需要符閤法規要求。雖然有些技術細節對於我這樣的非專業人士來說可能需要反復閱讀和思考,但正是這種挑戰性,讓我對學習過程充滿瞭期待,並且覺得每一次理解都帶來巨大的成就感。

評分

作為一個在高校從事能源科學與工程教學多年的教師,我一直在尋找能夠係統、全麵地介紹太陽能光伏並網發電及其逆變控製的優質教材。 《太陽能光伏並網發電及其逆變控製(第2版)》這本書,無疑是我近期發現的最具價值的教學資源之一。我尤其欣賞書中在理論深度和實踐性之間的良好平衡。書中不僅提供瞭紮實的理論基礎,例如光伏電池的物理特性、電學模型,以及功率電子變換的基本原理,還深入探討瞭並網逆變器在實際應用中的關鍵技術。我特彆贊賞作者在講解逆變器控製策略時的邏輯清晰度和嚴謹性。例如,在介紹鎖相環(PLL)算法時,書中不僅給齣瞭數學模型,還分析瞭不同PLL算法的收斂速度、穩態精度以及動態響應特性,並給齣瞭詳細的仿真和理論分析。這對於我嚮學生講授復雜的控製理論非常有幫助。書中關於電網並網的標準和規範的介紹,也為我課堂教學中融入行業最新動態提供瞭素材。我注意到書中對新能源發電並網的未來發展趨勢,例如虛擬同步發電機(VSG)和分布式能量管理係統(DEMS)等先進概念的初步探討,這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並引導他們關注未來的研究方嚮。此外,書中提供的豐富案例和圖錶,能夠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抽象的理論概念,提升學習效率。這本書的齣版,無疑為國內太陽能光伏領域的教學和研究提供瞭重要的理論支撐。

評分

挺好的書,關鍵是在彆的店已經挺難買到瞭。

評分

博士畢業就靠它瞭

評分

有時間就多看看書,看書有益。

評分

書很好,快遞給力,點個贊。包裝好

評分

書不錯,隻是沒怎麼看

評分

專業書籍,準備學習,推薦!

評分

書挺好的,建議購買!

評分

正版好書,值得細看。

評分

專業 給力,正版,發貨快。值得買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