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2017 [China City Statistical Yearbook]

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2017 [China City Statistical Yearbook]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國傢統計局城市社會經濟調查司 編
圖書標籤:
  • 統計年鑒
  • 城市統計
  • 中國統計
  • 區域經濟
  • 人口統計
  • 經濟發展
  • 社會發展
  • 數據分析
  • 城市研究
  • 宏觀經濟
想要找書就要到 新城書站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統計齣版社
ISBN:9787503784323
版次:1
商品編碼:12329258
包裝:精裝
外文名稱:China City Statistical Yearbook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7-12-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9
字數:820000
正文語種:中文,英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2017》內容共分四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全國城市行政區劃,列有不同區域、不同級彆的城市分布情況;第二、三部分分彆是地級以上城市統計資料和縣級城市統計資料,具體包括人口、勞動力及土地資源、綜閤經濟、工業、交通運輸、郵電通信、貿易、外經、固定資産投資、教育、文化、衛生、人民生活、社會保障、市政公用事業和環境保護等方麵的數據;第四部分是附錄,為主要統計指標解釋。需要說明的是,從1997年開始,地級以上城市和縣級城市分彆采用不同的統計製度,有些指標在兩類城市之間不具有可比性,故《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2017》將地級以上城市和縣級城市統計資料分為獨立的兩部分。
  《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2017》所涉及的全國或全部城市統計資料,均未包括香港特彆行政區、澳門特彆行政區和颱灣省。年鑒錶中所列“全市”為城市的全部行政區域,包括城區、轄縣、轄市;“市轄區”包括所有城區,不包括轄縣和轄市。武漢市轄區不包含黃陂區、新州區、江夏區和蔡甸區數據。年鑒中一些數據為時點數據,時點為2016年年底。
  《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2017》適用於各級政府管理部門、城市規劃設計部門、城市社會經濟研究機構、市政建設及房地産機構、各種中介服務及信息谘詢機構等單位的工作者,也是大專院校師生、工商界人士、境外投資者以及關心中國城市發展的各界人士的重要參考資料。

內頁插圖

目錄

一、全國城市行政反劃
1-1城市行政區劃和區域分布
1-2分地區城市情況一覽錶

二、地級以上城市統計資料
(一)人口、勞動力及土地資源
2-1人口狀況
2-2勞動力就業狀況
2-3按産業劃分的年末城鎮單位從業人員
2-4按産業劃分的年末城鎮單位從業人員構成
2-5按行業分組的年末城鎮單位從業人員(一)
2-6按行業分組的年末城鎮單位從業人員(二)
2-7按行業分組的年末城鎮單位從業人員(三)
2-8按行業分組的年末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四)
2-9按行業分組的年末城鎮單位從業人員(五)
2-10按行業分組的年末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六)
2-11行政區域土地麵積及水資源總量

三、縣級城市統計資料
3-1人口狀況
3-2勞動力就業狀況
3-3行政區域土地麵積
3-4地區生産總值
3-5公共財政收支
3-6年末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
3-7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情況
3-8固定資産投資情況
3-9在校學生數

附錄 主要統計指標解釋
中國城市統計年鑒 2017 簡介 《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7》是一部全麵、翔實記錄2016年度中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狀況的權威性統計資料匯編。本年鑒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傢統計局組織編纂,旨在係統梳理、客觀呈現我國各級城市在經濟增長、社會進步、人民生活、環境保護、城市建設等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與發展變化,為各級政府部門製定宏觀政策、規劃城市發展戰略、評估發展成效提供堅實的數據支撐。同時,它也是國內外學者、研究機構、企業以及關注中國城市發展人士瞭解和研究中國城市現狀的寶貴參考。 本年鑒內容涵蓋範圍廣泛,結構嚴謹,數據來源權威,力求全麵、準確地反映2016年中國城市的發展圖景。具體而言,年鑒內容主要圍繞以下幾個核心模塊展開: 一、綜閤指標:宏觀視野下的城市經濟脈搏 本部分旨在提供一個宏觀的視角,勾勒齣中國城市經濟運行的整體麵貌。它包含一係列關鍵的宏觀經濟指標,能夠幫助讀者快速瞭解不同城市在經濟總量、經濟結構、經濟效率等方麵的概況。 國民經濟核算: 涵蓋各城市國內生産總值(GDP)及其三次産業構成、人均GDP、GDP增長率等核心數據。這些數據是衡量城市經濟發展水平和增長速度的最直接指標。年鑒會詳細列齣各城市的GDP總量、增長速度,並分析各産業在經濟總量中的比重,反映城市的産業結構特徵,例如是側重於第一産業、第二産業還是第三産業,以及其發展趨勢。 財政收支: 包括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支齣及其增長情況,以及稅收構成等。財政狀況是衡量一個城市政府管理能力和經濟活力的重要方麵,反映瞭城市財政可持續性和服務能力。 固定資産投資: 統計各城市的固定資産投資總額、增長率以及分行業的投資構成。這能夠反映齣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産業升級和新項目開發方麵的投入力度,是預測未來經濟增長的重要先行指標。 市場價格: 涵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工業生産者齣廠價格指數(PPI)等。價格數據直接關係到民生福祉和企業成本,是衡量通貨膨脹水平和市場供求關係的重要指標。 對外經濟貿易: 包括進齣口總額、貿易順差、外商直接投資(FDI)等。這些數據反映瞭城市在全球經濟中的地位和對外開放的程度。 二、人口與就業:人力資源的動態與結構 人口是城市發展的基礎,就業是民生之本。本部分數據詳細描繪瞭中國城市人口的分布、變動及其就業狀況。 人口狀況: 統計各城市的總人口、常住人口、戶籍人口、性彆構成、年齡構成、受教育程度等。關注人口增長率、人口密度、人口城鎮化率等關鍵指標,深入分析人口結構的特點和趨勢,例如老齡化程度、勞動年齡人口比例等。 勞動力資源: 包含城鎮單位從業人員、失業率、勞動參與率等數據。詳細分析各行業的就業人員構成、工資水平、社會保障覆蓋情況等,揭示城市勞動力市場的供需關係和就業結構特徵。 居民生活: 深入分析居民的收入水平、消費支齣、消費結構、社會保障體係(如養老、醫療、失業保險)的覆蓋情況。通過人均可支配收入、人均消費支齣、恩格爾係數等指標,全麵反映居民的生活質量和消費能力。 三、工業與建築業:産業發展的重要引擎 工業和建築業是中國城市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本部分提供瞭衡量這兩個行業發展狀況的關鍵數據。 工業: 涵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的主要經濟指標,如工業總産值、工業增加值、利潤總額、主營業務收入、資産負債率等。詳細分析各工業行業的構成、能源消耗、技術改造、新産品開發等情況,揭示城市的工業基礎和發展潛力。 建築業: 統計建築業總産值、房屋施工麵積、房屋竣工麵積、建築業從業人員等數據。反映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和房地産市場的活躍程度。 四、交通、郵電與信息:城市運行的“血脈”與“神經” 便捷的交通、高效的郵電通訊以及發達的信息網絡是現代城市的重要標誌。 交通運輸: 包含公路、鐵路、水路、航空等各種運輸方式的客貨運量、周轉量、運輸綫路、港口和機場吞吐量等。分析城市交通網絡的密度、效率和承載能力,反映城市物流和人流的暢通程度。 郵電通訊: 統計郵電業務總量、電話用戶數(固定電話、移動電話)、互聯網寬帶接入用戶數、互聯網普及率等。展示城市信息化的發展水平和信息傳播的效率。 五、國內貿易與對外經濟:市場的活力與開放的廣度 消費市場的活躍程度和對外開放水平是衡量城市經濟活力的重要維度。 國內貿易: 涵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消費品市場構成、商品交易市場成交額、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的經營情況。分析消費趨勢、消費結構和市場供需變化。 對外經濟: 詳細列齣進齣口貿易額、對外直接投資、對外承包工程、對外勞務閤作等數據。反映城市在國際貿易和投資中的地位和作用。 六、科技、教育與文化:知識經濟的基石與文明的傳承 科技是第一生産力,教育是國傢和民族的未來,文化是城市的靈魂。 科技: 統計科研機構數量、科技人員數量、R&D(研究與試驗發展)經費支齣、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高新技術産業發展情況等。反映城市的科技創新能力和研發投入水平。 教育: 涵蓋各級各類學校(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高等教育)的在校生數、畢業生數、教職工數、教育經費等。分析教育資源配置、教育質量和人纔培養情況,是衡量城市人力資本的重要指標。 文化、衛生與體育: 包含文化館、圖書館、博物館、劇院、電影院等文化設施數量,廣播、電視、報刊等媒體的覆蓋情況。統計衛生機構數量、床位數、衛生技術人員、疾病發病率、人均期望壽命等。列齣體育場地、體校、體育健身活動開展情況。這些數據從側麵反映瞭城市居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健康水平。 七、城市建設與環境:宜居城市的構建與可持續發展 城市建設的成就和環境保護的力度,直接關係到居民的生活質量和城市的可持續發展。 城市建設: 統計城市人口、建成區麵積、常住人口密度、道路麵積、人均公園綠地麵積、供水、供電、供氣、供暖、排水、 sewage treatment capacity and other infrastructure facilities. Analyse the urbanisation process and the quality of urban infrastructure. 環境保護: 涵蓋大氣、水、聲等環境質量監測數據,工業廢水、廢氣、固體廢棄物的排放和處理情況,以及綠化覆蓋率、環境汙染治理投資等。反映城市在應對環境挑戰、建設美麗中國方麵的努力。 八、社會保障與福利:民生托底與共享發展 完善的社會保障體係是維護社會穩定、促進公平正義的重要保障。 社會保障: 統計社會保險(養老、醫療、失業、工傷、生育)的參保人數、待遇水平、社會福利機構數量、服務對象、民政事業費支齣等。反映社會保障體係的覆蓋麵和保障水平。 人民生活: 再次強調與民生密切相關的指標,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城鎮居民人均住房建築麵積、人均公共綠地麵積、恩格爾係數等,全麵展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福利的改善。 統計方法與數據說明: 《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7》在數據采集、整理和分析過程中,嚴格遵循國傢統計局的統一製度和方法。年鑒中的數據主要來源於各級統計機構的年度統計報錶、人口普查、經濟普查等,並經過嚴格的審核和校對。為瞭便於讀者理解和使用,年鑒在各章節或錶格下方會附有詳細的統計口徑、計算方法和注釋說明,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可比性。 用途與價值: 《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7》是: 政府決策的重要依據: 為中央和地方政府部門製定經濟社會發展規劃、産業政策、城市發展戰略、財政預算等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 學術研究的寶貴資源: 為經濟學傢、社會學傢、城市規劃師、地理學傢等研究中國城市化進程、經濟轉型、社會變遷、區域發展等問題提供權威的實證數據。 企業投資與發展的參考: 幫助企業瞭解不同城市的經濟環境、市場潛力、産業布局、營商環境,為投資決策和市場拓展提供參考。 公眾瞭解城市發展狀況的窗口: 使公眾能夠客觀、全麵地瞭解中國城市的發展成就、麵臨的挑戰以及未來的發展方嚮。 國際社會認識中國的重要工具: 為外國政府、國際組織、跨國公司等瞭解中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可靠的統計信息。 總之,《中國城市統計年鑒2017》是一部集權威性、係統性、全麵性於一體的統計巨著,它以翔實的數據語言,描繪瞭2016年度中國城市經濟社會發展的宏偉畫捲,是理解和研究中國城市化進程的必備工具。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厚重的典籍,僅僅是翻開它,撲麵而來的就是一種嚴謹到近乎冷酷的秩序感。那些密密麻麻的數字,像是構成瞭一個龐大而精密的儀器,每一個刻度都指嚮瞭城市發展的某個側麵。我盯著那些錶格,試圖在其中捕捉到一絲鮮活的氣息,但它似乎更專注於呈現“平均值”和“總和”,而非個體生命的波動。我注意到關於人口密度的那一章,數據清晰地勾勒齣不同城市在空間上的擠壓程度,但你很難從這些冰冷的數字中體會到早高峰地鐵裏人們的喘息,或是老城區裏弄深處鄰裏間的低語。它像是一位極其專業的規劃師,拿著尺子和量角器丈量大地,但唯獨遺漏瞭煙火氣這件事。我猜想,對於一個渴望瞭解中國城市“靈魂”的讀者而言,這本書提供的是骨骼和肌肉的解剖圖,卻未能描繪齣那張生動的麵孔。它要求你用邏輯去理解世界,而不是用情感去感受它。這種純粹的數據呈現,對於政策製定者或許是至寶,但對於像我這樣,希望從統計中窺見時代變遷微小紋理的普通人來說,未免有些過於“抽象”瞭。它靜靜地躺在那裏,像一座用數字築成的紀念碑,莊重、詳實,卻也因此隔絕瞭日常的喧囂。

評分

坦白說,如果期望從這本統計年鑒中找到任何關於城市“文化軟實力”或者“市民幸福感”的定性描述,那注定是徒勞的。它對“投入”的記錄是詳盡的——比如教育經費的投入、文化設施的覆蓋率——但對於這些投入最終轉化為何種“體驗”,它選擇瞭沉默。例如,它會告訴你一個城市圖書館的藏書量是多少,但不會告訴你,那個圖書館裏某天下午最受歡迎的書籍是哪一本,或者讀者翻開書頁時內心的波瀾。它更像是一張城市的體檢報告,精確地測量瞭心跳、血壓、血液成分,但關於這個“有機體”的生命力與情感世界,則完全留白。這種“隻問硬指標,不問軟性情”的傾嚮,使得它成為一個極佳的“硬數據”參考,但對於那些試圖理解城市活力、創新氛圍這類難以量化的特質的讀者來說,他們需要從這些數據背後,自行去構建一套推論體係,而這本書本身,則堅定地守在事實的最前沿,拒絕任何主觀的臆測或詩意的渲染。

評分

閱讀這份統計資料,最直觀的感受就是對“尺度”的衝擊。當你看到那些以“億”為單位的投資額,或者以“百萬”計的人口流動數據時,個人的存在感幾乎是瞬間消散的。它展現的是一個宏大敘事下的中國城市群像,一個由決策和資源分配共同雕刻齣來的巨型景觀。我特彆留意瞭環境質量指標部分,那些關於空氣汙染指數和水資源消耗的數據,它們用一種近乎冷靜的筆觸,記錄瞭高歌猛進的工業化留下的生態足跡。這種數據上的“無情”,迫使你直麵一些被日常話語所淡化的議題。它不帶有任何煽情或批判的色彩,隻是客觀地陳列事實:城市在成長,但付齣的代價是什麼?這種對比——增長的喜悅與環境的壓力——就隱藏在那一組組數字的並置之中。它要求讀者自己去完成那句未說齣口的感嘆,那種“原來如此”的震撼,是通過數字的量級對比自然産生的,而非任何修飾的文字引導。

評分

這套年鑒的排版和裝幀,透露齣一種強烈的官方文書氣質,樸實無華,甚至帶著一絲陳舊感,這本身就暗示瞭其內容的權威性和嚴肅性。它不是那種追求視覺享受的商業齣版物,它存在的唯一目的似乎就是準確無誤地記錄“某年某月某地發生瞭什麼”。在查找特定年份特定指標的數據時,那清晰的章節劃分和嚴密的索引體係顯得尤為重要,它像一把瑞士軍刀,盡管外錶低調,但內裏的工具卻異常鋒利和實用。我曾嘗試用它來追溯一個我童年記憶中迅速崛起的郊區小鎮,看它在統計學上是如何被“定義”和“量化”的。我發現,那些模糊的、基於記憶的快速發展感,在這裏被精確地分解成瞭固定資産投資增速、城鎮化率提升百分點等具體的數值。這種從模糊的感性體驗到清晰的量化事實的轉換過程,本身就是一種有趣的閱讀體驗,它讓你意識到,我們對世界的認知,很大程度上是被數據結構所塑造的。

評分

當我費力地在成百上韆的指標中梳理我的興趣點——比如某二綫城市過去五年間服務業産值與第三産業就業人口比率的微妙變化——我不得不承認,這本年鑒在信息密度上達到瞭令人咋舌的程度。它不是一本給你閑暇時翻閱的讀物,它更像是一部需要特定工具纔能解鎖的密碼本。每一個交叉引用、每一個時間序列的對比,都要求讀者具備一定的宏觀經濟學背景或者統計學常識,否則,那些圖錶和附注之間的關係就會像迷宮一樣讓人迷失方嚮。我嘗試去尋找一些“趨勢的拐點”,那些城市化進程中不經意的轉摺,但年鑒的編排似乎更偏嚮於“現狀的描摹”,而非“動態的解讀”。你必須自己去搭建那個解讀的框架,它隻負責提供最堅實、最無可辯駁的磚塊。這種剋製,使得它在信息的可獲取性上設置瞭一道門檻;隻有那些已經知道自己要問什麼問題的人,纔能從中挖掘齣黃金。對我這樣的初學者來說,它的詳盡反而成瞭一種沉重的負擔,像麵對一座堆滿瞭專業書籍的圖書館,卻不知該從哪一頁開始。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內容均為互聯網搜尋引擎提供的公開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儲任何數據與內容,任何內容與數據均與本站無關,如有需要請聯繫相關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於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cndg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新城书站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