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唐才子传》是记载唐、五代诗人简要评传的汇编集。按诗人登第先后为序。书中保存了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更为详备。传后又有对诗人艺术得失的品评,多存唐人旧说,其中颇有精辟之见。
《唐才子传选译(珍藏版)/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从《唐才子传》中选取了100位诗人,原文后还有注释和翻译。
目录
前言
卷一
王绩
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杜审言
沈俭期
宋之问
陈子昂
李峤
张说
王翰
吴筠
崔颢
祖咏
储光羲
卷二
崔国辅
王昌龄
常建
崔署
王维
刘长卿
李颀
孟浩然
李白
杜甫
高适
孟云卿
卷三
岑参
王之涣
贺知章
元结
郎士元
皇甫冉
皇甫曾
独孤及
戎昱
张志和
卷四
卢纶
韩翊
钱起
司空曙
李端
窦叔向
李益
王建
韦应物
皎然上人
卷五
卢仝
李贺
贾岛
韩愈
柳宗元
刘禹锡
孟郊
吕温
张籍
权德舆
卷六
白居易
元稹
李绅
沈亚之
薛涛
姚合
章孝标
张祜
朱庆馀
杜牧
卷七
许浑
雍陶
李商隐
赵嘏
薛能
项斯
郑嵋
方干
李频
李群玉
卷八
于武陵
温庭筠
鱼玄机
汪遵
胡曾
皮日休
陆龟蒙
司空图
卷九
聂夷中
唐彦谦
罗隐
秦韬玉
郑谷
齐己
吴融
韩惺
卷十
徐寅
韦庄
曹松
贯休
唐求
孟宾于
精彩书摘
《唐才子传选译(珍藏版)/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翻译】
司空图,字表圣,河中人。父司空舆,大中时任商州刺史。司空图成通十年中归绍仁榜进士。主考官王凝起初任绛州刺史,司空图当时准备应科举,从别墅到州衙去拜见王凝,离开时,守门吏报告:“司空秀才出了郭门。”到以后他入郭走访亲友,就不去州衙,王凝认为他对人尊敬,更加看重他。到王凝主持进士考试,司空图以第四人及第,同年里有刻薄的人称他“司徒空得了一名”。王凝听说后,就宴请全榜进士,宣称:“我这次主持考试,今年发榜,就专门为了司空先辈一人。”由此司空图的名声更大了。不久,王凝任宣歙观察使,请他入幕府任职。朝廷召他任殿中侍御史,他不忍离开王凝幕府,被御史台弹劾,降职为光禄寺主簿。宰相卢携回京城,路过陕虢,拜访司空图,对他非常器重……把他嘱托给观察使卢渥,说:“司空御史是高士啊!”卢渥就上表请他做幕僚。卢携任宰相,召他做礼部员外郎,不久升迁为郎中。逢上黄巢作乱,他辗转到达河中。僖宗留驻在凤翔中,司空图任知制诰、中书舍人。景福年间,任谏议大夫,没有到任。昭宗在华州,召他任兵部侍郎,以脚有病乞求退休,准许回家。司空图家本在中条山王官谷,有先人留下的田地房屋,于是就在这里隐居不再出山。建造亭榭素室,都画上唐开国以来节士文人的图像。曾说:“我对仕宦没有兴趣,什么事都干不来。量我的才,一宜休;度我的分,二宜休;又老又聋,三宜休。”就把筑的亭名为“三休”。写文章来表白抒发自己的心志,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言辞诡激不常,以图免当前之祸。当初在风雨之夜得到古时的宝剑,金气惨淡而现精光,曾佩带出入。生性爱苦吟,兴致来时就动笔,写了成千上万篇。把自己置于约束之外,提前准备了坟墓棺木,遇上好日子,领朋友坐在墓圹中,喝酒作诗,大醉后放声高歌。有人指责他,他说:“你为什么不心胸宽广一些?生死是一样的,我不能在这里暂留一会儿吗?”逢年过节祭祠祈祷,和乡里百姓一起鼓舞欢乐。当时寇盗所过之地都成为齑粉,独独不进王官谷,他们知道司空图是贤人,犹如古时的王蝎那样。士民都依附他避难。后听说哀帝被杀,他绝食扼腕,吐了几升鲜血去世,享年七十二。先在濯缨亭一鸣窗撰集自己的文章。如今有《一鸣集》三十卷流传于世。
【翻译】
罗隐,字昭谏,钱塘人。从小英敏,善于写文章,诗尤其俊拔,能养浩然之气。乾符初年参加进士考试,多次都没考中。广明年间,逢上战乱回到家乡。当时钱缪坐镇东南,节钺崇重,罗隐想去依靠,拜见并献上平素所作,罗隐就做了掌书记。罗隐性情疏慢高傲,高谈阔论,满座风生。喜欢戏谑,有感即发。钱缪爱他的才,先后给他数不清的赏赐,让他陪伴跟随着没有一刻分离,上表让他做节度判官、盐铁发运使,不多久又上奏授他为著作郎。钱缪刚做节度使时,让沈崧草拟表章谢恩,表里大讲浙西富庶,罗隐说:“现在浙西刚经兵火,朝臣多急于要贿赂,这个表章奏了上去,要叫我们当鹰犬了。”钱缪请罗隐改写。……罗隐又转受司勋郎中。他自号“江东生”。魏博节度使罗绍威仰慕罗隐的名声,以同宗的名分,拜罗隐为叔父,当时罗隐也老了,罗绍威曾上表推荐罗隐。罗隐恃才傲物,人们对他颇为憎恨妒忌。他自以为应被大用,但区区科举也考不上,在诸侯间传食,因人成事,为此深怨唐室,诗文多以讥讽为主,即使荒祠木偶,也不放过。加之性格孤僻,不喜欢军旅;在宴会上应酬,则绰有余裕。罗隐起初穷的时候到京城应举,路过钟陵,见到叫云英的营妓很有才思。十二年后,罗隐又落榜经过这里,云英说:“罗秀才还没登第做官。”罗隐写诗相赠道:“钟陵醉别十余春,重见云英掌上身。我未成名英未嫁,可能俱是不如人。”罗隐和顾云一同拜见淮南节度使高骈,高骈对他不礼貌,以后高骈被毕师铎所杀,罗隐还写了题延和阁诗来讥讽他。罗隐又把诗投赠宰相郑畋,郑畋有一个女儿很美丽,喜爱诗,读了罗隐的作品……极为仰慕,心驰神往,不知所从,罗隐忽来拜见郑畋,她从帘后窥见罗隐迂腐丑陋,就不再想念了。……罗隐所著《谗书》、《谗本》、《淮海寓言》、《湘南应用集》、《甲乙集》、《外集》、《启事》等,都流传于世。
……
前言/序言
唐代是我国诗歌最兴盛的朝代,在将近三百年时间里,上自帝王将相,下则普通文人以至僧道,都喜欢写诗,产生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和杰出的诗篇。单就清朝人编集的《全唐诗》来说,就收了作者二千二百七十三人,诗篇四万九千四百零三首。当然这还只能说是唐代全部诗篇的一部分,因为在这以后还不断有人搜寻唐代人的诗篇来补《全唐诗》,还有许多恐怕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战乱水火等灾害而毁失了。但仅就这保存下来的来看,可以看到其中绝大多数都具有鲜明的风格,创造出不同的流派。唐代诗人除了继承魏晋南北朝的五言古诗体外,还写出了大量气势雄伟的七言古诗,大量表现出音律美的五言七言律诗、五言七言绝句和五言排律,可以说我国古典诗歌的格局基本上在唐代已奠定下来。以后宋诗固有其新的创造,元明清也出现过不少有才华的诗人,但总的说来还是在唐诗的基础上发展,很难超越唐诗在我国文学史上的伟大成就。
唐诗数量既如此之多,艺术成就又如此之高,自然引起人们的爱好,都想进入这个园地欣赏盛开的百花。水平高的可以看上面所说的《全唐诗》,还有许多大名家的集子,如李白的《李太白集》、杜甫的《杜工部集》、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之类,读这些书有困难的可以读我们这套《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里的《李白诗选译》、《杜甫诗选译》……这是一个方面。再一方面,古人说“知人论世”,还应该了解诗人们的生平、经历。因为仕宦显达的人写起诗来往往体势阔大,词藻富丽;屈居下僚甚至终身布衣的人写起诗来自然格调低沉,时有牢骚;志乐田园的写起诗来自然襟抱旷达,韵味清雅;涉足边塞的写起诗来自然气魄雄伟,心胸开展。这至少在封建社会都是如此,唐诗作者何能例外?因此在读唐诗的同时,读一点作者的传记就很有必要。
从哪里可以找到唐诗作者的传记?《二十四史》里的《旧唐书》和《新唐书》里都有一些。《旧唐书》的《文苑传》里写了一百零五位文人的传,《新唐书》的《文艺传》里写了七十九位文人的传,当然这《文苑传》和《文艺传》里所记的人,有许多是重见的,还有许多人只长于文章而并不以诗见称,真正的诗人不过几十家。再加上没有写进这两种传而单独立传的像张说、张九龄、高适、韩愈、柳宗元、刘禹锡、元稹、白居易等总起来也没有好多,满足不了读唐诗者的需要。到了宋代,在南宋初年有位叫计有功的编写了一邵八十一卷的《唐诗纪事》,收集作者多到一千一百五十家,超过了《旧唐书》、《新唐书》立传的诗人十多倍。可惜这一千一百五十家中有许多只记他的诗,没有写他的传,有些虽写了传可太简单,往往只有几句话,叫人读了提不起兴趣。要使人读了有兴趣,而所记载的作者又不要像《旧唐书》、《新唐书》那样只有寥寥几十位,就得推在《唐诗纪事》以后出现了另一部专著——在这里要给读者选译的《唐才子传》。它的卷数看起来倒不多,一共才十卷,但每个卷的分量大,十卷一共收了作者三百九十八家,这在数量上当然还不如《唐诗纪事》的一千一百五十家,可是除了附见姓名的一百二十家外,立专传的即有二百七十八家之多,每个专传少则一二百字,多的有一千多字,和《唐诗纪事》相比,可说迥然不同了。
……
《唐才子传》在开头有辛文房在元大德八年甲辰也就是公元1304年写的“引”即序言,大概《唐才子传》就在这时候全部写成。以后在元代就有刻本流传,到明代初年编集《永乐大典》时还把这《唐才子传》分拆开收了进去。以后不知怎么这部《唐才子传》在我国失传了,到清代乾隆年间修《四库全书》,才从《永乐大典》中把《唐才子传》重新搜辑出来,编成了八卷,已不是原书全貌。但在日本却有元代刊刻的十卷原书保存着,日本人还多次重刻重印。到清代嘉庆年间日本用活字重印的本子传进我国,国内才流行开这十卷足本。以后我国阅读这《唐才子传》的人日渐多起来,鲁迅先生为有志研究我国古典文学的青年开列了十二种必读书,这《唐才子传》就居首位。最近几年来,国内几个出版社分别出了《唐才子传》的点校本或注释本,其中中华书局出版傅璇琮先生主编的《唐才子传校笺》能在史买异同上作精密的考订,更具学术价值。但这些本子只有叉言文的原文,一般读者阅读起来会发生困难,因此我们撰写了这个选译本,列入《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让它能普及。
由于《丛书》的字数限制,我们这个本子只选译了一百位诗人,约当原书立有专传的三分之一略多一些,但一批著名的和比较著名的诗人都已基本入选。这些入选的传,有的全译,也有的作了删节。删节掉的一是涉及神怪迷信的东西,古人讲点神怪是不必奇怪的,当时的科学不发达,唯物主义在人们头脑中还不很具备,今天再译这些就不太合适。再是有些传里引用了诗人或其友人的诗篇,这些诗篇如译成白话很难传神,因此遇到明白易懂的就既不删也不作今译,只加点注帮助读者欣赏,遇到文义艰深就索性删节不译。再则如前所说,传里有些记述因为用了杂记小说而失实,如失实得厉害,也给予删节不译;如失实得不厉害,仍保存下来并译出,因为前面说过从这些记述仍可领会唐代诗坛风貌,删节不译反倒有点可惜。此外,辛文房所加的议论一般也删节不译,因为这些议论多数比较专门,一般读者不易领会也未必感兴趣。
《唐才子传》的原文用傅璇琮先生主编的《校笺》本,因为它作过认真的校勘,有些异文则择善而从,在这里不再注是据什么异本。注则要求简略而不事繁征博引,在史实有错误之处一般也不在注中作考订,因为考订起来非三言两语可了,而讲得太多又不合本《丛书》的体制。好在一般读者也未必需要阅读考订方面的文字,如有需要可去查阅傅璇琮先生主编的《校笺》。
在每个传之前写有简短的话,主要告诉读者此人的诗在《全唐诗》多少卷,以便有兴趣的读者去对照翻读这些诗作。
唐才子传选译(珍藏版)/古代文史名著选译丛书 下载 mobi epub pdf txt 电子书 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