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军是我带过的第一位研究生。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为了学院的发展和学科建设,全力以赴地投入繁重的院务行政工作已经长达十余年之久,虽然从未中断过一线本科生的教学工作,但还是一直为由于缺少充足时间和精力而无法持续进行我内心挚爱的中国传统装饰图案艺术研究而焦虑。任职后期,我在有意识把一些院务工作交由年轻同志分担锻炼的同时,逐步向专业研究领域回归,并决定招收指导研究生共同参与相关内容的研究。这样,1995年杨建军考入当时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光华路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现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在我指导下开始了以“中国传统装饰图案”为方向的研究生学业。我为他制订了详细的研究计划,要求他以时代为序对相关的历代建筑、染织、陶瓷、石刻、木雕、砖雕、漆器、铜器、金银器等装饰图案,通过收集、临摹和比较,进行深入、系统的整理研究,从中领会中国几千年来各个时期图案特征及装饰风格的演变。我的要求是严格的,甚至可以说是苛刻的,规定他每个星期一(后来因星期一院务工作多而改到星期二)上午8点,必须到我的办公室汇报上一星期的研究情况,而且汇报时我必须要看到按计划临摹整理的手绘图案。那一段时间,除了我因公务外出,每星期一(或星期二)早晨8点之前,杨建军都准时在我的办公室门外等候,无一例外。我要求临摹整理传统图案不能只依赖出版物或照片,必须到现场仔细观察和感受。第一年安排他带着画具到北京的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首都博物馆等处现场面对实物进行文字记录和图案临摹。那一年,他每天与博物馆的工作人员一起上下班。第二年又安排他到西安的陕西历史博物馆、碑林博物馆,宝鸡的扶风法门寺博物馆,乾县的乾陵和懿德太子墓、章怀太子墓、永泰公主墓,以及浙江博物馆、山东博物馆等处实地临摹研究,继续扩充第一手资料。其间,杨建军把从现场通过速写临摹手段收集到的大量图案手稿带回学校,在教室进一步细化分类和整理绘制,周末及节假日他经常独自一人在教室一丝不苟地进行整理记录和绘制研究。当两年半的研究 红花染料与红花染工艺研究 II 生学业结束时,杨建军积累了丰富的、系统的图案绘制整理手稿和研究札记,为以后更加深入地研究奠定了基础。他基本功很扎实,绘制表现很到位,我对他的研究成果是满意的,其临摹整理图案的精准程度尤其值得首肯。1998年1月杨建军毕业留校任教时,正赶上我带新招收的研究生进行“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的专题研究,他在完成教学工作之余又跟随我与学弟、学妹一起继续研究敦煌图案。在此次研究期间,杨建军分担了部分边饰、人字披以及火纹、水纹等图案的临摹整理与绘制研究任务,其间多次随我到敦煌实地研究学习,对敦煌图案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和体会。在我带领下,我的这个敦煌图案研究小团队在十几年连续不断的整理绘制研究中,取得了丰硕成果,于2004年、2014年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分别出版了《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和《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续编)》,实现了我多年的夙愿,我们还将继续研究。杨建军在研究敦煌图案的过程中,除了按类别进行临摹整理,还依据各个时期敦煌图案的丰富色彩,对壁画、彩塑所使用的颜料进行过专题研究,继而又结合他所在的染织专业,通过将敦煌历代服饰图案的纹样、色彩与出土或传世的同时期纺织品实物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敦煌各个历史时期的服饰图案与当时纺织工艺技术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敦煌服饰图案及纺织品实物所呈现的各类色彩,与同时期染色材料、染色技术进行比照和细化研究,这正是杨建军后来进行中国传统染色材料与工艺专题研究的由来。我非常支持他在研究敦煌图案的基础上,拓展相关研究领域和拓宽研究视野,2012年推荐他作为中国美术家协会派遣研究员,赴日本对传统草木染工艺进行实地考察研究,丰富了实践研究经验。 崔岩是杨建军的妻子。2005年年末,于学院整体迁入清华大学之际,我带领研究生在新教学楼展厅举办了“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绘制整理原稿展”。当时崔岩作为本院染织服装艺术设计系的在读研究生前来参与布展工作,其认真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的工作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杨建军与崔岩就是在那次布展过程中增进了相互间的了解,不久相爱并走到了一起,我由衷地感到高兴。2006年崔岩毕业后成为中国防卫科技学院文物系的一名年轻教师,除了尽心完成本职工作,还多次随我参与各种艺术设计的画稿绘制和学术会议的图片、文字整理及PPT演示文稿的制作,体现出对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和细致有序的办事特点。从那时起,她就一直跟随我系统进行敦煌图案的研究,先后四次随我赴敦煌实地观摩学习和加深感受,陆续绘制整理出敦煌供器图案、宝座图案等数十幅作品,得到我的认可和鼓励。虽然崔岩不是我名义上的研究生,但她在我的带领和指导下对敦煌图案有了较为全面的、深入的认识,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绩,可以说崔岩是我退休后指导的实质意义上的研究生,她绘制整理的敦煌图案全部收录于我编著的《中国敦煌历代装饰图案(续编)》一书中。她在学习研究期间,还协助我整理完成了《常沙娜文集》和《黄沙与蓝天——常沙娜人生回忆录》两部书稿,并 序 III 帮助我在香港志莲净苑筹备和举办了“敦煌盛唐彩塑再现及常沙娜摹绘艺术展”。除此,崔岩一直热爱中国传统染织服装艺术,对传统染色工艺也具有浓厚兴趣,已同杨建军一起对天然染色材料与工艺进行了系统分类及分期研究,并拟结合敦煌图案色彩及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服装、服饰色彩进行系统研究。因此,2015年我推荐她考入北京服装学院,以“中国传统服饰设计创新研究”为方向攻读博士学位,期盼她在北京服装学院良好的学术环境中锻炼成长,取得更大成绩。 杨建军、崔岩二人得到清华大学人文社科振兴基金研究项目(后期资助项目)的支持,使他们得以有机会把前期的清华大学艺术与科学研究中心“柒牌”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与保护基金项目“中国传统红花染工艺”的研究成果,整理、补充、完善为《红花染料与红花染工艺研究》书稿,继而又得到清华大学文科出版基金的支持,由清华大学出版社予以出版。我借此机会在对各支持单位表示感谢的同时,还衷心希望在我们国家大力提倡复兴传统文化、积极发展民族艺术的进程中,各界社会力量都能够持之以恒地支持致力于研究、发展和复兴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有关专业团体、人士,共同为弘扬我国引以为豪的悠久历史文化做出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