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建軍是我帶過的第一位研究生。20世紀90年代中期,我為瞭學院的發展和學科建設,全力以赴地投入繁重的院務行政工作已經長達十餘年之久,雖然從未中斷過一綫本科生的教學工作,但還是一直為由於缺少充足時間和精力而無法持續進行我內心摯愛的中國傳統裝飾圖案藝術研究而焦慮。任職後期,我在有意識把一些院務工作交由年輕同誌分擔鍛煉的同時,逐步嚮專業研究領域迴歸,並決定招收指導研究生共同參與相關內容的研究。這樣,1995年楊建軍考入當時位於北京市朝陽區光華路的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清華大學美術學院),在我指導下開始瞭以“中國傳統裝飾圖案”為方嚮的研究生學業。我為他製訂瞭詳細的研究計劃,要求他以時代為序對相關的曆代建築、染織、陶瓷、石刻、木雕、磚雕、漆器、銅器、金銀器等裝飾圖案,通過收集、臨摹和比較,進行深入、係統的整理研究,從中領會中國幾韆年來各個時期圖案特徵及裝飾風格的演變。我的要求是嚴格的,甚至可以說是苛刻的,規定他每個星期一(後來因星期一院務工作多而改到星期二)上午8點,必須到我的辦公室匯報上一星期的研究情況,而且匯報時我必須要看到按計劃臨摹整理的手繪圖案。那一段時間,除瞭我因公務外齣,每星期一(或星期二)早晨8點之前,楊建軍都準時在我的辦公室門外等候,無一例外。我要求臨摹整理傳統圖案不能隻依賴齣版物或照片,必須到現場仔細觀察和感受。第一年安排他帶著畫具到北京的中國曆史博物館(現國傢博物館)、故宮博物院、首都博物館等處現場麵對實物進行文字記錄和圖案臨摹。那一年,他每天與博物館的工作人員一起上下班。第二年又安排他到西安的陝西曆史博物館、碑林博物館,寶雞的扶風法門寺博物館,乾縣的乾陵和懿德太子墓、章懷太子墓、永泰公主墓,以及浙江博物館、山東博物館等處實地臨摹研究,繼續擴充第一手資料。其間,楊建軍把從現場通過速寫臨摹手段收集到的大量圖案手稿帶迴學校,在教室進一步細化分類和整理繪製,周末及節假日他經常獨自一人在教室一絲不苟地進行整理記錄和繪製研究。當兩年半的研究 紅花染料與紅花染工藝研究 II 生學業結束時,楊建軍積纍瞭豐富的、係統的圖案繪製整理手稿和研究劄記,為以後更加深入地研究奠定瞭基礎。他基本功很紮實,繪製錶現很到位,我對他的研究成果是滿意的,其臨摹整理圖案的精準程度尤其值得首肯。1998年1月楊建軍畢業留校任教時,正趕上我帶新招收的研究生進行“敦煌曆代裝飾圖案”的專題研究,他在完成教學工作之餘又跟隨我與學弟、學妹一起繼續研究敦煌圖案。在此次研究期間,楊建軍分擔瞭部分邊飾、人字披以及火紋、水紋等圖案的臨摹整理與繪製研究任務,其間多次隨我到敦煌實地研究學習,對敦煌圖案有瞭更為深入的認識和體會。在我帶領下,我的這個敦煌圖案研究小團隊在十幾年連續不斷的整理繪製研究中,取得瞭豐碩成果,於2004年、2014年由清華大學齣版社分彆齣版瞭《中國敦煌曆代裝飾圖案》和《中國敦煌曆代裝飾圖案(續編)》,實現瞭我多年的夙願,我們還將繼續研究。楊建軍在研究敦煌圖案的過程中,除瞭按類彆進行臨摹整理,還依據各個時期敦煌圖案的豐富色彩,對壁畫、彩塑所使用的顔料進行過專題研究,繼而又結閤他所在的染織專業,通過將敦煌曆代服飾圖案的紋樣、色彩與齣土或傳世的同時期紡織品實物進行對比分析,研究敦煌各個曆史時期的服飾圖案與當時紡織工藝技術之間的內在聯係,把敦煌服飾圖案及紡織品實物所呈現的各類色彩,與同時期染色材料、染色技術進行比照和細化研究,這正是楊建軍後來進行中國傳統染色材料與工藝專題研究的由來。我非常支持他在研究敦煌圖案的基礎上,拓展相關研究領域和拓寬研究視野,2012年推薦他作為中國美術傢協會派遣研究員,赴日本對傳統草木染工藝進行實地考察研究,豐富瞭實踐研究經驗。 崔岩是楊建軍的妻子。2005年年末,於學院整體遷入清華大學之際,我帶領研究生在新教學樓展廳舉辦瞭“中國敦煌曆代裝飾圖案繪製整理原稿展”。當時崔岩作為本院染織服裝藝術設計係的在讀研究生前來參與布展工作,其認真的工作態度和嚴謹的工作方法給我留下瞭深刻印象。楊建軍與崔岩就是在那次布展過程中增進瞭相互間的瞭解,不久相愛並走到瞭一起,我由衷地感到高興。2006年崔岩畢業後成為中國防衛科技學院文物係的一名年輕教師,除瞭盡心完成本職工作,還多次隨我參與各種藝術設計的畫稿繪製和學術會議的圖片、文字整理及PPT演示文稿的製作,體現齣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熱愛和細緻有序的辦事特點。從那時起,她就一直跟隨我係統進行敦煌圖案的研究,先後四次隨我赴敦煌實地觀摩學習和加深感受,陸續繪製整理齣敦煌供器圖案、寶座圖案等數十幅作品,得到我的認可和鼓勵。雖然崔岩不是我名義上的研究生,但她在我的帶領和指導下對敦煌圖案有瞭較為全麵的、深入的認識,取得瞭可喜的研究成績,可以說崔岩是我退休後指導的實質意義上的研究生,她繪製整理的敦煌圖案全部收錄於我編著的《中國敦煌曆代裝飾圖案(續編)》一書中。她在學習研究期間,還協助我整理完成瞭《常沙娜文集》和《黃沙與藍天——常沙娜人生迴憶錄》兩部書稿,並 序 III 幫助我在香港誌蓮淨苑籌備和舉辦瞭“敦煌盛唐彩塑再現及常沙娜摹繪藝術展”。除此,崔岩一直熱愛中國傳統染織服裝藝術,對傳統染色工藝也具有濃厚興趣,已同楊建軍一起對天然染色材料與工藝進行瞭係統分類及分期研究,並擬結閤敦煌圖案色彩及中國各個曆史時期的服裝、服飾色彩進行係統研究。因此,2015年我推薦她考入北京服裝學院,以“中國傳統服飾設計創新研究”為方嚮攻讀博士學位,期盼她在北京服裝學院良好的學術環境中鍛煉成長,取得更大成績。 楊建軍、崔岩二人得到清華大學人文社科振興基金研究項目(後期資助項目)的支持,使他們得以有機會把前期的清華大學藝術與科學研究中心“柒牌”非物質文化遺産研究與保護基金項目“中國傳統紅花染工藝”的研究成果,整理、補充、完善為《紅花染料與紅花染工藝研究》書稿,繼而又得到清華大學文科齣版基金的支持,由清華大學齣版社予以齣版。我藉此機會在對各支持單位錶示感謝的同時,還衷心希望在我們國傢大力提倡復興傳統文化、積極發展民族藝術的進程中,各界社會力量都能夠持之以恒地支持緻力於研究、發展和復興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的有關專業團體、人士,共同為弘揚我國引以為豪的悠久曆史文化做齣不懈的努力。